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点

会计知识点
会计知识点

历年考情概况

本章在考试中以客观题为主,但是在主观题中也可能有所涉及。本章内容主要围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展开,是对前面的基础性章节的综合运用,有一定难度。本章考试分值通常为2~4分,每年都会在客观题中考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主观题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其他章节的结合考查也偶有出现。客观题考点主要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等;主观题主要与股权投资、差错更正等内容结合。

近年考点直击

本章2020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的主要变化如下:一是进一步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时点,即换入资产应在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换出资产应在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二是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原则与新收入准则协调一致。

【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一)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1.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

2.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思考题】针对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合同资产等资产,判断哪些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思考题答案】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预付账款;其他的属于货币性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的交易和事项

(1)企业以存货换取客户的非货币性资产的,换出存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的确认、终止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使用权资产或应收融资租赁款等的,相关资产的确认、终止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一方直接或间接对另一方持股且以股东身份进行交易的,或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双方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实质是交换的一方向另一方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交换的一方接受了另一方权益性投入的,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例如,集团重组中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划拨、划转行为,在股东或最终控制方的安排下,企业无代价或以明显不公平的代价将非货币性资产转让给其他企业或接受其他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该类转让的实质是企业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接受了权益性投入,不适用本章所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应当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构成权益性交易。

(6)其他不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交易和事项

①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比如,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建造固定资产等)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②企业将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分配给所有者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③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向职工发放非货币性福利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④企业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相当于以权益工具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其成本确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⑤企业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并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且作为资产列报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企业用于交换的资产目前尚未列报于资产负债表上,或不存在或尚不属于本企业的,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例题·单选题】(2016年)下列交易或事项中,甲公司应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处理的是()。

A.以持有的应收账款换取乙公司的产品

B.以持有的应收票据换取乙公司的电子设备

C.以持有的土地使用权换取乙公司的产品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D.以债权投资换取乙公司25%股权投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B、D中,甲公司换出的资产均属于货币性资产,因此不应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处理。

【例题·多选题】(2016年)甲公司为一家互联网视频播放经营企业,其为减少现金支出而进行的取得有关影视作品播放权的下列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应收商业承兑汇票换取其他方持有的乙版权

B.以本公司持有的丙版权换取其他方持有的丁版权

C.以将于3个月内到期的国债投资换取其他方持有的戊版权

D.以一项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换取其他方持有的己版权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选项A和C,商业承兑汇票与3个月内到期的国债均属于货币性项目,因此相关交换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例题·单选题】(2015年)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交易事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A.开出商业承兑汇票购买原材料

B.以拥有的对联营企业的股权投资换入专利技术

C.以应收账款换入对联营企业投资

D.以作为债权投资换入机器设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应付票据属于负债;选项C、D,应收账款、债权投资均是货币性资产。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注意不含25%)作为参考。如果高于25%(含25%),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收入准则或其他一些准则。

1.收到补价的企业

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2.支付补价的企业

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知识点拨】分子和分母,均不含增值税。

【例题·多选题】在不考虑相关税费的情况下,下列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600万元应收账款换取生产用设备

B.以债权投资800万元换取一项长期股权投资

C.以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的厂房换取投资性房地产,另收取银行存款30万元

D.以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专利技术换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另支付银行存款100万元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选项A中的应收账款和选项B中的债权投资属于货币性资产,因此,选项A、B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C,补价比例=30/600×100%=5%<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D,补价比例=100/(100+500)×100%=16.67%<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的确认、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

(1)对于换入资产,企业应当在换入资产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

(2)对于换出资产,企业应当在换出资产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

(二)换入资产的确认时点与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时点

通常情况下,换入资产的确认时点与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时点应当相同或相近。

如果时点存在不一致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1)换入资产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换出资产尚未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在确认换入资产的同时将交付换出资产的义务确认为一项负债。

(2)换入资产尚未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换出资产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在终止确认换出资产的同时将取得换入资产的权利确认为一项资产。

【知识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条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单项资产交换

1.不涉及补价的单项资产交换

(1)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知识点拨】对于换出资产,应当在终止确认时,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①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②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③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结转其他业务成本,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涉及相关税费的,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8年9月,甲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若干台数控设备交换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医用口罩生产用设备,甲公司换入的医用口罩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1)甲公司换出数控设备资料如下:固定资产原价为3 0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

