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 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 10例,护理不良事件 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图

■商物不良反应■护理不罠事件■趺倒障件

■职11显露■错用药■其他峯件

不良事件后果汇总

2016年不良事件后果统计图

■未造咸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不良事件时间分布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6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XXXXXX人民医院质控科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病人安全”为导向,自从2014年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来,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6年度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312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现将各科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2016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1.1-12月上报例数:图1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2 3.不良事件分类:

4.2016年与2015年不良事件对比,见图4 图42016年与2015年各类不良事件对比

4.各类不良事件1-12月趋势,见图5 图5—2016年1-12月趋势图5.不良事件发生场所,见图6

二、2016年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图7—-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柏拉图2.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由医生上报7例,护士上报19例。绝大多数属于Ⅳ级事件,占73%,主要是医嘱事件,Ⅲ级事件占27%,主要有医疗处置事件、用药错误等。 医嘱事件16例,其中录错药物数量5例、录错药物剂量4例、漏录电脑4例、录错患者3 例;医疗处置事件4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操作2例,导尿操作2例;用药错误2例,包括用 法错误、提前用药各1例;跌倒事件2例,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坠床;意外事件1例,为 住院处录入身份信息错误;输液反应1例。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doc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0例,护理不良事件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后果汇总

不良事件时间分布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一、二季度,经过持续改进,三、四季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其次是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具体原因有: 1、个别患儿对部分药物过敏或使用药物本身有可能发生不良反 应。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未及时观察和发 现患儿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同时责任护士在进行宣教时,对静脉输 液有可能发生渗漏相关知识未详尽交代家属,未保证家属完全理解。 至患儿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 3、个人防护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被针刺伤。 4、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宣教不详尽,未引起患儿家属重视自身安全,

致使患儿重视患儿安全忽视自身安全,使家属跌倒受伤。医生护士对 门诊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家属未照看好患儿,至门诊患儿手指夹伤。 5、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违反查对制度,对已停止医嘱未查对清楚,至 错误执行医嘱。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 二、为了加强医疗和护理安全,减少医疗风险,减轻医患矛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制度具体预防措施: 1、使用药物前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同时向家属宣教药物知识,配合观察患 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2、责任护士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宣教,注重安全。同时做 好防护措施,提供防滑鞋,及时清理地面垃圾及水渍,拖地 后放置警示牌,防止患儿滑到和坠床。 3、按护理级别巡视患儿,特别是用药过程中,及时发现药 物不良反应及液体渗漏情况。特别加强对使用高渗性药物患 儿的观察。同时加强宣教,请家属配合观察患儿,如有异常 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 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 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5、要求护理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 业暴露发生。

2018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7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可行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本年度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3例,现与2016年在各科上报数量、事件级别以及事件类型方面对比如下: 一、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上报科室统计: 说明:外一科、手术室、外二科、眼耳鼻喉科、内一科不良事件上报较2016年增加;急诊

科、产房、内三科、儿科上报数量减少。 二、按事件级别统计: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无不良后果事件增加,隐患事件减少三、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事件类型统计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在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方面改进有成效,其中给药事件改进最为明显;2017年新增压疮事件、皮肤烫伤事件;其它事件2017年发生例数也比2016年增多,其中物品器械准备不足两年均发生 。 以上各类分析综合汇总如下: 靓点方面: 1、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均为主动上报。 2、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增强。 2、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较去年明显降低,其中给药事件发生次数降低最为

明显。 存在问题: 1、隐患事件即四级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偏少。 2、导管滑脱、压疮以及皮肤烫伤等安全事件增加。 3、事件当事人基本为N1级N2级护理人员。 4、事件发生时间基本在夜班及主班班次。 原因分析:隐患事件上报偏少 原因分析:导管滑脱事件增加

