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

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
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决策信息化的一部分,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案例。案例表明,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中,作业数量能够专门多,同时数据采集不是难点。

某集团公司外贸生产中心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要紧承担外贸零件的转包生产,年生产额约为300万美元。外贸加工中心要紧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回转体零件,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容易变形;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是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自实行外贸转包生产以来,外贸加工中心由于注重生产质量,与外方合作在不断扩大,生产任务相当饱满。外贸加工中心下属包括一个粗加工车间(简称一工段)和精加工车间(简称二工段)和其他附属的辅助部门,一工段要紧负责毛坯加工,要紧设备是一般的机加设备,二工段要紧负责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任务,设备差不多上数控设备。此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包括一个工具室、工艺室、检验室,工具室要紧治理工具工装,兼治理原材料和产成品(这方面的治理工作专门少);工艺室负责车间的工艺设计与修改,检验室负责所有的检验,由于生产任务重,产品质量要求高,实行全检,检验室任务繁重。此外还有调度室、主任办公

室等,工作人员少,多是综合性任务。没有设备治理部门,设备治理有集团公司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生产原料由外方依照生产进度运来,产成品完工后直接发往外方,有可能做短暂存放。

尽管外贸加工中心生产的零件品种多,然而差不多上回转体零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一般的零件的工艺是:从总体上,零件加工能够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时期。同时在粗加工时期后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需要外协。在重要工序或者加工时期完成之后,安排进行辅助工序,辅助工序包括纤维组织检验、磁力探伤、荧光检验、腐蚀检验等各种检验措施和洗涤去毛刺等辅助工序。在这些专项检验之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对每一道工序之后的加工零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1999年外贸加工中心实施CIMS工程,CIMS工程包括三个分系统: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EDMS)、治理信息分系统(MIS)和网络数据库分系统(DB/NET)。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要紧包括CAD/CAPP/CAM集成,治理信息分系统包括生产打算、调度治理,设备治理,工艺治理,工具治理、订单治理和人员出勤治理等模块,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作为系统总体的支撑,其中MIS系统通过工艺治理系统实现和EDMS系统的集成。在一期CIMS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决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成本法应用试点。

成本治理现状

外贸加工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目前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品种法,月末核算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企业成本治理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的成本核算工作要紧划分成两块:一是生产统计,要紧是统计材料领料情况和工时消耗,二是成本核算,计算出最终产品成本。关于成本信息的分析和成本操纵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2.由于公司直接和外商承包生产。产品成本是制定转包生产价格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成本核算核算口径只局限于生产过程,不仅低估了成本,而且由于外贸加工中心的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制造费用数额较大,使得产品成本信息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3.成本治理还要紧停留在成本核算时期,关于成本分析和成本操纵进行比较少,无法依照成本信息对车间成本进行操纵,简单的操纵也只是事后的操纵。

4.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速度慢,不能及时提供成本信息。准确度差,工作量大,计算效率低。

5.企业的成本没有与个人的绩效挂钩,是无法开展成本操纵措施的要紧缘故,无法应用成本信息对企业的职员进行考核。

设计目的

依照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企业生产特点,采纳作业成本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外贸加工中心在成本治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同时由于成功实施CIMS一期工程,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有利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针对企业当前的成本治理情况,外贸加工中心确定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的:

1.加强要紧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2.利用成本信息加强对企业人员的考核,把成本与职员的效益挂钩,加强全员的成本意识,加强企业的成本操纵。

3.充分利用成本信息,加强企业的成本分析操纵和考核,加强企业的定价决策以及其他相关的治理决策。

4.作业成本治理系统与差不多运行的治理信息系统集成,直接进行数据采集。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成本核算范围:包括外贸加工中心所有的生产治理成本。外贸加工中心能够看成是一个纯制造单位,没有相关的销售与市场部门,对外的交往由集团负责。外贸加工中心所有发生的成本都应该记入产品成本。

