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1

4、把一个铁丝围成的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6、(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加一条线段,把方格纸中的图形改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第四单元难点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1、把竖式填写完整。 □ 8 )□7 □□ 3 □ □)□9 7 □ 7 □ □) 2 8 □□ 4 □ □)□8 4 5 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39 6×()< 23 40>7×() 3、□÷9=3……□余数最大是()。 □÷□=□……6 除数最小是()。 □÷5=4……□被除数最大是()。 □÷□=7……3 被除数最小是()。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四个季度 1、2、3、月ー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间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7、8、9、月--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31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30天,只有二月有变化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般的公历年份÷4 ,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钟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经过的天数来计算: 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1=经过的天数 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 现在的年-原来的年份=周年) 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的时间- 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六、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X宽长=面枳÷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计算。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4.(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他们之间的进率) (4)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他们的进率)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初中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初中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数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藏新,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各单元重难点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1、克、千克、吨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 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克用kg 表示。1000g=1k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克用t 表示。1000kg=1t 附:1公斤=2斤1000g=1kg=1 公斤 1 斤=500g 1 斤=10两 重要提醒:如果单位不一样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单位进行换算成统一的单位,然后加减。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利用乘法口诀得出结果,然后看乘数后面有几个0 就在结果后面加上几个0。如:20X3即2个十乘3得6个十。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或者整百进行乘得出的结果就是估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如:86X7"630也就是把86看成是90乘7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A、用一个数乘因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B用一个数乘因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C、用一个数乘因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 几千向千位进几;D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4、解决问题时方法:首先要读懂题意,其次要弄清已知条件,最后看求的问题是什么?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三、东、南、西、北 1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2、地图是一般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 4、路线问题:从什么出发就以什么为中心画十字标出东南西北。 四、旋转与平移现象 1、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 2、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转动的风车,这些都是旋转现象;玩滑梯、推积木、移动的电梯,这些都是平移现象。 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方法: 1)、首先确定商是几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如果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或者相等,商就是两位数。商的第一位写在十位上。 2)、试商。(以前练习过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如果商是两位数,就先用十位数去除得的余数与个位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4)、得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1 、“至少”的问题(也就是把商加1 。余数不管) 2、“最多”的问题(也就是商,余数不管) 3、比较“谁快”的问题(第一步要分别求出每个的效率;第二步就是要进行比较利用大于或小于符号连接) 4、怎样才合算的问题(谁用的钱最少谁就合算。) 5、合理派车的问题 六、周长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长=长方形的周长十2-宽宽二长方形的周长十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 4 重要提醒:如果长或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一定要先求出长或宽,然后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 2、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3)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6)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0)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3)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8)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重难点: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 一、填空 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2、326×2的积是()百多。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 () 二、判断 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 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 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 四、解决问题 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 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 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谁加工的多,多多少?

小 学 数 学 课 如 何 突 破 重 难 点

小学数学课如何突破重难点 xxxxxx中心校xx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教师在上课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一、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肯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中温新,又不断化新为旧,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数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重难点课堂练习

第1课时秒的认识 一、比一比。 60分○60秒60分○1时1分○85秒 100秒○1分1时○55分100分○1时 二、判断。 1.倒计时一般以“秒”为单位来数。() 2.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3.在百米赛跑中,小明用了18分钟。() 4.人的脉搏1分钟约跳75次。() 5.秒针走60圈,正好是1小时。() 三、在括号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5( )。 2.小朋友系好红领巾只需要大约20()。 3.我们的睡眠能达到9()。 4.小刚做30道口算题要用4()。 四、做20道口算题,小明用了160秒,小刚用了140秒,谁做得快?快多长时间?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一、看谁填得快。 1. 1分=()秒1时=()分 2. 120分=()时 3. 1分30秒=()秒 4. 1小时15分=()分 5. 95秒=()分()秒 二、我会比一比。 40秒○1分1时○61分2时○90分 140秒○2分1分12秒○80秒4时○240秒 三、小明晚上6:35开始吃晚饭,6:50就吃完了,明明吃饭用了多长时间? 四、小琴早晨7:30到校,中午11:40放学,她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填空。 1.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从()位加起,当个位满(),要向() 位进1。 2.计算36+48时,个位上6加8得(),向()位进() 位上写()。十位上的3加4再加(),得(),此题计算结果是()。 二、算一算。 52+68=49+88=74+39= 25+89=57+49=63+27= 68+53=49+78=92+18= 三、数学门诊(将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76+29=95 59+77=146 7 6 5 9 + 2 19 +7 17 9 5 1 4 6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重难点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下午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 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 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 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几个特殊数:25×4=100 ,125×8=1000 3、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汇总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东、南、西或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P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P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2.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3.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学习新的一课时,都有重难点,每课的重难点有难有简单,有的时候很容易就确定了,但是有的课就不同,课难上的,它的重难点就确定,难以把握,作为新的老师,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就是在备课时确定重难点。下面我将说几点突破数学中重难点的方法。。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老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沟通老师、学生和授课内容之间的桥梁,老师要用很好的板书将书中的内容板书,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理解。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3、小迷糊计算517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十位的9看成6.算出的结果是58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4、小迷糊计算287加一个数时.又不小心把这个数末尾的“0”看丢了.算出的结果是294.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注意列竖式计算203-48=500-137=这类题目在列竖式计算时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请老师们参考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整理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计算方面,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总建议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具体说明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简易方程》重难点 突 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即“”。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 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 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 所得的积相加。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 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 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kg。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可由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对于方程的概念的建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下面的式子:50+50=100,,,等,让学生自己分类,从中获得像这样……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生活语言到用数学语言,逐步数学化的过程。当学生看到天平平衡时会用生活语言:“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来表述他们所看到的。教师引导: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学生可能用“100 g+水的质量=250 g”来表示。教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 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吗?学生可能用“”也可能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重难点突破卷(三)

