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复习重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复习重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复习重点

总复习指导

一、掌握以下概念:

1、一次设备

2、功率方向元件

3、接地距离保护接线方式

4、制动电流

5、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6、不平衡电压

7、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

8、重合闸时间

二、掌握以下知识点:

1、电力系统是指电能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按照一定的技术与经济要求有机组成的一个联合系统。

2、19世纪初,继电器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保护,被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3、当双侧电源网络上的电流保护装设方向元件以后,就可以把它们拆开看成是两个单侧电源网络的保护。

4、电流、电压保护的保护范围与灵敏度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较大,故只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保护,而难以满足更高电压等级复杂网络的要求。

5、在距离保护中,为了能使测量元件准确地反应故障的距离,必须找出故障环,即需要根据故障特征,判别出故障的类型和相别。

6、一般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执行输出元件三部分组成。

7、1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和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支撑下,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和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得到迅速发展。

8、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高压电网中,零序电流保护广泛用于辅助保护和后备保护。

9、绝对值比较式的阻抗元件,既可以用阻抗比较的方式实现,也可以用电压比较的方式实现。

10、过渡电阻的存在,将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测量电压等发生变化,有可能造成距离保护的不正确工作

11、非故障相故障点处的电压与故障相电压不等,作相减运算时不能被消掉,不能用来进行故障距离的判断。

12、数字式保护的基本特征是由软件对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和逻辑处理来实现继电保护的原理。

13、反映工频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不受负荷状态的影响。

14、铁芯越饱和则励磁电流也越大,并且随着一次电流的增加呈非线性的增加。

三、掌握以下问题:

1、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的误动。

2、简述距离保护启动部分的作用。

答:启动部分用来判别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启动部分不动作,距离保护装置的测量、逻辑等部分不投入工作;对它的要求是当作

为远后备保护范围末端发生故障时,应灵敏、快速动作,使整套保护迅速投入工作。在模拟式距离保护中,启动部分是由硬件电路元件实现的,大多反应负序电流、零序电流或负序与零序复合电流的判断原理。在数字保护中,启动部分由实时逐点检测电流突变量或零序电流的变化的软件来实现。

3、简述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重合闸的技术经济效果。

答:主要可归纳如下:

1)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小线路停电的次数,特别是对单侧电源的单回线路尤为显著。

2)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重合闸,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传输容量。

3)对断路器本身由于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也能起纠正的作用。

4、简述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抗TA饱和的措施的原理。

答: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

1)具有制动特性的母线差动保护。

2)TA线性区母线差动保护。

3)TA饱和的同步识别性。

4)通过比较差动电流变化率鉴别TA饱和。

5)波形对称原理。

6)谐波制动原理。

5、简述解决选择性和速动性矛盾的办法。

答:有两种办法:

1)通常都是优先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即从保护装置启动参数的速定上保证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不启动,在继电保护技术中,这又称为按躲开下一

条线路出口处短路的条件整定。

2)在个别情况下,当快速切除故障是首要条件时,就采用无选择性的速断保护,而以自动重合闸来纠正这种无选择性动作。

6、简述采用振荡闭锁的情况。

答:因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和功率方向保护等一般都只应用在电压等级较低的中低压配电系统,而这些系统出现振荡的可能性很小,振荡时保护误动作的后果也不会太严重,所以一般不需要采取振荡闭锁措施。距离保护一般用在较高等级的电力系统,系统出现振荡的可能性大,保护误动造成的损失严重,所以必须考虑振荡闭锁问题。

7、简述发电机励磁回路发生两点接地故障的危害。

答:当发电机励磁回路发生两点接地故障时,由于故障点流过相当大的故障电流而烧伤转子本体;由于部分绕组被短接,励磁电流增加,可能因过热而烧伤励磁绕组;同时,部分绕组被短接后,使得气隙磁通失去平衡,从而引起振动,特别是多极发电机会引起严重的振动,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此外,汽轮发电机励磁回路两点接地,还可能使轴系和汽轮机磁化。因此,应该避免励磁回路的两点接地故障。

