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试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试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试卷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一、我会填空

1、像樟树这样茎比较硬的植物叫做木本植物,因为它长在陆地上,所以又叫做陆生植物;像金鱼藻这样茎比较软的植物叫做草本植物,因为它长在水里,所以又叫做水生植物。

2、一片完整的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脉长在叶片上)

3、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身体软软的,头上有两对触角,用腹足爬行。

4、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六只脚。

5、金鱼的全身长有鱼鳞,用鱼鳍划水,用鱼鳃呼吸。

二、我会选择(单项选择)

1、观察大树应该按( C )顺序进行。

A、从整体到局部,从里到外

B、从局部到整体,从远到近

C、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

2、下列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C ),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

A、柳树

B、狗尾草

C、水葫芦

3、在观察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保持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不打扰它们

B、观察过的小动物随便放在路边就行了

C、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4、秋天,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变化有( A )。

A、狗尾巴草枯黄了

B、柳树发芽了

C、树叶变地更绿了

5、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 A )。

A.粘液B.脚印

6、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C )。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7、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C )。

A、树上

B、泥土中

C、水中

8、蚂蚁是用( A )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

B、声音

C、舞蹈

9、下列关于叶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叶片上有叶脉

B、落叶是没有叶柄的

C、叶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三、我会判断

1、(√ )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长触角上。

2、(×)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3、(√ )树木和我们人一样有生命,我们要爱护树木。

4、(×)金鱼游泳时不断地张嘴,是因为它在不断地喝水。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他都相同。

6、(×)蚯蚓喜欢在水里生活。

7、(×)植物不能运动,所以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8、(×)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9、(×)陆生植物长在陆地上,所以它们的生长不需要水分。

10、(√ )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五、我会填写

1、请从下面选取相应的序号,填写在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中。

(1、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2、有环带;3、有壳、眼睛、触角;4、身体柔软;

5、用腹足爬行;

6、吃新鲜的蔬菜;

7、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8、会繁殖后代;

9、生长在潮湿阴暗的泥土里;10、用肌肉伸缩爬行;11、吃腐烂的食物(腐殖质);

12、会吃食物,会排泄;13、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面上;14、会生长,也会死亡。)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学了植物和动物,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3、在图上标出蚯蚓的口、环带和尾

六、阅读与思考

聪明的蚂蚁

蚂蚁经常单独地在地面上侦察食物,如果遇到一条死虫或者一小块肉骨头,不能独自搬回去,就很快地返回蚁巢,马上互通消息纠集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或者各取一口,或者协力拖拉。

那么,蚂蚁是如何与同伴传递“情报”的呢?你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一下,常常会看到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食物,它在奔回蚁巢时行动变得很匆忙,与另一只蚂蚁碰到一起时,还要用这两根触角互相触碰一下,刺激同伴去找食。假若第一个发现者已经很饥饿了,它的触角摆动就会比平时更加猛烈,在巢内的活动范围也更大,使更多的同伴受到刺激出来找食。可见,蚂蚁的活动往往是通过触角来与同伴交流信息的。

人们发现,在触角互相触碰的时候,发现食物的蚂蚁,并不用把食物的方向,地点“告诉”给同伴。所有被它动员出来的同伴,并不知道走向食物的路线,不过,嗅

觉比较发达的蚂蚁,却能相当准确地走向食物,因为在这种蚂蚁中,第一个发现者在返回蚁巢时,已经在沿途留下一些气味,包括食物的气味或者从它肛门排出的特殊物质的气味。这时候,同伴们只要追随这种气味,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如果不是同一个“家族”成员,则不能够破译这些“情报”,从而确保食物为同一“家族”成员享用。

1、蚂蚁如何与同伴交流信息?

两根触角互相触碰一下

2、蚂蚁如何找到同伴发现的食物?

