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日本风俗文化-中日文化对比的视角】

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卅之青萍首先要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了解日本社会的人,又由于我对一些日本作家及他们的经历、和日本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有一些了解,所以我眼中的“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更多的会着眼于这些方面。至于对日本尤其是今下的日本社会的习俗不甚了解,所以不知者故不言。

在讲座中成教授讲了上巳节,在日本,上巳节也就是女儿节。日本上巳节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很明显源自中国古代的曲水流觞活动。犹记得《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中国古代上巳节的情形。我第一次读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不禁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感觉。而今日在听成教授讲述日本上巳节的习俗时,却有一种心痛的感觉,这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在中国却已经看不到了!记得民国学人有云”华夏文化已夷狄之矣,而故国不可见,不亦悲夫!“今日此时,我深有同感!

具体于我自己而言,关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早了解的是关于日本的武侠宗师柴田炼三郎的。柴田炼三郎是一位武侠作家,他创造了剑豪小说尤其眠狂四郎这个经典的武侠形象,中国的古龙就深受其影响。据说他二战时参军(海军)只带了本杜甫诗集,结果刚上军舰就遇到军舰被炸沉。他在漂流过程中,为了保持头脑空盈,只是回忆杜甫诗以抵抗饥饿,最终在茫茫大海上整整漂流了七个小时,他才获救。记得初读这件事,有一种原来日本人也读杜甫诗的惊讶以及自豪感。

谈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宗教的传播影响,尤其是佛教(禅宗)。远古时候日本民族都信奉一种原始宗教(所有民族都有),他们认为不但人和鸟兽虫鱼有灵魂,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雷电也都有灵性。所有的原始部落都在巫师的率领之下,敬拜天神、山神、河神及其他精怪乃至凶神恶煞等等。日本社会的一大宗教流派就是现今所

称的“神道“。日本人今天所崇拜的天照大神(太阳)、月读命(月亮)等诸神都说明了神道的权威。后来中国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传入日本,但只是在民间流传。直至有人敬献释迦佛金铜像一尊和佛经若干卷给天皇,佛教算是正式在日本上层扎根。但是佛教东传与当时的神道教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时两教的竞争掺杂了当时的权利斗争,而最终支持佛教的一方胜利。传说斗争的胜利者曾经向佛教四大天王许愿,如果获胜就要兴建寺庙。消灭敌人后,他果真在难波(在大阪)建四大天王寺,另外又在大和(奈良)建法隆寺。同日又在也在飞鸟(在奈良)兴建法兴寺。日本的佛教从此兴盛。四大天王寺及法隆寺至今仍存,都是日本的国宝。

今天非常有名的日本禅宗在日本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整个日本的历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禅宗就来自中国。当禅宗在它的故乡发展至顶峰,自然地就传到了东邻扶桑。据历史可知,中国宋末元初,为避战乱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禅僧陡增,使日本禅宗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时之间,禅风大振,几乎压倒佛教的其他所有宗派。而日本禅宗进入江户时代,已开始出现颓势。但这时中国黄檗山住持、临济高僧隐元隆琦的到来,打破了当时禅林的沉寂局面。隐元在宇治开创黄檗山万福寺,创立日本黄檗宗,成为日本佛教史上一大事件。隐元还将中国明代盛行的"念佛禅"带到了日本。这一从中国传来的独特的禅法不仅在日本站住了脚,而且大大刺激了本已处于停滞状态的日本本土宗派。

了解日本战国史的人都知道,在日本战国史上声名显赫的“第一兵法家”、被称为“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他所创的甲斐流兵法的核心是所谓的“风林火山“。而“风林火山”之军旗也成为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风林火山就出自中国春秋末期兵圣孙武的兵法巨作《孙子兵法·军争篇》。原典是: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在孙子看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具备如下素质:〖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孙子兵法〗这就是被无数军事家奉为经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云,达“六如”者,战必克,攻必取,无往不胜!这种思想传入日本,促成了武田信

玄的甲斐军崛起。

日本人喜爱樱花,有个原因是樱花开放至绚烂至极就凋谢。日本人以此表达了对灿烂一生不苟延残喘存活的推崇(有点武士道的影子)。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无耳说书人芳一,在这个人身上,日本人体现了对这种似樱花一般的“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追求。书中,芳一背叛主公以求活路的做法被日本人摒弃。作为对这种苟延残喘的惩罚,书中的结局是芳一被撕掉了耳朵却永久的活着——一生的流浪,无所归宿,没有终结与解脱。

