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摘要提问是新闻工作者为获得最新资料信息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全过程中,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起到了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进行新闻素材的搜集而进行的活动,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是新闻工作者为获得最新资料信息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全过程中,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起到了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在采访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提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新闻工作者要想从被采访者处了解到所要得到的相关信息,巧妙的提问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在新闻采访中进行巧妙提问展开了探讨,总结出如下几点提问技巧。

1 采访提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采访,有人将其形象的比喻为面对面的战斗,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新闻新闻记者与被采访者思想上的交锋,新闻记者要想获取到所想要的信息,就必须要“知己知彼”,做足准备。如,在采访前了解被采访者的生活背景、所从事工作以及最近所发生的相关事宜等相关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时还能起到消除陌生,营造出和谐、亲切的提问气氛效果。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有的新闻记者由于在采访前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工作,甚至对采访对象根本不了解,这样就只会导致整个采访过程中无法把握住关键点,找不到话题,采访不到重要的信息,从而使得所写出的新闻作品内容过于乏味和平凡。

2 提出问题要具体

对记者来说,没有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过于平凡的内容是很难形成一篇好的报道的。要想做报道的文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报道要有针对性,要有具体的东西和细节,这样才能对一个事物的特征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细节是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在访过程中,如果记者笼统、抽象的提问,被采访者所答的答案也将是过于宽泛,或是使得其往往不知从何谈起,为此,采访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抓住细节,挖出其闪耀点,这样才能积累出具体丰富的素材。

3 善于抓住新疑点紧追不放

在整个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并不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预先排置好的简单的、机械式的问答,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记者意想不到的新线索、新情况和新疑点。此时就需要记者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牢牢抓住所出现的新线索、新情况和新疑点,层层跟进进行深入追问,直至挖掘出更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

采访时提问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如何有效提问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者快乐。面对霍金,记者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 提问要凸显尖锐性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抱以怎样的态度和情绪往往影响思路的拓展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采访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把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视为一种优越资本,势必会造成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从受众的收听、收看效果来看也显得高高在上、没有根基。而过于温和,又很难得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此,如何在平等的氛围中显出提问的尖锐性,才是提问的关键所在。央视主持人王志在节目中环环相扣针针见血的提问令人叫绝,有关他的“很尖锐”的名声已经在外,甚至一些人说他刻薄,但他在谈《面对面》栏目的采访时,强调的也是平等对待被采访对象,不凌驾于被采访对象之上,特别是当被采访对象属弱者时。在面对地位、学识比自己高的人时,王志依旧镇定自若,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记者不知不觉就被采访对象带到了他们的思路中。“关键是要摒除杂念,我又不是有求于你,你答应我采访就应该配合我。如果想得很复杂,想把你得罪了怎么办,那就必然会心虚,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接受我采访,我很感激,因为你配合了我的工作,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心态。”王志说。但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常看到记者对一些被采访对象盛气凌人,且不论被采访对象的感受,就是观众看了也不舒服。事实上,即使被采访对象仅是一名在押罪犯,他的人格也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所以说提倡提问风格的平等性很重要。提倡平等性并不等于失去了原则立场、也不等于对任何事情持中庸态度,面对棘手的事件,为揭示它的真相,提问必须一针见血,它的尖锐性要得到体现。特别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被监督对象本身并不想说什么,甚至掩盖都来不及,如果没有好的采访方式,显然不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问不到点子上,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平等的采访是一种处事原则,但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才是提问的目的。 常用的提问方式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提问没有定法,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新闻采访规律上来讲,一些常用的提问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张莉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

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指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首先要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张莉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

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

直面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要求

直面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要求 摘要:新闻写作的起点就是新闻采访。记者在采访提问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难题,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不同,在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记者在提问时,要全面了解掌握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并与各类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掌握好新闻提问的正确方法,能帮助记者获取更多关于报道的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新闻提问,新闻素材,目的性,激将法,引导艺术 正文 无论是从事纸媒体还是从事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工作的记者,提问都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好的基本技能。提问是记者运用对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发掘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包括座谈、访谈、现场考察等。访谈即面访,是通过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交谈而获得新闻信息的采访方式,通常能形成记者与之一对一交流的格局。在面访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至关重要。好的提问,能如刀锋般直剖事实真相,也能曲径通幽般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记者空手而归,甚至会断了与采访对象再沟通的路。 新闻写作的起点就是新闻采访,掌握好新闻提问的方法,能帮助记者获取更多关于报道的丰富的素材。 记者在采访提问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难题,这是因为记者的采访有着强烈的目的性,采访提问每次都会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这要求记者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在采访中把握整个活动的逻辑主线,挖掘事实真相,探寻人物心理活动的内涵。 特定的采访活动可能符合某些采访对象的利益,也可能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加之采访对象具有不同的阅历、经济、政治、文化观念,采访情况极为复杂。记者要通过提问全面地掌握需了解的情况,抓住采访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的新线索、新问题,作出机敏的回应,不失时机地追问,并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对话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如何写人物访谈记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