(2)乙公司换出生产的医用口罩生产用设备资料如下: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1 800万元。

双方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数控设备是生产医用口罩生产设备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数控设备,乙公司换入后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假设甲公司此前没有为该项数控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支付该项数控设备的运杂费30万元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假设乙公司此前也没有为库存医用口罩生产设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要求:编制甲公司和乙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

【分析】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例对甲公司来讲,换入的医用口罩生产用设备是经营过程中必须的资产,对乙公司来讲,换入的数控设备是生产医用口罩生产设备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机器,两项资产交换后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显著不同,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正确答案』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不动产和土地使用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9%,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20年3月,甲公司以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一套商住两用房交换乙公司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甲公司将收到的上述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乙公司将收到的上述商住两用房作为销售部门的办公用房,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换出的商住两用房的账面价值为1 900万元(原值为2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甲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为5 450万元。

(2)乙公司换出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成本3 500万元,已计提摊销额500万元),乙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公允价值5 0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5 450万元。

要求: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甲公司换入无形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5 0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90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借:无形资产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9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50

资产处置损益(5 000-1 900)3 100

(2)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成本=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知识点拨】对于换出资产,应当在终止确认时,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涉及补价的单项资产交换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支付补价方的处理。

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知识点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②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知识点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收到补价方的处理。

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知识点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②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知识点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归纳总结】单项资产的交换,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适应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进行资产置换,资料如下:

(1)甲公司换出:厂房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1 200万元不可靠;

(2)乙公司换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400万元。

甲公司支付补价100万元。

对于甲公司而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以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正确答案』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1 400+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1 400(万元)

甲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1 400+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0-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100=1 300(万元)

甲公司厂房的处置损益=1 300-1 000=300(万元)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9%(不动产),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20年3月甲公司以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一套商住两用房交换乙公司作为无形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甲公司将收到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乙公司将收到的商住两用房作为销售部门的办公用房,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换出的商住两用房的账面价值1 900万元(原值为2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甲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公允价值5 0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5 450万元。

(2)乙公司换出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元(成本3 500万元,已计提摊销额500万元),乙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公允价值5 5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5 995万元。

(3)乙公司收到不含税补价500万元(土地使用权不含税公允价值5 500万元-商住两用房不含税公允价值5 000万元)或乙公司收到银行存款545万元(土地使用权含税公允价值5 995万元-商住两用房含税公允价值5 45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做出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

(二)多项资产交换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

(1)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

对于同时换入的多项资产,按照换入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各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相对比例,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涉及补价的,加上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或减去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扣除换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后的净额进行分摊,以分摊至各项换入资产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以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2.换出资产损益的确定

(1)对于同时换出的多项资产,将各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2)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按照各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相对比例,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涉及补价的,减去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或加上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分摊至各项换出资产,分摊至各项换出资产的金额与各项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适应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进行资产置换,对于甲公司而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以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

资料如下:

(1)甲公司换出:

①厂房: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公允价值1 300万元;

②设备: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700万元;

公允价值合计2 000万元不可靠,甲公司收到补价100万元。

(2)乙公司换出:

①办公楼: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

②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950万元。

公允价值合计为1 950万元,乙公司支付补价100万元。

要求:计算甲公司厂房、设备公允价值;资产处置损益。

『正确答案』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1 950+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1 950(万元)

甲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1 950-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0+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100+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2 050(万元)

厂房公允价值=2 050×1 300/(1 300+700)=1 332.5(万元)

设备公允价值=2 050×700/(1 300+700)=717.5(万元)

厂房的处置损益=1 332.5-1 200=132.5(万元)

设备的处置损益=717.5-500=217.5(万元)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存货)、9%(不动产)。甲公司为适应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进行资产置换,资料如下:

(1)甲公司换出:

①厂房: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成本1 50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3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销项税额为90万元;

②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成本为4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100万元;此外,该房地产由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销项税额为54万元;

③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成本为18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

不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2 0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2 144万元。

(2)乙公司换出:

①办公楼:账面价值为500万元(成本为2 00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1 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销项税额为90万元;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950万元。

不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1 95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为2 040万元。

(3)甲公司收到不含税补价50万元,或甲公司收到补价银行存款104万元(含税补价)。

假定上述资产交换前后用途不变。甲公司按照10%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

要求: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1)判断:50/2000=2.5%<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计算甲公司换入资产总成本=2 000-50+0=1 950(万元),或2 144-104-90+0=1 950(万元)。

