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建仓方法

金字塔建仓方法
金字塔建仓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方法:

建仓条件要求:

1.股票的选择;

第一种,必须跌至前期底部才能建仓,因为前期底部往往有支撑作用,很多股票在前期底部都可以迅速反弹,第二天或第三天就能够获利。

第二种,利用CCI超跌选股,满足条件;超跌反弹选股方法主要是应用了以下4种技术指标:

1,CCI超跌至-200以下

2,KDJ的J值为负

3,股票收盘价在BOLL下轨或者应经突破下轨

4,收盘价与5日均线有10%以上的差价(或接近10%)

第三种,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选择沪深A股市场上面价格最低的股票,理由很简单,价格既然已经是最低能跌倒什么地方去,我就花时间耐心等待,有2%的利润(扣除手续费)就跑。

2,把资金分成1/16,第一次建仓买入1分资金,买入后如果反弹2%左右。就可以抛出,做短线。若是买入后跌了第一次买入价的10%就买入2倍资金的股票,若是再继续下跌10%就买入4倍资金的股票,若是再跌10%就买入8倍的资金(其实最后一次是9倍的资金)。其中只要你手中的股票再任何时候反弹2%左右,即可抛出。

3,如果大盘较稳,可以把资金分成1/ 8,这样最多两次仓,但是由于每次资金投入比1 /16的多了1倍,收益也多了已被。但是1/ 16是目前最稳妥的,如果5.30那种暴跌可以把资金分成1/32,这样可以补4次仓,最多忍受40%的跌幅(这样就是碰到拦腰一刀的股票也不怕了)。

5,机会经常有,只要打开A股排行榜看招跌幅榜上面的股票,跌倒前期底部就可以买入。或者CCI超跌的。把我上面提过的4种条件编程选股条件。

6,刚从历史高位下跌,新股,ST,业绩有突发问题的还有权证尽量不要做,还有请大家记住一点低价股永远是最安全的。

金子塔操作描述:

第一步,根据市场价格判断现在市场处于什么区域,例如当前市场价格约740美元附近,则购入量应约为60%左右,买入后持有,待价格上升至850以上后此时基本可确认黄金(198,-2.15,-1.08%,吧)已重新回到升势途中,而且60%底仓已经已为投资者带来利润,正确的判断和盈利的账面也会为投资者接下来进入第二步带来信心。

第二步,追加40%剩余投资,补齐筹码。此时市场已经逐步盘出底部,市场表现为涨多跌少,此时加仓操作虽然使得成本略有上升,但是由于合理的筹码分配仍然使得平均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你现在已经证明了跟随趋势的正确性。

2)B和C级客户采取三分法:

B和C级客户由于资金较多,故可分为三次完成建仓,投资者以往的操作多以头重脚轻为主,低位的时候不坚定试探性的买入一点点,涨高后后悔便宜的时候买得少了,大举增仓,摊薄后发现低位的筹码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典型的倒金字塔买入法。

操作描述:

首先,我们将其划分为三个区域:

780以下为估值较低区域

780-850为合理估值区域

850以上为价值增值区域

划分价值区域的标准我们刚才在二分法上已经有了定义,根据黄金的生产成本来界定,操作上大致分为三步:(这里我们采用假设法)

第一步,如果此时黄金价格处于850以下应先期介入35%

第二步:如果发现其进入到了780以下的价值低估区域为再次加仓的机会,应及时加进45%摊低成本。

第三步:当后市升至850以上时同二分法的第二步补齐筹码,持筹待涨。

为什么又将二分法的第一步拆成了两步?因为我们发现投资品种的价格往往会有这些规律,大部分时间它们的低位是运行在合理估值的区域,但是也会在短暂的时期,因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市场价格会运行在低于合理区域之下就形成了价值低估的区域。

3)如何做到建仓比例的科学合理性?

