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册

一、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4、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5、裁如星点:“裁”同“才”。

6、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二、词类活用:

1、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不耻下问:耻,形容词做意动词,以……为耻。

4、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5、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6、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名词用作动词,带领。

七年级下册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4、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

6、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奇。

2、父异焉:异,形容词作意动词,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利,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利。

4、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宾客。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7、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8、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9、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0、妇抚儿乳: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11、宾客意少舒:少,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12、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名词作动词。

13、抚尺一下:下,落、拍,方位名词作动词。

1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的声音。

15、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做动词,说出。

16、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去北方。

17、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18、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19、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屠户。

20、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21、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作动词,攻击、胁迫。

2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遂,名词作动词,钻洞。

23、狼不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29、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桃花源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唐雎不辱使命》 32、恵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恵子相梁》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曹刿论战》 34、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3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曹刿论战》 3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童趣》 38、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3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观刈麦》 4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伤仲永》 4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核舟记》 46、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石壕吏》 47、客此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湖心亭看雪》 48、大雪三日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湖心亭看雪》 49、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 50、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5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岳阳楼记》(二)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说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4、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归去来兮辞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1-6册文言文重点通假字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通假字+词类活用

通假字+词类活用 2018-01-07中学语文好教师 随着中高考的改革,语文成为了所有科目中分值最高的一门学科,也新增了对国学常识,文言文和诗词歌赋的考察,要求学生们更加广泛的阅读。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也是升学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文言文由于其在写作上注重典故,骈俪个对仗等特点,将知识点细分出来作为考点,也会有至少一般的学生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文的学习主要就是语法,掌握了语法重点,语文考试文言文部分拿满分都没有问题。 第一部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 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止:通“只”。 6、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帖:通“贴”。火:通“伙”。 7、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8、争渡,争渡,晾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 争:通“怎”。 9、路转溪头忽见。《面江月》辛弃疾 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 1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坐:通“座”。 1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扳:通“攀”,牵,引。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反:通“返”。 13、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通“慧”,聪明。 14、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厝:通“措”,放置。 15、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 亡:通“无”。 16、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通“无”。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那:通“哪”,怎幺。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人。《晏子故事两篇》 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世?《晏子故事两篇》 曷:通“何”。 22、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甫:通“父”。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通“拣”,挑选。 2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错:通“措”。 2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仓:通“苍”。 2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2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適:通“谪”。 29、为天下唱,宣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通“倡”,倡导。 30、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通“己”。 3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被:通“披”。 32、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 3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论语〉则》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10、材 通“才”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6、与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返”。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通“悬”。 3、逝将去汝,适彼乐土。通“誓”。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6、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7、雷鼓大振。通“擂”。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1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 12、已得履,臵之其坐。通“座”。 1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通“剂”。 14、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15、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 16、才美不外见。通“现”。 17、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通“诫”。 18、或隐弗章。通“彰”。 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 20、齐与楚从亲。通“纵”。

21、令壮者无取老妇。通“娶”。 22、至莫夜月明。通“暮”。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影”。 24、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通“餍”。 25、有者半贾而卖。通“价”。 26、以偿责者矣。通“债”。 27、奉厚而无劳。通“俸”。 28、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通“娩”。 29、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 3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3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通“墟”。 32、姊妹兄弟皆列土。通“裂”。 3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通“锲”。 34、故其畜积足恃。通“蓄”。 35、少益耆食。通“嗜”。 3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通“欤”。 37、道而弗牵。通“导”。 38、拜送书于庭。通“廷”。 3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 40、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通“非”。 41、操吴戈兮被犀甲。通“披”。 42、公输盘不说。通“悦”。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例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项为之强 (jiāng)通“僵”《童趣》僵硬 2.不亦说乎 (yua)通“悦”《〈论语〉十则》高兴 3.诲女知之乎 (rǔ)同“汝”《〈论语〉十则》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hì)通“智”《〈论语〉十则》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xiàn)通“现”《西江月》出现 6.一切乌有 (wū)同“无”《山市》没有 7.裁如星点 (cái)同“才”《山市》仅仅 8.尊君在不 (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与现代汉语的“否”同义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pān)通“攀”《伤仲永》牵 10.贤于材人远矣 (cái)通“才”《伤仲永》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tiē)通“贴”《木兰诗》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y?)通“耶”《孙权劝学》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聪明 14.满坐寂然 (zu?)通“座”《口技》在座的人 15.止有剩骨 (zhǐ)通“只”《狼》只有 16.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yǒu)同“又”《核舟记》加上 18.诎右臂支船 (qū)通“屈”《核舟记》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fǔ)通“父”《核舟记》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 20.左手倚一衡木 (h?ng)同“横”《核舟记》与“竖”相对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jiǎn)通“拣”《核舟记》挑选 22.选贤与能