原因分析:压疮事件增加 患者感觉障碍 改进措施: 1、隐患事件上报少: (1)科室再次强调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有奖励。 (2)强调上报不良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3)继续采取匿名上报,保护当事人隐私。 (4)科室每报1例隐患事件,护理部在科室质量考核中加1分。 2、导管滑脱、压疮以及皮肤烫伤等安全事件增加: (1)准确评估患者脱管、压疮风险,高危患者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室根据收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一、总结 2015年度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7例, 6例均为输液反应1例针刺伤上半年发生6例输液反应,其中5例药物过敏反应,1例输液反应,下半年1例针刺伤 二、原因分析 1.药品质量不纯:药品质量不纯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关系密切。另外,抗生素制剂中有大量的微细结晶、聚合物或降解物,输液中的微粒异物可导致静脉炎,在输液装置上加终端滤器,可防止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过敏反应: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种用于临床,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有些药物试验阴性而用药过程中出现反应;部分药品在常规做过敏试验时,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更需注意的是,某些抗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3.给药方法不当:临床用药,有严格规定,违规操作,会增加副作用。护士未严格执行医嘱。 4.违反操作常规:医疗工作人命关天,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每个环节的敷衍了事,马马虎虎,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5.特异性体质:某些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会出现难以想象的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6.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对实习学生过于放手;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7.对院感知识培训不到位 护理人员院感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操作忙乱,使用后的锐器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三、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1.科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讨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2.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定期进行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3.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②、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护理措施到位。③、加强对PDA使用情况的监管,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制度,杜绝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病区:xx病区 讨论时间:xxxxxxx 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xxxxx 参加人员:xxxxx,xxxx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床,xxx,女,23岁,因孕足月下腹阵痛5小时于2011xxxx 入院。入院诊断:G1P0孕38W+3d LOA 临产;产后诊断:G1P1孕38W+4d LOA 平产活婴。 2、事情经过: 产妇xxx,于xxxx年1月8日晚上18时30分平产分娩,20时30分轮椅返回病房,嘱尽早解小便。于23时,起床到卫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3分,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 当班护士在产妇返回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产后体虚,起床时

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等适应后再走路。产妇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产妇从厕所出来时跌倒。事情发生时夜班护士正在巡视其他病房。 讨论: 一、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 1)产妇体虚,长时间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产时消耗过大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 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未及时搀扶。 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 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二、整改措施: 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产妇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产程中的消耗,产后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但并不是疾病表现,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 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 3.改造卫生设施; 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5.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就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与保护患者利益得重要措施。半年来医院继续鼓励推行不良事件报告,无责呈报机制,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得培训学习,减少或者杜绝隐瞒不良事件得发生。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科室统计: 半年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合计上报47例,全部由临床科室上报,报告数量最多得科室就是外三科8例,其次为内三科6例,内二科5例,妇产科5例。这与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科室医务人员自觉主动上报密切相关。至今1例未上报得科室有内四科、五官科、眼科、急门诊、手术室、医技科室、药房等。具体科室上报情况如图所示: 二、2016年1至6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组:

Ⅰ级不良事件(警讯事件):1例 Ⅱ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5例 Ⅲ级不良事件(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18例 Ⅳ级不良事件(临界错误事件):23例 如图所示: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分析: 针扎事件9例:均为发生不良后果,7例就是护士操作针头刺伤,2例就是医生手术过程被刀片、缝合针割伤。 患者不满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1例就是病人静脉穿刺处疼痛要求护士拔针,护士未及时处理,与病人家属发生言语及肢体冲突,科主任护士长赶到,妥善处理。1例就是病人向护士要大小便盒,沟通不当,引起言语冲突。 跌倒坠床事件9例:2例就是病人翻身从床上跌下来,6例就是病人在病区跌倒,轻微皮肤擦伤。1例就是不良后果事件,病人如厕,无家属

陪护跌伤后腹痛,脾脏破裂出血,并行手术。应该引起重视。 烫烧伤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1例就是老年患者手术后擅自使用充电暖水袋导致右侧外踝出现水泡,伤口进行处理,患者无异议。1例就是小儿患者蓝光治疗后腹股沟及皮肤发红,经给予百多帮软膏外涂患处。 意外事件1例:属警告事件1例,一名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糖尿病,脑栓塞,呼吸困难,饱受疾病折磨,清晨趁儿子熟睡时跳楼自杀。 管路事件8例:7例均未发生不良后果,为胃管、导尿管脱落,及时发现处理。1例就是血透病人部分静脉针脱出血管外,出现患者不适,胸闷,出汗。立即给予输氧补充生理盐水,血浆,患者无异议。 药物事件2例:不良后果事件。1例就是患孩使用头孢替安后出现面色发绀,呕吐,全身寒战,给予肾上腺素,抗过敏处理,患孩无不适。1例就是病人使用头孢硫脒后寒战、发热,经过对症处理病人无事。医疗处置事件14例:13例分别就是核对制度执行不到位,静脉输液巡视不够所致。1例就是不良后果事件,就是一位手术患者医师开具乳酸林格氏加入氯化钾,护士没认真查对把右旋糖酐当做乳酸林格氏,病人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压测不到,科室立即组织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与患者沟通,患者无异议。 其她非上列原因导致得医疗(安全)不良后果得事件:无。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月份统计: 一月份上报5例、二月份8例、三月份11例、四月份8例、五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一、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3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迹近错失事件1例;无伤害事件2例;轻度事件1例;中度事件3例;重度事件3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事件类型列数比率 坠床 1 10% 压疮 2 20% 跌倒 1 10% 输液反应 1 10% 食物过敏 1 10% 药物事件 4 40% 合计10 100%

