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食科《食品标准与法规》合格课程教学大纲

13食科《食品标准与法规》合格课程教学大纲
13食科《食品标准与法规》合格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ZF096405

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

学时:36

一、说明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性质: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食品检测检疫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准与法规的定义、范围和关系(标准与法规间的关系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等的关系);标准与法规的地位、分类与制定、监督与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作用与意义(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监督管国内外贸易);我国的标准与法规(基础标准与法规、添加剂、粮油食品、糖果与饮料、焙烤食品、肉乳食品等);国际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与法规;国内标准的提升(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方法);食品企业标准体系(编制指南、体系表);国内外标准的发展趋势。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教材:王世平. 食品标准与法规.科学出版社.2010.

授课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学(三)《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标准与法规的定义、范围;了解标准与法规间的关系以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等的关系;掌握标准与法规的作用与意义(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监督管理,国内外贸易等);掌握标准与法规的主要内容;了解标准与法规的发展趋势;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四)《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作业、课外自学与查阅资料、答疑、质疑和考试。课堂上应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关注重要术语的英文标注,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不断更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及实例阅读,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重点掌握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概括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学习方式与学习要求。

教学内容:

一、食品法规

二、食品标准

三、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应用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

教学要求:

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了解我国的标准体制及标准的分类;理解标准的制订原则;掌握标编制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要求;了解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及如何采用国际标准。

教学重点及难点:标准化施行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二、标准化的内容及对象领域。

三、标准化的意义。

第二节标准分类和标准体系

一、标准的种类。

二、标准的级别。

三、标准的性质。

四、标准的编号。

第三节标准的制订原则与程序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

二、制定标准的程序。

第四节标准的结构与编写方法

一、标准的基本构成。

二、标准的编写方法。

第五节标准的实施、监督与管理

一、贯彻实施标准的一般程序。

二、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

三、推荐性标准的贯彻实施。

第六节采用国际标准

一、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概念。

二、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

三、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与程度。

第三章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内容体系和适用范围,掌握其主要内容;理解食品法规的地位;掌握法规的分类与制定;了解法规的监督、管理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及难点:产品质量法律制度;食品卫生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二、《产品质量法》的内容体系。

三、产品质量责任。

第二节食品卫生法律制度

一、食品卫生法的任务。

二、食品卫生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三、食品卫生法的特点。

四、食品卫生法的内容体系。

第三节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一、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管理。

二、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

三、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的管理。

四、食品卫生监督处罚的管理。

第四节进出口食品监督管理

一、进口食品的卫生管理。

二、出口食品的卫生管理。

三、出口转内销食品的卫生管理。

第五节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制度

一、标准化法。

二、专利法。

三、商标法。

四、计量法。

第四章我国的食品标准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主要食品产品标准、卫生标准的基本内容,理解标准中技术要求与食品质量控制的关系;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了解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特殊标注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品产品标准

一、粮油食品标准。

二、糖果、焙烤食品标准。

三、饮料与酒标准。

四、肉乳食品标准。

第二节食品卫生标准

一、食品中重金属元素限量指标。

二、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最大限量指标。

四、食品微生物指标。

五、放射性物质剂量指标。

第三节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一、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二、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标准。

三、有害有毒物质测定方法标准。

四、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标准。

五、微生物测定方法标准。

第四节食品添加剂标准

一、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第五节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一、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二、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

三、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四、产品执行标准中规定的其他标注内容。

第五章食品企业标准体系

教学要求:

了解食品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和一般程序;掌握食品企业标准体系编制指南;掌握食品企业标准中选择技术内容的原则及技术指标量值的选择。

教学重点及难点:食品企业标准中选择技术内容的原则及技术指标量值的选择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品企业标准制定规范

一、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和原则。

二、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

三、企业标准的备案。

第二节食品企业标准中指标确定的方法和依据

一、选择技术内容的原则。

二、技术要求的具体内容。

三、技术指标量值的选择。

第三节企业标准编制及修订范例

一、食品企业标准体系表。

二、阅读并讨论实例。

第六章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章程和标准体系;了解美国食品质量法规的基本内容;了解欧盟及其他国家的标准与法规概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章程和标准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品法典委员会

一、食品法典委员会章程。

二、食品法典委员会议事规则。

三、食品法典标准的主题内容。

第二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体系。

二、农产食品技术委员会(TC34)标准。

第三节欧盟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技术协调和标准化新方法。

二、食品安全白皮书。

第四节美国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令。

二、联邦肉类检验法令。

三、禽类产品检验法令。

四、蛋产品检验法令。

五、食品质量保障法令。

第五节其他国家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日本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标准。