新闻采访中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新闻采访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是什么 新闻事实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主要依据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1、新鲜性; 2、重要性,判断重要性的主要标准:(1)影响性(2)显著性(3)反常性; 3、接近性:(1)地理上的接近性;(2)职业的接近性;(3)性别的接近性;(4)年龄的接近性;(5)心理的接近性; 4、趣味性。 二、确定采访选题的原则是什么 采访选题,即新闻采访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它涉及到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确定采访选题,就是明确具体的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确立具体的采访活动的特定角度。 原则有: 1、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 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发展的辩证统一; 3、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三、新闻线索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即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特点:1、简略,概括;2、不可靠;3、属于直观感觉的东西。 新闻线索来源: 1、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议、指示及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来; 2、从党政机关和业务部门的各种会议中来; 3、从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中来; 4、从各业务部门的局面材料中来; 5、从新闻媒介已经发表的报道、文章、读(记)者来信中来; 6、从各种广告以及气象预报中来; 7、从记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来。 四、确定采访选题在运作方法上要注意些什么 1、从有明显特点的事物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2、从具有“典型性”的事物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3、从精选事实的最佳角度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主要注意其新奇性、社会性、受众性、精致性。 五、新闻采访为什么要强调做好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有些什么要求 采访准备:记者为采集新闻材料而进行的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意义:

新闻采访方案简述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账。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2、组稿,完成采访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有效提问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新闻学姓名: 考籍号:指导教师:尹 题目: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有效提问 通讯地址: 邮编:410100 电话: 二O一一年四月

目录 1.引言 (2) 2.正文 (2) 2.1采访前的准备 (2) 2.2提问技巧的选择方式以及意义作用 (3) 2.3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3) 2.3.1.提问的局势观察 (3) 2.3.2.记者提问前的注意事项 (4) 2.4提问技巧的运用策略 (4) 2.4.1.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策略 (4) 2.5不同类型采访对象的不同采访技巧 (5) 3.结语 (6) 4.参考文献 (7)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有效提问 谢浩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新闻传播事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直接获取新闻信息源的新闻采访工作,也必然成为人们重视的对象。本文通过新闻采访中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的论述,指出提问是采访的关键:,巧妙运用提问技巧也能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提问方式 引言 新闻传播事业在当今时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闻采访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自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重视。新闻采访学所在的“应用新闻学”已经成为与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相并列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新闻采访学是在20世纪随着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成熟,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记者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职业之后逐步形成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新闻采访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理论框架,对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系统科学。它是以中外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和阐述新闻采访活动的经验教训和新闻采访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指导新闻工作者采访实践活动的学科。 正文 提问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也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大量的活动,更是新闻采访中最复杂的多变的一种采访方式。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鲍勃·福尔斯曼曾经这样说过:“笔下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者的。”如果说访问是一门艺术,那么最能体现这门艺术的就是提问,它是访问的核心内容,记者应该把自己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社会经验、机智与才能,都融入到精心设计的问题之中。记者的提问就是语言的“开掘机”,是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钥匙”。 2.1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使采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诸如采访内容与步骤、提问重点与方法、观察范围与场景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还需要同时进行多种采访方式,如动态采访,就是记者深入现场,深入基层,寻求和接近新闻源所从事的一切调查研究与访问活动。这种采访活动,一般应包括寻找新闻对象、发掘新闻背景、提问观察与验证事实。各种采访形式要综合运用,不可偏废。实施采访活动的具体形式,要因人因事而异,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诸如个别访问、现场观察、蹲点解剖、查阅资料等均为常用的采访形式。 首先,针对不同采访对象,应如何提问?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亲和力、吸引