无耳说书人的故事本是出自中国明朝初期的一本禁书《剪灯新话》,中国故事的版本中,主人公参与抗元、逐鹿天下,最后败于朱元璋手下。他表达了一种对自己的选择的后悔,宁愿平凡的活着——毕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但故事传到日本,日本人对此作了修改,传达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谈到无耳说书人、谈到剪灯新话,就不得不提剪灯新话对日本恐怖文化的影响。日本民间以及文学上诸多故事均源自于中国的外传之书。著名的如阿木与新三郎的故事。

写到这里,我想起讲座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华夏文明的同化作用为何没有对日本产生作用?”上述的诸多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后被日本结合自身发展出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与中国完全不同乃至相反不就是一个例证吗?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一个直接而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相隔大海“。中国文化实现同化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方进入我们内部,历史上不论是金蒙,还是元清,莫能例外。但是就是因为地理上的隔海相望,使得日本从未真正的被中国彻底同化,反观朝鲜半岛,对比鲜明。中国古代王朝历来重视陆军,轻视海军,换言之,中国古代只有水军没有海军。尤其是纵横欧亚的蒙古在攻打日本时因为不识大海而失败后,中国东部沿海一直面临日本的骚扰,却无法根除威胁。日本可以到中国汲取营养,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却无法直接有力的进入日本,这使得日本在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作出大量改变,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却没有

被同化。

最后说说中日间避不开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战争。

在日本历史上以及其社会文化中都有所谓的丰臣遗梦,即领导亚洲实现东亚共荣之类的。但是400年前的丰臣秀吉失败了,80年前的裕仁天皇依旧失败了。近代中国落后世界,在某种宣传下,学习日本以图自强。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亲日派。日本近代史上有一位重要人物叫青木宣纯,青木宣纯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国二十世纪前二十年的所有大事件中,几乎都有此人的身影和谋划。他曾经大力支持孙中山和中国革命,也同时开启了日军全面侵华的各项工作。青木宣纯是日本贵族出身,文韬武略和中国历史无所不通。他说,亚洲之危机恰恰源于中国之僵化,中国若不能强,日本则孤立无援,若中国能自强,中日联手,或可抗衡欧美列强。此番言论确实高瞻远瞩,令人敬佩不已。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青木宣纯将日中关系的构想建立于以日本为主导的格局中,试图以日本为主,以中国为辅助重建亚洲之秩序,而这一点是任何中国人都不可能接受的,孙中山、张作霖、袁世凯……都不会接受。因为我们中国人即便再弱,也不至于会帮日本领导亚洲。所以,中日对立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纵观历史,毫无疑问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过重大并且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日本的进步,同时使得中日文化有一定的共通性和亲近性。今天,我们在科技等领域学习日本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自身的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没有民族文化支撑的国家即使硬实力很强,也难以真正的屹立于世间!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周 昌 松 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文化影响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日本语言文字的构成,除少部分外来语以外,主要是汉字和利用汉字创造的假名。本来汉字也应该属于外来语,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日本人民已经不把汉字看作外来语,而是日语的组成部分了。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传入扶桑后,被日本民族吸收、扬弃和发展,创造出了今日独特的日本文化。在古代,孤立于大陆之外的日本列岛,社会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中国社会发展到秦汉时代,经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日本列岛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那时侯,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带去了汉字。汉字的用法、词义及音韵之丰富,使当时的日本人感到惊异万分。日本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吸收消化了汉字,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使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使日本步入了文明社会。 在历史上,我国居民曾有五次大规模地迁往日本。第一次是日本弥生文化初期,不仅带去了汉字,而且带去了农耕技术和铁器制造等;第二次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日本古坟时代中期,日本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大陆文化的马具、陶器和锻刀等,养蚕、造船、金属工艺、土木建筑等技术和儒教,也是这个时期传去的;第三次是六世纪,中国移民带去了纺织和佛教、法律知识等,成为大化革新的动力;第四次是奈良时代,人数少于前三次,大部分为僧侣;第五次是镰仓时代末期,即我国南宋末和元朝初的历史时期,大批禅僧去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陆上的每一次移民都对日本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两千年。作为中国文明史上的圣人,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于公元四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劝善惩恶思想的作品。到江户时代,孔子作为“先圣”而被幕府尊崇,幕府将军吉纲所建的汤岛圣堂,实为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堂。吉纲倾倒于儒学,建成孔庙“大成殿”,并亲自在此讲解“论语”。现在,汤岛圣堂作为历史古迹,依然座落在东京都的御茶水。圣堂里有座孔子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像。堂内学术机构斯文会,自明治至今,一直以圣堂为根据地,以继承和传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日本的文化起源于历史上的中国。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古代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继而逐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鲜浓中国意味而又独特的日本文化。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

