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7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具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水利、农艺和土壤、生物、生态及环境等相关学科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现代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与专业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该方向主要是运用野外调查与实验、人工模拟与室内实验及分析研究等方法,研究土壤侵蚀作用营力、作用方式及作用过程;研究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机制、性质和变化,明确土壤侵蚀防治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研究土壤侵蚀类型在空间的组合及地域分布规律;研究土壤侵蚀的动态监测、模拟及预测预报和高新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

2.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该方向主要是在充分研究与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流域的生态经济特点,进行生态经济系统诊断,从而提出流域规划模型与优化决策,建立起适合于不同流域生态经济特点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同时,探讨和研究流域内防治水土流失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先进方法和手段等。

3.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

该方向主要是研究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监测与控制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通过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体系的布置、监测系统的构建,以及高新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对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效果提出监测评价意见。通过水土流失监测结果分析,明确水土流失特点,并提出水土流失控制的方法与控制体系。

4.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

该方向主要研究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水土保持治理后的生态环境评价,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评价两个方面。在深入研究生态环境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

动态模型,提高生态环境的评价手段,完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评价的方法,以期从多方面提

出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

毕业时间,但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 4 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可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小组成员可从校外聘请,必须是知名

教授或专家。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须全面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

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

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部。

2.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研究

方法。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组织的学术活动,并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做 2 次以上与专

业相关的学术报告。

4.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 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在完成实践教

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 标准学时。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艺术素养。

五、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数不少于32(不包含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等),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 分。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

(一)学位课

1.学位公共课

(1)第一外国语(2)自然辩证法概论

6 学分2.5 学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位专业课

(4)数据分析方法

(5)灰色理论及其应用

(6)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

(7)流域管理与实践

(8)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

(9)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

(10)专业外语

(1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专题1.5 学分

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2 学分

(6)、(7)、(8)、(9)四个方向选一

(二)选修课

具体设置见附表1。

(三)补修课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 2 门(相应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

生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及格,但不计算学分。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开

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4.学术交流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学科范围内做 2 次以上学术报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的,经本人申请可减免主讲次数。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 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 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接轨,同时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 作。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 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 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 述。

2.学位论文研究的实施时间

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年。 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 的时间不少于 1.5 年)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一般 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中、 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按照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 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硕士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 1 篇与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研 究性学术论文,排名必须是第一位或第二位,若为第二位时,指导教师须为第一位。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正式答辩 20 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 式论文。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 学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科的学位委员会和校研究 生部提出答辩申请,经批准后,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 成人员必须有 1 名以上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答辩合

