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在学习匀速、变速节奏的基础上,培养宝宝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和对韵律的把握,体验音乐的

不同情感。

课堂流程:

1、节奏问好

2、律动

3、复习上周曲目

4、学习新的曲目

5、结合曲目学习乐器的演奏及配乐

6、根据歌曲的律动进行表演

7、游戏表演

8、结合课堂进行美术练习

9、结束再见

教师要求:

1、活泼、朴素自然,循循善诱引导儿童表现原本的音乐。

2、可用叫声、动作、食物、故事来做曲目引题。

3、节奏表现稳定自然,同时善于带动宝宝和教师一起做。

课堂常规:

1、第一次听音乐时请闭上眼睛。

2、准备打节拍、问好时,要求宝宝和教师一样平端双手,教师说:

“手起”;动作要求干脆,反应快速。

3、宝宝领取乐器时,应对教师说“谢谢”,教师回答“不用谢”,

反之,送回乐器时,教师说“谢谢”。

4、宝宝接触乐器后教师鼓励他们练习用法,教师说“收”时,乐

器不能再发出响声。

5、宝宝的坐姿要端正,腰挺直,手放膝盖上。

第一期

学习目标:以儿歌为基础学习匀速节奏和基本乐器使用,培养宝宝学习音乐的兴趣。

节奏问好:宝宝好——(4拍,一拍一动)

律动:丰收之歌/闪烁小星

曲目:

1、闪烁小星

2、许多小鱼游过来了

3、小金鱼

4、小老鼠上灯台

5、小乌龟

6、蝴蝶

7、小小蛋儿把门开

8、大象

9、小白兔

10、妹妹背着洋娃娃

11、马儿来了

12、小羊咩咩

13、小兔子乖乖

14、丰收之歌

一、小金鱼

歌词:我是小金鱼,住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总是不适宜,努力游努力游,游过了小河,一天又一天,到了大海边。

材料准备:较大的毛绒金鱼、鱼网、钓鱼玩具

乐器准备:铝板琴、砂锤

操作过程:

1、引出金鱼,讲解金鱼的外貌和生活特性。

2、出示毛绒金鱼,串讲歌词。

3、闭眼听一段曲目。

4、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

5、出示铝板琴,和着歌曲刮奏。

6、出示砂锤,和着歌曲匀速振动。

7、律动表演:两手手腕交替摆动,做小鱼前后左右游泳的动作,宝宝跟学。

8、游戏表演:沿蒙氏线和着歌曲做游泳的动作,蒙氏线外侧为大海,唱到“游

到大海边”时,跳到外侧,摆动两臂做在大海里游泳的动作。

9、游戏表演:教师各拿鱼网(纱巾)两端四处捉小鱼(宝宝)。

10、出示金鱼图,宝宝给空白的金鱼图涂色。

11、拍手:宝宝再见。

二、小老鼠上灯台

歌词: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妈不来,骨碌骨碌骨碌骨碌滚下来。

材料准备:捏响老鼠、毛编老鼠、上弦老鼠、灯台

乐器准备:响板

操作过程:

1、出示灯台和老鼠,引出歌词

2、闭眼听一段歌曲

3、拍手念、唱歌曲(4拍)

4、出示响板和着歌曲演奏

5、做小老鼠的动作,表演律动

6、出示三只分别会唱歌、跳舞和念白的老鼠,教师拿起哪只老鼠,宝宝做相应

的动作

7、给老鼠上灯台的图涂色

8、拍手再见

三、小乌龟

歌词:小小乌龟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带着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

材料准备:毛绒乌龟、小书包(书包内装有面包和糖果)、拖拉乌龟、上弦乌龟乐器准备:手鼓

操作过程:

1、引出小乌龟,出示毛绒乌龟,导出歌词

2、拿出道具,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

4、和音乐拍手念、唱歌曲(二拍一动)

5、出示手鼓演奏

6、宝宝手势表演小乌龟二拍一动

7、沿着蒙氏线和着音乐手脚配合表演二拍一动

8、沿着蒙氏线爬(二拍一动)

9、宝宝钻在妈妈下方,妈妈带动宝宝找准节拍

10、给小乌龟背上粘上碎蛋壳

11、拍手再见

重点:A班唯一的二拍一动的曲目,要反复复习

四、蝴蝶

歌词:蝴蝶蝴蝶生得真美丽,头戴着金饰身穿花花衣,你爱花儿花也爱你,你爱唱歌他又甜蜜

材料准备:风筝蝴蝶、花束、蝴蝶头饰、大方形纱巾、纱巾夹、指偶蝴蝶

乐器准备:碰铃

操作过程:

1、出示风筝蝴蝶,指出蝴蝶喜欢飞在花丛中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4拍)

5、拿出碰铃,介绍碰铃的使用方法

6、教师系好纱巾,做蝴蝶翅膀的动作

7、宝宝使用纱巾做翅膀扇动的动作

8、宝宝做蝴蝶,妈妈当花根据歌词做蝴蝶找花的表演

9、角色互换表演

10、发指偶蝴蝶,蝴蝶飞到肩膀、头上等,使宝宝更加喜爱蝴蝶

11、给蝴蝶涂色

12、拍手再见

五、小小蛋儿把门开

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一只小鸡钻出来,黄绒绒,胖乎乎,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材料准备:成长鸡嵌板,毛绒小鸡,唱歌小鸡,上弦小鸡

乐器准备:三角铁

操作过程:

1、引出小鸡成长板,讲解小鸡的出生和外貌特点

2、出示毛绒小鸡,串讲歌词

3、闭眼听一段曲目

4、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

5、出示三角铁,和着歌曲演奏

6、表演歌曲内容:两手成蛋状打开,一只手钻出,双臂合抱手指做小鸡点头

7、宝宝跟教师学做

8、画蛋壳里钻出小鸡,纸的另一面画一只蛋,纸的四角对折成正方

9、拍手再见

六、妹妹背着洋娃娃

歌词: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来看花,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小鸟笑哈哈材料准备:洋娃娃、会唱歌的小鸟、花束

乐器准备:手鼓、碰铃

操作过程:

1、引出洋娃娃

2、将妹妹和洋娃娃的故事,串讲歌词

3、闭眼听一段曲目

4、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4拍)

5、依次出示手鼓和碰铃,和着歌曲演奏

6、表演歌曲内容:做背娃娃状,用脚打出节拍

7、宝宝跟着教师学做

8、妈妈背宝宝沿蒙氏线走,踏出节拍

9、给逛花园的图涂色

10、拍手再见

七、马儿来了

歌词:马儿来了,马儿来了,马儿会跑马儿也会跳,弟弟看见了拍手哈哈笑

材料准备:可站立马、马鞭、纸偶马、会跑动的马

乐器准备:双响筒

操作过程:

1、引出马,出示马,导出歌词

2、拿出道具,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

4、和音乐拍手念、唱歌曲

5、出示双响筒,讲解用法并演奏

6、宝宝压手腕,手势表演小马跑,学习甩鞭的动作

7、沿着蒙氏线和着音乐手脚配合表演

8、妈妈背着宝宝,沿蒙氏线跑动,在“呦”的时候颠一下宝宝,感知节奏

9、给小马涂色

10、发纸偶给宝宝

11、拍手再见

八、小羊咩咩

歌词:小羊咩咩叫妈妈,母亲咩咩的应他,跟着妈妈一道去,吃饱早回家

材料准备:毛绒母羊、毛绒小羊、舞台一个、可爱小羊

乐器准备:手鼓、响板

操作过程:

1、引出小羊,出示毛绒羊,导出歌词

2、拿出道具,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

4、和音乐拍手念、唱歌曲

5、出示手鼓、响板演奏

6、宝宝分角色表演羊妈妈和羊宝宝。先小羊出场,接着是羊妈妈来应小羊的呼

唤,一同回家

7、给小羊粘上羊毛

8、拍手再见

九、大象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啥那样长,妈妈说鼻子长才是漂亮,大象大象你喜欢爸爸或妈妈,我们象比较喜欢我的妈妈

材料准备:母象、小象、白色纸杯、上弦小象

乐器准备:响板、手鼓、三角铁

操作过程:

1、引出小象,导出歌词

2、拿出道具大象和小象,串讲歌词

3、出示6只杯子,每个杯子拍一下,“拍拍拍,拍拍拍”

4、倒扣第二和第三只,念拍“拍没没,拍拍拍”

5、倒口第五和第六只杯子,念拍“拍没没,拍没没”

6、讲解这是三拍节奏,宝宝拍手练习

7、闭眼听歌

8、和音乐拍手念、唱歌曲(三拍)

