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丝绸之路》 2017年第24期

曹智辉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当今中国各方面研究的热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端在陕西,而中国段的精华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沿线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资源较为

丰富多样。本文首先对其沿线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进行了描述,针对现状进行问

题分析,选用常用的四种融合路径,即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及功能融合,提出四点

建议,即整合旅游资源推进资源融合,完善产业链条深化市场融合,产品结构升级加强技术融合,增大宣传力度拓展功能融合。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一、绪论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无疑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话题热

点不断上升。同时,这也是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交叉融合的重要支撑点。依托世

界文化遗产的头衔,对于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以及其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都是

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的。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起源于今陕西西安即古长安城,途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穿过

帕米尔高原通过今天的中亚、西亚及北非地区最终到达非洲与欧洲大陆的一条贸易往来通道。

虽然这条道路初衷是用来交换各国物资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条联

系东西方政治、文化与经济的主干道。

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的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广袤的西北地区聚集了我国几乎一半的少数民族,其中常驻民族达到20多个。不同民族有着其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渊源历史,而由于其地理位置原因,在之前的旅游开发中鲜有涉及或开发水平过低,所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对于西北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其支柱性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正是良好的时机。

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与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项

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对于西北民族地区,产业融合无疑是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所以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之一,对于突破产业发展的

现有瓶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价值提升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研究丝绸之

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推动文化产业

的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极大的研究价值。

二、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

(一)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民族地区虽然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

是由于其地理区位偏远、交通闭塞、发展落后等现实原因,发展不理想。虽然旅游文化资源丰

甘肃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机遇

甘肃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机遇 【摘要】古丝绸之路起源于长安(今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贯穿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商品、技术、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为甘肃向西开放,尤其是向中西亚国家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使甘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举足轻重的“黄金段”。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国家领导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想,使这条千年古道再次成为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对于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范围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形成,以中亚为中心,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盟经济圈,辐射4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4亿,占全球人口的63%;

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心区域, 包括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内的区域范围也是在古代的基础 上延伸的,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 将西部开发与向西开放结合起来,使向西开放与西部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比较优势 甘肃占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总长度的38%,是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经过路线最长的省份。甘肃自古以来就是进入新疆、中西亚国家的陆上战略通道,地处西北五省的中心,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被誉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更是通往东亚地区的咽喉地带。 1.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同时也是西北文化旅游带的中心,拥有始祖文化、敦煌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雄厚的发展潜力。甘肃是重塑现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丝绸之路的文化发展可以成为甘肃乃至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丝绸之路经济带参考答案

2015年干部在线学习第二季度必修课参考答案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一、单选 1.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2.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也是在向世界宣示中国将为地区发展和()承担更多责任,体现了大国胸怀和责任意识。(单选 2 分) [A]亚非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一体化 [C]欧亚经济一体化[D]亚洲经济一体化 3.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只需集中关注经贸、投资维度。(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4.政策沟通,指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单选 2 分) [A]正确[B]错误 5.“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平台。 [A]区域合作[B]文化交流[C]区域经济[D]经济往来 6.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进入中国,渠道单一。(单选 2 分) [A]沿海海路[B]西部管道[C]铁路运输[D]以上均不正确 7.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正式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合并在一起,作为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的重大战略指导。 [A]正确[B]错误 8.()对经济的运行造成问题,中国传统出口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核心国位置,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好抓手。(单选 2 分) [A]过剩外汇资产[B]基础设施建设欠缺[C]过剩产能[D]资源紧缺

丝绸之路对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分析

天津农学院 旅游文化学期末论文 题目:丝绸之路对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分析 学生姓名陈瑞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 学号 1107074117 指导教师孙静 成绩评定 2014年6月

论文评分标准

摘要:在甘肃旅游发展中“丝绸之路”是一个独特的 ,内涵丰富的 ,开发利用价值非常大的文化资源。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现有价值和潜在价值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甘肃旅游发展的走向。本文就丝绸之路对于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丝绸之路;甘肃旅游形象;解决措施