新闻采访中的几个问题

新闻采访中的几个问题 1、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是什么? 新闻事实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主要依据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1、新鲜性; 2、重要性,判断重要性的主要标准:(1)影响性(2)显著性(3)反常性; 3、接近性:(1)地理上的接近性;(2)职业的接近性;(3)性别的接近性;(4)年龄的接近性;(5)心理的接近性; 4、趣味性。 2、确定采访选题的原则是什么? 采访选题,即新闻采访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它涉及到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确定采访选题,就是明确具体的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确立具体的采访活动的特定角度。 原则有: 1、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 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发展的辩证统一; 3、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新闻线索有什么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即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特点:1、简略,概括;2、不可靠;3、属于直观感觉的东西。 新闻线索来源: 1、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议、指示及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来; 2、从党政机关和业务部门的各种会议中来; 3、从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中来; 4、从各业务部门的局面材料中来; 5、从新闻媒介已经发表的报道、文章、读(记)者来信中来; 6、从各种广告以及气象预报中来; 7、从记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来。 4、确定采访选题在运作方法上要注意些什么? 1、从有明显特点的事物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2、从具有“典型性”的事物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3、从精选事实的最佳角度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主要注意其新奇性、社会性、受众性、精致性。 5、新闻采访为什么要强调做好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有些什么要求? 采访准备:记者为采集新闻材料而进行的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 意义: 1、有助于记者进一步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

采访提问的技巧

采访提问的技巧如果说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那么提问就是采访的核心,是获取信息最直接的途径。作为电视媒体来说,地点、事件、状况的大致情况大多可以通过电视画面来体现,而至关重要的,也是观众极想了解的具体时间、事件相关人员、原因背景、发展状况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等情况,都必须通过深入采访来获知。要进行进一步的采访,搜寻更多的新闻素材,少不了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提问是否恰当、是否具体、是否到位、是否周全,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关系到采访的效率,也关系到记者或主持人的形象。 提问是采访水平的体现。记者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了解观众想要了解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新闻事实,挖掘出具有典型性或普遍性的新闻内涵。因为新闻事实和采访对象的不同,记者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力求切中主题。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新闻题材,不同的采访任务,不同的采访对象,采访提问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常见的提问方式 1.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是让被采访者围绕提示畅所欲言的一种提问方式,采用这种提问方式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信息量,最后记者再根据报道需要提取当中最切题的部分。 面对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开放式提问能鼓励对方多说话;面对健谈的采访对象,开放式提问会加大后期制作的工作强度,这时的提问针对性就要强一些,注意不要跑题。 通常我们在采访外地游客时经常会问:第一次到黔南的感觉怎么样?与您想像的区别大吗?黔南的少数民族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等等。其实这是在对游客的喜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指向性不强,没有具体的切入点,但留给了被采访者表达心情、抒发情感的较大空间。

又如一些针对市民的采访:您认为原因出在哪呢?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呢?也是开放式的提问。因为报道的目的是要集思广益,用开放式提问让被采访者说出他们的观点、看法、意见,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开放式提问有利有弊,一般在宣传性报道中用得多些。在调查类和事件类的新闻采访中如果采用开放式提问,就无法准确表达记者提问的意图,使被采访者弄不清你提问的真正核心,回答自然也就难以达到采访的目的。 2.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是报道意图较为明显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有明确的指向性,提问往往局限在某一事物或具体问题,有时甚至精确到“是”或“不是”。 由于封闭式提问的指向性明确具体,不需要被采访者多费口舌,因此这种提问回答起来干脆利落,后期制作相对省劲。但也不排除批评报道中,一些被采访者为逃避责任不愿回答而东拉西扯的情况。 封闭式提问的好处在于直接进入主题,能迅速了解相关新闻事实,这种提问在事件类报道和批评报道中经常用到。运用这种提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弄清采访对象的身份和与事件的关系。 3.见缝插针式提问见缝插针式提问是采访提问中技巧性较强的一种提问方式。在调查类、批评类、事件类新闻采访中使用最多。一般来说,这种提问方式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根据观察到的一些特殊事物、现象和话语所进行的随机提问。这种提问目的在于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和事实本质,同时也是反驳被采访者敷衍态度的一种好办法。事件类新闻的提问多是记者突然发现时随机想到的提问,而调查类和批评类新闻的提问很多情况下是记者事先有所准备,选择恰当时机的发问,问题一针见血,抓住实质,切中要害。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赵微、柴静是此类提问的高手。赵微在《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采访湛江海关原关长曹秀康时,曹开始不承认自己受贿200万的事实是故意行为,说“当时真没想到那么一个界限上去。”赵微看准他抵赖的心理,马上问道:“收了200万都没想到这有多严重啊?”曹干脆装糊

