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法之其他诊法的介绍

中医脉诊法之其他诊法的介绍
中医脉诊法之其他诊法的介绍

中医脉诊法之其他诊法的介绍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博粹堂中医介绍。

一、足三脉

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本之所系,临诊之时不可不察。其日:“予见按手而不及足者多矣,将欲拯人于危殆,盖亦少探本之原乎?”然而,诊此三脉,远不及诊寸口脉简便易行,因而不易普遍施行。诚如《雪斋读医小记》所云:“仲景施之伤寒卒病急难重症则可,若欲令一般门诊,皆除靴脱袜,延颈以就诊,恐腾为笑谈矣。”尽管如此,作为重症危症时的一种补充诊法,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况且,若手之寸口脉微弱难寻,则可诊足三脉以决诊。如《医学人门》所云:“是三脉虽不比手之六脉可通二经,然手脉既失,亦可诊之以断死生,古人设此,正欲冀其万一耳。”足三脉之所以能候人之根本,是因为人之元气藏于肾之下极,足脉为元气所发,故《三指禅》日:“阳气从下而耗,两足无脉,纵两手无恙,其命不能久留,两手无脉,两足有脉,调治得宜,亦可挽转生机。”所以,此诊法即使在今日,也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跌阳脉又称冲阳脉。在足背内庭穴直上五寸处,为足阳明胃经所出。诊此脉可以候胃气之强弱。《医学入门》日:“动则有胃气,止则无胃气。”《话人书》则称其为:“死生之要会。”此脉之跳动,以缓而有力为常,若弦急或减弱则为病脉。《医宗必读》日:“冲阳脉不衰,胃气犹在,病虽危,尚可生也。然旺中又忌弦急,弦急者肝脉,若见此脉,为木来克土,谓之贼邪,不治。”又如《医门法律》云:“趺阳足脉以迟缓为经常,不当浮数。”“趺阳脉浮,必是胃气虚馁、不

可发汗。”这些都是临床经验之谈,为诊此脉之参考。另外,脱疽诊此脉可以判断病情轻重及进退。

2、太冲脉。如《医宗必读》曰:为女子以血为本在足内踝后,跟骨上方之凹陷中,为足少阴经所注。诊之以候肾气之盛衰如“盖水者,天一之气,太溪不衰,肾犹未绝,病虽危尚可生也。”在足背、足大指率节后二寸之陷中,为足厥阴脉所注。诊之以候肝气之盛衰,“盖肝者,东方木也,生物之始,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尚可望也。”又,历来认以肝为先天,诊妇人之疾患,犹重此脉。如《脉诀汇辨》日:“妇人主血,肝为血海,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犹可望也。”诊足部三脉,常以一指或两指诊之,其脉动当流利均匀。《医学真传》形容为:“厥厥动摇,圆疾如豆。”《三指禅》则指为“往来息均是常”。

至于《诊宗三昧》所说的:“脉法以寸口趺阳少阴三者并列而论,是即寸关尺三部之另别号。”实不足称道。而《通经身考》所说的:“气口即可以决死生,而余经之动脉可不弗诊矣。况女子取太冲,如何可行?”则属封建陈腐之论,不足为法。近人何希时所说的:“吾尝于产后将脱,喘脱垂危等重症,诊气口已微细难寻,模糊不清之时,加诊太溪以察肾气,趺阳以审胃气,心中得以了然。可下短期之决诊,或可使论治处方得壮胆量,则未始非诊法之大助也?”则为阅历之谈,可为今日之法。

二、喉手对比诊法

又称人迎气口诊法。此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人迎在喉旁,气口在寸口。人迎以候外,气口以候内。在喘、水、胀等病证的诊断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遍身诊

即三部九候诊法。是《黄帝内经》时期,特有的诊脉法,自独取寸口诊法流

行以来,已很少有人使用。

此九脉常以单指或双指诊之,以相互协调为无病,一处相失或相减则此处有病。何希时自诊九脉之后指出:“应指皆不甚明显,苟非潜心冥索,未易仓卒得之也。”所以,难在普通门诊施行。