(jǔ)通“举”《大道之行也》选拔 23.矜、寡、孤、独 (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丧失妻子的男人24.荡胸生曾云 (c?ng)《望岳》通“层”一层层 25.略无阙处 (quē)通“缺”《三峡》空缺 26.蝉则千转不穷 (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婉转发声27.窥谷忘反 (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通“饲”《马说》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xiàn)通“现”《马说》显露,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cái)通“才”《马说》才能 31.其真无马邪 (y?)通“耶”《马说》语气词相当于“吗”32.四支僵劲不能动 (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肢体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p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穿 34.百废具兴 (jù)通“俱”《岳阳楼记》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zhǔ)通“嘱”《岳阳楼记》叮嘱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xiū)同“馐”《行路难》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í)同“值”《行路难》抵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zh?)通“谪”《陈涉世家》强迫 39.为天下唱 (chàng)通“倡”《陈涉世家》倡导 40.固以怪之矣 (yǐ)通“已”《陈涉世家》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pī)通“披”《陈涉世家》穿 42.故不错意也 (cu?)通“措”《唐睢不辱使命》放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青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引导语:《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我们来学习一下其中的词语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通假字、词类活用 鱼我所欲也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二、一词多义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而①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知识拓展] 《鱼我所欲也》鉴赏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卖油翁》 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 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 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 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 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表示方位)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表示方位)

词类活用与兼类词

词类活用与兼类词的关系问题分析 汉语言文字学任倩倩2011020377 摘要:词类活用是一种语法现象,是词的语法功能的临时改变。兼类词,是指某些在一般语言环境中经常分属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类而意义密切相关的词。本文从对两者的联系、区别及判断上进行了梳理,得出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词类活用兼类词区别联系判断 一、词类活用的定义 目前古汉语界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是比较统一的,即“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为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 (一)词类的功能活跃,并一贯地持续下去。一直到现代汉语中,词类和句法功能仍然是一对多的对应情况 (二)词的功能依旧活跃,但一部分功能转成潜在的,在交际环境或修辞需要的激发下再次显现,我们的语感和语言习惯上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称之为“词类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性质:灵活性和临时性灵活性和临时性 活用只是有“定类”和“定职”的词的一种临时变化,只是临时拥有一个新的意义,所以活用不是词所固有的,而是游离于词之外的,是随文异用的,是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制约下由一种词性临时转变成另一种词性的灵活用法,具有灵活性和临时性特点,这时它的语法功能、语义内涵都发生了临时性的变异三、词类活用的分类 (一)名词用如动词 1、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2、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1、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2、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兄弟。《礼记·礼运》 3、是以君子远庖厨。《孟子·梁惠王上》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使异姓立国) 2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也。《左传》(使白骨生肉)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wèi 吕蒙曰:“卿qīng 今当dāng 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cí 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gū岂qǐ欲yù卿qīng 治经为博士邪y é!但当涉shè猎liè ,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ruò孤gū?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yì 。” 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sù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 ēng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

(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jī杼zhù声,唯wéi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 无所忆。昨夜 见军帖ti ě,可kè汗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ju àn 卷ju àn 有爷名。阿爷无 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 马,从此替tì 爷征。 东市买骏jùn 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 头tóu ,北市买长鞭。旦dàn 辞cí爷娘去,暮mù宿s ù 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 ān 溅ji 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 y ān 山胡骑j ì 鸣啾啾。 万里赴fù戎róng 机jī,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chuán 金jīn 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 十二转zhuǎn ,赏shǎng 赐cì 百千