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眼光,他们会吸收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例如像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忠”本身和“义”联在一起。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忠诚”,意味着家臣必须无条件的为主君献出一切,包括生命。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也正是因为日本儒学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唐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不仅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中吸收、借鉴,还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参考、改良。 谈到儒家思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欧你改过的富佛教思想对日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日本动漫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日本动漫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日本作为当今的动漫王国,以自己的国家为中轴,兼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的元素,其动漫艺术在发展过程与中传统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动漫作品。反过来,当代的中国动漫又受到日本动漫产业的影响,这与日本这个名族所固有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坚持、谦让、温和、认真,当然也固执、保守,这些字眼渗透到了不只是日本的动漫的故事中,也影响着日本国人真实的生活,日本国人是个矛盾整合的个体,所以有人说日本有着一流的企业和二流的企业文化。而文化又是艺术的内涵,动漫是各国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具有象征性和多元性,如何让动漫艺术富有活性呢,必须根植文化的底蕴。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日本;动漫 动漫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二战后,由于美国的扶持,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动漫也随着迅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日本动漫中的运用有着深刻和复杂的意义。首先,中国和日本从地理位置来看,是一海之隔的邻国,自古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不论是大汉文化圈还是大唐文化圈,日本都名列其中。其次,两国具有最相近的人文背景的国度,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已在建筑、园林、书法、绘画等领域中得到证实。 中国文化受儒、道、佛三教的影响而形成的中庸和诣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等审美规范,在日本文化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有所发展,在日本动漫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日本人更重视人本主义,在动漫的题材上大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来创造新的动漫题材,例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峰仓和也的《最游记》、渡濑悠宇的《不可思议游戏》等,在人本的基础上,尊重它、认同它、呼应它,用童真趣味的手法塑造人物、表现事物.达到丰富的性格化并展开相当的人性深度,在打动孩子的同时也引起了仍具有童心的成年人的共鸣,这一共鸣是结合着成人复杂经验的、更深刻的感动.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童年的回味与反思。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日本动漫中的运用 1、中国历史文化和真实的编年史为背景来进行故事创造的 但是,以中国为背景来进行故事在日本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这毕竟是别国的舞台,无法取得更多感情上的认同感。不过,这种类型的数量也并不在少数,只是从比例上来看,还是少了点而已。以中国为背景进行的故事,除了照搬或改编中国名著的《三国志》、《水浒传》、《最游记》、《封神演义》,还有如《龙狼传》、《苍天航路》、《煌如星风花雪月系列》,《十二国记》等这样历史文化改编的题材。 《煌如星风花雪月系列》不仅是一部好的漫画,也更可以说是对中国诗书棋画那种上层文化的最佳体现,可以称之为此类型的代表作的。本书的作者藤田あつ子也绝对称得上是中国通。也许完全以中国为背景的动漫较少,由于日本这个民族,有着他由来已久的民族上的强烈自我认同感.在这片土地上,还是以本国为背景的故事容易让大众接受。而且作为作者的中国文化情结也是很重要的。 2、渗透大量的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 例如《不思议游戏》、《十二国记》、《火轮》、《水果篮子》等。前三部作品都是异世界的冒险实录,它们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异 世界的大环境下采用了大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神怪,比如《不思议游戏》中,以四神和二十八星宿为基础,描述误入《四神天地书》世界的女主角们分别成为四个不同国家里代表该国所属之神的巫女,她们都必须集结自己所属的七星士,召唤出神明拯救国家。其中,女主角夕城美朱被当作是红南国的朱雀巫女,而她也与自己手下朱雀七星士之一的鬼宿发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后一部作品借鉴了中国十二生肖的许多民间故事,形成一个独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 国 和 日 本 的 比 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的差异 班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32 姓名:薛珂珂 引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在习俗方面,如,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其次就是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最后是两国在节日上的异同。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一衣带水,两襦咫尺”之称。但是日本是日本,中国是中国.日本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也成不了日本的文化.假如非要说什么日本的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恐怕不仅是不尊重中国文化,也是对日本人的极端不尊重.所谓大化改新前后,日本大规模吸收中国唐朝文化,并利用汉字造日文,大规模吸收中国的技术和制度,由此得出中日文化同宗同源,是极不负责的想法,既对中国不负责,也对日本不负责。日本曾吸收中国文化这不错,但理智的来说,中日的文化只是略有历史遗留下的少许相似之处,不能相提并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日文化的异同之处。 一.中日习俗中“见面礼”比较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让我们看看两国在这方面的异同: 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 二.中日“饮食”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异同之处。 相同方面 1,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均认为大米是理想的主食。中国是农业大国,南北方人都喜欢吃大米,特别是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且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北方人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制,虽以小麦、小米、大豆等杂粮为主,但如有大米也很爱吃。而日本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加之气候土壤适宜稻米生长,所以整个大和民族一直食用大米,并把大米品种改良得好吃、好存,使日本民族以大米为主食,并钟情日本大米。