9、出示手鼓、响板、三角铁演奏

10、宝宝手势表演大象动作

11、沿着蒙氏线和着音乐手脚配合表演三拍

12、妈妈和宝宝表演摘香蕉

13、涂色

14、拍手再见

十、小白兔

歌词:红眼睛,白皮袄,小兔子,相貌好,后脚长又大,前脚短又小,走起路来一跳又一跳

材料准备:毛绒白兔、会动或会叫白兔、上弦小兔

乐器准备:响板、手鼓、三角铁

操作过程:

1、引出小白兔,导出歌词

2、拿出道具,串讲歌词

3、复习三拍节奏

4、闭眼听歌

5、和音乐拍手念、唱歌曲(三拍)

6、出示手鼓、响板、三角铁演奏

7、宝宝手势表演小兔

8、站起表演歌曲内容

9、小白兔蹦跳比赛

10、涂色

11、拍手再见

十一、小兔乖乖

材料准备:花头巾、大灰狼一只,小白兔,花朵,尾巴

操作过程:

1、讲大灰狼和小兔的故事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4拍)

5、教师学大灰狼的动作,带上尾巴,间奏分别用头巾、花来装饰成羊妈妈的样

6、宝宝分角色表演小兔

7、宝宝分别表演大灰狼

8、教师点评谁做得最象

9、拍手再见

十二、总复习

把每一次课的节奏、表演部分和宝宝一同复习。

第二期

学习目标:在匀速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变速节奏的学习

律动:律动1/同一首歌

曲目:

1、律动1

2、母鸭带小鸭

3、哈巴狗

4、小毛驴

5、小毛驴

6、小青蛙

7、两只老虎

8、摇啊摇

9、小小鸟

10、小木偶

11、火车快飞

12、拔萝卜

13、芝麻开门

14、同一首歌

一、母鸭带小鸭

歌词: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你听这是什么声,这是母鸭带小鸭

材料准备:母鸭一只、小鸭若干只

乐器准备:手鼓、响板

操作过程:

1、出示母鸭和小鸭,让宝宝讲出他们的外貌特征

2、讲解母鸭叫声是嘎——嘎——,拉长音,小鸭叫是嘎嘎,嘎嘎,短促

3、宝宝学习母鸭和小鸭的叫声

4、母鸭和小鸭各放两端,教师分别学母鸭和小鸭的叫声,宝宝听音跑到相应的

玩具跟前,看谁做对

5、用手鼓学习母鸭和小鸭的节奏

6、闭眼听歌

7、拍手、用响板拍匀速节奏

8、表演鸭子走路的动作

9、绕蒙氏线做母鸭带着小鸭散步、吃饭、排队的游戏

10、拍手再见

二、哈巴狗

歌词:一只哈巴狗(汪汪),坐在大门口(汪汪),两眼黑幽幽,想吃肉骨肉(汪汪),一只哈巴狗(汪汪),吃完肉骨头(汪汪),尾巴摇一摇,向我点点头(汪汪)

材料准备:捏响小狗若干只、毛绒小狗一只、会叫的小狗一只、上弦小狗若干只乐器准备:打棒

操作过程:

1、出示狗,指出狗喜欢吃肉骨头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4拍)

5、拿出打棒,介绍打棒的使用方法,用打棒打匀速节奏

6、用打棒补足汪汪的节奏

7、教师根据歌词做动作,宝宝跟做

8、宝宝站起表演歌曲动作

9、给小狗涂色

10、拍手再见

三、小毛驴

歌词:我有一头小毛驴,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他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材料准备:毛驴一只,指偶驴若干只,小皮鞭若干条,手偶毛驴一只

乐器准备:双响筒

操作过程:

1、出示小毛驴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4拍)

5、拿出双响筒,介绍双响筒的使用方法

6、教师做骑马压腕和扬鞭的动作

7、宝宝跟做

8、宝宝根据歌词表演

9、发指偶毛驴,宝宝带着四处跑

10、给小毛驴涂色

11、拍手再见

四、小青蛙

歌词:小青蛙呀小青蛙呀在池塘里游玩,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咕呱呱呱咕呱呱呱咕呱咕呱咕呱

材料准备:毛绒青蛙一只,手偶青蛙一只,上弦青蛙若干只,头饰若干只

乐器准备:双响筒

操作过程:

1、出示手偶,指出青蛙生活在池塘里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4拍)

5、宝宝学唱咕呱呱呱咕呱呱呱咕呱咕呱咕呱的节奏

6、拿出双响筒,介绍双响筒在这首歌的使用方法(符点节奏)

7、教师做青蛙跳动作

8、宝宝听音乐做动作

9、宝宝跟教师做青蛙跳水的表演

10、给青蛙涂色

11、拍手再见

五、两只老虎

歌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材料准备:两只毛绒老虎(蒙住眼睛,绑住尾巴),会叫的老虎一只,会动的老虎一只

乐器准备:手鼓

操作过程:

1、出示手偶,串讲歌词

2、闭眼听歌曲

3、拍手念、唱歌曲(4拍)

4、宝宝学用手鼓拍节拍

5、教师讲解手拍节奏、脚打节拍(两拍一动)

6、妈妈做脚打节拍,宝宝手打节奏的动作

7、反之做练习

8、宝宝在教师提示下改编歌词

9、宝宝分别上来表演自己改编的歌词

10、给老虎涂色

11、拍手再见

六、摇啊摇

歌词: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嘻笑材料准备:洋娃娃一个,大船一艘,小船

乐器准备:三角铁、响板、手鼓

操作过程:

1、出示船儿和洋娃娃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3拍)

5、宝宝分别用三样乐器演奏

6、宝宝坐在妈妈怀里跟着节奏摇摆

7、教师和妈妈用毛巾兜住宝宝跟着节奏摇摆

8、教师出示有桥、小河、外婆和宝宝的图画

9、宝宝涂色

10、拍手再见

七、小小鸟

歌词:我是只小小鸟,飞就飞叫就叫,自由逍遥,我不知有忧愁,我不知有烦恼,只是爱欢笑

材料准备:手偶小鸟一只,会叫小鸟一只,上弦小鸟若干只,纱巾若干条

乐器准备:三角铁、手鼓、响板

操作过程:

1、出示手偶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3拍)

5、宝宝使用乐器表演节奏

6、教师用纱巾两拍一动表演小鸟扇动翅膀

7、宝宝学做

8、站起脚打8拍表演小鸟飞

9、宝宝跟教师做动作,在教室四处走

10、给小鸟涂色

11、拍手再见

八、小木偶

歌词:小木偶,小木偶,眼睛会动脚会走,诚诚实实不说谎,做个乖乖小朋友,小木偶,小木偶,快快乐乐向前走

材料准备:大提线小木偶一个,小提线小木偶若干个

乐器准备:单响筒

操作过程:

1、出示手偶,指出木偶拉线会动

2、教师表演木偶躺在地上,另一个教师装做提线的样子,拉头头抬起,拉腿腿

抬起等,引起宝宝的兴趣。

3、串讲歌词

4、闭眼听歌曲

5、拍手念、唱歌曲(4拍)

6、拿出单响筒,介绍单响筒的使用方法

7、教师做小木偶一下一动的动作

8、宝宝听音乐做手部动作

9、宝宝跟教师做小木偶走路的表演

10、给小木偶涂色

11、拍手再见

九、火车快飞

歌词:火车快飞,火车快飞,穿过高山越过小溪,不知穿过几百里,达到家里,达到家里,妈妈看见真欢喜

材料准备:轨道一长条,大火车一列,小火车若干列

乐器准备:手铃、砂蛋

操作过程:

1、出示火车,讲解火车在铁轨上行驶,问宝宝见过的火车的形状、颜色,可以

拉什么东西

2、串讲歌词,火车在宝宝身边穿过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4拍)

5、拿出手铃(砂蛋),介绍手铃(砂蛋)的使用方法

6、教师根据歌词做动作

7、宝宝跟做动作

8、宝宝跟教师做钻山洞的表演

9、给火车涂色

10、拍手再见

十、芝麻开门

歌词: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和弟弟一起来,我们不想发大财,只要玩具满口袋材料准备:塑料储物箱两个,玩具若干,可移动的门两扇

乐器准备:双响筒

操作过程:

1、讲故事,引出“芝麻开门”的咒语

2、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曲

4、拍手念、唱歌曲

5、拿出双响筒,介绍双响筒在这首歌的使用方法

6、教师做骑马的动作,到“门”前时念“芝麻开门”,当听到“芝麻关门”时,

强调宝宝要及时出来

7、宝宝分别听音乐做表演,看谁搬得快

8、让宝宝说说他们进洞后会拿什么玩具

9、拍手再见

十一、拔萝卜

歌词:拨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嘿呦嘿呦拔不动,老爷爷,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老太婆,小姑娘,小花猫,小黄狗)

