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煤耗计算公式

标煤耗计算公式
标煤耗计算公式

摘要:对热电厂供热供电标煤耗率的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供热标煤耗率、供电标煤耗率、厂用电的热电分摊计算、全厂热效率、年平均热电比。

一.前言

热电厂供热及供电标煤耗率计算是热电企业财务统计、成本计算、审核审计工作的前提。当前各热电企业,在数据交流和上报时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计算公式不尽相同,致使同样的原始资料数据,计算结果可能不一致,或者会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这种情况使我们无法正确进行财务评价,也无法对热电成本正确性进行评价。

现有关于供热、供电标煤耗率计算主要取自浙江省标准“热电厂煤耗和厂用电率计算方法”(浙江省标准计量局发布1991年12月20日实施),在这以后,国家已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和计算公式,例如:国家四部委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2001年1月11日三部委发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最近发布的文件与前述“省标”对某些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现将计算中可能遇到问题及对这些公式理解提出一些看法,供热电行业有关同仁参考与研究。

二.对供热及供电标准煤耗率计算方法理解:

1.浙江省标准局1991年发布的“热电厂煤耗和厂用电率计算方法”(以下简称“煤耗计算”与同时发布的“小型热电厂成本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成本计算”)是当时同时发布,又必须同时应用的2个标准,后者的“成本计算”必须应用前者的“煤耗计算”数据,因此,前者是成本计算的前提。

2.对供热标煤耗率br的理解:

“煤耗计算”中公式(9)中

br=Br/Qr×103

其中:br 供热标煤耗率kg/GJ

Br 供热耗标煤量t

Qr 对外总供热量GJ

上式中Br;Qr的计算如下:

Br=Bb·αr αr=Qr/Qh

其中:Qh 为锅炉总产汽热量GJ

其中一部分通过汽轮机或通过减温减压器对外供热,

另一部分通过汽轮发电机发电。

αr 为供热比,表示对外供热占总锅炉产汽热量百分比。

Bb为热电厂总耗标煤量,

以上这个公式br仅考虑了总耗煤量的一次分摊,而厂用电量,没有考虑进去。标准“成本计算”在计算供热燃料费用的成本时,又加入了供热厂用电所需燃料费,这个又称为二次分滩,所以原标准“成本计算”中是考虑了二次分摊,但供热标煤耗率br没有考虑二次分摊。2001年三部委发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已在这个br计算公式中考虑了二次分摊。

公式如下:

brp=34.12/ηgLηgd+εrbdp (书中公式17-20)

其中:brp 全厂年平均供热标准煤耗率kg/GJ

ηgL 锅炉效率%

ηgd 管道效率%

εr 锅炉单位供热量所需厂用电量kWh/GJ

bdp 汽轮发电机组年平均标准煤耗率kg/kWh

说明:公式前面部份是一次分摊标煤耗率与“煤耗计算”中公式理论上是一致的(公式推导见后面附件),后面一部份即考虑了厂用电的二次分摊的标准煤耗率。

3.提出:供热标煤耗率br公式是否应与“技术规定”一致,“技术规定”加上了厂用电的二次分摊,即厂用电不能全由供电成本来承担的公式比较合理,所以建议目前供热标煤耗率br计算公式采用“技术规定”的计算方法;但是形式上采用“煤耗计算”的公式,式中br中加入了二次分摊就不必在后面“成本计算”供热燃料费中加入厂用电的燃料费。

公式如下:

br=Br.103/Qr+ εr .bd kg/GJ (1)

其中:bd 发电标煤耗率(仅考虑一次分摊)

bd =(Bb-Br).103/E kg/kwh (2)

4.供电标煤耗率计算

由于供热标煤耗率计算中计入了厂用电二次分摊所以供电标煤耗率计算公式就修改为:

bgd=(103Bb-Qrbr)/Eg kg/kwh (3)

其中:Eg为供电量kwh

上式为运行热电厂计算公式,

对于可行性方案研究“技术规定”用下式:

bgd=bd/(1- ed ) (4)

其中:e d 为发电厂用电率(公式在后面介绍)

公式(3)与公式(4)是不一致的,公式(3)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公式(4)有一定误差,但误差很小,在可行性中使用是可以的。

三.关于厂用电的热电分摊计算方法:

1.厂用电分摊计算公式

Eg=E-Ez (5)

E 总发电量kWh

Ez 总厂用电量kWh

Eg 对外供电量kWh

Ezr=αr .Ez (6)