8、简述数字式保护装置中数字核心部件的构成。

答:数字式保护装置的数字核心部件实质上是一台特别设计的专用微型计算机。一般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及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并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连成一个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操作控制。继电保护程序在数字核心部件内运行,完成数字信号处理任务,指挥各种外围接口部件运转,从而实现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各项功能。

四、掌握以下计算:

1、有一台Y,d11接线,容量为31.5MVA ,电压为110/35kV 的变压器,高压侧TA 变比为300/5,接线系数3,低压侧TA 变比为600/5,接线系数1,计算变压器差动保护回路中不平衡电流。

解:

(1)计算各侧额定电流

e I =

1165(A)e I ==

2519(A)e I =

= (2)计算差动继电器侧二次电流

1 4.76(A)I ==

2519*1 4.33(A)600/5I ==

(3)计算不平衡电流

12 4.76 4.330.43(A)bp I I I =-=-=

答:不平衡电流为0.43A 。

2、如图所示,已知k1点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为1300A(折合到110kV 侧),k2点的最大接地短路电流为2600A ,最小接地短路电流为2000A ,1号断路器零序保护的一次整定值为Ⅰ段1200A,0s ;Ⅱ段330A ,0.5s 。计算3号断路器零序电流保护Ⅰ、Ⅱ、Ⅲ段的一次动作电流值级动作时间(取可靠系数Krel=1.3,配合系数K ∞=1.1)

解:

(1)2号断路器零序Ⅰ段的整定

动作电流按避越k1点三相短路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

(2)(3)max 0.1 1.313000.1169(A)op rel k I K I '=?=??=

动作时间为0s

(2)3号断路器零序保护的定值

a )零序Ⅰ段定值按避越k2点最大接地短路电流

(3)2 1.326003380(A)op rel k I K I '==?=

动作时间0s

b) 零序Ⅱ段定值

动作电流按与1号断路器零序Ⅰ段相配合

(3)(1) 1.112001320(A)op op I K I ∞'''==?=

动作时间与1、2号断路器零序Ⅰ段相配合

320.5s t t t '''=+?=

c )零序Ⅲ段的定值

动作电流按与1号断路器零序Ⅱ段相配合

(3)(1) 1.1330363(A)op op I K I ∞'''''==?=

动作时间按与1号断路器零序Ⅱ段相配合

320.50.5 1.0s t t t '''''=+?=+=

答:3号断路器零序电流保护Ⅰ段动作电流为3380A ,动作时间为0s ;Ⅱ段动作电流为1320A ,动作时间为0.5s ;Ⅲ段动作电流为363A ,动作时间为1.0s 。

《管理学》精品课建设结题报告2014.12

《管理学》精品课建设结题报告 《管理学》课程是我院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结合本校的定位制定了明确的精品课课程建设计划,提出把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水平的教材”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着这一目标定位,我们进行了大量扎实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管理学》介绍 1、管理学的地位 《管理学》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的作用。自2002年我院陆续开设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专)、财务管理(本)和市场营销(本)等专业以来就被列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对所学专业、职业发展有先导性认识,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师资队伍和科研情况 管理课程组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课程组负责人李苏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教学管理能力。课程组的教师在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两年来,课程组取得成果有:

1、编写《管理学》教案 2、制作《管理学》电子课件 3、教师《管理学》教学录像 4、编写《管理学》案例与习题 5、编写《管理学》教学大纲 6、编写《管理学基础》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普通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7、撰写论文6篇 三、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坚持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科发展趋势和知识创新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把握上,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实践对理论的促进,通过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材料的编选和组织上,通过自编教材,建议参考书和辅助资料等多种形式、纸质材料和网上资源等多种途径、课外知识和实践案例等多种信息的交叉渗透和相互融合。以案例教学为导入、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了知识体系。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管理实践。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科技教育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的小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后备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而在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没有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 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

