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39讲)分类讨论思想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39讲)分类讨论思想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39讲)分类讨论思想

题目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分类讨论思想 高考要求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 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 重难点归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原则 分类讨论常见的依据是

1 由概念内涵分类 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含了分类

2 由公式条件分类 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极限的计算、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形的分类等

3 由实际意义分类 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论

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

1

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

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 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

k k S c S <<-22

3

技巧与方法 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 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 (1)由S n =4(1–

n

21),得

22

1

)2

11(41

1+=-

=++n n n S S ,(n ∈N *)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

0)

223

(<---k k S c S c 因为4)21

1(4<-

=k

k S 所以02

1

2)22

3(>-=--k k k S S S ,(k ∈N *) 故只要

2

3

S k –2<c <S k ,(k ∈N *) 因为S k +1>S k ,(k ∈N *) ①

所以23S k –2≥2

3

S 1–2=1

又S k <4,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2或3

当c =2时,因为S 1=2,所以当k =1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当k ≥2时,因为

c S >=-2

5

2232,由S k <S k +1(k ∈N *)得 23S k –2<2

3

S k +1–2 故当k ≥2时,2

3

S k –2>c ,从而①不成立

当c =3时,因为S 1=2,S 2=3,

所以当k =1,k =2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因为

c S >=-4132233,又23S k –2<2

3

S k +1–2 所以当k ≥3时,2

3

S k –2>c ,从而①成立

综上所述,不存在自然数c ,k ,使

21>--+c

S c

S k k 成立

例2给出定点A (a ,0)(a >0)和直线l x =–1,B 是直线l 上的动点,∠BOA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C 求点C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 值的关系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动点的轨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综合性较强,解法较多,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步骤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基本特点

错解分析 本题易错点为考生不能巧妙借助题意条件,构建动点坐标应满足的关系式和分类讨论轨迹方程表示曲线类型

技巧与方法 精心思考,发散思维、多途径、多角度的由题设条件出发,探寻动点应满足的关系式 巧妙地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法一 依题意,记B (–1,b ),(b ∈R ),则直线OA 和OB 的方程分别为y =0和y =–bx

设点C (x ,y ),则有0≤x <a ,由OC 平分∠AOB ,知点C 到OA 、OB 距离相等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y |=2

1||b

bx y ++ ①

依题设,点C 在直线AB 上,故有

)(1a x a

b

y -+-

= 由x –a ≠0,得a

x y

a b -+-

=)1(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y 2[(1–a )x 2–2ax +(1+a )y 2]=0 若y ≠0,则

(1–a )x 2–2ax +(1+a )y 2=0(0<x <a )

若y =0则b =0,∠AOB =π,点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上,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

(1–a )x 2–2ax +(1+a )y 2=0(0<x <a )

(i)当a =1时,轨迹方程化为y 2=x (0≤x <1) ③ 此时方程③表示抛物线弧段; (ii)当a ≠1,轨迹方程化为

)0(11)1()1(2

2

2

22

a x a a y a a a a x <≤=-+---

所以当0<a <1时,方程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a >1时,方程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解法二如图, 设D 是l 与x 轴的交点,过点C 作CE ⊥x 轴,E 是垂足 (i )当|BD |≠0时,

设点C (x ,y ),则0<x <a ,y ≠0

由CE ∥BD ,得1(|

|||||||||a x

a y EA DA CE BD +-=?=

∵∠COA =∠COB =∠COD –∠BOD =π–∠COA –∠BOD ∴2∠COA =π–∠BOD ∴COA

COA

COA 2tan 1tan 2)2tan(-=

BOD BOD tan )tan(-=∠-π

∵x

y COA |

|tan =

)1(|

|||||tan a x

a y OD BD BOD +-==

)1(||1|

|22

a x a y x y x y +--=-?

整理,得 (1–a )x 2–2ax +(1+a )y 2=0(0<x <a )

(ii)当|BD |=0时,∠BOA =π,则点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合(i)、(ii),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 (1–a )x 2–2ax +(1+a )y 2=0(0≤x <a ) 以下同解法一

解法三 设C (x ,y )、B (–1,b ),

则BO 的方程为y =–bx ,直线AB 的方程为)(1a x a

b

y -+-

= ∵当b ≠0时,OC 平分∠AOB ,设∠AOC =θ,

∴直线OC 的斜率为k =tan θ,OC 的方程为y =kx 于是

2

212tan 1tan 22tan k

k

-=-=

θθθ 又tan2θ=–b ∴–b =

2

12k k

- ① ∵C 点在AB 上 ∴)(1a x a

b

kx -+-

= ② 由①、②消去b ,得)(12)1(2

a x k

k

kx a --=

+ ③

又x

y

k =

,代入③,有 )(12)1(2

2

a x x

y x y x x y a --???+ 整理,得(a –1)x 2–(1+a )y 2+2ax =0 ④

当b =0时,即B 点在x 轴上时,C (0,0)满足上式

a ≠1时,④式变为11)1()

