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复习要点专题辅导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复习要点

一、弄清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长短与实际运动的轨迹有关. 位移大小与实际的运动轨迹无关. 一般情况下,路程也不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

例1:一个同学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A. 2R,2R

B. 2R,6πR

C. 2πR,2R

D. 0,6πR

解析:位移的最大值应是2R,而路程的最大值应是6πR. 即B选项正确.

二、弄清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平均速度: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或某段位移△s的平均速度,它是矢量. 当△t(或者△s)很小时,平均速度就是该时刻(或者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则用瞬时速度来描述.

例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1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做匀速运动. 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故正确答案选C.

三、弄清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 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都大.

例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B.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一定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

D.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解析:由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只有选项C正确.

四、弄清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各个公式的区别和联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不少同学感觉到不易记住. 其实只要弄清各个公式的区别和联系,记忆是不困难的.

1. 基本公式:(1)at v v 0t +=;(2)20at 21t v s +=;(3)as 2v v 202t =-;(4)t 2

v v s t 0+= 2. 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 即2n 1n aT s s s =-=?+=恒量. 可以推广到2n m aT )n m (s s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v v v v t 02

t +==. 与此对应的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即2

v v v 2t 202s +=

. (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

s 2t v v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②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的比为s 1:s 2:s 3:…s n =2322n ::2:2:1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的比为321s :s :s ???…:5:3:1s n =?…:)1n 2(-

④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23(:)12(:1t n --=(n 1n --)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前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后,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1)速度对称:上升和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时间对称:上升和下落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落时间相等.

例4、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7m/s ,在5s 内位移是22.5m. 求5s 末质点的速度.

解析:解法一:已知v 0=7m/s ,t=5s ,s=22.5m 因为??

???+=+=200t at 21t v s at v v 解得000t v t s 2t )t v s (2v v -=-+= 代入数据得).s /m (275

5.222v t =-?= 解法二: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v v v t 0+=可得:5.22t 2

v 7t =?+ 解得s /m 2v t =

五、弄清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的区别和联系

对图象的要求可概括为:“一轴(理解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二线(从图象分析运动性质);三斜率;四面积”. 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因此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楚图象的纵、横轴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 在s -t 或v -t

图象中,无论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表示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或静止),即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且与物体运动的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 图2中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t图象及v-t图象中的比较:

s-t图: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②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向位移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④交点表示三个运动质点在某时刻相遇;⑤表示t1时刻运动物体的位移为s1

v-t图: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④交点表示三个运动质点在某一时刻具有共同的速度;⑤表示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静力学力和运动 共点力的平衡 n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若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称为 共点力,如图1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作用线前、后滑移而不改变其力 学效应。当刚体受共点力作用时,可把这些力沿各自的作用 线滑移,使都交于一点,于是刚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1) 用分量式表示: (2) [例1]半径为R的刚性球固定在水 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圆环状均匀 弹性细绳圈,原长为,绳 圈的弹性系数为k。将圈从球的正上方 轻放到球上,并用手扶着绳圈使其保持 水平,最后停留在平衡位置。考虑重力, 不计摩擦。①设平衡时绳圈长 ,求k值。②若 ,求绳圈的平衡位置。

分析:设平衡时绳圈位于球面上相应于θ角的纬线上。在绳圈上任取一小元段, 长为,质量为,今将这元段作为隔离体,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由图示(a)和(b)表示。 元段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面的支力N方向沿半径R 指向球外;两端张力,张力的合力为 位于绳圈平面内,指向绳圈中心。这三个力都在经 线所在平面内,如图示(c)所示。将它们沿经线的切向和法向分 解,则切向力决定绳圈沿球面的运动。 解:(1)由力图(c)知:合张力沿经线切向分力为: 重力沿径线切向分力为: (2-2) 当绳圈在球面上平衡时,即切向合力为零。 (2-3) 由以上三式得 (2-4) 式中

