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1919-1927)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1919-1927)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1919-1927)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1919-1927)

世界历史“一战”后——“二战”:(1919——1945)

1.阶段特征: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共处、合作。

①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经历稳定(20年代)、危机(30年代)、战争(40

年代)的发展变化

②社会主义:世界历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和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运

动。

③民族主义: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反法西斯的斗争

2.主要事件: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③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历史主要线索

1919年5 月---1923年12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24年1月---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起点,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进攻下失败。

阶段特征: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革命的中心任务:打到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革命的突出特点: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社会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知识结构

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次工运高潮与低潮,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反对北洋军阀斗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大革命: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

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严重践踏中国主权

帝国主义侵略:控制军阀,操纵中国政局

干涉中国革命,制造惨案

(一)中共诞生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第一个、1920年秋、上海、陈独秀)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帮助

2、成立: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一大,毛泽东等正式代表是12人。

3、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

确定今后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宣传李达,张国涛组织

4、诞生的伟大意义: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有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领导;

有了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有了新型政党——共产党的领导;

有了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5、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中共二大)

依据:中国国情。即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动力

纲领:最高——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比较说明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剖析:本题是一道跨度较大的比较题,实际上主要考查考生再现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解题思路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新”宇,由此分析判断答题的侧重点应是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而这些不同点的出现恰是中共产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同时要注意史论结合,防止出现史论脱节的现象。)

答案:

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已经壮大。(联系“一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无产阶级已达200多万人。)

中共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的最低纲领并和同盟会纲领做比较。)

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共成立后,改变了过去斗争老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联系反对北洋军阀或帝国主义或国民党反动派,壮大力量取得胜利的史实。)中共成立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革命的新时期。(联系中共最高纲领。)

(二)帝国主义侵华与北洋军阀统治(后期)的黑暗

1、帝国主义侵华

①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再度形成

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原来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交日本,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华盛顿会议上制定《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的局面

②镇压中国革命

支持军阀镇压工人运动,制造二七惨案和五卅惨案

操纵军阀镇压革命:直奉联合反赤(吴张“谅解”,北上攻冯玉祥和准备南下广州)

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三大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支持国民党新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七·一五)

③扶植新的代理人操纵军阀混战。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扶蒋

④侵华特征:英美日是主要侵华国家

侵华方式:继续以华治华(支持军阀打内战,利用军阀获得侵华权益)

2、北洋军阀(后期)的黑暗统治

对外卖国,充当走狗

对内镇压革命:1923镇压工运

军阀间有混战(直皖、直奉战争)也有勾结(直奉勾结反赤)

(三)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反对北洋军阀斗争)

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大革命

冯玉祥投身国民革命:北京政变——五原誓师——配合北伐军作战

资产阶级继续革命:二次护法→国民党“一大”→大革命

1、五四运动

不利因素:日美加紧侵略。

有利因素: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1)背景: 不利因素:北洋军阀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掠夺,军阀混战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使人民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2)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废除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特权)

(4)经过:

第一阶段:1919年5月 中心---北京,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1919年6月 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中国人民不妥协的持续斗争的结果。

(5)意义: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特点: 先锋---学生;主力---工人(决定因素)。领导---陈、李等先进知识分子。

功绩:启导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团结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

领导力量: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充分暴露。

后者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革命性质:前者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后者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斗争目标:前者以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后者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斗争方式:前者是武装起义;后者是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的运动。

群众基础:前者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后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结果和影响:

前者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国际 国内:革命因素增长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后者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异:领导阶级:旧:基本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无产阶级领导。(本质区别)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目标:旧:走西方道路,即从建立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群众基础:旧:纲领不彻底,土地问题不能解决,不能充分屐群众;新:提出彻底革命纲领,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得到广大人民支持。

结果:旧: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旧: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0世纪初的20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荡和转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过程,有哪些显著进步?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中国近代化取得的重大成就。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维护了中华民国的政体。五四运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中共建立创造了组织上的条件。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地础。

思想文化方面: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大标志。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成为先进分子救国与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趋势,分析其历史必然性:

①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

②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满清专制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

③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二次革命失败,护法运动破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屡战屡败,陷入困境。五四运动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中国革命选择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诞生了新的舵手——中国共产党。

必然性: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提

供了思想基础。

2、国民革命运动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起点)

必要性:“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①条件: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合作

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1921年,马、孙桂林会晤,孙中山愿意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

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②合作方针的确定: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不足: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③合作实现: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国民党“一大”: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内容: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⑤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

新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纲领。

⑦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广州黄埔

领导人: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黄埔教育的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意义: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