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自评意见

课程建设项目组结题验收自评意见 建设力度和建设成效评价 一级指标 及权重分数 二级指标 及权重分数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弱 * 1-1(8分)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 1-2 (4分)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教学队伍 20 分 1-3 (8分)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 2-1(10分) 课程内容 √ 2-2(6分)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教学内容 22 分 2-3(6分) 实践教学 √ * 3-1(8分) 教材及相关资料 √ 3-2(6分) 实践教学条件 √ 教学条件 20 分 3-3(6分) 网络教学环境 √ * 4-1(10分)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 分 4-2(8分) 教学手段 √ * 5-1(6分) 同行评价 √ * 5-2(6分) 学生评教 √ 教学效果 20 分 5-3(8分) 现场教学效果 √ 课 程 特 色 √ 综合验收自评意见: 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首先构建《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 网开始运行。通过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估,使本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强化课程特色教材建设。自编出版了《财务会计学(上、下)》教材,目前该教材第 2 版正在 修订再版中(已经完稿) ; (2)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同时开设手工会计仿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自编了“影子工厂”实验 教学系统; (3)强化课程网站建设。建成《财务会计学》精品课程网站,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带动和示范 作用,开展网络答疑等,大力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工作; (4)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学术论文 34篇,出版专著1 部,获得省部级项 目 4 项,获得省部级奖项 6 项; (5)围绕专业特色培养开展配套改革和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 以及实验教材;建立了习题库和资料库; (6)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我们要将会计学课程教学组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团结协作、兢兢业业、 奋发向上、勇于争先”的集体,获校教学名师和校优秀教学团队等。 目前,《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建设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 内容的组织、课程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课程 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知识结构和要点的安排符合会计学科高等教育的要求,能够恰当、充分地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与学 之间的沟通。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料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对会计理 论的掌握能力,提高了财务会计学的学习效果。 项目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体评价等级 优(√ ) 良( ) 合格( ) 不合格( )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修改)

科研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志。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主要区别”。创新人才除应具备一般人才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要协调发展,还需具有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等。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来源于实践。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潜能。但不当的教育往往会使人长大之后失去创造性。正如马洛斯曾指出的:“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

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是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报名参赛的学校和参赛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1、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1.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1.2.调整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3.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 基础实验;② 设计性实验;③ 综合设计性实验;④ 设计研究性实验。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课题组1[*] 自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1999年立项为广西大学重点建设专业以来,学院领导、该专业项目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以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专业的建设当中。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有关建设任务,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目前我国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其中生物工程上游技术相差5年左右,而直接与生物技术产业化相关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则相差10~20年。这一方面和我国的许多生命科学家缺乏工程意识,“走不出实验室”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国内具备培养生物高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良莠不齐,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素质,就业前景也不乐观,造成一些优秀生的部分外流或转行,使我国从事生物高科技领域人才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因此,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生物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改善生物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为加快发展生命科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地处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急需大批生物技术与工程高级人才对这些资源进行生物开发和应用。为满足广西生物技术(工程)产业发展需要,我校先后在1990年和1995年创办了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属理科偏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利用微生物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两专业已为我区的啤酒和白酒工业、制药、环保等行业及一些研究所、学校等输送了一批新的技术骨干。但由于受专业设立较晚,院系和专业调整,两校合并等动荡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办学上的问题:(1)师资队伍偏年轻,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有待积累提高;(2)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有的专业实验课无法开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3)专业资料较为缺乏,教学实验经费严重不足等。为适应21世纪广西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和改革,积极进行基础建设,将其办成在全国地方性综合大学中具有较高水平并具有广西特色的高级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从事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设计、科研、开发及应用研究,掌握管理、营销知识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广西地方经济和我