由题设:。把这些数据代入(2-4)式得。于是。 (2)若时,C=2,而。此时(2-4)式变成 tgθ=2sinθ-1, 即 sinθ+cosθ=sin2θ, 平方后得。 在的范围内,上式无解,即此时在球面上不存在平衡位置。这时由于k值太小,绳圈在重力作用下,套过球体落在桌面上。 [例2]四个相同的球静止在光滑的球形碗内,它们的中心同在一水平面内,今以另一相同的球放以四球之上。若碗的半径大于球的半径k倍时,则四球将互相分离。试求k值。 分析:设每个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 ,下面四个球的相互作用力为N,如图示(a)所示。 又设球形碗的半径为R,O' 为球形碗的球心,过下面四球的 球心联成的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 AB作铅直剖面。如图3(b)所示。 当系统平衡时,每个球所受的合 力为零。由于所有的接触都是光 滑的,所以作用在每一个球上的 力必通过该球球心。 上面的一个球在平衡时,其 重力与下面四个球对它的支力相平衡。由于分布是对称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 大小相等以表示,方向均与铅垂线成角。

初三物理一对一补习班有哪些暑假高二理综一对一辅导

初三物理一对一补习班有哪些/暑假高中理综一对一辅导 学大教育小学、初中、高中、1对1、小组辅导 一对一辅导课程:各年级各科目提分、全科短期集训、中高考冲刺、艺考生文化课、天津、辽宁考生特训、小升初备考辅导; 班组辅导课程:艺考生全日制托管班、中高考押题串讲班、春季同步3-6人/班。 学大教育将1对1个性化授课与重点学科串讲相结合,实现4倍学习效率,强化解题思路,提升应试能力,使学生完成学科知识和考试分数双提分!从专业的授课、舒适的陪读教室到班主任的学业管理,及必要时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参与,学大教育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体验和效果。唐山学大教育8058136 理综学习方法: 1.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理综内容比较多,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2.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理综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若不能熟记,在复习时便会感到障碍重重都而无从下手。 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理综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中理综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理综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理综,体味理综,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4.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理综都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理综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

北京市普通高中 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 目录 一、教学总体安排建议 (2) 二、教学内容要求 (3) (一)必修 (3) (二)选择性必修 (15) 三、教学与评价建议 (28) (一)教学建议 (28) (二)评价建议 (34) 附录:课例 (38)

一、教学总体安排建议 为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的衔接,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统筹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学,建议2018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以表1中教学内容安排实施教学。 表1 高中三年物理教学总体安排 注: “旧教材”是指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配套的教材。在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配套的教材出版之前,以旧教材为教学资源,落实2017年版课标理念与课程内容要求,实施教学。2017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仍然按照2017年颁布的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要求 (一)必修 1. 必修1 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内容要求】 1.1.1 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1.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2 通过质点模型、太阳系行星模型等实例,体会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1.1.3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例3 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 例4 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5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1.4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例6 查阅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7 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活动建议 (1)观察质量相同、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现象,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2)查阅资料,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关于物体运动的实验研究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 【教学提示】 本主题通过对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和各种直线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观念、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中应联系生产生活中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建构质点模型的过程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了解建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1篇 静力学 【知识梳理】 一、力和力矩 1.力与力系 (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 (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①共点力系 ②平行力系 ③力偶 2.重力和重心 (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 3.力矩 (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力矩 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 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 (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 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 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 (2)矢量表示 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 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 (1)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 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 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 ③静摩擦角:θs≤θsm (3)自锁现象 三、平衡的种类 1.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光滑球分别用等长绳子悬于同一点,此两球同时又支撑着一个等重、等大的光滑球而处于平衡状态,求图中α(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与β(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关系。 面圆柱体不致分开,则圆弧曲面的半径R最大是多少?(所有摩擦均不计) R