1 2141101 2 3 4 列数1全年不良事件统计输液反应食物过敏药物事件输液反应压疮跌倒 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次是压疮,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坠床等。 01 2 3 456 7 8 人次2013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职 称分析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图2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和发生情况: (一)2016年度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28例,其中药物事件12例、院内新发压疮7例(申报难免压疮发生4例,非难免压疮发生3例)、跌倒3例、坠床1例、非预期拔管事件1例,采血时间错误1例、锐器伤1例、其他2例。 如表1所示: (二)各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对比情况 2016年共有10个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其中五官科7例、骨二科6例、内科5例、外科3例、手术室2例、肿瘤科、妇产科、骨一科、针灸科、供应室各1例,急诊科、血透室、介入科均无上报。 如表2所示:

二、原因分析: 2、压疮事件原因分析如图: 2016年压疮事件原因分析鱼骨图

(二)其余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护士长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程度和后果重视不够;对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患者或病人未给医院直接投诉的无重视,比较麻痹,未考虑到如果本身因疾病可能导致死亡的患者恰因意外事件的发生而死亡,医院可能承担无法辩解和无法推卸或者很冤枉的责任,或者遇到自我保护意识强的患者可能给医院带来难以解决的后果,因此未解决根本流程,导致同类事件时有发生,严格控制同类事件发生,更未引起所有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跟踪其执行流程,及时阻止执行的环节错误,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2、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培训不到位,未反复培训,未认真扎实考核,未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对重要制度的自行掌握,导致执行者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后果和控制意识不强; 3、健康教育工作不规范:无固定健康教育工作宣教和督查流程,对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和相关宣教无反复告知和具体指导,宣教无签字无知晓依据,无严重后果的反复提醒,如对跌倒、坠床后果讲解不清,患者认知不够,配合不够; 4、核心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尤其是查对制度,执行环节未落实,未执行患者主动参与查对,更未采取两种查对方式或者她人配合查对,查对制度执行的考核未到位,未培养执行护士执行工作流程的习惯和自律性工作意识; 三、不良事件管理存在问题: 1、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大局意识不够,未真正意识到护理安全事关全院护理工作质量,面子思想严重,存在隐瞒上报不良事件,导致同样事件不同科室发生。 2、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沟通不够协调,增加护士执行工作时压力,存在易发生不良事件的安全环节; 3、虽一直推行护理不良事件免责上报,但因责任心不强者给予了一定经济处罚,导致护理人员害怕扣钱隐瞒不报,未真正让所有护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来,尽量杜绝或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4、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不及时,未遵照不良事件要求及时上报,同时报表上在填写发生不良事件经过不具体不详细,如药物错误未具体到药名,错发药物与患者本身疾病诊断所存在后果等; 5、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无体现无追踪记录,对其原因分析过于简单,无真正根本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无效果或者改进措施不适宜;

2016年 考试 妇产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试卷及答案

XXX人民医院妇科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考试试卷 A卷 考试时间:45分钟共计100分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个等级。 A.3 B.5 C.6 D.7 2、由于不经意或及时的介入行为使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并未发生的事件是()。 A.无伤害不良事件 B.轻度伤害不良事件 C.潜在不良事件 D.中度伤害不良事件 3、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的不良事件是() A. 轻度伤害不良事件 B.中度伤害不良事件 C.重度伤害不良事件 D.极重度伤害不良事件 4、如属( )(产生重度伤害及以上),需提交医院医疗事故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A. 重度不良事件 B.轻度不良事件 C.极重度不良事件 D.潜在不良事件 5、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为()。 A.潜在不良事件 B.非不良事件 C.不作为不良事件 D.轻度不良事件