(3)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换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等于其在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即950万元。

换入的办公楼的成本=1 950-950=1 000(万元)。

(4)编制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200

累计折旧300

贷:固定资产 1 500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0

交易性金融资产950

资产处置损益200

银行存款104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200

其他业务收入60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0

盈余公积2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4

借:其他业务成本3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其他综合收益100

贷:投资性房地产500

借:其他综合收益20

贷:盈余公积 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归纳总结】

(1)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知识点】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满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一)不涉及补价的

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对于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不确认损益。

(二)涉及补价的

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对于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不确认损益。

(三)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的

对于同时换入的多项资产,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相对比例,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涉及补价的,加上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或减去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分摊至各项换入资产,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可以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的相对比例或其他合理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分摊。

对于同时换出的多项资产,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均不确认损益。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设备)、6%(商标权)、9%(不动产)。假定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的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相关资产在交换前后用途不变;税务局核定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甲公司、乙公司已经分别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详细资料如下:

(1)甲公司换出:

①设备:原值为1 200万元,已计提折旧750万元,税务局核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8.5万元。

②商标权:初始成本450万元,累计摊销额270万元,税务局核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0.8万元。

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合计为630万元。

(2)乙公司换出:

①在建工程:已发生的成本为525万元,税务局核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47.25万元。

②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合计为675万元。

(3)双方商定以账面价值为基础,乙公司收取银行存款45万元。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1)计算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换出资产的总价值630+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58.5+10.8)-换入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47.25+支付的补价45=697.05(万元)。

换入在建工程的成本=697.05×525/(525+150)=542.15(万元)。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697.05×150/(525+150)=154.9(万元)。

(2)编制甲公司换入各项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450

累计折旧750

贷:固定资产 1 200 借:在建工程 542.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7.25

长期股权投资 154.9

累计摊销 27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8.5+10.8)69.3 无形资产450 银行存款 45

保险基础知识测试答案及解析

保险基础知识测试答案 及解析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保险基础知识测试答案及解析(四) 选择题(2分/题,50题,100分) 1、在长期人寿保险中,投保人在进行保险单质押贷款时,保险单占有权的归属是()。 A、归于债务人 B、归于第三人 C、归于债权人 D、归于担保人 【知识点】P.164保单贷款 【解析】在进行质押贷款时,投保人必须将保险单移交给保险人。保险人也就是该笔贷款的债权人。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C】。 2、在人寿保险中,保险人用简易的方法所经营的一类人寿保险业务被称为()。 A、投资连结保险 B、团体人寿保险 C、简易人寿保险 D、万能人寿保险 【知识点】P.156简易人寿保险的含义 【解析】题中讲到以简易的方法所经营的一类人寿保险,顾名思义就是简易人寿保险。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C】。 3、在健康保险比例给付条款中,如果采用累进比例给付方式,则保险人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和被保险人自负比例之间的关系是()。 A、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减小,被保险人自负比例增大 B、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减小,被保险人自负比例也减小 C、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增大,被保险人自负比例减小

【知识点】P.181比例给付条款 【解析】之所以健康保险要采用比例给付条款,是因为避免被保险人出现不必要的住院费用。而随着医疗费用的增加,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保险人承担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大,被保险人自负比例减小。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C】。 4、物上代位权的取得一般是通过委付实现的。委付针对的保险标的损失状态是()。 A、部分损失 B、实际全损 C、推定全损 D、协议全损 【知识点】P.75物上代位 【解析】物上代位权是一种所有权的代位,是在保险标的处于推定全损状态时通过委付实现的,是被保险人放弃物权的法律行为,经常用于海上保险的赔偿制度。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C】。 5、就合同性质而言,各类财产保险合同和医疗费用合同都属于()。 A、给付性保险合同 B、补偿性保险合同 C、固定保险合同 D、超额保险合同 【知识点】P.33合同性质的分类 【解析】财产保险和医疗费用合同都是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限,并不得超过保险金额的合同。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B】。 6、受益人取得受益权的唯一方式是()。 A、依法确定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 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 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 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一、总论 1、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2、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是印花税。 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5、收入的正确描述: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6、能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7、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8、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的企业资源不属于资产这句话是对的。 9、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收入。 10、分配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二、货币资金 1、现金溢缺的会计核算涉及的科目有1、待处理财产损益 2、管理费用 3、其他应收款 4、营业外收入。没有营业外支出的原因是因为只有在查明原因后才能出来,现金的缺少一般都是人为的,不能由单位负担,应当由当事人承担。 2、有价证券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1外埠存款2银行汇票出口款3银行本票存款3信用证存款4信用卡存款5存出投资款等。 3、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直接核销法:直接核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对于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坏账收回时,则应先作一笔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2)备抵法:备抵法要求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于估计收不回的应收