材料准备:大萝卜、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猫、小花狗

乐器准备:手鼓

操作过程:

1、引出故事,导出歌曲

2、拿出道具,串讲歌词

3、闭眼听歌

4、和音乐拍手念、唱歌曲

5、出示手鼓演奏

6、宝宝分角色表演

7、最后萝卜拔了出来,大家都摔倒了

8、给萝卜涂色

9、拍手再见

十二、总复习

复习每首歌的节奏和表演部分

音乐第一期和第二期总结:

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引发宝宝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入节奏的概念,同时尊重儿童的特点,以活泼、生动的方法,激发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提高了宝宝的模仿意识。

第三期

学习目标:在基础班的基础上,学习音符和进行音符律动的练习

律动:瑞典狂想曲/高人矮人

曲目:

1、瑞典狂想曲

2、小企鹅

3、我的朋友在哪里

4、小猫和狮子

5、天气真好

6、飞呀飞

7、磨练

8、草原之歌(一般用这首)

9、草原之歌

10、音符律动

11、动物园

12、军队进行曲

13、彩带舞

14、高人矮人律动

一、小企鹅

小企鹅,鹅鹅鹅,摇摇摆摆唱着歌,水里去游泳一个挨一个,排队去吃饭谁也不贪锅,爱集体,守纪律,大家都夸小企鹅

1、引入南极,导出歌词

2、闭眼听一遍歌

3、教师出示四只以上企鹅,宝宝人手一只,每人念一遍歌词,然后排队送回(体

现歌词)

4、鹅鹅——鹅的切分音节奏练习(小企鹅、唱着歌)

5、出示自响筒演奏尾音鹅

6、出示乐器双响筒(8拍)

7、表演:踏碎步,双手前撑扮演企鹅(强调与鸭子不同),根据歌词做划水、走

路、排队的游戏

8、律动:宝宝沿着蒙氏线相间隔的走,唱到排队时宝宝要知道什么是排队,师

做出引导

9、听歌玩玩具

10、绘画

11、再见

二、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

啦啦啦啦真欢喜,同唱歌来同游戏,笑嘻嘻,多甜蜜,我的朋友就是你。

1、引入:出示七个小动物,让小朋友来数,引出歌词,带宝宝念歌词

2、听第一段歌,用中指和食指表演节奏,(两指并拢,食指向左分开,中指跟上,

反之,食指跟上)

3、听第二段歌曲,双手做动作

4、第一、二段合起来,听歌做动作,间奏小手跳舞,尾奏小手跳舞,最后双手

拍三下(在这里)

5、站起来指着小动物表演,小手换成小脚

6、律动:宝宝每人一个小动物,第一段后的间奏宝宝把小动物藏起来,让妈妈

找,第二段间奏妈妈和宝宝拉手一同表演。脚踏节奏,然后轮换角色,妈妈藏玩具宝宝找

7、游戏:宝宝蒙眼,告诉妈妈四散,听歌让宝宝表演,最后唱我的朋友找妈妈,

间奏时找到妈妈,在第二段时妈妈和宝宝拉手用脚打节奏表演

8、绘画

9、再见

三、小猫和狮子

1、引出小猫,讲它会唱歌,(弹琴)

5 3 5 3

6 3 | 1 2 3 4 5 —|

5 3 5 3

6 3 |

7 5 1—|

它唱到:喵呜,喵呜,我的小花猫,喵呜,喵呜,喵呜,喵呜

2、宝宝跟着小猫一起唱

3、(出示小猫图和4分音符,)小猫唱歌为什么好听?因为穿了黑靴子,提示语是走走走走,唱起来喵呜,喵呜,喵呜,这里是4分音符,也就是一拍一动。宝宝要跟念四分音符

4、出示响板,一拍一下演奏,配琴演唱

5、手的动作表演,双手交叉一拍一动

6、脚的动作表演,辅课教师配手鼓演奏,走走走走,宝宝练习,然后配琴联系

7、手、脚配音乐做4分音节奏的练习

8、引出狮子,(弹琴)

3 4 5 4 3 2 1 2 3 3 4 5 4 3 2 1 7 6

..

9、它会唱歌,唱:嗷、嗷、嗷、嗷,我是大狮子,嗷、嗷、嗷、嗷,我的本领大。

10、出示狮子图和2分音符,指出音符内是白色,狮子穿的是白色靴子,白色靴是二分音符(宝宝跟念二分音符)

11、教师讲提示语“走呀,走呀,”实质是二拍一动,做手部动作,强调表演狮子的手是五指用力抠的

12、用乐器鼓打节奏表演手部动作

13、配合脚做二拍一动的练习

14、放音乐小猫和狮子一起来表演

15、绘画,把小猫、狮子图发下去涂色、再见

四、飞呀飞(一)

1、引导宝宝说说什么会飞,他们是怎么飞。引导宝宝说出歌词(描述动作)拍着翅膀飞呀飞

2、听歌(第一段),伸手数手指有几个飞呀?有4个,出示小鸟图和8分音符,小鸟为什么唱歌好听?它穿了一双靴子,提示语飞飞飞……,实质是半拍一动

3、引导宝宝动作表演

4、使用手铃表演

5、做脚步动作表演的练习,辅课教师用鼓打节奏,宝宝容易掌握

6、脚和手配合表演,(听鼓点做脚的动作)最后定格

7、听音乐玩小鸟玩具,复习动作

8、绘画

9、再见

五、飞呀飞(二)

1、导入飞机:伸展翅膀飞呀飞

2、听音乐,(第二段)飞机也是4个飞

3、讲解飞机也是8分音符,同样使用手铃表演

4、动作表演,手脚配合,先是在原地,然后绕场飞

5、宝宝学折纸飞机

6、飞在天外的是飞船,做动作引导宝宝描述并说出歌词,没有翅膀在天外飞呀飞

7、使用乐器手铃

8、动作表演同上,结尾时跳一下。

9、整首歌结合起来表演,学习不同的飞,脚打8拍

10、绘画,给飞机、飞船涂色

11、再见(收回小鸟、小猫、狮子的图下次课用)

六、磨练

1、搭一座独木桥准备手偶猫、鸟、狮

2、辅课教师准备手鼓,主课教师讲解:一天来了一只小老鼠,它走在桥上时听到:(拍鼓2拍)听谁来了?走呀,走呀,是狮子。老鼠吓得钻在桥下,狮子走过去了。老鼠从桥下钻出来后又听到一个声音:(拍鼓8拍)是小鸟来了,它们互相问好,小鸟走了。后来老鼠说我要睡了,谁来了我也不管,结果小猫来了,啊呜吃掉了老鼠。

3、讲解故事中出现了谁?宝宝讲出名称后教师出示图片,问狮子怎么走?小猫?小鸟?宝宝复习动作

4、听鼓音宝宝拿出自己的图片

5、出示音符,引导照图拍手打2、4、8的节奏

6、听音乐做动作,狮子(2X8拍),猫(1X8拍),小鸟(4X8拍),狮子(2X8拍),猫(1X8拍),小鸟(4X8拍)

7、绘画,画出各个音符

8、再见

七、音符律动

1、教师出示靴子图和4分音符,穿靴子走,提示语是走走走走,拍手

出示碰钟图和2分音符,碰铃是叮当、叮当,提示语是走呀、走呀,拍肩出示二个朋友手拉手和8分音符图,小朋友边跑边笑,哈哈哈,拍膝

出示钹和全音符图(对敲钹发咣音),提示语是咣2 3 4 拍手画大圆

2、带宝宝练习各个音符动作

全音符划大圈

二音符拍肩一伸展

四音符拍手

八音符拍膝

3、出示音符图谱(金字塔),听音乐指图做动作

4、辅课教师指图,宝宝做一遍动作(顺序:一、二段是按全、二、四、八,第三段是按全、四、二、八)

5、出示乐器:全音符用三角铁表演

四分音符用手鼓表演

二分音符用碰铃表演

八分音符用双响筒表演

6、宝宝用乐器表演曲目

7、听音乐草原一

8、做体态律动表演草原

9、动作表演:解放军走路——4分音符老爷爷走路——2分音符

小朋友跑步——8分音符小乌龟爬——全音符

10、绘画,画金字塔音符图

11、再见

八、动物园

1、准备

2、4、8和全音符的音符图片

2、出示4分音符图,讲解猫、狗、小鸭走路是走走走走

3、出示2分音符图,讲解虎、狮、熊走路是走呀走呀

4、出示8分音符图,讲解兔、鸟、猴走路是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5、出示全音符图,讲解乌龟、蜗牛走路是走——走

