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2015年第二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2015年4 -6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以及科室院感监控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泌尿系统感染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不定期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督促临床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的患者及时做尿培养,并及时追查送检结果,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5例,全院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分析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掌握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认真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本季度在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中存在的不足点是少数临床医生在病人未出现感染症状时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

预防尿路感染。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中置管后的感染预防中明确提出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清水清洁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当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硅胶管每两周更换一次。普通集尿袋1次/3天,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12、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希望各科室严格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导尿管患者的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院感办

2015年7月8日

2012年第二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4-6月份感染管理科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5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2年第三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7-9月份感染管理科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8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2年第四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10-12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20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3年01月8日

2013年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1-3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24例,妇产科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1例,漏报1例,感染率为%。

(四)总结分析

我院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一例,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较薄弱,操作欠规范。

(五)整改措施

为有效预防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保障病人安全,感染管理科建议:

1、科室应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新进的医护人员及实习生应重点培训,认真带教,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工作中去。

2、做好病房环境卫生,医疗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3、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适应症,杜绝为减轻护理工作量而盲目留置或延长导尿时间,确实因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的应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评估,及时拔管,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天数。

4、严格手卫生,做好双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5、导尿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避免对病人尿道造成损伤。

6、做好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保持病人会阴部清洁,保持集尿袋系统的密闭性,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7、对留置尿管病人应7-10天做一次尿常规,如有感染迹象,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8、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3年04月15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43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43题) 一.单选题(11题) 二.多选题(12题) 三.填空题(7题) 四.判断题(10题) 五.简答题(3题) 一、单选题 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除( C )外都正确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B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C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4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2. 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 B )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3. 女性患者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正确顺序是(A ) A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B按照由下至上,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C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D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两侧大小阴唇、前庭,最后会阴、肛门 4. 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D )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5. 留置导尿管后留取尿液标本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消毒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B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 C留取大量尿液标本时不能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留取,应从集尿袋中采集 D不能直接从导尿管中放取 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B )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完整版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 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第二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我院对一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性监测。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一类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一类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下:I类手术407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 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类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讲课讲稿

2015年第二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2015年4 -6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以及科室院感监控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泌尿系统感染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不定期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督促临床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的患者及时做尿培养,并及时追查送检结果,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5例,全院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分析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掌握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认真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本季度在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中存在的不足点是少数临床医生在病人未出现感染症状时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中置管后的感染预防中明确提出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清水清洁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当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硅胶管每两周更换一次。普通集尿袋1次/3天,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12、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希望各科室严格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导尿管患者的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院感办 2015年7月8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作者曾邦伟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浏览2171 发布时间11/02/2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2017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7年1-6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根据我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共监测手术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对手术部位感染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表一)Ⅰ类手术切口按科室统计 2017 年1月- 2017年6月,外科11例,妇产科0例,口腔科0例,均无感染病例。 (表二)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表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级别统计分析 (表四)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统计分析

分析: 结果显示,医院各类切口44例次,Ⅰ类切口23例,Ⅱ类为21例,无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 00 %。 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1%;全院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09%,(其中外科术前给药率为77.41%,妇产科均为剖宫产术,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后给药率为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方面,医生、麻醉、护士均已普遍接受规范、合理接受抗生素合理应用时机的理念,并能自觉执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进步。 另外,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面,对于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52.63%,非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47.37%。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偏长(超过3天以上的占到50%),不能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但与2016年同期比较,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的比例及使用天数均在下降,虽然达不到相关规范要求,但经过手术室条件的改善及对医务人员的反复培训。大家已逐步开始尝试尽量不使用或缩短使用抗生素天数。 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达到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的目的。下一阶段,希望各相关科室医师继续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感染诊

医院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某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资料汇总 第二季度共监测住在ICU病人224人,发生医院感染10人1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感染例次发病率为%,现总结如下: 1.监测对象:对住进ICU的全部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对转出ICU的病人随诊48小时,监测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2.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采取主动监测方法,每周1-2次去ICU了解感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临床及时做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转出ICU病人进行48小时追踪;督促并检查ICU监控护士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及ICU患者各危险等级评分登记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每月初对上月监测情况进行汇总。 3.结果:2013年4月-6月期间,住进ICU病人共224人,住院总日数492天,病人日感染率‰,例次日感染率‰,病情平均严重程度分,调整感染发病例次率%,调整患者日感染例次率‰;平均住ICU日数为天,根据平均住院日调整患者感染发病例次率为%,调整患者日感染发病例次率为‰。 ICU医院感染率 表1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监测月份监 测 人 数 感 染 人 次 数 感 染 人 次 率% 感 染 例 次 数 感 染 例 次 率% 住 院 总 日 数 病人日 感染率 (‰) 调整日 感染人 次率 (‰) 病人日 感染例 次率 (‰) 调整日 感染例 次率 (‰) 4 月 78 5 7 179 5 月 81 4 4 152

