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实验探究(2) (1)

主要实验探究(2) (1)
主要实验探究(2) (1)

主要实验探究

一、声音的传播

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提示:只有紧紧地挨在一起,才能使声音完全在固体中传播。

2、为什么要轻敲桌面?

提示:防止声音过大,避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对实验的影响。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逐渐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由此可推理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4、停止抽气,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又如何变化?

提示: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5、在水中让两块石子相碰发声,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来的?

提示:水(液体)和空气

6、一个同学在室外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分别将耳朵贴在墙上、离开墙,听到的声音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入耳中的?两种听音方式的效果一样吗?

提示:第一种方式中传声的介质是墙(固体),第二种方式中传

声的介质是墙(固体)和空气;墙(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二、音调和响度

1、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如何操作?

提示:改变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应如何操作?

提示:控制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国拨动。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提示: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为什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提示: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刻度尺便于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在此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观察像是否呈现在光屏上,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探究过程中,有时你会看到两支蜡烛的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现象?

提示:玻璃板太厚时,前后两面都能反射光线成像,能看到两个像,故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薄的玻璃板。

6、探究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使蜡烛和像重合,为什么?

提示:玻璃板未放正,成的像没有在水平桌面上。

7、探究过程中,为什么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提示:环境光线过于明亮会使得烛焰的发光相对较弱学,像的亮度相对降低,不易观察,所以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

若实验中采用的不是蜡烛而是其他不发光的物体,可以用手电筒照不发光的物体,那此时成的像也会清晰了。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

1、做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焦距的凸透镜?

提示:根据光具座长度L与焦距f的关系:L≥4f。

2、在实验中,如何安置器材?

提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的某一刻度上,并做好记录,将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

3、为了使偈吴呈现在光屏中央,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

提示: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或同一水平线上)。

4、如果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这是什么原因?应如何调整?

提示:烛焰的像靠近光屏上端可能是由于烛焰太低或凸透镜太记或光屏太低,帮应有三种方法调整:

(1)将光屏向上移动;

(2)将蜡烛向上移动;

(3)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何改变蜡烛、凸透镜、光屏的

位置?

提示: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光屏则相应的远离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6、成实像时,像的大小变化由什么决定?成虚像时呢?

提示: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就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7、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用遮光板遮住,成像如何?

提示:成像性质不变,只是像变暗了。

8、我们知道成实像都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和像的左右关系如何?

提示:凸透镜成实像时上下、左右都颠倒。

五、固体深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实验中,为什么采用水浴法加热?

提示:(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质变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在实验中,熔化前被加热的物质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熔化过程中,又有什么特点,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提示:熔化前,吸热温度上升;固态熔化过程中,晶体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吸热温度上升;固液共存态。

3、在实验中,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

提示: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4、观察海波熔化图象,可发现海波熔化后升温变化比溶化前慢,

这是什么原因?

提示:海波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液态海波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海波的比热容。

六、水的沸腾

1、在加热过程中,水沸腾前有什么现象?

提示:开始加热,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敁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

提示:有大量气泡产生,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直至到水面破裂。

3、如何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提示:(1)加水要适量,尽量少些;(2)可用初温在60℃左右的热水进行实验;(3)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4)沸腾前加热过程中,可以烧杯口上加盖。

4、有时在做实验时,为什么水的沸点小于100℃或大于100℃?

提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当水面上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当杯口的盖密封较严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100℃。

5、由沸腾图象可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七、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在实验中,为什么选用规格不同的小灯光分别测两次结果?

提示:(1)若小灯光规格相同,无论是串联,还是亲联,通过灯光的电流都是相等的,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结论。(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2、在实验中,要将电流表换位置连入电路,在连入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在电路和连接或拆接时,开关都要断开。

3、若开始实验,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为什么?

提示: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4、若电流表的指针偏向最右端无刻度的地方,这又是为什么?

提示:电流表所用量程太小。

八、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中怎样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提示:观察灯泡的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什么探究方法?是怎样做的?

提示:控制变量法。保持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保持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超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3、在实验中怎样探究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提示:比较加热和不加热两种情况下,灯光亮度大小或电流表示数大小。

特别提醒

九、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采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实验中,如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

提示:所选量程略大于电源电压

3、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提示:因电压表内阻很大,故电路中电流几乎为零,灯光不发光,此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压。

4、当被测灯泡被短路时,电压表示数如何?

提示: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电压,示数不变。

十、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在实验中为什么对阻值不同的电阻各进行多次测量?

提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2、在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什么

位置?为什么?

提示: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流最小,从而起到保护电器的作用。

3、在实验中,如何选取电压表量程?

提示:根据电源电压或所测元件两端的最大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保证指针偏转超过量程的一半,以读数准确。

特别提醒

十一、伏安法测电阻

1、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如何调节?

提示: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

2、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保护电路;(2)若测小灯泡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便于研究灯丝受其温度的影响;(3)若测定值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厂进而多测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计算出每组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3、在实验中,测小灯泡电阻和测定值电阻,在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时有什么不同?

提示:若测小灯泡电阻,通过计算每次的测量值可得电阻不同,从而得出灯丝电阻变化的本质原因—温度,若测定值电阻的阻值,通过计算得出每次的测量值可得电阻相同。

十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哪些?