丝绸之路对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分析 丝绸之路展现给世界的是一部生动而美丽的历史画卷,极具旅游特色和旅游品牌价值,具有不可代替性,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旅游产品”。丝绸之路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对外重点推介的12条热点旅游线路之首,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主题旅游线路,甘肃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对甘肃而言,众多旅游资源中,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魅力在于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这是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1、对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认识 “丝绸之路”它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丝绸之路是指从公元前开始,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通达西域诸地的交通线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给这条以运送丝绸为主的商路起了个美名叫桥梁,它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对促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千多年中,丝路中国段两头都曾多次改道,东部陕西境内有南道北道之分,西段新疆境内有南道、北道和新北道之分,唯独在甘肃境内,一千多年一直走一条线路。所以,丝绸之路文化在甘肃的遗存最多、最丰富也最珍贵,因而甘肃则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 2 甘肃省旅游形象概况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提到甘肃旅游,就会让人想到丝绸之路和敦煌莫高窟,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在甘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莫高窟闻名世界。在甘肃多样旅游资源中,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是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也成为了甘肃旅游形象的代名词。 3 丝绸之路和甘肃旅游的发展 西北丝绸之路的开通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条国际通道沿线分布了众多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甘肃“丝绸之路”东起平凉、天水与陕西相接,西至敦煌、瓜州进入新疆,全长约1660公里,沿途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等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沿途保存了丝绸之路多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遗址、遗物,其文化遗产既有作为丝绸之路一个区段与其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又具有甘肃独特的地域风格,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条旅游线路上,不仅有精美的壁画、精湛的雕塑……还有戈壁沙漠、草原、绿洲,更有巍峨的雪峰、冰川,绵延的彩色丘陵和雄伟的“陆上三峡”。可以说丝绸之路和甘肃旅游的发展密不可分,有着绝对的影响。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几个问题考试答案 (1)

1.课程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兰州、嘉峪关、酒泉三大国际空港建设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目标中,近期目标设定 的目标时间段为2015年至2020年。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甘肃()对西域各国的详细记载,为研究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罗马等地区的中外关系、商贸往来、友好交际提供了第一手资 料。 A.经卷 B.汉简 C.玉帛 D.甲骨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4.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 艺术。 A.长城 B.唐卡 C.壁画 D.悬棺 正确答案:C;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5.莫高窟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是世界上 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宝库。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甘肃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包括:交通区位优势、 ()。 A.多样资源优势 B.人文历史优势 C.新老产业优势 D.政策机遇优势 正确答案:ABC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的区域经济 合作架构。 A.包容 B.均衡 C.发展 D.普惠 正确答案:AB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在甘肃出土的悬泉汉简中,不仅涉及有()与于阗、皮山、大宛、乌孙、龟兹、焉耆等西域24个国家,还有如康、罽宾,今兴都库什山以南阿富汗境内喀尔布河流域)、大月氏(阿姆河流域)、乌弋山离(今伊朗高原东部)、祭越、折垣等中亚国家和汉朝的来 往情况。 A.楼兰 B.高昌 C.营盘 D.精绝 正确答案:A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4.在课程中提出,要强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提供()、()、 ()的金融产品。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受政局影响小,并且更加安全,指南针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更使海上丝绸之路如虎添翼,因而在历史上能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 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 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 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 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与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与机遇 2014-3-6 17:44:37 民航文化传播网作者:呼守文阅读: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于南航新疆分公司飞行部而言,不仅意味着将来航线增加、航线延长,更是要面临着乌鲁木齐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一新机遇,这同时对于飞行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意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飞行部的影响,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认识是飞行部把握新机遇的前提。要看到,随着经济带建设,欧亚间交流更加频繁密切,飞行部发展重点也将会从重视国内,转向国际国内并重。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飞行员不再仅是旅客安全的保证,同时也是贸易、交流顺利进行的重要纽带,这意味着干部思维模式要从单纯的技术型管理转向具有发展眼光看问题的新型管理。 保证安全运行是飞行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发展的保障,也是参与国际化竞争最有力的武器。随着航线的延长,天气状况、环境、航线中转等将更加复杂,飞行运行安全要求将更加严格。同时,面对欧亚等地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空防安全形势。这需要飞行部提高安全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制定更详密的空防措施,保持严谨的飞行作风,保证持续安全运输飞行。

培养及储备优秀的飞行员是飞行部经济带建设中持续发展的保证。飞行部能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持续发挥作用,这决定于年轻飞行员的素质。培养优秀的年轻飞行员,飞行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传续良好的飞行作风;其次要建立一套符合发展需要的培训机制,使飞行员能够扎实掌握各种飞行中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 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是飞行部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持续 健康发展的载体。但是随着经济带的建设,民营及国外的涌入,他们的高薪条件或新的管理理念,将会对飞行队伍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这需要飞行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国外先进同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并完善自身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保证飞行队伍的稳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飞行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里程碑式 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配合分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部署,实现飞行部的新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应有的贡献。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答案