在西方投资界,有一个常用的资金管理公式如下

F=((K+1)P-1))/K

F—配置仓位比例

P—投资者赢利概率

K—赔率,预期收益/预期亏损。

这个公式非常有名,称作凯利公式。据说巴菲特也用这个公式配置资金。

现在,以每户家庭闲置资产20万元进行实物黄金投资,来看看怎样配置资金。

在配置之前,我们有理由对公式的变量加以确定。

\\

加速选股发

它的选股条件如下:

8日均线大于20日均线该条件一日内有效20日均线大于30日均线该条件一日内有效30日均线大于60日均线该条件一日内有效8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该条件一日内有效卖出方法如下:

三日内短线获利就可卖出

三日不涨就要卖出

跌破8日均线一定要出局

经典管理学100条定律

经典管理学100条定律.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人性化管理: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激励: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倒金字塔管理法

倒金字塔管理法.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倒金字塔管理法 倒金字塔管理法(Pyramid Upside Down)最早由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杨·卡尔松提出。 倒金字塔管理法简介 70年代末,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业不景气,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每年亏损2000万美元,公司濒于倒闭。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一位朝气蓬勃、极具领导才能的年轻人---杨·卡尔松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了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卡尔松接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一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赢利5400万美元。这一奇迹在欧洲、美洲等广为传颂。 卡尔松来到北欧航空公司时,公司一片萧条,人心慌慌,员工们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处。卡尔松利用3个月时间,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状况后向所有员工宣布,他要实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他给它起名字叫 "Pyramid Upside Down",我们简称叫倒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卡尔松认为: “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觉到他是别人需要的人。” “人人都希望被作为个体来对待。” “给予一些人以承担责任的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 “任何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承担责任的;反之,任何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回避责任的。”卡尔松的“倒金字塔”管理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的指导下产生的。 [编辑]倒金字塔管理法的构架 传统的管理构架是: 最上层:决策者、总经理;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 最下层:一线工作人员,也叫政策的执行者。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构架是: 最上层: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将其称之为现场决策者)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 最下层:总经理、总裁(卡尔松将自己称之为政策的监督者)。 在一般的传统公司管理中是个“正金字塔”,最上面这个人是总经理,或者是叫决策者,中间这一层叫中层管理者,最下面这一层叫"First Line Staff",就是一线人员,或者称为政策的执行者。上面是决定政策的人,下面是执行政策的人,概念很清楚,现在很多单位采用的都是这种管理方法。那么当时卡尔松为什么决定把这个颠倒过来呢?因为他发现要把公

倒金字塔 管理原理 简述

倒金字塔管理原理简述 一.提倡者:巴巴拉˙明托 “金字塔原理”系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发明,旨在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理,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善写作效果。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二.基本信息 金字塔原理又称为明拖金字塔原理,为一结构化逻辑思考,论文写作与问题解决原则。金字塔原理的发明人为芭芭拉·明托。 三.主要特点:金字塔原理示意图,特点有三: 其一,金字塔原理为以结论(结论)为导向之推论过程,而推论过程之议题论述类似金字塔形状; 其二,金字塔原理大量运用归纳法(感性)与演绎法(演绎),以加速推论过程平; 其三,金字塔原理解构过程即是梅切原则运用。