会计期间:与现在实行的会计期间不变,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期间,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辅助的会计期间包括季度和月份,遵循日历季度和月份。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见表6.1所示,由于外贸加工中心比较小,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扁平的关系,车间主任直接领导各个室的工作,没有组织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组织结构的确定与治理信息系统中结构的一致,同时也是成本操纵的责任对象。

表6.1外贸加工中心组织结构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核心。作业设计必须以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的为指导。作业设计应该幸免两个极端:作业数量太多:如此不仅不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且造成实施困难,引起分析的紊乱;作业数

量太少:难以揭示作业改进的机会,不能满足企业实施ABC考核与分析的目标。

关于工作内容较少的各个室,以该组织的核心工作任务为作业,关于一工段和二工段,以工作中心的加工任务为作业。同时,在MIS系统的打算调度中,关于车间的加工能力按照工作中心进行计量、调度和派工。工作中心划分的基础是具有相同的加工内容。以工作中心的工作作为作业能方便考核,并能实现从治理信息系统数据猎取。另外,各个工作中心与职员关系比较固定以及以各个室的任务为作业,都方便关于职员业绩的评估考核。

依照作业成本的组织结构,确定整个组织和治理系统的作业:作业与组织机构的对应关系如表6.2所示:

表6.2作业定义

非加工作业是依照工序需要进行的下料、标记、清洗、油封等作业。加工作业按照工作中心划分成更详细的作业,依照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目标,能够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二是能够对各加工中心的人员进行考核,实施CIMS 工程后,作业执行以及成本动因相关的数据能够采集猎取,在计算上也不存在问题,故如此设计。在生产领域成本操纵要紧是操纵废品产生,在非生产领域成本节约是成本治理重点。

检验作业是与检验相关的作业的总称,差不多上检验室的工作。因为单检、批量检验和专项检验都没有直接的组织机构,检验作业直接针对检验室,便于考核分析检验方面的成本。依照三种作业在检验工作中的比重把检验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三种单检、批量检验、专项检验作业。工艺作业也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

图6.1作业设计

资源设计

企业目前的账户设置包括:生产成本——直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两个账户没有辅助生产账户。相

关于传统成本,直接材料仍然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人工是各种作业完成的必要条件,需要计入各种作业中。人工工时数据是资源和作业分配的重要成本动因,制造费用在传统成本下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业成本法下,应重点关注传统成本下的制造费用,依照各项费用的实际用途分配到作业。依照作业定义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处理原则,确定了以下资源项目,见表6.3:表6.3 资源设计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在钢铁企业实行的比较早,并取得了不错财务管理效果。特别是近些年大宗原燃料价格市场波动频繁,购销两头价格不匹配,给矿山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因此,现有的财务月度决算已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的市场需要。为进一步强化对成本过程管控,吉林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钢矿业公司)建立了日成本核算体系,加大生产成本的监管力度和过程分析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财务成本管理职能,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发挥各层面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企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吨产品成本目的。 一、日成本核算体系的背景 1.实施日成本核算体系是矿山企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钢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其影响的矿山企业,只有不断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成本领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每日监控成本变化趋势,降低产品成本,保证成本优势势在必行。作为一家矿石开采、加工及冶炼的综合矿山企业,所属的几家子公司基本都是吉林省内比较老的国有矿山企业,但受限于矿山发展现状等因素,没有跟上财务管理快速发展的步伐,没能及时建立ERP系统,并且生产单位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也要低于其他企业,这对日成本核算来说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日成本核算体系是矿山企业自身管理需要 结合我公司自身的生产特点,考虑到此工作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管理,各种投入和产出当日必须准确计量、检测,而采矿系统由于受工