个人考试策略(3小时以下)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课程中提到的《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施方案》即我省提出的13685发展战略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目标中,近期目标设定的目标时间段为2015年至2020年。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2015年10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4.课程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兰州、嘉峪关、酒泉三大国际空港建设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5.甘肃()对西域各国的详细记载,为研究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罗马等地区的中外关系、商贸往来、友好交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A.经卷 B.汉简 C.玉帛 D.甲骨 正确答案:B;

自己得分:0.0 教师评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1.在甘肃出土的悬泉汉简中,不仅涉及有()与于阗、皮山、大宛、乌孙、龟兹、焉耆等西域24个国家,还有如康、罽宾,今兴都库什山以南阿富汗境内喀尔布河流域)、大月氏(阿姆河流域)、乌弋山离(今伊朗高原东部)、祭越、折垣等中亚国家和汉朝的来往情况。 A.楼兰 B.高昌 C.营盘 D.精绝 正确答案:A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2.季羡林先生说:“当今世界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影响深渊的文明只有四个,就是古希腊、()与中国,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大文明汇流的地方只有一处,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A.伊朗 B.古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正确答案:AC;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3.甘肃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包括:交通区位优势、()。 A.多样资源优势 B.人文历史优势 C.新老产业优势 D.政策机遇优势 正确答案:ABCD; 自己得分:10.0 教师评述: 4.“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A.包容 B.均衡 C.发展 D.普惠 正确答案:ABD; 自己得分:10.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5年03月28日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如下: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2015年3月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

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944313.html,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作者:曹智猛 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12期 [摘要]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在这条丝路通道上,散落着无数三国古遗迹。行走在丝绸之路甘肃段,还可领略到当年魏蜀争雄的气息。 [关键词]丝绸之路;三国文化;历史遗迹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29-02 一、丝绸之路概况 “丝绸之路”的概念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后经学者们使用完善,把从张骞凿空起直至元明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以丝路贸易为媒介的交通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一概念遂成为1000多年来中西交往的代名词。 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通常所言的丝绸之路,多指陆上丝绸之路。概括地讲,就是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进而连接欧亚的一条陆上交通要道。我国学者在表述这条交通要道的时候,又将其划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个部分。东段是指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至玉门关。根据丝绸之路的实际状况,又把东段划分为陇右段和河西走廊段两部分。我们采用惯常说法,将长安看作丝绸之路东段起点,而陇右段是从长安到甘肃中部地区黄河一带的线路,从长安出发西行,因为需翻越六盘山、渡过黄河,这就给了丝绸之路陇右段路线选择的多样性。一般而言,主要路线有四条:第一条线路称作北线,古代叫回中道。由长安出发,经咸阳、宝鸡、陇县,从靖远地区渡黄河,西进抵达武威,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此道出巡。第二条线路统称中线,又称陇关道。由长安出发,经陇县、略阳(今秦安陇城)、平襄(通渭西)到达兰州地区,从兰州地区渡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这条道路在古代不仅是商旅之路,也是重要的运兵之道。第三条线路统称南线,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天水、临洮、临夏,然后或北上至兰州渡河,或西行越黄河至西宁,经扁都口进入河西地区。第四条线路是明清时代才兴旺起来的线路,它从长安出发,经陕西境内咸阳、礼泉、永寿长武进入甘肃,在甘肃境内,经泾川、平凉,过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榆中到达兰州,渡河后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天水是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关中地区有了直接交往,因其地处关陇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处于经济爬坡期的甘肃省将进一步纳入国际经济运行的体系。本文从甘肃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甘肃省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5)017-000-01 为了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增速放缓的情况,2013年9月,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位于这条经济长廊咽喉要道的甘肃省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 一、甘肃省对外贸易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增长迅速,从绝对量上看,进出口数额连年攀升,外贸规模连年扩大。2010年进出口总额仅为73.24亿美元,2013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

破百亿,达到102.8亿美元,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的增速。2014年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转变了以往的逆差态势。 甘肃省2010―2014年,外贸依存度维持在10%左右,在西北地区位于第二,但远低于沿海地区水平。从外贸结构上来看,较为合理的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大体相当略有结余,但在2013年以前,甘肃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就需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环境影响分析 1.甘肃省地理环境分析 现代丝绸之路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区位优势的省份,也是我国西北腹地通往中亚、欧洲的天然走廊和必经通道,甘肃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钻石节点”。 2.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 甘肃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拥有一批重点企业,已形成了多个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合理,具备了很好的起步腾飞的条件,完全可以按照“基地”、“平台”、“黄金段”来进行策划和设计。 3.甘肃省交通环境分析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腹地通往中亚、欧洲的天然走廊和