其中:Ezr 供热用厂电量

αr 采用一次供热分摊比数值,大热电厂供热用厂用电量,由2块组成;一块是专门用于供热的电机,动力及照明用电量;另一块是供热和发电共用的电量,例如:锅炉鼓引风机、给水泵用电量,用供热分摊比αr 数值分开二块即可。

对于Ezd发电用厂用电量,也用以上类似办法算出,这种计算麻烦一些,本人认为一般的小型热电厂仅用公式(6)计算也就可以了。

同上理由Ezd=(1-αr )Ez (7)

2.供热厂用电率计算

εr =Ezr/Qr kWh /GJ (8)

其中:εr 供热厂用电率

(在“技术规定”中称为锅炉单位供热需用的电量)

3.发电厂用电率计算

ed =Ezd/E (9)

其中:ed 发电厂用电率

4.关于εr 与ed 的说明

有时有人用Ez/E来代替ed是错误的,ez=Ez/E为全厂总厂用电率

bgd=bd/(1- ez )是错误的,因为它不考虑厂用电二次分摊,总厂用电量全部计入发电损耗中去了。

εr 在“煤耗计算”公式中名为供热厂用电率;在“技术规定”中称为锅炉单位供热需用的电量;建议改为单位供热厂用电量比较合适。

四.关于热电厂全厂热效率及平均热电比计算公式:

1.全厂热效率公式

原“煤耗计算”中

η0=(0.0036E+Qr ) / 0.293Bb %

现1268号文中计算公式

η0=(0.0036Eg+Qr ) / 0.293Bb % (10)

本人认为应采用现行标准,按1268号文进行统一。把发电量改为供电量,三部委发布的“技术规定”也采用1268号文中的公式。

2.热电厂全年平均热电比

R=Qr.100/0.0036Eg % (11)

同上节相同理由,把E改为Eg 。

五.结束语

以上对小型热电厂关于供热供电标煤耗率的计算,对全厂热效率及全年平均热电比的计算公式。根据“技术规定”及1268号文件,给予的理解或者建议,供热电厂企业有关技术人员作参考。

附件: br公式推导

br=Br.103/Qr kg/GJ (12)

本式适用于运行热电厂供热标煤耗率计算

进入汽机前热量计算公式:

Qh=Qr+Qd=Bb·QyD w·ηgdηgL=(Br+Bd)QyD w·ηgdηgL

按热电分摊概念,Qr及Qd效率是一致的。

则Qr=Br ·QyD w·ηgd·ηgL·103

其中QyD w=7000kcal/kg=29308kJ/kg

=0.029GJ/kg=1/34.12GJ/kg

则Qr/Br103=(ηgL·ηgd/34.12)

Br·103/Qr=34.12/ηgL·ηgd

代入公式(1)

br= Br.103r /Qr = 34.12 / ηgL.ηgd kg/GJ (13)

本式适用于可行性方案中,供热热电厂标煤耗率计算“技术规定”中正式公式为:brp=34.12/ηgLηgd+εrbdp

含量均匀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简述 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 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小剂量的剂型由于工艺或设备的原因,可引起含量的均匀度的差异。本检查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每片(个)含量的均一性,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1.3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1.4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不大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以及透皮贴剂,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对于药物的有效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比较接近的品种或混匀工艺较困难的品种,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 者,也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 1.5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1.6 含量均匀度的限度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2 仪器与用具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 试药与试液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 操作方法

4.1 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的响应值(如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或含量。 5 注意事项 5.1 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量瓶中。 5.2 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 用紫外-可见分光关度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下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 记录与计算 6.1 应记录所用检查方法,所用仪器型号(或编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响应值等数据。 6.2 根据测得的响应值,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和标准差S(S= )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A=|100- |)。 6.3 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求出每片(个)含量的情况下,用系数校正罚求得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6.3.1 可取供试品10片(个0,照该品种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仪器测定法的响应值Y(可为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求其均值。 6.3.2 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含量X A,由X A除以响应