《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分课题结题报告

《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分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单位:青州市郑母初级中学 负责人和撰写人:赵永华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提高家长素质是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驱动,家庭的主流格局逐渐趋同,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人的主体。随着改善生活条件的步伐加快,不同家庭居住环境相对封闭而信息渠道相对开放的框架也趋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的形成,更使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子女未来的期望,进一步从新的角度认识加强子女教育的价值。人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也愈来愈关心了。 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行动存在反差,物质投入与精神投入存在反差,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存在反差,这是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矛盾,同时也是许多家长产生极大困惑甚至痛苦的原因。因此,这一代自身难于积累教育子女经验的父母,对分别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养育到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希望得到科学的回答。因此,理论与实验都在呼唤与时俱进的当代家长,从而引导家庭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事业。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针对家长教育的行动研究在我校已有一定基础 第一,我校从建校起,就格外重视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始终保持校长、班主任与每一个家长的零距离接触。新生入学前,我校召开家长会,把班主任的手机向新生家长公布,并承诺早6点以后到晚10点以前全程开通,随时接受家长的电话咨询。这一措施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关注。 第二,我们经常为家长进行关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辅导培训。如: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安全问题、网吧问题等,用不定期地订阅报纸、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对家长如何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提供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参考。 第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步前进,才能在学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在以上背景下,我们申报“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家长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为基础,以提高每一个家庭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当代家庭教育新理念为主线:家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帮助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到“互相尊重、配合默契”,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子女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 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均有长足的进步。受此鼓舞,教研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2009年积极申报,《网球》课程被批准为“院级优质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的不懈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任务。2011年将《网球》课程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获得批准。 近几年,我院网球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齐全,网球拥有13块标准场地,学院规划的网球馆已动工修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网球专职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2名。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另有1人正就读硕士研究生。 网球教研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术力量雄厚,运动水平较高。教师普遍技术水平精湛,个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半数教师参加过专业训练或参加过全国性大型网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比赛成绩。 (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精神强。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分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 (三)创造和谐氛围,青年教师进步快。教研室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补充进来,教研室对其成长进步十分关心,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开展对外培训,扩大学校影响。成立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能经常开展网球培训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之长,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学院影响。已于2011年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培训项目引进我院。 (五)在科研中,广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两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教师参加过3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被ISTP或EI检索论文3篇,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网球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基金项目协议(标准版).docx

编号: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建设基金项目协议专业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方为规范教学环节,建成一流的课程主页,使_________院的教学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已对课程建设有关教学文件进行专家评审。乙方针对甲方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并已提交课程建设的申请书与电子教案样板,经甲方组织评审,认为其内容满足甲方要求,为此,甲乙双方签订课程建设基金项目协议。 一、乙方的权利和义务为: 1.确定所选教材,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具有权威性。 2.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确定应完成课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案,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表。 3.自协议签订日起两个月内上交完整的课程电子教案及课程主页框架(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接受专家们所进行的第二次评审。 4.自协议签订日起十个月内上交完成的课程主页(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接受专家们所进行的第三次评审。

5.通过第三次评审的项目,自通过评审之日起两周内提交结题报告;其它项目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6.乙方承诺在两年内至少更新_________%的主页内容。以协议签订之日起为起始时间。 7.课程主页的著作权归乙方(作者)所有。 8.按照协议和_________学院课程建设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经费并遵守学院的规定使用经费。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由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教学文件组织评审,在评审通过后签订本协议之日起两周内划拨_________元课程建设费。 2.按期提交完整的课程电子教案及课程主页框架(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由甲方组织专家们进行的第二次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在评审通过之日起两周内发放第一次追加的划拨_________元课程建设费。 3.按期提交完成的课程主页(或直接上_________学院资源平台),公示两周后,由甲方组织专家们进行的第三次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收到结题报告之日起两周

论文课程开发结题报告doc

论文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我们于XX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XX年3月26日正式立项。XX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 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 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

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总体上处于弱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程建设报告

课程建设报告

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 在崇州市教育局和四川省优促会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崇州市小学、初中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培训,通过近一年时间的理论培训、跟岗学习和课题研究,我在课程理念、课程领导力建设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和心得,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组织之下学生学习生活的总体(《国际教育大辞典》)。学校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完成的。研究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研究课程的改革和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已经成为当前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的一种趋势。因而,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课程改革需要有一些理念:第一,转变教育价值判定标准,要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回归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基本点位上;第二,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从学科知识成绩为中心的评价,回归到以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为中心;第三,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从教学技能为重转向到教师教育情怀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 学校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办学行为,更要找到学校办学与新课程理念不适应的地方,这些不适应的地方恰恰就是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找准不适应点,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呢?首先是必须基于对学校发展的科学分析,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全面审视自己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文化、具体举措的结果。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情历史,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是有值得肯定的经验。