由上可见,金字塔原理其实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之论述过程”,或是“以结论为导向之逻辑推理程序”,其中,愈往金字塔上层之论述价值越高。此外,根据归纳法与梅切原则所论,支持结论之每一推论之子推论间均保持“相互排斥的,集体穷尽”,即“彼此独立,互无遗漏”,且构成每一子推论之孙推论间也满足“彼此独立,互无遗漏“。 四.将‘金字塔模式’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产生了‘倒金字塔管理模式’ 倒金字塔管理法倒金字塔管理法(Pyramid Upside Down)最早由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杨·卡尔松提出。 点评:“倒金字塔管理法”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一旦受到信任与重视,就会为企业发展提出好的建议,就会使自己甚至使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倒金字塔管理法简介 70年代末,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业不景气,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每年亏损2000万美元,公司濒于倒闭。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一位朝气蓬勃、极具领导才能的年轻人---杨·卡尔松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了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卡尔松接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一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赢利5400万美元。这一奇迹在欧洲、美洲等广为传颂。 卡尔松来到北欧航空公司时,公司一片萧条,人心慌慌,员工们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处。卡尔松利用3个月时间,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状况后向所有员工宣布,他要实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他给它起名字叫"Pyramid Upside Down",我们简称叫倒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卡尔松认为: “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觉到他是别人需要的人。” “人人都希望被作为个体来对待。”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的规则能够使你从金字塔结构中任何一个位置上的思想着手,发现其他所有相关思想。下面是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1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光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资料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学生做英文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题目,一般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潜力。 对于逻辑思维潜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资料。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也能够看作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光中一向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一样的时期和不一样的国家,一向持续畅销。 透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能够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资料。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方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光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能够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资料,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和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

倒金字塔管理法案例

倒金字塔管理法 【黃伯達導讀】 本文 倒金字塔管理法簡介 倒金字塔管理法的構架 倒金字塔管理法案例 案例一:有個美國商人叫佩提,這一天他接到通知要乘飛機從斯德哥爾摩到巴黎參加地區會議。我們知道阿蘭德機場是斯德哥爾摩也就是瑞典的國際機場,阿蘭德機場距離斯德哥爾摩市70公里,當佩提先生到達機場後,一摸口袋,臉變了顏色,發現沒帶飛機票。那我們知道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航空公司規定都是一樣的,沒有機票是不能夠辦理登機手續的。正在這個時候SAS公司的一位小姐款款走來說"Can I help you?",佩提顯得很不耐煩說你幫不了,可是小姐還是笑眯眯的說,您說出來或許我能幫助你。佩提說我沒帶飛機票,沒想到小姐說:“您沒帶飛機票呀,這事很好辦,您先告訴我機票在哪?”他說在XX飯店411 號房間,小姐給了他一張紙條,讓他拿著先去辦登機手續,剩下的事情由她來處理。佩提先生到了登機的地方很順利就辦好了,拿到了登機卡,過了安檢,到了候機廳。當飛機還有十分鐘就要起飛的時候,剛才那位小姐把他的機票交給了他,佩提先生一看果

然是自己落在飯店的機票。那麼小姐是怎麼把機票拿到的呢?她撥通了飯店的電話後是這樣說的:“請問是XX飯店吧,請你們到411號房間看看是否有一張寫著佩提先生名字的飛機票?如果有的話,請你們用最快的速度用專車送往阿蘭德機場,一切費用由SAS公司支付。” 是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做呢?就是“倒金字塔”管理法,因為他把權力充分的賦予了一線工作人員。 案例二:德國人艾森.候波從柏林到法蘭克福轉機,又乘SAS公司的飛機趕到斯德哥爾摩辦事。在機場他找到了值班經理,怒氣衝衝的說:“SAS公司不好,你們看把我的皮箱摔成這樣!” 經理看到皮箱上是有一個嶄新的裂痕,再仔細看以後,他笑著對德國人說:“先生,實在對不起。這樣吧,您能不能等我幾分鐘?”十分鐘後,經理拿來一個基本和客人的一樣的皮箱,對他說,這個皮箱就作為SAS公司送給您的一件禮物吧,請收下。德國客人想了想,拿著箱子走了。這個德國人晚上翻來覆去的想,心裏很不好受。第二天帶著新皮箱找到那位經理說,我很不好意思......,經理趕忙說:“您別說了,我都知道,我已經說了,就作為一件禮物您收下。” 德國人很驚奇,你怎麼知道呢?機場的經理笑了笑說:“您昨天拿的皮箱的裂痕確實是新摔的,但是不是我們公司摔的。因為皮箱在上飛機之前我們都是要檢驗的,如果皮箱已經有

