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新高考一轮模块复习章节巩固训练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中生物 新高考一轮模块复习章节巩固训练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中生物 新高考一轮模块复习章节巩固训练 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一轮模块复习章节巩固45分钟训练(含答案)

章节练点:种群和群落节

一、单项题

1.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只需要消毒处理

B.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C.一个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

D.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

2.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某科研小组调査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B.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随机调査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C.结果显示,有效洞穴密度对小花草玉梅密度几乎无影响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増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群落就是由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个种群组成

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5.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度的最简单方法

②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④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

A.只有一项B.只有两项C.只有三项D.全部正确

6.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7.某科研小组于2008年在一座小山上调查发现该处有700株杨树,但到2020年再去调查时发现杨树种群数量因死亡而减少了200株。这不能说明

A.2008年时杨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衰退型

B.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C.此处杨树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00株

D.杨树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与气候、天敌、病虫害等因素有关

8.“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9.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10.生态学家对某弃耕的农田进行多年的跟踪调查,截取其中一段时间某项研究结果绘图如下(图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优势种A种群在t5时的种群数量与t3时相同

B.草本优势种A在t2—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从图可知,最终草本优势种A会被完全淘汰

D.图中所示变化可以说明该弃耕农田正在发生初生演替

11.下列关于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决定环境容纳量大小

B.种群的实际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

C.环境容纳量越大种群的动态变化越明显

D.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群落演替进行而发生变化

12.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昼夜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3.某科研小组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运用了昆虫的避光性原理

B.该方法是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的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C.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很好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将大田中用黑光灯诱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与历史记录作对照,可得出反映密度大小的准确数据

14.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15.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种群水平的是

A.利用玉米螟天敌赤眼蜂防治虫害

B.“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C.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D.建立人工防护林时注意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

17.研究人员对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及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B.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可能引起群落演替

C.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

D.6~10年间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

18.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20.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种类数/种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 草丛34 0 0

2 针叶林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67 2

4 17

4 常绿阔叶林106 31 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

三、非选择题

2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现有的林场自然环境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4)通常,群落具有种群所没有的特征,如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等。那么物种丰富度是指。

2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的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株/平方米。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②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___________。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地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导致产量逐年降低。生态学家建议多种作物合理轮作,这样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回答下列问题:

(l)控制农田害虫数量时,可通过喷施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2)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蝗绿僵菌并用其防治蝗灾,这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生物”)防治。蝗绿僵菌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3)请分析进行合理轮作,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2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若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则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进行。

(4)在第Ⅰ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Ⅱ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题

1~15 DBDBDDCCCBDCBCC

不定项选择题

16~20 C BCD AB ABC AC

二、非选择题

21:(1)S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2:(1)样方法随机取样(N1+N2+N3+N4+N5)/5

(2)①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a×(1+m)n C

②标志重捕法偏高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

23:(l)化学种群的繁衍

(2)生物寄生

(3)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无机盐(或“提高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利用率”);改变原有食物链,减少病虫害;改变田间生态条件,减少杂草危害

24:(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2)次生提高(升高、上升或增强)抵抗力

(3)速度方向(顺序可颠倒)

(4)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生物部分(word精校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理综(Ⅰ)生物试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选择题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 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 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 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 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 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 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高中种群和群落教案.docx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安排 2 四、教学程 〖章引入〗学生P59,特种群的概念 〖板〗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下 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引入〗以“ 探”引入,生思考回答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第一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位面(或体)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思考,提示。 〖讲述 1〗样方法( quadrat method )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 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 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 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 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随机抽取方 n 个,每个方的生物个体数X 1,X 2,X 3,?X n,方的平均数 X=∑X n/n。 〖探的〗生思考回答提示。 1.提示:“ 问题探讨” 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 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 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 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习题

作业三种群和群落

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 9. (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m 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 1、n 2、n 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 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可) 样方法 ②物种 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 0 ③(n 1+n 2+n 3)3S 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0.)(9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 表示每3 h 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 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图1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一卷生物部分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 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21年新高考真题训练生物试题与答案

2021年新高考真题训练生物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 2 分× 33=66 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 A. 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 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翻一番 大约 20—40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 将减少。 预测人 口的这种 增减 动态主要决定于(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决定 种群个体 数量变动 的因素,主要是( )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 迁出和迁 入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 直接调 节()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 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 .该种群一定能 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 .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 (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 (3) 都是衰 退型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 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 (2)、图 (3)都 是稳 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 每份的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m 2 的样方 ②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 D . 出生率

2018全国1卷理综生物部分 解析版

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合成的酶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线粒体DNAD 【答案】位于线粒DN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题目简单,容易得分。线粒体项错误。体的基质中,所以D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DNA-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是( 蛋白质复合物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聚合酶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D.B 【答案】进行复制或者转录DNA【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的时候。)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和NO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A.32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 N 元素的吸收B.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C. 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D.A 【答案】。【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XD可抑制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 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后再进行培养A.乙组加入了药物X ,继续培养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B.丙组先加入药物,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 X的空间结构可能改变了药物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D.C 【答案】,而【解析】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加入药物X 。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C.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D.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完整版)2018高考全国1卷理综生物部分(含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部分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 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 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 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培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29(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浙江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 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3.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氢键 4.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5.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6.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 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 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 B.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 D.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8.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 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 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 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概念: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2.年龄组成 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研究目的: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性别比例 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类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 研究目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研究目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 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⑴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⑵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 ⑴模型假设 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⑵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o×λ的t次方。 ⑶各参数意义:No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生长的“S”型曲线 1.含义: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呈“S”型。 2.产生条件 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长→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综生物部分解析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综生物部分解析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2020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种群和群落附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江苏七市三模)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 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 2.(2019·镇江一模)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栖息地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平均 森林边缘15 18 15 16 小溪岸边12 14 13 13 森林 5 5 2 4 A.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3.(2019·南师附中模拟)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

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4.(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5.(2019·无锡梅村中学模拟)(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一般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C.太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狮与羚羊根据气味猎捕和躲避,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6.(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 N吸收量/(g·m- 2) 单位水体面积P 吸收量/(g·m-2)

2018全国1卷理综生物部分_解析版

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题目简单,容易得分。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所以D项错误。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 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 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 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加入药物X,而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

2018全国卷2(理综生物部分)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2试题真题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 运输 2 D.细胞核中的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的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29.(8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2018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和答案解析(新课标3卷)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 全国卷 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 、rRNA 和 mRNA 都从 DNA 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 RNA 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 RNA 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 .转录出的 RNA 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列叙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2的释放)来绘 制的。 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 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 CO2 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 640~660 nm 波长光下释放 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三、非选择题: 29.(8分)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 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DNA 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期_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 ___________,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