四、弹按相应法

此法亦见于《黄帝内经》即一手按内踝上五寸处,另一手当内踝而弹之,若中手,则无病,反之则有病。未见后人有使用之记述。

五、脐下动气诊法

这是据《难经》“肾间动气”之说,而提出的一种诊法。《医学正传》日:“肾间动气者,脐下气海,丹田之地也。凡见人之病剧者,人形赢瘦,大肉已脱,虽六脉平和,犹当诊足阳明之冲阳,足少阴之太豁。二脉或绝,查候脐下肾间动气,其或动气未绝,犹有可生之理;动气如绝,虽三部平和,其死无疑,医者岂可不详察乎?”脐下动气,即今日腹主动脉,其价值如何殊难评定,但近来有报道有诊腹主动脉以处方用药者,恐为此法之流欤?其他如伤诊鱼际之脉,以断预后,妇科诊中指脉,以断产之与否等等,都在脉诊范围之内。学者亦应知晓。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基础》 (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 考试时间2012年6月日 2012年6月 诊法 ?概念:诊察疾病的方法,即调查了解疾病的手段。 ?内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理论依据:整体观念、见微知著、间接推理、“黑箱理论”。 ?运用原则:四诊合参、不可偏废。 第一节望诊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取临床资料。 内容:神、色、形、态等。 ?望神 神:人体一切生命的主宰和外在表现,也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望神的内容:眼神、面色、反应、形态、动作等。 望神的理论意义:判断病情的轻重 推断病势的吉凶 (一)得神,有神

(二)少神,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三)失神,无神 (四)假神,“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五)神志异常,精神错乱 ?望面色 望面色:面部的颜色与光泽 望面色诊病的原理: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五色分属于五脏。 望色诊病的临床意义:了解病变的部位,分辨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一)常色 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1、主色: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 2、客色:随季节气候而变化的正常面色 (二)病色:可分为善色和恶色两种。 ?善色:面色光明润泽者 ?恶色:凡面色枯槁晦暗者 (二)病色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寒证:寒凝血滞,气血不通 惊风: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青色 2 、赤色 主热证。 满面通红:主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火旺。 3、黄色 主虚证、湿证。 阳黄:鲜明如桔色,为湿热熏蒸。 阴黄: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郁阻。 4、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气脱。 面色苍白无华:主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晄白:多主阳气虚衰,水湿不运。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瘀血、水饮。 面黑浅淡:肾阳虚寒。 面黑而干:肾精亏耗。 目眶色黑:肾虚水泛。 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 ?望形态 (二)望姿态 坐:坐而俯首,气短懒言,主肺脾气虚,肾不纳气 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主水气凌心。 卧:面常向里,多虚,多寒,是为阴证。 面常向外:多实,多热,是为阳证。 望舌 1、舌与内部脏腑密切相关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太息多与肝郁有关。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病室气味,则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听声音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躁扰不宁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是癫证,多为痰气郁闭所致,属阴证;神识不清,语言颠倒,声高有力,称谵语,属实证;神志恍惚,语言重复,声低无力称郑声,属虚证。②呼吸声。呼吸有力,声粗浊,多为热邪内盛,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多为肺肾气虚,属虚寒证。呼吸急促而困难是喘证,发作急骤,声高气粗,以呼出为快的,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而致,属实证;发作缓慢,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或痰鸣不利的,属虚证。呼吸困难而有痰鸣音,是哮证,为痰阻气道而致。③咳嗽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候。④呕吐声。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⑤呃逆声。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⑥嗳气声。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气不和或胃气虚弱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精)