6、今天动物园里举行了一场龟兔赛跑,看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呢?听音乐老师表演,(前奏乌龟),兔,熊,猴(间奏蜗牛),鸭,鸟(间奏蜗牛)(间奏虎)(间奏猫轻轻地)

7、使用乐器演奏

全音符——三角铁二分音符——碰铃

四分音符——响板八分音符——双响筒

8、表演(1)跟教师做一遍

(2)分角色(头饰)轮到谁谁出来表演

9、绘画,给小动物涂色

10、再见

九、军队进行曲

准备:仿真水果4种,桃,苹果,胡萝卜,紫色葡萄

1、出示水果,在二拍内念完每一种水果的名称

2、带宝宝念一遍

3、给宝宝分角色念名称,念的同时拍手,强调“收”的常规

4、听音乐分角色拍手表演,念出名称(空一拍收)苹果8层,胡萝卜4层,苹

果4层,胡萝卜4层,桃4层,紫色葡萄4层(空)苹果4层,胡萝卜8层,桃4层,紫色葡萄4层,苹果4层,胡萝卜4层

5、交替角色表演

6、使用乐曲演奏鼓——苹果响板——胡萝卜三角铁——桃手铃—

—紫色葡萄

7、作业乐器与实物连线

8、再见

十、彩带舞

准备:较长一条彩带教师用,较短各色彩带宝宝人手一条

1、教师出示彩带,边讲解边做动作,如彩带可以打一个结,再打开,可以测量,

可以表演下雨,表演小蛇,划圈,做绳子,可以上扬等

2、发给宝宝每人一条彩带,同教师一起做上述动作

3、宝宝收起彩带(放妈妈身后),老师表演音乐的低谷—高潮—高潮—低谷部分

4、宝宝跟教师表演这一段

5、教师听音乐表演动作,打开蝴蝶结—量彩带—下雨—小蛇—划圈—(站起)

缠身转圈—挥舞—量身—分别向左、右上扬—向左跳(高潮)飞扬(4下),向右跳飞扬(4下)

6、宝宝同教师一起作一遍,到高潮结束时止

7、教师倒顺序做先前动作,到量完彩带止

8、教师请宝宝上来取一根不同色的彩带交给妈妈

9、主辅教师用两根不同颜色的彩带一同表演

两根彩带拉直—一根抬高一放平—另一根抬高一放平—两根交叉—放平—再交叉—前后倾—交换一端—前后倾—再换回—绕身靠近定型—分开定型—另一个重复一遍—同时抬高,飞扬(高潮时止)

10、宝宝跟教师同样做一遍,至高潮结束时止

11、集体表演

宝宝跟教师一起做,第二个高潮后,把彩带系在一个呼啦圈上,做雨伞的形状—辅课老师穿进呼啦圈内,其他人撑开彩带,做太阳的形状—圈平放在地上,宝宝走彩带的间隔—辅课老师带宝宝站成一排,妈妈撑彩带做孔雀开屏的形状,主课老师在圈中做孔雀的手势(结束)

12、再见

十一、啤酒桶和小老鼠

1、讲解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有一间屋子好久都没有人住了,在

一个刮着风的晚上,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乌云低低的压下来,

呜,吱呀一声门打开了,慢慢的看清了这间屋子,屋子里到处都是尘土,墙角上、桌腿上到处蜘蛛网,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啤酒桶、可乐罐、屋

脚还堆放了几只啤酒桶,上面都沾满了灰尘,这时突然传来一阵吱吱吱

的声音,咦,从哪里钻来了一只小老鼠,它左看看,右看看,一会窜到

桌底,一会窜到可乐罐上,从可乐罐里流出了一滴可乐,小老鼠尝了一

口,哇,真好喝啊,于是小老鼠说:伙伴们快来啊。一群小老鼠跑出来

了,它们一起喝啤酒瓶里剩下的啤酒和可乐罐里剩下的可乐,有的还在

可乐罐上打滚,有的打着饱嗝,可高兴了。突然,从角落传来了一阵叹

息声:唉,你们玩的多开心啊,小老鼠说:是谁在说话啊?原来是角落

里的啤酒桶在说话,啤酒桶又说:你们真好,有头、有手、有脚,可是

我什么都没有,这时小老鼠中最聪明的一只老鼠安慰啤酒桶说:我的奶

奶讲,在半夜3点钟,钟声响起的时候许个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了,

但是到了四点钟你又要变回原形。啤酒桶说那好吧,我一定会变出头、

变出手、变出脚。天快亮了,小老鼠对啤酒桶说记得要许愿,明天我们

还会来的。到了第二天半夜的3点钟,钟声敲响了:铛铛铛(碰铃)哇,(刮奏)我的头变出来了,(刮奏)我的手变出来了,(刮奏)我的脚变

出来了,这时小老鼠们也来了,啤酒桶和小老鼠们玩的可开心了,在地

上滚来滚去(弹琴1234567,慢弹慢滚,快弹快滚)4点钟到了,铛铛铛

铛(碰铃),哇,(刮奏)我的头没有了,可我还有手和脚,(刮奏)我的

手也没了(刮奏)我的脚也没了,我又变的什么都没有了。啤酒桶失望

的说。小老鼠安慰他说:别难过,我们明天还会来的。明天三点我们再

一起玩。

2、分角色表演

十二、总复习

把每一次课的节奏、表演部分和宝宝一同复习。

第四期

学习目标:引导宝宝自己说出歌词,表现曲目,学习戏剧性创作与表演

律动:新疆舞曲/葡萄牙进行曲

曲目:

1、游戏背景音乐

2、玩具国

3、库企企

4、懒惰虫

5、土耳其进行曲

6、魔盒握手

7、祖国祖国我爱你

8、拨弦拨尔卡

9、纱巾舞

10、狮王进行曲

11、新疆舞曲

12、葡萄牙进行曲

13、背景乐

14、背景乐

一、玩具国

1、主课教师讲解故事,辅课教师和宝宝做相应表演:小朋友吉米有好多玩具,

半夜吉米睡着了,玩具们都出来玩。辅课老师表演吉米睡着了,主课老师带宝宝表演玩具,他们出来玩,有小兔、大老虎、小猫、小车,所有的玩具都很开心,他们还去逗一下吉米,吉米动了一下,玩具们吓跑了,看吉米又睡着了,他们又回来继续玩,直到听见妈妈叫吉米起床,吉米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才停止。

2、教师讲解:知道吉米有什么玩具吗?拿出喇叭吹,请出娃娃,小狗和小车。

原来吉米有这么多的玩具,他们都在做什么?

3、听歌(第一段),学习新的节奏,嗒、嗒、嗒嗒嗒,XX|XXX练习拍手打节奏

4、听歌,嗒、嗒时拍手,嗒嗒嗒时分别拍肩,拍腿,拍脸,拍屁股

5、使用乐器鼓和响板分别演奏歌曲

6、使用手板,宝宝和妈妈对坐,听歌互相对拍身体

7、动作表演,吹喇叭——走路——小狗——开车

8、玩小狗开车的玩具

9、绘画,给小狗开车涂色

10、再见

二、库企企

1、教师讲解故事:吉米很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最聪明的人,他去问爸爸,爸爸

说不知道,他又去问妈妈,妈妈也说不知道,吉米走到街上,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吉米问他,老爷爷,我怎样才能成为最聪明的人呢?老爷爷说,你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到,你怕不怕吃苦呢?吉米说,我不怕。老爷爷说,你翻过几座山,会看见一个山洞,有一道门,你要念“库企企”的咒语,门就开了,里面就有你想要的东西。吉米就骑着马出发了。

2、吉米怎么去的?教师表演骑马动作(放音乐的前奏一段),宝宝跟做

3、(讲解)吉米翻过好多山,有几座山?(从头放音乐)教师在背景纸上画出

4座山,宝宝跟画

4、(讲解)吉米还上了几个台阶,听有几个台阶?(放音乐)上了4个台阶,

看见了大门,念咒语:库、库、库企企(两手交替,第一遍对着门,第二遍对着地,第三遍对着天)