关于供热煤耗计算公式的说明与应用

关于供热煤耗计算公式的说明与应用在开始之前首先做两点说明: 一是供热按照使用目的划分,可以分为取暖用热和生产用热。下面所提到的供热价格指的是热源为锅炉、热源和热网一体的取暖用热价格,供热指的是以热水锅炉为热源的供取暖用热。 另一个是,下面所提到的计算公式是由国家的行业标准推导出来的,所以,下面所涉及的供热面积都是指建筑面积,如果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计算使用面积,可以依据建设部门提供的系数进行换算。 供热的整个生产流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就是燃料在锅炉内燃烧产生热量;第二个过程是热能的传送,也就是将产生的热量经过管网、泵站、换热站等传送设备传送到用户的进户端口;第三个过程是散热,也就是说,将已传送到用户端口的热能,通过散热器等散热装置进行散热,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热的使用过程。在第一个过程中,由于燃料产生的热能不可储存,并且热能具有可传导的饿物理属性,产生的热能必须及时送入管网,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瞬间完成的。燃料一旦在锅炉内燃烧发热后,就不可能再进行重复使用,只能燃烧新的燃料进行发热,因此燃料燃烧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从供热成本分析看来,燃料成本在全部供热成本中占有的比例最高,因此,燃料单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热成本的高低。就目前我国的供热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我国北方冬天的取暖,除了北京等几个个别城市允许以燃油和天然气为燃料外,其他地区包括我省都是以煤炭为燃料。供热价格的制定是以合理供热成本为依据,由于燃煤成本是供热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供热煤耗也直接关系到供热价格制定,供热煤耗是供热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从统计的数据中分析,由于采暖期的长短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各地的供热煤耗有较大差异。总的来看,采暖期越长,地理位置越靠北方、采暖期的室外温度越底,供热煤耗就越大。这样,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供热煤耗标准,就成为制定供热价格的关键。

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及其配料计算

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及其配料计算 第一节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 如前所述,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到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烧结块。因此,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aO,SiO2,A1203,Fe2O3 不是以单独的氧化物存在,而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经高温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晶细小,一般为30-60μm 。因此可见,水泥熟料是一种多矿物组成的结晶细小的人工岩石。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矿物: 硅酸三钙3Ca0.Si02 ,可简写为C3S ; 硅酸二钙2Ca0.Si02 ,可简写为C2S ; 铝酸三钙3Ca0.A1203 ,可简写为 C 3 A ; 铁相固溶体通常以铁铝酸四钙4Ca0 . A1203 . Fe203 作为代表式,可简写成C4AF, 此外,还有少量游离氧化钙(f-Ca0 ) 、方镁石(结晶氧化镁)、含碱矿物及玻璃体。通常熟料中C3S 和C2S 含量约占75 %左右,称为硅酸盐矿物。C3A 和C4AF 的理论含量约占22 %左右。在水泥熟料锻烧过程中,C3A 和C4AF 以及氧化镁、碱等在1250℃- 1280℃会逐渐熔融形成液相,促进硅酸三钙的形成,故称熔剂矿物。 一?硅酸三钙 C3S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其含量通常为50%左右,有时甚至高达60%以上。纯C3S只有在2065-1250℃温度范围内才稳定。在2065℃以上不一致熔融为Ca0 和液相;在1250℃以下分解为C2S 和Ca0 ,但反应很慢,故纯C3S 在室温可呈介稳状态存在。C3S 有三种晶系七种变型: 1070 ℃1060 ℃990 ℃960 ℃920 ℃520 ℃ R ←―→ MⅢ ←―→ MⅡ ←―→ MⅠ ←―→~T Ⅲ ←―→ T Ⅱ ←―→ T ⅠR 型为三方晶系,M 型为单斜晶系,T 型为三斜晶系,这些变型的晶体结构相近。但有人认为,R 型和M ,型的强度比T 型的高。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 C3S 并不以纯的形式存在,总含有少量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等形成固溶液,称为阿利特(Alite )或 A 矿。 纯C3S 在常温下,通常只能为三斜晶系(T 型),如含有少量Mg0, A1203 , Fe2O3 , 503 , ZnO,Cr203,R20 等氧化物形成固溶体则为M 型或R 型。由于熟料中C3S 总含MgO,A12O3, Fe2O3 以及其他氧化物,故阿利特通常为M 型或R 型。据认为锻烧温度的提高或锻烧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形成M .型或R 型。 纯C3S 为白色,密度为 3. 14g /cm3 , 其晶体截面为六角形或棱柱形。单斜晶系的阿利特单晶为假六方片状或板状。在阿利特中常以C3S 和CaO 的包裹体存在。 C3S 凝结时间正常,水化较快,粒径40-50μm 的颗粒28d 可水化70 %左右。放热较多,早期强度高且后期强度增进率较大,28d 强度可达一年强度的70 %-80%,其28d 强度和一年强度在四种矿物中均最高。 阿利特的晶体尺寸和发育程度会影响其反应能力,当烧成温度高时,阿利特晶形完整,晶体尺寸适中,几何轴比大(晶体长度与宽度之比L/B>2-3) ,矿物分布均匀,界面清晰,熟料的强度较高。当加矿化剂或用急剧升温等锻烧方法时,虽然

