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对书法欣赏的认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对书法欣赏的认识

学会欣赏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最高阶段。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要看用笔是否“骨肉相称”,能不能给人以美感;二是看结构是否能在平衡对称中富有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三是看全幅作品的意境和内在的神采,这就要观者了解书家的时代、生平及其思想,才能进入到全面的欣赏境地。

我们知道中国的书体,大致可以分为篆、隶、真、草四种,每一种又可分为不同的笔姿和结构。

篆——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是小篆的前身。秦统一后,把大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行全国。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其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等。

隶书——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时还通行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后来的隶书,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在笔划方面添了波势和挑法(弯钩)。代表人物有东汉的蔡邕等。

楷书——又叫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现代通行的字体。代表人物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欧体欧阳询、柳体柳公权、颜体颜真卿、赵体赵孟頫等。

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代表人物有草圣后汉的张芝、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另外,还有介于今草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叫行书。它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今草与楷书盛行的时候,它近于楷而不拘谨,近于草而不放纵,笔画连绵而各守独立,清晰易认好写。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赵孟頫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

谈到具体对一件书法作品的欣赏或品评,除要了解以上所及的内容之外,一般分为五个方面。首先,给欣赏者先入为主的是作品的章法。一般说来,书法作品有黑白红三色。即黑为墨色,白为宣纸色,红为印章色。它被认为是书法作品的特有基调。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而不失其朴素、雅淡或苍润古拙之美其中作品布局和表现形式甚为重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书法章法的表现。即字的大小、穿插、避让,题款长短,盖章(钤印)的高低位置、字距、行距的疏密,如单字不能成行等等。二是看每个字的结构、装法是否规范。三是看字中每一笔的运笔是否规范。四是看每笔画,即线条的内涵、趣味。为何要看这些因为书法也是表现情感的形式之一,它通过行笔的速度,笔锋在纸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抑扬、顿挫,墨色浓、淡、枯、润之间的渗化,线条粗、细、长、短、方、圆,深沉或清涩,笔画线条与结体章法疏密的聚散、跳动、节奏、跌宕、意态、趣味等,以进行情感抒发和表现。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个性,即俗话说:“字如其人”。又如:篆书、隶书、楷书有静穆、高雅、安闲或冷漠的感觉,而行书、草书有激情奔放、痛快的感觉。五是看书写内容,看书写表达的语言、文法、是否规范,有否错别字。繁、简体字是否有参杂。基本要求,一件作品,文法要准确、精练、题款时不要累赘。这也看出作者的修养,即字外功夫,如题有上款(题赠给别人)的称谓是否恰当。不仅如此。因为书法艺术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不仅具有表现形式的一般规律,而且内含了一定的思想、意识,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审美境界,具

有一定的思想性,可以渗透到理性中,不仅能打动整个感官,而且能打动人的整个心灵。

书法是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年来所沉积的精华太多太多了,光对书法的论述也浩若瀚海,互相矛盾的理论也非常多,我们不可能一一掌握。只有多进行欣赏、多思索,提高欣赏能力,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书法审美的潜在效应

欣赏者不同的素养,从书法欣赏中得到不同的、比审美更广泛的审美效应。但必须强调,这种效应是朦胧的、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审美功能也大都是如此)。

欣赏者要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气质、学识、修养,必定先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活动。书法对欣赏者的外延影响,较多地表现在气质上。风格豪放、气势宏伟的作品,更容易为豪放气质的人所接受,从而使自己气度随之增大,心胸更加开阔;文静、端庄的字体,给人以优雅的感受,文静气质的欣赏者则容易接受,并使得内心更趋平和;风流字迹使才子们表现得更为倜傥。由是观之,定向选择是书法欣赏的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通过书法欣赏,会使欣赏者进入到往昔的环境,与作者进行交流,感受那种真挚的情怀和氛围。因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书作中淀积着历史观念、时代信息以及作者心灵活动、学识修养等等。在欣赏中无意识调动起内心丰富、积极的活动,从而可能产生出新的思维火花,不知不觉中欣赏者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如欣赏者从书法作品中了解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无形中会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祖国的热爱;经常欣赏充满浩然之气的书作,也将提高自己的情操,不至于被生活中庸俗的事物所侵扰;从书法作品中体现诸多的对立统一规律,可把欣赏者的思想引向大千世界,辨证地分析客观事物;鲜明的、充满节奏感的线条,与欣赏者的整个生理、心理形成同构,从而使身心感到愉悦。这些,都属于书法审美的潜在效应。

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气质、修养不同,对于书法欣赏效果也会有一些差别,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人们创造各种艺术,不是为了互相更为疏远、隔膜,而是要进行感情的交流,从而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书法所具有的“共同美”,为人类这一愿望提供了恰当的艺术形式。如中国与日本,两国的书法交流活动很多,通过联展,使所有欣赏到两国书艺的人民都在感性上对异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国的书艺一两千年前就传到日本,对日本整个国民的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日本近年来的书法作品,也以其大胆的探索精神与新颖的形式给中国的观众以启迪。通过书法的交流与相互欣赏,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书法艺术是一座美的宝库,我们在这里面获得无穷的美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