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

+

2009级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 15万包/班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设计

院系名称:国际学院专业班级:国食09-1

学生姓名:刘丽丽学号: 200948950130 指导教师:张国治教师职称:教授

2013年 1 月10日

2009级课程设计

1 目 次

1 前 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现状及方便面生产的发展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生产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设计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设计达到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设备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产品质量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 考 文 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万包/班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设计

1.前言:

1.1目的和意义:

方便面自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日本诞生以来, 已有40 余年历史,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方便面, 基本上以传统的油炸方便面为主。

九月份的生产实习,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其中就有国华方便面厂,刚进入国华生产车间时,充满了好奇心,到处都是新奇的,看着这个又大又长的生产线,才明白原来我们常吃的方便面在这样的设备中生产出来的。

后来经过章老师对方便面制作工艺的讲解,我明白方便面的制作过程是: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成型→蒸煮→定量切断→油炸→风冷→包装。过程还是很复杂的,经过多道工序。

为了对方便面的制作工序和对食品加工厂的设计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了解,并写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进行了程设计。经过此次设计我对方便面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食品加工厂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有了了解,同时也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国内外现状及方便面生产的发展趋势

方便面因具有方便、安全、美味、优质、价廉等5大特征,自1958年问世以来,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仅次于面包的第二大主食产品。如今,全世界一致认为,方便面的诞生是人类的进步,在人们最需要食物的时候,方便面总是首当其冲地走在最前面,被称为是“地球食品”。

面食是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生活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快捷、美味的方便面迅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也催生出了众多方便面大鳄,如康师傅、统一等品牌。而且我相信未来的方便面市场上竞争将会更加激励。

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方便面的包装形式、调味料的品种更加多样,加工机械也日臻完备。包装形式由初始的袋装发展到更为方便的杯装、碗装。调味料的品种从单一调味粉包,发展到油包、酱包、脱水蔬菜包等,更富选择性。

目前,我国每年方便面品种的自然淘汰率和新品种上市率大约为1%~5%。方便面行业由开始时注重方便、美味发展到目前的关注营养和安全,营养型、新、奇、特、异型等方便面新产品不断涌现。

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根的地方风味已被浓缩到汤料当中,方便面更多的营养成分将体现在调味料上。

总之,“安全”,“营养”,“非油炸面”,“杂粮面”,“调味料多样化”,“包装方便”,“地方特色”等会成为将来方便面市场上的发展趋势。

2

2009级课程设计

3

2.设计内容:

2.1设计任务:

(1)工艺流程图图纸一份 平面图设计图纸一份

(2)设计说明书一份

(3)个人独立完成设计题目

(4)根据课题,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为设计积累充分的真实材料

(5)绘图要规范,调理鲜明

(6)设计任务书书写规范,内容真实工作量饱满

油炸方便面生产线(80克/包)

15万包/班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设计

4

2.2生产工艺流程

2.3设计原则

本设计是每班15万包方便面工厂设计,设备的优化设计是生产线设计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压面机组作为生产线重要的设备组成部分,除关注每台机器的运转参数外,压面机机组数量的配置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面带在压延过程中除密度不断增大外面筋的抗拉强度也在随之变化,另外原料不同面带的抗拉强度也不尽相同,压面机机组数量过少,会造成面带变形过程中压延比过大,产生面筋断裂,影响方便面的口感;机组数量过多,又会造成投资的增加,形成浪费,根据我们的经验,压延机机组数量使面带的压延比控制在2-1.5之间较为理想。而压延比也影响面制品质量,复合后压延阶段压5~7道。前后各道比较理想的压延比依次为50%、40%、30%、25%、15%、10%。