艺和作业流程限制,有些工序产品不能及时进行计量、检测。为稳妥推进此项工作,确定矿石开采单位暂不适合开展日成本核算,首先由一家子公司的冶炼系统(烧结、制氧、发电、炼铁),先行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再推广至其他子公司建立选矿厂、球团厂日成本核算体系。 二、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建立 1.成立日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为保证日成本核算体系顺利建立,日成本核算工作由矿业公司财务处统一组织,为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推进,成立“日成本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矿业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副经理担任副组长,财务处为牵头部门,生产技术部、机械动力部、人力资源部、购销部、质量检验中心、调整运行部为配合部门,相关各厂为具体实施单位,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日成本核算体系实施。 2.具体职责分工 财务处主要负责“日成本核算”模板的制定,日常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完成当天所需的填报数据,审核并上报当天“日成本核算”报表,参加实行日核算生产单位的分析会议。生产技术处负责结合计划组织技术、质量指标的攻关及出现偏差的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机械动力部负责向有关单位提供当天用电量的技术支持(按工艺)。人力资源部负责薪金奖惩。购销部负责物资采购价格统计。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向有关单位提供当天产品产量、碎矿量、各车间入磨量、原

用友软件成本管理系统

用友软件成本管理系统介绍 一、成本可算系统的功能与任务 1、主要功能 成本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用。一般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核算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 成本核算功能主要是处理如何将由帐务处理系统中所归集的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及个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进行产品销售成本结转和产品销售税金提取等。 2、主要任务 要计算产品的成本,首要就要确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帐务处理系统已经将各项发生和需预提的费用通过制作记帐凭证或机制转帐凭证完成了归集和汇总,而成本核算系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如何将由帐务处理系统所归集的费用在个产品之间、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进行产品销售成本结转和产品销售税金提取等。在完成上述每一步处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将结果制作成机制转帐凭证传递到帐务处理系统中。 二、用友成本核算系统的特点 (1)简单明了。 成本核算数据处理流程复杂,处理量较大。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较多,生产产品的品种复杂。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不仅要求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每个加工步骤中未成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在手工方法下,比较麻烦,用友成本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设置”、“数据录入”、成本计算“等模块是问题简单明了化,使用特别方便。

(2)计算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成本管理方便。 计算产品成本,要结合个单位的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用友提供了专门的集成模块,使计算和管理方便快捷。 (3)与其他核算系统数据交换频率高。 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工资、材料、国定资产折旧、货币支出等生产费用的发生额,而这些数据分别需要由帐务处理、工资、材料、国定资产等核算系统来提供,而当产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需要将成本数据向帐务处理、产品销售等核算系统输送。这些工作用友都是自动完成的。 四、用友成本核算系统业务处理流程 成本核算步骤一般是按数据产生的先后次序进行的,通常经过一下若干步骤: (1)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等。 (2)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经过上述费用分配,便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如下图: 工资分配 材料费用分析 折旧费用及其他分配表 产品 产品 产品成本计算 制造费用分配表 产品成本计算单 制造 辅助生 产明细 辅助生产费 用分配表

用友U8.9成本核算操作流程

产品接口如图

初始设置 1 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及数据精度 操作界面 单击主菜单中的【设置】-【选项】,选择成本核算方法页,如图 成本计算方法说明 品种法: 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

等生产。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中,如生产规模小,或生成车间按封闭式车间设置,生产按流水线组织,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成本,则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它的特点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计算对象。在管理上不需要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月末有在产品,需要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对应软件中的品种法或分步法。适用于煤炭、食品、制药等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企业。 分步法: 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即与各工序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 于连续加工式多步骤生产,大量大批生产,其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在管理上需要掌握各加工步骤成本。它的特点是计算对象以产品的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和最后的产成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月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需要分配生产费用。对应软件中的品种法或分步法。适用于钢铁、印染、纺织、石油、化工、造纸、水泥、印刷、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家电等连续加工式生产企业。 数据精度说明 1)用户根据需要自定义数据精度,该数据精度是决定输入成本系统内的小数位数且成本计算时系统所截取的长度。 2)单击主菜单中的【设置】,然后单击设置菜单中的【选项】,选择"成本核算方法"页。3)在"数据精度"选择框内,可以通过按钮选择或手工输入成本系统内数据的小数位数。其中"金 额型"数据可以选择 0-8 位小数位,"数量型"数据可以选择 0-8 位小数位。 定义成本费用项目及来源 在定义完成本核算方法后,还需要定义哪些成本费用项目进行核算以及它的数据来源,是手工录入,还是从其他系统取数。 存货数据来源 操作界面