6、各部门将所有材料(),不同部门留存。 A.一式三份 B.一式两份 C.一式一份 D. 一式四份 7、质控办()召集各归口部门,讨论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8、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应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A. 当事人 B. 科室负责人 C. 主管部门 D. 当事人、科室负责人、主管部门 二、判断题 1、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风险登记表,制定转入负责,对发生的医疗风险要详细登记,根据其情节及时上报。() 2、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20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3、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指定部门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4、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不得报、漏报、谎报、缓报。() 6、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工作总结分析

2017年上半年重症医学科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及例数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1月份1例、3月份1例、6月份1例。

二、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均为导管脱落/拔出类护理不良事件,其他类型未发生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图 三、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年资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涉及护理人员3人次,其中工作时间1-5年者2人次、工作时间6-10年者1人次、工作时间11-20年者0人次。 四、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3例均为Ⅱ级护理不良事件,无其他类别。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五、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ICU病房环境封闭,患者无家属陪伴,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等让患者感到陌生和孤独、恐惧。 2、患者因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弱、既往无插管史、相关知识缺乏舒适度改变、对疼痛不耐受、意识障碍、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健康宣教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意外拔管。 3、医护因素:医生未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未及时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护士巡视不及时,观察、评估患者不全面,针对躁动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 4、导管因素:中心静脉管道牵拉过紧,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固定不牢,你囊压力不足等原因至导管容易脱落。 (二)改进措施 1、设置仪器报警声,尽量减至工作人员能听清时的最小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鼓励家属探视时与患者交流,关心爱护患者。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针对受疾病影响易发生跌倒、导管拔出的患者多次进行全面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范意识,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

儿科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0例,护理不良事件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 事件原因例数比率药物不良事件10 62.5% 护理不良事件 2 12.5% 跌倒事件 1 6.25% 职业暴露 1 6.25% 错用药 1 6.25% 其他事件 1 6.25% 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后果汇总

不良后果程度比率 未造成后果事件87.5% 不良后果事件12.5% 不良事件时间分布 时间例数比率一季度 5 31.25% 二季度9 56.25% 三季度 1 0.625% 四季度 1 0.625%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一、二季度,经过持续改进,三、四季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其次是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具体原因有: 1、个别患儿对部分药物过敏或使用药物本身有可能发生不良反 应。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未及时观察和发 现患儿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同时责任护士在进行宣教时,对静脉输 液有可能发生渗漏相关知识未详尽交代家属,未保证家属完全理解。 至患儿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 3、个人防护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被针刺伤。 4、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宣教不详尽,未引起患儿家属重视自身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总结 2015年上半年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3例,药物事件19例(给药剂量错误2例,给药对象姓名错误3例,药名错误4例,已停仍给药2例,需皮试而未记录皮试结果即已给药2例,药物医嘱漏执行3例,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输液反应1例,频率错误2例,);坠床事件4例(院内4例);输液漏肿4例;书写错误3例(执行时间1例,治疗单医师未签名即执行,签执行时间签错液体组);压疮2例,抽血时少抽导致重抽2例,导尿管4例(滑脱、自行拔除、强行插管、已停未及时拔除各1例);超短波治疗烫伤1例,留置针处皮肤破损、渗液1例,输液速度过快1例,穿刺后未及时松压脉带1例,;输血时刺破血袋1例。 二、原因分析 1、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医护沟通 不到位;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2、管路事件、压疮事件原因分析:护理部风险管理培训、重点环节督导不到 位;科室护士长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不到位,整改措施未落实;护士对护理风险评估、健康宣教不到位,病情掌握不够,管路固定不当,人力不足,患者方面病、陪人依从性低,与疾病有关的感觉障碍等 3、医疗处置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病情 观察不到位;护士安全宣教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①召开院、科两级不良事件分析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科室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 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会,分析讨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 ②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理部10 天内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 ②加强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 护理措施到位。 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查对错误出现。 3、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①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②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①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掌握。 ②对新来人员严格把关;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关注问题护士。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不足之处 1、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记录不详细 2、姓名写错的应详细记录为“xxx” 3、输液漏肿应记录漏肿药物、面积、部位等 4、科室护士长应熟知本科室不良事件经过、处置等情况 5、留置针处皮肤感染应记录留置事件、部位等 6、不良事件报告表应及时填写并于一周以内上交护理部 7、对具有代表意义的不良事件一定要上报(例如上级医院转至本院患者 的一些治疗、处置措施中的不足)

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为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现将本年度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使广大护理人员认识到落实护理规范、制度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使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具体总结工作如下: 一、 总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 本年度共有护理不良事件53例 815% 治疗错误事件 1223% 医疗检查事件 8其他事件1121% 19%

