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制文献综述

官僚制文献综述
官僚制文献综述

官僚制与民主政治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提要

纵观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官僚制几乎是任何类型的国家都必须依重的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体制,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国家能够离开某种类型的官僚制的运作而正常维护其统治。长期以来,官僚制作为一种国家统治的政治手段,是一种维护少数统治者(君主或贵族)的利益,并保持其统治稳定和长久的工具组织。然而,随着现代民主国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无论何种形式的政治专制统治都已经为人们所唾弃,而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因此,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现代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和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民主政治力量的不断增强和民主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对官僚制自身缺陷和不足的不断克服,必然会导致未来国家政府的官僚制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对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明确,现代国家的政府官僚机构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执行主体。政府官僚制是现代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结构中重要的和有机的组成部分,其良性运作将会使国家和社会公众从中受益。所以,正确认识现代官僚制的正面价值,有利于我们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现代官僚制和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政府官员,既可以认识到它在现代民主政治架构下的积极作用,也会以中性理智的态度对待这种体制所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端。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官僚制作为一种行政官僚体制的本质和规律。官僚制只有被置于民主机制的引导、制约和控制之下,才能按照民主与法治的轨道运行,并为公众的利益服务。相反,如果官僚制脱离了人民的权力的制约和控制,这个“利维坦式”的体制就会挣脱法律和规则的束缚,突破民主的底线而侵犯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甚至会导致专制。因此,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对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控这种既能为人类带来幸福同时也能带来祸害的组织工具,也才能科学地把握它、运用它,以达到通过它为人类最大限度地增加福利,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的目的。

文中涉及文献的主要出处分为两类,其一是政治领域各位大师的著述名作,其二是网络资料库资源,主要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二、国内外关于官僚制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理论

1、国外官僚制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理论

谈到官僚制理论,做出最大贡献的,当数德国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马克斯·韦伯。韦伯的最大理论贡献在于,他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性官僚制”的

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官僚制》、《统治的类型》、《官僚体制统治的本质、前提和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等论著中。韦伯认为官僚制是一种理想类型的行政组织,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组织。之所以说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组织,是因为从纯技术的观点看,它是高度理性化的、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广泛适用于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商业机构中。他将官僚制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等级制、专门化、职业化、规则化以及非人格化。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采取了工具理性主义的方法,因此,他关注的是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合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效率,而没有考虑或者忽略了在这种冰冷的理性设计之下可能导致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在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事实上韦伯已经注意到了官僚制的权力膨胀可能给民主带来的伤害,所以,韦伯专门罗列了一系列制衡官僚制的民主措施。韦伯理性官僚制模型的提出,为现代官僚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论文《行政研究》的发表,表明了政府官僚机构已经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因此,这暗示了行政与政治的一种分离,并成为行政学作为独立学科创立的起点。

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加埃塔诺·莫斯卡在1895年出版的《政治科学要义》(又译作《统治阶级》或《政治科学原理》)一书中深刻地指出,在所有社会中公共权力总是掌握在由占社会少数的精英组成的官僚机构,即政府的手中。莫斯卡将政府划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历史上的封建专制政府。另一种就是官僚制政府。他认为,与封建的政府相比,在官僚制的国家中,各种政治职能有了比较有严格的划分,并互有制约,而且政府的官员也不再是权威的附属物。但是,他认为由于官僚制本质上存在着一种“非民主”的倾向,所以,仍可能导致一种“官僚专制主义”的出现。因此,代议民主制度必须对官僚制进行制约,才有可能防止这种专制主义的出现。莫斯卡的官僚制理论首次将官僚体系从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分离出来,并明确地指出,代议民主制度,即民主政治是制约官僚制专制危险倾向的重要制度机制。

德裔意大利籍著名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认为,虽然官僚制与民主政治不能兼容,但又是现代国家所必不可少的。米歇尔斯从组织的角度对官僚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他在《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寡头制铁律”。米歇尔斯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都意味着寡头统治。因此,米歇尔斯的贡献就在于他是以组织的视角来研究和看待官僚制,并指出了官僚制发展所必然形成的寡头政治给民主制度的发展带来的威胁。

