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师生谈话。

师:来看黑板!黑板搁这儿是不是看不清啊!我往这边拉拉!两边是不是都看清了?

师:行,大家看(老师写字——

师:我写的这个字,你们肯定都认识。你看我还没写完,有同学就已经读出来了!多好啊!我再写一个字,你们还认识!(板书:箭、剑)

生齐:箭

师:两个字都是jian,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赶快说!

生:它们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师:说!哪儿不一样,说具体点儿!

生:第一个箭表示射箭的箭。第二个剑是拿在手里武打的箭。

师:看明白!明白没有?第一个箭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前!竹子做的箭,一射,这箭就往前,记住这个字了吗!他说过的不重复,你再说,要不一样!说新的!

生:这两个字结构上不一样,射箭的“箭”是上下结构,挥舞的剑是左右结构。

师:从结构上看不一样。接着,继续!还有谁说?对!就这样。

生:射箭的“箭”是竹子做的,是竹字头,挥舞的剑是金铁钢等一些金属做的。

师:又发现不一样的!还能发现这两个箭(剑)材质不一样

生:这两个箭笔画数不一样,第一个15画,第二个9画。

师:这是我们一年级研究的问题。

生:第一个箭是射出去的,……

师:是啊!没错儿啊!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个同学又帮助我们重复了一遍,看来这个问题在她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大家想:不管是射出去的箭也好,拿在手里格杀的剑也好,反正这两个箭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古战场的——武器。一个是远距离射的,一个是近距离格斗。师: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两种武器?(见过)在哪儿见的?

生:我们家有。

师:你们家有?只不过拿他不当武器用了!当什么?装饰!

师:装饰!非常好!你看,还有!博物馆里看到!

师: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没错!来,后面的女孩子!

在运动场上可以看到!

师:没错!孩子们,想想现在运动场上有没有?

师:不光有这些,还有呢?奥运会马上就召开,不开奥运会,平常这两种也有!师:咱们关注一下体育运动!两人谁先说都行!…击剑,老人拿着剑……

师:没错!就是这样!还有说的?来!接着!

收藏家

师:可不是吗?收藏家都有。连我们普通老百姓家都拿他当装饰品呢!

师:为什么比较这两个字?我就想告诉你们:今后你们自己学习字的时候是非常多的,在课堂上老师跟你们交流学习生字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更多的生字是我们自己学,当我们自学生字,或跟我们过去学的某个生字有关系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来比较。好!你们刚才区别两个字的方法就是你们自学生字的方式。从它们字音、字形、字义以至于材质、以至于使用……自学生字的途径有很多,你们就已经做了这个事情。所以课堂上做的事情一定跟课外有关系。

师:那么,我们今天课文用的哪一个箭?(第一个)那我把第二个擦掉了!

师:好!今天读的课文题目叫《草船借箭》,

师:看完了题目之后,马上要做的事情——真好!都知道。(竖起大拇指)

师:读课文!

师:那读了课文之后做什么事啊?

师:把课文读完了想一想,这篇课文那么长,我怎么能把这么长的故事缩得短一点?可以吗?

师:那么,现在你们读完课文后就想这件事。

师:好!开始吧!读出声音来,没关系!

师板书全课题。

行间巡视。

师:读得特别认真!特别努力!孩子们,那我听你们读书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字的字音需要帮助一下。板书:惩罚

师:这个字念cheng cheng fa,读!领读!

师:只有一个音,有的时候大人会读错,错把它读成了——读什么?

师:好啦!看我这儿!当一个字只有一个音,我们又容易把他读错的时候,需要在这个字上拼音或声调做个特殊的标记,像这个字就是这样——只有一个音,调容易错。直接把调

号标在上面,什么时候读到这儿都提示自己读什么音!对不对?非常好!立刻标上!

师:找到了?在课文的第几段?第二段!

师:第二段的倒数第几行?

师:非常好!读句子!

师:指着黑板上的“得”,这个字有三个音,第一个读de第二个读de第三个读dei,在课文里面我们有一个字要选第三个音。在哪里呢?真好!第三自然段,谁说的这话呀?