提示:(1)保护电路;(2)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略低于、等于或略高于额定电压。

2、怎样选择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提示:电表量程参照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电流,选择大于额定电压、电流的量程。如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压表可选0-3V

的量程。

3、如何选用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提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大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流,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应与小灯泡的电阻差不多,这样调节效果明显。

4、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手和眼各自的分工是什么?提示:手移动滑片的位置,同时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示数达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移动滑片。

5、能否用多次测量求出的电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提示:不能。额定功率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且在不同的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求平均值。

特别提醒:

十三、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中,如何操作才能控制电流相等?

提示:采用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

2、实验中,如何控制电压相等?

提示:采用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并联。

3、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什么实验现象或物理量的变化来判断电热的多与少?这是什么物理方法?

提示:实验中,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煤油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高低;或使密闭烧瓶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球被吹起业的先后;或通过粘在电阻丝火柴被点燃的先后来判断;转换法。

4、本实验的结论结论是什么?

提示:(1)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在通电时间、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十四、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保护电路;(2)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电流的大小。

2、实验中,怎样磁性的强弱?

提示:实验中运用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少,显示磁性的强弱,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多,磁性强,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少,则磁性弱。

3、在实验中,两电磁铁为什么要串联?

提示:目的是研究在电流相同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匝数的关系,串联就是要保证电流相同。

4、如何操作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提示:只研究一个电磁铁(匝数不变),观察并记录吸引曲别针的数目,断开开关,移动滑片使电流增大或减小,闭合开关,再观察并记录吸引曲别针的数目,并加以比较。

5、在实验中,更换粗细不同的铁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铁芯大小的关系。

6、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铁芯的有无及大小。电流越大,匝数越多,铁芯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

十五、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1、灵敏电流表和一般电流表有何不同?

提示:(1)可感知微小的电流;(2)可感知电流的方向。

2、本实验中,由于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使现象明显?

提示:(1)要尽可能选用磁性强的蹄形磁体;(2)可用导线制成矩形的多匝线圈代替单根导线。(3)切割磁感线时,垂直且尽量快速。

3、在实验中,为什么要调转磁体的磁极?

提示:目的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

4、本实验中除利用控制变量法还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并简要说明。

提示:转换法。电路中和生的感应电流较小,且看不见,摸不着,采用转换法,通过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

十六、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如何测量?

提示:(1)物质的质量可用天平精确测量;

(2)规则的固体可用直尺测出边长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3)不规则固体可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求出它们的体积;

(4)若物质是液体,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出体积。

2、为什么对同一种物质多次测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实验中为什么换用不同物质多次测出?

提示:因为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仅根据一组数据,无法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所以要测量多组数据;并且由多组数据得出结论更可靠,更具有普遍性。

3、实验中,所选用的固体物质有什么要求?

提示:实心、同种,质地均匀。

4、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象法。在图象中,由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包括坐标原点吗?研究发现不同物质的图象延长后,在坐标原点相交,为什么?

提示:由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不包括坐标原点;不同物质的图象延长后,在坐标原点相交,说明不同物质在m=0时,V=0。故原点也是每个图象上的点。

5、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关系,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

(2)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十七、测量盐水和开关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

1、在实验中如何测盐水的体积和质量?

提示:(1)先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用纸将量筒内擦拭干净;

(3)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记下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

(4)再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5)量筒中盐水的的质量m=m1-m2

2、在实验中如何测出固体的体积?

提示:(1)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读出体积V1;

(2)再将固体用细线系牢,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并读出体积V2;

(3)所没固体的体积V=V2-V1。

3、在2.(1)中的操作中,量筒中倒入的水要适量,适量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以使固体完全浸没为宜,且能准确、方便读数。

4、测固体的密度时为什么要注意测量体积和质量的顺序?

提示:从原理上讲无顺序,但若先测完体积后测质量其表面会沾有少量的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增大了误差。

特别提醒

十八、如何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具体指什么?

提示:量程就是刻度尺一闪能测出的最大长度;分度值是两相邻刻度间的距离。

2、使用刻度尺前有什么要求?

提示: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第一步“观察”,具体操作是什么?

提示:①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②量程;③分度值。

4、正确使用刻度尺的第二步是“放置”,具体操作是什么?

提示:①正:刻度尺的位置放正,不要歪斜;

②贴: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起始端对齐,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③齐: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整数刻度与被测物体起始端对齐。

5、用刻度尺测量时,如何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提示:(1)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2)记录测量结果包括:①准确值(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②估读值(从刻度尺上直接估计读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③单位。

6、怎样做才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提示: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十九、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怎样确定阻力存在?

提示: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在水平表面速度减慢,直至停止是受到阻力作用的缘故。

2、实验中控制的不变量有哪些?

提示:同一小车、同一斜面,从相同的高度自由滑下。

3、怎样确定小车受到阻力的大小?

提示: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阻力最大。

4、实验中应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

提示: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物体表面前进的距离。

5、直接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以相同的速度运动的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阻力是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的原因。

6、通过实验可推理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一直保持原来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7、从实验中可得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十、二力平衡的条件

1、如何根据状态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

提示: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该物体受力平衡。

2、研究对象如果用小车代替木块,有什么好处?

提示: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3、研究木块所受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时,应如何操作?

提示:在两边托盘中放上质量相等或不等的钩码,观察木块的平衡状态是否改变。

4、研究木块受到两个力的方向关系时,应如何操作?