切条成型的成型器,蒸面箱也是方便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

2009级课程设计

5

单位时间内生产量和生产节拍相同是所有设备选型和设计参数制定的依据。要根据这个原则。

蒸面机组、煮面锅、杀菌隧道必须进行热交换计算。要充分重视各机组内部及各机组间的机、电系统的相互联系与协同工作。

15万包/班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设计

2.4设计达到的要求

①和面、熟化、压片、切条这几道工序的工艺要求与挂面生产相同。

②波纹成型面片由面刀纵切成条后垂直落入波纹成型导箱内,经导箱下面短网带的慢速输送形成波纹。面条下落的线速与短网带线速的速比通常为7:1~10:1,波纹的疏密受此速比的影响。另外,导箱上的压力锤重量也是影响波纹成型的又一因素。短网带向前输送一段距离后,将波纹面条卸到连续蒸面机的长网带上,二者的速比约1:4~1:5。这样,最初形成的紧密波纹面带被拉得比较稀疏、扁平,目的是便于蒸熟。

③蒸面一般采用倾斜式连续蒸面机,蒸汽压力为0.15~0.2兆帕,机内温度95~98℃,蒸面时间90~120秒,面条α化程度可达85%以上。为节省占地,已有多层回转式连续蒸面机投入生产。

④着味该工序有的设在蒸面与切断之间,有的设在入模与干燥之间,用于生产调味方便面,方法为喷淋调味液或浸渍。

⑤切断、折叠、入模从连续蒸面机出来的熟面带被旋转式切刀和托辊按一定长度切断,即完成面块的定量操作。接着,折叠导板将切断后的面块齐腰对折(生产碗装面不需对折),并由入模装置输入油炸锅或热风干燥机的模盒中。入模装置有六线并立入模机和三线分列入模机两种,前者适于大型厂,后者适于中小型厂。

⑥干燥主要有油炸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方式。采用微波干燥、速冻干燥或真空干燥等高新技术的尚不多见。

⑦冷却、包装在冷却机内经吹风强制冷却至室温或略高于室温,然后加入调味汤料进入自动包装机,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复合塑料薄膜(袋装

6

2009级课程设计

7

面)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碗装面)完成包装,后者将逐渐被可降解材料代替。

⑧汤料制备 汤料是决定产品营养价值和口味的关键,亦关系到产品的档次和等级。方便面品牌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成汤料的竞争。

15万包/班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设计

8

2.5设备一览表

设备

数量 型号 规格(mm ) 设备容量(kw) 化胶罐

1 1000×1000×1200 1.5 盐水罐

2 1000×1500×2000 2+2 定量罐

1 650×1000×2000 1.5 双轴和面机

2 2500×1000×1200 8 圆盘式熟化机

1 Φ1200×1400 1.1 饧面熟化输送

1 4000×1400×2400 1.5+1.5 复合压片机

1 2900×1600×1500 7.5 面带熟成机

1 2350×2800×1950 连续压片机

1 6560×1215×1650 9.5 切条成型机

1 20#圆刀 300×100×100 多层蒸面机

1 BFP-12Y 12000×1260×1100 5.5 切割分排机

1 300×950×2420 1.5 油炸脱水机

1 12300×1800×2500 2.2+2.2+15 过滤机

1 Φ1350×2000 1.5 热交换器

1 Φ1400×1500 2.5 成品输送机

3 1220×742×820 0.75+0.75+0.75 风冷机

1 12300×1800×3000 1.6×0.3+1.5 金属探测器

1 2000×1500×1500 1.

2 包装机

3 FM3 1300×1045×2200 1.

4 自动装箱包装

1 AC-1

2 1500×1300×2500 4.2 滚筒式输送机 1 850×500×700 0.8

2009级课程设计

9

2.6产品质量标准

1)面粉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方便面专用粉的质量标准,但从方便面的嚼劲和复水性等方面考虑,建议选择符合下述指标的面粉:湿面筋 30%~32%,粉质曲线稳定时间≥4分钟,降落数值≥200秒,灰分 ≤0.5%.

2)水质要求参考如下: 硬度≤10度,pH 7.5~8.5,碱度≤50毫克/千克,铁≤0.1毫克/千克,锰≤0.1毫克/千克.