二、加拿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第七章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要求:

掌握良好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了解企业制定和实施良好操作规范的程序和措施;掌握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学会在食品生产中制定HACCP计划及应用;掌握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了解在食品企业建立食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步骤和方法;了解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

教学重点及难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一、食品良好操作规范的产生与发展。

二、食品良好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食品良好操作规范的认证。

第二节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一、HACC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HACCP体系的有关概念。

三、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

四、实施HACCP的基础与程序步骤。

五、HACCP在食品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ISO)

一、ISO9000系列标准概述。

二、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作用与选择。

三、食品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第四节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

一、QS认证概述。

二、生产加工企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三、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

第八章食品质量认证

教学要求:

掌握质量认证的基本概念,了解质量认证的主要类型;掌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绿色食品标准内容与认证程序;了解国内外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了解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了解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量认证概述

一、质量认证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

三、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主要类别。

第二节国家免检产品认证

一、《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二、免检产品的基本要求和监督管理。

三、免检证书及免检标志。

第三节绿色食品认证

一、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

二、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

三、绿色食品的申报程序与认证。

第四节有机食品认证

一、有机食品的概念及特征。

二、国际有机食品认证。

三、国内有机食品认证。

四、世界各国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规定和政策。

第五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背景和概念。

二、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

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

主要参考书

1、陈宗道等.食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建新主编.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法规应用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刘静玲主编.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曾庆孝等.食品生产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吴永宁主编.现代食品安全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许牡丹等.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欧阳喜辉主编.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8、朱中平等.绿色食品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五、教研室:食品教研室课程主讲负责人:院长审核签名: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训练主要在两个同等重要的培训基地中进行,一是全科医学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室,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生对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的诊疗技能训练;二是全科医学科医师社区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社区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学的临床诊疗思维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科医学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三级医院 (1)基本条件:医院必须具有国家审批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批文或证书。 (2)科室设置及规模:科室齐全,必备科室有:内、外、妇产、儿、皮肤、眼科、五官科、急诊科。 内科有收治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肾内科、血液科患者的病房及相应专科门诊。每专科的病床数≥30张,每专科收治的患者数量≥70人次/月,每专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其中血液科≥500例/月即可)。 外科设有普外科门诊、门诊手术室、门诊/急诊清创换药室。普外科门诊量≥2000人次/月,门诊手术量≥30例/月,门诊/急诊清创换药例数≥200人次/月。 妇产科分别设有妇科和产科门诊,妇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产科门诊(包括产前检查≥400人次/月),产科门诊开设产前教育课堂≥2次/月。产科病房收治产妇数量≥500例/月。 儿科设有儿科门诊(≥1000例/月)、儿保门诊(≥400例/月)、儿科急诊(≥500例/月)、儿童传染病门诊(≥600/月)、儿童内科病房(床位≥30张,收治≥100例)。 急诊科分别设有内科(≥3000人次/月)、外科急诊(≥800人次/月)。儿科急诊见儿科要求部分。 皮肤科、眼科、五官科开设有门诊(门诊量分别≥2000人次/月)。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全科医学概论》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 总学时:36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习课:0学时) 学分:2.0学分 自主学习:8学时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法语)、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实习作业(20%)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它是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专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保健融为一体。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 《全科医学概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系统阐述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和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围、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以及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通过教学与学习,为医学生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化培养、将来成为全科医生奠定理论基础。按照教学计划,《全科医学概论》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习课6学时。 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2.全科医疗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3.全科医生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熟悉 1. 全科医学的目的、研究对象、产生的基础。 2. 全科医学和有关领域学科的关系。 3. 全科医疗专科的服务对象。 4. 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5. 全科医生的素质、角色和任务。 6. 全科医生与通科医生及其它专科医生的区别。 7. 世界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8.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三、了解 全科医学的发展史;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全科医学的使命;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医学模式的转化;医学的目标。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

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2.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评估、风险评估和病史采集。 2. 能够制定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 3.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书写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5. 学会精神科常用量表的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6. 学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学会“治疗性沟通”。 7. 学会精神科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式。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

1、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即清晰度如何(表现在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3、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4、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 5、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是一种有侼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方式 6、耐受性:是指反复使用某种物质后,其效应逐渐降低,必须逐渐加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 7、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8、酒依赖:俗称“酒瘾”,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9、戒断综合征:指长期大量饮酒者停止或减少饮酒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