提示:将木块受到的两个拉力向相反的方向拉或向相同方向拉,观察木块的平衡状态是否改变。

5、把静止时的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什么现象?表明了什么?

提示:松手后木块又会扭回原来的位置静止,表明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6、该项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十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提示: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具体观察什么?

提示:(1)量程;(2)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刻度。

3. 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还应该做什么?

提示:(1)指针较零;(2)轻拉几次挂钩,避免弹簧卡壳。

4、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5、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如何读数?

提示: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二十二、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该实验的器材有哪些?

提示:质量标准的钩码(已知)若干,弹簧测力计。

2、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

提示:将测力计的挂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分别记下它们的质量和重力。

3、实验中要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便于得到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提什么?

提示: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或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一定)。

二十三、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1、测滑动摩擦力的依据是什么?用到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提示:二力平衡、控制变量法。

2、怎样操作才能测出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

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如何操作?

提示:在相同粗糙程度的物体表面上,通过增加物块

二十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实验中是怎样体现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示:海绵被压后的凹陷程度。

2、该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提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探究压力大小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如何操作?

提示:将小方桌正放(或倒放)在海绵上,在方桌上放上不同个

数钩码,观察方桌在海绵中凹陷的深度。

4、探究威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如何操作?

提示:将小方桌正放和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凹陷深度。

5、实验结论是什么?

提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特别提醒

二十五、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1、实验中怎样测小石块受到的浮力?

提示:称重法。

2、实验原理是什么?

提示:用称重法测出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同时测出物块排开水的重力,二者数量关系进行比较。

3、为了使结论更准确,应该怎样操作?

提示:改变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多做几次,换用不同液体多做几次。

4、实验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测力计指针调零;实验前水面平溢水杯口;浸入物块不能太快;物块浸入水中后不能接触杯底或杯壁等。

二十六、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状态具体是指处于什么状态?

提示: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2、实验前,对杠杆的位置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提示: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使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位置,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时,要使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提示:选取不同数量的钩码挂在杠杆支点两端,调节钩码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并且多做几次。

5、实验结论是什么?

提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二十七、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使用滑轮时,如何确定是否省力或省距离?

提示:如使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比提起的物重要小,即为省力,否则即为不省力或费力;若绳子自由端拉出的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要少,即为省距离,否则即为不省距离或费距离。

2、使用滑轮时,要测出绳子自由端拉力,如何操作?

提示:将弹簧测力计挂钩拴在绳子自由端,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

3、定滑轮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4、动滑轮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能省一半的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

特别提醒

二十八、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探究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哪些因素相

同?

提示:斜面的光滑程度(材料),斜面的长度,物体的重力。

2、在上述实验中,省力的多少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斜面越缓越省力。

3、在本实验中,如何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提示:(1)W有用=Gh;(2)W额=fs(f是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s是斜面的长度);(3)W总=Fs=Gh+fs(F是沿斜面匀速拉动物体的拉力)

4、本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

提示: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出拉力大小。

5、本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提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无关。

6、通过本实验,如何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示:(1)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在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2)使斜面变陡(在斜面粗糙程度不变时)。

特别提醒

二十九、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实验中,铁球动能的大小是如何显示的?

提示:在同一平面上,木块被撞得越远,铁球动能越大,这是转换法。

2、在实验中,为什么让不同的铁球在同一位置释放?

统计学实验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题目统计学上机实验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3 年05 月30 日

实验1:数据整理 一、项目名称:数据整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中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能以此方式独自完成相关作业。 三、实验要求 1、已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理解数据整理中的统计计算问题;已阅读本次实验导引,了解Excel中相关的计算工具。 2、准备好一个统计分组问题及相关数据 3、以Excel文件形式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一)问题与数据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25,29,47,38,34,30,38,43,40,46,36,45,37,37,36,45,43,33,44,35,28,46,34,30,37,44,26,38,44,42,36,37,37,49,39,42,32,36,35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二)操作步骤 1、在单元区域A2:H6中输入原始数据。 2、并计算原始数据的最大值(在单元格B7)与最小值(在单元格D7)。 3、根据Sturges经验公式计算经验组距(在单元格B8)和经验组数(在单元格D8)。 4、根据步骤3的计算结果,计算并确定各组上限、下限(在单元格)。

5、绘制频数分布表框架 6、计算各组频数 (1)选定B20:B24作为存放计算结果的区域。 (2)从“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项。 (3)在弹出的“插入函数”对话框中选择“统计”函数FREQUENCY. (4)单击“插入函数”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弹出“FREQUENCY”对话框。(5)确定FREQUENCY函数的两个参数的值。其中: Data-array:原始数据或其所在单元格区域(A2:H6) Bins-array:分组各组的上限值或其所在单元格区域(J2:J6) (6)按Shift+Ctrl+Enter组合键 (7)用各种公式计算表中其他各项 (8)作频数分布图 使用EXCEL的“图表向导”工具,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比较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4、加强移液管的使用; 5、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预习内容 1、碱式滴定管的规格、洗涤、润洗等操作步骤; 2、NaOH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 3、吸量管的使用; 三、基本操作 1、吸量管的使用 要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常使用吸管。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两种。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而不用有分度吸管。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使用时,令液面从某一分度(通常为最高标线)降到另一分度,两分度间的体积刚好等于所需量取的体积,通常不把溶液放到底部。在同一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同一吸管的同一段,而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再取少量被量液体荡洗3次,以保证被吸取的溶液浓度不变。蒸馏水和溶液荡洗的用量由吸管大小决定,无分度吸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为限,有分度吸管则以充满全部体积的1/5为限。 用吸管吸取溶液时,左手拿洗耳球(预先排除空气),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吸管下端至少伸入液面1cm,不要伸入太多,以免管口外壁沾附溶液过多,也不要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吸空。用洗耳球慢慢吸取溶液,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吸管应随容器中液面下降而降低。当溶液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紧按管口,取出吸管,左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并倾斜约45°。右手垂直地拿住吸管,使其管尖靠住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微微抬起食指,当液面缓缓下降到与标线相切时,立即紧按食指,使流体不再流出。再把吸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仍使其管尖接触容