3)油脂 多采用棕榈油作为油炸方便面的油炸用油,也可搭配适当比例的猪板油以增加产品风味。选用油炸用油时,首先应考虑油脂的稳定性,其次为风味、色泽、熔点等。

4)抗氧化剂 为防止油脂氧化变质,应在炸油中适当加入BHA 、BHT 、TBHQ 或天然抗氧化剂。

5)面质改良剂 主要有复合磷酸盐、食盐、碳酸钾和纯碱、乳化剂、增稠剂、谷朊粉、增筋剂、鸡蛋等。当小麦粉质量有缺陷或生产高质量的方便面时,往往要添加多种面质改良剂。

6)感官指标:色泽光亮,透明度较好,有弹性、韧性、口感好、口味鲜美,无杂质,不牙碜,无异味。烹调性好,煮、泡3~5分钟,不夹生,无明显断条现象。

7)理化指标:水分2.35%,酸值(以脂肪含量计)1.7%,α度92.11,复水时间2.5分钟,盐分0.94%,含油量21%,过氧化值(以脂肪含量计)0.21%。

8)卫生指标:细菌总数≤3000个/克,大肠菌群≤70个/100克,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

9)方便面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应大于等于8%。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指标。

10)在脂肪指标上,标准将规定油炸型泡面和干吃面的脂肪上限分别为22%和25%。

11)方便面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按照该卫生标准,在标准中允许添加的添加剂,必须按限量添加;未在标准中注明属允许添加的添加剂,一律不得在方便面中检出。 目前,方便中一般添加的“防腐剂”,指的就是碳酸钾、碳酸钠、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等。

12)为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标还将对方便面的卫生指标提出明确要求,像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方便面食品中将不得检出。

15万包/班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设计

参考文献

[1]陆启玉,玉中振.方便面生产技术[M].中原农民出版社

[2]张国治.方便主食加工机械. 北京2005.11

[3]马海乐.食品机械与设备.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

[4]叶敏.米面制品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刘树兴.唐孟忠.李宏梁等.油炸香脆面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4)

10

永福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永福镇垃圾填埋场设计 设计时间:2007年07月14日

目录 1.概论 1.1项目简况 (4) 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资料 (4) 1.2.1设计依据 (4) 1.2.2基础资料 (4) 1.2.3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 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5) 1.3.1城市概况 (5) 1.3.2城市总体规划 (5) 1.3.3自然条件 (6) 1.4城市环卫设施现状 (7) 1.4.1垃圾清运 (7) 1.4.2垃圾成分 (7) 1.4.3现有垃圾堆放场 (7) 1.5建设的必要性 (7) 1.5.1存在的主要问题 (7) 1.5.2建设的必要性 (8) 1.6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8) 2.总体设计 (8) 2.1工程规模 (8) 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8) 2.1.2垃圾产率 (8) 2.1.3垃圾产生量预测 (9) 2.1.4工程规模 (9) 2.2处理方法选择 (9) 2.2.1处理方法简述 (9) 2.2.2处理方法选择 (9) 2.3场址选择 (9) 3.垃圾处理场工程设计 (9) 3.1工程内容 (10) 3.2卫生填埋场 (11) 3.2.1库容及使用年限 (12) 3.2.2填埋工艺 (12) 3.2.3覆盖材料 (12) 3.2.4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12) 3.2.5防渗工程(水平防渗及垂直防渗) (12) 3.2.6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调节池 (13) 3.2.7地下水层排 (16) 3.2.8填埋气体导排 (17) 3.2.9防洪工程设计(截洪沟) (18)

3.2.10垃圾坝及截污坝 (19) 3.2.11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理 (19) 4.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20) 4.1环境质量现状 (20) 4.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1) 4.3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 (21) 4.4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1) 4.5环境保护措施 (22) 4.6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 4.7生态保护(影响及措施) (23) 4.8环境监测 (23) 5.设计计算书 (24) 5.1总体设计 (25) 5.1.1服务人口 (26) 5.1.2垃圾产生量 (26) 5.2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26) 5.2.1库容 (26) 5.2.2使用年限 (27) 5.2.3渗滤液及气体的产生量 (27) 5.2.4渗滤液及气体的收集设备 (28) 5.2.5调节池的容积 (29) 5.3防洪工程 (29) 5.4防渗工程 (35)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 前言 (1) 1、绪论 (3) 1.1生活垃圾概述 (3)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 2、工程概况 (5) 2.1工艺选择 (5)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 2.3项目设计要求 (8) 3、填埋场的选址 (8) 3.1场址禁设地区 (8) 3.2选址条件 (9) 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 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 4.1防渗工程 (12) 4.2水平防渗 (12) 4.3垂直防渗 (16)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 5.5工艺选择 (21) 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 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 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 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 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 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 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 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 8、封场工程 (24) 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 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 附图 (27)