我得……

师:对了!它有三个音呢?在这里它读的第三个音!拿起笔,把音写在上面!好了!真好!笔放下,看黑板!这下咱们知道了,在读书的时候,容易错的音一定要看,通过查字典或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它用的哪个音,如果就有一个音,调容易错,怎么办?(标调)如果是多音字,立刻把它相应的音节标上去。这样,在经常的读书中,就在纠正错别字。读书中,就在纠正错别字。纠正了读音。那么到了考试之前,那试题“选择正确的读音”还是困难的事吗?

师:字音说完了!好,孩子们,你们刚才把那么长的课文读完了,能不能把故事讲短点儿?师:试着说说:这篇课文说的什么故事?

生:诸葛亮……借来十万支箭。

师:要来十万支箭!挺好!是吗?

师:你还想说!把话筒给她!

生:……借来了十万支箭,同时也是粉碎了周瑜的一个阴谋。

师:……你看补充得多重要!还有想说的吗?

生:

师:好!你觉得好不好?他说得好吗?

生评价。

师:他还想说!大家都用心听!

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师:好的,孩子们!没有说的了,是吧?刚才无论是补充的,还是自己说的,他们是不是都在……那么长的文章是不是给缩短了?说得好不好?(好)那他们说的有不一样的吗?你看,还得注意听人家说话呢!听人家说话多重要啊!他们说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吧?师:真是,你看,谁说完了,我们都说“好的”谁说完了,都说“哎,不错”而细细一想,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啊!那么怎么样就能把那么长的文章给它缩得短了呢?

生:应该用“概括”的方法。

师:那么,你用概括的方法来说一说!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特意下了套,让他……

师:是概括吗?那么就拿她这个例子来跟刚才的同学比较,他们刚才说的那些她都说到了什么?

生:都说到了“借箭”

师:指板书,孩子们,你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其实就是这篇文章所说的主要的——(板书)事件。嗯?对不对啊?题目就在说事情。所以我们把长文章缩短之前首先想:这篇文章说什么事儿呢?所以刚才你们说的谁都没离开“向曹操借箭”的事儿。所以……要找题。题目往往提示你这篇文章的事情。有事就得有——(因),是啊,有事就得有因,还有吗?有事就得有人物,对不对呀?没有人物,……,第二,找到事件了,马上就该想,想什么?(谁做的)立刻就得想人物。刚才同学们说那么多人物,你都记住了?在说谁呢?说吧!说到了“诸葛亮”,边板书,边夸“真好”。问:还说到了谁?……

师:这么一整理,发现,找事件,还得找人物。这么多人跟这件事有关系。那么,下一步就要想:他们每个人跟这个故事都有什么样的关系?自己帮自己提问题。提问题就能使自己把课文读得懂一点,多一点。

师:那好!每一个人物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啊?周瑜?

师:“使阴谋的那个人”!用上课文里的词语,可能比我们自己表达的还要准确。

生:妒忌诸葛亮。

师:妒忌诸葛亮。是这样的吧?好了,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他就怎么样啦?——就使阴谋了!真是的!陷害诸葛亮,什么阴谋?

限期造箭。

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师:鲁肃跟这有什么关系?

师:那鲁肃对诸葛亮?

师:鲁肃帮诸葛亮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师:鲁肃是帮助诸葛亮。

师:接着是诸葛亮,哪个词?(神机妙算)

师:曹操跟这件事?(被耍了)

师:曹操把箭借给了诸葛亮!奥,这曹操好说话!哥儿们,你要多少,我借给你。这人家曹操可不傻,人家曹操也是军事家,文学家,那他怎么就被骗了?曹操一定有他的——失误。师:对,失误!你说,曹操的失误在哪里?(多疑多虑)你看看曹操多疑多虑在书上什么地方?

师:哪个同学看出来的?

师:第8段。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谁愿意?“曹操听到鼓声……”

师:这女孩真不简单!这课文我们刚拿到,才读课文一遍就读得这么流畅,你看,多好!看出曹操多疑了吗?你看,人家这边擂鼓呐喊。古代打仗都要擂鼓呐喊。“……”一般都有硬仗打了!但也得出兵吧?但曹操怎么样?