第一个发现者在返回蚁巢时,已经在沿途留下一些气味,包括食物的气味或者从它肛门排出的特殊物质的气味。这时候,同伴们只要追随这种气味,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

3、你还有什么发现或者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试卷(一单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9分)

1、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2、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

3、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等过程。

4、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的基本特征。

5、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叶片上有()。

6、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紧压在树干上,先用()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8、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二、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

3、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

4、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5、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

6、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沉在水底的原因。()

8、植物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有的变化比较明显,有的变化不太明显。()

9、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冬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0、有的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11、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了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12、世界上有生命短暂的植物,没有寿命很长的植物。()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根。

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

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水份。

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

A、绿色的

B、枯黄的

一、多项选择题。(把多个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2分)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组成的。

A、树冠

B、树干

C、树叶

D、树根

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之处有()。

A、都生长在土壤中

B、都有绿色的叶

C、都会开花结果

D、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

A、土壤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

B、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C、都会生长发育

D、都会繁殖后代

E、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四、我的研究。

1、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常生长?(5分)

2、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6分)

3、把你观察的一棵大树的内容记录下来。(8分)

4、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它的秘密在那里?(6分)

5、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6分)

小学三年级科学试卷(二单元)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知道:(每空1分,共13分)

1.蜗牛的背上有一个(),身体软软的,头上有()对触角,用()爬行。

2.蚯蚓一般生活在()、()等土壤中,它与蜗牛一样喜欢()、()的环境。

3.蚯蚓的身体是由()、()、()三部分组成。

4.金鱼的全身都长有(),用()划水,用()呼吸。二、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1.在砖块下我们容易找到蝗虫。()

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3.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

4.蜗牛喜欢吃蔬菜,不吃水果。()

5.看到哪里有蚯蚓的粪便,就容易找到它。()

6.蚂蚁的胸部长有四对足。()

7.蚯蚓可以在水中生活很长时间。()

8.金鱼是水中的动物,不要呼吸。()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4分)1.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把它()

A、弄死

B、养起来

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

2、看小洞里是否有小动物,()手指进去摸。

A、可以

B、不可以

3、蜗牛头上长有()触角。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4、蚯蚓一般生活在()。

A、松软的土壤里

B、较硬的土壤里

5、蜗牛遇险后,会()。

A、逃跑

B、把身子缩进壳里

6、给金鱼喂食要()。

A、少一点

B、不过量

C、越多越好

7、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

A、喝水

B、呼吸

四、我的研究。(每小题5分,共15分)

1、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2、蜗牛喜欢吃那些食物?(举3种以上)

3、动物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试卷

姓名:

一、我知道(12’,1×12)

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塑料等。

2、材料的硬度(),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三种材料,()的弯曲程度更大,说明了()的柔韧性强。

4、你所在教室大门用到了()、()、()等材料。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二、辨一辨(10‘,2×5 )

1、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

2、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木头和纸相比,木头的吸水性要好得多。()

4、废纸变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5、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

三、选一选(8‘,2×4)

1、下面材料最容易着火的是()

A塑料 B干木头 C酒精

2、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

A把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B把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

3、柔韧性最好的是() A木条 B金属条 C塑料条

4、下面纸张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A卫生纸 B铜版纸 C报纸

三、我问你猜(5‘)

请你回忆你所熟悉的两种常见材料,把它的特征写在下面,要让同学读了就知道它是什么材料。

四、我的研究(25‘,5×5)

1、请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分)()—()—()—()

2、它是什么标志?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我们在学习中有许多用过的废纸,应该怎样对待它?

4、说说你的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5、总结我们学过的材料,归纳它们都有哪些特性。(12分)

宝坻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空。(26分)

1.一片完整的树叶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2.蚂蚁的身体分成、、三部分,头上有对触角,胸部有对足。

3.蜗牛是用爬行的,金鱼是用呼吸的。

4、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______ 好。

5.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等都是液体。

二、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30分)

1.下面的不属于水生植物。

A.水葫芦B.浮萍C.狗尾草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有。

A.叶纹B.叶线C.叶脉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A.木质茎B.草质茎C.直立茎

4.蚂蚁会分泌一种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A.黏液B.唾液C.信息素

5.观察完蜗牛后,我们应该。

A.把蜗牛放回家B.把蜗牛随便扔掉C.把蜗牛踩死

6.下列物体中,硬度最大的是:。

A.木条B.塑料尺C.铁钉

7.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A.千克B.公斤C.毫升

8.炎热的夏天我们常穿的衣服。

A.黑色、厚实B.浅色、透气性好C.黑色、吸水性差

9.下列物体中可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B.口香糖C.苹果核

10.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A.金属B.陶瓷C.塑料

三、我会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20分)