前言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 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 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 工程设计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姓名:郝飞 麻太刚 王屿

姜浩 指导教师:董军、迟子芳2014 年8 月

目录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1) 一.工程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1.1城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概况 (1) 1.1.2社会经济现状 (1) 1.1.3城市发展基本情况 (3) 1.1.4环境卫生现状 (3) 1.2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4) 1.3方案设计依据和原则 (4) 1.3.1采用主要规范及标准 (4) 1.3.2方案设计原则 (5) 1.4设计特点 (6) 1.4.1总平面布置特点 (6) 1.4.2污染控制技术特点 (6) 1.4.3雨污分流及渗滤液处理技术 (6) 1.4.4卫生填埋工艺 (7) 1.4.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7) 二.厂址选择与确定 (7) 2.1 厂址选择要求 (8) 2.2 厂址选择与确定 (9) 三.工艺设计 (9) 3.1 建设规模以及服务年限 (9) 3.2 覆盖土来源 (10)

3.3 填埋方案 (10) 四.主体工程设计 (12) 4.1 场底处理及边坡平整 (12) 4.1.1 场地平整 (12) 4.1.2 边坡平整 (12) 4.2 防渗 (12) 4.3.渗滤液收排系统 (13) 4.3.1渗滤液收排系统的作用 (13) 4.3.2渗滤液收排系统的结构 (14) 4.3.3渗滤液收排系统的类型选择 (14) 4.4 场外排水系统 (15) 4.5 场外排水系统 (16) 4.6 垃圾渗滤液处理 (16) 五.辅助设施设计 (16) 5.1 调节池 (16) 5.2 截污坝 (17) 5.3 垃圾拦挡坝 (17) 5.4污水处理站和渗滤液处理站 (17) 5.4.1 污水处理站 (17) 5.4.2 渗滤液处理站 (17) 5.5 垃圾填埋场气体处理 (18) 5.6 覆土备料场地 (21) 5.7地磅站布置 (21) 5.8 道路设计 (21) 六.封场技术方案 (2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崇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班级:55388799 学号:05793346 学生姓名:XXX 设计时间:2011.11.5-2011.11.14 指导教师:XX XXX

目录 一■前言------------------------------------------------------ P 1-2 1.1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 1.3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二■工程概况--------------------------------------------------- P 2-3 2.1项目背景 22课程设计目的 2.3设计要求 2.4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计算-------------------------------------------------- P 4-7 3.1填埋场容积计算 3.2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3.3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四■卫生填满场的设计------------------------------------------ P 7-8 4.1处理对象 4.2填埋场的选址 五. 填埋场的防渗 ---------------------------------------------- P 8-12 5.1防渗方式 5.2防渗材料 5.3防渗结构 六. ------------------------------------------------------------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P 12-13 6.1渗滤液的特点 6.2渗滤液的收集 6.3渗滤液的处理 七. ------------------------------------------------------------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P 13-14 7.1填埋气的组成 7.2填埋气的收集系统 7.3填埋场气的导排 八■终场覆盖-------------------------------------------------- P 14 8.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完整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毕业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2.3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2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选址的考虑因素 选址的程序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填埋区基底工程 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防渗材料 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渗滤液收集系统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填埋气的组成 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3.8.4 库底地下水导排系统 为防止库底地下水蓄集后对防渗膜产生顶托从而破坏防渗层,本工程在库底及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设置排除地下水盲沟,与渗沥液主盲沟对应设置,主盲沟采用三角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为底宽2m,深,盲沟中铺设HDPE 穿孔排水花管和级配卵(砾)石,HDPE花管管径为dn315,级配卵(砾)石粒径为d20~d50mm。地下水由盲沟中的排水管引排至调节池下游冲沟。 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1.2.2堆肥 堆废化是在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进来源于生物的有机废物发生生物稳定作用,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 (45万人口) 院系:生化工程系 学生:朱会朱婷婷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09 环监(2)班 学号:0905010239 0905010240 指导老师:于卫东