6 月 77 1 2 161 合 计 224 10 13 492 根据计算公式,每月监测人数=当月新入ICU人数+上月末住在ICU人数;季度合计数=上季度月末住在ICU人数+当季度新入ICU人数,不等于各月份合计总数。由于病人跨月或跨季度住院并在不同的月份发生医院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计算时,在不同的月份分别计算为当月的感染人数,按季度或年度计算时为一个感染病人多例次(多部位)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统计的医院感染病人数多于各季度或全年感染人数。 器械使用率 表2 ICU器械使用率 月份呼吸机使用率 (%)动静脉插管使用率 (%) 导尿管使用率 (%) 4月(42/179)100(179/179)(167/179)5月(60/152)100(152/152)(139/152)6月(64/161)100(161/161)(58/161)合计(166/492)100(492/492)(464/492)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表3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月份呼吸机相关肺部感 染率(‰) 动静脉插管相关血 液感染率(‰) 导尿管插管相关泌 尿道感染率(‰) 4月(1/42) (1/179) 0(0/167) 5月(3/60) 0(0/152) 0(0/139) 6月0(0/64) 0(0/161) (1/158) 合计(4/166)(1/492)(1/464)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与控制 外二科石蕾 一、CAUTI的概述 1、定义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 2、诊断标准 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3、分类 (1)传统的分类方式——按解剖部位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周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睾丸炎 (2)新分类进展1——按临床特点和患者泌尿、免疫、代谢等系统的解剖、病理和功能状态分类 单纯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解剖结构正常的患者,短期抗菌素治疗即可治愈,很少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复杂性CAUTI:常发生于尿路存在解剖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包括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肾脏结石、BPH等,也包括留置导尿管等。这类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较难治愈,对肾功能造成长时间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3)新分类进展2——按感染类型 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细菌感染 特异性感染特异性尿路感染:真菌、病毒、支原体及寄生虫感染 4、临床重要性 留置导尿为目前解决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约有25%的住院病人需要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为院内感染的第2位原因,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全球每年亿人患尿路感染,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约为60亿美元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25-35%,为院内败血症的首位原因 二、CAUTI的原因分析 1、CAUTI发生机理 (1)细菌进入尿路的途径: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2)细菌粘附: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固体表面,由细菌自身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组成的细菌群落。 (3)导管因素: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尿道黏膜。尿管材料的影响,橡胶管对黏膜的刺激较大,乳胶管易结壳,形成尿结石,磷酸钙沉积而致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2、CAUTI发生的途径 (1)腔外途径感染: 66%引起CAUTI的发生来自于腔外感染 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 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 (2)腔内途径感染: 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 集尿袋放尿口污染 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群的生成 3、CAUTI发生的危险因素 (1)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肾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以及长期卧床,年老体弱、女性患者,都是CAUTI的易感因素。 (2)与导尿操作相关因素:导尿术常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屏障作用,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尿道和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引起CAUTI的重要原因。

2014年3-5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一、调查情况: 1、2014年3月~5月ICU医院感染监测人数15人,住院总日数93天,感染人数0人,感染率0%。 2、ICU导管使用情况: ICU监测患者住院总天数93天,ICU患者置中心静脉导管总天数48天,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51.6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0例;使用呼吸机总天数1天,呼吸机使用率为1.0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0例;ICU患者带尿管总天数62天,尿管使用率66.6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0例。 ICU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ICU 三管导管使用率 3、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3月~5月ICU 医院感染监测人数15人,使用抗生素10人,平均用药4.8天。抗菌药物使用率:66.67% 。其中:治疗用药3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30%;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100%(3例送检)。预防用药7人,预防性用药占70%;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一联用药9人,占90%。二联用药1人,占10%; 四、病原体分布情况: 病原学送检10例,痰标本为8例,血液2例。根据排名病原体依次为:①肺炎克雷白菌2例,比例20%;②大肠埃希菌2例,比例为20%;⑨其它病原体6例,比例为60%。 1、病原菌送检排名:

2、病原菌排名: 五、根据以上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分析,虽无医院感染发生,但仍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感染管理科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严格实行隔离措施 (3)无体位限制时抬高床头30度 (4)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应当每日