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水处理实验技术教案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实验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实践教案环节(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时和学分:实验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分析化学、水力学、环境生物学、水质工程学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课,是水处理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课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所学知识既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又为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本课程教案总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选课,加深学生对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掌握一般水处理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实验项目基本要求 ()活性炭吸附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理解吸附原理,掌握活性炭吸附常熟确定方法。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使用,掌握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污水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 ()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加深对离子交换容量的理解,掌握测定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掌握离子交换柱的运行。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离子交换设备使用方法,能测定离子交换容量。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学习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 实验要求: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系数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混凝实验(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水样混凝的最佳投药量确定方法,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

水质工程学习题.doc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试卷装订封面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生系别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阅卷教师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阅卷日期 装订教师 装订日期 缺卷学生姓名及原因: 无 附: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期末考核成绩登记表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如何分类。 按不同的原理,对天然水体的杂志进行分类: (1) 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 (2)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生物(微生物); (3) 按杂质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哪几类。 (1)微生物标准;(2)水的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毒理学指标;(4)放射性指标。 3.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有哪些特点。 由于通过土壤和岩层的过滤作用,所以地下水没有悬浮物,通常是透明的。同时通过溶解了土壤和岩层中的可溶性矿物质,所以含盐量、硬度等比地表水高。地下水的水质、水温一般终年稳定,较少受到外界影响。受水体流经的土壤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的 影响,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会有较大差异。 4.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换进条件适宜的 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用营养物质是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随后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异养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得水中的DO 被迅速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 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造成水体感官性污染,使藻类过度繁殖,水有霉味、腥臭味,使水体混浊,透明度下降(2)消耗水体的溶解氧(3)向水体释放毒素,使人和牲畜得 病(4) 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5)对水生生态造成影响。 5.什么是水体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 水体自净是指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进行生物分解的条件,DO 越高,说明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越少,DO 接近饱和时,水体是清洁的,因此DO 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利力的生态 因素。 6.用哪两个相关的水质指标描述水体的自净过程。 BOD 和DO 。

统计学实验报告

统计学数学实验报告 单因素方差分析 姓名 专业 学号

单因素方差分析 摘要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所提供的是一套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研究的是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也是统计学分析的一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关键字单因素、方差、数据统计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当方差分析中之涉及一个分类型自变量时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例如要检验汽车市场销售汽车时汽车颜色对销售数据的影响,这里只涉及汽车颜色一个因素,因而属于单因素方差分析。 为了更好的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下面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单因素方差所要解决的问题。从3个总体中各抽取容量不同的样本数据,结果如下表1所示。检验3个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1)P29210.1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158 153 169 148 142 158 161 156 180 154 149 169 如果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就需要得到一些相关的数据结构,从而对那些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如下表2所示: 分析步骤 1.提出假设 与通常的统计推断问题一样,方差分析的任务也是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原假设H0与备择假设H1,然后寻找适当的检验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本节将借用上面的实例来讨论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要点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的目的: 1.验证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巩固、加深、拓展理论知识的学习; 2.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程序: 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报告-实验结束考试 三、实验预备知识: (一)误差及误差的表示方法 1.误差—实验测定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 (注—真实结果: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等) 2.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测定结果-真实结果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结果×100% 误差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3.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某些固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测性等特点。 如:砝码腐蚀、试剂(包括蒸馏水)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沉淀反应不完全、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等。 (2)偶然误差—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如气压的微小波动、温度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波动等)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双向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等特点,但符合统计规律(多次测定结果中:正负误差出现机会/几率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可以代表真实结果) 如:天平零点稍有变化;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计不准等。 (二)偏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 1.偏差—多次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值 2.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算术平均值 (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值)×100% 偏差反应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但是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分析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三)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只含有一位可疑数字的物理量。 (注—物理量:不仅给出数值,而且反应量度的方法/仪器的准确度) 2.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加减法—计算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小数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26.71 (2)乘除法—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0.328 (3)数字修约—数据处理过程中舍去不必要的有效数字的过程 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被修约数字≤4 舍去 0.52664=0.5266 ≥6 进位 0.36266=0.3627 =50 舍去/进位 =5* 进位 18.0852=18.09 末位为偶数10.2350=10.24;10.2650=10.26 (注意:不能连续修约,如:1.54546=1.5;1.54546≠1.6) (4)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设自变量x1,x2,x3,…x n(如浓度) 应变量y1,y2,y3,…y n(如仪器的信号值:电位、吸光度、峰高、峰面积等)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授课对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时数:44学时(其中含12学时实验) 学分数: 2.5学分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 开课教研室: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 执笔人:田晓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水质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以及微生物在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中的作用。 2.知识要求 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污水质,并用微生物理论提出粗略的处理意见。 3.能力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具备独立设计、实施相关实验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了解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增强适应能力,自觉地把本课程发展与相关专业发展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述 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特点以及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等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研究范畴,对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及其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2)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细菌及其一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放线菌、蓝细菌等其它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分类鉴定。 基本要求: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应用潜力;了解放线菌、蓝细菌等其它原核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3)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生理特性等。