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by AMT 邓为民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决策信息化的一部分,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案例。案例表明,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中,作业数量可以很多,并且数据采集不是难点。 某集团公司外贸生产中心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主要承担外贸零件的转包生产,年生产额约为300 万美元。外贸加工中心主要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回转体零件,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容易变形;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是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自实行外贸转包生产以来,外贸加工中心由于注重生产质量,与外方合作在不断扩大,生产任务相当饱满。外贸加工中心下属包括一个粗加工车间(简称一工段)和精加工车间(简称二工段)和其他附属的辅助部门,一工段主要负责毛坯加工,主要设备是普通的机加设备,二工段主要负责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任务,设备都是数控设备。此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包括一个工具室、工艺室、检验室,工具室主要管理工具工装,兼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少);工艺室负责车间的工艺设计与修改,检验室负责所有的检验,由于生产任务重,产品质量要求高,实行全检,检验室任务繁重。此外还有调度室、主任办公室等,工作人员少,多是综合性任务。没有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有集团公司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生产原料由外方根据生产进度运来,产成品完工后直接发往外方,有可能做短暂存放。虽然外贸加工中心生产的零件品种多,但是都是回转体零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一般的零件的工艺是:从总体上,零件加工可以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同时在粗加工阶段后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需要外协。在重要工序或者加工阶段完成之后,安排进行辅助工序,辅助工序包括纤维组织检验、磁力探伤、荧光检验、腐蚀检验等各种检验措施和洗涤去毛刺等辅助工序。在这些专项检验之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对每一道工序之后的加工零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1999年外贸加工中心实施CIMS工程,CIMS工程包括三个分系统: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EDMS、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和网络数据库分系统(DB/NET。工 程设计制造分系统主要包括CAD/CAPP/CA集成,管理信息分系统包括生产计划、调度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工具管理、订单管理和人员出勤管理等模块,计算 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作为系统总体的支撑,其中MIS系统通过工艺管理系统实现和EDMS系统的集成。在一期CIMS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决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 况进行作业成本法应用试点。 成本管理现状外贸加工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目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品种法,月末核算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划分成两块:一是生产统计,主要是统计材料领料情况和工时消耗,二是成本核算,计算出最终产品成本。对于成本信息的分析和成本控制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阿米巴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口水娃公司阿米巴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财务核算模式开始从一级成本核算向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转变。企业实行二级成本核算不仅能够体现财务成本核算的纵深方向,而且可以强化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环节的控制。建立与实行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必须遵循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上下一体的全面成本核算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这一核算形式下,下属各车间及职能科室在会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各自的明细分类核算,定期将明细核算资料送交会计部门进行核对。会计部门则根据报送的有关明细核算资料,登记总分类账及一部分明细分类账,并据此编制会计报表。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有利于下属各职能部门及各生产部门及时利用核算资料进行日常的考核与分析,及时解决本部门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作为工业制造型企业,构建合理的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与关键。 二、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的目的与内容 (一)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的目的 二级核算的目的是划小核算单位,理顺核算渠道,准确计算产品及劳务成本,控制各生产环节材料、在制品、库存商品等存货占用,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检查监督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促进车间与职能科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制是成本会计与责任会计相结合而运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题记: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为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开发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从系统目标设计、系统分析、总体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文/汪朝辉 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项目实施成本,增强企业经济效益。随着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化,原有的依靠手工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这些工程项目方面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效率、进行战略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系统目标设计

对于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确定以下开发目标:一是运用优化技术辅助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者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等管理活动,达到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二是实现基础数据管理、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与分析、分析报表等功能,尽可能地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化。三是探索计算机应用条件下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建立适合于铁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实际的信息系统,使项目成本管理计算机应用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系统分析 项目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分析。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业务活动流程如下: 项目成本预算编制:项目部根据招投标管理的要求,适应单价合同、总价合同等多种承包方式进行成本预算费用的控制。 分段分项成本计划的制定:成本管理部门按照时间段、按分项工程分别制定材料总量计划以及建立工作量台帐。 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根据施工的进度安排,在施工过程对人工费用支出、材料费用支出、机械费用支出、管理及其他费用支出进行控制。项目成本核算:当工程进行到一定时期,项目经理部依据本阶段项目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包括人工费用核算、材料费用核算、机械费用核算以及各种管理费用的核算等。 项目成本分析:项目成本核算完成以后,将项目成本核算结果与计划成本进行分