5、(讲解)咒语念过,大门开了,里面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一本书,书可以

使人聪明

6、宝宝分别听音乐用手指描出图示

7、出示乐器双响筒,配乐演奏,上台阶处拍手表演

8、动作表演,骑马,上台阶的动作,念咒语

9、再见

三、懒惰虫

1、讲解:小明很懒,他的手说,我不和他做朋友,手就没了,脚也不和小明做

朋友,小明的脚也没了。小明变成一条虫子,动一动就全身疼,大家都说他是懒惰虫。

2、听音乐

3、学习弱起拍的打法,先向外后拍手,也可先指鼻子后拍手

4、跟音乐打节奏

5、使用乐器鼓和响板表演

6、动作表演,教师带宝宝围着懒惰虫根据歌词做动作

7、鼓励宝宝创编表演虫的各种各样的动作

8、玩懒惰虫的玩具

9、鼓励宝宝创编歌词,根据歌词做动作

10、绘画,画一条懒惰虫

11、再见

四、土耳其进行曲

1、教师讲解,这首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在音乐史上非常有名。

2、听曲

3、教师讲解,这首曲目可以用我们熟悉的食物来表示,听一段后,教师讲解,

前二个音可以用香蕉表示,后面的三个音象圆圆的樱桃,我们叫它点点点,中间的长音象一根弯弯的面条

4、接下去听音乐,听一段,画一段,画完全部曲目

5、宝宝跟音乐对照图符念香蕉、面条、点点点

6、用乐器表演香蕉——手鼓,面条——手铃,樱桃——响板

7、宝宝交换乐器表演

8、动作表演香蕉——拍手,面条——交替跺脚,点——咂嘴

9、绘画,给图符涂颜色

10、再见

附图符:

B B ㄣ●●●| B B ㄣ●|B B b b b b|

||:B B ㄣ●●●| B B ㄣ●|B B bbbb|

B B ㄣ●| ㄣㄣㄣb b|bbbb ㄣㄣ|

ㄣbbbbbb:|| B B ㄣ●●●| B B ㄣ●|

B B b b b b| B B ㄣ●|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注:(B代表大香蕉,b代表小香蕉,ㄣ代表面条,●代表樱桃,。为小点)

五、魔盒握手

1、出示盒子,毛线

2、小狗怎么叫?汪,拉出一段毛线,说这是小狗的声音,有这么长。小猫更长,

老师更长,分别拉出毛线。

3、每一个宝宝都发声,取自己声音的长度(毛线)

4、讲解,音乐也有长短,闭眼听二小段

5、用声势动作来表演音的长短,拍腿—拍手—量音(延音时两手拉开,收回)

6、用乐器手铃表演音的长短,摇动手铃—拍手—伸前摇(收时藏背后)

7、用手偶表演音的长短,间奏挥动—咚咚咚时前伸三下,或与教师对碰—延音

藏背后。

8、用体态律动表演音的长短,准备8个手偶排成一列,宝宝站起,家长跪着,

与宝宝对击掌(咚咚咚),延音时按手偶排列的顺序一个声音变一种动物造型,逐渐加到8个动物,教师前面提示表演

9、用集体游戏表演音的长短,跑动—面对面拍手(咚咚咚)—延音握手

10、再见

六、祖国祖国我爱你

1、讲解,宝宝都有自己的生日,妈妈爸爸有送礼物,祖国也过生日,宝宝们每

人送一幅画做礼物

2、出示蜡笔,画是用蜡笔画的,蜡笔穿着花花衣,(套歌词)

3、出示小鸟图、小草图、太阳图、国旗图、油画棒、讲解宝宝们画了这些画

4、听歌曲,第二段拍手念白

5、二拍内念出鸟、小草、红太阳和国旗国旗

6、出示乐器,鸟——三角铁,小草——鼓,红太阳——响板,国旗——手铃

7、第一遍用鸟和小草的乐器演奏歌曲,第二遍用红太阳和国旗的乐器演奏歌曲

8、分组演奏,一组宝宝用三角铁和响板演奏,另一组用鼓和手铃,主课和辅课

教师各带一组进行合奏

9、律动,根据歌词表演动作,准备国旗,宝宝表演小鸟的动作,手握国旗的动

作等

10、绘画,根据歌词涂色

11、再见

七、拨弦波尔卡

1、出示皮筋,给宝宝演示皮筋的声音

2、讲解口杯上缠皮筋,可以演奏,嘭嘭声

3、宝宝每人一个杯子演奏一段

4、出示铝板琴,每小结尾奏时敲二下铝板琴

5、讲解,听听后面的音乐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放音乐

6、教师舞动纱巾,由纱巾舞出柔美感觉

7、第三段出示铝板琴同上敲奏

8、讲解这首曲目是约翰·施特劳斯写ABA回旋式的曲子,第二段与第一、三

风格不同

9、律动,第一段用铝板琴演奏,第二段用纱巾,第三段用铝板琴

10、宝宝分角色表演,男生用铝板琴,女生用纱巾表演,主课辅课各带一组宝宝

11、反之交换角色

12、再见

八、纱巾舞

1、请宝宝闭上眼睛,教师出示纱巾,带在宝宝头上,请宝宝睁开眼,问他们看

见教师是什么颜色

2、请宝宝带自己的纱巾上来看大家,说明带什么颜色的纱巾看别人是什么颜色

3、讲解摸纱巾的感觉,又软又滑,引导宝宝说出可以做什么,如花,装饰等

4、宝宝每人上来用纱巾创编一个动作,然后把纱巾藏妈妈身后

5、教师把纱巾双手聚拢,做动作,开花—抖动—左右抖动—披肩转圈—单手划

圈(在曲子的中间叫宝宝一起做)开花—抖动—披肩绕室跑(音乐慢低)—带在头上—慢慢蹲下来

6、两人表演,一同开花—抖动—站起抖动—一人站一人蹲—划圈(在曲子中间

请宝宝和妈妈一起做)

7、集体表演,在划圈处把纱巾连成一线,妈妈拿打结的地方围成圈,宝宝在线

中间穿行,做爬,跳的动作(根据线的高低),抖动,聚拢,散开,主课教师和辅课教师各带宝宝和家长做组合

8、再见

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 活动目的: 1.感受并想象乐曲所表达的水底世界五彩斑斓的奇妙幻境。 2.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结构,能用动作和语言表现音乐所表达的形象。 3.体验与同伴合作扮演水草和小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海底世界视频,了解海底有哪些生物,他们是怎么活动的。 2.物质准备:音乐《水族馆》,绘画纸,彩笔,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引发想象 1.安静地欣赏乐曲《水族馆》 引导语:小朋友好!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这首音乐讲的是海底世界里的故事。请小朋友安静、用心地听,听完了告诉老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2.交流讨论 引导语:谁来说一说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二、通过欣赏,感受和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并了解乐曲结构 引导语:小朋友们对音乐的感觉真好!那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听听看。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 引导语: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小结:这首音乐先是慢的,然后忽然间快了起来,然后又变慢了,最后又变快了。 2.教师随着音乐旋律配上简单的图谱,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 (1)师:老师还想用有趣的线条来表现这首音乐的变化,小朋友们边听边

看老师画。 (2)师:从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的变化,在乐句舒缓的时候老师画的波浪线怎么样?音乐变得轻快活泼的时候老师画的波浪线又是怎么样? 3.通过图谱了解乐曲的结构 引导语:老师把一组波浪线组成一个乐段,小朋友们看着图谱告诉老师这首音乐有几个乐段?哪两个乐段是快一样的? 小结:这首音乐有四个乐段。我们把第一个乐段叫A段,把和它相像的乐段叫A*段。把第二个乐段叫B段,把最后一段和它相像的乐段叫B*段。 4.通过图谱分乐句欣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表现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 引导语:小朋友听到舒缓音乐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音乐忽然快起来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小朋友们听着音乐模仿海底的各种动植物,自由做动作。 三、通过欣赏课件,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 1.教师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 师:你们知道这首音乐的名称吗?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原来这首音乐是法国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圣桑的作品,他天天到水族馆去观察,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觉得很美,就谱写了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名字就叫“水族馆”。 2.播放课件,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水族馆。 引导语:我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也来感受一下美丽的水族馆吧! 四、玩游戏“小鱼和水草”,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1.教师讲解游戏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并按规则进行活动。 引导语:刚刚我们看到的水族馆里有什么?音乐慢的时候是什么在动?音乐快的时候是什么在动?音乐结束的时候怎么办? 小结:音乐慢的时候水草慢慢生长,小鱼沉在水底睡觉不动;音乐快的时候水草不动,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最后音乐结束的时候水草和小鱼一起做一个美丽的动作不动。 2.扮演角色听音乐游戏,进一步理解、熟悉角色形象和动作,鼓励小鱼看