不良事件(二)、2014年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三、改进措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一方面护士自身要有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责任心,各项操作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实行双核对,反问式核对,采取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的身份,有创操作要和患者双向确认无误后才能执行;另一方面,鼓励团队协作,在繁忙的工作中互相提醒,唤起有意注意,对护理人员来说,执行任何一项护理

技术操作时,必须在有意注意的状态下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护理任务。 (二)、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上午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护士长应从组织上重视人员配置的改善。按卫生部优质护理要求,每名护士分管患者数应≤8人,护士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加强对患者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各科实行弹性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护士长应科学测算每个时段护理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合理有效安排护理人力,充分挖掘现有人力。此外,对高年资护士、身体不适的护士、情绪波动的护士给予关心,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柔性管理,满足护士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做到关心人与关心工作并重,将其思想感情与工作联系起来,激发其自我管理意识。防止负性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工作中评估和沟通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善用各种告知书和评估量表。(入院病人告知书、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住院病人管道滑脱风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以及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等) (四)、加强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带教老师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包括带教的方式、方法。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告知护生如有疑问(病人或家属),一定要核查清楚才能执行,不要主观臆断。 (五)、加强教育培训: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各科护士长要做好新护士、低年资护士、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基本的及专科的理论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护理部可以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应的讲座,强化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并不定期进行抽查,让每位护士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护士长可根据护理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在科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原因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原因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原因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原因与对策 2016-09-15 护理学论文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原因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原因与对策 0 引言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导致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出现护理危机的现象。对此研究有效方法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此加大护理风险防范力度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的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降低儿科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本文主要将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临床科室出现的不良事件3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不良事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具体的防范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临床科室出现的不良事件3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1.2 方法。针对所有儿科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加以分析,主要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进行分析,对有关责任制以及不良事件出现的时段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具体的措施进行干预。 2 结果 针对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发生率最高主要集中于用药错误方面。之后为出现了坠床以及跌倒的情况、出现了皮肤损伤的情况、出现了液体外渗的情况以及检查延误等。 具体为用药错误共包括10例,发生坠床以及跌倒共包括6例,出现皮肤损伤共包括3例;出现液体外渗共包括3例;出现延误检查共包括3例,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当包括2例,患儿出现安全意外包括1例,出现药物过敏包括1例,其他包括1例。 3 讨论 3.1 不良事件出现原因。(1)未将护理规章制度进行有效落实。 在对患儿给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未根据相关制度有效进行,往往凭借主观印象进行并且只关注床号往往对姓名有所忽略,或者只针对药名而忽略药物剂量,或者在同一时间取两例患者的药物,进而导致最终发生给药错误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交接班过程中,未有效根据规定的制度进行,在实施具体操所过程中,未将具体的操作规范有效落实,进而导致表现出护理差错的现象[21.(2)护理人员自身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较为欠缺,并且无法做到规范操作。对于部分护理人员,无法意识到展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特别针对儿科专业知识未进行充分的把握,往往表现出穿刺失败的’现象。此外部分护理人员因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进而较易导致出现护理差错的现象。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消化内科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 成因分析年度总结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1例:无伤害事件6例;轻度事件5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事件类型列数比率 跌倒 1 9%输液反应 1 9% 管路事件 1 9% 药物事件8 73% 合计11 100%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管路事件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

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2016年医疗不良事件讲解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记录本 科室:脑病科 年份:2016年

目录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组成员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职责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五、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各种表格 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组成员 组长:马翔 副组长:赵文波邢翠丽 成员:李苗苗朱晓会李长青常振梅

脑病科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工作职责为了患者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生部),特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脑病科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科室不良事件管理工作计划,控制目标及本科不良事件体系。 二、负责组织本科室不良事件的宣传、教育、培训、建立科室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三、组织本科室不良事件的评估、做出分析评价,明确不良事件性质、相关责任人等,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 四、开展全员安全与风险教育,努力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规范义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督促医务人员严格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 五、配合医院对本科室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执行处理规定。 六、密切关注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负责制定本科室预防或控制不良事件的相关制度并监督实施,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分析、总结本科室的不良事件情况,发现安全与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加以纠正。

医疗安全(不良)主动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各科室、每位职工能够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结合卫生部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医院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医院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2019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记录