药物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色谱外标法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 含量 样 平均重 样 样 对照品比值 对 对 对 —————————————————————————————————————————————— 色谱外标法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 含量 样 样 对照品比值 对 对 对 —————————————————————————————————————————————— 色谱外标法溶出度计算 计算公式 溶出度 样 样 对 对 对 —————————————————————————————————————————————— 色谱内标法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 校正因子( ) 内 对 内 对 内 对 含量 样 内 样 平均重 内 内 样 —————————————————————————————————————————————— 色谱内标法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 含量 样 内 样 内 内 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 系数S=含量标准差;判断值为A+1.80S ——————————————————————————————————————————————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VG :对照品比值平均值 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样:供试品取样量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VG :对照品比值平均值 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 系数S=含量标准差 判断值为A+1.80S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A 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 V 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W 样:供试品取样量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 内:对照溶液内标峰面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V 内:对照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A 对:对照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W 内:内标物质取样量×含量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A 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 V 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浙江省火力发电厂供煤标煤耗跟计算方法资料

1.1.1.1.1.3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al consumption for generating station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2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浙江省能源集团、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勤、张云雷、徐晓村、张明、牟文彪、吴煜忠、屠小宝。

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的限额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计算和评价。 2 供电煤耗指标限额 供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本标准所指供电煤耗均为年度(自然年)统计值。 供电煤耗指标限额= 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修正系数 即 B = K × B J (1) 式中: B——机组供电煤耗指标限额; B J——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见表1) K——修正系数,K = 1 + K L× (0.85 – X) 其中: K L为负荷修正系数,X为负荷系数。 当X > 0.85 时,K L =0; 当0.85 ≥ X > 0.70 时,K L =0.20; 当0.70 ≥ X > 0.60 时,K L =0.25; 当0.60 ≥ X 时,K L =0.30; 供电煤耗指标基准值见表1。

3 耗用标准煤量技术经济指标 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 计算公式为: B b = B h – B kc (2) 式中: B b ——统计期内耗用标准煤量, t ; B h ——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 t ; B kc ——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a)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 b)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 c)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等)的燃料。 4 厂用电技术经济指标 发电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100?= f d fcy W W L (3) W d = W cy – W kc (4) 式中: L fcy ——发电厂用电率,% ; W d ——发电用的厂用电量,kW·h; W f ——统计期内发电量,kW·h; W cy ——统计期内厂用电量,kW·h; W kc ——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厂用电量,kW·h。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厂用电量包括: a)发电机作调相机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b)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 c)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 (不包括厂用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d)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的电量。

水泥生产工艺计算手册

水泥生产工艺计算手册 水泥质量主要取决于水泥熟料质量。优质熟料应具有合适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且岩相结构优良。表1-1列出各氧化物和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缩写符号,人们通过各氧化物成分计算其潜在的矿物组成、率值和其他质量系数。 整理,找出个参数之间的内在规律,反过来再为生产服务。数理统计方法在本章第六节介绍。 第一节熟料矿物组成 水泥熟料是一种有多矿物组成的结晶细小的人造岩石。不同系列的水泥熟料其主要矿物组成不同。见表1-2 分计算。目前工矿企业广泛采用化学成分来计算熟料矿物组成。 一、由已知化学成分及率值计算矿物组成(表1-30)

二、特种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传统的硅酸盐水泥在建筑工程中占主要地位,为满足特殊工程需要,发展特种水泥,其矿物组成也有所不同,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几种: 1、高铝水泥 高铝水泥熟料以铝酸盐为主,主要矿物为铝酸一钙、二铝酸一钙、钙铝黄长石C2AS、钙钛石CT和镁尖晶石等。其矿物组成计算见表1-5 硫铝酸盐快硬水泥熟料,以无水硫铝酸钙C4A3SO3和β型C2S为主要矿物,还有少量的钙钛矿和铁相等。其矿物组成计算公式见表1-6 氟铝酸钙型快硬水泥熟料,以氟酸钙C11A7.CaF2为主要矿物,还有少量的硅酸钙和铁相等。有两种类型,矿物组成计算式见表1-7: 膨胀水泥熟料主要含C4A3SO3(3CaO.3Al2O3.CaSO4),另外还含有C3S、C2S、C4AF及

