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知识结构图

大气一、单元知识结构

二、各节的知识结构

1.第一节知识结构

2.第二节知识结构.

3.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结构

5.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知识分析

1.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1)温度垂直变化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增热升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受热少。使得对流层的气温下暖上冷,垂直方向上变化的规律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

由于地球上水平方向因太阳能量随纬度分布不均而不均,即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以及对流层下暖上冷,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简言之:对流层垂直方向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水平方向空气密度差异,从而使空气流动起来,这就是对流运动。

(3)厚度随纬度而变化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贴近地表最薄的一层,厚度不足20千米,厚度大小因地理纬度而有差异。这是因为,

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大;纬度越高,受热越少,对流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由于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及几乎全部水汽,致使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云雨的形成、天气的多变、气温日变化大、有适宜人类生存的水热条件。

2.分析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

(1)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表面因纬度而异的冷热不均。假设地表性质均匀,那么大气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形成三圈环流。仔细分析原因:高低纬两圈环流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属于动力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全球的热量、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地说:凡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凡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控制的地区,湿润多雨;凡高纬吹向低纬的风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干燥少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2)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于在海陆交接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环流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最典型。因为这里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对比最强烈,因此,季风最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最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之一。下面亚洲东部为例对比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风向冬:西北夏:东南冬:东北夏:东南冬:东北夏:西南

性质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冬:温和少雨夏: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

节移动

备注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3.认识CO2 、O3

CO2 在空气中主要的作用是:保温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需注意的是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并非只有C02,H 2O汽、CH4、O3、氯氟烃等也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O3的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除此还有保温、消毒等作用。O3层空洞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臭氧层,1985年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这是人类控制氯氟烃排放的最早协定。

4.图析太阳、地面、大气三种辐射转化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的大部分是射

向地面的叫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5.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读图,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使近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这样同一水平面就产生了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的水平运动。这种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及水平运动完成了大气的热力环流。

强调:

(1)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气压的高低都是指在同一高度上相比较而言;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4)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不是气温高低引起的,而是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的。

(5)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

(6)理解图中虚线等压面的画法。

6.对比分析锋面与天气并归纳冷暖锋的识别方法

天气图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

冷锋快行

冷锋

狂风暴雨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

沙暴、冬季的寒潮

暖气团退出

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

天气转好慢行

冷锋

连续性降水

暖锋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冷气团退出暖气团占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7.对比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类型判读方法

世界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特点

符号 (见图) 名称 1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常年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25°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4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干燥

5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距海远 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少雨 9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西风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1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北部50°-70°之间

深居内陆,纬度高

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

11 苔原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降水少

12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纬度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归纳利用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A.根据气温曲线图确定半球

B.根据气温曲线图确定热量带

C.根据降水柱状图确定降水类型

8.综合归纳

9.理解逆温层

在对流层大气中,平均情况下温度随高度的升高是降低的。但也经常在某些层次出现气温不随高度变化或随高度的升高反而增高的现象。气象上把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层称为等温层,而把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从热力学的角度看,无论是等温层还是逆温层都表示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如果它们出现在地面附近时,则会限制在贴地气层强烈乱流运动的发生,如果它们形成在对流层中某一高度上,则又会阻碍下方垂直运动的发展。因此等温层和逆温层又统称为阻塞层。但两者中对云雾和垂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对其它天气现象影响较大的是逆温层。

逆温形成的原因很多,常见的自然原因有

(1)辐射逆温: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形成辐射逆温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或少云)而有微风(2~3米·秒)的夜晚。这是因为云能减弱地面的有效辐射,不利于地面冷却。风太大时,大气中的垂直混合作用太强,不利于近地面气层的冷却;无风时,冷却作用又不能扩展到较高的气层中去,也不利于逆温的加厚;只有在风速适当时,才能使逆温层既有相当的厚度而又不至于因乱流混合作用过程而遭到破坏。

(2)平流逆温:平流逆温是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

(3)乱流逆温:乱流逆温是由于低层空气的乱流混合,在乱流层的顶部所形成的逆温。

(4)下沉逆温:是由于稳定气层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而形成的逆温。下沉逆温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