金字塔的管理结构

金字塔的管理结构---倒金字塔管理法 (2010-03-05 16:16:31) 转载 分类:第一节课 标签: 金字塔 sas 北欧航空公司 皮箱 卡尔松 瑞典 杂谈 摘要: 倒金字塔管理法(Pyramid Upside Down)最早由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杨·卡尔松提出,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倒金字塔管理法-起源 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业不景气,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每年亏损2000万美 倒金字塔管理法架构

元,公司濒于倒闭。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一位朝气蓬勃、极具领导才能的年轻人---杨·卡尔松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了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卡尔松接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一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赢利5400万美元。这一奇迹在欧洲、美洲等广为传颂。 卡尔松来到北欧航空公司时,公司一片萧条,人心慌慌,员工们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处。卡尔松利用3个月时间,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状况后向所有员工宣布,他要实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他给它起名字叫“Pyramid Upside Down”,简称叫倒金字塔管理法。 卡尔松认为: “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觉到他是别人需要的人。” “人人都希望被作为个体来对待。” “给予一些人以承担责任的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 “任何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承担责任的;反之,任何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回避责任的。”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管理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的指导下产生的。 倒金字塔管理法-发展 倒金字塔管理法,最早由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总裁杨·卡尔松提出。卡尔松担任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状况后实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Pyramid Upside Down”(倒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卡尔松认为:“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觉到他是别人需要的人”,“人人都希望被作为个体来对待”,“给予一些人以承担责任的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任何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承担责任的;反之,任何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回避责任的”。

金字塔原理的读后感三篇

金字塔原理的读后感三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一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在我阅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他对我的感觉不同于其他书籍,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工具书。每当看到有重点时,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以方便我在工作上的运用。《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曾经我的语言思路便总是喜欢把要说的主旨放在最后,而在之前用了很多铺垫,弄到最后反而让对方感到不厌烦。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

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另外,《金字塔原理》还强调,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以上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由此可见,思想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真正动笔写,其实就是把你的逻辑思维,或者通俗的讲,就是把你的思考理解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已经成竹在胸了。写之前的材料组织和构思才是写作的重头戏。所以在写作之前,请先动脑好好思考。 总之,《金字塔原理》确实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读后真的让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文字中升华自己。同时也感谢《中国会计视野》介绍推荐了这本书,相信会计同行们读了这本书后,对工作中各种分析、总结、财务报告说明等的撰写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对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亦会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二

倒金字塔管理法

倒金字塔管理法 倒金字塔管理法(Pyramid Upside Down)最早由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杨·卡尔松提出。 倒金字塔管理法简介 70年代末,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业不景气,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每年亏损2000万美元,公司濒于倒闭。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一位朝气蓬勃、极具领导才能的年轻人---杨·卡尔松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了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卡尔松接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一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赢利5400万美元。这一奇迹在欧洲、美洲等广为传颂。 卡尔松来到北欧航空公司时,公司一片萧条,人心慌慌,员工们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处。卡尔松利用3个月时间,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状况后向所有员工宣布,他要实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他给它起名字叫"Pyramid Upside Down",我们简称叫倒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卡尔松认为: “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觉到他是别人需要的人。” “人人都希望被作为个体来对待。” “给予一些人以承担责任的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 “任何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承担责任的;反之,任何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回避责任的。”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管理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的指导下产生的。 [编辑]倒金字塔管理法的构架 传统的管理构架是: 最上层:决策者、总经理;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 最下层:一线工作人员,也叫政策的执行者。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构架是: 最上层: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将其称之为现场决策者)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 最下层:总经理、总裁(卡尔松将自己称之为政策的监督者)。 在一般的传统公司管理中是个“正金字塔”,最上面这个人是总经理,或者是叫决策者,中间这一层叫中层管理者,最下面这一层叫"First Line Staff",就是一线人员,或者称为政策的执行者。上面是决定政策的人,下面是执行政策的人,概念很清楚,现在很多单位采用的都是这种管理方法。那么当时卡尔松为什么决定把这个颠倒过来呢?因为他发现要把公司做好关键在于员工,他个人认为是这样,在管理学上认为一个公司能不能好,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卡尔松在这个“倒金字塔”管理法得最下面,他给自己命名为政策的监督者,他认为公司的总目标一旦制定下来之后,总经理的任务是监督、执行政策,达到这个目标。那么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 [编辑]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关于金字塔原理一些总结范文