无水石膏等。其矿物组成计算式见表1-8。 道路水泥熟料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严格控制铝酸盐相和铁相含量适当提高C3S含量,求得较好的耐磨性和较好的干缩性。《水泥》1997第五期介绍,在道路水泥中铁相不是C4AF,而是C4AF-C6A2F固溶体。其矿物组成计算式见表1-9 油井水泥主要用来胶结油井、气井能够的井壁和套管。随着井深的增大,井底温度和压力相应升高。水泥厂生产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油井水泥时,选择合适的熟料矿物组成,以适应不同井深要求。其矿物组成计算式见表1-10。 中热水泥、低热矿渣水泥适用于要求水化热较低的大坝和答题及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一般受硫酸盐寝室的海港、水利、地下、隧涵、引水、道路和桥梁基础等工程。其孰料矿物组成见表1-11公式计算:

火力发电厂热效率计算

火力发电厂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水使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热电厂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针。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计算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2.供电量:发电厂实际向外供出电量的总和。即出线有功电量总和。计算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3.厂用电量: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单位:万千瓦时(1×104kwh) 4.供热量:热电厂发电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计量单位:GJ 5.平均负荷:计算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计量单位:MW 6.燃料的发热量: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成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计算单位:KJ/Kg。 7.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计量单位:KJ/Kg。 8.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总和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中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271kj (7000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为1kg标准煤。标准煤是指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的煤。不同发热量下的耗煤量(原煤耗)均可以折算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如下: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x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低位发热量=原煤耗量x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 9.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换算低位发热量等于41816kj(10000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为

15版药典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的固体、 半固体和非均相液体单剂量制剂的每一个单剂含量符合 标示量的程度。 一、适用范围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或硬胶囊剂,每一个单剂标示量小于 25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一个 单剂重量 25%者;包衣片剂(薄膜包衣除外) 、内充非均一溶液的软胶囊、单剂量包装的复 方固体制剂(冻干制剂除外)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片剂和硬胶囊剂的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 上述条件的组分。 表1 剂型 大类 非包衣片 片剂 包衣片 硬胶囊 胶囊剂 软胶囊 单组分制剂* 多组分制剂** 冻干制剂*** 其他 非均一溶液 溶液 薄膜衣 其他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的适用范围 小类 标示量或主成分比例 ≥25mg 且≥25% 重量差异 重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指只含一种成分并且不含任何辅料的制剂 指复方制剂或含有辅料的单方制剂 指溶液在最终容器中进行冻干的制剂
<25mg 或 25%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其他单剂量包装 固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溶液 型制剂 其他
*
**
***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包括复方制剂在内,一般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除另有 规定外,不检查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匀度。 二、检查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 10 片(个) ,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一个单剂
? 以标示量为 100 的相对含量 Xi,求其均值 X 和标准差 S ? S = ? ?
∑ ( x ? x) n ?1
2
? ? 以及标示量与 ? ?
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A(A= 100 ? X ):如 A+2.20S≤L,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

第一节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

第一节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 如前所述,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到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烧结块。因此,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aO,SiO2,A1203,Fe2O3 不是以单独的氧化物存在,而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经高温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晶细小,一般为30^-60Icm 。因此可见,水泥熟料是一种多矿物组成的结晶细小的人工岩石。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矿物: 硅酸三钙一~3Ca0 .'3i02 ,可简写为C3S ; 硅酸二钙2Ca0 · Si02 ,可简写为C2S ; 铝酸三钙3Ca0 · A1203 ,可简写为 C 3 A ; 铁相固溶体通常以铁铝酸四钙4Ca0 . A1203 . Fe203 作为代表式,可简写成 C 4 AF, 此外,还有少量游离氧化钙(.f-Ca0 ) 、方镁石(结晶氧化镁)、含碱矿物及玻璃体。通常熟料中C3S 和C2S 含量约占75 %左右,称为硅酸盐矿物。C3-ft 和C,AF 的理论含量约占22 %左右。在水泥熟料锻烧过程中,C 3 A 和C,AF 以及氧化镁、碱等在1250 ^ - 12800C 会逐渐熔融形成液相,促进硅酸三钙的形成,故称熔剂矿物。 一? 硅酸三钙 C3S 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其含量通常为50 %左右,有时甚至高达60 %以上。纯C3S 只有在2065^ 12500C 温度范围内才稳定。在20650C 以上不一致熔融为Ca0 和液相;在1250 0 C 以下分解为CZS 和Ca0 ,但反应很慢,故纯C,S 在室温可呈介稳状态存在。C,S 有三种晶系七种变型: 1070 0 C 1060 0 C 990 0 C 960 0 C 920 0 C 520 0 C R ←―― → M Ⅲ←――→ M Ⅱ←――→ M Ⅰ←――→ ~T Ⅲ←――→ T Ⅱ←――→ T Ⅰ