转变“课程”理念不是“翻花样”,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的改革不能满足于教育活动形式的变化,而是从本质上思考的,考量“课程”是否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回归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的基本点位上。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制定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建设多元课程体系,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教师可以人尽其才,开设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以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主动开发基于校本的特色课程,以课堂为切入点,促进课程多元化实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课程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这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系统思考。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为学生多元发展服务。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课题组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使专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为了推进我国计算机专业教改进程,国家教委于1994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列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的重要课题,力求在五年内取得突破。 广西大学原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建设,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由于我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内重点院校相比,我们在专业建设、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⑴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设计、维护等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教育,忽视了学生计算机硬件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学生的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没有包含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应建立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 (2) 现有两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差别小,适应面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3) 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典型的单一的学科专业对口方式,课程划得过细,综合性差,知识面窄,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4)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单一的计算机工程与技术教育,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内容陈旧落后,时间滞后,很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力。 显然,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领域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原有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机教育等四个专业已合并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一调整使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口径有了较大幅度的拓宽,为深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按宽专业人才培养口径打下了基础,专业面的拓宽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基础知识平台和更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要适应新的专业目录培养人才,必须根据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过去我校的两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专业无特色、差别小、适应面狭窄、培养模式单一、素质差等缺陷,重新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努力使人才的培养从单一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型人才向复合型、开拓型人才转变。也就是说,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该认真考虑专业教育如何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重在拓宽专业口径和业务基础,并特别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上述的现状和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考虑,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目标、方案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新市城关乡周庄小学红英 课题组成员:朝梅、建玲、月琴、许慧芳、慧珍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师新课程理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真正转变,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多年的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贪玩厌学、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课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日趋老龄化,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淡漠,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时机和发展平台,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 1.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三级课程网络建设中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彩社团活动又是小学生展现自我、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绝佳途径。以多彩社团活动为平台,探索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的整个课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

精品课程模板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与开发》课题,课题批准号2009zk008,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依据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教学既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师资、生源和管理水平等的综合反映。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时空限制,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数字化优势,在21世纪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和作用。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便于学校的统一组织管理工作,省时省力;便于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调整;便于协同工作;能够带动网络辅助教学的开展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还可以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师资力量、学生的学习风貌等等,为学校开辟了一个新的对外宣传窗口。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上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个普遍遇到的难题是: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都是独立建设,相互隔绝,人力投入、经费投入以及网络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大量浪费。因此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往往只能是个例与试点,如果全面针对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和运营网络教学平台,那么难度太大成本太高。 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研究和开发一套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平台。该平台依据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参考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际经验,提供各种模板。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模板,方便快捷的定制一个精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自动保存的)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A课题名称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B课题第一负责人 C课题第二负责人 D课题组成员 E课题承担单位临港区团林镇桑园小学F预计完成日期2013 年11 月