1(2

2

222

=-+---

a a y a a a a x 当0<a <1时,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a >1时,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当a =1时,④表示抛物线弧段

例3若函数5

1

4121)1(31)(23+-+-=

x ax x a x 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则a 的取值为

解析 即f (x )=(a –1)x 2+ax –

4

1

=0有解 当a –1=0时,满足 当a –1≠0时,只需Δ=a 2–(a –1)>0

答案

2

5

2252+-<<--a 或a =1 例 4 设函数f (x )=x 2+|x –a |+1,x ∈R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解 (1)当a =0时,函数f (–x )=(–x )2+|–x |+1=f (x ), 此时f (x )为偶函数

当a ≠0时,f (a )=a 2+1,f (–a )=a 2+2|a |+1 f (–a )≠f (a ),f (–a )≠–f (a ) 此时函数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①当x ≤a 时,函数f (x )=x 2–x +a +1=(x –21)2+a +4

3 若a ≤

2

1

,则函数f (x )在(–∞,a ]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a )=a 2+1

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21)=4

3

+a , 且f (

2

1

)≤f (a ) ②当x ≥a 时,函数f (x )=x 2+x –a +1=(x +21)2–a +4

3 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21)=4

3

–a , 且f (–

21

)≤f (a ); 若a >–2

1

,则函数f (x )在[a ,+∞)单调递增

从而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a )=a 2+1

综上,当a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4

3

–a ; 当–

21<a ≤21

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2+1; 当a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4

3

学生巩固练习

1 已知122lim =+-∞→n

n

n

n n a a 其中a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2或a ≠–2 C –2<a <2 D a <–2或a >2

2 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

A 150种

B 147种

C 144种

D 141种 3 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外,A 、B 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1和3,则线段AB 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

4 已知集合A ={x |x 2–3x +2=0},B ={x |x 2–ax +(a –1)=0},C ={x |x 2–mx +2=0},且A ∪B =A ,A ∩C =C ,则a 的值为 ,m 的取值范围为

5 已知集合A ={x |x 2+px +q =0},B ={x |qx 2+px +1=0},A ,B 同时满足 ①A ∩B ≠?,②A ∩B ={–2} 求p 、q 的值

6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x 2+y 2=1,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λ(λ>0)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7 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是自原点出发的一条折线 当n ≤y ≤

n +1(n =0,1,2,…)时,该图象是斜率为b n 的线段(其中正常数b ≠1),设数列{x n }由f (x n )=n (n =1,2,…)定义

(1)求x 1、x 2和x n 的表达式;

(2)计算∞

→n lim x n ;

(3)求f (x )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8 已知a >0时,函数f (x )=ax –bx 2

(1)当b >0时,若对任意x ∈R 都有f (x )≤1,证明a ≤2b ;

(2)当b >1时,证明 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

b –1≤a ≤2b ;

(3)当0<b ≤1时,讨论 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

参考答案

1 解析 分a =2、|a |>2和|a |<2三种情况分别验证 答案 C

2 解析 任取4个点共C 4

10=210种取法 四点共面的有三类

(1)每个面上有6个点,则有4×C 4

6=60种取共面的取法;(2)相比

较的4个中点共3种;(3)一条棱上的3点与对棱的中点共6种 答案 C

3 解析 分线段AB 两端点在平面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解决 答案 1或2

4 解析 A ={1,2},B ={x |(x –1)(x –1+a )=0}, 由A ∪B =A 可得1–a =1或1–a =2; 由A ∩C =C ,可知C ={1}或?

答案 2或3 3或(–22,22)

5 解 设x 0∈A ,x 0是x 02+px 0+q =0的根

若x 0=0,则A ={–2,0},从而p =2,q =0,B ={–2

1} 此时A ∩B =?与已知矛盾,故x 0≠0 将方程x 02+px 0+q =0两边除以x 02,得

1)1

()1(

20=++x p x q

01x 满足B 中的方程,故0

1x ∈B ∵A ∩B ={–2},则–2∈A ,且–2∈B

设A ={–2,x 0},则B ={0

1

,21x -

},且x 0≠2(否则A ∩B =?) 若x 0=–

21,则0

1x –2∈B ,与–2?B 矛盾 又由A ∩B ≠?,∴x 0=

1

x ,即x 0=±1 即A ={–2,1}或A ={–2,–1}

故方程x 2+px +q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或–2,–1

∴??