美国学者古德诺在他1900年出版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他通过对民主机构和官僚机构功能的界分,在强调政治与行政应该原则上分离的同时,也指出了二者不可避免的一种“融合”。同时,他还指出,民主政治机构必须对行政官僚机构加以监督和控制,才能保证民主的实现。

美国学者埃兹昂尼·哈利维的《官僚政治与民主》一书,对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综述。一方面,一个强大的、非人格化的、独立的官僚制,显然会对民主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威胁。然而,另一方面,民主体制却又不可能在离开官僚制的情况下,独立地实现对国家的统治和治理。所以,官僚制成了一个对民主来说,必要而又具有威胁的对立物。同样,对于官僚制来说,民主也成了一个让它陷入困境的对立物。哈利维的核心观点就在于指出,官僚制与民主制在民主政治体制中经常性地处于矛盾和冲突的状态,特别是现代官僚制的日益膨胀,给民主政治带来了威胁和伤害。但是,现代官僚制又是现代国家维持其统治必不可少的得力工具。

美国著名学者沃尔多在《行政国家》中,也专门讨论了技术官僚与民主的关系,指出在追求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中,不断壮大的国家官僚机器完全有可能会侵蚀民主、成为不受欢迎的权力机构。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奥斯特罗姆在《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中指出,技术官僚在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候将会偏离公共目标。他主要着眼于官僚制和民主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对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所具有的意义,认为当前以韦伯提出的官僚制体制在美国的政府活动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危机。如果构想行政安排的不同方法是存在的,并且新的设计可以为当前的一些公共事务问题提供新的补救,那么就可以着手重新设计公共行政的研究和实践。

美国学者罗伯特·登哈特等就行政模式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这种理论虽然主要地继承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观点,但在官僚制与民主的问题上,批评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民主、平等、公众的公民身份和政治参与等政治价值的忽视,强调官僚制对民主政治价值的一种负载。所以,这种官僚制模式更加关注民权、民主和平等等政治价值目标,并积极扩大民主参与,实现民主治理。然而批评则者认为,这种模式也有导致官僚制“重新政治化”的危险。

2、国内官僚制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理论

从政治学或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传统官僚政治制度以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的研究方向来说,王亚南的著作《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对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作者深刻地指出,这种只有专制而没有民主的官僚制是一定会灭亡的。他从

历史学或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来展开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深入剖析,指出中国官僚政治有别于西方而特有的三个特殊表象:延续性、包容性与贯彻性,以及官僚政治作为社会体制与技术手段两个层次上的不同含义,指出中国官僚政治必须清除,并且须在作为其社会基础的封建体制的清除之上得以完成。

另外,阎平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沿革》、卜宪群著的《秦汉官僚制度》、曾小华著的《中国古代任官资格制度与官僚政治》、郑海峰的《中国古代官制研究》等一系列著作,有的内容也有涉及官僚制与民主的讨论,但其关注的重点则是对中国古代的官僚或官吏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或官僚制度中所包含的有价值的方面,同时批判其存在缺陷和弊端。

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对韦伯意义上的现代官僚制进行研究的方向来说,黄小勇著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理论研究》采用了两种分析工具:一是将官僚制界定为一定社会权力结构中并受其制约的官僚制管理中介;二是将官僚制看为是一种行政控制手段,界定为国家秩序的主要的制度性控制手段之一。在这两种分析工具下对不同权力结构及社会背景下的官僚制行政的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进而探讨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

另外,池忠军著的《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李鹏的《新公共管理及应用》等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对现代官僚制的合理性的价值予以肯定,对存在的弊端明确指出并批评。同时,还注重结合中国政府改革的实际,积极地吸收西方官僚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观点。在完善和改进我国政府行政体制,克服官僚主义等方面给出了许多好的制度设计和防范措施,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三、现代社会中对于官僚制的深入思考