(完整版)高中物理培训研修日志

高中物理培训研修日志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一副表情无不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着导向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财,也不是物,而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观念是统帅,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更新观念。 1、关于学生的观念。 (1)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物理。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物理。 (3)学生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4)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2、关于教学的观念。 (1)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3)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情境。 (4)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 (5)提倡合作与交流的课堂气氛。 3、关于教师的观念。 (1)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 (2)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3)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 (4)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发展学生为本”为核心。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才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重新认识教学,我们就不能悟出教学新理念的真谛,就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全班学生照老师的示范画唯一的苹果”的“复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能是一句口号,“素质教育”的雨点永远落不到封闭式的课堂教学里。 二、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大家知道备课历来就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一,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深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他把教学目标定为“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知识”而传授知识的过程便出现了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五环节有了新的变化,但总体精神没有改变,并且又给予了时间限制。 新授课的基本模式是: 1、铺垫--强力度(3分钟) 2、导入--高速度(2分钟) 3、新授--大密度(15分钟) 4、巩固--多角度(10分钟) 5、作业--重效度(8分钟) 6、小结--抓重度(2分钟) 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开会式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枯燥呆板,无可奈何。所以国外有人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总结成教学四部曲:第一部是“赶鸭子”,把我们的学生从教室外面像赶鸭子式的赶到教室,板板正正坐在座位上,当观众、当容器。第二部曲就是“填鸭子”,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学生不懂装懂。第三部曲就是“考鸭子”,到了期末,要进行考试,以学生的考分定学生的好坏。这样考来考去,学生就成了“板鸭子”,学生双基得不到落实,能力得不到发展。这些就是我们过去教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北京市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北京市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7页,分为三道大题,共100。第一道大题为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第二道大题为填空题,3小题(共12分);第三道大题为计算论证题,5小题(共28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道大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道、第三道大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作图时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如图苹果自由下落时频闪照片的效果图,第一次闪光时苹果位于O 点,第二、第三、第四次闪光时苹果分别位于A、B、C 三点。已知A B =x2,OA =x1,BC =x3,频闪仪的闪光周期为T。描述苹果运动的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 位移 B. 时间 C. 速度 D. 加速度【答案】B 【解析】 【详解】A.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故A错误; B.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正确; C.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故C错误; D.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故D错误。 故选B。 2. 如图苹果自由下落时频闪照片的效果图,第一次闪光时苹果位于O 点,第二、第三、第四次闪光时苹果分别位于A、B、C 三点。已知A B =x2,OA =x1,BC =x3,频闪仪的闪光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U 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 (考纲要求 Ⅰ) 1.质点 (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的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 (2)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 ) (3)参考系必须要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 (4)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同一参考系. ( ) 答案 (1)√ (2)× (3)× (4)√ 位移、速度 (考纲要求 Ⅱ)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2)一个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不会大于位移的大小. ( )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 )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方向.( ) 答案 (1)√ (2)× (3)√ (4)√

河北省邢台市育才中学人教A版高中物理奥赛辅导一轮复习七 对称法 练习(附答案)$826277

北京天梯志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七、对称法 针对训练 1.从距地面高19.6m处的A点,以初速度为5.0m/s沿水平方向 投出一小球. 在距A点5.0m处有一光滑墙,小球与墙发生弹性碰撞(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速率等于反射率),弹回后掉到地面B处. 求:B点离墙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如图7—17所示,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上分别固定电量均为Q的四个点电荷,在对角线交点上放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 (与Q同号)的自由点电荷. 若将q沿着对角线移动一个小的距离,它是否会做周期性振动?若会,其周期是多少? 3.如图7—18所示是一个由电阻丝构成的平面正方形无穷网络,当各小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R时,A、B两点之间的等效电阻为R/2,今将A,B之间的一小段电阻丝换成电阻为R′的另一端电阻丝,试 问调换后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多少? 4.有一无限大平面导体网络,它由大小相同的正六角形网眼组成,如图7—19所示,所有六边形每边的电阻均为R0,求a,b两结 点间的等效电阻.

5.如图7—20所示,某电路具有8个节点,每两个节点之间都连有一个阻值为2Ω的电阻,在此电路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加上10V电压,求电路的总电流,各支路的电流以及电阻上消耗的总功率. 6.电路如图7—21所示,每两个节点间电阻的阻值为R,求A、B间总电阻R AB. 7.电路如图7—22所示,已知电阻阻值均为15Ω,求R AC,R AB,R AO各为多少欧? 8.将200个电阻连成如图7—23所示的电路,图中各P点是各支路中连接两个电阻的导线上的点,所有导线的电阻都可忽略. 现将一电动势为ε,内阻为r的电源接到任意两个P点处,然后将任一个没接电源的支路在P点处切断,发现流过电源 的电流与没切断前一样,则这200个电阻R1,R2,…,R100,r1,r2,