?=-?-==---=??

?-=?-==+--=2

)1()2(3

)12(21)2(1)12(q p q p 或 6 解 如图,设MN 切圆C 于N ,则动点M 组成的集合是P ={M ||MN |=λ|MQ |,λ>0}

∵ON ⊥MN ,|ON |=1,

∴|MN |2=|MO |2–|ON |2=|MO |2–1 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

则2

222)2(1y x y x +-=-+λ

即(x 2–1)(x 2+y 2)–4λ2x +(4λ2

+1)=0

经检验,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P , 故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1)当λ=1时,方程为x =45,它是垂直于x 轴且与x 轴相交于点(4

5

,0)的直线;

(2)当λ≠1时,方程化为 2

2

22

222)1(31)12(-+=+--λλλλy x 它是以)0,12(22-λλ为圆心,|

1|3122

-+λλ为半径的圆

7 解 (1)依题意f (0)=0,又由f (x 1)=1,当0≤y ≤1,函数y =f (x )的图象是斜率为b 0=1的线段,

故由

10

)

0()(11=--x f x f

∴x 1=1

又由f (x 2)=2,当1≤y ≤2时,函数y =f (x )的图象是斜率为b 的线段, 故由

b x x x f x f =--1

212)

()(

即x 2–x 1=b

1 ∴x 2=1+

b

1 记x 0=0,由函数y =f (x )图象中第n 段线段的斜率为b n –

1, 故得

11

1)

()(---=--n n n n n b x x x f x f

又由f (x n )=n ,f (x n –1)=n –1 ∴x n –x n –1=(

b

1)n –1

,n =1,2,…… 由此知数列{x n –x n –1}为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b

1 因b ≠1,得∑

==

n

k n x 1

(x k –x k –1)

=1+b 1+…+1)1(11

1--=--b b b b

n n 即x n =1

)1(1

---b b b n (2)由(1)知,当b >1时,1

1)1(lim lim 1

-=

--=-∞→∞→b b b b b x n n n n 当0<b <1,n →∞, x n 也趋于无穷大 ∞

→n l i m x n 不存在

(3)由(1)知,当0≤y ≤1时,y =x ,即当0≤x ≤1时,f (x )=x ;

当n ≤y ≤n +1,即x n ≤x ≤x n +1由(1)可知 f (x )=n +b n (x –x n )(n =1,2,…),由(2)知 当b >1时,y =f (x )的定义域为[0,

1

-b b ); 当0<b <1时,y =f (x )的定义域为[0,+∞)

8 (1)证明 依设,对任意x ∈R ,都有f (x )≤1

∵b

a b a x b x f 4)2()(22+--= ∴b

a b a f 4)2(2

=≤1

∵a >0,b >0

∴a ≤2

(2)证明 必要性 对任意x ∈[0,1],|f (x )|≤1?–1≤f (x ),据此可以推出–1≤f (1) 即a –b ≥–1,∴a ≥b –1 对任意x ∈[0,1],|f (x )|≤1?f (x )≤1

因为b >1,可以推出f (

b 1)≤1即a ·b

1–1≤1, ∴a ≤2b ,∴b –1≤a ≤2b

充分性

因为b >1,a ≥b –1,对任意x ∈[0,1] 可以推出ax –bx 2≥b (x –x 2)–x ≥–x ≥–1 即ax –bx 2≥–1

因为b >1,a ≤2b ,对任意x ∈[0,1],可以推出ax –bx 2≤2b x –bx 2

≤1

即ax –bx 2≤1,∴–1≤f (x )≤1 综上,当b >1时,

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b –1≤a ≤2

(3)解 ∵a >0,0<b ≤1

∴x ∈[0,1],f (x )=ax –bx 2≥–b ≥–1 即f (x )≥–1

f(x)≤1?f(1)≤1?a–b≤1

即a≤b+1

a≤b+1?f(x)≤(b+1)x–bx2≤1

即f(x)≤1

所以当a>0,0<b≤1时,

对任意x∈[0,1],|f(x)|≤1的充要条件是a≤b+1课前后备注

高三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2010届高三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数列复习建议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袁保金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由于它既具有函数特征,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使得它既与高中数学其他部分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且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思想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数列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纵观江苏省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数列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形式出现,填空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具有“小、巧、活、新”的特点,解答题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甚至是压轴题.具有综合性强、变化多、难度较大特点,重点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内容为主,考查数列内在的本质的知识和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纲解读 2、考纲解读(1)考纲中对数列的有关概念要求为A级,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数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要求都为C级,2010年数学科考试说明中共列出八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占了其中两个,说明这两个基本数列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具体要求我们对这两个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需要有深刻的认识,能够