西方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6592579.html, 西方设计中的中国元素 作者:邓姗姗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整体趋势下,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信息接 触和交流现象日益频繁。在西方,设计师们积极从世界各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并使之转化成永恒的时尚艺术。 关键词:西方设计;中国元素;新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38-001 一、东西文化交融对西方设计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整体趋势下,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信息接触和交流现象日益频繁。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因而使得这种文化信息的交流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形成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消解的信息互动传播模式。在西方,设计师们积极从世界各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并使之转化成永恒的时尚艺术。 西方文化相对于东方的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东欧和西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差异,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中国 有五千年的历史,先人留下了博大的文化遗产,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与西方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共同组成了人类文明的两大主干体系。 所以我们应该从差异中寻找灵感,寻找差别,这才是做设计的人应该掌握的。现在很多西方的设计师都已经开始注重中国元素。西方现代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图形意念、形式节律、色彩风格等几个方面发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寻找还未被发掘的“新大陆”。 二、中国元素的含义 什么是“中国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不可能是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润饰,不应该狭窄地定义为宣扬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中国元素”作为创意语言更不应该视为一种时尚的新名词。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典型的具有中国元素的事物就有京剧、脸谱、茶叶、刺绣、中国象棋等等。1964年的东京奥 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出现了“日本元素”、“韩国元素”融入世界。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