北京市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 (四)机械能 1.(94A)用300N的拉力F在水平面上拉车行走50m,如图4-1所示。已知拉力和水平方向夹角是37°。则拉力F对车做功为______J。若车受到的阻力是200N,则车克服阻力做功______J。(cos37°=0.8) 5kW,当它的输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达到1.8×102.(94B)一艘轮船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7N,轮船航行的最大速度是_________m/s10。最大速度,此时它所受的阻力为1.2×3.(95A)质量为2 千克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头2秒内重力的做的功是2) 10m/s(g取________J,第2秒内重力的功率是_________W。4.(96A)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它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若发动机的功率保持恒定,汽车在加速行驶的过程中,它的牵引力F和 加速度a的变化情况是 A.F逐渐减小,a也逐渐减小 B.F逐渐增大,a逐渐减小 C.F逐渐减小,a逐渐增大 D.F逐渐增大,a也逐渐增大 5.(95B)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物块和在粗糙水平面上推物块相比较,如果所用的水平推力相同,物 块在推力作用下通过的位移相同,则推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A.一样大 B.在光滑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 C.在粗糙水平面上推力所做的功较多 D.要由物块通过这段位移的时间决定 6.(95B)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可达20m/s。那么汽车在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 A.1600N B.2500N C.4000N D.8000N 4N的货物,货物以100.5m/s的速度匀7.(96B)升降机吊起重为1.4× 速上升。这时升降机提升货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__W。 V 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所4-28.(95A)如图“不变”、_________(填“增加”具有的动能重力势能_________,机械能或“减少”) 图4-2 9.(93A)质量为m的石子从距地面高为H的塔顶以初速v竖直向下0运动,若只考虑重力作用, 则石子下落到距地面高为h处时的动能为(g表示重力加速度) 1122mvmv+C.mgH B.mgH-mgh -mgh A.mgH+ 002212mv+mgHD.+mgh 0210.(93A)在下列几种运动中遵守机械守恒定律的是 A.雨点匀速下落 B.自由落体运动 C.汽车刹车时的运动 D.在光滑水平面上弹簧振子所做的简谐振动 11.(93B)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5m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碰撞后,竖 直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4m,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_J。(重2力加速度取10m/s,空气阻力不计) 12.(96A)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动量的大小相等。若它们的质量之比m∶m=2∶1,那21么,它们的动能之比E∶E 。=____________k2k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奥赛辅导:运动学学案

运动学 一、知识点击 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它的特点是加速度a=恒量,并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为: ① ② ⑵匀变速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特点是a=恒量,但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如斜抛运动,研究斜抛运动可以有多种方法,既可以将它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上或下)抛运动的合成;也可以看做是抛出方向的匀速运动和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⑶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是a与的大小为恒量,但它们的方向无时无刻不 在改变,它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但却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础,一般曲线运动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作为一个瞬时的圆周运动来研究。 我们经常将圆周运动分解成法向和切向两个方向来研究,法向加速度,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其切向的加速度为零,如果是变速圆周运动,那么它在切向上也有加速度.此时它的合加速度是:。 2.相对运动: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习惯于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但在某些场合,我们选择其他一些相对地面有速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样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所以相对运动就是研究物体对于不同参考系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A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如果取另一个相对地面有速度的B物体作参照物,那么A物体相对B物体的速度为: 或 通常把物体相对“固定”参考系的速度称为绝对速度,把相对于“运动”参考系的速度称为相对速度,而把运动参考系相对固定参考系的速度称为牵连速度,所以上式我们可以表述为“相对速度等于绝对速度和牵连速度之差”.速度的合成必须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计算.

(完整)最全的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强力推荐)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 质点(A)(1 )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 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参考系(A)(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仝.廿W 参考糸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 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 )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 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 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 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图1-1

(4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0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 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 )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 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x —t图象和v-t图象(A (1 )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 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 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 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 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V t一"V o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竞赛培训工作计划 为了使奥赛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力争在2009年全国二十六届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现就2007年到2009年的物理竞赛的培训工作,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选拔培训队员: 组队工作在高一新生入学后不久就着手进行,先动员学生报名,再举行测试初选。物理初选测试试题命制思想:①为适应物理竞赛培训,题量设置与竞赛一样,为七或八个大题,总分160分;②重点考查学生对已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③试题中还包含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题中详细给出学生还未学习的高中物理规律,让学生依据提供信息解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的考查等等。经过初选,保留50个左右的学生参加培训。奥赛培训,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场地、定学生、定内容、定辅导老师)。以后通过培训逐步精减队员,到进入奥赛教程培训时,保留10个左右的队员。 二、选好合适的教材与教辅资料 选择能涵盖所有竞赛知识点,难度适当,有内容分析,有解题讲评,有一定量的难度合适的训练题的竞赛书1到2本。另外,结合自己授课安排,推荐学生几本参考书,让学生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去自学、去查阅。 拟定奥赛培训资料:第一轮使用范小辉编撰的《新编物理奥赛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这本教材知识点归纳详细、题型全面、