尽管对于官僚制存在众多批评意见,但是在西方,官僚制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众所周知,韦伯在经典意义上提出的官僚制是一种“理想型”结构,它是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从组织结构看,金字塔型的层级是官僚制度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它首先受到抨击。但是,只要劳动(或社会活动)以协作的社会方式进行,就必定要有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只有借助管理,社会共同体才能维持下去。而要管理,就要有组织、要有权威。要有服从关系。一个稍许复杂的组织必定有层级。层级过多应当减少,但不能因此否定层级的必要。从管理方式上看,只要政府存在,只要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最重要的主体,行政管理就仍然是凭借政府权力而施行的带有强制性的管理。尽管现代行政组织凸显了人性化和灵活化的要求,那也只不过是在方法和价值上的指向重点不同而已。从组

织文化上看,现代官僚制强调的是所谓“官僚制精神”,这些精神是与行政管理的精神是一致的。只要行政管理的性质没有改变,这些精神就依然有其价值。

不仅西方如此,在我国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模式只能是官僚制体制。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民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建设都很不完善,因此,我国的行政模式依旧是官僚制,并且是处于官僚化不足阶段。其主要表现是缺乏现代理性精神、人治色彩浓厚、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等等。因此,在深入考虑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之后,我国的行政模式应走以官僚制为主的多元化行政模式之路,这也是由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多元社会形态并存的情况决定的。在官僚制行政模式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速民主政治建设,让公众直接参与公共管理,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起精简、统一、高效能的政府,在官僚制与民主化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政府的有效运作和管理。

四、总结

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最早起源于欧洲。因此,国外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相对更深入一些。其研究思路主要是采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来对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在官僚制问题上,韦伯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一种组织设计,即理性官僚制模型。然而,韦伯官僚制理论设计中对政治和社会价值的忽略所带来的威胁民主、压抑人性和个性自由等一系列问题,却又招致大量的责难和批判。这些批评除了指责官僚制的低效率和功能失调,压抑个性之外,在官僚制与民主的关系方面,认为官僚制是一个内在地具有专制本质的组织,是需要用民主加以限制和影响的组织机构,以防止其转变为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体制。而对于韦伯意义上的现代官僚制的研究,国内的专著为数不多。国内对于官僚制的研究思路主要集中于集中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僚制或选官任官制度,或者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对韦伯的理性官僚制进行研究,并由此来探讨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方向。

纵观国内外对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国外研究比较关注官僚制和民主政治的对立冲突方面,而较少关注二者协调和统一的方面。国内关于官僚制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而言,显得较为单薄。对官僚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国内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论著。同时存在过于借重西方的理论和视角,忽视国情研究和理论本土化的倾向。随着现代国家民主政治浪潮的兴起和与之同步的行政官僚机构的日益扩张和发展,使得官僚制和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和关注和研究,

无论是基于国内行政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视角,还是放眼整个世界范围内行政官僚制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应该说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家和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 韩水法.韦伯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11-321.

[3]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美】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6):30-35.

[5] 【意】加埃塔诺·莫斯卡.政治科学要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 【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任军锋等译.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7] 【美】F·J·古德诺著,王元译.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8] 【美】埃兹昂尼·哈利维著:《官僚政治与民主》,吴友明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9]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10] 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23.

[11] 【美】罗伯特·丹哈特著:《公共组织理论》,项龙、刘俊生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2]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3] 阎平等编.中国古代官吏制度沿革[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

[14] 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5] 曾小华.中国古代任官资格制度与官僚政治[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16] 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7] 黄小勇.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8] 池忠军.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19] 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19世纪现实主义参考文献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参考文献 *《红与黑》:欲望主体与叙事结构张德明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白日梦、男权思想、女性意识——三个家庭教师形象背后的作家世界观《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 *回归母爱——精神分析《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 宋军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 *以系统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蒋承勇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2期 *于连和高加林于洪笙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3期 个人选择和历史境遇中的生存——于连、拉斯蒂涅、高加林形象比较岳斌硕士论文中国知网2007年 *(法)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法)巴尔扎克著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圣伯夫与巴尔扎克》,《驳圣伯夫》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5月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2-463页 *(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3月 *高老头和李尔王父爱比较研究易宋江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