音乐教案-音乐欣赏

音乐教案-音乐欣赏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妹妹背着洋娃娃 歌词: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来看花,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小鸟笑哈哈。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演奏 2、学习随着乐曲旋律的快慢调整自己的动作 材料准备:洋娃娃、手鼓 活动过程: 一、节奏问好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伸出你们的手和老师问个好。小朋友们好 二、律动 接下来要请我们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动动我们的小身体。小朋友,我们的小膝盖在哪里?奥,对的,用小手拍一拍小膝盖,我们的小肚子在哪里?在这里,用小手拍一拍。我们的小肩膀在哪里?用小手拍一拍。小脸蛋在哪里,小脸蛋要轻轻拍。小脑袋在哪里。小脑袋也要轻轻拍。双手交叉画一个大圆,小手叉腰,低头,看老师,抬头,看老师,看左边,看老师,看右边,看老师。小脑袋转一圈,换个方向再转一圈。双手交叉画一个大圆,我们把小手放前面,和老师一样,交叉打开,交叉打开,交叉打开,交叉打开,耶······那我们现在一起和老师做律动《闪烁的小星》。音乐响起的时候和老师一起来晃动我们的身体。(放音乐) 三、学习新的曲目 1、引题我们小朋友做的真棒呀!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小朋友们看一看它是谁?奥,它是洋娃娃,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洋娃娃对不对?它是小朋友的好朋友,它有着大大的眼睛,很漂亮。 2、串讲歌词老师的妹妹也有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妹妹很喜欢这个洋娃娃。有一天天气很晴朗,妹妹决定带着娃娃到花园里看花,于是她背起娃娃,来到花园里,可是娃娃不高兴,哭着要找妈妈。把妹妹急的不知要怎么办了,这个时候树上的小鸟看见了,觉得妹妹很好笑,就哈哈的笑了起来。 3、闭眼听歌好了,我们的故事讲完了,老师把小妹妹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为了很专心的听歌曲,我们要把眼睛闭起来。老师看看谁的小眼睛没有闭上啊?好的,我们小朋友的眼睛都闭上了,接下来请小朋友听歌。(放音乐,闭眼听一遍) 音乐结束了,请小朋友们把眼睛睁开吧,我们闭眼睛听音乐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加仔细认真的听音乐,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4、念唱歌曲现在呢,需要我们的小朋友把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拍拍手,念歌词。小朋友,手起,(边拍手边说)妹妹背着洋娃娃,小朋友说。(小朋友说)走到花园来看花,小朋友说。(小朋友说)娃娃哭了叫妈妈,小朋友说。(小朋友说)树上小鸟笑哈哈,小朋友说。(小朋友说)收,老师说收的时候啊,就是,(小声的说)嘘,没有声音。好,那我们现在跟着音乐拍拍手,手起。小朋友们非常棒,刚才我们学习过歌词了,这次呢,老师要邀请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了,手起。 5,乐器演奏:刚才小朋友们唱的非常好,老师又请来了一个小乐器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了,首先让我们听一听。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啊?我们一起数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春天在哪里》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春天在哪里》 【教材简解】 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 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这个 活动就是挖掘了歌曲可拓展之处,让幼儿在创编歌曲时更好的感受春 天的多种声音和声音的美妙、有趣,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不仅可以用 眼睛看世界,也可以用耳朵听世界,感受除视觉外的听觉美。使学生 在表现和创造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幼 儿用不同演唱方式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目标预设】 1、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习问答形式和分组唱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用耳朵感受生活的能力和体验季节之美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 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替换动物的歌声。 【设计思路】 《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歌词格式整齐、压韵,唱起来朗朗上口,颇含诗意。春天在那里?以这个问题引头的歌词,展开了广阔的 画面,也给幼儿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余地。诗歌以明快的节奏,营造出 轻松欢快的格调,与春天的景色融合一体,给幼儿以美好的向上的精 神启迪。一般人们是从视觉上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忽视听觉感受到 的春天。我想让幼儿通过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中还有会唱歌的XX,让幼儿感受春天声音的美妙。让幼儿老歌新唱,多唱法。让幼儿在拓 展歌曲,创编歌词,运用不同唱法再次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感情。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念相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生活的联系。”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春天的 生机和希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歌曲《春天在哪里》正好表现这一 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新课标同时指出: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 验中。”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解决难点,而应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 和过程来进行,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 等因素紧密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仿编歌曲《春天在哪里》 这个音乐活动正是让幼儿在春的意境中,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创编, 进一步丰富歌曲,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并进一步感受春 天声音的“美”,从而使幼儿对春天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更新的认识和 体验。 【教学准备】 1、春天图片一幅、歌曲图谱一张。《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及伴 奏带。 2、录音机、磁带(录有青蛙、春雨、溪水、蜜蜂、鸽子、鸟叫、 小鸡、小鸭等声音) 【教育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师带领幼儿将歌曲完整唱一遍。 二、看图谱仿编诗歌 1、出示诗歌曲图谱 提问:春天除了有会唱歌的小黄鹂,你知道春天还有会唱歌的谁呢?(幼儿回答,教师在图谱上替换相应的图片)它是怎么唱歌的?(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歌声,如:蜜蜂——嗡嗡嗡) 2、我们一起用歌曲里的节奏来唱一唱。(如:还有那会唱歌的小 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蜜蜂。)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幼儿园音乐《音乐欣赏》教案

幼儿园音乐《音乐欣赏》教案1.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幽默的风格以及ABA结构和特别的"叮"声出现的规律。 2.创编为打字机加油、放松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1.打字机的多媒体课件。 2. 教师自制图谱。 3.幼儿参与制作"手抽纸"包(缝在帽子上,里面装满叠好的用废报纸做成的手抽纸)若干、旧尼龙袜若干。 1.出示打字机图片,让幼儿回忆以前了解的有关打字机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在很多年以前,人们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打字机来打字。美国有个作曲家名叫安德森,他就用了打字机发出的哒、哒的声音写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打字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欣赏音乐课件《打字机》。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注意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欣赏音乐) 师:好看吗?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打字机哒哒哒的声音) 师:还听到了什么?(叮的一声)

师:还有没有小朋友听到"叮"的声音?谁知道"叮"的声音是什么意思?原来打字机发出"叮"的一声表示第一行文字已经打好了,提示打字员要换到第二行打字了。 3.教师出示图谱,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师:我把打字机这首音乐画成了一幅图谱,请你们一起看看。 我们再听一次音乐,"叮"的一声在什么地方出现?我们试着把它拍出来好吗?(幼儿跟做拍手动作) 4.分A、B段欣赏乐曲,学习游戏动作,掌握关键节奏和表现关键情绪。 (1)老师带领幼儿用打字、拍手的动作掌握节奏。 (2)老师让幼儿用小椅子代替打字机,再次掌握节奏。 "为了让游戏更好玩一点,我们现在把板凳当打字机,准备好了吗?"(玩游戏) (3)启发幼儿创编为打字机加油、给打字机"按摩"的动作。 师:打字机和人一样,劳动久了就会有点累哦,所以它也要休息一下,我们给它加点油,让它放松一下好吗?(幼儿做按摩动作) 5.欣赏两位教师合作的示范表演。 师:想不想让游戏更好玩一点?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我的打字机,大家和她打个招呼吧!(配合活动的教师来到现场)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水族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欣赏 《水族馆》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水族馆》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中轻盈起舞的形象。 3.通过听、想、创、演等方法,启发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谁去过水族馆?水族馆里有些什么?水族馆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以及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的形

象。 3.复听乐曲 (1)乐曲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水族馆里的什么场景?(轻柔、安静,舒缓;波光粼粼的水,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 (2)音乐是怎样表现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的?(钢琴的琶音) (3)假如你是一条鱼,请你随着音乐在水族馆里自由地游来游去。(学生扮演鱼儿、水草等水中动植物) 4.对比欣赏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与《水族馆》两首作品都选自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乐曲的速度、力度、旋律以及乐器的音色各不相同,表现了狮王与鱼儿不同的音乐形象。通过对比欣赏,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5.随音乐表演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创几个动作,随音乐表演,表现水族馆里各种鱼儿、水草在水中漫游、起舞的形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水族馆》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中轻盈起舞的形象。 3.通过听、想、创、演等方法,启发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谁去过水族馆?水族馆里有些什么?水族馆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以及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的形象。 3.复听乐曲