格者经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

关君蔚.水土保持原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年

王礼先.水土保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年

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 年

本学科需阅读的专业学术期刊

1 水土保持学报

2 水土保持通报

3 水土保持研究

4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5 生态学报

6 水利学报

7 农业工程学报

8 土壤学报

9 林业科学

附表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的定义:在水土流失发生区,采用相应的农业和牧业措施,保护、改良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进而提高农牧业产量,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土壤吸湿水: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吸湿系数: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时,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土壤膜状水:在土壤中可极缓慢的移动,(0.2~0.4mm/时)。由于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所以只有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成为无效水。 萎蔫系数:当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水毛管上升水:地下水籍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 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交换的速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含义:就是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调节土壤松紧度、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从而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措施。 初级耕作措施又叫基本耕作措施。是指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次级耕作:次级耕作或称表土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中耕: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或灌溉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在湿润地区,或水分过多的地上,还有蒸散水分的作用。 等高耕作: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少耕法: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免耕法: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区田方法:就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犁成水平的沟和垄,将作物种在垄的半坡上,在沟中每隔一定距离作一土挡,以蓄水保土。 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的年限内,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牧草的种植方式。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性质的作物,利用它们成熟期的不同或植株高矮疏密的不同来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产量的栽培种植技术。 限制因子律当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时,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 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2、耕地资源严重失衡:(1)水田、旱地构成不合理(2)平耕地、坡地构成不合理(3)地力构成不合理;4、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5、肥力衰竭;6、耕地污染严重,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受灾成灾面积大;7、不合理占地严重。 农地水土保持的作用:1、改善土壤抗蚀性能;(1)减少雨滴击溅侵蚀;(2)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速率;(3)改良土壤结构。2、局部改善小地形,消除坡面径流,增加入渗;3、改善光热分布。 农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1、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原理与途径;2、农地退化类型分析;3、综合治理体系建立;4、土地利用规划。 农地水土保持的经验:1、加强耕地的保护与利用;2、重视轮作制,强调农牧结合;3、重视作物品种的选择; 4、综合开发利用山地。 土壤吸湿水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动,无效水。土壤吸湿水影响因素:大气湿度愈大,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湿量也愈 大。 土壤毛管水特点:(1)可以自由移动;(2)溶解养 分能力;(3)植物有效。 影响通气性的因素:<1>.土壤孔隙状况:当孔隙度 高,且通气孔隙多时,气体交换加快,通气性好。〈2〉 水分含量:旱地中,水分含量高时,可阻断通气孔隙, 降低通气能力,故水分含量低时,土壤通气性好。 土壤通气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植物根系的 生长: A、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5%, 此时根长色 浅,根毛丰富,吸收力强. B、当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时,根系发育受阻,根短色暗。C、当土壤空气 中氧气含量<5%时,根系停止生长,根系易腐烂。(2) 影响种子萌发严重缺氧时, 种子的呼吸作用受阻, 发芽率降低,种子腐烂.(3)影响有机养分释放。通气 性,好气性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养分释放.影响养 分的有效性.(4) 影响土壤环境通气不良时,易积累还 原有毒物质, 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系和微生物的生长 土壤水、气、热的关系1. 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 气共存于土壤孔隙,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消长的数量关 系。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大多数大孔 隙充满了水分,造成土壤的通气状况不良。当土壤含 水量进一步降低,有许多毛管孔隙为空气充满。这时 容易造成土壤水的供应不良,形成植物的旱害。2. 土 壤水和土壤温度湿土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不同土 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小;干土温度上升快,下降 也快,而且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大。3. 土 壤热量对土壤水、气的影响当土温较高时,土壤的蒸 发量也较大,土壤易于失水干燥,易于通气。土壤不 同层次中的温度梯度还可引起土壤水分的运动,即从 热处向冷处的运动;特别是土壤冻结时可导致上层滞 水,促使土壤过湿和通气不良。 土壤耕作的作用: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混 拌土壤:4、平整地面5、压紧土壤 翻耕作用:翻土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 土翻到上层,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 菌;松土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碎土犁壁有 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 善结构。 翻耕方法A、全翻垡B、半翻垡C、分层翻垡法 次级耕作1、耙地2、耱地3、中耕4、镇压 5、起垄 6、作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 耕作法(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少耕覆盖法作用:(1)改良土壤水分状况;(2)改土 培肥;(3)防除杂草;(4)增产效果显著。 少免耕法松土原理:①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 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通道愈多。但一经翻耕, 全部破坏。②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 土壤、创造良好的耕层。③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 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 压实。 ④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 疏松、孔隙度增加。 轮作技术措施:在轮作的农田上,把作物安排为前后栽 植顺序是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之中种植一遍所历经的 时间称为轮作周期。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 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 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 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 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严重时会寸草不生。(3)为了保 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律(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 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3)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土壤培肥的途径:一、广开肥源二、使用有机肥料 三、发展绿肥牧草四、秸秆直接还田五、合理施 用化肥 合理施肥应考虑的条件:(一)施肥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二)施肥与土壤条件的关系(三)施肥与作物的关 系(四)施肥与耕作栽培的关系(五)灌溉条件与施 肥的关系(六)肥料性质与施肥的关系 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制(一)植物的抗旱性:是 指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具有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 维持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代谢水平进而维持正常的生 长发育进程的能力。(二)植物的抗旱机制:(1)避旱 型:时间上的特点,使植物在严重的水分亏缺发生之前, 植物就已经完成其生活史。(2)御旱型:植物在干旱逆境 下保持植株组织内部高水势的能力,主要通过减少蒸 腾、增加吸水来实现。(3)耐旱型:是指植物受旱时, 在较低水势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应阻止、降低 或修复由干旱造成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1、选择耐旱之品种1)、选 择耐旱品种及作物时,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使作物 生育期与当地水、肥、气候条件相适应。2)、选择耐 旱品种及作物时,要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3)、选 择耐旱品种作物同时,必须应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安排好轮作制度。2、坚持抗旱栽培提高水分利用效 率,使供水和需水在季节上相协调。3、抗旱锻炼人 为创造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对 干旱的适应能力。4、合理施肥:多施P、K肥。 草业措施的作用:(一)、蓄水保土,减免侵蚀1、生 长迅速,枝叶繁茂,可避免雨滴直接击溅地表;2、株 丛加大了地表粗糙度,可滞缓径流,拦截泥沙;3、根 系固结土粒,增加土壤的抗蚀性;4、枯落物及根系的 分解,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抗蚀性。(二)、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1、枯落物及根系的分解,增加了封中的有 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豆科牧草的根 瘤固氮作用,使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3、根系使土壤 疏松,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 提高了地力;4、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可用来改良盐碱 地。(三)、提供三料,促进多种经营;发展牧草业是 解决三料俱缺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工种草,合理经营 和改良天然草场可形成以草促牧,以牧促农,农牧共 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种子的处理(一)种子清选(二)浸种(三)硬实 处理(四)去壳、去芒(五)根瘤菌接种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水保作用区别:1、发挥蓄水保土 效益的时间不同;2、固土深度不同;3、改土能力不 同;4、对土壤的庇护作用不同;5、抗逆性不同。 ----11水保考试办编 213出版社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 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深入,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 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1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给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⑴绿地规划构思 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征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 ⑵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