(2)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政变直接原因:与军阀吴佩孚的矛盾尖锐

政变:1924年,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改组部队为中华民国国民军,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统一中国的问题。

②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冬,孙中山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对内要消灭军阀,召开“国民会议”;对外要推翻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的国民会议运动,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孙中山功绩:三民主义、三大政策、三大组织、四大运动、建立中华民国和国共合作

③五卅运动

起因:1925年各地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英国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

性质: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

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反帝统一战线组织

三罢斗争:中共领导下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帝国主义破坏:高压政策,镇压罢工运动;分化政策,压迫民族资产阶级。

各阶级态度:上海总商会退出罢市→民资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孤军奋战

结果:为了保存实力,中共在帝国主义承诺部分条件下,决定停止罢工。

④省港大罢工: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16月)

五卅运动意义: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和革命进一步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⑤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两次东征:背景:陈炯明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结果:全歼陈炯明,不久国民政府又统一了两广。

胜利原因: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得到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支持

胜利意义: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3、国民革命的发展

①北伐战争:

战争前的局势:直奉军阀联合共同对付北方的国民军和广东革命政府。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开始:1926年7月

两湖战场消灭吴佩孚主力(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占领武昌)主要战场: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

福建战场起义

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一时成为革命的中心。

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北伐军北进。

冯玉祥五原誓师——配合北伐军作战。

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冯军会师郑州。

南京的国民革命军也渡江北上,占领了江苏重镇徐州。

性质: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旨在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一全国的革命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北伐的胜利: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扩大了革命区域。(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

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

(根本)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上→东进→北上)

胜利原因: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铁军称号)最终结果:没有完成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任务。

②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

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互为因果)

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

表现: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陈周)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农民协会、湖南)

③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英国制造惨案: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

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4)国民革命的失败

①帝国主义的干涉——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7年初,英美法日等国派军舰上海,扬言要武装干涉。

帝国主义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

扶持新的代理人

②国民党右派篡权

西山会议派公开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

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夺取军权

整理党务案蒋介石夺取党权

③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原因:内因:资产阶级右派害怕革命力量的壮大。

外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维护各自利益,选蒋介石作为新的代理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准备:1927.3蒋到上海,立即勾结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大资)和上海流氓头子(后台、财政、打手----蒋介石完全蜕变)

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进行大屠杀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张作霖在北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革命青年,李大钊英勇就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和阴谋家。

蒋介石发动政变前,汪与蒋在“分共”问题上就达成默契;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许克祥先后发动反革命叛乱。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共决裂。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失败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敌人强大;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年幼的中共缺少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影响: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宣传了中共的反帝反封主张,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大革命概况小结

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建立。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即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斗争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方式:政治斗争、革命战争相互配合。

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特点:国共两党合作,四个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形成,是国民革命的起点。

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革命的群众基础空前扩大。

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中共主要领导人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而失败

△国共两党合作促进大革命发展的史实:

①它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新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同时正式确定了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②促进了共产党组织的发展

③黄埔军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

④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发展到全国)

⑤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为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

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革命中心从

广州移到武汉。

△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在新三民主义旗帜下进行的,为什么?

并存原因: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

②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负着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③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选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④基于反动势力强大,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也代表着工人、农民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

②中共初建,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小。

③国民党力量及社会影响大。

人教版九年级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校本作业)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文填空 (一)法国大革命 1、开始标志:年月日,巴黎人民攻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2、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资产阶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宣称人们生来,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3、年,法国废除了,建立了——历史上称。 4、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退了的进攻,平息了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5、年7月,等人在政变了被送上断头台,高潮结束。 6、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传播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年底,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 2、年5月,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 对内:颁布《》。 在位期间拿破仑统治措施 对外: 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也损害了 ,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二、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在社会成员中属于 A第一等级 B 第二等级C 第三等级 D 第四等级 ()2、右图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人权宣言》的颁布 D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3、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处死过国王②都成立了共和国③都打败了外国军队的进攻 ④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文献属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汉谟拉比法典》D《人权宣言》 ()5、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使命是 A废除封建制度B打碎殖民枷锁C推翻封建特权D清除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障碍()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 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制度 B 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C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D 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 ()7.1789年的一天,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但是,这一天成为永载法国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 A.三级会议召开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3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学生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映电影《我的1919》中中国外交团代表驳斥日本代表的片段欣赏。 师: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会议的场景?涉及到了中国的什么问题?影片中的这个人是谁? 【教学过程】 一、五四探源 情境设计1: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展示:图片:瓜分狂潮、漫画《蝎子政策》、《军阀战争》