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这也说明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题在高考中一定出现.(3)由于数列这一章含有两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可以命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题,也可以命制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点相融合的综合题,以及数列应用问题,着重考查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题启示1、考题分布 自2004年江苏省单独命题以来,对数列知识的考查一直是命题的重 2、考题启示(1)数列在高考试卷中占的比重较大,分值约为13%左右,呈一大一小趋势,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有考查,纵观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试题,我们会发现江苏考题与全国卷、其他省市卷数列题有很大区别,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对数列的考查不与其他知识综合,同时也回避了递推数列和不等式,主要揭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内在的本质性的知识,形成江苏卷的一大特色.因此复习中在递推数列方面,特别是利用递推数列求通项,要大胆取舍,不要深挖.(2)客观题主要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突出了“小、巧、活、新”的特点,属容易题或中档题.主观题年年都考,且以中等和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出现,常放在压轴题的位置.回顾江苏省单独命题以来,对数列的考查可以称得上到了极致.如2007年、2008年在倒数第二题,2005年、2006年在最后一题,2009年数列题前移到第17题,以中等题形式出现,这一显著地变化似乎一种信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之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如|a|的定义分a>0、a=0、a<0三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概念型。 ②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性质型。 ③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不等式ax>2时分a>0、a=0和a<0三种情况讨论。这称为含参型。 另外,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进行分类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Ⅰ、再现性题组: 1.集合A={x||x|≤4,x∈R},B={x||x-3|≤a,x∈R},若A?B,那么a的范围是_____。 A. 0≤a≤1 B. a≤1 C. a<1 D. 00且a≠1,p=log a (a3+a+1),q=log a (a2+a+1),则p、q的大小关系是 _____。 A. p=q B. pq D.当a>1时,p>q;当0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讲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讲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题目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高考要求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都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 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 重难点归纳 1 对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要重点掌握好直线方程的特征值(主要指斜率、截距)等问题;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等 2 对称问题是直线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中学里面所涉及到的对称一般都可转化为点关于点或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中点坐标公式和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解决对称问题的重要工具 3 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的又一应用 线性规划中的可行域,实际上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求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设t =ax +by ,则此直线往右(或左)平移时,t 值随之增大(或减小),要会在可行域中确定最优解 4 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有关函数、数列、不等式、复数等代数问题往往借助直线方程进行,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某校一年级为配合素质教育,利用一间教室作为学生绘画成果展览室,为节约经费,他们利用课桌作为展台,将装画的镜框放置桌上,斜靠展出,已知镜框对桌面的倾斜角为α(90°≤α<180°)镜框中,画的上、下边缘与镜框下边缘分别相距a m,b m,(a >b ) 问学生距离镜框下缘多远看画的效果最佳 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数学问题,它不仅考查了直线的有关概念以及对三角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三角函数的定义,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不等式法求最值 错解分析 解决本题有几处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问题转化成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二是把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tan ACB 的最大值 如果坐标系选择不当,或选择求sin ACB 的最大值 都将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技巧与方法 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 取最大值,欲求角的最值,又需求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O 为镜框边,AB 为画的宽 度,O 为下边缘上的一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C (x ,0)(x >0),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 取得最大值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A 、B 两点坐标分别为(a cos α,a sin α)、 (b cos α,b sin α),于是直线AC 、BC 的斜率分别为 k AC =tan xCA = x a a -ααcos sin ,.cos sin tan x b b xCB k BC -==αα 于是 tan ACB = AC BC AC BC k k k k ?+-1αα ααcos )(sin )( cos )(sin )(2?+-+?-= ++-?-=b a x x ab b a x x b a ab x b a

高中数学专题――概率统计专题.

专题二概率统计专题 【命题趋向】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种处理或然问题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概率与统计的引入,拓广了应用问题取材的范围,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都是考查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在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解答概率统计试题时要注意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然思想的运用.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最基础的,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该部分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2—3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 【考点透析】概率统计的考点主要有: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例题解析】 题型1 抽样方法 -)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确【例1】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为000999 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该抽样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以上均不对 分析:实际“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属于系统抽样. 解析:题中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采确定中奖号码,中奖号码依次为: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8.答案B. 点评:关于系统抽样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分成均衡几个部分,然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适用范围:个体数较多的总体.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理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A.24B.18C.16D.12 Array 分析:根据给出的概率先求出x的值,这样就可以知道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问题就解决了. x=?=,这样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解析:C 二年级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9%,即20000.19380 +++=,三年级学生有50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的三年级学生应是总数是3733773803701500 64 50016 ?=.答案C. 2000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统计最基础的知识,还涉及到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题目以抽样的等可能性为出发点考查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知识. 例3.(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2题)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2500,3500(元)月收入段应抽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 出人.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2讲)应用性问题

