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论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论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昆明学院

王娇

论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目录

【摘要】: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灵感具有鲜明的突发性、超常性、超常性特征,灵感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彼此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其在文学创造中的重要性更让人为其惊呼和感叹。

【关键词】:灵感文学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艺术创造培养重要性

前言:

曾听人说,在看见流星的一刹那间,如果你许下一个愿望,那么这个愿望就一定会实现。可流星出现得太迅速,在看见它的瞬间还来不及许愿,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知道,有一种比流星更神秘的东西,叫灵感。它来的时

,

。。

是以量的积累为基础的。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在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努力后才有所成就的。就像万丈高楼,如果没有基石,没有一砖一瓦的量的积累,那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许都会这样想、我要有灵感那什么不都好说了,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寻找我们内心世界的灵感呢。他们能找到、能成为伟人,

我们如果多留意身边…….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灵感。那我们不就与他们没什么区别的了。

二、灵感的性质

作为非理性认识形式的灵感,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并不是按照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程序进行思维认识活动的。它的发生具有情绪性、突发性、瞬时性、偶然性、不可重复性等特征。也就是说,灵感的发生不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遵循一定的理性认识规律的逻辑思维过程,而是一个无目的、无意识、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认识过程。就连当事者,对其在认识过程中所发生的灵感,往往也觉得突然、意外和神秘。随之西方学者灵感论的提出:

(一)“狭义灵感”理论的质疑从

西方古希腊“灵气”概念的产生以及我国古代“灵”、“神”、“巫”等词的运用以来,人类对灵感现象的探讨从未曾有过止息。英国学者H·奥斯本曾专文论述了灵感

概念在西方产生和嬗变的三阶段:一、原始宗教意义上的神赐天启论;二、灵感与天才概念相结合;三、灵感与潜意识的心理学相结合。而在我国,人们对灵感的认识,大体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从“神赐天启”、“神巫交感”,到“应感”、“兴会”、“神·思”、“灵机”,再到“灵感”、“灵感思维”;其术语的演变,便可见出灵感内涵发展的轨

迹。

(二)“广义灵感”及理论的提出

“狭义灵感”被质疑后,其理论上的危机将迫使我们对灵感的研究面临这么两种选择:其一,置危机若罔闻,继续把研究对象囿限在无法界定的神秘的“灵感”之上。对此,钱学森曾指出:“目前,我们只能收集资料,但灵感的描述有时色彩很浓厚,添油加醋的,所以收集资料时千万注意,要真实。”

三、文学创作的灵感

灵感是人们在艰苦的构思和创作实践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对于写作而言,灵感应该是作者脑海里长期积累的素材由量变到质变,在一瞬间迸发的奇思妙想。

灵感具有启迪作用,它能开拓作家的思维领域,使其由窄变宽、由浅变深。

(一)、开启思路。作家搞创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陷入死胡同,当灵感来时,作者茅塞顿开,文思泉涌,提起笔来得心应手,长期困扰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创作效率。还有: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

(二)、激发才情。灵感的到来令人如痴如醉,作者沉浸在瞬间灵感带来的无尽喜悦中,在创作中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这样有利于集中作者全部的才智、情思,使得他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写出超水平之作。

(三)、艺术独创。灵感是一个人心里意识的集中爆发,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素养都不尽相同,因此灵感所带来的情思和意象便不完全相同,因而往往能带来独特的艺术表现。

四、灵感的培养: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

(一)、生活知识经验的积累。灵感具有突发性,但它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是天上掉下凭空产生的。“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灵感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灵感才可能在其中孕育。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没有对事物丰富的感知,没有独特的判断能力,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各种思维能力灵感是不会爆发的。

要获得创作灵感,作家必须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积累素材、进行探索、感悟生活,运用生活的点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努力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二)、多读好书,多做练习。没有哪位作家是天生就会写作的,他们都是在一定文化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情感,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才写出好作品的。这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基础,二是升华。

书读的少,文化底蕴不足,思绪便无法腾飞,心潮也难以荡漾,少了对生命的感悟,便无法得到不可言喻的灵感。

(三)、名言警句、散文名篇,多读多背,常读常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多了也就有了感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学名著浩如烟海,仔细的去品味,它们如一束束初升晨曦,照耀着我们,温暖着我们,用其中的灵气

浸润着我们懵懂的心。在读和背的过程中去体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境界,去感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豪迈气魄。多读一些境界高远的书,通八荒,达六合,在无边的艺术审美里涤荡俗念,超脱凡尘。人们在那里高谈着灵感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那样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接起来。此外还要多读一些其它领域的书,虽然说门门通不如一门精,但广泛的涉猎仍然是必须的,眼界开阔了,素质也会在无形中提升,宽泛的视界将为灵感的到来开拓更宽的道路。白痴和文盲纵然经历复杂,也无法炼铁成刚,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博览群书,没有广博的知识,不像伟大作家那样从恒河沙数的书中用前人的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他们没有文学创作,写作灵感也就无从谈起。

(四)、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和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人一出生就会无师自通地以形象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这在灵感培养中也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五、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及影响

进行文学创作要不要讲灵感,我想不仅需要灵感,而且灵感在文学创作中常常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候还是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诚然没有灵感贯穿其间的文学作品也是存在的,乃至大量地存在,这种没有灵感的文学创作我称之为“硬写”——硬着头皮写,抓耳挠腮地苦写。必须指出的是有的名家并非灵感斐然,而属于硬写的一类,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就有本身具备优厚条件的笔杆子职业的因素,事实说明一个文学编辑拥有的文学熏陶及其从事文学创作的成功机会大大优越于其他文学爱好者。这些人成名往往不靠自身的写作灵感和文学底气,而是职业造化使然。我这里所讲的创作灵感应该把有大量闲暇时间和职业优势却不是靠创作灵感取得文学成就者排除在外。一篇文学作品,以至一部文学巨作若缺乏灵感,就没有灵动性,也就没有让读者能觉察出来的神来之笔,总会让内行觉得干巴巴的,即便把一个个词语分开看多么精当,即便多么精通语法修辞法也是不耐看,不禁看。部分文学工作者会说自己不是靠灵感而是靠勤奋,字字皆辛苦,为求一字稳,耐得三更寒。但我确信这样的作者即使成了名家,也最多只会短时走红,其作品的影响力不会深远。因为他们错在强写、苦写、硬写,而没有遵循文学创作规律之一的创作灵

感的作用,也缺乏灵感这一非常珍贵的才气,因此他们的作品的生命力就不长。而重视灵感,听从自己灵感召唤的作者灵感来临时奋笔疾书,当灵感全无写不出来时就松弛自己,于是在不经意间创作灵感又一次次强烈地袭来,便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切实感受,这时候继续创作其效率效果不知道要比思维枯竭毫无灵感的硬写苦写要好多少倍!

释义

①清·袁守定

②柴可夫斯基俄国

③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④海涅德国

参考文献

⑴《论科学发现的灵感思维》刘伟平湖南教育学院

⑵《创新教育中的灵感思维》王亚南江苏高教

⑶《谈灵感的特点》王极盛科教园刊物

⑷《为灵感而写作》来源于校园刊物

⑸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武汉:严家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