款项,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当坏账收回时,与直接核销法一样,先确认坏账时的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4、备抵法与直接核销法相比,其优点有:一是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记入费用,则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使得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的金额以净额列示,使报表阅读者更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三是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消除了虚列的应收款项,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对坏账损失金额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三、应收项目 1、当月的坏账准备的余额为当前余额*坏账准备率。 2、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为购货方垫付的运费”。 3、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2账龄分析法3年数总和法。 4、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1增值税销项税额2代购贷方垫付的保险费3销售货款4为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5、"坏账准备“科目贷方有:1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回已确定坏账并转销的应收账款、补提得坏账准备。 6、会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有:1收回前期的账款2发生赊销商品的业务3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票据4、按规定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7、现金折扣条件如2/10,1/20,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受2%的优惠,20天内付款享受1%,30天以内付款不违约。

保险基础知识检查测试-答案~及解析2

保险基础知识测试答案及解析(二) 选择题(2分/题,50题,100分) 1、近因原则是判断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保险赔偿责任的一项原则。这里近因是指()。 A、导致损失的时间上最近的原因 B、导致损失的第一个原因 C、导致损失的最后一个原因 D、导致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原因 【知识点】P.79 近因的含义 【解析】近因并非指时间上或空间上与损失最接近的原因,而是指造成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起主导性作用的原因。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D】。 2、投保人必须将保险单移交给保险人的情况是() A、自动垫交保费 B、将原保单改为交清保险单 C、将原保险单改为限期保险单 D、保单贷款 【知识点】P.164 保单贷款条款 【解析】投保人可以以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单作为质押,向保险人申请贷款。在进行质押贷款时,投保人必须将保险单移交给保险人。且保单贷款是唯一需要投保人移交保险单给保险人的情况。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D】。 3、在万能保险中,保险人主要提供两种死亡给付保险方式(习惯上称为A方式和B方式),即() A、均衡给付方式和直接随保单现金价值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 B、波动给付方式和间接随保单现金价值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 C、递增给付和直接随保单账户价值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 D、递减给付方式和间接随保单账户资产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 【知识点】P.161 万能保险的死亡给付方式 【解析】万能保险主要提供两种死亡给付方式,习惯上称为A方式和B方式。A方式是均衡给付的方式,B方式是直接随保单现金价值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A】。 4、在死亡保险中,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限为固定年限的人寿保险称为()。 A、定期寿险 B、年金保险 C、终身寿险 D、两全保险 【知识点】P.154 定期寿险的定义 【解析】在定期寿险合同中,都会规定一定时期为保险有效期,若被保险人在约定期限内死亡,保险人即给付受益人约定的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届满时仍然生存,保险合同即行终止。因此,此题答案为选项【A】。 5、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对人而言,风险因素是指()。 A、收入 B、住处 C、民族 D、年龄 【知识点】P.2 风险因素 【解析】对于人而言,风险因素指的是健康状况和年龄。题中选项只出现年龄一项。因此,此题答案是选项【D】。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 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

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总结

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总结 导语:对财务会计知识,各位可以来总结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知识点总结,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将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通用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以得出可用于商务分析的各种估计及结论。 类型:信用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主要关注风险而非盈利能力。 权益分析:风险和潜在的良好情况 分析方法: 技术分析:通过研究股票价格或成交量的历史形态预测股票的未来价格走势。 基本面分析:通过分析整个经济、行业和公司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公司的价值。内在价值 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估值分析——结论比较分析:用同一指标不同时期水平之间的比较 共同比分析:标准化分析,选择标准。01表通常选择资产总额为100%;02表以销售收入为100%; 比率分析:信用分析:流动性,资本结构,偿债能力 营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率,经营业绩,资产利用率 注:判断是否属于gaap的标准是,是否由权威机构制定或认可。