丝绸之路资料

1、课文结构 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科技)之路伟大的路 文化之路 2、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回答 1、两国的友谊体现在哪里?(安息国:迎候之远、迎候之众、迎候之热。大汉国:谦逊有礼、薄礼不薄。) 2、为什么说是一条经济、科技之路?(从那以后……也传进了我国。) 3、为什么说是一条文化之路?(我国的音乐……美轮美奂。) 4、学习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摘要]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在这条丝路通道上,散落着无数三国古遗迹。行走在丝绸之路甘肃段,还可领略到当年魏蜀争雄的气息。 [关键词]丝绸之路;三国文化;历史遗迹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29-02 一、丝绸之路概况 “丝绸之路”的概念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后经学者们使用完善,把从张骞凿空起直至元明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以丝路贸易为媒介的交通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一概念遂成为1000多年来中西交往的代名词。 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通常所言的丝绸之路,多指陆上丝绸之路。概括地讲,就是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进而连接欧亚的一条陆上交通要道。我国学者在表述这条交通要道的时候,又将其划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个部分。东段是指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至玉门关。根据丝绸之路的实际状况,又把东段划分为陇右段和河西走廊段两部分。我们采用惯常

说法,将长安看作丝绸之路东段起点,而陇右段是从长安到甘肃中部地区黄河一带的线路,从长安出发西行,因为需翻越六盘山、渡过黄河,这就给了丝绸之路陇右段路线选择的多样性。一般而言,主要路线有四条:第一条线路称作北线,古代叫回中道。由长安出发,经咸阳、宝鸡、陇县,从靖远地区渡黄河,西进抵达武威,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此道出巡。第二条线路统称中线,又称陇关道。由长安出发,经陇县、略阳(今秦安陇城)、平襄(通渭西)到达兰州地区,从兰州地区渡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这条道路在古代不仅是商旅之路,也是重要的运兵之道。第三条线路统称南线,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天水、临洮、临夏,然后或北上至兰州渡河,或西行越黄河至西宁,经扁都口进入河西地区。第四条线路是明清时代才兴旺起来的线路,它从长安出发,经陕西境内咸阳、礼泉、永寿长武进入甘肃,在甘肃境内,经泾川、平凉,过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榆中到达兰州,渡河后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天水是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关中地区有了直接交往,因其地处关陇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战略要冲。天水一带拥有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天水以西的临洮,天水以南的陇南一带,均留存有丰富的三国古遗迹。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处于经济爬坡期的甘肃省将进一步纳入国际经济运行的体系。本文从甘肃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甘肃省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对外贸易;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5)017-000-01 为了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增速放缓的情况,2013年9月,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位于这条经济长廊咽喉要道的甘肃省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 一、甘肃省对外贸易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增长迅速,从绝对量上看,进出口数额连年攀升,外贸规模连年扩大。2010年进出口总额仅为73.24亿美元,2013年,进出口总额首次

突破百亿,达到102.8亿美元,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的增速。2014年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转变了以往的逆差态势。 甘肃省2010―2014年,外贸依存度维持在10%左右,在西北地区位于第二,但远低于沿海地区水平。从外贸结构上来看,较为合理的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大体相当略有结余,但在2013年以前,甘肃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就需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条件下的环境影响分析 1.甘肃省地理环境分析 现代丝绸之路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区位优势的省份,也是我国西北腹地通往中亚、欧洲的天然走廊和必经通道,甘肃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钻石节点”。 2.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 甘肃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拥有一批重点企业,已形成了多个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合理,具备了很好的起步腾飞的条件,完全可以按照“基地”、“平台”、“黄金段”来进行策划和设计。 3.甘肃省交通环境分析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腹地通往中亚、欧洲的天然走廊和