题目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应用性问题 高考要求 数学应用题是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中的问题 高考对应用题的考查已逐步成熟,大体是三道左右的小题和一道大题,注重问题及方法的新颖性,提高了适应陌生情境的能力要求 重难点归纳 1 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可表示如下: 数学解答 数学问题结论 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际问题 2 解应用题的一般程序 (1)读 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的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这一关是基础 (2)建 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熟悉基本数学模型,正确进行建“模”是关键的一关 (3)解 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 一要充分注意数学模型中元素的实际意义,更要注意巧思妙作,优化过程 (4)答 将数学结论还原给实际问题的结果 3 中学数学中常见应用问题与数学模型 (1)优化问题 实际问题中的“优选”“控制”等问题,常需建立“不等式模型”和“线性规划”问题解决 (2)预测问题 经济计划、市场预测这类问题通常设计成“数列模型”来解决 (3)最(极)值问题 工农业生产、建设及实际生活中的极限问题常设计成“函数模型”,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 (4)等量关系问题 建立“方程模型”解决 (5)测量问题 可设计成“图形模型”利用几何知识解决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为处理含有某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个底宽为2米的无盖长方体沉淀箱(如图),污水从A 孔流入,经 沉淀后从B 孔流出,设箱体的长度为a 米,高度为b 米, 已知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 、b 的乘积ab 成反 比,现有制箱材料60平方米,问当a 、b 各为多少米时, 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A 、B 孔的 面积忽略不计)? B A

高中数学《排列与排列数公式》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排列与排列数公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2节的第一节课,排列是一类特殊而重要的计数问题,教科书从简化运算的角度提出了排列的学习任务,通过具体实例概括而得出排列的概念,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得出排列数公式,对于排列,有两个想法贯穿始终,一是根据一类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寻找简便的计数方法,就像乘法作为加法的简便运算一样;二是注意应用两个计数原理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理解排列的概念是应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的前提,对具体的排列问题的分析又为排列数公式提供了基础。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分布计数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同时,排列数公式又是推导组合数公式的主要依据。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只是对排列和排列数公式的初步认识,在后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教学难点是排列的概念,排列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节课结合教科书的编排,采取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来建构概念的理解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典型事例,从中归纳出共同特征,再进一步概括出本质特征,得出排列的定义,再跟进10个具体事例多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多次强调一个排列的特点,n个不同的元素,取出m个元素,元素的顺序,奠定学生对排列定义的理解基础,为后面组合概念的提出埋下伏笔。同时通过有规律的展示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的一长串排列数,为后面水到渠成得到排列数公式作好铺垫,排列数公式的简单应用体现了排列简化步骤的优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排列的必要。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几个具体实例归纳概括出排列的概念,并能运用排列的判断具体的的计数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能利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能简化分步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排列数符号及其公式的产生过程中体现简化的思想。学生学习后能够对排列或非排列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够分析原因,能够简单应用排列数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的得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与计数有关的问题时主动联系排列相关知识的能力,体会排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各种事情现象、本质的分析,得出一般的规律,通过由简到繁的着色问题、由繁到简的数学符号的引入过程体会丰富的数学文化.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两个计数原理已很好的掌握,但凡计数的问题能够往分类或分步的方向进行思考,学生的层次决定了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大量的生活中诸如设置密码、车牌号、排队、参加活动、接力赛...与计数问题有关的经验,对数学中归纳化归、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比较敏感,但抽象概括的能力较弱,排列概念的得到,要独立将颜色、数字、人抽象为元素,对着色的方案抽象出顺序有一定的困难,需在独立思考加协作讨论的基础上再由老师引导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实际生活有机的融合,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丰富多元,避免单调枯燥。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 高考要求 极限的概念及其渗透的思想,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研究许多问题的工具 旧教材中原有的数列极限一直是历年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是指导考生深入地理解极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极限的运算问题 重难点归纳 1 学好数列的极限的关键是真正从数列的项的变化趋势理解数列极限 学好函数的极限的关键是真正从函数值或图象上点的变化趋势理解函数极限 2 运算法则中各个极限都应存在 都可推广到任意有限个极限的情况,不能推广到无限个 在商的运算法则中,要注意对式子的恒等变形,有些题目分母不能直接求极限 3 注意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一些方法和技巧,如 )1|(|0lim ,0)1(lim <==-∞→∞→a a n n n n n ???? ? ????><==++++++--∞→时当不存在时当时当l k l k l k b a b x b x b a x a x a l l k k k n ,,0,lim 0 1 1 10110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lim ∞ →x (12+-x x -ax -b )=0,确定a 与b 的值 命题意图 在数列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中,都有应遵循的规则,也有可利用的规律, 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因而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这种能力 也就是本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 知识依托 解决本题的闪光点是对式子进行有理化处理,这是求极限中带无理号的式子常用的一种方法 错解分析 本题难点是式子的整理过程繁琐,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错 技巧与方法 有理化处理 解 b ax x x b ax x x b ax x x x x +++-+-+-=--+-∞ →∞ →1)()1(lim )1(lim 2 2 22 b ax x x b x ab x a x +++--++--=∞ →1) 1()21()1(lim 2 222 要使上式极限存在,则1-a 2=0, 当1-a 2=0时, 1) 21(1)21(1111)21(lim 1)1()21(lim 22 2 22=++-++-=+++--++-=+++--+--=∞→∞→a ab a ab a x b x x x b ab b ax x x b x ab x x 由已知得上式 ∴