期 *巴尔扎克全集(30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蒋芳巴尔扎克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刘白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童真狄更斯与中国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严幸智狄更斯与他的时代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2 *罗经国狄更斯的创作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法)莫洛亚著狄更斯评传王人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任子峰俄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刘文飞阅读普希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张铁夫等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 *格非《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复调》《花城》2010年第3期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整理精品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 。 。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 文献的综述 一、引言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的不俗表现,一直令中外经济学家为之着迷,作为其背后主要支撑力量的民营企业更是倍受关注。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假定出发,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民营企业的成长绩效,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奇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挑战了“传统智慧”(Montignola,Qian and Weingast,1993),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民营企业,进而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具体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民营企业,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产权已基本清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随着各种形式壁垒的消除,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第二部分评价斯蒂格利茨(Siglitz)等人的观点。与早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产权安排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竞争、激励与信息等因素得到了强调。第三部分介绍围绕产权安排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尽管文献的视角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Grossman-Hart-Moore的剩余控制权理论起步

的。第四部分比较分析各种关于企业改制原因的假说。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退出与企业改制内生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水平。随着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作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性质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效率改进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性、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非同步性的特点。这构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始环境。早些时候,依照Sachs(1989)等人所设计的“大爆炸”模式进行改革的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持续衰退,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尤其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推动这种增长的竟是有惊于主流经济学(企业)定义的乡镇企业。起初国内学者曾从经济行为的逻辑性与财产所有制无关的假定出发,运用兰格(Lange)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作过一些探讨,但基本没有得出什么有解释力的假说。根据主流经济学的标准理论模型似乎也一时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4)在详细考察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后认为,乡镇企业的成功表明,缺乏主流经济学所强调的私有产权关系并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问题所在,同时市场社会主义也存在一个严重失误,那就是低估了激励问题的重要性。由于假定信息完全,像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模型一样,作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兰格—勒纳—泰勒(Lange-Lerner-Tallor)定理,并没有对信息不完全的现实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经济活动中会产生严重的委托一代理问题。此时的首要问题是改变管理人员的激励结构,而这一点在不改变企业产权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和企业“软预算约束”(Kornai,1998)的改变,致使经理的激励结构发生变化,即使不进行私有化也可使企业效率得到提高。正像人们已经观察到的,与积极推行私有化的前苏联、东欧国家相比,中国在给予经理人员更多的利润方面走得最远(热若尔·罗兰,中译本,2002)。乡镇企业早期的成功案例表明:激励机制的改进向相关行为主体提供了有力的激励。例如,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经理人员的收益不断增加;乡村居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获得企业所创造的大部分税收和利润(萧好,2000)。 沿着竞争与激励之间关系的思路,田国强(1995)通过一个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较为系统地解释了激励机制变化对乡镇企业效率的影响。他从产权界定与资源有效配置的关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毕业设计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成绩按四级分制,即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一般以指导教 师评定的成绩为主。评分标准如下: 1.优秀——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内容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大原 则问题,并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立见解,说明书条理清楚,图纸整洁,计算无错 误。 2.良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无重 大原则问题,说明书有条理,图纸整洁,计算无错误。 3.及格——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基本符合任务书和指导书要求,设计 基本无较大问题,说明书一般,图纸基本整洁,计算基本无错误。 4.不及格——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成果有重大原则问题,说明书 较乱,图纸不整洁,计算错误较多。 (指导教师及评阅人使用) 评