难度适中、有详细的习题解答;第二轮使用浙江大学出版的《更高更妙的物理》(沈晨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物理奥赛经典解题金钥匙》两本教材,以巩固拓宽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实验教材选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物理奥赛经典实验教材》(青一平著)。 三、进度安排: 1、高中教材知识学习:从组队开始培训,选择一本高三复习资料书作教材,通过传授与自学相结合,重点培训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引入奥赛中创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这一轮从2007年9月底到第二年3月份; 2、第一轮奥赛教程培训:系统地按章节完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所涉及到的竞赛内容;教练对教程中的知识点、例题及较难的习题进行认真讲解,掌握竞赛知识,进行题型归类。每完成一个章节,选题对前面章节进行检测,巩固效果。本轮计划用时10个月,到高二第二学期初。 3、第二轮奥赛教程培训: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思维方法的分类与培训。教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选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计划用时4个月。 4、第三轮赛前强化训练:完成竞赛涉及内容的常规训练;基本做完历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卷;收集典型的、新颖的试题,组编模拟训练试题,强化训练。一直到2009年9月初的预赛,决赛前减少训练量,查漏补缺,调整状态。

2018年北京春季高中会考物理真题

2018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物 理 试 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时间B .质量C .电阻D .磁感应强度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A .库仑 B .牛顿 C .伏特 D .焦耳 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受F 1和F 2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作用,其中 F 1=3N ,F 2=4N 。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A .1N B .5N C .7N D .12N 4.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 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间库仑力的大小将变为原来的 A .3倍 B .6倍 C .9倍 D .12倍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在《墨经》中,就已对力做了比较科学的阐述:“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与墨翟对力的阐述最接近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是物体位移变化的原因 C .力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 D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6.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 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2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待测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A .kx 0 B . kx 1 C .k (x 1-x 0) D .k (x 1+x 0)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5.1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速度: (1)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具有初速度。 (2)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具有的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 只要合力 F 合(或加速度a )恒定,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 5.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的凹部内侧。 6. 曲线运动常用结论: (1)当?<

武汉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一对一辅导班,补习培训课程介绍

武汉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一对一辅导班,补习培训课程介绍 武汉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一对一辅导班,补习培训课程介绍,理综是高考中分数最多的一科,同时也是最拉分的一科,所以,得理综者得天下,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今天,尖锋给大家分享一位清华学霸整理的高中物化生答题技巧,帮助大家提分~ 物理 选择题 分时间 以课标卷高考为例,高考物理一共 8个选择题,按照高考选择题总时间在 35-45 分钟的安排,物理选择题时间安排在15-25 分钟为宜,大约占所有选择题的一半时间(由于生物选择题和化学选择题的计算量不大,很多题目可以直接进行判断,所以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时间比例应稍大些).在物理的 8个选择题中,时间也不能平均分配,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物理选择题也不会例外,难度大的题目大约需要 3 分钟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而难度较小的选择题一般 1 分钟就能够解决了, 8个选择题中,按照 2 : 5 : 1 的关系,一般有 2 个简单题目,5个中档题目和 1 个难度较大的题目(开始时难题较小)。 析本质

选择题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很少有较复杂的计算。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词,例如“不正确的”“可能”与“一定”的区别,要讨论多种可能性。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而且开始应适当慢一点,这样刚上场的紧张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做题思维会逐渐活跃,不知不觉中能全身心进入状态。一般地讲,如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应陈题新解;如遇陌生题,题图陌生、物理情景陌生,应新题常规解,如较长时间分析仍无思路,则应暂时跳过去,先做下边的试题,待全部能做的题目做好后,再来慢慢解决(此时解题的心情已经会相对放松,状态更易发挥)。确实做不出来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尤其要注意的是,选择题做完后一定要立即涂卡。 巧应对 高考物理选择题是所有学科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主要难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物理本身在各个学科中就属于比较难的学科;二是物理选择题是不定项选择,题目答案个数不确定,造成在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不得要领;三是大部分选择题综合性很高,涉及的知识点比计算题和填空题还要多,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四是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小型的计算题,计算量并不比简单的计算题小。