制定gaap权威机构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证券交易监管部门;注协;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通常所说的公认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研究公告;会计意见;会计准则解释;会计实务指南;行业惯例; 我国会计准则原则包含但不仅限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法规;审计准则 会计准则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业务指南;其中第一、第二个层次为强制性的,第三个层次为指导性的、 财务会计的性质存在很多观点,其中更能够作为指导当前会计准则体系的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则的质量特征为:可靠性,相关性。 附:体会会计原则与会计信息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客观性;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如果把持续经营期间视为一个会计期间,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得到的会计收益和按照收付实现制得到的现金流量在金额上应当相等。 权责发生制的前提是会计分期。

(金融保险)保险学知识点

保险学 一·风险 1.风险:风险是指引致损失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2.风险的要素: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 损失。(1)风险因素指引发风险事故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风险因素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2)风险事故指损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风险因素是损失的间接原因,它本身要通过风险事故导致最后的损失。(3)损失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3.风险的分类:(1)按风险的环境,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 险。(2)按风险的性质,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3)按风险的对象分类,可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和人身风险。(4)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4.风险处理方式(风险管理方法)有避免,自留,预防,抑 制和转嫁。 (1)避免指没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消极技术。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既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时和在处理风险时其成本大于其产出的效益时。(2)自留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既企业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短期内可预测及最大损失对企业或单位不影响财务稳定时采用。(3)预防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达到降低损失发生频率的目的。通常在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低时才用。(4)印制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各项损失。通常在损失幅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采用。(5)转嫁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又分为出让转嫁和合同转嫁。 5.可保险条件包括(1)是纯粹风险,不是投机的(2)是偶然的和意外的,不是必要的和故意的(3)有足够多的同质危险单位——大数定律(4)损失是明确的,可测定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5)损失是非灾难性的。 6.财产保险的历史和现状 (1)古代保险思想:埃及的石匠汉漠拉比法典地中海贸易中的“一人为众,众人为一”原则中国水运分散风险的做法(2)现代保险海上保险——火灾保险——人寿保险——责任保险 海上保险意大利英国火灾保险伦敦大火人寿保险从奴隶保险开始,生命表的编制。责任保险英国铁路承运人责任保险(3)中国的保险历史:三个阶段:一1805-1849起步阶段二保险公司成立1933年太平洋保险公司1992美国友邦公司上海设分公司1995第一个<<保险法>>1998中国保监会成立 二.保险 1.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保险实质上是一种参保人员之间的分配关系。 2.保险与赌博,期货,期权之间的区别 赌博是创造了风险,而保险是对已有风险的转嫁。期货和期权是对投机风险的转嫁,而保险是对纯粹风险的转嫁。 3.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4.保险的基本职能:分散危险职能和补偿损失职能 保险的派生职能:积蓄基金职能和监督危险职能 三.保险合同 1.保险合同: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一种协议。 2.保险合同具备的条件(特征)(1)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3)合法 3.保险合同(契约)独特的法律特征:(1)双务合同(2)补偿性合同(3)最大诚性合同(4)射性合同(5)附和合同(6)条件合同(7)个人合同(保险标的是保险利益) 4.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合同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合同关系人(被保险人保单所有人受益人)合同辅助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 5.保险合同的客体就是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就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标的是合同载明的投保对象,是保险事故发生所在的本体。 6.保险合同的内容 狭义保险合同的内容仅指双方当事人依法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广义指双方权利义务为核心的保险合同的全部记载事项。 保险合同的内容包括基本条款和特约条款。 基本条款的内容包括: 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保险标的 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保险期限 保险金额 保险费和保险金的支付办法 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 保额确定的原则(1)保额要低于保险标的价值(2)遵循保险利益原则 特约条款包括附加条款和保证条款 7.保险合同的形式:包括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和暂保单 投保单是投保人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要约。 保险单,简称保单,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保险合同行为的一种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完整版)初级会计学(第六版)重点归类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 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3、试算平衡公式 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 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 17会计账簿的种类 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期末账项调整 21、对账 22、财产清查的种类 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 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 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 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 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 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 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要素,需背下来) 1. 外购材料。为生产经营耗用 2. 外购燃料。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 3 ?外购动力。为生产经营耗用的各种动力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金额。 7.税金。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等 8.其他支出。 缺点: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如:外购材料20000元,我们只能看出发生了材料费,金额是20000元,具体用途无法得知。 、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需背下来) z 直接材料 厂生产费用直接燃料和动力 <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费用十1废品损失(可设可不设) f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2、直接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3、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 4、制造费用: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