师:不知道对方来多少人,怎么办?——射箭

师:而且呢,还“从……调来了六千多弓弩手”。继续向江中射箭。你看看曹操啊!从这儿看出来了,曹操这人太多疑了。(板书:多疑)我们知道,一般多疑的人做事就特别的小心谨慎。太好了!你看人家曹操,我就不出兵。我派人射箭。

师:曹操,正因为他的谨慎多疑,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怎么样?——利用了!

师:这个“利用”用得好。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借箭,这是文章的哪几小段?(7、8、9、10)

师:是这样的吧?完成任务,是的。孩子们,快看!当我们把每个人物跟这件事情都整理出来了,你发现没有,这篇课文,你再说要我把长文缩短,你肯定有的说了!《草船借箭》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全体说故事梗概。

师:发现了吗?当我们把一篇长文章说短了的时候,只要把握住几点:第一点,找什么?找事情。还要找?找人物。接着看——人物和事情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师:这就是你说的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师:自己练习说说!是这样的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热身: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或者在网上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主题曲。 2、调动积累,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3、围绕课题质疑。 二、把握脉络,心理入境 1、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自主读书,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解疑,汇报交流。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后。播放录像《草船借箭》片段,并提出观看要求,再放第二遍,学生复述经过。 3、由一张剧照(幻灯片)导入文章中心句。 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同时课件出示中心句。 2、品读感悟,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现在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四、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1、概括出人物特点,

2、围绕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点,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3、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学生汇报后,老师总结。 4、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以“读”“演”为主。 5、师生互动交流。 以“感受诸葛亮的‘笑’”为例,教学设想如下: 师:本文诸葛亮说有十几处,唯独有一处是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诸葛亮的这一笑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值得研究,他在笑谁,笑什么?好好揣摩揣摩。(老师幻灯出示句子) 生:(自由读) 角色扮演、扮读。 师: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表演,并读句子。 师:他还可能笑谁,这又是什么笑?怎么笑?怎么读? 生:表演,并朗读。 五、朗读诗歌,体味经典 周瑜妒忌诸葛亮,逼亮立下军令状。 孔明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郎。 巧用天时与地利,周密安排不慌忙。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满舱。 按期交箭服周瑜,诸葛美名天下扬。 六、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1、阅读课本选读教材“空城计”,可以谈谈体会。 2、常言道:“有借有还。”那么,诸葛亮此次“借”来的箭是怎么“还”回去的,请同学读读《三国演义》原著。 七、布置作业 1、收集三国人物卡片。 2、搜集三国人物歇后语。 (后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本文是关于《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基本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课文《草船借箭》这节课,我运用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和课堂教学策略,重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片断(一)] 师:请浏览课文,用文中一处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机妙算”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可以和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交流评价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有大雾。 生:诸葛亮算到了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生:他算到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并为他保密。 …… 师: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 生:周瑜感叹:“我真比不上他!”

师:想象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并试着读一读。 生:我想周瑜会非常佩服地说这句话,因为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他看到诸葛亮确实比他强。所以说这句话时,应该用比较诚恳的语气来读。 生:我认为周瑜会更加嫉妒诸葛亮,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是忌恨的…… [教学片断二]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最想说的用一句话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生:我想对鲁肃说: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我想对周瑜说: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吧!那样你会更出色! 生:我想对曹操说:你的多疑,促成了诸葛亮借箭的成功。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生:我想对鲁肃说:没有你的帮助,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会取得成功,这里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生:我想对诸葛亮说: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佩服你。 师:同学们,你们能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对人物的不同看法,这些思维的火花将成为火炬照亮你们。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老师剥夺,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为此,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其次,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主学生学会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并牢牢抓住“神机妙算”关键词,贯穿“读文、探究、感悟”的教学特点,重读悟,重感悟,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创新的灵魂,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合作、探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这一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重、难点,激起千层浪。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充分有关效的读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组织学生讨论。)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

草船借箭 教学案例分析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分析 横沽小学 王丽娜 2009、5

