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低和学习时间短,又处在初三毕业的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受中考考纲限制,对中考不作要求的一些化学思维、分析方法以及选学内容就很少讲解,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再加之初中化学课时多,内容少,因此教师可以对所教内容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上基本完成,考试效果也比较好,而对学生理解、思考、运用的程度自然就缺少了相应的研究。

4、学生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习惯了初中化学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较差,缺乏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味地等待着老师来帮其解决。另外,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课前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总想考前看一下书就能复制初中的辉煌。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高中衔接注意几点

①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学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系统,无论是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从高考实践来看,其涵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都必须加强。

高中衔接需要补充在化学用语教学上特别是在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价态、常见物质化学式的记忆与书写、常见化学反应与相应现象的表述等方面作出适当的扩展,能为以后学习提供一定的化学用语基础,然后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

②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仅以氯化氢和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简单地讲述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而高一则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以及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学生对离子以及电解质电离的认识不足,势必要影响高一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也影响电解质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的学习。又例如,物质分类知识,对于初中启蒙教育而言,只要求通过一些简单事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别)的了解,认识物质种类繁多而有序,可以依组成性质加以分类就足够了。而高一教材要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如果对物质的分类不清楚也将影响电解质有关理论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材通过分散在各章节的各类物质典型代表物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各类物质的区别与转化关系。如知道从性质上区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知道它们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盐,转化为何种盐。从初中粗浅地认识氧化物发展、过渡到高中系统地认识三类氧化物及其转化,在教材编写顺序和教学方法处理上要求

做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否则,也将造成衔接的困难。另外,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对学生高中知识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影响溶液浓度以及离子方程式的学习。建议衔接教学补充用电离理论建立酸、碱、盐的概念;会归纳酸、碱、盐溶解性的规律;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运用;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的概念;溶解性的规律。

③元素化合物知识建议初三化学教学加强对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转化关系的规律的理解。

⑤化学计算

建议衔接教学加强对化学计算规范性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了解诸如有关“差量”法、十字交叉法等的应用。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只要有所了解,必将有利于学生在高中学习时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在中考中的应用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在中考中的应用 摘要:高中化学知识是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深化和内化。因此初高中有很多相通和关联的知识点,而这部分知识点往往就成为中考命题者的命题热点。 关键词:高中;初中;化学;中考;衔接 初中化学教育属于化学启蒙教育,以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为主,知识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识的深广度明显增加。因而初高中衔接知识点往往成为中考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的控分点或创新点。研究初高中衔接点对于初三化学教师是有必要的,对于高中化学教师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对比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笔者对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对比(以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例),结果见下表1。 由表1可以发现,高中阶段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知识模块上有许多重叠之处,从开启化学之门,了解常见

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到选修阶段通过实验进行问题探究和定量分析;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水、金属、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学习到选修阶段硫酸工业、镁铝的冶炼、水处理技术等的学习,初、高中化学可谓是异曲同工、呈现螺旋上升与发展的关系。 二、中考典型案例分析及思考 纵观苏州中考历年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屡次出现在中考试卷上,是试题的难点。下面笔者以节选的几道中考真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这些衔接考点给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工作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例1.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填空。 (1)m(Na)m(Na+);(2)r(Cl)r(Cl-); (3)r(Na)r(Cl);(4)r(Na+)r(Cl-)。 分析:此题是以离子化合物NaCl形成过程示意图为背景的信息题。微粒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规律是高中必修2元素周期律模块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判断:氯离子和氯原子相比,得到了电子,使半径变大。对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课堂参照)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作者:————————————————————————————————日期: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 [摘要]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高一化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必修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会考和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初高中化学虽说在知识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但教材内容的变化导致化学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科目的学习有较强的不适应感,为此,本文探讨了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方法,分析学生学习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总结出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使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原因分析;教材差异;衔接;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是在初三化学学习后的进一级层次的学习内容,是与初中新教材相配套的知识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如果单从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分析,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出发,但对学生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不同。一方面因为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普遍提高,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中考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技能和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化学不够重视,在开始很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造成许多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高一化学在内容上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化学技能、更好的树立科学的化学思维。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很快地适应,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合肥市西苑中学张慧琳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对策 摘要:针对初高中教学内容难度的巨大差异,研究切实有效的方法,做好初高中的化学教学的衔接。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以至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我仔细研读了新课改后初、高中教学大纲,认真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分析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

合肥市西苑中学 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加上总复习的时间普遍较长,造成有些教师赶进度,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由于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中考不考,学生了解不够,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上学生没有足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坚持已有的学法,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分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没有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二、如何衔接 1、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 3