注: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以下) 路桥工程系毕业设计、毕业答辩要求及评分标准 1、设计内容齐全,按要求完成; 2、方案可行,参数合理; 3、实事求是,符合逻辑; 4、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不准请人代写; 二、毕业答辩要求 语言精简,中心突出。 三、毕业答辩评分标准 (一)毕业设计(65分) 1、设计内容齐全(25分) 2、方案可行,选用参数合理(20分) 3、图纸装订整齐,图纸按要求打印(10分) 4、文字、标点及书写格式规范(5分) 5、查阅资料,引用文献,有一定创新(5分) (二)答辩质量(35分) 1、答辩时仪表大方、衣着端庄、严肃认真(5分) 2、宣讲论文流利简洁、规定时间以内(10分) 3、答辩时吐词清楚、答题准确,说服力强(15分) 4、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辩论技巧(5分) 四、毕业设计审查要求 1、设计工作量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形式是否合要求。 2、对设计的技术措施、计算参数、技术经济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及可行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评述。 3、对设计做出总体评价。 对于不合格的设计,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才能参加毕业答辩。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海斯特白兰的自救与霍桑的宗教观 2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 3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5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6 美国C标准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 7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9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10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 11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 1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性格分析 13 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和女性语言的发展——以《纯真年代》为例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⑧ 0 ⑤⑨⑨ 0⑦④⑨ 15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 16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西方商业广告语的差异 17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18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 19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 20 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21 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22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23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24 25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26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27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28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29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30 浅析《俄狄浦斯王》和《红楼梦》中俄狄浦斯王和贾宝玉的悲剧命运 31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32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 33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34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35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3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37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38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

视频公开课著作权文献综述

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著作权在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分析了视频公开课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法律的区别,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著作权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视频公开课;建设;著作权;研究; 一、前言 视频公开课是21世纪诞生的网络教育资源新形式,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1]。与其他基于网络的知识传播产品相比,视频公开课的优势在于使课堂授课这种古老而又不可取代的教育方式乘上了时代之舟,通过互联网把师生互动的单一的课堂空间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2]。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存储设备等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视频公开课推广与普及的环境条件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开放课程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基于优质资源共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4 月宣布将其2000 多门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这一举措得到了诸多国家的响应。目前,全球已有200 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13000 门课程的资料。[3]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也于2011年正式启动视频公开课。视频公开课无疑对于加速知识的传播、扩大受惠人群、打破受教育的国界、改变受教育的方式、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和提升人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视频公开课的出现给传统版权制度以极大的冲击,如何完善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来推进视频公开课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视频公开课建设对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开放教育资源一词的表述,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4]根据我国教高司函[2011](105 号)《关于启动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5]其内容和形式应当具备独创性,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 [6]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将“独创性”作为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实质性条件。 [7]而且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只要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具备独创性即可,因此视频公开课符合著作权法的作品要求。但视频公开课不管是作为源头的建设还是作为终端的共享,都使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1、使用他人作品建设视频公开课对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 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大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而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制作视频公开课要不要取得原作者许可并支付使用费?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需要经过许可并支付使用费,不仅成本太高,而且明显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不符。因为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视频公开课也属于课堂教学,应该适用该条规定。可是如果真适用这个规定,那么原作品作者的利益无法维护。视频公开课的创作者是自愿申请视频公开课建设并自愿将自己受保护的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非商业性使用,在将视频公开课免费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情况下,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未经许可无偿使用他人受保护的作品也被免费提供给了广大公众,这势必损害原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对原作品的作者非常不公平。对信息时代版权立法起典范作用的《美国千年数字版权法案》(DMCA),也没有详细规定视频公开课建设如何使用他人作品的条款。《伯尔尼公约》对合理使用做了一

最详细的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说明

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 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2、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3] Almarza, G.G.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4]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

文献综述示例

四、文献综述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客观现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路径是未来趋向,这两方面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国内外终身教育研究看,尚无专门论述者。 (一)现实基础研究文献综述 终身教育发展现实基础研究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均颇为浩繁,因此从中梳理出研究脉络实非易事。下面仅就与文章内容直接相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经济差异和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传统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1.中央与地方关系相关研究 终身教育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受制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关于后者,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不仅在政治学著作中有所涉及,在行政体制改革一类的文献中也是主要研究内容,更有很多著作直接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综合现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中国政府职能。“对中国来说,这一课题显得更为重大而深刻”1,它是界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因素和着力点,“为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评价标准”2。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历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基本都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主要分界点,认为1978年之前是中央集权阶段,之后为逐步分权的时期;不同学者对1978年之前和之后做了更为详细的划分。3③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类型。当前 1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32. 2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8. 3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46-251. 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146-148. 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51-283. 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高老头文献综述