[参考实用]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采 访 技 巧 和 注 意 事 项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但是很多刚刚进入校园新闻宣传部门的人都会问,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对于新闻采访还显得很陌生。校园新闻采访和写作相对于外面的正规媒体显得单纯和简单得多。 新闻采访又分为三个阶段:采访前、采访过程中、采访以后。在这里我主要想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吧。 采访前 作为一个校园记者很多时候有很多的新闻信息都是靠别人提供和指导老师安排,然后才会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工作。 一对消息来源追问 1、消息来自何人何处 2、谁是负责人 3、如何联络,将具体的联系方式合适清楚。 4、判断有无新闻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那些常规发生,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必要去关注。 5、有没有新闻画面,得到信息源以后判断是否需要新闻图片,即使的和摄影记者沟通,保证新闻报道减少漏洞出现。 二了解背景材料 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例如,我校某位同学省委奥运会志愿者,在采访前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对奥运志愿者选拔等知识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三制订采访计划,列提纲 采访哪些人?先采访谁?后采访谁?新闻稿写多少字?写成消息,还是通讯?要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 采访几天?采访中要涉及哪些问题?有了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清采访目标,理清采访思路,一步一步完成采访任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要想一下,你对这个事情你比较关注什么?) 作为一名新手,第一次采访难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做一份采访提纲比较必要。一方面避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心里有底,控制主动权。 采访前这些准备都做好了,就是电话联系被采访者越见面时间和地点。在这个采访前过渡到采访过程中的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去见被采访对象之前我们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注意细节: 1、合适的着装,并不需要太刻意,但是穿着背心和拖鞋就不合适。 2、工作证,佩戴好工作证让人显得更加专业,更让人信服。 3、录音工具,MP3之类的东西,避免因为初次采访紧张而遗漏重点信息。 4、采访提纲 5、明确采访时间,迟到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6、联系人电话,避免临时有变动,方便联系 7、熟记被采访人背景相关信息 8、笔和本子,走在哪里带上笔和本子刻意随时记下新闻线索 见到被采访对象的时候,我们的采访也就要开始了。但是在进入正题之前,简单的自报家门是必要的,要人了解你是哪个部门干什么的、交代发稿流程,稿件会用在哪里、询问是否可以录音、提示采访方向,因为有些采访对象经常你们在交流过程中说话欲太强,说不到点子上,告诉他你的主题方向是什么,让他心里有数会事半功倍。 采访过程中 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访新闻,首先要知道采访什么,也就是说应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但是很多刚刚进入校园新闻宣传部门的人都会问,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对于新闻采访还显得很陌生。校园新闻采访和写作相对于外面的正规媒体显得单纯和简单得多。 新闻采访又分为三个阶段:采访前、采访过程中、采访以后。在这里我主要想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吧。 采访前 作为一个校园记者很多时候有很多的新闻信息都是靠别人提供和指导老师安排,然后才会开始之后的一系列工作。 一对消息来源追问 1、消息来自何人何处 2、谁是负责人 3、如何联络,将具体的联系方式合适清楚。 4、判断有无新闻价值,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那些常规发生,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必要去关注。 5、有没有新闻画面,得到信息源以后判断是否需要新闻图片,即使的和摄影记者沟通,保证新闻报道减少漏洞出现。 二了解背景材料 事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人物大体是什么样的人物;还牵涉哪些相关的事件等。可以找到重要的知情人问询,可以打电话到相关的单位了解,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例如,我校某位同学省委奥运会志愿者,在采访前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对奥运志愿者选拔等知识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三制订采访计划,列提纲 采访哪些人?先采访谁?后采访谁?新闻稿写多少字?写成消息,还是通讯?要采访几天?采访中要涉及哪些问题?有了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清采访目标,理清采访思路,一步一步完成采访任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要想一下,你对这个事情你比较关注什么?) 作为一名新手,第一次采访难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做一份采访提纲比较必要。一方面避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心里有底,控制主动权。 采访前这些准备都做好了,就是电话联系被采访者越见面时间和地点。在这个采访前过渡到采访过程中的这个阶段,也就是在去见被采访对象之前我们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注意细节: 1、合适的着装,并不需要太刻意,但是穿着背心和拖鞋就不合适。 2、工作证,佩戴好工作证让人显得更加专业,更让人信服。 3、录音工具,MP3之类的东西,避免因为初次采访紧张而遗漏重点信息。 4、采访提纲 5、明确采访时间,迟到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6、联系人电话,避免临时有变动,方便联系 7、熟记被采访人背景相关信息 8、笔和本子,走在哪里带上笔和本子刻意随时记下新闻线索 见到被采访对象的时候,我们的采访也就要开始了。但是在进入正题之前,简单的自报家门是必要的,要人了解你是哪个部门干什么的、交代发稿流程,稿件会用在哪里、询问是否可以录音、提示采访方向,因为有些采访对象经常你们在交