一、问题的提出 1、符合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时代特征。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现代化。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切合学生的需求。 校园文化是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而言的局部文化,而校园生活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未来。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穿着打扮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这一切都带有社会的时代的特征。与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一样,现代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如果协调失当,必然影响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与优良品德的培养。所以,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 3、切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校几乎所有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受社会文化影响大,但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高,喜欢标新,但往往弄巧成拙,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参差不齐,所以,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深入调研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并做好调查分 析:剖析校园行为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把握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为师生构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文化生活、课堂文化生活。在研究过程中探索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途径、方式,揭示校园文化生活与师生精神成长的具体联系,为“如何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生活”提供成功案例,进一步掌握校园文化各类型之间的关系,促进校园行为文化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2、通过该课题研究,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从关注学科知识 走向关注文化生活,完善学校的精神生活体系,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在这过程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通过校园文化生活的构建,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被这些 丰富的、进步的文化生活滋养着,润泽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活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研究报告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本身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知识构建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需要有一本适合高职特点的、对培养实用的应用型人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更需要有一门精品课程。编写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并把《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既能解决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无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和无《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问题,又能解决教材的适用性问题,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学生的教材成本(据粗略统计,目前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遗传育种》课程所用的3本教材的总金额为88.8元,编一本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交到出版社正式出版,价格也只有30元左右,可以为学生减轻近60元的教材费用负担)。而且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能把在多年《遗传育种》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编写到教材中,对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和提高《遗传育种》教学的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在《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中,把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凝聚教师多年心血的教案、习题集、课件等教学成果放在网上,有利于学生课余学习和远程学习。所以,从事高职《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编写和该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有利于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合格人才,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2005年3月开始启动,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完成了教材《编写大纲》。2005年5月正式申报该项目,6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编写,2005年11月教材脱稿,2005年12月和2006年3月两次对教材进行了审定。2005年12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按教案、习题集及答案、学习指南、实验和教学实习指导书、课件、网页制作、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进行了分工,然后按时间、进

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

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项目编号 所属学科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完成单位(公章) 完成日期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研究生部制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一、课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项目负责人简况 姓名出生年月从事专业职称 毕业学校 专业、时间 学历学位电子信箱电话 项 目 组 成 员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职务/学历完成的任务签名 二、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组教师职称结构表 小计(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项目立项时 项目结题时 2、课程组教师学历结构表 小计(人)博士硕士本科35岁以下有硕士以上学历 的青年教师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项目立项时 项目结题时

3、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 包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主要成员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存在的问题等。 4、课程组成员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

三、项目完成情况 对照课程建设申请书中所列的研究目标、内容总结完成情况【包括教学内容(含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案例等),教材选用,教学方式与手段(含讨论或研究式教学设计),考试方法,教学研究以及选读的英文资料,电子网络资源等】

四、项目取得的成果与应用效果 成果类别 成果名称论文:刊物名称.发表时间.卷(期).作者 著作:出版时间.出版社.作者.字数.合作情况 论文 著作 教学大纲 讲义 课件 课程网址 取得的奖 励情况 其它 五、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目前存在的不足

六、经费使用情况 支出科目金额(千元)具体用途 合计 七、评审意见 学科专业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研究生部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数字化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目前,农村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 学的需求。和市区学校互不相联,没有形成管理数据及教学资源,缺乏信息技 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不能很好的达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 培养目标。我校是一所建有“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农村中心校,现在已经有 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等硬件设备。而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校为本, 求真务实”,因此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也是以此理念为核心,为学生搭建一 个能感知到幸福的网络平台。事实上,“数字化校园”平台是一个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大规模知识库与信 息库,为学生探索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使学习者真正达到实现自己获取 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使学生从学习能力上获得提高, 感受幸福;能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家人、社会、同学沟通,获得心理上的幸 福;给所有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精神得到满足,享受幸福;让学生参与到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使用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责任心也进一步增强, 让学生体验一个社会人的权力与义务,享受成年人般具有成就感的幸福。最终 发展为信息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本课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的质量,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幸福成长。“数字化

校园”平台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交流互动,学生 在新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中个性化得到了发展,获得自我个性化发展的幸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依托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设备接受教育,参与探究,参与管理、对加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增强主人翁意识,成为学 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人,成为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人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 学生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幸福。 数字化校园可以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可以搭建学生展示 自我的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发展个性创造的空间,让所有学生享受到精神上 的幸福。 数字化校园,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教师开展现代教 育技术研究和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让教师为学生 的幸福成长献技献力,同时教师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数字化学习环境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 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 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要求整个教学 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 性的变化。 三、研究目标及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如何在农村小学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在其基础上探索应用模式与方法,以 提升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质量。 建立给学生创造新知、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开展创造、提升自信的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幸福。依托“数字化校园”,走进信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