水质工程学(上)答案

14章 4.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点? 答:作用: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 特点:在化工生产中,反应器都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以至纯物理过程等。例:沉淀池。 5.试举出3种质量传递机理的实例。 答:质量传递包括主流传递、分子扩散传递、紊流扩散传递。 1、主流传递:在平流池中,物质将随水流作水平迁移。物质在水平方向的浓度变化, 是由主流迁移和化学引起的。 2、分子扩散传递:在静止或作层流运动的液体中,存在浓度梯度的话,高浓度区内的 组分总是向低浓度区迁移,最终趋于平均分布状态,浓度梯度消失。如平流池等。 3、紊流扩散传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水流往往处于紊流状态。水处理构筑物中绝大 部分都是紊流扩散。 6.(1)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CMB)不存在由物质迁移而导致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且假 定是在恒温下操作 (2)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反应物投入反应器后,经搅拌立即与反应器内的料液达到完全均匀混合,输出的产物其浓度和成分与反应器内的物料相同 (3)推流型反应器(PF)反应器内的物料仅以相同流速平行流动,而无扩散作用,这种流型唯一的质量传递就是平行流动的主流传递 答:在水处理方面引入反应器理论推动了水处理工艺发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只作为化学反应设备来独立研究,但在水处理中,含义较广泛。许多水处理设备与池子都可作为反应器来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化学反应、生物化学反应以至物理过程等。例如,氯化消毒池,除铁、除锰滤池、生物滤池、絮凝池、沉淀池等等,甚至一段河流自净过程都可应用反应器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介绍反应器概念,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分析研究水处理工艺设备的方法和思路。 7.为什么串联的CSTR型反应器比同容积的单个CSTR型反应器效果好? 答:因为使用多个体积相等的CSTR型反应器串联,则第二只反应器的输入物料浓度即为第一只反应器的输出物料浓度,串联的反应器数愈多,所需反应时间愈短,理论上,当串联的反应器数N趋近无穷时,所需反应时间将趋近于CMB型和PF型的反应时间。 8.混合与返混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返混是如何造成的? 答:区别是:返混又称逆向混合。广义地说,泛指不同时间进入系统的物料之间的混合,包括物料逆流动方向的流动。 造成返混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对流,短流,流速不均匀,设备中存在死角以及物质扩散等。例如:环流和由湍流和分子扩散所造成的轴向混合,及由不均匀的速度分布所造成的短路、停滞区或“死区”、沟流等使物料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有差异的所有因素。 9.PF型和CMB型反应器为什么效果相同?两者优缺点比较。 答:在推流型反应器的起端(或开始阶段),物料是在C0的高浓度下进行的,反应速度很快。沿着液流方向,随着流程增加(或反应时间的延续),物料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度也随之逐渐减小。这跟间歇式反应器的反应过程是一样的。推流型反应器优于间歇式反应器的在于:间歇式反应器除了反应时间以外,还需考虑投料和卸料时间,而推流型反应器为连续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P2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P2 实验1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半微量分析法)P3 实验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半微量分析法)P5 实验4 滴定分析技能考核P7 实验5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8 实验6 天然水中总硬度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9 实验7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1 实验8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2 实验9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P13 实验10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5 实验11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6 实验1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7 实验13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9 实验14亚铁盐中铁的测定含量(半微量分析法)P20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1/2~2/3。为此,分析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熟悉各种分析方法,尤其应掌握基础的化学分析法;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具有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完成上述任务,提出以下要求: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如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和鉴定,常见基准物质的使用。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指示剂的选择,学会查阅分析化学手册和参考资料,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分析天平,会使用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等仪器。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爱公物、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分析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以定量测定为主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充实实验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2.了解并掌握实验条件、试剂用量等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分析方法、实验仪器、所用试剂和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根据所学的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所掌握的实验基本知识, 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设计实验的可行性。