问题探究: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引导学生透过历史材料,挖掘历史信息,学会用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原因) 师生总结: 国际风云:列强: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剧; 国内忧患: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情境设计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英、美、法等国许诺:战争胜利后,在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待,取消中德条约及战前中国给予法国的一切特权。所以,中国人对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和平会议”,抱有很大希望。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共同商讨战后问题,中国外交代表团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向会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展示材料)但是,欧美列强并不把中国视为大国,不但减少了中国代表团的会议席位,而且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无理的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真是“弱国无外交”啊!(教师语言要有激情、悲愤,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以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指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这表达了梁启超的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一起了解梁启超的电报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掌握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二、五四体验 情境设计:五四运动中,傅斯年成为学生领袖,被推举为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后来,有人回忆,学潮爆发后,只见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一位威武的山东大汉高举大旗走在大家的最前面,他不时地带领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又偶尔暂缓脚步,与身边的几位同学低声交谈。——他,就是这次游行队伍的总指挥、北京大学国学门学生、素有‘大炮’雅号的傅斯年。——《傅斯年与五四运动》 情境体验: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这一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你们会设计怎样的行动方案。(提示学生从参与方式、运动目的、组织人员、宣传口号等方面设计,然后展开小组交流) 情景写真,展现当时五四运动情景,引导学生填写列表格。

五四运动始末与中国新思想

五四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1 916年起改名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启 蒙思想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 半农、易白沙等是它的主要撰稿人。随后继起积极提倡新文 化、新思想的还有《每周评论》、《晨报》、《京报》等报 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 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中国 最早的马克思 主义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 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评击。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场提倡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其指导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这场运动毕竟打破了长期禁锢人民思想的的封建牢笼,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在新文化运动中,面对辛亥革命以后 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 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坚持不懈地 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正当此时, 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不仅发 达国家,就是不发达国家,也是可以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而获得解放的。它使处于彷徨和苦闷的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充分暴露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中,敏锐地认识到世界历史潮流的深刻变化,开始考虑选择中国革命新的道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 北京大学的几位教师 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政府对他 复辟帝制的支持,除“二十一条”第五款外全部接受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1689年7月14日 B.1789年7月14日 C.1689年7月14日 D.1789年7月4日2.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A.路易十三 B.路易十四 C.路易十五 D.路易十六 3.带领法国人民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A.马拉 B.丹东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4.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 A.1788 B.1804 C.1812年 D.1814年5.拿破仑颁布的《法典》不包括 A.《兵法典》 B.《民法典》 C.《商法典》 D.《刑法典》 6.在法国等级制度中,下列社会成员属第二等级的是A.教士 B.地主 C.资产阶级 D.商人7.宣称人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8.标志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雅各宾派专政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2.《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 B.主张在法律上人和人有平等的权利 C.国王有权废除法律 D.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拿破仑的活动不包括 A.1799年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采取革命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C.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罗伯斯庇尔执政②《人权宣言》的发表③处死 路易十六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5.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开始于入侵哪个国家之后A.西班牙 B.普鲁士 C.奥地利 D.俄罗斯 6.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7.19世纪初期,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恩格斯说,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在很长时期内它一直是世界各国制定新法典时的参考蓝本。 (1)结合课文说出这部法典的名字和制定者。 (2)这部法典包括那几个部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材料二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川教版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和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了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当时中国、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这些进步规定的相同社会根源。 三.问答题 10.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1.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形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一说他们 各自取得的主要成果。

五四爱国运动

精选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等史实。 2、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他们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难点】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陈独秀、李大钊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全国各地学生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初,消息传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确立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5分钟)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德“”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李大钊积极营救被捕学生。全国各地学生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初,消息传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历史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背景(1)国内:①革命前夕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森严。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尖锐的阶级对立是直接原因)。④财政危机严重,国王路易卜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原因:路易十六准备武力解散制宪会议) 2、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制宪会议立法议会 (1)阶级属性: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2)措施: ①反封建的八月法令: A.内容: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 B.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因此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人权宣言》:

A.发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C.意义: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对会君主专职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但实际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1791年宪法: A.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内容: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与《人权宣言》精神相违反 C.宪法颁布后,制宪会议让位于按宪法选举的立法议会 ④对外战争: A.原因:面临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的武装干涉 B.概况:1792年4月,法国对外宣战,从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对外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对法国不利,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C.战争性质:战争初期阶段,对法国而言是正义战争 (3)统治结束:①统治危机:普奥等国武装干涉,联军攻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中 ②结束的标志: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君主制度 3、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6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材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二)师生按阅读提纲学习教材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在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3、学生爱国运动的发展线索怎样? 4、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表现在什么方面?说明了什么?运动的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5、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6、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各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滨州模拟)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 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 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 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 3.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4.(2012·济南月考)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5.有人认为,中外史学家历来所讴歌的所谓《天朝田亩制度》,事实上这宗社会主义的土改方案,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这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A.从来没有能够实行 B.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无法实现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