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太息多与肝郁有关。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病室气味,则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听声音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躁扰不宁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太息多与肝郁有关。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病室气味,则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听声音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躁扰不宁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是癫证,多为痰气郁闭所致,属阴证;神识不清,语言颠倒,声高有力,称谵语,属实证;神志恍惚,语言重复,声低无力称郑声,属虚证。②呼吸声。呼吸有力,声粗浊,多为热邪内盛,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多为肺肾气虚,属虚寒证。呼吸急促而困难是喘证,发作急骤,声高气粗,以呼出为快的,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而致,属实证;发作缓慢,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或痰鸣不利的,属虚证。呼吸困难而有痰鸣音,是哮证,为痰阻气道而致。 ③咳嗽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候。④呕吐声。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⑤呃逆声。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⑥嗳气声。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气不和或胃气虚弱 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诊法是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 一、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 1.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神的得失有无,以分析病情及判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等的诊察方法。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望神主要观察以下几种情况:(1)得神(2)少神(3)失神(4)假神(5)神智错乱 2.望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与肌肤的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望色以望面部气色为主,兼顾肌肤、口唇、爪甲等。 忘面色包括常色与病色。 常色包括主色、客色。(1)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2)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病色即是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化。观察病色关键在于辨别五色善恶及五色主病。(1)五色善恶: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血未衰,预后良好;凡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色,提示病情加重,脏腑精气衰败,气血阴阳亏虚,胃气已衰,多预后不佳。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为区分要点。(2)五色主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 3.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姿态。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之形体胖瘦强弱及动静姿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形态包括:形体和姿态。 (1)望形体:指观察人形体之胖瘦强弱及体质形态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形体时应注意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与体质的差别。 (2)望姿态: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状态及肢体动作和体位,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姿态时主要观察病人的行、坐、卧、立时的动作与体态,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辩证。 4.望头项五官:通过重点观察受检者头面、颈项及五官等局部变化,以测知内应脏腑病理变化的方法。 (1)望头面:指通过对受检者头面形态、头发及囟门的观察,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头面时应注意头形、头发、囟门及面部形态的变化。 (2)望五官:是通过观察头面器官目、舌、口、鼻、耳等的异常变化,以察知疾病的方法。 (3)望颈项:通过观察颈项的外形,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5.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以测知体内病变的方法,简称舌诊。 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 (1)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体的神、色、形、态改变,以测知脏腑病变的方法,望舌时应注意观察舌体有神无神、舌色变化。舌形得改变及舌体的动静姿态。 (2)望舌苔:是通过对舌苔颜色、质地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变化情况的方法。①望苔色:是通过观察舌苔不同颜色变化,以诊查疾病的方法。一般有白

中医-四诊法教案

《中医——四诊法》 教学设计 08传统文化汪向荣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四诊法的起源及内容;认识到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科学判断。通过学习《四诊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诊法的内容 难点:望、闻、问、切的独立运用 关键:望、闻、问、切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和学生一起做教室健康操。(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一、手部运动:把你的手握紧成拳头,然后放松,舒展手指,重复八次;然后转动手腕八次。 二、背部和肩部运动: 站直了,把你的右手放在左肩上,慢慢地回头;同样地方式对右肩再做一次,如此重复八次。 三、头部和颈部运动:把头从左往右转,再转回左边;重复做八次,再把头往前低,再往后仰,重复做八次。 活动二:把课本P89页《扁鹊见蔡桓公》编成话剧表演。 话剧内容梗概:扁鹊来到蔡国,蔡桓公宴请了他。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大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说自己没有病。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几天后,扁鹊再去见蔡桓公,说道:“大王的病已到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很不高兴。又过了几天,扁鹊见到桓公时说:“大王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又过了几天,扁鹊再见桓公时,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在血脉和肠胃,都有办法治愈,但病在骨髓,我就没有办法医治了。几天后,桓公体痛,忙派人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就病死了. 活动三:扁鹊通过三次见蔡桓公就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我们可以看出扁鹊确实是医术高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中医四诊—切诊