《草船借箭》案例分析 (在学生学会复述课文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向老师发问。) 生:老师,你们都说诸葛亮是英雄,难道周瑜就不是英雄了吗? 师:(未回话,看了看其他学生。)你们认为呢? (学生面面相觑) 师:同意诸葛亮是英雄的请举起手来。 (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要辩论恐怕难度很大。) 师:没举手的同学你们别泄气,先让举手的同学说说诸葛亮英明在何处,要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学生认真看书) 师:谁先说? 生:诸葛亮预料三天后必有大雾,这是常人所不能预测的。因此,我认为他是英雄。 师:哦,知天时。(板书:知天时)接着讲。 生:诸葛亮知道水是由曹操方向向周瑜方向流的,一旦借箭成功,撤离时顺流而下,曹操追不上。 师:懂地利。(板书:懂地利) 生:草船借箭胜败在“鲁肃”身上。鲁肃如不给诸葛亮准备二十只快船,或干脆把诸葛亮的计划告诉周瑜,那诸葛亮就完蛋了!诸葛亮把鲁肃看得太准了,此乃慧眼识英才也。(全班大笑) 师: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生:诸葛亮也把曹操的心看透了。他知道曹操大雾天不敢轻易交战,只能在岸上放箭。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得颇为深刻。是不是周瑜就一文不值呢?没举手的同学们考虑好了吗?(认为周瑜是英雄的同学还找不出确凿的理由) 师:你们想一下《赤壁之战》,也可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来说说。(坐着的学生豁然开朗) 生:周瑜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周瑜才是英雄。 师:能说具体点吗? 生:周瑜巧用了黄盖诈降计,使曹操相信黄盖是真的投降了。 生:周瑜利用顺水、顺风火烧了曹军战船。 生:周瑜把易燃物品用船上的青布幔子遮好,以蒙蔽曹操。 师:现在同意周瑜是英雄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起手来) 师:怎么成了两个英雄了? 生:周瑜是英雄。然而,诸葛亮技高一筹。 生:对。《草船借箭》文末周瑜亲口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是啊!周瑜那么聪明,在诸葛亮面前,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诸葛亮—— (指着板书让学生齐读) 生:(齐读)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师:请用板书上的三个词,并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结合文中内容讲一两句话。(学生练讲,指名讲。)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 3、同学们,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

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 1 2 教案续页(第课时) 3 4 5 篇二:公开课--草船借箭 校级公开课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立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并根据学生预习时查阅过的资料,想想: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先学过程(15分钟) (一)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勾画批注,对不懂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小声地讨论交流。 (二)自学检测 1、完成填空:《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读: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强调读准字音。 指导写字。 适当提示下面词语的意思:妒忌、军令状、迟延、疑惑、调度、虚实、弓弩手、丞相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以学定教(15分钟) (1)填空式讲故事梗概。 ②对话中周瑜和诸葛亮心中是怎样想的?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③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在“说”或“问”前面加提示语,批注在书上。小结: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3)鲁肃答应了。 (设计思路:这些带“然”字的词,不仅仅是体现语汇丰富,主要是通过这些词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激发兴趣,开始名著之旅 篇三: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9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1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2.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3、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 4、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②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杜卫忠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

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9.《草船借箭》教案【新版】

19.《草船借箭》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

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草船借箭》教案

第一 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齐)知道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有哪三个国?生:有东吴、西蜀,还有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是以后的事了。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 师:刚才在讲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到了。现在我要问,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可以不可以?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生:联系起来了。师:诸葛亮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诸

《草船借箭》教案

19、《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在读的基础上,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我们学过《赤壁之战》,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那些? 2、板书课题,了解资料袋的内容。 我们一起打开书中100页的资料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根据这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有关内容改编的一个故事——板书:《草船借箭》 3、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为了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在字音方面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 (2)文中的都督和丞相分别指的是谁? 都督:周瑜(为孙权效力) 丞相:曹操(控制君王自己掌握大权) (3)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对各种农远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横山县响水中心小学姚晨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延迟、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 2、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到那三国时期,走近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我们来学习《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谈谈你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 部智慧之书,这节课我们就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来 探究“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1、自由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想想故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说。 2、汇报。 三、再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当诸葛亮如期交箭时,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 出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喝了几杯 就走了。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公事来为难诸葛亮,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猜到用草船借箭的方法来 完成任务。抓住“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来体会诸葛亮当时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 ②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 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 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 都督知道,他要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段中体会诸葛亮为借箭做好了准备,他善于用人, 知道鲁萧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