标准煤等能源换算公式

标准煤等能源换算公式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接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6.143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 1.229吨/万千瓦时 热力 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 (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指标统计计算 1、发电量:日、月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 日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计算期内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 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 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 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 4、发电厂用电率(%) 日发电厂用电率(%)= 月发电厂用电率(%)= 累计发电厂用电率(%)= 5、供热厂用电率(%) 日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 月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 累计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 7、补水率 日补水率(%)= 月补水率(%)= 累计补水率(%)= 8、耗油量 按日、按月进行累计。 9、发电水耗 日发电水耗(吨/千瓦时)= 月发电水耗(吨/千瓦时)= 累计发电水耗(吨/千瓦时)= 10、入厂、入炉煤热值差 日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 月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 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 日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 月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 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 月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月入厂煤平均热值-月入炉煤平均热值

累计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 11、主汽压力(Mpa) 日主汽压力平均值= 月主汽压力平均值= 累计主汽压力平均值= 12、主汽温度(℃) 日主汽温度平均值= 月主汽温度平均值= 累计主汽温度平均值= 13、再热汽温度(℃) 日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 月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 累计再热汽温平均值= 14、排烟温度(℃) 日排烟温度平均值= 月排烟温度平均值= 累计排烟温度平均值= 15、给水温度(℃) 日给水温度平均值= 月给水温度平均值= 累计给水温度平均值= 16、真空度(%) 日真空度平均值= 月真空度平均值= 累计真空度平均值= 17、凝汽器端差(℃) 日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汽轮机排汽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循环水出口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24 月凝汽器端差平均值=

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测定法操作标准(EP)

剂量单位均匀度测定法操作标准(EP)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参考文件 (3) 4.责任 (3) 5.程序或内容 (3) 6.变更历史记录 (6) 7.再审核记录 (6)

1. 目的:规范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EP)检验操作,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EP)的检测。 3. 参考文件:EP现行版。 4. 责任:检验员、检验室负责人、质量控制部负责人、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对本标准执行负责。 5. 程序或内容 5.1 为保证所有制剂剂量单位的均匀性,一批药物中的每个剂量单位的药物含量应在标示量的窄小范围内。剂量单位是指每单位剂型中含单剂量药物或一个剂量的一部分药物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剂量单位均匀度检查法不适用于单剂量包装的外用、皮肤用混悬剂、乳剂、凝胶剂。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一般不需要检查含量均匀度。 5.2 术语“剂量均匀度”是指各剂量单位中药物含量的均匀性程度。因此,当剂量单位含有单一组分或多组分药物时,除本药典中另有说明,本章节规定适用于包含在剂量单位中的每个药物成分。 5.3 剂量单位均匀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表示:含量均匀度或重量差异(见表1)。 5.3.1 规定剂型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是基于测定制剂中单个药物成分的含量,来判定该药物成分的含量是否在设定的限度以内。含量均匀度检查适用于剂量均匀度检查的所有制剂。下述剂型可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5.3.1.1 灌封于单剂量容器和软胶囊中的溶液剂。 5.3.1.2 包装在单剂量容器中并不含活性或非活性添加物的固体制剂(包括粉末、颗粒和无菌固体制剂)。 5.3.1.3 包装在单剂量容器中并含或不含活性或非活性添加物,由真溶液直接冻干制得的固体制剂(包括无菌固体制剂),该制剂应在标签上标注制法。 5.3.1.4 固体(包括无菌分针)包装在单次剂量的容器内,由溶液并且经过冷冻干燥而制得,包装于最终的容器中,并贴有标签标示这种剂型的制备方式。 5.3.1.5 含药物成分25mg或25mg以上的硬胶囊、未包衣片或薄膜衣片,或药物成分占剂量单位总重量25%或25%以上时的的硬胶囊、未包衣片或薄膜衣片,硬胶囊按内容物重量计;其他重量比例低于25%的药物成分的均匀性检查符合含量均匀度规定的除外。 5.3.2 不满足上述重量差异检查条件的所有其他制剂都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对于不满足25mg和25%限度规定的产品,当最终剂量单位中的药物成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差(RSD)不超过2%时,可用重量差异检查代替含量均匀度检查。这种RSD测定需基于工艺验证和工艺开发数据,或有规定支持这一变更。这个含量RSD是指每个剂量单位浓度(m/m或者m/V)的RSD,此处每个剂量单位浓度系每个剂量单位的含量测定结果除以单个剂量单位重量而得。(见表2的RSD相关公式)。 表1含量均匀度(CU)检查和重量差异(MV)检查在制剂中的应用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56-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含量均匀度检查。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 1.简述 1.1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1.3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小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小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 1.4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作重(装)量差异的检查。 1.5本法以统计学理论为指导,综合标准差与偏离度而拟定的计量型方法。方法中,采用2次抽样法(复试的倍量法),以减少工作量和错判率。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一般为±15%。 2.仪器与用具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试药与试液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操作方法 4.1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取供试品,按照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主药的含量或响应值。