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自己)

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罗晓平袁文学高旺旺) 高一年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高一教材中的“物质的量”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既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又是难点知识。因此做好高一年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工作历来被大家所重视,而要做好衔接工作首先要明确初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的不同之处。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改后出、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可知:1、教学目标的差别 (1)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强调素质教育。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基于此,(知识内容)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知识层次)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因此,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江苏省滨海中学刘东升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只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单计 算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其知识层次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现行高中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导致部分学生刚跨入高一,就感到很难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如何适应并学好高中化学知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显得尤为 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知识上的衔接。教师应熟悉初中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高考要作要求,例如: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分类、同素异形体;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完全解决,应在高中教学中拓宽和加深,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判断,而高中是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来判断。高中化学要对初中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完善,开学初首先要复习并拓宽初中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化合价的概念及规律,原子结构中对电子的认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分类及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守恒法、差量法等常用的计算解题技巧,溶解度的概念等等。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能让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中同时还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要选择好教学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很多同学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而学好高中化学,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等,要理解性地记忆知识,更加重视化学实验,学会自己探究或小组合作,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取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教师要上好学法指导课,要指导学生要坚持课前预习,记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专心听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并做好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学会单元的复习与整理,注意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字斟句酌阅读教材的习惯,先课前预习,再课后细读,既重视教材重点知识,也不忽视一些数据图表及选学内容,如“拓展视野”、“资料卡”、“信息提示”等,因为这些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同时能拓宽知识面。 三是做好思维方式的衔接。学生要把以前的“是什么”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为什么”,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课坚决不能“走神”,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才能弄懂弄通每个知识点,从而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中化学有如下特点:①知识量明显增大,且涉及多个模块;②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③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 ④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⑤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要学会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果上了高中,学生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特 别是思维能力的创新,要将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那就会使学习越学越困难。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更是思维方式的衔接,三者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切实加快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为将来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化学知识储备匮乏是高中新生的最大特点,有效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助于高一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点,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关键词】化学适应衔接 初中科学是兼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学生对化学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很匮乏的初中生刚进入高中的化学课堂时,显得很无力。其大多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好像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出现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内容初中已经学过,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和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问题。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的时间,并往往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问题。初中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心理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这需要老师耐心教导,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顺利完成过渡。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1.专研初、高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知识,并做到查漏补缺。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课改后,很多高中新生入学后都碰到了相当多的学习难题,在化学上也不例外。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衔接是课改后一个有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经历了课改前、课改后,从事过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地思考以及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初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谈一些 心得。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1.中考改革影响 从1998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 级(百分制的70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等级,也许70和7l、72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

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 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高一化学必修课是每个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化学课,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科学素养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所以高一化学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在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度的同时结合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 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不盲目拓展知识。 其次,从课标内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生产实际、环境污染与保护、当前的科学技术密切的发生联系,具有崭新的化学气息,而不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的知识。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了体现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并通过内容标准逐一落实。长期以来,化学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忽视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尤其忽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与态度,教育层面也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要。新课标中学生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再者,新课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这就给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营造学生参与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时机和条件。进行师生易位,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教学特点。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只有参与得多了,才能增强主人翁意识。如在实验课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可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教师则可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中,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 【摘要】初高中化学差异较大,刚进入高中,许多学生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学好高中化学,就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本文从知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对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国防上的一些简单的应用;要求学生“知其然”。而现行高中化学必修课则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能力的教学。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难度加深。导致许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就感到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听得懂但不会做题,学习兴趣降低,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学好高中化学,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非常重要。 首先,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了解升入高一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衔接教学的内容要有所取舍,挑选那些学生相对认识比较模糊而高中化学课程又必须要用到的内容。衔接教学中还要把握知识的深广度,要更多地考虑知识内容的切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争取不同程度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 教师还应认真研究如何使高一新生平稳过渡。由于现在的学生层次有很大差异,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在高中一年级采取各种方法开设“衔接教学”课;也可以在高一刚开始先划出一定教学时数复习初中化学;也可以采取“用到什么,复习补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学中穿插复习补充初中化学知识。由于高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强,重记忆,易模仿、死记硬背,理解相对肤浅,不善于通过自学、复习、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在高一学习阶段的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工夫,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诸方面学习要求的平稳提升。 其次,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多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教学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主,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