有关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的英语300字作文

作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lf-check:Finish the Editing Checklist attached. Peer Review: Finish the Editing Checklist attached. Chin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Japanese cultur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century BC, Chinese and Japanese came into contact. From then on, the two country have been keeping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In the history, China has advantages over Japan in the areas of science and economy. Therefore,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Chinese culture adopted by Japanese. Particularly,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the most splendent dynasty in the Chinese history, China left a permanent mark on the Japanese culture. As a consequence, in the historical and modern Japanese culture, it is noticeable that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Japanese culture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life habits and cartoon. In the first place,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Japanese language is evident. As is well-known, almost every Japanese name consis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deed, in a sense, Japanese language words originate from Chinese characters, though their pronuncia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another important area affected by Chinese is life habits. Japanese traditional coat, kimono, has become a symbol of Japanese women. However, it is the cloth of Tang Dynasty that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kimono. Turning to the subject of Japanese daily life, drinking tea is one of their important habits, but the tea, tea ceremony and tea sprit all dates from China. Finally, it may be incredible that the Chinese culture also has a mark on the Japanese cartoon, which is not outstanding in China relative to the language and life habits. Some characters in the Japanese cartoon are expert at Chinese kungfu, which is one of the Chinese symbols. Moreo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artoon inspired by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at is the most famous fairy books in China. Although the influence on cartoon is indirect, it suggest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China. In conclusion,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life habits and cartoon, China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Japanese culture, regardless of the other important areas. However different Japan will be from China,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Japanese culture is eternal. Comment and suggestion:The ad writing employs Classic syllogism to stat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Japanese. It is coherent and understandable,but it doesn't have enough actual examples to support the idea.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姓名:殷芳利班级:法学院12级法学3班学号:20121857 内容摘要:中国与日本隔海相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由于古代交通比较不便,相邻国家的联系就更加的亲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都占有领先的地位,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自己先进的文化体,对周边的国家也产生了莫大的辐射力。日本是一个很理性的国家,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路线,并没有全盘照搬,日本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也是定然。 关键词:中国日本文化影响 一、大化改新的由来及对日本的影响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日本以大化革新为起点进入了律令制国家的形成期 大化改新是日本奴隶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劳动人民同天皇、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皇室和贵族之间的矛盾,皇室和贵族之间的斗争趋势是不断加强皇权,建立以皇室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645年,要求革新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足等发动自上而下的政变,拥立教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大和时代结束。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1.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2.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3.中央设神祀、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4.兵制方面,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从国家得到一部分土地,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旧奴隶主贵族顽固反抗。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斗争,大化改新才最后完成。同时由于农民可以有些园地、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对生产的兴趣有所提高,这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就这方面来说,大化改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大化改新以后,日本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化改新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农民仍旧是皇室和贵族的基本剥削对象。到8世纪中期,农民迅速分化,不堪租税和劳役负担的农民有的逃亡,有的被迫租种贵族的土地。但是贵族的土地不断增加,也就是庄园在发展。庄园主为维持其统治地位而畜养的武士,逐渐形成武士集团。他们对日本的政治是很有左右力量的。 二、唐朝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有着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人也曾经那么热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经过几千年日本的发展,他们有了自己不同于中国的独特的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礼仪文化、饮食习惯和文字上。 关键字:文化差异、礼仪文化、饮食习惯、语音文字差异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同个国家南北地区的文化尚且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更别说两个不同的国家了。即使日本的文化都是源于中国,如今,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在文化上绝对会有差异。现在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文化差异。 1、中日礼仪文化比较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还有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带回来的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并且日本人很忌讳“9”和“4”。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 中国人也注重礼仪规范,在正式场合也要正装,要求并不太严格,而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服装。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服装,特别是男性,必须穿一套正规的西装。在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参加婚礼和葬礼的时候,男性都是穿一套的黑西装。怎样分辨才知道是参加婚礼还是葬礼呢?要从男士所佩戴的领带来区分。参加葬礼的都必须系黑色的领带;参加的婚礼的就会系一个蝴蝶结领带,或其他颜色的领带。 2、中日饮食习惯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和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原因和历史交流,两国的在饮食习惯方面有许多共同语音,但是不同点也有很多。中国饮食与日本饮食,同属东方文明的产物,具有含蓄,优雅的特点。在日本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承袭自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然而,大和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地缘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这都源于大和民族对自然,对人的独特领悟。 日本料理尊重的是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就是最好的选择,比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字,汉字作为众多文字中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笔画和形状,而纵观众多文字,我们会发现,还有一种语言——日文中也有部分文字与中国汉字相类似。回望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的文字也收到中国文字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各方面的往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据说,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可见,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文字的形成。 在日本,和服是民族服饰,人们会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穿上端庄的和服。和服给人一种庄重、宁静、安稳、美观的感觉,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近50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可是,殊不知,原来和服的形成也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而且,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服饰的纹样,服饰的设计,服饰的用途以及穿法等,都能在和服上找到与我们中国唐代服饰相类似的地方,而我们中国的唐代正是与日本交往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所以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和服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相传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是在秦朝,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进了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素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讲究,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而日本茶道则是以“和、静、清、寂”为茶道精神,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化广受其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西方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西方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摘要:西方电影从很早开始就在不断的探索东方文化,以自己的角度去研究东方看待东方,到逐渐的研究东方,从符号式的简单堆砌,将他们眼中的“东方”经过加工处理,搬上荧屏,企图利用这些元素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能对自己开发东方市场带来有利条件。但是,电影终究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失去了对文化纯粹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纯正而成功的作品。由此,西方电影界对于东方世界开始了由感兴趣到开始理解的学习过程,同样利用东方的元素去塑造形象,不同的却是真正的将东方的文化融入了电影,也许还并不成熟,但是却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西方世界一直对遥远的东方国度的美丽和文化的神秘向往不已,神秘的东方文化成为了西方世界好奇的对象,一直以来,西方的学者和艺术家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对于东方的理解,尤其是在电影这种艺术样式出现以后,西方的导演们就在不断的将东方的文化元素通过不同的形式搬上荧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从最初的无意识的掺杂到有意识的模仿再到真正的理解以及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并现,体现了西方对于东方以及整个世界走向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道路的今天,以至未来,西方电影将会出现更好的更深的东方思想内涵。最明显的,在西方好莱坞电影历史上,利用外国演员、外国导演和外国题材、外国人物来征服外国观众,也一直卓有成效。 1 符号特点 西方电影从在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底韵发展表现的同时,也对外族文化的表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世界日益的进步,文化的交流频繁多样化,西方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东方题材作品。但由于对于东方的不了解和西方对于本族的排外及其对自身的价值观的强烈认同,因此即使影片中出现了东方的元素,也是一种符号式的元素,是“他者”。 为了引起东方观众的亲同感和外国观众的新鲜感,西方电影主要采用了一些他们认为的最具有代表“东方”气韵的元素,如日本武士,以及中国的凤眼美人,清新空濛的山川河流,烟雾缭绕的熏香,古老哀婉的民乐,最具代表特色的中国功夫等等,而这些就构成了表现东方的符号式元素。 如《功夫熊猫》中最具代表的特色是编剧以及导演对中国功夫的热爱可见一斑。影片虽然很无厘头的将熊猫的父亲定位于一只鸭子极具童趣,除此之外将中国风运用到了每一个地方:超级主角熊猫阿波原型就是中国的国宝,而功夫大师手下的五大高手,包括叛离师门的雪豹,也大多来自于中国的珍稀动物品种,如华南虎、金丝猴、丹顶鹤、云豹等。“中国特产”济济一堂,就连片头部分,梦工厂那熟悉的钓鱼小人居然也变成了穿唐装的猴子!这些简直成了中国的珍稀动物大集合。 “功夫”一直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向往和痴迷之一。而《功夫熊猫》主题就是——功夫+熊猫的元素构成。编剧根据武侠招式的象形法结合中国珍稀动物品种,创造出悍娇虎、猴王、灵鹤、俏小龙、快螳螂等武功高手,根据象形拳的“仿形为技,借形显艺,神形兼具”,他们就分别使虎拳、猴拳、鹤拳、蛇形刁手、螳螂拳,美国人还掌握了这些动物的武功精髓,要求虎拳有力度、猴拳注意速度、仙鹤出招似蜻蜓点水,俏小龙出手须神不知鬼不觉,快螳螂讲究四两拨千斤。片中,阿波皮粗肉厚,多次使用反弹“神功”收拾雪豹,酷似武当派借力打力的太极拳。阿宝和师傅施展筷子功抢包子,这可是当年袁小田调教成龙的翻版。其中最最高深且一招制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逝以及与日本文化的关系 摘要:日本是个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大化革新”大规模地学习大唐文化,“明治维新”全盘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历史上就不太善于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虽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只注意输出而不重视输入,不重视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发展自己,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走向反面。 关键词:文化输入与输出模仿继承 在文化上,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是在学习模仿外来先进文化,继承中国唐文化,明治维新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可谓吸收了各种文化的优点又融合了自家文化。 而唐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巅峰,日本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而来的,而中国自己真正的优秀文化却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流传下来,而日本却积极地保留下来了这些文化。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七次重大打击(参考:夏童雪《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https://www.360docs.net/doc/6716592579.html,/dstopg/blog/item/095eff1fba85b70a314e155b.html),第一件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第二件事独尊儒术;第三件事金元入侵;第四件事明朝的统治方针;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第七件事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其中我认为对我国文化打击最深的是焚书坑儒和元朝的入侵。 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时,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将诸子百家的书籍大部分焚毁,摧毁了许多文化书籍,毁灭了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限制了人民思想发展,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是文化的倒退,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假使,没有焚书坑儒,相信,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很有大的飞跃。不过这个秦朝的时候也有过徐福东渡的事件,把秦朝的一部分文化带给了日本,这就是说日本也继承了部分中国先秦文化。而另一个重大文化打击就是金人的入侵了,中国特色的封建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当高所以司马光慨叹:“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宋代的科学文化也达到了高潮,理学家程頤已经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领先的水准。而当时甚至已经出现了工厂生产等资本主义萌芽,就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这个时机被错过,否则中国可能是最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这个时机的错过,导致中国再也没有在封建社会时期遇到这样好的发展时机,宋文化良好的继承了唐朝的文化,并发扬光大,虽然成就不如唐朝,但是文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金人入侵后按游牧民族惯例大肆掠杀,使北方的人口降低很多,其中部分则迁移到南方,金元统治者还在中原实行原始的奴隶制度,在农业区进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视政策,这些都导致了中华文明的严重倒退。当然当满清的铁蹄又一次踏入中原的时候,他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例如歧视汉人,满人不从事生产,不读书,不过由于明朝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唐宋