()1.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用同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物体。

()4.科学课本的封面是用一种复合纸制成的。

()5.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的吸水性从强到弱依次排列为:纸、木头、金属。()6.在科学观察中,我们经常用品尝的方法去鉴别未知物质。

()7.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可能有重量。

()8.我们这里的水很多,因此浪费一点也没有关系。

()9.砖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所以它们的硬度也一样。

()10.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眼睛的视线要和水面对齐。

四、我会连线。(请选择恰当的方法测试材料的特性。)(10分)

材料的软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材料的吸水性放入水中观察

材料是否导电把材料弯折

材料的沉浮用铁钉在材料上划

材料的柔韧性在上面滴水

五、发现与思考。(14分)

1.整理我们观察的结果:请在下列维恩图中填写蚂蚁和金鱼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

蚂蚁金鱼

2.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呢?(6分)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宝坻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26分)

1.叶片、叶柄2.头、胸、腹、一、三

3.腹足、鳃4.传热性

5.水、饮料、油等

二、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C 2.C 3.B 4.C 5.A 6.C 7.C 8.B 9.A 10.B

三、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

四、我会连线。(共10分)

材料的软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材料的吸水性放入水中观察

材料是否导电把材料弯折

材料的沉浮用铁钉在材料上划

材料的柔韧性在上面滴水

五、发现与思考。(共14分)

1.整理我们观察的结果:请在下列维恩图中填写蚂蚁和金鱼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酌情给分)

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4分)

不同点:蚂蚁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

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

等。(4分)

2.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呢?(6分)答:方法一:吹肥皂泡。方法二:观察树枝摇动。方法三:用扇子扇风。

(学生可以想到的方法还有:观察烟的流动、观察旗子的飘动等。)

小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植物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分)

1、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2、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

3、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4、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5、新鲜的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它都相同。()

6、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树叶都是绿色的。()

8、一片完整的叶由叶片、叶柄构成。()

9、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叶柄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生长阶段。

①发芽、开花、结果②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③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植物的叶由()和()组成。

①叶片②叶柄③叶脉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①叶纹②叶线③叶脉

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①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②陆地植物和海洋植物③水生植物和土地植物

5、观察就是()。

①随便看看②带着目的看③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6、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①看一看②摸一摸③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7、只要两种树叶的()相同,我们就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①形状大小②大小③形状

8、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年。

①几百②几千③几万

9、()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①茶花②王莲③大王花

四、观察与发现。(18分)

1、你观察过大树与小草吗?请你把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巴草、水葫芦和金

鱼藻,你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五、在观察水生植物的活动中,我们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槽中,观察了它们在水中的样子,请你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16分 )

涧河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我知道。

1、磁铁能吸引的物体,这种性质叫。

2、磁铁上最强的部分叫。磁铁有两个。

3、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用字母表示,一个磁极指,用字母表示。

4、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性质制成的仪器。是我国的发明之一。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9、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例如、、、等。

10、用磁铁钢针的方法来做一根磁针。

二、辨一辨。

1、磁铁只有蹄形的。()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同级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

4、把两个相同的磁极称同级,不相同的磁极称异极。()

5、把两个或多个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6、磁石是一种能吸铜的矿石。()

7、磁针红色一端是北极,指北的,用字母N表示。()

三、对号入座。

1、两个磁极接近。()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A、同级

B、异极。

2、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直接用()制成的。后来的指南针是用()制成的。

A、磁铁矿石

B、磁铁矿石磁化钢针

3、“司南”的()极在勺柄前端,()极在与勺柄相对的勺子前端。

A、南

B、北

4、()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A、铁针

B、钢针

5、磁铁的形状是()。

A、五种B各种各样

6、磁力能穿透物体,隔着()的物体能吸铁。

A、薄的

B、厚的

7、一个磁铁如果每月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

A、会发生改变的

B、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我的研究

1、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2、用指南针怎样辨明方向?

五、实验与操作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

猜想:

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最全面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 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松坪小学三年级科学 任课教师:彭全友

2014.3.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 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们将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其中一、二单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而三、四单元则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 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 干等。7.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 越快。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 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 蒸汽。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

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 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 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 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第 1 页共 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