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

第十讲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第十讲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高二历史组 【考题再现】 1、(2010年山东)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2、(2010年全国)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2011年全国)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4、(2011年全国)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考纲要求 课标要求 1840年至1900年间 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捉弄个过社会变革的影响。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7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第7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知识梳理 一、辛亥革命 1.历史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2)清政府打着“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革命组织的建立: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①兴中会成立,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报《民报》。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由黄兴领导,后失败;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2.主要进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地区发动起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中华民国的建立: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⑤宣统帝下诏退位。 (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3.历史意义:是一次伟大的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⑦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⑧资产阶级共和国;使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社会生活移风易俗。【易错扫描】 (1)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帝制,而非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2)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中,“鞑虏”指满清贵族而非帝国主义。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 设计人:兰宏涛使用人:九年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确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了解大革命的影响。而要明确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就要知道革命爆发的原因。 2、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通过对启蒙思想的分析,了解《人权宣言》产生的背景。 3、评述拿破仑的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4、了解法国大革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自主学习】 1.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___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外的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__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3.________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不久法国国王_______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5.________________掌握政权后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1799年底,____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队级统治,颁布了_________。 7.___________年,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合作交流】 8.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9.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形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一说他们各自取得的主要成果。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进程及意义,知道《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意义,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的原因、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总结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能够客观评价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贡献。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标志、《人权宣言》内容与意义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 设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讲授新课: 旧制度的危机(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 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的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路易十五 2.法国启蒙思想: 18世纪开始,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①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②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历史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

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学习目标: 1. 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通过雅各宾专政,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 通过法国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巴黎人民对革命的推动作用,《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正确评价拿破仑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法国大革命》片段,导入新课。 2. 展示拿破仑系列图片,简单介绍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法国大革命 1.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一句话概括) 2.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导火线:1789 年,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年___月___日,巴黎人民攻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3)颁布文献:1789 年制宪议会颁布了,宣称人们生

义,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了政权,实行雅各宾派专政。 统治,高潮结束。 7)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年 5 月,拿破仑加冕称帝, 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 帝国。 3. 拿破仑统治措施 对内: 对外: 4. 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合作学习: 1. 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 事家,他的 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又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反动 的军事独裁者, 他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你同意上 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如果你不同意上述观点, 你认为应该怎 样评价拿破仑? ,权利 ,神圣不可侵犯。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 5)高潮: 1793 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等人掌握 6)结束: 年 7 月,热月政变推翻了罗伯斯庇尔等人的 1. 年底, 发动了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2.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制作:商秀秀审核:高二历史组 一、辛亥革命 探究1:温习15课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 阅读下列史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另一个则存在与人们心里,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已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探究1: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说的“两个”“辛亥革命。(4分) 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材料二: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探究2: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探究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五四运动的看法。(2分) 【拓展延伸·核心深化】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成功: 1)推翻满清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从世界影响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真题在线·强化演练】(B层) 1、(2019年广东高考)下图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一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1)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中国近代化先驱;3)移风易俗的倡导者;4)有世界影响的伟人。其中2、4评价的角度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预习学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___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外的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__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3.________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不久法国国王_______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5.________________掌握政权后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1799年底,____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队级统治,颁布了_________。 7.___________年,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关键信息 1.三资产队级2.1789 巴士底狱3.《人权宣言》4.君主制度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路易十六 5.罗伯斯庇尔6.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典》7.1814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1)18世纪时,包括资产队级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阶级。 (2)广大下层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2.过程 (1)导火线:1789年,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筹款,遭到人民的反抗,战争即将 爆发。 (2)开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掀开了 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3)发展 ①《人权宣言》的发表。 ②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 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4)高潮:罗伯斯庇尔领导巴黎人民打退外国干涉军,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 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3.影响 (1)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2)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学法点拨 【透析1】了解法国社会的三个等级。注意结合文中插图《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度》与漫画《深爱压迫的法国农民》,知道三个等级分别包括哪些社会阶层,并得出法国革命是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可参考图示: 【透析2】关于大革命的爆发,我们应认清以下三点:第一,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第二,这一事件是革命开始的标志;第三,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透析3】识记《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宣称人生是自由,权利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注意: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实际上是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学习《人权宣言》应结合《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可从进步性、阶级性两方面思考。 【透析4】结合小字了解罗伯期庇尔政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还应明确,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