前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

目录 1.概论 1.1设计背景…………………………………………………………………… 1.1.城市生活垃圾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1.1.2生活垃圾的组成………………………………………………………… 1.1.3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特点……………………………………………… 1.1.4城市垃圾处理概论………………………………………………………………… 1.1.5城市垃圾成份…………………………………………………………… 1.1.6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2.垃圾卫生填埋 1.2.1垃圾卫生填埋的定义……………………………………………………………… 1.2.2垃圾卫生填埋的容……………………………………………………………… 1.2.3垃圾填埋场的分类………………………………………………………………… 1.2.4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 1.3填埋场的防渗 1.3.1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1.3.2渗滤液的产生与污染控制………………………………………………………… 1.3.3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 1.4.1垃圾填埋气的特点………………………………………………………………… 1.4.2填埋气体的利用…………………………………………………………………… 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 1.5.1拉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前的准备……………………………………………… 1.5.2垃圾填埋操作……………………………………………………………………… 1.5.3垃圾填埋辅助工程………………………………………………………………… 1.5.4垃圾填埋设备……………………………………………………………… 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 1.6.1填埋场封场………………………………………………………………………… 1.6.2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 1.6.3防洪、导排系统………………………………………………………………………总结及建议 1.7设计规与注意事项 1.8结论及建议 1.9参考文献 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 2.2.1服务人口……………………………………………………………………………… 2.2.2人均垃圾日产生率……………………………………………………………………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塔设备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木工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 8 学号: 姓名:万永燕郑舒元 分组:第四组 目录

前言 摘要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以充分接触的机会,使质、热两种传递过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还要能使接触之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开,互不夹带。因此,蒸馏和吸收操作可在同样的设备中进行。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或称塔盘),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形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液相由塔顶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地变化。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采用板式塔,而当处理量较小时多采用填料塔。蒸馏操作的规模往往较大,所需塔径常达一米以上,故采用板式塔较多;吸收操作的规模一般较小,故采用填料塔较多。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在一个圆筒形的壳体内装有若干层按一定间距放置的水平塔板,塔板上开有很多筛孔,每层塔板靠塔壁处设有降液管。气液两相在塔板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板式塔的空塔气速很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造价低,检修、清理方便 关键字 塔体、封头、裙座、。 第二章设计参数及要求 符号说明 Pc ----- 计算压力,MPa; Di ----- 圆筒或球壳内径,mm; [Pw]-----圆筒或球壳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δ ----- 圆筒或球壳的计算厚度,mm; δn ----- 圆筒或球壳的名义厚度,mm; δe ----- 圆筒或球壳的有效厚度,mm;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 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选址和计算 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 的沼泽区之外。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达到,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选址的程序 (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 (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 (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容积 目前该城市人口70万,人口增长率%,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0年,覆土与垃圾压实之比为1:5,填埋高度为10m,地上3m,地下7m,取W为0.6kg/d*人,垃圾增长速率%。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西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所需的场地体积为: 第n年人口=70*(1+)n 单位:万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

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册:说明书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目的 (2) 1.4编制原则 (2) 1.5编制范围 (2) 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2) 1.7初步设计的结果概要 (3) 2. 城市概况 (6) 2.1城市简介 (6) 2.2水文、地质、地貌 (6) 2.3气象 (7) 2.4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7) 2.4.1规划期限 (7) 2.4.2城市性质 (7) 2.4.3城市发展规模 (7) 3.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分析及垃圾量预测 (8) 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8) 3.2垃圾设施现状 (8) 3.3垃圾处置流程 (9) 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9) 3.5垃圾量现状 (9) 3.6垃圾量预测 (10) 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5) 4.1必要性 (15)