中医四诊—切诊 主讲人:余春芳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脉诊 1、脉诊的原理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地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 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扩张,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既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的协调: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2、切脉的部位 一般取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右手偏旺于气,左手偏旺于血。 取寸口脉的道理:(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脉气流注肺而总

中医四诊2

对中医四诊的认识 摘要:四诊法是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四诊的认识。 作者:姓名:刘家忠班级:09钢2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号:200913040218 关键词:望诊闻诊闻诊切诊 一、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已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二)望气色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三)望形态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的外形也衰弱。 (四)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五)望少儿指纹指纹是指浮露于食指桡侧可见的脉络(即食指掌侧的浅静脉),是由手太阴肺脉分支而来,所以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具有近似的临床意义,适用于三岁以下的幼儿。望指纹,主要是观察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六)望排出物排出物包括痰涎、呕吐物、涕、泪、汗、脓液、二便、经带等。观察排出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为辨证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然而往往大部分内容物由患者观察叙述,成为问诊的内容,一般而言,排出物色淡,清稀者,多为寒证,色深粘稠者多属热证。 二、闻诊

中医四诊

第二章中医四诊 第一节望诊 定义: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望诊思路: 具体展开结合“望诊知识框架”。 “望诊”知识框架: 一、全身望诊 神、色、形体、姿态等。 二、局部望诊 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排出物等。 三、望小儿指纹 四、望舌 舌质、舌苔、舌下络脉。 一、全身望诊 (一)方法与要求 1.方法 (1)病人面向自然光线,坐位或仰卧位。 (2)病人体态自然,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遇到一些望诊内容在就诊刻下无法获取者,可通过询问病人、家属获取,或事后有条件时再观望获取。 一句话总结: 自然光线,体位正确;体态自然,充分暴露;结合问诊。 2.操作(1)望神(2)望色(3)望形体(4)望姿态 (1)望神 问题举例:如何进行望神? 学习方法:先明确框架,再补充细节! 先明确框架: 先望“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主神志。 再望“思维意识及精神状态”。 最后望“面部表情”。心其华在面,心主神志。 再补充细节:

①首先应观察眼睛的明亮度,即目光是明亮有泽还是晦暗无光。 ②其次,应观察眼球的运动度,即眼球运动灵活还是运动不灵。 具体操作:医者可将食指竖立在患者眼前,并嘱患者眼睛随医者的食指做上下左右移动。若患者眼球移动灵活是有神的表现,反之,则为失神的表现。 再望“思维意识及精神状态”。 观察患者思维意识是否正常,有无神志不清或模糊、昏迷或昏厥等;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有无精神不振、萎靡、烦躁、错乱等。 最后望“面部表情”。 应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是丰富自然还是淡漠无情,有无痛苦、呆钝等表现。 通过以上观察得出病人得神、少神、失神或假神等结论。 (2)望色观察患者面部气色有无异常。 整体+五色主病 望整体: 是否荣润含蓄、有无少华、无华、晦暗、枯槁、暴露等。 五色主病: 面部呈现何种颜色(青赤黄白黑),有无局部的色泽异常。 (3)望形体 观察患者体型、体质、营养、发育状况。 望整体+望局部 望整体:有无体胖、体瘦、虚弱等。重点观察体型,矮胖、瘦长还是适中,有无畸形。 望局部:头型偏圆、偏长还是居中。颈项粗短、细长还是适中。肩部宽大、窄小还是适中。胸廓宽厚、薄平还是适中。 (4)望姿态 坐、卧、立、行、异常动作 坐:要观察是坐而仰首还是坐而俯首,是端坐还是屈曲抱腹或抱头。 卧:要观察卧时面部朝里还是朝外,仰卧还是俯卧,平卧、斜卧还是侧卧等。 立:要观察端正直立还是弯腰屈背,有无站立不稳或不耐久站或扶物支撑的情况。 行:要观察行走时是否以手护腰,行走之际有无突然停步以手护心或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的情况。 异常动作:要注意有无睑、唇、面、指(趾)的颤动,有无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的情况,有无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的情况,有无恶寒战栗、肢体软弱的情况,有无关节拘挛、屈伸不利。 儿童:还应注意有无挤眉眨眼,努嘴伸舌的情况。 3.望诊注意事项(共4条,了解) (1)充分暴露,细致观察 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以便完整、细致地进行观察。 (2)静心凝神,排除杂念 望诊时医生应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这样才能发现异常体征,捕捉到疾病的相关信息。如望神的方法是“以神会神”,即是以医生之神去观察、体会患者之神。 (3)辨别真假,排除假象 望诊时医者应注意辨识假象。 ①假神与疾病好转的区别:二者虽然都是以病情危重为前提,但假神出现多为久病、重病治疗无效的前提下,突然出现个别现象的一时性好转,且与整体病情危重情况不相一致。 ②人为因素造成假象:化妆。如:抹嘴唇、戴假发、染头发、打发蜡等。