10、震颤谵妄:在长期酒依赖的基础上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时,引发的一种历时短暂、并有躯体症状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 1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12、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即主要指回忆过程障碍。 13、顺行性遗忘: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 14、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 15、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语言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尽管这种姿势并不令人感到舒适。 16、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患者也不动,可维持很长时间,称(空气枕头)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秘书实务 学分:4 总学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秘书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秘书语言、办文、办事、办会、社交礼仪等实际能力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秘书业务工作能力之人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秘书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个人形象设计 教学内容: 仪表与礼仪 教学要求: 掌握:仪表中的个人形象设计(发型、化妆、服饰、体姿) 了解:礼仪(握手、接递名片、介绍等)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办公室工作 教学内容: 办公环境;办公用品;时间表和工作日志、办公自动化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自动化。 掌握:时间表和工作日志的使用。 了解:印章和介绍信的使用和财务管理知识。 第三章会务工作 教学内容: 会议要素;会务管理;会议组织与控制;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会展服务。 教学要求: 掌握:会议组织与控制的理论。 掌握:会展服务工作。 掌握:布置会场、会议记录和编发会议简报。 第四章文书处理 教学内容: 文书形成与处理的基本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文书处理的基本程序。 掌握:文书处理的要求。 了解:文书及相关知识的概念。 第五章信息工作 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调查研究。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得出信息写调查报告 掌握:常见的调查方法。 了解: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公务旅行 教学内容: 国内和国外的公务旅行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国内公务旅行计划制定要求; 掌握:出国公务旅行的流程并学会编制公务旅行计划。 了解:国内外公务旅行的基本常识。 第七章保密工作 教学内容: 密级及其范围、保密政策与纪律;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密级、保密政策与纪律。 掌握: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的界定。 了解:典型泄密事件。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其它 1、教学方法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辅,实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方法应以实例贯穿始终。学生要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应用,多练多应用。在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秘书实务的基

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制度

临床实践培训考核制度 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疗文书书写等内容。培训考核分为出科考核和阶段考核。 (一)出科考核:由科室教研组根据大纲要求,对培训学员在轮转期间的工作态度、医德医风、临床能力、专业理论等情况进行考核。培训学员在完成每一轮转科室培训后,由科室和培训基地主任组织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在考核登记表中(二)阶段考核:培训学员轮转结束,由培训医院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统一的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 教学工作制度 (一)教研室: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业务、行政机构,在教学工作中接受医院科教科的指导,实施教学计划,抓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室组长由各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中法定性文件。科教科协同个教研室根据《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计划书和进度表。 (三)教学形式:讲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各科室及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进行阐述和分析。授课教师应由主治以上的医生担任,讲课每周不少于1次。 (四)教学检查:教学检查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检查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考核:教学考核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严谨治学,不得向培训学员泄题,培训学员也不能向教师套题。考核分为出科考核和阶段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 学员培训期间管理制度 (一)全科医学培训学员在培训基地期间,接受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及所在科室教研组的领导和管理,应自觉遵守培训基地的规定。 (二)学员在培训期间,应自觉做到不迟到、早退。 (三)学员在培训期间,应提前半小时上班,对主管病人进行巡视并做好查房前的准备工作。上级医生查房时,应报告病人病史、检查结果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 (四)学员在培训期间应认真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上直接接受带教教师或科室上级医生的指导。 (五)培训学员在指导老师、上级医生和护士长的指导下,参加临床医疗和门急诊工作。 (六)培训学员患病可凭病情证明书请假,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参照在职职工请假审批。学员请假1天,由带教老师批准;1天以上3天以内,由学员提出书面申请,经教研组组长同意并签字,报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3天以上须经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请假期满须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学员管理制度 (一)进点教育制度 1、进点教育是培训学员了解医院环境,促进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程序。 2、进点教育由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具体安排。 3、进点教育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教育、三基训练及考核、病历书写及整理等。 4、培训学员进点前必须参加进点教育,并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培训。 (二)进点登记制度 1、进点登记是全面了解培训学员情况的必要手段。

精神科护理学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掌握: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 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 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 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 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 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妄想患者: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 (2)抑郁患者: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 (3)缄默不语患者: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 (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 (5)木僵/癔症患者: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 (6)异性患者:态度自然、谨慎、稳重 2、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3、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 (2)间接观察法: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 4、观察的要求 (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2)要有整体性 (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 A新入院: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C缓解期: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5、精神科分级护理:四级护理管理 (1)特殊(特级)护理:封闭式管理(2)一级护理:封闭式管理 (3)二级护理: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开放式管理 6、护理对象 (1)特级护理: 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 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2)一级护理: 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3)二级护理: 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 (4)三级护理: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7、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急危状态常见表现形式:暴力行为、自杀、出走行为、木僵、噎食与吞食异物 对待危急状态的处理: (1)重在预防:严密防范,掌握病情,及时有效干预

护理学专业建设方案.

