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最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最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让学生动口交流、思维分享观点,便于互动,便于老师分别进行指导,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我个人就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如何在短的时间内做到极致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1、怎样备好课

(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

(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契合点,真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3)过去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呈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3、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

(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老师们创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

教育需要三个东西: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从总体上讲,我国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温总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精讲多练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

2、优化练习

由各年级主备人负责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各学科不同课型分层设计练习的模式,并根据各学科模式进行尝试,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生命课堂

结合改革内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如语文课堂上努力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激励性评价

学生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学生发给“好学奖”,讲卫生,服装整洁的发给“形象奖”,我们还设置了十星级评选活动。

总之,我们要以课堂改革为契机,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立足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有限时间里充分发展自己。

一个经典婚礼项目中WBS工作分解结构

一、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

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二、婚礼前准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