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 1.实验课开始时应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和“天平室使用规则”,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化学药品的保管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按操作规程和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操作。 2.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做好必要的预习记录。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3.洗仪器用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要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及自来水等。取用试剂时要看清标签,以免因误取而造成浪费和失败。 4.保持室内安静,以利于集中精力做好实验。保持实验台面清洁,仪器摆放整齐、有序。 实验课开始和期末都要按照仪器清单(见附录二十四)认真清点自己使用的一套仪器。实验中损坏和丢失的仪器要及时去“实验准备室”登记领取,期末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爱护仪器, 5.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6.火柴、纸屑、废品等只能丢入废物缸(箱)内,不能丢入水槽,以免水管堵塞。 7.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能保证实验准确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实验产生的废液、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或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中,统一处理。 常量分析的基本实验,其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极差和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不超过±0.2%和±0.3%,自拟方案实验、双组分及复杂物质的分析和微量分析实验则适当放宽要求。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药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操作 一、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一)样品的溶解 1.准备好洁净的烧杯,配好合适的玻璃棒和表面皿,玻棒的长度应比烧杯高5~7cm,不要太长。表面皿的直径应略大于烧杯口直径。 2.称取样品于烧杯后,用表面皿盖好烧杯。 3.溶解样品时注意: 溶解样品时,取下表面皿,将溶解剂沿玻棒下端加入,或沿烧杯壁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样品完全溶解,然后盖上表面皿,此时玻棒不准离开烧杯放到别处(玻棒已沾有样品溶液)。若样品需加热溶解时,要盖表面皿使其微热或微沸溶解,不要暴沸。 (二)沉淀 1.沉淀的条件样品溶液的浓度,PH值,沉淀剂的浓度和用量,沉淀剂加入的速度,各种试剂加入的次序,沉淀时溶液的温度等条件要按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控制。 2.加沉淀剂将样品于烧杯中溶解并稀释成一定浓度,加沉淀剂应沿烧杯内壁或沿玻璃棒加入,小心操作忽使溶液溅出损失。若需缓缓加入沉淀剂时,可用滴管逐滴加入并搅拌。搅拌时勿使玻棒碰击烧杯壁或触击烧杯底及防碰破烧杯。若需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最好在水浴上加热,用煤气灯加热时要控制温度,防止溶液暴沸,以免溶液溅失。 3.陈化沉淀完毕,进行陈化时,将烧杯用表玻璃盖好,防止灰尘落入,放置过夜或在石棉网上加热近沸30分钟至1小时。 4.检查沉淀是否完全沉淀完毕或陈化完毕后,沿烧杯内壁加入少量沉淀剂,若上层清液出现混浊或沉淀,说明沉淀不完全,可补加适量沉淀剂使沉淀完全。 (三)过滤 1.滤纸或漏斗的选择要用定量滤纸或称无灰滤纸(灰分在0.1毫克以下或重量已知)过滤。滤纸的大小和致密程度由沉淀量和沉淀的性质决定。定量滤纸有快速,中速,慢速,直径有7cm,9cm和11cm三种。微晶形沉淀多用7cm致密滤纸过滤,蓬松的胶状沉淀要用较大的、疏松的滤纸过滤。 根据滤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漏斗,放入的滤纸应比漏斗沿低约1cm,不可高出漏斗。需要进行灼烧的无机化合物沉淀,需用长颈玻璃漏斗(图1-1)过滤,对不需灼烧的有机化合物沉淀,需用微孔玻璃漏斗或微孔玻璃坩埚减压过滤(图1-2),(图1-3),(图1-4)。 2.滤纸的折迭(图1-5、图1-6)先将滤纸沿直径方向对折成半圆,再根据漏斗角度的大小折迭;若漏斗顶角恰为60度,滤纸折成90度,展开即成圆锥状其顶角亦成60度,放入漏斗中,滤纸恰好贴紧漏斗内壁,无空隙也不会使滤纸出现皱折。若漏斗角不是60度,则第二次折迭时应折成适合于漏斗顶角度数放入漏斗中。为使滤纸三层部分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外层的上角撕下,并留做擦拭沉淀用。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混凝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加深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影响因素; 二、实验基本原理: 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影响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天然水体颗粒的电动电位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荷点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六联搅拌器),酸度计一台,低浊度仪一台,双向磁力搅拌器一台,1000ml烧杯六个,200ml烧杯两个,1000ml量筒一个,1ml、2ml、5ml移液管各一根,酸碱溶液各一瓶,混凝剂溶液一瓶(5%硫酸铝) 四、实验步骤: (1)本次试验选用的是二号水样,将桶中原水搅拌均匀,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 (2) 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水样并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并且每次增加0.1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记录生成小矾花是的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3)在六个大烧杯中分别加入1L的原水,以上一步所得的最小投加量为基准,设置六组梯度试验,每组用量别为最小投加量的1/3、2/3、1、1.5、2、2.5倍。加入到相应的药剂试管中。 (4)设定六联混凝搅拌仪,第一阶段:时间30s,转速500r/min;第二阶段:时间10min,转速为250r/min;第三阶段;时间10min,转速100r/min;第四阶段沉淀10min。启动