护理学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护理学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及省教育厅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特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 目前有2门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3年内3-4门课程达到院级精品标准,1-2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护理管理学)。加大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力度,“十一五”期间争取有1~2门课程实现双语教学。 2、基本思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和更新。 3.实施措施 (1)克服护理学一直以来过于注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明晰护理特色和护理教育的整体化概念,更加注重美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2)改革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加大实训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构筑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4)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5)进行各方面扶持,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至2010年专业教师达到48人、兼职教师10人的规模,职称比例初中高为1:1: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70%。“十一五”期间有1-2名教师成为院级或省级教学名师。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

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全科医学概论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专科。全科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保健融为一体。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观念、原则以及核心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真正理解以人为中心以及防治结合的医疗照顾新观念;懂得全科医疗服务在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功能、地位,全科医生是高素质的基层医生,是国家最急需的人才,医学生应初步认识到自己为满足国家和人民健康的需要负有相应的职责;希望他们将来能认同全科医生的工作,与全科医生密切合作;更希望他们毕业后能选择全科医疗服务、全科医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本次使用的教材是祝墡珠主编的第四版《全科医学概论》,全书共有18章,总学时为36学时,理论学时。本课程为校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以阶段理论测试为主。课堂出勤占5%,阶段理论测试占45%。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第一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2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2 第四章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2 第五章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2 第六章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2 第七章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2 第八章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 2 第九章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 2 第十章健康评价与健康管理 2 第十一章全科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2 第十二章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十三章恶性肿瘤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十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十五章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十六章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十七章精神卫生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 2 第十八章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 2 合计36 0 总计36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秘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内72学时,4学分。开设时间为一学期。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应用写作》、《公关与沟通》、《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处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秘书工作的特征、定义、要素;秘书形象塑造与行为规范;办公室事务管理、公文运转处理、会议管理与服务、商务活动、差旅安排等。本课程教学要求如下: (一)秘书实务是一门知识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与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信息处理、档案处理、办公自动化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融会贯通。 (二)秘书实务也是一门重在“实际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学生只注意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掌握秘书工作实务。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秘书实务》课程知识点划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求一般性地知道相关知识,“掌握”即要求较为深入地弄清相关内容。

根据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对《秘书实务》技能方面的要求,技能方面的要求用“能够”、“会”来表述。教学层次要求与本课程考核说明的层次要求和题型有一定联系。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72学时,建议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秘书与秘书工作概述(10学时) 第二章秘书外在形象塑造与基本礼仪(12学时) 第三章办公室事务管理(12学时) 第四章公文运转与处理(10学时) 第五章会议管理与服务(15学时) 第六章商务活动(10学时) 第七章差旅安排(3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主教材为《秘书实务》(张丽琍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文字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录像教材 为便于学生自学,本课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制作电视录像课,主要讲授课程重点难点问题。具体设计及节数将在本课程“一体化方案”中体现。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2019年修订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

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一)培训时间。 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 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培训模块、轮转科室、培训时间及培训方式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案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简介: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目前,流行病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害等各种与健康有关的状态及卫生事件的研究。考虑到世纪对医生的要求,服务的对象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服务对象是健康人。新世纪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将有很大比例走上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为了使医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具有疾病人群背景知识。本教案大纲以国家级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版为蓝本,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流行病学教案使用。通过教案,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熟悉并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以适应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重点与难点: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流行病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课程,如何将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应用于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和伤害防制上,如何分析研究这些疾病的流行规律,如何制定针对这些疾病的有效防治对策,也就是说如何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字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学分 / 理论实践 / 周学时数 先修课程 医学统计学等 相关医学课程 开课院系 医学系 适用专业 全科医学专业本科 (五年制) 编写人 游浩 审批人 陈静

