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第一课讲:什么是哲学?

讲了三大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课讲:哲学的派别(哲学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派别是对哲学问题(含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哲学的派别主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三课讲: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促进时代的发展)

总的思路是:从生活中发现哲学,了解哲学的流派,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2)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联系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联系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哲学基本问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原因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本原

物质

意识

先后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决定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常见观点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

火、土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充: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如: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

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见课本。

进步:

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

局限:

(1)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

据。

(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

质形态。

进步:

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1)仍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

的物质形态(原子)。

(2)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3)唯心史观。

见课本。

)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常见观点

评价

主观唯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心主义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局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 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 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都是错误的。 可取:

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 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 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唯 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 中外“神创论” 心主义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如果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在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 上展开的,那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就是在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的问题上展开 的。

分歧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全面

片面 联系

孤立 发展

静止

反 映

社会(经济、政治)

哲学

反作用

正确反映:真正的哲学是 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错误反映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产生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中国革命、建

设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

主要贡献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

得胜利。

主要内容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三者关系

都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都是马克思列

精髓:

实事求是。

宁主义在中国的

发展,三者是与时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当代中国实践

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发展的最新

成果,是面向21

世纪的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

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

本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

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

主题:

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

会主义。

本质: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俱进又一脉相承

的关系。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阶级基础

产生条件自然科学基础

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产物

马克思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主基本特征统一于

义哲学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

实践

中国化一脉相承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