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光要在知识上进行传授,而且要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问题情境是数学的心脏,适当

地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境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

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数学是思维

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们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

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乃在于教师能“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

点和使之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动用生动形象,

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作为一名数学

教师,我们不光要在知识上进行传授,而且要在情感上进行交流。教师的情感对

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

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热

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

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数学课就会产

生兴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教师作为师生情感的主导者,应热爱自己的学生,不应存在任何偏见,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们应该认为每位学生都是

可塑之才,应该在生活中、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最

大的努力去帮助和扶持他们,让他们在心里上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思想上他们会依赖于教师。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在知识传授上我

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基础内容应全面铺开,能力的提升,解题的技巧,对每位同学要求不同。要让成绩欠佳的学生学得好,成绩好的吃得饱,要在

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理论上下功夫。

二、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们在认识新的

事物时,都是在问题中去发掘,数学家认为,问题情境是数学的心脏,适当地提

出问题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所以人的思维始于问题

情境,它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唤起学

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

学习中寻求欢乐。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

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

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

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1(共十一份) 试题(一)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新课标下数学教与学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下数学教与学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13-01-15T16:16:32.7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2月总第126期供稿作者:纪欢[导读] 立足新教材。我们认为,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纪欢河北省沧州市高级中学062150 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数学素质又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成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下面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分析、研究新教材的特点 1.立足新教材。我们认为,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立足新教材,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有些地方作适当的补充,如实例引入时,我们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 2.吃透新教材的“思考”与“探索”。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放在多媒体上通过观察对比,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及幂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限于对概念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如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这一节,我们采用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由学生分工协作,作出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其性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再如教材上实习作业《函数的发展史》,我们安排有条件的同学从网上查找有关信息、资料,其他同学到阅览室查找资料,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共同整理,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既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因为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还包括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 三、学生的学法指导 新课改下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后,首先遇到的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其中又有很多对实际情境不熟悉的实际问题。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然尤其重要。 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要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由于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得多,难度也大。因此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做到五到:(1)耳到:即专心听老师对新课的引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听老师提出问题以及如何引导思考和探索、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启发。(2)眼到:即听课的同时看老师对重点、难点的板书,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老师的表情、手势及动作,以加深对关键点的印象。(3)心到:即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4)口到:即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参加讨论,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5)手到:即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作好要点记录,尤其是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3.课后做好复习与小结。包括课下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及单元小结、章节小结。 四、学生信息反馈的处理 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质量高低、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课下提问的问题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及时纠正。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疑问点,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清楚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单元、章节测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汇总,在以后的测验中加入这方面的试题,进行再加工,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注重动态生成,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注重动态生成,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摘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的动态生成,这给传统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带来了新的思考。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瞬息万变的,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的无限精彩,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数学课堂、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瞬息万变的,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努力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营造氛围,培育生成的温床。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生成资源不会凭空产生,而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则是培育生成资源的温床。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一课时,在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或物体。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对称特征呢? 生1:飞机 生2:风筝 生3:长方形 生4:正方形 生5:三角形 生6:我不同意,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孕育了活跃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4768671.html,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俞斌慧 来源:《科教创新》2012年第12期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各个方面做起。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采取的措施。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保证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从思想上接受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不能对数学产生厌倦、地处的感觉。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师生互动的模式、启发式模式等等,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实施,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教育中学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成长过程。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是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1.1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一门学科,这样保证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从从而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积极的鼓励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的避免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情绪。在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的讲清楚数学的基本定理以及数学运算、推理的具体过程。学生只有能够清楚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引起学校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2重视情境创设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简单式的教师讲,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情景的创设,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授课程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先思考,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模式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浅议中等职校数学教与学