中医临床四诊技巧

中医临床四诊技巧 中医学经历了漫长年代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区别,集中反映了中医理论的精髓。 中医看病时通常是运用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了解患者疾病的现状和病史,探索发病的原因和病机,掌握症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所在和邪正虚实、病情顺逆等变化。它的基本精神和特点是整体观,临证不是孤立地对待每一病症,而是要结合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形态苦乐、嗜欲喜恶、体质强弱,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中医诊病的手段和方法可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的。 (一)望诊 包括神色形态几个中心内容,但尤以色诊、舌诊为重点。 初涉临床时往往会强调问诊为四诊的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的精义,超越语言表达所提示的信息,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确非诳语,而“五色诊”的启示,尤胜于 望神情、形体、动态。 1.色诊 亦称“五色诊”。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它部位也可类推。观察面部色泽的荣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因为十二经脉气血皆上注于面,在病理情况下也有其相应变化。不论五色如何,分辨其善恶的共同基本特点是:善者明亮、含蓄、润泽──表──浮泽;恶者晦 暗、暴露、枯槁──里──沉浊。 同时,还当进一步联系八纲辨证,掌握病变的不同性质。例如: 气虚──晄白 虚 白血虚──淡白 实──苍白──寒实 实──面目红赤 赤

虚──两颧潮红 寒──青苍 青 热──青赤 明亮──湿热(阳) 实 黄晦滞──寒湿(阴) 虚──萎黄 灰黑暗淡──阳虚 虚 焦黑瘦削──阴虚 黑 黑而带黄 实阴盛寒实 青黑相兼 《素问·五脏生成篇》根据面色判断病人的吉凶善恶,指出“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鸟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煤炭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颇为具体切实。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根据脏腑在面部的分属,结合五色的不同,以测知某一脏腑的病变,及其相互之间的生克顺逆,但应以面部整体色泽为主,分部察色为辅,不可机械对号,确有特异表现者可参合辨析。《内经》对面部分候五脏的具体方法有二,《素问·刺热论》以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似较《灵抠·五色》分候法为简要可凭。望目,也是望面时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既要看两目有神、无神,明亮、浑暗,还要注意其病理特征。目胞浮为风邪犯肺或脾虚湿蕴,目胀睛突为肝经火郁、痰瘀阻络,斜视为风火,直视、上视为痰瘀上蒙神窍,两侧瞳孔大小不等为颅脑水瘀,目睛色青而视物转动灵活多属肝旺体质,目赤充血多属心肝火盛,两目深黄多为肝胆湿热,目睛及眼脸淡白少泽多为血虚,目眶暗黑者多属痰瘀、肾虚,目睛内眥见黄色瘤斑者为痰浊瘀结,视歧、目荒荒为肾虚精竭 或痰瘀饮逆。 2.舌诊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体的舌质、舌苔、形态及其润燥。由于五脏之脉皆络于舌,赖气血津液上输濡养,故通过舌诊可以直觉观察到病变所属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病邪的性质及浅深。望舌苔要注意苔色和舌质的变化。舌质淡红为平人;淡白为气血亏虚;红绛为热盛伤阴;青紫为血瘀。苔色有白、黄、灰黑之分,白苔主表、主寒。薄白而润为常人;薄白而干为表证津伤;薄白而滑为寒湿;厚白为湿浊、痰饮、食积;腐苔为湿热秽浊上蒸。黄苔主里,主热,