[精品]新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分类讨论思想 高考要求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重难点归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原则分类讨论常见的依据是 1由概念内涵分类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含了分类 2由公式条件分类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极限的计算、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形的分类等 3由实际意义分类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论 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 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 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3 技巧与方法 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 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 (1)由S n =4(1–n 21),得221)2 11(411+=-=++n n n S S ,(n ∈N *)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 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k k k S S S ,(k ∈N *)故只要23S k –2<c <S k ,(k ∈N *) 因为S k +1>S k ,(k ∈N *) ① 所以23S k –2≥2 3S 1–2=1 又S k <4,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2或3 当c =2时,因为S 1=2,所以当k =1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

(新)高中数学《导数中的构造函数》小专题

专题5导数中函数的构造问题 命制人:丁晓光 使用时间:2021年3月17日 班级: 姓名: 一、教学目标:1、掌握构造适当的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会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锻炼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应用函数性质,构造函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变化式子结构特征找到要构建的函数。 四、复习回顾:(课前预热练习) (一)利用()f x 与x (n x )构造 1、)(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 0 0的解集为__________ 2、已知偶函数)0)((≠x x f 的导函数)('x f ,且满足0)1(=-f ,当0>x 时,)(')(2x xf x f >,则使得0)(>x f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二)利用()f x 与x e 构造 3、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 x f x '>且f(1)=0,则关于x 的不等式f(x)>0的解集为( ) A.(2,)+∞ B.(,1)-∞ C.(,2]-∞ D.(1,)+∞ (三)利用()f x 与x ln 构造 4、设函数'()f x 是奇函数()()f x x R ∈的导函数,当0x >时,1'()ln ()<- f x x f x x ,则使得2(1)()0x 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四)利用()f x 与sin x ,cos x 构造 5、已知函数()y f x =对于任意)2 ,2(ππ-∈x 满足0sin )(cos )('>+x x f x x f (其中()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则下列不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4()3(2ππf f < B .)4-()3-(2ππ f f -ββα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αβ> B .22αβ> C .αβ< D .0αβ+>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竞赛中的数论问题

竞赛中的数论问题的思考方法 一. 条件的增设 对于一道数论命题,我们往往要首先排除字母取零值或字母取相等值等“平凡”的情况,这样,利用字母的对称性等条件,往往可以就字母间的大小顺序、整除性、互素性等增置新的条件,从而便于运用各种数论特有手段。 1. 大小顺序条件 与实数范围不同,若整数x ,y 有大小顺序x m ,而令n =m +u 1,n >u 1≥1,得-2 (m -1mu 1)(22112=--u mu m 。同理,又可令m = u 1+ u 2,m >u 2≥1。如此继续下去将得u k+1= u k =1,而11+-+=i i i u u u ,i ≤k 。故n m u u u u k k ,,,,,,121 +是不大于1981的裴波那契数,故m =987,n =1597。 例2. (匈牙利—1965)怎样的整数a ,b ,c 满足不等式?233222c b ab c b a ++<+++ @ 解:若直接移项配方,得01)1()12(3)2(222<--+-+-c b b a 。因为所求的都是整数,所以原不等 式可以改写为:c b ab c b a 234222++≤+++,变形为:0)1()12 (3)2(222≤-+-+-c b b a ,从而只有a =1, b =2, c =1。 2. 整除性条件 对于整数x ,y 而言,我们可以讨论其整除关系:若x |y ,则可令y =tx ;若x ?y ,则可令y =tx +r ,0,则q a b +≥。结合高斯函数,设n 除以k ,余数为r ,则有r k k n n +?? ????=。还可以运用抽屉原理,为同余增设一些条件。整除性与大小顺序结合,就可有更多的特性。 例3. 试证两相继自然数的平方之间不存在自然数a q )由p ,q 的互素性易知必有q |a ,q |b 。这样,由b >a 即得q a b +≥。(有了三个不等式,就可对 q p 的范围进行估计),从而q n n q a d b d q p q q q ++<+≤=<+=+22)1(111。于是将导致矛盾的结果:0)(2<-q n 。这里,因为a ,b 被q 整除,我们由b >a 得到的不仅是b ≥a +1,而是更强的条件b ≥a +q 。 例4. (IMO-25)设奇数a ,b ,c ,d 满足0