最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王澍 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现阶段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 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 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 2003年至2007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之浅谈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之浅谈 发表时间:2016-01-22T11:40:18.7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吴世旗[导读]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现在有很多初中的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的化学学习搞到迷茫,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存在比较大的脱节。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现在有很多初中的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的化学学习搞到迷茫,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存在比较大的脱节。因此,本文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以下方面造成:一、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过低。二、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生双基知识学得不扎实。三、由于中考是升学考试,导致许多初中老师只重视中考,忽略了学生的后续发展教育。四、初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高中老师对初中教学情况不了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存在很久,只是在基础教育进入课改实施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因素,衔接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由此,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它没有以高中的化学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高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教育,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桥梁,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知识。由于学习课时少,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起点高,容量多,知识理解接受难度加大,习题难度也较大,故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想要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就有一定的困难。 进入高一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但因练习课较少,高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题目训练比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同时又不断地遗忘,从而淡化了解题方法。作为高一的化学老师,要弄清初、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要求的区别。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在理解化学问题时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弱,在学习能力上表现为阅读教材时理解、归纳能力弱。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好的思维方式,还必须习惯抽象思维,对化学问题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具备简化归纳、抽象问题具体化、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技巧。这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时,正是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好时机,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在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让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要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指出初中化学知识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初中只从得、失氧方面简单地介绍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方面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初三只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则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中化学的实验较多,因此在高一化学除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好每个学生实验、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外,还应特别强调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课堂演示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思考从哪些方面观察实验现象、怎样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或先讲解观察要点,再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实验装置的作用、操作方法的目的;或边演示、边观察、边分析。经过这种锻炼,学生养成了好思考、善分析的好习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进入高一就要适当拓宽和加深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加深个别重要内容,讲评综合性习题,引入新信息题目等。讲解练习中,既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推理训练,又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既注重逻辑分析,又训练逆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开始的训练中,如果有多数学生有些不适应,就应放慢速度,耐心讲解开导,反复训练,针对学生掌握理解的程度因材施教,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讲解一定的解题方法,诸如差量法、排除法、守恒法、特殊值法、比较法等。 应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行为是为照顾绝大数同学学习而设计的,老师很难也不可能去适应每一位同学,要求学生主动去适应老师的语言、体态、教法和习惯等,如果有困难可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或请求帮助。老师也要让自己慢慢适应学生,在保持自己特色(如语言、动作等)的同时,尽可能让自己接近初中老师的教法,再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个化性的教法和习惯。同时要注意随机应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选择适宜的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法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老师也很适合自己的“口味”。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是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因此,初、高中衔接教学如果经过巧妙操作,能让学生带着微笑充满信心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大面积提高高中阶段的化学科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为了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产生该问题的根源,从教法衔接、学生心理衔接、学法衔接等发面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由于初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受到了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以及自身学习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致使对化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过早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因此如何为刚步入高中的新生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化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寻找根源 笔者利用实习时期深入初中、高中与初三和高中化学教师以及高一新生广泛的开展交流、沟通和探讨,并有幸能在实习期间听取了一场关于初高中衔接专题讨论会。认真总结归纳了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方面 从教材方面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初中化学方面的知识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简单的联系生产与生活能力,其次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在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加强,主要表现在由原先描述知识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问题常常涉及到事物本质,还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教师方面 大部分高中教师对现行的初中教材的知识点,编排体系了解不多,很容易造成高中教师在教学难度上把握不好,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生方面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不高;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与思维难度都高于初中。因此,高一学生对学习高中化学还没有一个充分的思维准备,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仍然用老式的学习方法;还用少数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紧迫的学习感,仍以为凭借初中基础知识就能学习好高中化学,思想松懈,仅凭随意听课或临时抱佛脚就以为可以取的好成绩,造成了学习一知半解。 二、对症下药 笔者除了认真分析上述原因,而且还向初三和高中化学老师请求建议,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意见,总结归纳了一下几种解决方式与化学教师一起交流: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李现山 河南师大附中(45300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从教学衔接的原因、内容、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学衔接的方法和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 1.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全日制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季起开始实验国家新课程方案,河南师大附中做为河南省新教材化学学科实验学校,到2003年已经进行了三年试验。在实验中发现,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初、高中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化。初、高中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随着初、高中的分离日渐突出。另外,中考和高考试题综合化,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卷面化学分数的比重减少,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却更加应试,考试分值的高的学科——语数外成了主科,政、史、地、理、化、生成了副科,语、数、外大量增加课时,而理、化、生则减少课时,给学生在认识上,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必经之路。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2.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由于教育环境、教材方面、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教学的脱节。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学习目标、学习心理、教材教法,化学语言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做好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