较难应用题的综合应用 一、我会填。(每空3分,共45分) 1.一列火车本应7:25到达,现在要晚点35分钟,火车到达的时间是()。 2.小红家、小方家和学校都在永宁大道的一旁,小红家距学校280米,小方家距学校350米,小红家到小方家可能有()米,也可能有()米。 3.把一根3米长的木料锯成相等的几段,一共锯了5次,每段长()分米。 4. (1)上半场2队领先()分。 (2)下半场1队得了()分。 5.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画植物或动物,全班每人都画了,其中画植物的有21人,画动物的有18人,两种都画的有3人,全班有()人,列式是()。 6.小林今年5岁,爸爸的岁数正好是他的8倍,爸爸今年()岁。 两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林的()倍。 7.爸爸、妈妈为乐乐过生日,全家每人都吃了蛋糕的,他们三人共吃了这块蛋糕的

8.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分米,长比宽的2倍少3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9.有5元和1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3元的书包,1元付()张,5元付()张。 二、我会解决问题。(2题7分,其余每题8分,共55分) 1.节目预告: (1)10:58正在播放什么节目? (2)《宝葫芦俱乐部》播放了多长时间? 2.博物馆上午有游客928人,中午有563人离去,下午又来了635人,这时馆内有多少位游客?馆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3. (1)爸爸买这三样东西大约应准备多少钱? (2)付给收银员700元,应找回多少钱? 4. (1)计算器的价钱是钢笔的几倍? (2)水彩笔的价钱是钢笔的5倍,一盒水彩笔多少钱?

5.3条小船坐18人。 (1)照这样计算,6条小船可以坐多少人? (2)共有48人,需要几条小船? 6.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7.一本书30页,小红看了全书的,小华看了全书的,谁看的页数多? 多多少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习题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专题: 1、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2、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秒 3、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4、1时30分到2时30分,经过了()小时 5、1时30分=()分120分=()时180秒=()分 6、判断: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7、时间比较:60分()1时1分30秒()90秒 100秒()秒180秒()分 200分()2时1时20分()120分 8、根据已给时间在钟面上表示: 3:30分8:40分 9、(1)一列火车本应早上7:35到达,现在要晚点18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2)一列火车18:20开车,小敏的爸爸乘车到火车站需要45分,小敏的爸爸至少需要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 (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30到11:30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4)同学们进行钉扣子比赛。小凡3分钟钉了6粒,小林4分钟钉了12粒。他们两人谁的速度快,为什么? (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件零件?

三年级(上)第一、二、三单元测试卷 距离、重量换算专题: 1、3米=()分米7千米=()米 13毫米+17毫米=()厘米20厘米—1分米=()分米 9000米+7000米=()千米5千米—2000米=()千米 2、比较大小:2吨()3千克600克()5千克 15吨—500千克()10吨40吨()5600千克 3、填单位:一棵大树高14() 4、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5、农场有45吨粮食,算一算,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能否9次将这些粮食运完? 6、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7、张大爷有一块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要在菜地的周围上篱笆,购买40米篱笆够了吗? 有余数的除法: 1、十月份有31天,共有()个星期;如果10月1日正好是星期一,那么31日应该是星期() 2、一个数除以7的商和余数相同,这个数可能是() 3、判断:1吨—400千克=9600千克() 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4、(1)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2)橡皮擦厚约10()填单位 5、列式计算 (1)60里面最多有几个7?还多几? (2)比9的5倍还多11的数是多少? (3)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和余数分别是多少? 6、小红摘来21朵花,送给朋友5朵,剩下的每2朵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多少束? 7、一条绳子剪成3米一段的,可剪4段,还余2米,这条绳子有多长? 8、用2米长的铁丝做长为2分米,宽为1分米的长方形,最多能做几个?还剩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

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以旧知识为生长点板书设计为突破口强化感悟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通过自己十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如下点滴体会和做法。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1276为例要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1276,商21是平均分的127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重难点突破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