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消防总队和海淀区政府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纪委市监委同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检测鉴定、调查取证、模拟实验,并委托化工、爆炸、刑侦、火灾调查有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并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位于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东教2号楼。该建筑为砖混结构,中间两层建筑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环境实验室”),东西两侧三层建筑为电教教室(内部与环境实验室不连通)。环境实验室一层由西向东依次为模

型室、综合实验室(西南侧与模型室连通)、微生物实验室、药品室、大型仪器平台;二层由西向东分别为水质工程学Ⅱ、水质工程学Ⅰ、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实验室;一层南侧设有5个南向出入口;一、二层由东、西两个楼梯间连接;一层模型室和综合实验室南墙外码放9个集装箱(建筑布局详见下图)。 (二)事发项目情况 事发项目为北京交通大学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横向科研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所属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目的是制作垃圾渗滤液硝化载体。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德生申请立项,经学校批准,并由李德生负责实施。 2018年11月至12月期间,李德生与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和北京京华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15天

水质工程学(上)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何谓水质性水资源短缺? 答: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从天然水体取水不会对水体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使其排入水体后不会造成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质性水资源短缺:丰水地区,因为水源水质受到污染而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2.水处理中的反应器有哪些类型? 答:常见的有间歇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恒流搅拌反应器等 3.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几类?简述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答: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悬浮物、胶体杂质和溶解杂质。 悬浮物尺寸较大,易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但胶体颗粒尺寸很小,在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下沉,水中所存在的胶体通常有粘土、某些细菌及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通常也属于胶体一类。天然不中的胶体一般带有负电荷,有时也含有少量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粒径大于0.1mm的泥砂去除较易,通常在水中很快下沉。而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须投加混凝剂方可去除。 溶解杂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它们与水所构成的均相体系,外观透明,属于真溶液。但有的无机溶解物可使水产生色、臭、味。无机溶解杂质主要的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但有毒、有害无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有机溶解物主要来源于水源污染,也有天然存在。 4、为什么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水力条件比平流式沉淀池好? 答:由于斜板(管)的水力R很小,则Re小,Fr大,水力条件好。 5、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答: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在数值上相等,但含义不同。沉淀池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产水量,而截留沉速指沉淀池中能被全部去除的所有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 6、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60°? 答:斜管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是采用斜管沉淀池既可以增加沉淀面积,又可以利用斜管解决排泥问题。斜管倾角愈小,则沉淀面积愈大,沉淀效率愈高,但对排泥不利,实践证明,倾角为60°最好。 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变微气泡与颗粒的粘附性能? 答: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接触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性等。 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

统计学实验报告1

统计学实验报告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报告

二、打开文件“数据 3.XLS”中“城市住房状况评价”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函数,计算出各频率以及向上累计次数和向下累计次数;2)根据两城市频数分布数据,绘制出两城市满意度评价的环形图三、打开文件“数据 3.XLS”中“期末统计成绩”工作表,完成以下操作。 1)要求根据数据绘制出雷达图,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相似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 1)利用函数frequency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步骤1:打开文件“数据 3. XLS”中“某公司4个月电脑销售情况”工作表 步骤 2.在“频率(%)”的右侧加入一列“分组上限”,因统计分组采用“上限不在内”,故每组数据的上限都比真正的上限值小0.1,例如:“140-150”该组的上限实际值应为“150”,但我们为了计算接下来的频数取“149.9”. 步骤3.选定C20:C29,再选择“插入函数”按钮 3 步骤 4.选择类别“统计”—选择函数“FREQUENCY”

步骤5.在“data_array”对话框中输入“A2:I13”,在“bins_array”对话框中输入“E20:E29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指定用于编制分布数列的原始数据,第二个参数指定每一组的上限. 步骤6.选定C20:C30区域,再按“自动求和” 按钮,即可得到频数的合计

步骤7.在D20中输入“=(C20/$C$30)*1OO” 步骤8:再将该公式复制到D21:D29中,并按“自动求和”按钮计算得出所有频率的合计。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有关分析化学的实验基础操作 1.称量 2.搅拌溶解 3.定容 4.容量瓶相对校正:用25 mL移液管移蒸馏水至250 mL容量瓶,移取10次,看液面是否和容量瓶的刻度一致。 5.滴定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一、目的 1.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准确地确定终点的方法。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3.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变化。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原理 浓盐酸易挥发,固体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该溶液的浓度。 酸碱指示剂都具有一定的变色范围。0.1 mol·L-1NaOH和HCl 溶液的滴定(强碱与强酸的滴定),其突跃范围为pH 4~10,应当选用在此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例如甲基橙或酚酞等。NaOH溶液和HOAc溶液的滴定,是强碱和弱酸的滴定,其突跃范围处于碱性区域,应选用在此区域内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

三、试剂 1. 浓盐酸 2. 固体NaOH 3. 0.1 mol·L-1醋酸 4. 0.1%(质量分数)的甲基橙指示剂 5. 酚酞指示剂(用6+4乙醇—水溶液配制) 6.甲基红指示剂(用6+4乙醇一水溶液配制) 四.步骤 1. 0.1mol·L-1HCl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 通过计算求出配制250mL浓度为0.1mol·L-1的HCl溶液所需浓盐酸(相对密度1.19,约12mol·L-1)的体积。然后,用小量筒量取此量的浓盐酸,加入水中(分析实验中所用的水,一般均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故除特别指明者外,所说的“水”,意即蒸馏水或去离于水),并稀释成250mL,贮于玻塞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同样,通过计算求出配制250mL浓度为0.1mol·L-1的NaOH溶液所需的固体NaOH的量,在台秤上迅速称出(NaOH应置于什么器皿中称?为什么?)置于烧杯中,立即用250mL(用量筒量取蒸馏水即可)水溶解,配制成溶液,贮于具橡皮塞的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固体氢氧化钠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所以称量必须迅速。市售固体氢氧化钠常因吸收CO2而混有少量Na2CO3,以致在分析结果中引入误差,因此在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配制NaOH溶液时必须设法除去CO32-离子,常用方法有二: (1)在台秤上称取一定量固体NaOH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再用水稀释到一定体积(配成所要求浓度的标准溶液),加人1~2mL 200g·L-1BaCl2溶液,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静置过

水质工程学2实验 (1)

水质工程学II实验指导书 榆林学院 污水处理实验室 2011年9月

学生实验守则 水质工程学实验目的在于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测量方法和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进行水质工程学实验必须遵守: 一、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及无故缺课。因故不能上课者必 须及时请假并进行补课。 二、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的 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 三、进入实验室内必须严肃认真、不得喧哗。不得乱动其它与 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四、开始实验之前,要先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弄清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小组成员应互相配合,精心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进行数据测量。 五、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认真 整理,以便检验实验的正确性。 六、爱护仪器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查清责任, 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视损失情况酌情赔偿。 七、实验完毕应报告指导教师,经许可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原状 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报告应力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成果正确。并写上 同实验小组成员的名称,以便教师检验。