将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思维方法、群体预防的观点真正地应用于社会实际是本课程的难点。 三、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 教材:《流行病学》第版詹思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参考书目: ().《预防医学》第四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卫生学》第五版仲来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流行病学》第六版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四、教案内容(含目的与要求): 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第四章队列研究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习) 第七章筛检 第八章偏倚及其控制 第九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研习) 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研习) 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第二十章恶性肿瘤 第二十一章心血管疾病 辅导答疑 总学时讲授学时、研习学时共学时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示范性高职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进一步加强《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传媒系《秘书实务》课程组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1号)文件精神;以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理论指导,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的内涵 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课程定位、教师团队、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教学效果及网络教学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定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任职要求,准确定位,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2、教师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技能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课程教学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确定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完成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制定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4、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形成特色。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精神病: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 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 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3.蜡样屈曲:指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 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4.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来自体外,能影 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 学物质。 5.戒断状态:是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 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6.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 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7.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以往也称癔症、歇斯底里,是指一 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 8.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 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常伴有学习 困难或品行障碍。 二、简答题 1.何为自知力?自知力的表现有哪些?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 断能力。包括三方面:对疾病的认识,即承认有病;对症状的认识,即对病变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不正常体验能正确分辨和描述,认识 到它们是疾病的表现;对治疗的认识,即存在治疗依从性,有主动 接受治疗的愿望或者服从治疗。自知力是临床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测疗效、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2.如何鉴别痴呆和老年抑郁。 鉴别要点老年抑郁症痴呆综合征 病程急性发作缓慢发作 精神病史有无 情绪变化明显不明显 患者态度承认隐藏 记忆力近、远均差近↓>远↓ 日落症候群极少常见 非语言技巧良好差(智能衰退) 3.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起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3)其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能力; (5)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6)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 (2)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 (3)心理疏导; (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 (5)隔离病人; (6)药物治疗。 5.强迫观念包括哪些? (1)强迫怀疑;

管理文秘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文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总学时(实践学时):48(12)执笔者:张辉修(制)订日期:2011-12-22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审阅者:霍晓英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两大学科的诸多内容,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之一。该课程是一门来自实践并将最终运用于实践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注重实践是《管理文秘》与其它理论性课程不同的教学主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辅助决策、处理信息、督促检查、协调关系、办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与秘书修养;熟悉文书写作及处理、会议组织、安排领导活动、接待工作、信访工作与危机管理、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秘书日常事务及办公自动化的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专题讨论、案例分析、专业实践等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使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上真正掌握现代秘书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缩短社会适应期,尽快进入秘书角色并成为合格的现代高级秘书人才。 二、课程总学时分配 总学时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48 36 12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 第一章秘书学概说(3学时) 本章主要讲述秘书学的基本概念,秘书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 秘书学研究对象、学科架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秘书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秘书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要通过第一次课程的学习激发良好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秘书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 难点:秘书的工作内容、特点和作用;秘书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思考题与作业:寻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秘书岗位。 第二章秘书系统及其组织形态(3学时)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 中国医科大学 二○一○年十月

前言 《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的一个成果,是为顺应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早期接触临床”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分为三篇,即第一篇医学篇,第二篇医生篇,第三篇临床篇,共33章内容。共讲授28学时,实习1周。在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以及七年制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此门课。开设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症状,初步了解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知识,掌握正确临床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学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并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思想。 本门课程主要由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学校有关学科教师承担理论授课,实习由各临床学院组织实施。本门课程为考试课。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即要求学生写两份病志,其成绩占30%。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课间实习方式。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课间实习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并作为考试成绩一部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有1-2周时间去家乡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汇编成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篇医学篇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希波克拉底誓词。 2.熟悉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教学内容] 学习医学发展史,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和科学思路,树立为医学献身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二章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点。 2.熟悉临床医学进展。 3.了解基础医学进展。 [教学内容] 从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让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及重要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医学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 1.2学时 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熟悉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与条件。 3.了解医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各种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其转变的背景与条件,让学生对现代医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精细版全科医学概论.doc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一、前言 全科医学概论是一门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学科,他与内科学、外科学一样同属于临床二级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科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有志于将来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切入点,介绍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教学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0 二、教学时数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概述与基本概念 1、目的要求: 掌握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全科医疗基本概念,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熟悉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了解全科医学发展过程

2、重点: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全科医疗基本概念,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3、难点:全科医学发展过程 4、主要内容:第一节全科医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全科医学 第三节全科医疗 第四节全科医生 第五节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 5、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6、思考题: (1)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全科医疗的概念 (2)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3)中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4)世界家庭医生组织 第二章全科医疗中的临床思维 1、目的要求: 掌握全科医疗临床诊断思维的要素和全科医学观 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观 2、重点与难点:全科医学观与临床诊疗思维 3、主要内容:第一节哲学思维 第二节全科医疗临床诊断思维的要素、规律和特点 第三节全科医学观与临床诊疗思维 第四节全科医学的诊疗观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5、思考题: (1)全科医疗的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规律 (2)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 (3)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三~六章全科医学基本方法 1、目的要求: 掌握以人为本、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熟悉以社区为范围、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2、重点:以人为本、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3、难点:家庭评估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2.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与护理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