(完整)江苏省高中数学公式

高 中 数 学 公 式 (苏教版) 使用说明:本资料需要有经验老师讲解每一个公式,然后根据公式出一个题来运用、理解公式,天天坚持直到高考。这样效果极佳;另外术业教育每天出一份高考数学挑战题卡(上传到学优高考网),保证你的学生数学成绩能够从20分迅速提高到100分,这项成果经过我们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效果绝对好。 一、集合 1. 集合的运算符号:交集“I ”,并集“Y ”补集“C ”子集“?” 2. 非空集合的子集个数:n 2(n 是指该集合元素的个数) 3. 空集的符号为? 二、函数 1. 定义域(整式型:R x ∈;分式型:分母0≠;零次幂型:底数0≠;对数型:真数0>;根式型:被开方数0≥) 2. 偶函数:)()(x f x f -= 奇函数:0)()(=-+x f x f 在计算时:偶函数常用:)1()1(-=f f 奇函数常用:0)0(=f 或0)1()1(=-+f f 3. 单调增函数:当在x 递增,y 也递增;当x 在递减,y 也递减 单调减函数:与增函数相反 4. 指数函数计算:n m n m a a a +=?;n m n m a a a -=÷;n m n m a a ?=)(;m n m n a a =;10=a 指数函数的性质:x a y =;当1>a 时,x a y =为增函数; 当10<a 时,x a y log =为增函数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0讲)化归思想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第40讲)化归思想 高考要求 化归与转换的思想,确实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咨询题时采纳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象、公式或条件将咨询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咨询题的思想 等价转化总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通过变换迅速而合理的查找和选择咨询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重难点归纳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不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后的新咨询题与原咨询题实质是一样的 不等价转化那么部分地改变了原对象的实质,需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应用转化化归思想解题的原那么应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尽量是等价转化 常见的转化有 正与反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相等与不等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空间与平面相互转化、复数与实数相互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数学语言的转化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对任意函数f (x ), x ∈D ,可按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输入数据x 0∈D ,经数列发生器输出x 1=f (x 0); ②假设x 1?D ,那么数列发生器终止工作;假设x 1∈D ,那么将x 1反 馈回输入端,再输出x 2=f (x 1),并依此规律连续下去 现定义1 2 4)(+-= x x x f 〔1〕假设输入x 0=65 49 ,那么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 {x n },请写出 {x n }的所有项; 〔2〕假设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列,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x 0的值; 〔3〕假设输入x 0时,产生的无穷数列{x n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x n <x n +1;求x 0 的取值范畴 命题意图 此题要紧考查学生的阅读审题,综合明白得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知识依靠 函数求值的简单运算、方程思想的应用 解不等式及化归转化思想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确实是应用转化思想将题意条件转化为数学语言 错解分析考生易显现以下几种错因〔1〕审题后不能明白得题意〔2〕题意转化不出数学关系式,如第2咨询〔3〕第3咨询不能进行从一样到专门的转化 技巧与方法 此题属于富有新意,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题目 由于生疏不易明白得并将文意转化为数学语言 这就要求我们慎读题意,把握主脉,体会数学转换 解 〔1〕∵f (x )的定义域D =〔–∞,–1)∪(–1,+∞) ∴数列{x n }只有三项,1,5 1 ,1911321-===x x x 〔2〕∵x x x x f =+-= 1 2 4)(,即x 2–3x +2=0 ∴x =1或x =2,即x 0=1或2时 n n n n x x x x =+-= +1 2 41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分类讨论是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他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分类思想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他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分类思想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分类讨论实质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思维策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步骤:(1)确定标准;(2)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4)归纳总结.其关键是“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 一、分类讨论的几个注意点 1. 明确分类讨论的对象 分类讨论的对象是用字母表示的数,一般为变量, 当然也不排除为常量的可能。 例1、设k 为实常数,问方程)4()8()4()8(22-?-=-+-k k y k x k 表示的曲线是何种曲线? 解析:方程表示何种曲线主要取决于k 的取值,可对k 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 (1)当k 4=时,方程变为0,042==x x 即,表示直线; (2)当k 8=时,方程变为0042==y y 即,表示直线; (3)当84≠≠k k 且时,方程变为1842 2=-+-k y k x ,又有以下五种情形讨论: ①当4