作业成本核算与资源消耗

作业成本核算与资源消耗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omework cost accounting and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1.作业成本法 1.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由上所述,由于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难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基于这种要求,1971 年,美国会计学者斯托布斯博士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揭开了全面研究的新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序幕。后来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罗宾?库伯(Rob in COOpe)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Kaplan )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 年简称为ABC( Aetivity-basedCosting ),从此作业成本法被应用在 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其理论日臻成熟。 1.2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1.2.1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不是制造 成本,而是完全成本,对于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所有的费用只要是合

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费用,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因果,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 1.2.2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各个作业,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2.3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关键是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并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因此,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计算的流程基本为: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并且在费用分配时,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排除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作 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但是随着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其弊端也一一显现。 1.3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3.1操作性差。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

金蝶K3 WISE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 金蝶K/3 WISE作业成本管理系统面向订单驱动型工业企业,实现作业级的精细成本管理。突破传统的成本对象概念,以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单直接作为实质上的成本对象,彻底打破部门成本核算模式,引入成本中心的概念,实现全过程跟踪生产作业与过程,提供基于销售订单、生产任务单、成本中心、工序、成本对象、成本项目的多维度成本统计分析,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改善成本管理,建立成本领先优势。该系统通常与仓存管理、存货核算、生产任务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标准成本管理、总账等系统结合使用,提供更完整、全面的数据集成及分析方案。 主要业务流程

主要功能 成本中心: 系统提供成本基础资料设置功能,引入成本中心概念,建立工作中心、工序、部门的对应关系,帮助企业搭建作业成本的基础核算平台,为精细化的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成本数据归集 系统提供产品产量和费用归集功能,投入产出产量直接取自相关系统,在产品数据可直接取自生产汇报,材料费用直接从生产领料单获取,其他各项费用可按任务单、成本中心归集,一系列的归集与设置功能,帮助企业减少重复录入环节,保证数据及时准确,提升数据归集效率。 成本费用分配 系统提供共耗材料、费用与在产品成本等生产成本费用分配功能,支持成本对象级、成本中心级、工序级成本分配标准定义与设置,自动结合标准数据将各项费用分配到任务单、成本中心、工序、工作中心,帮助企业实现多维度精细成本核算,全面支持按单核算和工序级成本管理。

成本计算 系统提供成本计算合法性检查和向导式成本计算功能,提供了成本计算全过程的自动化全面检查,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智能化分析,并给出处理建议,帮助企业完成产品成本计算,极大降低差错率,提高核算效率。 订单成本跟踪