中医诊断学 脉诊考点练习解析

中医诊断学第五单元脉诊 一、A1 1、细脉的特征表现为 A、脉细如线,应指显然 B、脉浮细而软,轻取即得 C、脉极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D、脉极细极软,似有若无 E、以上都不是 2、数脉的脉率表现为 A、一息五至 B、一息八至以上 C、一息七八至 D、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E、以上都不是 3、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的脉象是 A、伏脉 B、浮脉 C、芤脉 D、散脉 E、革脉 4、迟脉类常见的脉象是 A、缓脉、紧脉、弦脉

C、涩脉、结脉、迟脉 D、细脉、微脉、代脉 E、散脉、革脉、涩脉 5、属于虚脉类脉象的是 A、虚脉、细脉、代脉 B、实脉、紧脉、虚脉 C、微脉、涩脉、缓脉 D、伏脉、代脉、弱脉 E、革脉、结脉、短脉 6、下列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A、洪脉 B、濡脉 C、散脉 D、芤脉 E、促脉 7、下列属于沉脉类的脉象是 A、滑脉 B、濡脉 C、弦脉 D、弱脉 E、洪脉 8、下列何种脉象不可见于正常人

B、实脉 C、缓脉 D、长脉 E、弱脉 9、下列脉象中,均可见于惊恐、疼痛的是 A、紧脉、结脉 B、涩脉、濡脉 C、滑脉、动脉 D、结脉、代脉 E、代脉、动脉 10、主痰湿常见的脉象是 A、牢脉 B、革脉 C、弦脉 D、滑脉 E、代脉 11、下列脉象中既可见于健康人,又可见于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是 A、濡脉 B、大脉 C、滑脉 D、缓脉 E、数脉

12、厥病及痛极的患者常见的脉象是 A、伏脉 B、散脉 C、革脉 D、牢脉 E、虚脉 13、弦脉主病不包括的是 A、疼痛 B、痰饮 C、肝胆病 D、气血两虚 E、老年健康者 14、脉象特征表现为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的是 A、数脉 B、滑脉 C、动脉 D、涩脉 E、弦脉 15、沉脉的脉象表现为 A、沉细无力而软 B、浮细无力而软 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txt14热情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与活力;热情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与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运用听觉与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与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与气味均就是在脏腑生理与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与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与判断疾病种类。闻诊包括听声音与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就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就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就是胃失与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太息多与肝郁有关。嗅气味可分病体与病室两方面。病体的气味主要就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与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病室气味,则就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与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与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与气味均就是在脏腑生理与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就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与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与疾病种类。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听声音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与邪气性质。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就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躁扰不宁就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就是癫证,多为痰气郁闭所致,属阴证;神识不清,语言颠倒,声高有力,称谵语,属实证;神志恍惚,语言重复,声低无力称郑声,属虚证。②呼吸声。呼吸有力,声粗浊,多为热邪内盛,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多为肺肾气虚,属虚寒证。呼吸急促而困难就是喘证,发作急骤,声高气粗,以呼出为快的,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而致,属实证;发作缓慢,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或痰鸣不利的,属虚证。呼吸困难而有痰鸣音,就是哮证,为痰阻气道而致。③咳嗽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就是喉风,属危急证候。④呕吐声。呕吐徐缓,声低无力,就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⑤呃逆声。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无其她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就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⑥嗳气声。嗳气,古称噫气。若就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就是胃气不与或胃气虚弱 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低沉;若就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