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音乐欣赏教案范文 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洋乐器的介绍,能够了解乐器的知识,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 二、学唱歌曲《DO RE MI》,掌握简单的歌唱方法。 三、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乐器知识的学习、歌曲《DO RE MI》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DO RE MI》的演唱、打击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吉他弹唱《雪绒花》、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问:刚刚老师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雪绒花)、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吉他)从而引入西洋乐器的介绍。 二、新课教授: 1、提问:西洋乐器的种类有哪些? ? 弦乐: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 管乐:小号、长号、圆号等 ? 打击乐:小军鼓、定音鼓、架子鼓等 2、介绍弦乐:吉他 细分: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贝斯等。音色:

六线、葫芦形。 另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吉他家族中最“贵族”的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介绍管乐:小号 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因此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打击乐:架子鼓(爵士鼓)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架子鼓英文称作Drum kit 或Drum set,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基本的组合包括了大鼓(bass drum)、军鼓(snare drum)、两个中鼓(tom tom)、一个落地鼓(Floor Tom)、脚踏钹(Hi-Hat Cymbal)和两片铜钹(a ride cymbal and a crash cymbal)。 4、通过游戏、猜一猜、画一画 沙锤、响板、碰铃、木鱼。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摘自百度百科]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原理对小朋友进行的潜能开发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聆听游戏、音乐语言游戏、音乐节奏快车、音乐小舞曲、音乐热身游戏、音乐歌唱游戏、乐器玩玩看、音乐律动游戏、音乐回声游戏等众多奥尔夫音乐经典内容。幼师们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去上奥尔夫课了。 教案具体活动样本如下: 小班音乐活动一《粉刷匠》 ●老师接待工作: 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音乐活动环节: 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 二.音乐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五.音乐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啄木鸟》(教案)

幼儿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音乐欣赏《啄木鸟》(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意图: 《啄木鸟》这首乐曲选自奥尔夫打击乐。a段乐曲节奏平稳(可理解为啄木鸟在检查树木):b段乐曲节奏跳跃(理解为啄木鸟捉虫)c段乐曲优美流畅(理解为啄木鸟跳舞)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结构,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乐曲的内涵及旋律的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幼儿爱护啄木鸟的情感。 2、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3、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啄木鸟》音乐磁带 2、图谱一张 3、啄木鸟以及大树头饰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理解音乐并能自己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在一个森林里,有几棵大树生病了,于是请来了啄木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是害虫在捣乱,于是啄木鸟笃笃笃、笃笃笃。把虫子给捉完了,大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跳起舞来。今天刘老师带来的音乐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们来听听看。(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乐曲: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音乐分别说了些什么事情?啄木鸟在干什么?(啄木鸟在给大树检查,啄虫子)现在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看病。(边欣赏音乐边做动作) 1、欣赏第一段音乐 (1)师:刚才我们跟着啄木鸟医生给大树看病给它捉虫子,那你们有没有看见啄木鸟是怎么给大树做检查的呢?(从上到下)那我们一起来跟大树学一学。提问:检查了几颗大树

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教学设计2篇

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large class music apprecia tion Aquarium

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教学设计 2、篇章2:大班音乐:水族馆教学设计 篇章1: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活动选取了与乐曲紧密联系的水草和小鱼作为代表,以小草生长和 小鱼探望的情节帮助幼儿学习乐曲结构,以情节交替推进帮助幼儿学习 动作,整个设计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活动准备:

1、图谱、节奏卡 2、光碟、dvd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通过游戏了解乐曲结构和各段音乐的性质; 2、尝试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和手臂不同方位的动作表现乐曲形象; 3、学习用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对同伴的关心,体会与朋友交往的 愉悦心情。 4、创想水草和小鱼的造型,开心的跳一跳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要求教师精神饱满) 二、问好 三、定向(语言的导入,创设情境,听到音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觉?是关于谁的故事?)

古筝音乐欣赏教案

《古筝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古筝的 历史、构造、流派、演奏技法等,了解我国丰富 多彩的民族乐器,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 的热爱。 2、能积极参与本课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索活动, 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重点:1、欣赏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意境和 情感。 2、欣赏《彝族舞曲》,感受其艺术形象,对比哼唱两 段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缺乏色彩的;而音乐的产生,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乐器,不用说全世界各民族,仅就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而言,就已经品种众多,可谓琳琅满目、灿若繁星,那么,我想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乐器有哪些? (学生。。。。。。) (老师进行简单归类。看一段奥运会视频导入课题) 古筝是东方的钢琴!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古筝,近距离地欣赏它的魅力! 二、新课 (一)古筝介绍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唐.白居易)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秦代就盛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又称秦筝。 1、古筝构造。(用实物讲解)面板、边板、底板、筝弦、琴

码等。 2、古筝流派。以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最为著名。 3、演奏技法。右手技法:托、抹、勾、打、刮奏、扫弦、摇指、琶音、泛音等;左手技法:颤音、滑音、按音、点弦等。 (教师边讲解边范奏,使学生直观地得到演奏技法与听觉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欣赏乐曲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古筝乐曲欣赏 1、欣赏《渔舟唱晚》。请学生说说该乐曲可分为几段?乐曲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以便更好地从欣赏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2、欣赏《彝族舞曲》。①介绍乐曲。②教师范奏姑娘漫舞和阿哥欢舞音乐主题。③提问并思考:“两段音乐分别表现怎样的情绪和艺术形象?”。④学生对比哼唱两段音乐旋律。⑤完整欣赏全曲。 3、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①由阿宝歌曲导入。②教师范奏。 欣赏并思考:1、该曲的曲式结构?2、每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3、民歌与器乐曲的创作有何联系? (三)教学互动 《沧海一声笑》。根据班上情况请会弹古筝的学生范奏;全体学生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怀。 课堂小结:古筝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只给大家打开了这个宝库的一个窗口。宝库的深层,还有待你们去探索、挖掘。希望你们能从这个宝库中得到知识和力量!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金蛇狂舞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中热烈欢快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教师用敲锣、打鼓的支作表演,体验B 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 3、欣赏A 段音乐,组织幼儿整齐有序地双队进行,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 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 敲锣、打鼓,咚咚锵咚锵咚锵,锵锵锵锵,锵锵乙锵乙锵锵,乙锵乙咚锵!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初步欣赏曲子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与幼儿一起听曲子) 2、曲子完毕,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怎么样?(睡觉、安静) 3.小朋友真聪明,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听另外一首曲子,注意和前面的曲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4.曲子完毕,提问:这首曲子和前面的曲子相比有什么不一样?(跳

舞、高兴快) 5、小朋友说得真好(或者: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张图谱。下面请小朋友看着图谱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曲子。 6.曲子完毕,提问:老师来问小朋友,这首曲子可分几段?从图谱上看,你能说出哪两段是一样的? 7.真是动脑筋的小朋友,这首曲子是题目是什么?(出示图片) “金蛇”指什么?(龙)“金蛇狂舞”是什么意思呢?金蛇狂舞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8.听了这故事,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图谱上的—表示什么?可以代表什么? 9.幼儿交流。小朋友真聪明,图谱的中间部分就是老师念的儿歌。 二、分段欣赏,做动作。 1、小朋友会不会念呀?那下面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好听声音来念儿歌,好吗? 2、老师呀要考考小朋友,跟着录音机的音乐会不会念这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试试。 3、小朋友念得真好听,小朋友都看到了图谱上有敲锣打鼓的符号,那谁会做敲锣打鼓的动作呢?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小朋友一起来敲一敲。 4、小朋友学得真好,那下面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朗诵儿歌边做敲锣打鼓的动作,好不好? 5、小朋友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敲锣打鼓是为了龙灯舞得更加有力,更加漂亮,那龙灯应该怎样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做一做舞龙灯的动作,小朋

小学音乐四年级动物狂欢节之大象——水族馆教案

一、课型:音乐欣赏课 二、教学内容:花城版四年级《动物狂欢节之大象——水族馆》 三、教学目标: 1、能哼唱〈大象〉主题音乐,分辨〈大象〉和〈水族馆〉的主题。 2、理解影响音乐形象塑造的一些主要因素,如音乐速度、音乐力度、乐器音色、 作者试图表现的音乐形象等。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影响音乐形象塑造的一些主要因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知识卡、钢琴、电脑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动物世界〉大门的考验。 师:同学们,我们走进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你瞧!花儿在向我们招手;你听!鸟儿在对我们歌唱,动物们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们想知道他们去做什么吗?那好,请全体起立,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出发吧!(律动) (二)动物乐园的考验。 师:同学们高兴吗?动物们也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大家看,(出示动物狂欢节)。因为他们正在举行狂欢节呢!大家想不想参加? 师:可是,看门的大树爷爷说话了:“孩子们!欢迎你们!但是你们要进去参观,就要回答对问题!你们有信心通过小动物们的考验吗?”“这个考验有点特别,要考一考大家的耳朵啦。这里有两只小动物,请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听听这段音乐描写了哪只动物?大象?还是水里的小鱼们?(播放音乐) (三)分析〈大象〉的音乐特点。 1、是什么动物?为什么?(大象,音乐低沉浑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顺利通过了大树爷爷的考验,我们赶紧去看看大象的狂欢节吧!同学们,动起来!(身体三拍子律动)!(观看视频) 2、大象的身体有哪些特点?请你用动作模仿出来!