高中物理辅导资料

第一讲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 知识清单 【概念】 1、质点 2、参考系 坐标系 3、时刻 时间间隔 4、位置 位移 路程 5、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6、速率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7、加速度 【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at v v t +=0 202 1at t v x + = ax v v t 22 2=- t v v x t 20+= t x v v v t t =+=202 / 2 2 2 02/t x v v v += (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x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x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3) t x v v v t t =+= 20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2 202/t x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x t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的等时段内 (4) 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 at v t = , 221at x = , ax v t 22 = , t v x 2 = 一种典型的运动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8篇-稳恒电流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8篇 稳恒电流 【知识梳理】 一、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任何复杂电路) 1.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流入电路任一节点(三条以上支路汇合点)的电流强度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强度之和。即∑I =0。 若某复杂电路有n 个节点,但只有(n ?1)个独立的方程式。 2.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对于电路中任一回路,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即∑U =0。 若某复杂电路有m 个独立回路,就可写出m 个独立方程式。 二、等效电源定理 1. 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宁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以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端电压,其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将电动势短路,内阻仍保留在网络中)网络的电阻。 2. 等效电流源定理(诺尔顿定理) 两端有源网络可等效于一个电流源,电流源的电流I 0等于网络两端短路时流经两端点的电流,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网络的电阻。 三、叠加原理 若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则通过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动势单独存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之和(代数和)。 四、Y?△电路的等效代换 如图所示的(a )(b )分别为Y 网络和△网络,两个网络中的6个电阻满足一定关系 时完全等效。 1. Y 网络变换为△网络 12 2331 123 R R R R R R R R ++=, 122331 231R R R R R R R R ++= 122331 312 R R R R R R R R ++= 2. △网络变换为Y 网络 12311122331R R R R R R = ++,23122122331R R R R R R =++,3123 3122331 R R R R R R =++

2019北京市东城区高一物理(下)期末

2019北京市东城区高一物 理(下)期末 2019.7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 .位移 B .功 C .线速度 D .向心加速度 2.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F ,如果将这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2倍,那么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 大小变为 A .2F B .4F C . D . 3.将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比较在不同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其 A .速度越小,周期越短 B .速度越大,周期越短 C .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D .速度越大,周期越长 4.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边缘处轻放一个小物块,小物块随着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小物块之后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仅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小物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产生了向心加速度 D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指向圆盘外侧 5.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从同一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运动,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小钢珠的运动轨迹不同,图中 a 、 b 、 c 、 d 为其中四条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磁铁放在位置A 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如图中c 所示 B .磁铁放在位置 B 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如图中 b 所示 C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研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D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 F 4 F

6.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 ,从滑道的A 点滑行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 运动员的速率不断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AB 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变化量等于重力做的功 B. 沿AB 下滑过程中动能变化量等于合外力做的功 C. 沿AB 下滑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 滑到B 点时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与其所受重力大小相等 7.在地面上方某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过程中 A .速度和加速度都在不断变化 B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 C .位移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 D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8.如图所示,用大小为 12N ,沿水平方向的恒力 F 作用在质量为 2kg 的木箱上,使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运动, 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0,g 取10m/s 2 ,当木箱从静止开始运动了 12m 时 A .力F 做的功W 1= 120J B .重力做的功 W 2= 240J C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3=120J D .合力做的功W 合= 0 9.从距地面高度为 H 处,将质量为 m 的铅球无初速释放,铅球落入沙坑后,在沙坑中下落的距离为 h ,重力加速 度用g 表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A .从释放到铅球落入沙坑的全过程机械能守恒 B .铅球刚要落入沙坑时的动能为 m g h C .沙坑中的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的大小为 D .沙坑中的沙子对铅球做的功为―m g(H +h ) 10.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 点通过 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 .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比在 Q 点的加速度小 mgH h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