人教版字词注音 通假字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常见易读错的字归类(中考辅导一) 常见易读错的字归类252个常见易读错的字归类(两字)252个 例字应读误读例字应读误读例字应读误读例字应读误读例字应读误读例字应读误读 逮捕 bǔ pǔ麻痹 bì pí包庇 bì pì濒临 b?n pín 鄙视 bǐ pǐ傍晚 bàng pang 哺育 bǔ fǔ泊位 b? pō庇护 bì pì奴婢 bì byi 称心 chan chang 赔偿 cháng sháng 整饬 chì shüng 觇视 chün zhün 处分 chǔ chù刹那 chà shà瞠目 chyng tang 嗔怒 chyn zhyn 炽热 chì zhì粗糙 cüo zào 重创 chuüng chuàng 阐明 chǎn shán 颤动 chàn zhàn 鞭笞 ch? dài 场院 cháng chǎng 茅厕 ca si 翅膀 chì zhì巢居 cháo cáo 从容 c?ng cōng 憧憬 chōng t?ng 抽搐 chù xù伺候 cì sì淙淙 c?ng zōng 不啻 chì zhǐ谄媚 chǎn xiàn 郴州 chyn b?ng 悼念 dào diào 提防 d? tí咄咄 duō chū污 diàn zhün 澹然 dàn chán 逮捕 dài dǎi 缔造 dì dí真谛 dì dí呆板 düi ái 傣族 dǎi tài 导向 dǎo dào 堤坝 d? tí 踱步 du? dù恫吓 d?ng tong 婀娜yü氛围 fyn fan 藩篱 fün pün 沸腾 fai fú 渔父 fǔ fù果脯 fǔ pǔ俘虏 fú f?u 讣告 fù pú装帧 zhyn zhang 栅栏 zhà shün 箴言 zhyn jiün 姊妹 zǐ jit粗犷 guǎng kuàng 皈依 gu? fǎn 聒噪 guō guǎ瑰丽 gu? guì 桎梏 gù gào 绵亘 gan gyn 勾当 g?u gōu 刽子手 guì kuì百舸 gt ka豁免 hu? h? 恫吓 ha xià负荷 ha h?教诲 huì huǐ干涸 h? gū徘徊 huái huí踝骨 huái luǒ 可汗 hán hàn 巷道 hàng xiàng 浣沙 huàn wǎn 隔阂 h? hài 攻讦 ji? gün 僭越 jiàn zün 隽永 juàn jùn 痉挛 jìng j?ng 颈项 jǐng jìng 俊俏 jùn zùn 龟裂 jūn gu?畸形 j? qí 矩形 jǔ jù发酵 jiào xiào 狙击 jū zū戛然 jiá gü歼灭 jiün qiün 矜夸 j?n qín 粳米 j?ng gtng 棘手 jí là押解 jia jit离间 jiàn jiün 通缉 j? jí汲水 jí xí 供给 jǐ gti 角色 ju? jiǎo 嫉妒 jí jì脊梁 jǐ jí勤俭 jiǎn jiàn 校勘 jiào xiào 齑粉 j? q?马厩 jiù jì地窖 jiào gào 信笺 jiün qiün 感喟 kuì wai 儡 kuǐ kuài 皎洁 jiǎo jiüo 踪迹 j? jì囊括 ku? guá廓落 ku? guō鸟瞰 kàn gǎn 咯血 kǎ ka 恪守 ka g?咱们 zán zá确凿 záo zu?姓召 zhào shào 奶酪 lào lu?稂莠 láng liáng 靓女 liàng qiàn 踉跄 liàng láng 山岚 lán fyng 罹难 lí w?i 擂台 lai l?i 抹布 mü mǒ 分娩 miǎn wǎn 绸缪 m?u miù模样 mú m?联袂 mai ji?愤懑 man mǎn 消弭 mǐtr 脉脉 m? mài 荒谬 miù miào 阴霾 mái lí嫩芽 nan nùn 糯米 nu? rú执拗 nìu ào 泥古 nì ní羞赧 nǎn ha怯懦 nu? rǔ拈轻 niün zhün 按捺 nà nài 酝酿 niàng rang 气馁 nti tuǒ泥淖 nào zhào 炮制 páo pào 糟粕 p? b?血泊 pō b?媲美 pì bǐ 奇葩 pü bü扁舟 piün biǎn 漂白 piǎo piào 澎湃 pài bài 体胖 pán pang 胚胎 pyi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