3、刚才我们看到的可是一群正在跳着三拍子舞步的大象,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不好?请同学们起立,请几位同学到前面跟老师一起表演!(表演,提示动作、表情) 让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参加到大象的舞会中吧!(边欣赏音乐视频边师生模仿大象的动作) 4、点名课题,作者介绍。 圣桑,1835年出生于法国,1921年客死于阿尔及利亚。他13岁便进入巴黎音乐院,22岁时被任命为巴黎最著名教堂之一的马德莱纳教堂管风琴师。他一生获得多种荣誉,受到人们尊重,喜爱和赞扬。圣桑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由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团演奏的著名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他感到自己写音乐,就象是苹果树结果,是十分自然的事。圣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还研究天文学和物理;他贪婪的阅读文学著作,写诗,写剧本;他能说好几种语言。“圣桑有第一流的头脑”。 6、完整欣赏全曲。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怀着对这位音乐家的崇敬心情,再次完整的聆听这首乐曲,感受大象狂欢节的乐趣。(提示: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小象也羞涩的、悄悄地加入了狂欢的队伍,妈妈在鼓励着他“加油、加油!”终于小象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地跳了起来!。)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想象着大象的狂欢,大家想不想唱出来! 7、哼唱感受〈大象〉的音乐主题。 A、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生击拍,教师范唱主题旋律。 B、教师教唱主题旋律。 C、观察歌谱,按歌谱提示再次唱大象主题,解决顿音记号。 D、边击拍边唱主题旋律。解决三拍子强弱弱特点。 8、听音乐,提问:那种乐器担任主旋律的演奏?那种乐器担任伴奏?介绍低音提琴、钢琴,学生分两组模仿拉低音提琴、钢琴的动作,并演唱主题。让我们一起来给大象伴奏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帽子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帽子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帽子舞》 设计意图: 音乐游戏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最大特点是音乐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并随着音乐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春天即将来临,帽子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孩子的头上。"会跳舞的帽子"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又超越幼儿已有经验,将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在音乐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展示自己。 活动目标: 1、在学会传乐器的基础上能根据音乐有节奏的传递帽子。 2、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在B部分能自由创编合拍动作。 3、欣赏同伴的舞蹈,感受音乐、舞蹈、表演融为一体的.美。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有传乐器的经验、对《墨西哥帽子舞》的曲式结构有所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音乐《墨西哥帽子舞》、《摇篮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看,然后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是的,他们在传帽子。他们是怎么传的?有谁看清楚了?""我请2个小朋友来前面和我配合一下,我站在他的后面,帽子戴他头上,我先去拿帽子,然后带我头上,我后面的人拿我头上的帽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头上,这样帽子就一个一个人传下去了,是吧!" 二、感知音乐,尝试传帽。 1.回忆乐曲,巩固曲式结构。

(1)完整倾听。 "听,这首音乐你还熟悉吗?""对,这首音乐的名字叫《墨西哥帽子舞》,帽子舞是墨西哥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是有男和女一起跳的舞蹈,在舞蹈中,男舞者的帽子会甩来甩去,有时戴在女伴头上,有时丢在地上,两人围着它舞蹈。舞者们不时发出喊叫助兴,增加舞蹈的热烈气氛。" (2)出示图谱,巩固曲式结构。 "我也带来了这首曲子的图谱,从图谱中你能知道这是属于什么曲?你为什么知道它是回旋曲?""一首曲子中出现多次相同乐段,而每个相同乐段后跟的又是不一样的乐段,像今天这样ABACADA结构的曲子就叫做回旋曲。" 2.熟悉乐曲,尝试传帽。 (1)听音乐,尝试A段空手传帽。 "刚刚我们看了传帽子的视频,现在既然有帽子舞这音乐,我们不妨也来试试,首先我来问问哪段这首音乐中哪段适合传帽子。""刚刚我们也了解了怎么传帽子,先从别人头上拿帽子,再带上自己的头。""像这样:拿-戴;拿-戴;拿-戴;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请小朋友从左手边的小朋友头上拿帽子啊!"小结: "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小结: (2)跟随音乐有节奏的传递帽子。 "瞧,我今天带来了一顶漂亮的帽子,让我们拿起它来试一试吧!" 三、创编动作,合作表演。 1.寻找节拍。 "A段我们用来传帽子了,那B段可以干什么呢?""请大家听一听B段有几个八拍?""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图谱,从图谱中可以看出什么?不止B段是4个八拍,C段、D段都是4个八拍" 2.尝试创编动作,互相模仿。 "4个八拍我们做一个动作,可以2个八拍一个动作,4个八拍就是2个动作,有谁愿意来创编一些动作?""XXX真棒,请你站在中间做,我们其他人跟着做。"(请3-4个小朋友) 3.尝试表演。

小学音乐《水族馆》教案

《水族馆》 一、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海星、海龟、海豚、珊瑚和色彩各异的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以音乐的形式带领学生认识、感受鱼和海洋生物生活的海底世界。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象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仔细聆听乐曲,说说你联想到的场景; 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ppt,音乐,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呀? 生:想去。 师:听起来好像有点神秘哦,那么这个美丽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小朋友们不要着急,抬头看看黑板就知道了。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指着画面上的水草问学生) 生:水草。 师:这又是什么呢?(指着画面上的珊瑚问学生?) 生:珊瑚。 师:这又是什么呢? 生:贝壳。 师:这些东西我们经常会在哪个地方见到呢? 生1:海边。

生2:鱼缸里。 生3:海底世界。 (二)揭示课题讲授新课。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错,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畅游海底世界。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师:放《水族馆》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模仿的真像,我们再轻松愉快的歌曲中体会了一下小鱼在水中是如何游动的,生:好。 师:仔细聆听乐曲,说说你脑海里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啊?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本课。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带领大家欣赏到了一个这么漂亮、梦幻的世界。那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休息! 生:老师休息!

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模仿各种动物。 2.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游戏,创编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动物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动物图卡:猫、马、鸟、鸭、狗、猪、铃鼓 各式道具:纱巾、水袖、各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老师今天把音乐书里的宝宝请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带来了那些朋友呢?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嗯,宝宝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呢,宝宝说啊,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要大声的说“到”,可是,小动物们都不会说“到”,该怎么办呢?于是,小动物们都想了个办法,宝宝叫到它们的名字,他们就用美妙的声音来回答。 二、肢体游戏 1、点名游戏 师:我们也一起来玩点名的游戏吧!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说“到”,老师要是说“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说“到”,明白了吗? 教师引导幼儿以肢体不同部位回答“到”。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巴来回答,还可以用什么回答呢?还可以怎么说?(肩、手、臀、头、舌头)2、肢体意识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们都会怎样动,来回答老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样动。 肩:耸肩、揉肩、摆肩······ 手:挥手、波浪手、推手······ 脚:跳、跺脚、点地······ 3、打招呼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宝宝玩的非常的开心,大家都觉得打招呼游戏真好玩,于是,他们把铃鼓宝宝也请来了,小动物们听到拍铃鼓的声音就会到处走一走,听到摇铃鼓的声音就会和好朋友打招呼,说“你好、哈罗、嗨·····”还会扭动他们的身体哦!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教师拍奏铃鼓,幼儿到处走,教师摇奏铃鼓,幼儿和同伴打招呼。 三、动物扮演 1、介绍动物 逐段播放CD,教师出示图卡,幼儿模仿叫声。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是怎么和宝宝打招呼点的吧!仔细听,看看谁会先出来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不同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发放道具,请幼儿自己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听音乐做律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欣赏《采蘑菇的小姑 娘》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课件-采蘑菇的小姑娘MP3及歌词下载 2、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图片-园地和孩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高兴吗? 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去干什么呢? (启发幼儿想象。)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 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 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五、根据指挥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师指挥,小朋友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演奏完毕, 教师点评,小朋友演奏的时候由于对乐器的不了解及对乐曲结构掌握的不够, 在音量、音色处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师对三样乐器进行介绍及在乐曲中该如何配合才好听,并着请小朋友们尝试演奏,看看是否比刚才的好听了。 3、提醒小朋友们要带上微笑,音乐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表演自然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