ICU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5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感染,院感科专职人员与ICU护士长、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密切配合,对ICU开展了目标性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数据 (一)监测对象2015年7-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 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 (一)感染率 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181人,医院感染5例,感染率为2.7%。.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 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0人)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0人) ;

肺部感染发病率0%(使用呼吸机中肺炎人数0人,未使用呼吸机5人,肺部感染的病人与使用呼吸机无关) (三)部位感位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 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提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气管切开和插管指征;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 1、认真执行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认真执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内肺炎、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 标性监测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1全院总分析 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2、切口分析 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 0/13== 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 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 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1/123==% 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 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 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

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 ==1/6==% 2各科室分析 骨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陈忠义7例,朱忠3例。 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 肝胆外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张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张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外一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19例,有胆道手术9例、胆囊5例、结肠4例、乙状结肠1例.其中有邱振明10例(胆道手术6例、胆囊1例、结肠3例、乙状结肠0例)、王敏5例(胆道手术2例、胆囊2例、结肠0例、乙状结肠1例)、林祖朝4例(胆道手术1例、胆囊2例、结肠1例、乙状结肠0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有深部及浅表各2例):邱振明2例 (胆道及结肠各1例、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王敏1例为胆道、Ⅲ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林祖朝1例为胆道、Ⅱ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邱振明: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评价

2014年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 测分析 1-3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3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1例,感染率为 33.3%。 四、总结分析 我科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一例,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较薄弱,操作欠规范。 五、整改措施 为有效预防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保障病人安全,感染管理科建议: (一)科室应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新进的医护人员及实习生应重点培训,认真带教,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工作中去。

(二)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适应症,杜绝为减轻护理工作量而盲目留置或延长导尿时间,确实因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的应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评估,及时拔管,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天数。 (三)严格手卫生,做好双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四)导尿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避免对病人尿道造成损伤。 (五)做好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保持病人会阴部清洁,保持集尿袋系统的密闭性,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六)对留置尿管病人应7-10天做一次尿常规,如有感染迹象,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七)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4年4月3日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我院切口感染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制定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和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胆囊切除、疝修补术、骨科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手术类别与医院感染率:I类手术436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II类手术252例,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0.04%。各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手术429例,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0.04%;骨科II 类手术232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

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2014.4.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及诊断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立即更换导尿包。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操作无污染。 (4)按导尿操作要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用0.5%碘伏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一次只能使用一个棉球,不得重复使用。男性:先协助患者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男性20-22cm,女性4-6cm,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避免损伤尿道。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远端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则需重复病原学检查;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1全院总分析 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2、切口分析 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3==0.00 1.1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 1.2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 1.3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0.81%,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

==1/123==0.81% 1.4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13.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0.20% 1.5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0.00%,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0.00% 1.6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6.67%,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6.67% 1.7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16.67%,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16.67% 2各科室分析 2.1骨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忠义7例,朱忠3例。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00%。 2.4肝胆外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10.0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16.67%(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推荐文档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

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2)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A医师3例1级手术感染原因: 病例一:301481,病人因“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半月”于2013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癌”;病人完全梗阻、严重消瘦、营养不良,肿瘤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分泌物及肿瘤坏死组织混合感染并形成脓肿,11月4日手术探查时肿瘤及脓肿破裂,虽经碘伏、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充分冲洗,但病人术后早期即出现同种菌属所致脓胸及切口感染。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患者抵抗力差,术中冲洗不够彻底等有关; 病例二:304932,病人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于2013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上段癌、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12月28日请山东省肿瘤医院张百江主任手术,病人术后7天行造影证实吻合口瘘,由于术中颈动脉鞘已被打开,3天后因吻合口瘘引起感染所致颈内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分析其原因为;该患者病情较重(经评估后不推荐其手术治疗,家属要求手术,并外请专家)并伴有糖尿病等易感因素,术后吻合口瘘是直接原因; 病例三:305520,病人因“吞咽不畅2月余”于2013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食管癌?2.高血压病”;12月30日行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根治术,切口为二类切口,手术创伤大,术中使用国产电刀,止血效果差,需很高功率才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组织损伤大,术后第5天诊断感染。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年龄大,抵抗力较差,术中损伤中,出血较多为易感因素,二类切口无菌环境未达到为主要因素。 二、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我院ICU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及防控措施