4.2可能性 (16) 5. 工艺选择 (17) 5.1无害化处理工艺比较 (17) 5.1.1卫生填埋 (17) 5.1.2堆肥 (17) 5.1.3焚烧法 (18) 5.1.4垃圾综合利用 (19) 5.2处理工艺的确定 (20) 6. 场址选择及防渗方案的确定 (23) 6.1选址原则 (23) 6.2场址说明 (23) 6.3场址比选 (24) 6.4场址的自然环境 (25) 6.4.1气象 (25) 6.4.2地形地质 (25) 6.4.3水文 (26) 6.4.4场地评价 (27) 6.5填埋场址防渗方案的确定 (27) 6.5.1防渗标准 (28) 6.5.2防渗方案比较及选择 (29) 7. 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 (31) 7.1填埋场结构型式的选择 (31) 7.2填埋机械设备的选择 (31) 7.2.1 摊铺和碾压作业主要设备 (31) 7.2.2 取土设备 (32) 7.2.3 喷药和洒水设备 (33) 7.2.4 其它设备 (33) 7.3填埋工艺 (33)

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2.3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2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

固废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废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1010741217 杨菁全一、绪论 (一)服务人口数、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上海市奉贤区2012年人口共计112.99万人,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口调查历年人口调查情况,以6%的人口增长率递增,到2030年有322.51万人左右,按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89 kg/(人?d),且该值在15年内保持变化不大,则15年间奉贤区生活垃圾产量为1069.11 万吨。 服务面积人口采用下式计算: \A n=A o x(i + py 式中: A n――第n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A。一一初始服务人口是,人(本区初始服务人口数A0为112.99万人) P ――机械增长率(根据上海奉贤市人口调查历年人口,本次设计中,增长率为6% ) n ------ 第n年,年 历年人口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年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的原因: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来了很多师生。 2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8.7%,外来人口的增多导致总人口的增多。 预测人口增长率为6%,其原因: 1外来人口显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随迁家属,婚姻 婚嫁等原因来此居住的人越来越多 2南桥新城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规划人口为75万,

预计南桥新城建成后将会有更多的入住奉贤。 3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师生人口数将会增加。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单独二胎的新政策实行后,会有更多的新生儿,人口数量随之增加。 垃圾产生量采用下式计算: Wn= (An a)/1000 式中: Wn ――第n年的日产垃圾量,t/d a ------ 第n年的垃圾人均日产率,kg/(d ? p)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资料

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学校:北京工商大学 学院及院系:食品学院环境系 目录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1.1生活垃圾定义 1.1.2生活垃圾的危害 1.2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1.2.2堆肥 1.2.3卫生填埋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述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1.1运输距离 3.1.2场址限制条件 3.1.3土地面积 3.1.4出入场地道路 3.1.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3.1.6气候条件 3.1.7地表水水文 3.1.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1.9地方公众 3.2 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及其所需容积(未完,根据实际情况)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构造 4.5场地防渗系统方案的选定

5.渗滤液的产生与收集处理5.1垃圾渗滤液的概况及来源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3.1渗滤液收集系统的作用 5.3.2收集系统的构造 5.4渗滤液的计算 5.4.1渗滤液的产生量的计算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的气体收集系统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正文: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2 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 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1.2.2 堆肥

某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工艺设计

武汉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深圳市某生活垃圾处理填 埋场工艺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概述 (2) 1.1工程概况 (3)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3) 1.2.1编制原则 (3)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3) 1.3 设计依据 (4) 二、基础资料 (3) 2.1 城市概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交通运输 (3) 2.2 自然条件 (3) 2.2.1 地质构成 (4) 2.2.2 气候条件 (4) 三、垃圾量及人口数量 (4) 四、场址概况 (4) 4.1填埋场类型 (4) 4.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 (4) 五、总图布置 (5) 5.1 设计原则 (5) 5.2 场区布置方案及特点 (5) 六、卫生填埋库区工程 (6) 6.1 防渗工程 (6) 6.2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10) 6.3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11) 6.4 填埋作业技术 (11) 6.5 防洪工程 (12) 6.6 封场工程 (12) 七、渗沥液处理工程 (14) 7.1 处理工艺 (14) 7.1.1 渗沥液处理方案比较 (15) 7.1.2 渗沥液处理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15) 7.1.3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对比 (15) 7.1.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及选择 (17) 八、环境保护与监测 (19) 8.1 设计依据 (19) 8.2 环境污染来源及污染物分析 (20) 28.3 环境监测 (20) 参考文献 (23)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深圳某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场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下坪谷地(深圳北部) 总用地:1100亩 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 处理规模:平均1600吨/日 服务年限:14年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1.2.1编制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