中医四诊操作(1)

(一)中医四诊操作 1.适用对象:出师和确有专长通用 2.考试分数:10分 3.考试内容: 【考核序号】1 101 【答题题干】什么是神? 【参考答案】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5分),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5分)。 【考核序号】2 102 【答题题干】咳后有鸡鸣样回声见于什么病?咳声如犬吠见于什么病? 【参考答案】分别为顿咳(百日咳)(5分)、白喉(5分)。 【考核序号】3 103 【答题题干】根据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哪五种? 【参考答案】包括得神、失神、假神,少神、神乱(各2.5分)。 【考核序号】4 104 【答题题干】实证咳嗽、虚证咳嗽的表现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咳声重浊紧闷,多属实证(5分)。咳声轻清低微,多属虚证(5分)。 【考核序号】5 105 【答题题干】常色的概念是什么?表现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常色是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5分);特点是明润、含蓄(5分)。 【考核序号】6 106 【答题题干】少气的临床特征、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5分)。见于诸虚劳损(5分)。 【考核序号】7 107 【答题题干】主色的概念是什么?客色的概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所谓主色,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5分)。所谓客色由于外界因素、生活条件的变动,而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5分)。 【考核序号】8 108 【答题题干】病色的概念是什么?表现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病色是人体在疾病时面部显示的色泽(5分);特点是晦暗、暴露(5分)。 【考核序号】9 109 【答题题干】赤色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热证,戴阳证(各5分)。 【考核序号】10 110 【答题题干】白色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虚证(4分)、寒证(3分)、失血证(3分) 【考核序号】11 111 【答题题干】什么是嗳气,其病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5分)。胃气上逆(5分)。 【考核序号】12 112 【答题题干】黄色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脾虚、湿证(各5分)。 【考核序号】13 113 【答题题干】什么是呃逆,其病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的症状,俗称打呃(5分)。胃气上逆(5分)。 【考核序号】14 114 【答题题干】青色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证(各2分)。 【考核序号】15 115 【答题题干】什么是哮?哮的病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5分)。因痰饮内伏,遇诱因而诱发(5分)。 【考核序号】16 116 【答题题干】黑色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证(各2分)。 【考核序号】17 117 【答题题干】喘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表现为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6分),甚至鼻翼煽动,难以平卧(4分)。 【考核序号】18 118 【答题题干】肥人与瘦人的病理特点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肥人易痰湿积聚;瘦人易内有虚火(各5分)。 【考核序号】19 119 【答题题干】什么是独语、错语?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

中医操作 一、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的方法(40分) 1、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室诊也要保持安静。(5分) 2、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腕伸直)仰掌(手心向上),在脘关节下面垫松软的脉枕。(5分) 3、指法: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做,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关脉部位,接着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与体表大致成45°角),以指腹按触脉体。(5分)(手指与体表垂直或水平扣5分)。 4、切脉: 1)选指: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诊病人右手,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诊病人左手。 2)布指: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髙骨内侧动脉搏动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根据病人身高适当调整指距。(10分)(布指相反者扣10分) 3)运指: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总按、单诊操作。(10分)(缺一个扣2分)

二、如何望舌体?(40分) 1、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5 2、面向光源,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注意环境 灯光的影响。5 3、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 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10 4、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中、舌两侧、舌根;5 5、望舌色(颜色)、舌形(形质)、舌苔(动态)内容:色 泽、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萎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三、如何望舌下脉络?(40分) 1、病人应采用坐位或仰卧位;5 2、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5 3、伸舌姿势: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 抵上颚,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10; 4、望形状: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5;(缺一 扣2) 5、望颜色:淡红、紫红、靑紫、暗红等。5(缺一扣2) 四、请演示斜飞脉和反关脉的切诊位置,二者是否属病脉?(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