5.注意事项 5.1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波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 5.2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次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记录与计算 6.1应记录检测方法,所用仪器型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结果等。 6.2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如吸收度)求出每片(个)含量情况下,用系数校正法求得每片(个)以标示含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 6.2.1取供试品10片(个),照该药品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每片(个)的响应值Y (可为吸收度或峰面积等),并求其均值Y 。 6.2.2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平均含量X A ,由X A 除以响应值的均值Y ,得比例系数K (K =X A /Y )。 6.2.3将上述诸响应值Y 与K 相乘,求得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X =KY )。 6.3根据测得结果,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并求其均值X 和 标准差S ,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A =|100-X|)。 7.结果与判定 7.1如A +1.80S ≤15.0,即判为符合规定。 7.2如A +S >15.0,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7.3如A +1.80S >15.0,且A +S ≤15.0,则应另取20片(个)复试。根据初、复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X 、S 和A ;若A +1.45S ≤15.0,即判为符合规定;若A +1.45S >15.0,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 1)((2 --=∑n X X S

供热煤耗计算公式

供汽量锅炉效率总耗标准煤发电量发电标煤耗供热标准煤耗供热量供热比站用电量供电标煤耗 发电标煤耗热电比机组热效率318140.84288.5272181.68488.605383799.9218287329.40.886149.740.370.268937351335.274.3 279040.83761.4592164.01428.554863332.9043476596.50.886145.060.360.261298011297.375.1 294590.83971.0732168.33452.436853518.63635808650.886149.460.3810.268779691334.473.58 251600.83391.568128.61386.4123005.15669064.20.886141.60.4440.300452531491.769.6 00.800000000000 56280.8758.654445.7286.435879672.21852115448.90.886117.80.310.189********.6277.01 279270.83764.5596200.93428.90813335.651576659.60.886150.180.2850.213461461059.876.16 255680.83446.5664193.07392.678143053.8882670184.20.886149.180.2730.203386411009.876.49 286110.83856.7628198.63439.41313417.349778537.20.886145.380.2870.221221921098.375.93 259460.83497.5208194.01398.483533099.0372771221.80.886147.780.2730.20539331019.776.42 237160.83196.9168160.73364.234772832.6820365100.40.8861430.3090.226612811125.175.78 1100.775.92 294080.83964.1984203.73451.653583512.54482807250.886150.420.2950.221692232006年35吨 25558.2730.872733445.25516167.22392.528743052.7264270157.50.886144.509090.3260.2345718701164.675.12 269560.83633.6688187.03413.99533219.673573994.20.886148.640.2990.22135413109975.93 183700.82476.276121.64282.12992194.146150425.70.886134.760.3250.231938431151.575.64 215410.82903.7268161.41330.830722572.89608591300.886144.720.2840.204962961017.676.43 300220.84046.9656179.65461.083513585.8820982410.40.886148.680.3520.256656561274.275.06 298740.84027.0152177.68458.810493568.2047182004.10.8861510.3620.25822293128275.02 278220.83750.4056169.2427.295493323.1101176371.40.886147.740.3520.252538711253.875.15 272630.83675.0524162.51418.710273256.3421374836.90.886147.80.3650.2576521279.275.04 288800.83893.024173.67443.544453449.4795579275.60.886150.520.360.25539498126875.08 266680.83594.8464167.05409.572143185.2742673203.70.886150.080.350.245179371217.375.31 244080.83290.1984139.38374.862642915.33576670000.886141.960.3850.268950091335.374.81 293690.83958.9412172.38451.054613507.8865980617.90.886145.80.3560.261662961299.174.95 1222.375.29 246680.83325.2464153.89378.855772946.3906367713.70.886143.040.3420.246186092005年35吨 26320.0830.83547.94723163.79404.228773143.7184672248.60.886146.228330.3440.2467249301224.975.31 615790.88300.8492483.06945.741837355.107371690340.8861106.970.2510.19578144972.0176.75 570000.87683.6438.72875.416696808.183311564650.886197.910.2570.199********.6776.62 597450.88053.626448.02917.574917136.0510********.8861106.60.2690.204806691016.876.44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 9 4 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本法用于检查单剂量的固体、半固体和非均相液体制剂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小剂量的剂型由于工艺或设备的原因,可引起含量均匀度的差异。本检查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每片(个)含量的均一性,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或散剂等,每一个单剂标示量小于25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一个单剂重量25%者;药物间或药物与辅料间采用混粉工艺制成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内充非均相溶液的软胶囊;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混悬液、透皮贴剂和栓剂等品种项下规定含量均匀度应符合要求的制剂,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复方制剂仅检査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一般不检查含量均匀度。 凡检査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一般不再检査重(装)量差异;当全部主成分均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时,复方制剂一般亦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10个,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一个单剂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和标准差S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A = | 100-| ) 。 若A + 2.2 S≤L,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 若A + S > L,则不符合规定;