研究综述 ————关于高老头的父爱 前言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关注。《高老头》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在多种译本中,傅雷译本被公认是最好的。?五四?时期,中国就开始了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介绍和研究。研究通过分析高老头深刻而畸形的父爱,引发我们对父爱深刻的思考。从而以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为戒,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而且高老头的父爱对我们仍有着一定的教育作用。 主体 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这一点曾引起过评论界的争论。1924年,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出过《法国文学研究专号》,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内容。此后,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章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一些翻译文章,专题评论《高老头》的文章更少,50—60年代发表的文字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这种情况80年代开始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1964年7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刊发的曹让庭的《试论高里奥的父爱》一文认为:?高里奥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资产阶级,但同时,他却还留着封建的伦理道德的残余影响,心中笼罩着家庭关系的温情脉脉的纱幕还没完全被单纯的金钱关系彻底撕毁,还保有着一丝庸人的温情。?这篇文章引发了60年代中期关于高老头父爱实质的讨论,

《光明日报》接连发表了多篇商榷的文章,反对温情说,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有着明确的目的。这类观点坚持认为这种父爱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是以金钱和自私自利为基础的。 80年代以来,对高老头的父爱有了更多的解读。有的文章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与人物心理作了分析。晁兆行在《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一文中指出,高老头是作为一个小生产者而发家,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其阶级地位,他的父爱?用不利于维持这种观念方式——金钱和纵容来表达?,这造成了?父道轴心?被?金钱轴心?所替代,?他对女儿的爱是真挚的……他的死从客观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有的文章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源于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是人性的异化与沦丧的表现。《高老头——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贵人迷?的典型》的作者认为高老头只是粗俗的暴发户,上流社会咄咄逼人的精神挑战刺激了他的虚荣心、引起了他的自卑感。?小家碧玉的妻子既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又抚慰他的自卑感?,当妻子过世后,这种感情的混杂就转移到了对女儿的爱上。面对来自上层社会的鄙视,他征服上流社会的手段是两个美貌的女儿和金钱。?即爱女儿是为了将来获得名誉……?杨国华在《父性基督的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一文中引用了1834年10月巴尔扎克给韩斯迦夫人的信作为高老头的爱是非功利性的的论据,认为阶级性就是人性的自我异化,虽然阶级社会人性扭曲变形,但并不意味人性的全部泯灭,也不排斥人类?共同相通的东西?的存在。储月桃认为: 高老头爱女儿是真挚的, 不是自私自利。其实质仍然不是超阶级的东西, 而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问题释疑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 1引文文献必须著录引文页码 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为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所引用的信息,GB/T 7714—2005规定,专著的“引文页码”是必备的著录要素。 然而,由于标准没有明确说明文后参考文献的分类,给出的20个示例中又仅有2个标注了引文页码,给人造成了引文页码可标可不标的印象,以及作者、编辑的文献意识、读者意识不强,因此,在著录实践中经常可见专著作为引文型文献引用时其引文页码缺失的情况。如引用了专著中的一段文字,不标出引文所在页码,给读者查找带来麻烦。 要解决好引文页码著录缺失的问题,除

标准修订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外,需要编辑和著者共同努力加强文献意识和读者意识,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重视对引文文献的引文页码的准确标注。 2合理放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 按标准给出的著录示例,序号在正文中有以下几种标注方法: 1) 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例如:裴伟[570,83]提出……。 2) 引用用引号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时,置于引号的上角标处。例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 3) 置于点号前引用信息的上角标处。例如: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4) 在有些情况下,序号也可以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式(5)的具体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 期末大作业

文献检索期末大作业 期末大作业: 题目:自拟,按照已选择好的文献综述内容拟题,如“****的进展”、“****的综述”等。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0字; 2、符合期末大作业格式要求,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 3、注意正文内容应概念清楚,层次清晰。不能是资料简单的拷贝粘贴,应对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 4、文中引用的中文文献应在10篇以上,英文文献应在5篇以上。 5、作业提交: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电子稿至zhygch2011@https://www.360docs.net/doc/682829475.html,,邮件和文件标题均以“学号-姓名”命名,如“3102112101-季周”;另一份提交打印稿,由班长统一收齐,第5周周五(6月1日)前交给老师。 评分标准: 1、内容丰富,字数超过3000字。(20分) 2、格式正确,符合论文格式要求。(20分) 3、文中内容概念清晰、层次清楚,较好把握文献综述的写法和要点。(30分) 4、符合大作业要求。(30分)