建立公司标准成本核算体系计划

建立公司标准成本核算体系计划 ———第一阶段:生产成本核算基础的建立 一、目的: 1-1、强化原材料、完成品、在制品在业务流程过程中单据、数量和价格等方面控制。 1-2、建立成本中心,核算各成本中心的“产值能力”、“人均产值”等绩效考核等目标,供各成本中心参考,以改善提高生产能力。1-3、核算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及标准成本,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原因,提出改善方案,供企业决策参考。 1-4、配合“ERP第二次开发”完善其生产环节业务流程流畅性规范化。 1-5、配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对我公司检查资料的提供。二、名词解释: 2-1、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将制造过程中的“必要发生”的费用计入到产品之中,它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和一种预测成本。 2-2、实际成本:是指在制造过程发生所有的费用、包括合理的费用,如:工资、物料、电费、机修等费用,也包括不合理的费用,如生产过程的材料浪费、废品等费用。 2-3、成本中心:通常是指没有收入、发生无限费用的中心。是指按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对部门实行财务指标的考核。 三、标准成本核算体系(第一阶段)推进小组: 总体责任:参与成本核算、分析,推进和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各部门须统一指定人员负责。下列是成本核算体系各部门目前职能: 3-1、财务部: ①、收集和建立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实施的单据和表格。 ②、测试和跟踪生产制造的业务流程(物料领用—生产—完成品入库)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③、核算出各产品的单个成本、核算出各成本中心的产值和人平产值能力。 ④、分析各成本中心和各个产品实际能力与标准能力之间的差异,提供参考数据和意见,供各个部门改善。 ⑤、召集或定时召开有关成本工作和成本建议性会议。 3-2、原价部: ①制定和提供原材料标准采购价格。(纸制文件和EXCEL档)②制定和提供各个完成品的标准工时。(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3、品保部: ①提供各完成品的BOM清单。 ②提供半成品(实型和成型)和产成品(组立1、组立2)《检验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4、实机检查: ①提供PDP完成品《检验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4、生管部: ①提报《生产单》,同时提交《生产单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5、仓库: ①、提供《领料单》,《超领单》、《转仓单》及车间其他领料的凭据(复印件) ②、提供《产成品入库单》。 3-6、总务部: ①、负责对各车间安装电表(主要是针对组立1、组立2、实装、和成型) ②、每月抄写各电表数,核算出各车间实际用电度数。

成本核算子系统

成本核算子系统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换言之,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在工业企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核算环节是,计算产品、劳务的生产成本,从而确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成本,并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这样企业才能明确当期收入补偿了成本以后的收益。成本的正确核算和有效管理,不仅影响到企业存货资产的价值,也影响到销售成本、劳务成本直至最终的利润。因此,企业的一个主要管理与核算内容是正确计算成本,对成本进行有效分析、控制和预测,并加以准确、及时地核算与反映,这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来实现。本章从成本的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人手,阐述该系统内部结构、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等日常业务处理,以及该系统的其他与管理有关的模块功能。 第一节成本核算子系统概述 成本管理与账务管理、存货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密切相关,成本包含的各项费用来自其他各个子系统。 一、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多样的计算方法和复杂的计算流程,它对于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由于本书的着眼点是会计核算问题,因此关于成本管理的问题,主要从成本的计算出发,将其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成本包含的项目 成本包含了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物等。直接人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其他直接费用是企业发生的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以外的与生产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制造费用是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办公费等,但不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了解成本包含的项目,有助于分析成本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来源。 (二)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 企业要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应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发、分步法和分类法。成本计算方法规定了成本核算的四个要素:成本对象、费用的归集及计人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具体是如何确定的,可以参考成本会计教林的介绍。对这些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这些方法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方式,以及对各种费用分配标准的应用。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一般包含四个程序,一是对费用进行确认,确定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二是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三是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该完工产品成本;四是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其中,第一个程序通常在账务处理子系统、存货、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子系统完成,第四个程序通常在存货子系统完成,那么成本核算子系统主要完成二、三程序。这两个程序体现了

食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一、系统规划 1.系统功能 主要功能有:学生信息管理、预定信息管理、成本预算管理、库存管理 2.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开发工具(VB/VC)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方法很多,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y)是目前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开发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大阶段。 VB是Visual Basic的简写,是可视化的编程语言。是一种简单、高效地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就成本及系统本身特点而言,食堂管理信息系统比较适用于VB开发语言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 二、系统的分析 1、单位分析 组织结构分析 2、原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两个流程图)

三、系统(新)的设计 1、新系统的功能结构图1业务流程图

消费业务流程图2.表格分配图

采购表格分配图 2、 改造流程图(画出新的流程图) 原材料 入库单 原料入库数 采购部 采购管理

累计产品库存数 3、设计系统数据库(关系表—关系模型图,第三章内容)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对数据流程图里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这是为以后建立数据库系统和设计功能模块处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奠定基础。为了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出详细说明,应建立数据字典,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对于一般食堂管理信息系统而言,也可以简化根据各项数据建立概念模型,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实体关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简称E-R图。学校食堂管理信息系统共有三个实体:餐卡、学生、管理员,关系模式(即数据库中的表)可以表示如下: 1、餐卡信息表(持卡人姓名,卡号,办卡日期,消费额度,余额); 2、学生信息表(姓名,班级,学号,性别,联系方式);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及方法