(整理)高中数学专题训练

导数知识点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掌握函数的导数公式 (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会利用导数求某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知识要点 )(x f y = 1.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x f y =在点))(,(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曲线)(x f y =在点P ))(,(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是)(0'x f ,切线方程为).)((0'0x x x f y y -=- 2.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v u v u ±=±)(...)()()(...)()(''2'1'21x f x f x f y x f x f x f y n n +++=?+++=? ''''''')()(cv cv v c cv u v vu uv =+=?+=(c 为常数)

)0(2''' ≠-= ?? ? ??v v u v vu v u 3.函数单调性: ⑴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可导, 如果)('x f >0,则)(x f y =为增函数; 如果)('x f <0,则)(x f y =为减函数. ⑵常数的判定方法;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I 恒有)('x f =0,则)(x f y =为常数. 4. 极值的判别方法:(极值是在0x 附近所有的点,都有)(x f <)(0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极大值,极小值同理) 当函数)(x f 在点0x 处连续时, ①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那么)(0x f 是极大值; ②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x f <0,右侧)('x f >0,那么)(0x f 是极小值. 也就是说0x 是极值点的充分条件是0x 点两侧导数异号,而不是)('x f =0① . 此外,函数不 可导的点也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② . 当然,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极值点的大小关系是不确定的,即有可能极大值比极小值小(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点不同). 注①: 若点0x 是可导函数)(x f 的极值点,则)('x f =0. 但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对于可导函数,其一点0x 是极值点的必要条件是若函数在该点可导,则导数值为零. 例如:函数3)(x x f y ==,0=x 使)('x f =0,但0=x 不是极值点. ②例如:函数||)(x x f y ==,在点0=x 处不可导,但点0=x 是函数的极小值点. 5. 极值与最值区别:极值是在局部对函数值进行比较,最值是在整体区间上对函数值进行比较. 6. 几种常见的函数导数: I.0'=C (C 为常数) x x cos )(sin ' = 1')(-=n n nx x (R n ∈) x x sin )(cos '-= II. x x 1)(ln '= e x x a a log 1 )(log '=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综合运用.docx

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综合运用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解决函数综合问题 高考要求* 函数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么一,一般难度较大,考查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木节课主要帮助考生在掌握有关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基木解题技巧和方法,并培养考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重难点归纳? 在解决函数综合问题时,耍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种关系,把握问题的主线,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化归为基本问题来解决,尤其是注意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的综合运用,综合问题的求解往往需要应川多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全而掌握有关的函数知识,并且严谨审题,弄清题口的已知条件,尤其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学法指导*怎样学好函数学习函数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准确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揭示并认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一)准确、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慕础,而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苗数概念贯穿在中学代数的始终.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近十年來,高考试题中始终贯穿着函数及其性质这条主线, (二)揭示并认识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函数是研究变量及相互联系的数学概念,是变量数学的基础,利用函数观点可以从较高的角度处理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曲线与方程等内容,在利用函数和方程的思想进行思维中,动与静、变量与常量如此牛动的辩证统一,函数思维实际上是辩证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所谓函数观点,实质是将问题放到动态背景上去加以考虑,高考试题涉及5个方血* (1)原始意义上的函数问题;(2)方程、不等式作为函数性质解决;(3)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成为高考热点:(4)辅助函数法;(5)集合与映射,作为基本语言和工具出现在试题中,(三)把握数形结合的特征和方法 函数图象的儿何特征与函数性质的数量特征紧密结合,有效地揭示了各类函数和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属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为此,既要从定形、定性、定理、定位各方而精确地观察图形、绘制图形,乂要熟练地掌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 (四)认识函数思想的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函数思想的实质就是用联系与变化的观点捉出数学对象,抽象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求得问题的解决,纵观近几年高考题,考查函数思想方法尤其是应用题力度加大,因此一定要认识函数思想实质,强化应用意识,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设几r)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1对称,对任意[0,1], 都有f(x}+X2)=fi X[)? /(兀2),且几1)=0>0? (1)求/(*)、几扌); ⑵证明/⑴是周期函数;

最新高中数学思想方法(附经典例题及详解)

最新高中数学思想 方法 经典例题

经典解析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 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 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