塔设备设计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塔设备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木工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 8 学号: 姓名:万永燕郑舒元 分组:第四组 目录

前言 摘要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提供气、液两相以充分接触的机会,使质、热两种传递过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还要能使接触之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开,互不夹带。因此,蒸馏和吸收操作可在同样的设备中进行。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或称塔盘),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形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液相由塔顶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地变化。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采用板式塔,而当处理量较小时多采用填料塔。蒸馏操作的规模往往较大,所需塔径常达一米以上,故采用板式塔较多;吸收操作的规模一般较小,故采用填料塔较多。 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在一个圆筒形的壳体内装有若干层按一定间距放置的水平塔板,塔板上开有很多筛孔,每层塔板靠塔壁处设有降液管。气液两相

在塔板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变化。板式塔的空塔气速很高,因而生产能力较大,塔板效率稳定,造价低,检修、清理方便 关键字 塔体、封头、裙座、。 第二章设计参数及要求 符号说明 Pc ----- 计算压力,MPa; Di ----- 圆筒或球壳内径,mm; [Pw]-----圆筒或球壳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δ ----- 圆筒或球壳的计算厚度,mm; δn ----- 圆筒或球壳的名义厚度,mm; δe ----- 圆筒或球壳的有效厚度,mm; t] [δ----- 圆筒或球壳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t δ ------ 圆筒或球壳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计算应力,MPa; φ ------ 焊接接头系数; C ------- 厚度附加量,mm;

现代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指导书

现代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题目 现代垃圾填埋场设计 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现代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实际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进行现代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垃圾产生量估算、防渗工程设计、渗滤液产生量及收集导排系统设计、填埋气体产生量及收集导排系统设计、封场工程设计以及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3、原始资料 A市位于我国北方,多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3.0℃。6-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46.3%,年平均降水量500-580 mm,日最大降雨量18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840.0mm。冬季主导风向:偏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偏南风,年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为22 m/s。 2013城市人口14万人,平均垃圾产量0.8~1.2 kg/d;人口增长率自设,该城市生活垃圾成份见下表。 生活垃圾成份表(%) 有机成份可回收成份无机成份植物木质纤维纸张铁渣塑料玻璃灰渣 22.8 0.9 1.3 3.1 0.6 5.6 1.2 64.5 25.0 10.5 64.5 根据建设部CJJI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和GB1 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要求,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了实地反复踏勘,

初步拟定了三处预选地。三处预选场址分别如下: (l)1#垃圾处理场址 该场址位于城西郊,交通方便,离城约3km,在某公路旁,进场公路已修通。山谷中多为荒地,建场过程中不占农田、不毁林。但是,处于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建场后会污染城大气环境。经地质专家实地勘察,场地地质条件差,大部分为强透水层。场址位于某水库附近约0.5km左右。某水库为城及城近郊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垃圾渗沥液会流入该水库内。 (2)2#垃圾处理场址 2#垃圾处理场址位于城东郊,地处某山附近,距城约5公里。位于至某镇的公路旁,交通方便,无需修筑进场道路。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修建垃圾填埋场后不会污染城大气环境。此场址填埋操作面积大,汇水面积小,填埋库容大,建坝容易。此场址内没有成片的森林,基本上以荒地为主,不毁林,距离最近的居民有1km。但是,场址地质条件不很理想,大部分属于较强透水层。 (3)3#原垃圾填埋场 该场址位于城市西郊,离城市约有5km,交通方便。进场公路已修通。山谷中多为荒地,建场过程中不占农田、不毁林。且该处土地贫瘠,征地费用低。该场址处于市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原垃圾场已经对城区大气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场址自1995年开始堆放垃圾以来,填埋容积已经渐趋耗尽,剩余场地最多只能填埋5年的垃圾。 4、设计内容与要求 (1)服务人口及垃圾产生量计算; (2)填埋场址选择确定; (3)填埋库容及使用年限确定; (4)防渗工程设计,包括防渗材料选择、防渗方式及结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