2019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记录 时间:2019年04月26日15:00 地点:行政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 主持人:总护士长姚美芳 内容: 一、不良事件经过: 1.2019-01-20 09:00护士给患者(34床蒋国治,男,84岁,住院号:19010504,诊断:脑梗死后遗症)肌肉注射异丙嗪1 2.5mg,患者家属询问打针的原因,护士告知其药理作用,09:10家属再次提出疑问,核对发现打印的执行单撕错误,把28床的药和34床的姓名连在一起,护士操作前未认真核对,对操作目的不知晓,导致打错针。立即汇报医生,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并密切观察病情,患者无不适。 2.2019-02-22 16:35小夜班护士接班时发现患者(45床张件称,男,83岁,住院号:19020337,诊断:慢支急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还有一组液体莫西沙星未输注,但患者已拔针,经查对发现中午班护士拔针时未认真核对,下午白班护士也未发现,向患者做好解释安抚工作,16:46给予输液,未造成不良后果。 3.2019-02-28 09:30 患者(21床李俊明,男,70岁,住院号:19020739,诊断:食道癌术后化疗后)阿洛西林钠组液体结束,护士罗某某换上丹参川芎嗪即离开,5分钟后家属到护士站反应滴管内有东西、杂质,护士张某某察看发现为两组液体混合后产生不良反应,滴管内有絮状物和杂质沉淀。立即更换输液皮条,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后输入丹参川芎嗪,向病人做好解释并告知医生。病人无不适主诉,情绪稳定。 4.2019-03-31 09:55患儿(17床钱美瑶,女,8岁3个月,住院号19031062,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医嘱予头孢西丁皮试,护士同时带了

23例儿科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

23例儿科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科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的种类及预防不良事件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3例儿科临床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用药错误5例,占21.74%;对医嘱执行错误4例,占17.39%;药物过敏反应4例,占17.39%;延误检查2例,占8.69%;烫伤3例,占13.04%;静脉留置针问题3例,占13.04%;坠床2例,占8.69%。造成不良事件的因素主要包括护士、家属及医院管理等。结论医院及护理人员需对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施行合理的改正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和谐就医环境。 标签: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防范 护理风险值得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儿科患者缺乏危险意识,无自我保护能力,在住院期间易发生意外伤害。另外,用药品种多、次数多、剂量小,在用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2]。因此,需对儿科常见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程度及高危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以提高儿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儿医疗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创建和谐就医环境。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发生的23例儿科临床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儿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选取的儿科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的类型、次数及比例进行统计,并记录发生事件及常见原因。 2 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本组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用药错误、对医嘱执行错误、药物过敏反应、延误检查、烫伤、静脉留置针问题及坠床。其中用药错误5例,占21.74%;对医嘱执行错误4例,占17.39%;药物过敏反应4例,占17.39%;检查延误2例,占8.69%;烫伤3例,占1 3.04%;静脉留置针问题3例,占13.04%;坠床2例,占8.69%。具体分类见表1。 2.2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五点因素:①护士与家属缺乏技巧性的交流;②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够;③患儿家属缺乏参与意识;④医院护理人员短缺,人力资源不足;⑤儿科环境嘈杂。这些因素对护理人员及家属的情绪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极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3 讨论

第四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年第四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反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患者安全为导向,我院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8年度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共930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一、2018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一)根据上报类型汇总:图 1 (二)按上报科室统计:图2

(三)按不良事件发生场所:图3 (四)按不良事件上报时间:图4

二、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医技不良事件 2018年医务科共追踪调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04例。多为Ⅲ、Ⅵ级事件共177例,占比86.8%;27例Ⅱ级事件,占比约13.2%。其中:医技检查事件69例,其他事件49例,医

疗处置事件37例,手术相关事件22例,管路事件16例,查对事件10例,医疗设备/器材7例,大众设施事件6例,信息西宫安全事件5例,交流事件4例,血标本采集事件4例,医嘱处理事件4例,意外事件3例,输血相关事件2例,麻醉事件1例。 (二)护理不良事件 2018年各科室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08例,其中:管路滑脱39例、跌倒35例、注射/输液缺陷29例、护理处置缺陷20例、医嘱处理缺陷18例、标本采集缺陷17例、烫伤

11例、服药发放缺陷10例、病情观察事件8例、意外事件5例、灭菌物品错误4例、走失4例、仪器相关事件4例、系统原因2例、未及时母乳喂养1例、皮肤过敏1例。 (三)药品不良反应 我院第四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例,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占17.42%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等12个类别,第四季度以抗感染药、中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