浅议中等职校数学教与学 发表时间:2011-07-05T09:53:34.40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甘兴盛 [导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甘兴盛(邻水县合流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中、初级技术性人才,提高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水平,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数学是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基础和工具学科学的好坏决定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数学素养,是学习专业学科的一门重要前提学科。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5-092-0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中、初级技术性人才,提高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水平,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县、我省,乃至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后进者,学习习惯比较差,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更是伤痕累累,对数学学习大都失去了信心,更让职校老师感到触目惊心,这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基础薄弱,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低,毅力不足,兴趣淡然,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然而,职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则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掌握。由此可想见:职校数学教学的难度就不言而喻。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职校数学的教学与反思,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总结了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勉。有不当之处,望能批评与指正。 一、补牢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注重初中数学与职校数学知识的过度与衔接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中等职校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很多初中的内容,可以说职校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上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两钟关系:1、补牢初中数学基础知识;2、注重初中数学知识与职校数学知识的过度与衔接。因此我们在职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凡是涉及初中数学知识时,我们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补牢补足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职校学生笔初中学生大一、两岁了,返回来补习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这一过程和步骤千万不能少,因为离开了这一过程犹如缘木求鱼。第二,我们在学习职校数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研究初中数学知识与职校数学知识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到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找到其衔接点,补充衔接知识的学习。为此在职校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首先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逐步引升,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内容时,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每涉及到的新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针对当前中等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解难度,淡化理论的方法。如职校数学第二章是"函数",要讲清函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克服"恐函症",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但是我们要给学生补牢、补足初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等,但学生只知道这几个函数的表达式,而不理解函数的概念,针对学生的基础,就要采用先让学生讨论圆面积与半径这间的关系入手来具体说明什么是函数。 二、灵活使用教材,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线索与思路 由于中等职校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中等职校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应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根据不同专业作制定不同大纲,对一些内容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作一定增补以适应专业的需要。如:在机械类专业,学习了"集合"和"函数"后,就可以上"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在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和"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应把正、余弦的图像要作为关键和重点讲解;在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知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在每上课时候先用10分钟时间用书本练习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用以掌握教学的深度、难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抽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欲与适时鼓励,充分发挥赏识教育,让学生找到成功的满足。因为中等职校学生在初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已是丧失殆尽。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内容不宜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在一节课堂中不能过半,要留一半的时间在课堂中练习欲与巩固当堂课的内容,做到堂堂清。课后给学生尽量不留过多、过难的作业。第四,尽量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第五,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数学教学最好多强调他们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然后再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这样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职校大部分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差,对数学课不感兴趣,并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预习,不复习,抄作业现象又明显。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和读书笔记,使其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结合预习时不懂的地方,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其次要教会学生怎样听课,怎样做好上课笔记,使其认真听,抓重点,做到多问、多练、多思考,不留问题于课后,做到堂堂清。第三就是要教会学生课后怎样及时复习和巩固、反思。 五、培养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历史在前进,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这个21世纪学习化社会里,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求个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提高自身的水平,完善自己的生活。职校学生在校学习的都是些简单的,初级的东西,自身要有所发展,要想从初级技工转变为中、高级技师、工程师,甚至更高,那么就要求学生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与学

一、|填空题:20%(第2、9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1. 如果电影票上的8排12号记作(8,12),那么(20,6)表示的位置是()。 2.():40 =()% =()折=()(小数) 3.把0.95:0.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4.100千克增加20%后是()千克;()吨减少25%是75吨; 5.甲数相当于乙数的5/8 ,乙数比甲数多()%。 6.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画这个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这个圆的面积是( )。 7.一件商品打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售出价400元,原价是()元。 8陈老师买了一套总价为60万元的住房,要缴纳1.5%的住房契税,契税要缴纳()元。9.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4○ 5÷8○62.5% 36÷ ○36 × ○ 10.每人做两道题,六(1)班有50人,共错10道题,错误率是________。 11.一批水果重吨,5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吨,平均每天卖这批水果的()。12.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2元和5元的邮票共34张,正好用了98元。2元的邮票()张, 5元的邮票()张。 二、判断:5% 1.一堆煤大约是95%吨。() 2.一个数(0除外)除以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这个数。………………() 3.因为 × =1,所以 是倒数,也是倒数。……………… () 4.走同样一段路,小明用了10分钟,爸爸用了8分钟,小明和爸爸的速度之比是5:4。() 5.一个圆环内圆的半径是3厘米,外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这个圆环的面积是3.14×(102-32) () 三、选择题:5% 1.一种花生仁的出油率是38%,1000千克花生仁可榨油( )千克。 A 380 B 1380 C 约2381 2.甲城绿化率是10%,乙城绿化率是8%,甲城绿化面积与乙城相比,()。 A甲城绿化面积大 B 乙城绿化面积大 C 无法比较 3.一套服装原价100元,涨价10%以后,又削价10%,现在售价是()

心理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摘要:数学是集理论高度抽象化和应用具体化为一体的一门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答疑解惑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原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寻幽探微的兴趣,这样课堂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占有。本文拟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心理学,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学,论文 引言: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学生必须自身参加教师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如积极主动地接受有关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并经常向老师提供反馈信息,注意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因此,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地、主动地、独立地进行学习,才能将课程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是任何其它因素所不能代替的,这是

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唯一的内部原因。 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呢? 1、确立正确的教师行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的情感,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的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使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其次,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寻求机会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地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和谐、积极、友好的教学气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所谓“课堂气氛活跃”,真正的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指对那种没有思考性的问题答来答去的表面热闹。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 怎样学好数学?是初中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华师大版的教材知识点大都以学生熟悉的问题出现,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背的呱呱烂熟,等应用时却见到同位角就相等,就因为没好好读懂,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