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元素——茶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茶禅一味”、“和敬清寂”及“世代相传”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其目的是要人们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清洁纯净、远离浮躁、发展茶道文化。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一综合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促进中日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关键词:茶文化、高僧、日本文化、中国元素 日本古代就同中国友好往来,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在茶文化方面。据记载,“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茶文化界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但是品茶本身却是很早就存在,并且在品茶过程中生发出茶道精神。在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来接待宾客、交谊、恳亲的特殊礼节。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日本茶道的源流是最早通过陆路和海路东传的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是通过僧侣传播、茶禅一味的文化交流。“茶禅一味”之说,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而其哲学基础则在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 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见《古事记》及《奥仪抄》两书:日本圣武天皇曾于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集僧侣进禁廷讲经,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皆感到荣幸。又记载当时有高僧行基(658一749),一生曾兴建不少寺院,并开始在寺院中种茶。但这两种记载都无法证实这些茶是否来源于中国。日本种茶有明确记载的是805年,到中国学佛求法的高僧最澄,回国时带去浙东茶籽在日本播种。到了16世纪后期,日本茶道高僧千利休就已集茶道之大成,制定出茶道的基本精神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一直沿袭至今,奉为圭桌。 唐代以后,日本来中国学佛的僧人很多,据日本《云游的足迹》记载,仅南宋至明代,日本来华求法的僧人就有443人。宋元时期,中国从明州赴日传经布道的高僧则有27人。 日本佛教源于中国,“茶禅一味”既是参禅学佛需要,更是一种境界。在中国茶叶、茶文化东传日本之初,不论是茶及茶籽,包括茶具、茶器、茶书等,都是寺院、官府或民间赠与的,浸润着浓浓的友谊,留下了很多动人佳话,如最澄曾向台州刺史献上黄金和珍宝,被婉言谢绝;两次到中国受到礼遇的荣西,回日本后以感恩之心送来100多棵日本珍贵木材,助建明州天童寺千佛阁;荣西好友重源和尚也曾捐木材建