ERP系统成本核算原理及方法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个较完整的集成 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采购、销售、生产、库存等与财务的集成,实现了资金流与 物流的同步和一致,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 与财务的集成中,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即成本集成)是最难的。在我国一些已经实施了 ERP的企业中,实施了业务与财务集成的企业很少,而实施了成本集成的企业更是 寥寥无几。成本集成是ERP系统实施的难点,本文将论述ERP系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并以国际著名的ERP软件BAAN IV为参考,以离散型企业为背景,提出成本集成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ERP系统成本计算原理 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又称产品结构,不但列明了生产某一种产品需要的全部物料,而且将所有的物料(原材料、零件、部件、产品)按实际生产 装配过程进行分层排列,这种层次关系反映了物料的加工顺序和物料之间的需求关系。物料清单不但标明了每种物料的层次、编号、规格、单位,而且列出了每种物料在该 产品中的用量标准;不但考虑了所需的原料、毛坯、消耗品,而且考虑了产品产出率、废品率。在ERP系统中,物料清单既是运算物料需求、编制物料采购和生产计划的 基础,也是进行成本计算的基础。 在BOM中,最顶层的物料为产品,最底层的物料为采购物料,其他物料为制造物料,产品按BOM由底层到高层的顺序进行加工装配。对于离散型企业,ERP系 统的成本计算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 结转半成品成本,前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结转到后一步骤的 产品成本中,直到最后步骤累计计算出产品成本。 二、ERP系统成本核算方法 ERP系统每一种制造物料(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和装配都要生成相应的生产订单,通过生产订单来进行管理。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生产订单的生成、 生产订单的下达、发料、报告工时、报告完工、产品入库、订单结算等。ERP系统 的成本计算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在生产订单执行的过程中实时计算成本,每一 份生产订单的成本对应于半成品或产成品的成本,所以对ERP系统而言,采用分项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实际上就是按生产订单进行成本核算。 ERP系统的成本类型有标准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模拟成本。标准成本作为管理控制的工具,便于制定计划、改善业绩评价并方便产品成本计算。实际成本 用于反映生产实际情况,在生产订单完工时,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并结算出成本差异。 ERP系统的成本核算大多采用标准成本制度。但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实时地将生产领料、工时核算、 产成品或半成品入库业务集成到财务,及时地计算生产成本并分析成本差异,而不是 到月末或整个产品完工时才计算产品成本。因此,ERP系统的成本核算与一般的成 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ERP系统的成本计算需要用到费率(费用分配率),包括直接 人工费率和制造费用费率,并且ERP系统中的费率均是预计的费率。直接人工费率 =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人工工时,制造费用费率=制造费用/机器运行时间或生产人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1】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 (1)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按照这种做法,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这个缺点提出来的。 (2)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通常按直接人工等产量基础分配。实际上,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因果关系。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后一个缺点提出来的。 2.作业成本法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成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