目录 实验一混凝实验 (1) 实验二曝气设备充氧实验 (5) 实验三小区污水处理及水中回用实验 (9) 实验四工业废水处理流程实验 (12)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表面水化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依靠其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自然下沉,而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粒脱稳,颗粒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 混凝处理的效果不仅与混凝剂的投量有关,同时还与被处理水的PH 、水温及处理过程中的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 实验目的: 1. 掌握水和废水混凝处理中最佳混凝条件(投药量、pH 及水力条件)的确定 方法。 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3. 了解混凝过程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及其表现特征。 4. 了解絮体的产生及其聚集增大的基本过程。 5. 深入理解不同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差别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2. 实验原理: 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ξ电位,ξ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ξ电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 胶体颗粒的ξ电位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 HD K πημξ= 式中:K ——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6=K ; π ——系数,为3.1416; η——水的粘度(Pa ·S ),(此取S Pa ?=-110η); μ ——颗粒电泳迁移率(cm V s m ///μ); H ——电场强度梯度(V/cm ); D ——水的介电常数D 水=8.1。 通常,ξ电位一般值在10-200mv 之间,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的ξ电位约在-30mv 以上,投加混凝剂以后,只要该电位降至-15mv 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ξ电位降为0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效果。

金融统计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分析1991-2013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运用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指数的数据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并分析哪种方法更科学。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实际利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分析1991-2013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特点。 2、比较两种实际利率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及科学性。 三、实验背景 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实现。利率调整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它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市场投资等都会产生直接或是简洁的影响。 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研究实际利率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本实验就1991年至2013年中国1年期实际储蓄利率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并比较分析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 四、实验环境 本实验属于自主实验,由学员课后自主完成,主要使用Excel软件。 数据来源: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数据。 五、实验原理 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 六、实验步骤 1、采集实验基础数据。通过网上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取相应数据。数据样本区间为1991-2013年。 2、利用Excel软件分别按照两种方法计算实际利率。 3、做出实际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两种不同算法下实际利率变化的折线图。 4、分析图表,考察实际存款利率变化特点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七、实验结果分析 (一)实验结果 经过整理和测算的结果如图所示

腹股沟局解实验报告

腹股沟局解实验报告 解剖腹股沟区设计性试验 一解剖腹股沟区的程序 1. 解剖腹外斜肌腱膜先修结腱膜表面的筋膜,观察腱膜纤维走向。在髂前上棘与耻 骨结节之间寻认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向下反折增厚形成的腹股沟韧带。在耻骨嵴外上方,找 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穿出腹外斜肌腱膜处,此即腹股沟管浅环处所在。剖开 精索外筋膜至腹股沟浅环的边缘,观察浅环的形态,修洁浅环的内外侧脚,以及位于浅环 外上方的脚间纤维。提起精索,观察位于后方的腹股沟韧带内侧端腱纤维自耻骨结节向内 上方形成的反转韧带,纤维融合于腹直肌鞘前层。 检查已做的腹外斜肌腱膜下的横切口,自此切口的内侧端至腹股沟浅环内侧脚的内侧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注意勿切损腹股沟管浅环的内侧脚。向下外翻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 腹股沟管,找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精索。分离并提起精索,以其为标志辨认:(1)腹股沟管,即容纳精索的部位;(2)腹股沟管后壁,即精索后方的腹横筋膜与联合建;(3)精索外侧端的前面被腹内斜肌起始部所覆盖。 2. 解剖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修洁腹内斜肌表面的筋膜,验明起自腹股沟韧带外 侧1/2的腹内斜肌下部纤维,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上方找出其下缘的纤维与腹横肌下 缘的纤维呈 弓状走行,越过精索走向其后内方。提起精索,在腹股沟管后壁内侧份观察两肌纤维 彼此融合形成腹股沟镰(联合腱),并至精索的后方,止于耻骨梳内侧份,成为加强腹股 沟管后壁的一部分。修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观察其发出的部分肌纤维随精索下行,共同形成提睾肌。 约在髂前上棘内侧2.5cm 处,于腹内斜肌表面找出髂腹下神经,将其修洁至穿出腹外斜肌腱膜处。 3. 解剖腹横筋膜沿附着点切开腹内斜肌起始部并向上翻起,用手指将精索游离后, 提起精索,观察腹横筋膜。约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上方一横指处,腹横筋膜包绕精索呈漏 斗状向外突出,随精索下降形成精索内筋膜。此漏斗状突出的开口即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切开此筋膜可见输精管、睾丸血管通过腹股沟管深环(腹环)。 4. 观察腹股沟管的内容翻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在男性标本找出精索,在精索的前上 方找到髂腹股沟神经,随精索穿出腹股沟浅环。在精索的后内方找出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与精索伴行穿出腹股沟浅环。在女性标本找出子宫圆韧带,追踪至腹股沟浅环为止。 5. 观察腹股沟三角再腹股沟深环内侧,分开腹横筋膜深面,找出腹壁下血管,可看 见由腹壁下血管、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即腹股沟三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