若A +2.2 S > L,且A + S < L ,则应另取供试品20个复试。 根据初、复试结果,计算30个单剂的均值、标准差S和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再按下述公式计算并判定。 当A≤0.25 L时,若A2+ S2≤0.25L2,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A2+ S2> 0.25L2则不符合规定。 当A > 0.25L时,若A + l.7S ≤L,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A + 1.7S > L,则不符合规定。 上述公式中L 为规定值。除另有规定外,L =15.0 ;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混悬液、内充非均相溶液的软胶囊、胶囊型或泡囊型粉雾剂、单剂量包装的眼用、耳用、鼻用混悬剂、固体或半固体制剂L = 20.0 ;透皮贴剂、栓剂L = 25.0。 如该品种项下规定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为±2 0%或其他数值时,L = 20.0或其他相应的数值。 当各品种正文项下含量限度规定的上下限的平均值(T)大于 100.0(% )时,若< 100.0, 则A = 100-; 若100. 0≤≤T , 则 A = 0; 若> T , 则A = -T。同上法计算,判定结果,即得。当T< 100.0(% )时,应在各品种正文中规定A的计算方法。 当含量测定与含量均匀度检査所用检测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求出每一个单剂含量情况下,可取供试品10个,照该品种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仪器测得的响应 值Y i (可为吸光度、峰面积等),求其均值。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含量X A, 由X A除以响应值的均值,得比例系数

热电厂供热及供电标煤耗率计算

热电厂供热及供电标煤耗率计算是热电企业财务统计、成本计算、审核审计工作的前提。当前各热电企业,在数据交流和上 报时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计算公式不尽相同,致使同样的原始资料数据,计算结果可能不一致,或者会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这种情况使我们无法正确进行财务评价,也无法对热电成本正确性进行评价。 现有关于供热、供电标煤耗率计算主要取自浙江省标准“热电厂煤耗和厂用电率计算方法”(浙江省标准计量局发布1991年12月20日实施),在这以后,国家已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件 和计算公式,例如:国家四部委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200 1年1月11日三部委发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最近发布的文件与前述“省标”对某些计算公式不完全相 同。现将计算中可能遇到问题及对这些公式理解提出一些看法, 供热电行业有关同仁参考与研究。 二.对供热及供电标准煤耗率计算方法理解: 1.浙江省标准局1991年发布的“热电厂煤耗和厂用电率 计算方法”(以下简称“煤耗计算”与同时发布的“小型热电厂 成本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成本计算”)是当时同时发布,又 必须同时应用的2个标准,后者的“成本计算”必须应用前者的“煤耗计算”数据,因此,前者是成本计算的前提。

2.对供热标煤耗率br的理解: “煤耗计算”中公式(9)中 br=Br/Qr×103 其中:br 供热标煤耗率 kg/GJ Br 供热耗标煤量 t Qr 对外总供热量 GJ 上式中Br;Qr的计算如下: Br=Bb·αr αr=Qr/Qh 其中: Qh 为锅炉总产汽热量 GJ 其中一部分通过汽轮机或通过减温减压器对外供热, 另一部分通过汽轮发电机发电。 αr 为供热比,表示对外供热占总锅炉产汽热量百分比。 Bb为热电厂总耗标煤量, 以上这个公式br仅考虑了总耗煤量的一次分摊,而厂用电量,没有考虑进去。标准“成本计算”在计算供热燃料费用的成本时,又加入了供热厂用电所需燃料费,这个又称为二次分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