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二)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含义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例如,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即直接材料的成本动因。再例如,检验成本随着检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检验次数就是检验成本的驱动因素,即检验成本的成本动因。 【说明】传统成本法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采用单一标准(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没有详细思考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2.成本动因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两类。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业)需要有检验人员、专用的设备,并耗用一定的能源(电力)等。检验作业作为成本对象(亦称成本库),耗用的各项资源构成了检验作业的成本。其中,检验人员的工资、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归属于检验作业;而能源成本往往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根据设备额定功率(或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每小时平均耗电数量)和设备开动时间来分配。这里,“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就是能源成本的动因。设备开动导致能源成本发生,设备的功率乘以开动时间的数值(即动因数量)越大,耗用的能源越多。按“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这一动因作为能源成本的分配基础,可以将检验专用设备耗用的能源成本分配到检验作业当中。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如,每批产品完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对任何产品的每一批次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成本相同,则检验的“次数”就是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它是引起产品检验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检验作业总成本(包括检验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成本等)除以检验的次数,即为每次检验所发生的成本。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软件开发费用核算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费用核算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加强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加速公司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统筹合理安排软件开发项目费用的开支,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北京国都信业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项目(即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管理。 三、软件开发费用开支范围 1.软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项目调研费、资料费、差旅费、技术协作费,以及专为项目购置的材料和测试仪器、设备等费用。 2.为软件开发项目进行的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评审费、咨询费、会议费等费用。 3.为搜集行业科技情报及知识产权工作所发生的技术资料费、出版印刷费、专利年费等费用。 4.软件开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办公场所租金、以及用于科技进步奖励所发生的费用。 四、软件开发费用的管理 1.公司财务部是软件开发费用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软件开发项目的审定和费用指标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结果的评定工作。 2.软件开发费用的拨付按照公司资金拨付的规定执行,各项目组应在软件开发项目立项批准意后方可启用,并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合理使用。 3.软件开发费用按软件开发项目计划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挪做它用。软件开发项目以合作或委托第三方形式进行的,必须签订项目外包技术合作合同,并经财务部审查后才能生效拨款。 4.软件开发费用在使用中,分管软件开发技术工作的负责人,应按内控制度授权的规定执行,并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核销。 5.软件开发费用核销时,须由项目负责人、分管软件开发技术的负责人、总经理审核同意后方可到财务报销付款。 6.采用项目外包或第三方协作完成的有关软件开发项目所取得的软件开发成果,所有权均归属公司,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纳入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

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传统成本会计对成本信息反映失真的局限性被人们认识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准确的成本计算体系。1971年美国的斯特布斯(G.J.Stanbus)教授出版了

万科全套成本制度-成本核算指引

万科全套成本制度-成本核算指引 1.目的:加强成本管理,规范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开发产品成本,便于成本资料的比较和分析。 2.范围:适用于集团内全资、控股及受托非控股经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3.职责:总部财务管理部负责本规范的推行、解释、修改并检查执行情况; 集团内各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严格按照国家以及集团成本管理的要求,正确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成本核算责任制,完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归集和分配开发成本及费用,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成本核算资料,并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同时对在本规范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向总部财务管理部反馈。 4. 方法和过程控制 4.1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骤依次如下: 4.1.1 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和项目特点,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4.1.2 设置有关成本核算会计科目,核算和归集开发成本及费用。 4.1.3 按受益原则和配比原则,确定应分摊成本费用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方法、标准。 4.1.4 将归集的开发成本费用按确定的方法、标准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4.1.5 编制项目开发成本计算表,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总成本。 4.1.6 正确划分已完工和在建开发产品之间的开发成本,分别结转完工开发产品成本。 4.1.7 正确划分可售面积、不可售面积(由主管部门划分提供),根据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可售面积、不可售面积应负担的成本,正确结转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成本。 4.1.8 编制成本报表,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要求,总括反映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情况。4.2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4.2.1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 4.2.1.1 满足成本计算的需要; 4.2.1.2 便于成本费用的归集; 4.2.1.3 利于成本的及时结算; 4.2.1.4 适应成本监控的要求。 4.2.2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 各公司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成本核算对象。4.2.2.1 成片分期(区)开发的项目,可以以各期(区)为成本核算对象。 4.2.2.2 同一项目有裙楼、公寓、写字楼等不同功能的,在按期(区)划分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还应按功能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4.2.2.3 同一小区、同一期有高层、多层、复式等不同结构的,还应按结构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4.2.2.4 根据核算和管理需要,对独立的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配套设施,不论其支出是否摊入房屋等开发产品成本,均应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于只为一个房屋等开发项目服务的、应摊入房屋等开发项目成本且造价较低的配套设施,可以不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房屋等开发项目的成本。 4.3 成本费用项目及核算内容 4.3.1 成本费用项目 开发产品成本核算应视开发产品的具体情况,按制造成本法设置成本项目。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下列八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