浅析西北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浅析西北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摘要: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发自中国古代长安(今陕西西安),沿泾水西行到达河西走廊、西域各地抵达中亚、西亚等地并一直通往地中海各地陆地交通要道。它从西汉开通至十九世纪中叶衰落之前,其经济与文化等往来延续2500年,都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它渐渐衰落被西域风沙掩埋,失去了它往日的繁华。探讨它衰落的原因,从中找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渊源,对于今天的我们西部开发和对外交流有很大启示。 关键词:浅析 ;丝绸之路; 衰落 ;原因 一、丝绸之路的缘由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Richthofen)在“中国”一书中最早提出Sick Road一称,意思即为“丝绸之路”,将这条古代中国与西方交往国际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本文就西北丝绸之陆展开论述,其在李明伟的《丝绸之路贸易史》从主要从丝路作为一条重要的商路展开论述,详细讨论丝路对外贸易的历史;蒋致洁的《试论丝绸之路贸易的衰落》文中通过结合中外双方经济环境、贸易方式等讨论衰落原因;孙满利的《交河故城衰落的原因分析》论述丝绸之路与沿线城市兴衰的关系,故城对丝绸之路兴衰影响,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旨在探讨它衰落的原因,为兴盛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做出贡献,为西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文中丝绸之路走向在我国境内,从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经陇西、金城(今甘肃兰州)进入河西走廊;走陇西、临洮一线的,还可以通过青海东部涅水谷底,穿越柴达木盆地,到达新疆南部;在新疆地区,沿着沙漠边缘分成南北两道,南道经楼兰于阗、皮山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安息;北道经车师前往龟兹、姑墨、疏勒越葱岭到达安息、大秦等地。本文将就这条西北陆上丝绸通道展开论述,探讨它衰落的原因。 二、丝绸之路开拓 先秦时期,活跃在河西地区的民族有塞种、大月氏、乌孙和匈奴等,他们在自然环境和战争的影响下,先后向西迁移。他们的西迁对早期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做了先行者,为后来张骞率领团队出使西域,开通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创造条件。 汉朝政府通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到汉武帝时,以是“鄙都廋禀尽满,而府库余财”,[1]可以看出汉朝经济发达,国家富裕。但于此相对的是国家周边并不太平,特别是日渐强大的匈奴族多次侵扰,使大汉王朝周边动乱。匈奴曾多次挥马向西,骚扰河西走廊各地方,掠夺财物、破坏生产;并且匈奴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十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7日) 2015年07月21日13: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外交优先方向。 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 ——我们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

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 移民安置政策框架 甘肃省世行贷款文化传承项目管理办公室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A项目简介 (1) B政策框架的目标、原则及相关术语 (2) C移民行动计划的准备和批准 (3) D制度与法律框架 (5) E实施过程 (7) F资金安排 (8) G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8) H申诉程序 (8) I监测评估 (9) 附件1: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项目构成 (11) 附件2:项目地域分布示意图 (12) 附件3:指导实施移民安置计划的法律框架 (13) 附件4:权利矩阵的样表 (14) 附件5:相关的移民补偿及安置政策简要描述 (16)

A 项目简介 1. 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是甘肃省的重点项目。甘肃 省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愿景规划和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区战略部署,甘肃省政府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门户和文明传承大平台,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建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助力文化扶贫,帮助沿线贫困人口脱贫,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为实现此目标,甘肃省申请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 2. 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采用多部门协作的方法,将社区发 展、交通运输、自然文化旅游、环境修复、能力建设领域整合起来。旨在:1)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2)修复传统民居、改善公共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参观,促进当地经济水平;3)为当地居民提供小额贷款的机会,创建新型小微企业,或对已有的小微企业进行扩建(如家庭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提高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4)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和市场发展,把修复过的地区和重要旅游景点连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消费。 3. 它包括8个县区的8个子项目: 1)定西市临洮县马家窑文化展示中心及大遗址景 区项目;2)酒泉市肃州区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及酒泉市图书馆项目;3)酒泉市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和展示建设项目;4)天水市麦积区雕漆技艺传承与发展项目;5)定西市通渭县翰墨文化艺术中心项目;6)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建设项目;7)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项目;8)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鸳鸯玉原产地特色文化小镇项目。具体项目构成,详见附件1。 4. 根据国家和世界银行对项目管理的要求,甘肃省和项目所辖地市、县区逐级成立 了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设置具有统一指挥协调职能的项目办公室。各级项目办公室除受同级项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外,业务上受上一级项目办公室领导,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不同层次项目办中选择精干项目办人员,同时考虑吸收其它领域的专业人员参加,其中包括财务、金融管理以及采购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5. 截止2018年11月初,在已经确定的8个项目区中,其中通渭县翰墨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秦安县大地湾遗址项目、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建设项目、

2017一带一路地图版图

2017一带一路地图版图 “一带一路”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有助于中国从全球视野考虑价值链供应链,构建海陆统筹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近日,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是今后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路新图 1、北线A:北美洲——北太平洋——日本,韩国——东海——海参崴——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