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注意: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是否相等?要素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项目。 例: 构成产品实体7500元___________ 直接材料T ------------------------ A 成本项目 车间一般消耗2000元----------- 制造费用j ________ _ ____ 行政管理部门消耗500元 --------- …管理费用 (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1管理费用。 2 ?财务费用。 3. 销售费用。 以上两种分类相当于确定了分录的借贷双方,借方体现用途,贷方表示性质。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 (一)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1、直接生产费用: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例:原材料、 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 2、间接生产费用:与生产工艺没有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例:车间厂房 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二)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 1. 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能直接计入成 女口: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就可以根据有关的领料单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2?间接计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6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须分配计入成本 女口: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加工的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生产设备折旧费等。 思考: 一种产品单独领料--------------- 直接计入费用 生产几种产品,但每种产品单独领料----------------- 直接计入费用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 常用会计知识点整理 企业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不算会 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最终都是来源于所有 者的投入和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以及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 效益,即分别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或投资人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 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 人权益)。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式的渠道(资金 来源)。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依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可 归纳为以下4种(教材为9种,即细分,理解)(1)某个要素内部 一增一减;(2)等式左右同增;(3)等式左右同减;(4)等式右 边一增一减。 NewsContent" (二)收入-费用=利润此处所指收入、费用均为广义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营业外收入),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 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营业外支出),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即考虑利得和损失,才等于利润。收入、费用和利 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三)(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即两张基础报 表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 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表

“保险基础知识”题库解析18

“保险基础知识”题库解析<18> 2016-07-13 单选题 1.保险经营的首要原则是(A) A.风险大量原则 B.风险选择原则 C.风险分散原则 D.经济核算原则 【解析】知识点来自《保险学》教材第216页,考察保险经营的特殊原则。风险大量原则是保险经营的首要原则。因为第一,保险的经营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过程,而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保险人只有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和标的,才能建立起雄厚的保险基金,以保证保险经济补偿职能的履行;第二,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的,只有承保大量的风险和标的,才能使风险发生的实际情形更接近预先计算的风险损失概率,以确保保险经营的稳定性;第三,扩大承保数量是保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承保的标的越多,保险费的收入就越多,营业费用则相对越少。故本题答案为A。 2.以下哪个选项是承保后的风险分散手段(C) A.控制保险金额 B.规定免赔额(率) C.共同保险 D.实行比例承保 【解析】知识点来自《保险学》教材第218页,考察承保后的风险分散手段并与核保时的风险分散进行区分。再保险和共同保险是承保后的风险分散的主要手段,再保险是指保险人将其所承担的业务中超出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承担;共同保险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保险人共同承担某个风险较大的保险标的;其他三个选项均是核保时风险分散的手段,故本题答案为C。

3.由于人们的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以至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并扩大损失程度的风险因素是以下哪类风险(B) A.道德风险 B.心理风险 C.法律风险 D.以上都不是 【解析】知识点来自《保险学》教材第226页,考察人为风险的内容。人为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心里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人们以不诚实或故意欺诈的行为促使保险事故发生,以便从保险中获得额外利益的风险因素。法律风险主要表现有:主管当局强制保险人使用一种过低的保险费率标准;要求保险人提供责任范围广的保险;限制保险人使用可撤销保险单和不予续保的权利;法院往往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的判决等。故本题答案为B。 4.投保人利益得到保障的首要权利是(A) A.得到准确保险信息的权利 B.保证安全的权利 C.可自由选择保险险种的权利 D.获得良好售后服务的权利 【解析】知识点来自《保险学》教材第219页,考察投保人的权利。获得准确保险信息的权利是投保人利益得到保障的首要权利。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对于同一种商品,如果有大量的销售者与购买者信息来源都很好,并两者同时相遇,就会产生最大的市场效率。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在分配财富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方面丧失效率,违反的程度越深,为最多的人产生最大的经济福利的潜力就越小。故本题答案为A。 5.保证保险单质量的依据是(B) A.单证相符 B.保险合同要素明确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