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全图

【第一单元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精神现象 → 非物质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非自然现象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 非天生具有 ④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 非独立存在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济文化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日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政治文化化: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文化政治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应对:发展中的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净重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 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如何影响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表现: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总会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 要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感悟健康文化的熏陶。 深远持久 表现: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要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 方向性,影响深远,因此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着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辨证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什么 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 中国家面临着严峻挑战 ①维护经济安全: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压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②维护政治安全: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怎么样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在经济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而且在文化上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⑤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社会作用 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竞争力

集合知识框架

内容 基本要求 集合的含义 会使用符号“∈”或“?”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等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及子集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 知识内容 高考要求 模块框架 集合

记作A b ?;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2,3,4,5},{1,2,3,4,5,}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大于3的所有整数表示为:{Z |3}x x ∈> 方程2250x x --=的所有实数根表示为:{R x ∈|2250x x --=}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教师备案>⑴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概念之一,不能用其他的概念给它下定义,所以集合是 不定义的概念,只能做描述性的说明. ⑵构成集合的元素除了常见的数、式、点等数学对象之外,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对象. 例:{小明,机器猫,哈里波特} ⑶正确认识一个集合的关键是理解集合中的元素特征. ①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某一个集合的元素,这是集合中元素的最基本的特征——确定性,反例:“很小的数”,“个子较高的同学”; ②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即在同一集合里不能重复出现相同元素——互异性,事实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被忽略,从而导致解题出错.例:方程2(1)(2)0x x --=的解集不能写成{1,1,2},而应写成{1,2} ③在同一集合里,通常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无序性 例:集合{,,}a b c 与集合{,,}b c a 是相同集合 ⑷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对其元素的属性要准确理解. 例如:集合{}2x y x =表示自变量x 值的全体,即{}x x ∈R ;集合{} 2y y x =表示函数值y 的全体,即{}0y y ≥;集合{}2()x y y x =, 表示抛物线2y x =上的点的全体,是点的集合(一条抛物线);而集合{}2y x =则是用列举法表示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知识概要】 一、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 ●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图示法表示,常用的集合符号,如 ,,,,,,N N N Z R Q φ*+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若元素x 是集合A 的元素,则x A ∈,否则x A ?。 ●4.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子集:若x A ∈,则x B ∈,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 ②真子集:若A B ?,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③相等:若A B ?,且A B ?,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交集:{}A B x x A x B =∈∈I 且 ②并集:{}A B x x A x B =∈∈U 或 ③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其中U 为全集,A U ?。 ●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①,,A A A A A B B A φφ===I I I I ,A B A A B =??I 。 ②,,A A A A A A B B A φ===U U U U ,A B A B A =??U 。 ③()U A C A U =U ,()U C A A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④由n 个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 真子集个数为2n -2 ⑤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则?U (M ∪N )=( ) A .{5,7} B .{2,4} C .{2,4,8} D .{1,3,5,6,7} ? ≠

最完整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精华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 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中国古代史内容,隐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由于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等原因,编写者往往会将其情感隐匿于教材之 中。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希望大 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欣赏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 、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隋的统一: 时间: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 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 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 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奠定了基础。 3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 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三、大运河的开通 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 、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 4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 、流通七省区:(略) 9 、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