淮阴工学院 文献检索大作业 作者: 学号: 学院: 生化学院 专业: 题目: 课程: 文献检索

摘要关键词:

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 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 ×××××××××(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 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小4号宋体)×××××××××××××××××××××××××××……… 2 ×××××××(不换页,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 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 行,段后0.5行) ×××××××××(小4号宋体)×××××××××××××××××××××××××××××××××××………

我国版权引进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版权引进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相应的研究也不断强化,表现在研究主体的队伍扩大,研究专著、研究论文数量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版权引进的基本概念、版权引进的门类发展、版权引进代理机构、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贸易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跨学科、多元化研究力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强化、对版权引进后如何推广如何本土化的出版没有系统的分析。 正文: 一、历史研究成果和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1.研究主体 研究人员的来源和成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的现状。以下统计来源于中国期刊网,时间是2010年7月。检索项——题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词——版权引进,共得文章72篇。统计作者身份除去目录、短讯报道及作者不详,以第一作者身份为准。由右表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出版社和大学是目前从事版权贸易研究的主要力量;如果以从事实际操作和研究来区分,大学和研究所合并,出版社、版权机构、版协和图书公司合并,显然后者的队伍更强大;如果按比例计算,出版社则一直位居研究队伍前列。第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科背景呈现多元化。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队伍中,既有从事实际出版工作的,又有来自出版管理部门的,也有学习法律、学习国际贸易专业,以及学习编辑出版专业的。 2.研究成果 (1)专著 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为准,可窥一斑。输入检索词——版权引进,可以发现,并没有专门针对版权引进的专著,但是,版权贸易的专著有以下几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

从上表可以看出,关于版权贸易的专著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版权贸易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版权引进的专专著却没有,可以得出我国对于版权引进方面的研究并不够深入。 (2)论文 从1998年起,明确探讨版权贸易的文章开始渐增,据统计,1998年开始有第一篇题名有版权引进的论文出现。从1998年到2010年,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网的检索(检索项——篇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词——版权版权引进),共有72篇。 3.研究内容 关于版权引进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关于基础理论,现在单独关于版权引进理论的专著还没有一部,版权引进的理论一般是在版权贸易专著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版权贸易方面的议论也仍然是零星地出现于文章中,并且往往同出版外贸、对外合作出版联系一起,总体上讲认识还较为含糊。而关于版权贸易的议论中,版权引进又多数会被当做次重点,在版权贸易的研究中,关于版权贸易的逆差问题和版权输出的问题往往是研究的重点。 从版权引进相关期刊中可以看出,对版权引进的研究主要还是经验总结型的。如李京的《发现之旅_版权引进的共赢模式》就是从《发现之旅》这本书的引进过程总结版权引进的成功经验。而陈昇所写的《成功版权引进“三部曲”》则是对版权引进过程的一个全程梳理,从获得版权的方法,对合作伙伴的态度,版权协商阶段的注意事项,到版权引进后制作图书所要注意的内容改编,排版,到成书后的推广工作,都做了一个清晰的流程梳理。但这样的梳理,仍旧也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操作指南。另一种经验总结型就是对于现状的分析,罗桂芸的《浅析近三年图书版权引进现状》就是通过对2004年-2006年的图书版权引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图书版权引进的现状分析,包括版权引进的数量,引进地,引进种类分析,分析有理有据,数据全面。但是本文对提出建议方面仍稍显薄弱,只提出了三点建议:1、形成品牌。2、做好版权引进图书的市场调研、长期规划和每年的选题计划。出版社在自己定位的领域选书时, 要引进国外具有经典性、前瞻性的精品图书。因此, 出版社需要潜心研究国际图书市场, 避免重复引进和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