关于金字塔原理一些总结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比如: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就提到,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现在看来此论点的出处就是《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材料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3、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所以说,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以上规则进行检验。文章的标题也很重要。标题及小标题能够突出文章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所要表述内容的总括,通过标题可以使读者迅速找到关于某一问题的详细结论。 再说说序言。序言是使读者在30妙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或主题思想的纲,文章的其余部分都只是为了解释或支持你已提出的观点。序言部分是采用讲故事的悬念效果,将读者引入某种熟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再对该疑问作出回答。要想吸引读者,只有使其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有阅读的兴趣,专注于你所提供的信息。所以说,文章的序言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文书写作中的金字塔原理 美国巴巴拉·明托女士所著的《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笔者认为,原理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对写作尤其是文书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该书关于写作部分章节认真学习、反复理解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对文书写作的体会和了解,特对原理中的有关要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提炼。现交流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金字塔原理的概述 (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内容 金字塔原理认为,文章中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即为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思想分别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但互相关联,并且由一个总的主题思想统领。

100个管理原理

100个管理原理(原理、定律、原则) 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第二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第四章: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43.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44.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 45.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 46.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 47.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 48.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 49.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五章:崇尚团队合作精神 50.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 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 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 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第六章:决策是管理的心脏 58.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作者是巴巴拉·明托。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作品目录 3 作者简介 4 金字塔原理 内容简介《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作品目录 前言 第1篇写作的逻辑 引言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神奇的数字7 找出逻辑关系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自下而上思考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序言结构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初学者注意事项 第四章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讲故事形式 为什么必须采用讲故事形式何时开始引入“情境” 什么是“冲突” 为什么采取这种顺序 什么是关键句 序言部分应当写多长 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序言常见模式 发号施令式 寻求支持式 解释方法式

管理中的蘑菇定律

管理中的蘑菇定律 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 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古人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吃苦受难并非是坏事,特别是刚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够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蘑菇”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犹如破茧成蝶,如果承受不起这些磨难就永远不会成为展翅的蝴蝶,所以平和的走过生命的这一“蘑菇”阶段能够汲取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当然,如果当“蘑菇”时间过长,有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无能者,自己也会渐渐认同这个角色。 从该定律的意义可见,心态的调整对于组织的初入者,尤其是那些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很重要。现在有许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放不下大学生或研究生身份,委屈的做些不愿做的小事情,如端茶倒水、跑腿送报,他们忍受不了做这种平凡或平庸的工作,从而态度消极想跳槽,这也就是现代年轻人所流露出的眼高手低的陋习。象牙塔中的的天之骄子,满怀理想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成就大事业呢?难道天之骄子们就没有想到公司这样的管理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更是不切实际,新人需要在“蘑菇”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编辑] 蘑菇定律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卡莉·费奥丽娜从打杂到惠普CEO 卡莉·费奥丽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经纪公司做接线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尽管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选择,但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斯坦福毕业生应有的本分。她毫无怨言,在简单的工作中积极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经纪人问她是否还愿意干点别的什么,于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写文稿的机会,就是这一次,她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位卡莉·费奥丽娜就是惠普公司前CEO,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女CEO。 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人员都一视同仁,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