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自学或单元自学。自学前教师先布置自学指导,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在不能分快慢班教学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以“人的发展”为理念的新课标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个人认为除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的不足。我被丧尸了100年https://www.360docs.net/doc/674768671.html,/book/7285.html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形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游戏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游戏 汉口铁中初中部王芬 摘要: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本文从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对数学课堂的作用、选用标准以及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方面进行充分地阐述,结合若干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集数学和游戏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对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游戏;课堂教学;选用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游戏,无疑是儿童最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正如布鲁纳所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它是生活乐趣。”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价值。无论古代和现代,数学游戏之丰富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西方,据考证,早在2000多千前的阿基米德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具有娱乐趣味的数学游戏。在我国,数学游戏的历史要更久远些,如“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等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名题或游戏更是家喻户晓。 数学和游戏的关系源远流长,在还没有“数学”这个概念时,数学知识就广泛存在于各种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发展,数学也随之发展,因此,也可以说,游戏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皮亚杰在二十世纪提倡的建构学习心理学中,已深刻地利用游戏活动使儿童内化建构其正确的数学概念。我国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数学好玩”的理念,给人以很大的启迪。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数学好玩”的境界,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发展“数、量、形”等概念,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说,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是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什么是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它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让人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西奥妮·帕帕斯(Tbrone·Pappas)说:“数学三剑客为

浅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光要在知识上进行传授,而且要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问题情境是数学的心脏,适当 地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境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 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数学是思维 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们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 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乃在于教师能“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 点和使之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动用生动形象, 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作为一名数学 教师,我们不光要在知识上进行传授,而且要在情感上进行交流。教师的情感对 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 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热 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 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数学课就会产 生兴趣,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教师作为师生情感的主导者,应热爱自己的学生,不应存在任何偏见,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们应该认为每位学生都是 可塑之才,应该在生活中、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最 大的努力去帮助和扶持他们,让他们在心里上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思想上他们会依赖于教师。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在知识传授上我 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基础内容应全面铺开,能力的提升,解题的技巧,对每位同学要求不同。要让成绩欠佳的学生学得好,成绩好的吃得饱,要在 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理论上下功夫。 二、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们在认识新的 事物时,都是在问题中去发掘,数学家认为,问题情境是数学的心脏,适当地提 出问题能使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所以人的思维始于问题 情境,它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恰当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唤起学 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 学习中寻求欢乐。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 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 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 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摘要:数学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加之部分学生出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基础的原因,这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同时也制约了总成绩的提高。本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的教法和学法做了深度剖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法;学法;研究 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出于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或者学不得法,没有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这样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出现畏难消极的学习状态,那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从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并进,有效帮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呢? 一、优化教法 1.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案的合理制定,是保障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在上课之前了解学情后,并对自己将要讲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进行整体的把握,并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合理的教学设计应

该符合以下两点: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希望达到的一种效果,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是通过教学目标的指引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完成 教学任务。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主宰着教学的整个活动。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并且要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在教学目标中,要把深入了解学生作为重点,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基础情况与认知能力等,选择科学合理的知识点和练习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当然,这样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的节奏感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笔者强调以下几点:①注重课堂导入。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开门见山。②注重随堂的训练。“趁热打铁”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再实用不过。老师应该避免一味地讲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短暂地记忆,当讲述完一个重点或者难点的时候应该停下来进行几分钟的练习,这就使得刚刚讲述的知识很好地得到巩固。③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严肃的场所,只有教师

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新思考

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新思考 发表时间:2016-04-05T16:48:37.1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上作者:傅增加[导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搞好初中数学教与学的具体教法,希望能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思考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改革就得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思想行为开始改革。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走到学生中间,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像对家人一样对待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试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去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四、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五、拓展自制教具领域,引领学生创新 教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对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自制教具作为学校实验仪器的强有力补充,可以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实验和操作等实践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并具备这种自制教具能力,用有结构的教具,满足学生的欲望,吸引学生去探究。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科技活动,是一种能体现教师智慧和灵气的活动。只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不断拓展自制教具领域,不断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和教具,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才不会因教具和仪器缺少而滞后,发挥出她应有的教育效应,一定会迎来新课程教学的春天。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东溪中学 362300)

九年级数学教与学答案

九年级数学教和学答案 【篇一:2014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 案】 lass=txt>学校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 ”。“”内容 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 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和 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 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和、 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8、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 9、数学 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 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 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10、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11、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12、数学教学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13、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的能力。

14、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连续性 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3、()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b、科学性c、教育性d、合理性 4、()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b、教师观察c、学具制作d、学生作业 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学习结果b、学习过程c、学习评价d、学习能力 6)。 a、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主要作用d、辅助作用 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和外部世界联系的()。 a、基本途径 b、基本过程 c、基本方法 d、基本思想 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使用于教和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 a、文本资源 b、信息技术资源 c、社会教育资源 d、人力资源 9、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 10、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础,形成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供参考)

课程知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 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 ②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③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 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龄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已有的个人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①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①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②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①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③发展性(为谋求明日的发展而设置)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 ①课程内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②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4)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③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同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④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⑤技术与数学课程 (1)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包括在探究学习对象的性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2)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工具。 (3)将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可分为: ①总体目标(内容):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