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日本风俗文化-中日文化对比的视角】 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卅之青萍首先要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了解日本社会的人,又由于我对一些日本作家及他们的经历、和日本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有一些了解,所以我眼中的“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更多的会着眼于这些方面。至于对日本尤其是今下的日本社会的习俗不甚了解,所以不知者故不言。 在讲座中成教授讲了上巳节,在日本,上巳节也就是女儿节。日本上巳节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很明显源自中国古代的曲水流觞活动。犹记得《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中国古代上巳节的情形。我第一次读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不禁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感觉。而今日在听成教授讲述日本上巳节的习俗时,却有一种心痛的感觉,这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在中国却已经看不到了!记得民国学人有云”华夏文化已夷狄之矣,而故国不可见,不亦悲夫!“今日此时,我深有同感! 具体于我自己而言,关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早了解的是关于日本的武侠宗师柴田炼三郎的。柴田炼三郎是一位武侠作家,他创造了剑豪小说尤其眠狂四郎这个经典的武侠形象,中国的古龙就深受其影响。据说他二战时参军(海军)只带了本杜甫诗集,结果刚上军舰就遇到军舰被炸沉。他在漂流过程中,为了保持头脑空盈,只是回忆杜甫诗以抵抗饥饿,最终在茫茫大海上整整漂流了七个小时,他才获救。记得初读这件事,有一种原来日本人也读杜甫诗的惊讶以及自豪感。 谈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宗教的传播影响,尤其是佛教(禅宗)。远古时候日本民族都信奉一种原始宗教(所有民族都有),他们认为不但人和鸟兽虫鱼有灵魂,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雷电也都有灵性。所有的原始部落都在巫师的率领之下,敬拜天神、山神、河神及其他精怪乃至凶神恶煞等等。日本社会的一大宗教流派就是现今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