金字塔原理心得

《金字塔原理》是我所读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考和交流方式的书,它所包含的概念几乎颠覆了所有我所知道的关于写作的知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如果能够再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我的工作会轻松许多。” “逻辑混乱,缺乏条理。”这两句话是我常常用在学生论文上的批语。虽然学生们再次交上来的论文稍有进步,但往往还会因为文章的逻辑问题被我发回去重新修改。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会感到疲劳困惑,连我这个做导师的也会感觉烦躁。 “论文要怎么改?”这是我最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条理的?这不是一个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文章的条理清晰与否,不在于对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而在于作者的思考方式。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一个思路清晰的作者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条理清晰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错误也许很可笑,但是当我们面临新的问题时,也许思维又开始混乱了。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其实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芭芭拉·明托和她的金字塔原理。 人与人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碍不是语言不通,而是思路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你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思考,或是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给他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文章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金字塔”像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逻辑体系,它支撑着思考、组织与沟通。一旦读者掌握了金字塔原理,那么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它所拥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你的想法增添了实质性的内容,并引导你的读者经过一系列逻辑思考,最终推理出你所要表达的结论。这个体系的准确性与简明性让你能够更轻松地与人沟通,以更加清晰形象的逻辑,将你的想法展现给他人。 中国人讲究“因时、因人、因情、因景”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思考就成了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中国人的思考和写作方式讲究随心随性,颇有些意识流的感觉。相比于西方,中国人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金字塔式”具有逻辑性的思考方法。而《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和写作的“道”,是一种哲学。书中介绍的充满逻辑性的思考和写作的方法,颠覆了中国人以往的思维和写作方式。作者推崇的“金字塔”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学会把握思维的细节和清晰地思考,从而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受过思维和逻辑训练的人,按照金字塔的办法培养思考和表述的能力,就可以具备有理性支撑的坚实果敢的力量,好像电脑升级换代之后奔跑如飞的感觉。 《金字塔原理》不是一本速效的工具书,这些思考和写作的技巧需要时间来学习和实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愿意在工作中遵循并积极实践这些法则的人,自然能够得到与他们的付出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他们的思想影响力和感知价值大大提高,同时真正进行写作的时间与精力则大大降低。 虽然芭芭拉·明托最初的创作目的是写给那些需要写作市场报告的商业人士,但我认为,无论商业人士、学界人士、记者、律师、教师、学生乃至医生,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人沟通,那就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富有逻辑而清晰地思考,如何简明扼要地写作。一旦掌握金字塔的原理,你将拥有更出色的文笔和杰出的口才。

管理学中100个经典的定理

管理学中100个经典的定理 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第二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2

金字塔原理学习总结

文书写作中的金字塔原理学习思考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思考、写作与解决问题的逻辑,书中介绍的理论与方法对写作尤其就是专业文书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书中谈到“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阐述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阅读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就是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认为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就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而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包括: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一、金字塔原理的概述 (一)基本内容 金字塔原理认为,文章中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即为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思想分别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但互相关联,并且由一个总的主题思想统领。 根据金字塔原理,如果文章较长,在写作时就应该列出关键句的若干要点,然后为每

一个要点起一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应代表一个思想层次。在较短的文章中,可以将关键句或关键句的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 在实际写作中,金字塔的各分支层次不一定相同,但最好大致平衡。 (二)重要意义 1.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可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容易使读者理解文章。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就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对用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文章,读者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就就是文章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按此“对话”顺序,读者先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了解,再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直至了解文章的所有思想。 (三)适用范围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任何需要条理清晰的文章。换句话说,要想使文章条理清晰,就可运用金字塔原理。条理清晰的文章必须能够准确、清晰地表现同一主题下的思想组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写作中的逻辑性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二、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具有单一性 金字塔原理认为,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位于金字塔结构的顶部。文章中的其它思想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并由主题思想统领。 按照这一规则,如果在写作中发现有两个(多个)并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就是经过分析,如果发现这两个(多个)主题思想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则将它们概

100个管理典故

这100个管理典故,你值得收藏~ 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