各个专题知识结构图

各个专题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珍爱生命、保护自己、学做生活的主人: (七上三、八、九课) 1、本专题记忆的知识(来自中考说明)、 (1)了解身边的诱惑: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黄赌毒】 身边的诱惑有:金钱的诱惑、电子游戏的诱惑、毒品的诱惑、赌博的诱惑、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不良诱惑危害参考指导书本P13 ★毒品的诱惑:毒品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的不良行为之一。消除毒害,人人有责。【劝解身边的人不吸毒的理由】 拓展:【禁毒宣传标语】消除毒害人人有责珍爱生命、远离毒害远离毒害莫入虎口 ★赌博的危害:【奉劝别人不赌博的原因】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一种恶习。是社会公害之一,“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不健康信息的危害: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混合在一起给涉世未深,分辨能力较差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要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安全文明上网。 (2)了解青少年身边受侵害的表现。身边的侵害主要来自意外伤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这些侵害不仅对青少年身体,还有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带来伤害,最严重的是对生命的剥夺。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剧本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2、知识结构图: 专题二:知法守法、自立自强、学过安全的生活 (七下七、八课) 1、本专题记忆的知识(来自中考说明) (1)知道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 ★刑罚的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无期徒刑和死刑 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注意区别:罚款是行政处罚,罚金是刑罚,拘留是行政处罚,罚金是刑罚。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指导书P21记熟】 A、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法律、法现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B、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四个保护: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 四个保护的内容:P21-22 ★家庭保护: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关于公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的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关于政府: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是….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宗旨是…..原则是……. 4)政府要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树立政府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 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 4)坚持这样做的意义,结合材料。(p63-64,三个只有才…) 2、怎么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性质,坚持宗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6)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图,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最新)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建 立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型社会必将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篇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结构全图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的组成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①文化是精神现象→非物质现象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非自然现象文化的特征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非天生具有④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非独立存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②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

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什么是文化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相互影响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文政③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化治与的经济文化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关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济系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日益重要。相互交融、政治文化化: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能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政治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化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与综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合国如何应对:发展中的中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净重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交往方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 《临时约法》 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着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代②中共一大 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的时间:1922年 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人教版七下政治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七下政治知识结构 图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七下政治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如何珍惜无价的自尊○22 一、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一)感受自尊的快乐 1、什么是自尊○1 2、自尊的表现 3、自尊的快乐有哪些特点○2 4、获得自尊快乐的源泉○ 1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自尊) ○2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被尊重) 5、自尊的作用○3 (二)知耻与自尊 1、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4 3、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5 4、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6 (三)虚荣与自尊 1、什么是虚荣心○7 2、虚荣心的表现○8 3、虚荣心产生的原因○9 4、虚荣心的危害○10 5、面对虚荣心,中学生该怎么做○11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重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2、尊重他人的表现○12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3 4、怎样尊重他人○14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一)维护人格很重要 1、什么是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 2、为什么维护人格尊严最重要○15 (二)自尊者豁达 1、为什么自尊需要豁达○16 2、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批评○17 (三)善于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18 2、为什么不能取笑歧视别人的缺陷和缺点○19 3、尊重有何作用○20 4、怎样做一个有自尊的人○21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我能行 (一)自信一族 1、什么是自信○1 2、自信的表现○2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1、自负自卑产生的原因○3 2、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4 3、如何克服自负、自卑心理○5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为什么自信是成功的基石○6 (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1、自卑和自负有什么共同点○7 2、为什么自卑和自负都会使人远离成功○8 (二)自信有助于成功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9三、唱响自信之歌怎样唱响自信之歌○16 (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1、进步○1要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辨析:只有取得较大成绩,才会产生自信。○10 2、长处○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2如何发现自己的长处○11 (二)增强信心与实力 1、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12 2、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3、自信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13 (三)做自信的人 1、个人自信与民族的关系○14

集合.知识框架

集合 内容基本要求 集合的含义会使用符号或堡”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等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及子集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 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 的补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hL知识内容 i?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 ;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 记作b '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 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 」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模块框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 2, 3, 4, 5} , {1, 2, 3, 4, 5,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大于3的所有整数表示为:{X- Z|x 3} 方程x2 -2x -5 =0的所有实数根表示为:{x?R | x2—2x —5=0}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 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教师备案>(1)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概念之一,不能用其他的概念给它下定义,所以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只能做描述性的说明. ⑵构成集合的元素除了常见的数、式、点等数学对象之外,还可以是其他任何.. 对象. 例:{小明,机器猫,哈里波特} ⑶正确认识一个集合的关键是理解集合中的元素特征. ①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某一个集合的元素,这是集合中元素的最基本的 特征一一确定性,反例:“很小的数”,“个子较高的同学”; ②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即在同一集合里不能重复出现相同元素 一一互异性,事实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被忽略,从而导致解题出 错.例:方程(X-1)2(X-2)=0的解集不能写成{1,1,2},而应写成{1,2} ③在同一集合里,通常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一一无序性 例:集合{a,b,c}与集合{b,c,a}是相同集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导图(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导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 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经 纬 网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 限。小东大西原则,所给经度是东经度,就和160E去比较,所给经度是 西经度,就和20W去比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 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西向东越过该线, 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此文档禁止外校,仅限本校学生使用,如 发现,必追责任)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 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第一节经纬网(第二课时) 经 纬 网