我院ICU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6-04-07T10:06:05.5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第20期作者:高秀梅孙风琳[导读] 回顾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我院ICU病人数223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对ICU病房进行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监测,监测结果,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5.38%;为导管相关性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率1.95‰;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3例,感染率8.12‰;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 高秀梅孙风琳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开展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及防控措施 1方法 回顾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我院ICU病人数223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对ICU病房进行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监测,监测结果,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5.38%;为导管相关性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率1.95‰;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3例,感染率8.12‰;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祥见下表 2 分析相关因素2.1 ICU病室多种危重患者同住于一病室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2 手卫生依从性低,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执行不严,可致使手成为各种病原菌传递的媒介,引起交叉感染。 2.3 侵入性操作,ICU患者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正常的防御功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2.4无菌技术操作执行不严格,不注意细节的管理均可引起医院感染。 2.5 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用药疗程过长,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从而引发真菌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3 防控措施 3.1 做好人员进入病区的消毒隔离管理。 3.2 重点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目前国际上对预防呼吸机管路性肺炎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病人口腔护理2-6小时一次,采取30度的半卧位(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定植、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3.3 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4 减少侵入性的操作,缩短置管时间。 3.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临床药师、检验科协同,对临床用药进行督导,指导合理用药,并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抗微生物药物。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质量和综合管理考核体系,将结果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发布日期:2006-6-15 执行日期:2006-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发布日期:2000-11-30执行日期:2000-11-30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黟县人民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一、基本资料 科室床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留置尿管日期:年月日拔管日期:年月日 入院诊断: 插管类型:乳胶导尿管□橡胶导尿管□膀胱造瘘导尿□抗返流导尿管□其他 集尿袋类型:普通集尿袋□精密集尿袋□主管医生 导尿管更换频率:1次/□周集尿袋更换频率:1次/□天 尿道口清洁:频次:次/日清洁方法: 二、留置尿管原因 1、危重、休克需监测尿量□ 2、昏迷□ 3、存在尿失禁□ 4、存在骶尾部褥疮□ 5、会阴部有损伤□ 6、下腹、盆腔器官手术□ 7、截瘫□ 8、其他:□ 三、监测资料 是否发生尿管堵塞:1否□ 2是□处理方法: 膀胱冲洗:否□是□冲洗频次:次/日膀胱冲洗品种: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天数 四、医院感染资料(主管医生填写,院感科核查) 医院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 感染依据:1、泌尿系感染症状 2、体征 3、尿常规 4、尿培养 5、尿液颜色异常浑浊□脓性□ 6、其他□ 易感因素:1、糖尿病□2、昏迷□3、躁动□4、免疫抑制剂□ 5、WBC计数<1.5X109/L□ 6、手术□ 7、肿瘤□7.膀胱镜检查□ 8、其他(请注明):

距留置尿管前最近一次尿常规结果:时间结果: 病原学检查:是□否□送检日期年月日 标本名称:病原体:药敏结果: 五、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 1、是否每日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是□否□ 2、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 说明:1、本表由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填写 2、从留置尿管第3天开始评估,符合项目打“√”,不符合打“×”。 3、置管48后及拔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尿路感染,即可诊断为“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不管感染是否与导尿管相关,均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上报院感科。 4、此登记表病人出院后上交院感科。 填表人: 填报日期:年月日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报告 2015年38539住院患者例中共收到3998个细菌标本,阳性率占总标的 29.23%,共1169个。从其中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191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5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60岁以上患者占64.6%。与去年相比,检出的耐药菌株呈下降趋势。 一、 2015年全院分离病原菌的标本类型构成比(图1) 标本数量 70 18 3 19 460 1020304050607080痰液 尿液 血液 分泌物胆汁 穿刺液 标本数量 2015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图2) 510152025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按照标本类型(或感染部位)进行的病原菌构成比

1、呼吸道标本病原菌构成 2748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痰液 粘质沙雷菌 1% 金黄色葡萄球菌1% 铜绿假单胞菌 13% 其它 16%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1% 鲍曼不动杆菌 15%产气肠杆菌 1% 聚团肠杆菌 1%阴沟肠杆菌2%大肠埃希菌 15% 肺炎克雷伯菌 34% 2、泌尿道标本病原菌构成 27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尿液 铜绿假单胞菌 1% 奇异变形杆菌 8% 肺炎克雷伯菌 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粪肠球菌 2% 屎肠球菌 5% 不活跃大肠埃希 菌2% 大肠埃希菌 38% 聚团肠杆菌 1% 阴沟肠杆菌 1% 鲍曼不动杆菌2%白色念珠菌 10% 其它22% 3、脓液标本病原菌构成 22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