新闻访谈答题方法

新闻访谈 一、新闻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分类: 狭义: 广义:消息、通讯、访谈 (二)、新闻的特点:及时、真实、准确 (三)、新闻结构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1、标题:引标(引题)——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 主标(正题)——高度概括消息容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解释主题等作用。 2、导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概述新闻的主要容,鲜明的揭示新闻中心。 直接性导语——概括新闻事实核心。

延缓性导语——吸引读者。通常用来设置 一种现场或者创设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3、新闻背景:新闻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新 闻事件和人物直接相关的的背景材料;向 记着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 也可以分为:社会背景、历 史背景、人物背景、时间背景、技术专业 背景、材料背景 (四)结构——标题、导语、背景的作 用题: 从结构、容、主题、手法、读者几个方 面考虑。 1、标题的作用: ①标题本身的特点(见上面) ②手法方面:侧重于修辞 ③对容主题的作用:高度概括新闻……容;揭示………的主题 ④对记着观点情感的作用:倾注作者的 心血,凝聚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如鲜明的 表达记着………的态度。

⑤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引 读者的作用;a新颖的标题,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b概括的新闻的主要容,是读者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印象。 2、导语的作用: ①从容角度:导语写出了……事实,为 全文奠定了……的基调等 ②从结构角度: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 是总写,引出了下文……展开 ③从社会读者的角度:导语突出了新闻 价值、吸引了读者等 3、新闻背景的作用: ①从容角度:a说明解释新闻的容,b诠 释说明新闻发生的原因,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从主旨角度:背景揭示新闻的意义, 唤起社会关注,体现新闻价值,强化主题。 ③从手法角度:背景对主要容进行对比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④从作者角度:以背景暗示,表达某种 不便言明的观点

提问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5、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摘要】本文认为,新闻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也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因此要求每次采访活动做到主题明确,准备充分;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要注重细节,即问题要具体,问出关键问题,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提问方式 一、提问应主题明确,准备充分 记者在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始终要树立“想受众所想,问受众所需”的采访提问理念。例如策划采访提纲时,侧重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想了解的情况列出问题,任何谈话和提到的问题都要有侧重点,目的都是为采访主题服务。作为记者要在采访之前充分做好细致的工作,例如:拟写采访提纲,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根据提纲发问;也可以提前沟通,把采访的目的、内容告诉被采访者,便于对方提前做好准备,达到心中有数,方便沟通的目的。通常情况下,记者准备的问题越充分,采访就会越顺利、越透彻。对于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成功的采访更是取决于精彩的提问,前期准备周密透彻,在采访录制中,就越主动和灵活。另外对录制的机器设备要检查,保证无机器故障,能顺利录制,电源电池要提前到位。有时因为一时的疏忽,造成超时采访中出现电池电量不足,带子用完无备用带,造成失败采访的局面。采访中即使是为了避免

冷场,或者联络感情而准备的交流语言,也不应该偏离报道主题。一名优秀的记者,应懂得先以朋友的角色建立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以聊天的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素材,其最大的收获是,不仅轻松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还有可能会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二、提问方式各不相同 由于每一位被采访者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存在着独特的脾气个性,有人善于表达,有人个性十足,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回避问题。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求达到被采访者与记者“对脾气、想说话”的理想效果。 1、开门见山式 该方式简便、直接而且快速。在采访报道中,如果记者的采访对象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因为相互较为了解和熟悉,就没必要过多客套,可以直接进入采访环节;采访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或是某些单位的高层领导时,由于对方对于单位的各个工作层面都相对熟悉,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铺垫引导,只要让被采访者领会记者的采访意图,就能顺利采访。 2、启发引导式 此种方式则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采访工作中,大多数被采访者面对记者的采访提问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或不好意思开口,甚至出现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场面,有的只会僵硬的念资料等。面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及精心的后期撰稿,但它的核心部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的作用成为关键。下面,我们分几部分了解一下采访的技巧。 一、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二、提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惯用的提问方式 1、开门见山 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