就和160E 去比较,所给经度是西经度,就和20W 去比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 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三节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在任何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4、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5、学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类型:(1)线段比例尺: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大小:(1)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2)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三、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地 图 的 要 素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结构框图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56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71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见P77图2.3-1

人教版七下政治知识结构图[1]

七下政治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如何珍惜无价的自尊?○22 一、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一)感受自尊的快乐 1、什么是自尊?○1 2、自尊的表现 3、自尊的快乐有哪些特点?○2 4、获得自尊快乐的源泉○1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自尊) ○2他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被尊重) 5、自尊的作用○3 (二)知耻与自尊 1、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4 3、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5 4、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6 (三)虚荣与自尊 1、什么是虚荣心?○7 2、虚荣心的表现○8 3、虚荣心产生的原因○9 4、虚荣心的危害○10 5、面对虚荣心,中学生该怎么做?○11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重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2、尊重他人的表现○12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3 4、怎样尊重他人?○14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一)维护人格很重要 1、什么是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 2、为什么维护人格尊严最重要?○15 (二)自尊者豁达 1、为什么自尊需要豁达?○16 2、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批评?○17 (三)善于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18 2、为什么不能取笑歧视别人的缺陷和缺点?○19 3、尊重有何作用○20 4、怎样做一个有自尊的人?○21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我能行 (一)自信一族 1、什么是自信?○1 2、自信的表现○2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1、自负自卑产生的原因○3 2、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4 3、如何克服自负、自卑心理?○5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为什么自信是成功的基石?○6 (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1、自卑和自负有什么共同点○7 2、为什么自卑和自负都会使人远离成功?○8 (二)自信有助于成功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9三、唱响自信之歌怎样唱响自信之歌?○16 (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1、进步○1要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辨析:只有取得较大成绩,才会产生自信。○10 2、长处○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2如何发现自己的长处?○11 (二)增强信心与实力

高一数学必修 知识结构图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新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新整 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知识框架 共三部分,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和统计。 数学思想方法结构 表 册 数 单 元 标 题 具 体 内 容 一上 一下 找规律 图形的排列规律 数学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 二上 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通过直观、活动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简单的逻辑推理 二下 找规律 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数学的排列规律:相邻两个数的差组成新的等差数列 三上 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以图示的方式顺序地表示有所有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三下 数学广角 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通过直观方式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上 数学广角 优化思想 四下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五上 数学广角 数据与编码 五下 数学广角 找次品 六上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六下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册数 单 元 标 题 具 体 内 容 数 的 认 识 计 算 一上 数一数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数的计算 乘法 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三年级上册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法 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法 除法 二年级下册 除法初步认识(表内除法) 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三年级下册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上册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五年级上册 小数除法 六年级上册 分数除法 加法和减法 一年级上册 2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二年级上册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三年级上册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加减法 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 一年级上册 认识图形(特殊的图三年级上册 四边形的认识(周长) 四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封闭的图形 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 多边形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周长、面 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线段的初步认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二年级下册 图形与变换(锐角、直 角、钝角的 开放的图形四年级上册 射线、直线角的度量 (的认识) 立体图形 一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 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 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 统计 一年级下册 统计的初步认识(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下册 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下册 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 统计与可能性 五年级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统计量众数和中位数 六年级上册 扇形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