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成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升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主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①公园绿地 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置公共绿地。规划在园区布置十个公园。见图

建筑施工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建筑施工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目标................................................... - 3 - 三、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与管理................................................... - 3 - 四、水土保持标准..................................................................... - 4 - 五、水土保持的目标................................................................. - 4 - 六、水土保持措施..................................................................... - 4 -

一、工程概况 1.1 电厂规模 东莞中电新能源热电厂2×350MW级燃机扩建工程。老厂规模为2×180MW 9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老厂的天然气由东莞城市燃气运营商东莞新奥燃气公司提供,新奥燃气公司与厂区相邻,位于厂区东北侧。原电厂燃用双燃料,即燃用天然气,以轻油作为备用。目前业主已经完成油改气,厂区的油罐和油泵房已拆除。 本期扩建2×350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及相应的公用设施,部分公用系统按3×460MW机组预留,电厂最终规模为3×460MW(改进型)机组。 1.2 现场条件 电厂位于工业园南部工业组团的南端,为二类工业用地。电厂东侧地块为新奥燃气公司和LNG东莞分输站,往东距离莞深高速公路约300m,北侧为电厂主要热用户——华润雪花啤酒(广东)有限公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报告-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 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课程实习报告 目录 1.目的及意义 1 2.实习区基本概况1 2.1地理位置1 2.2自然条件2 3.石漠化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 2 3.1监测内容2 3.2技术方法 3 4.实习区石漠化现状(2010) 3 5.实习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4 5.1土地利用类型4 5.2植被类型6 5.3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8 5.4石漠化程度9 5.5石漠化演变类型 10 6.实习区石漠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1 6.1石漠化原因11 6.2治理措施11 6.2.1封山育林(草) 11 6.2.2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11 6.2.3大力发展石漠化地区的旅游业 11 7.实习心得 12

1 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实习,我们要了解到水土保持要做什么的、该怎么去做和并为将来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创造更大化效益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并结合上课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习中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问题,最终达到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增加绿地面积和促进生产、增加收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的的有机统一体。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的目的、意义是:根据国家、地方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定期调查、测量和记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及其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准确、及时、全面地研究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水土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与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相关软件(GPS、RS、GIS)的使用,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获取调查区两期石漠化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石漠化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结果分析,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2 实习区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本次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实习遥感监测石漠化的地点是龙广镇,龙广镇位于安龙县西南东与新桥乡、德卧镇相连,距安龙县县城33公里,西与兴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流失的危害很多,它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现在很多院校都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这门学科,接下来是一门环境生态类学科,属于理、工、农、水、林等专业交叉性学科,主干学科为水土保持工程学、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为国家农业和环境类重点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林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要求如下:

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2.掌握流域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 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 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该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土壤学、树木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测量学、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小型水利工程学、农田水利学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代码:090402 学科门类:农学专业类:环境生态类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教学、科研、规划设计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2、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 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 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主干学科 农学、林学、环境科学。 六、主要课程 气象学、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土壤侵蚀水动力学、工程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水工岩土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水土保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小型水利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等。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介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简介 目录 专业基本情况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学制与授予学位 主要培养学校 相关资格考试 就业方向 专业基本情况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学制与授予学位 主要培养学校 相关资格考试 就业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专业代码: 090402 一级学科: 农学 二级学科: 环境生态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教学、科研、规划设计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

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2.掌握流域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 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 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该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水土保持工程学、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土壤学、树木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测量学、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小型水利工程学、农田水利学等。 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农学学士或者工学学士,具体的就看学校的专业设计情况啦 主要培养学校 北京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黑龙江大学 相关资格考试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按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五个专业方向。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实习 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20T18:08:47.5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作者:姜明月 [导读] 对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来说,工作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也会关系到相关工作开展的结果。 摘要:一直以来,水土资源都在人类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对于现阶段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我们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要认识到其危害,之后分析原因,总结一些可行对策,这样才能保证相关措施能够顺利实行。其实对于水土荒漠化防治的问题来说,需要我们首先对自然环境有一个确切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相关措施能够顺利实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对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来说,工作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也会关系到相关工作开展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把握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全方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土地荒漠化会影响作物种植,更会导致操场的退化,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当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下面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一、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 由于一系列外力的因素导致水土资源的情况受到影响,例如风力和水利导致水土资源受到破坏,这样的情况就叫水土流失。而荒漠化大多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等一系列人为因素导致地面植被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认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和植被以及土壤自身的情况,这些因素出现变化都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在人为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了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和开垦等人为活动,从而导致自然环境出现破坏。举例来说,我国的渭河谷地一直是水土肥沃的地区,但是经历从周代到唐代近两千年的开发,耕地面积已经缩减于原来的十分之一,地表植被减少。在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也由于人为对植被的破坏,所以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造成的危害 我国不同地区所出现的荒漠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有不同的产生原因,但是任何问题的存在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其危害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首先在农业生产上,荒漠化地区无法进行耕种,由于其土壤中的营养已经流失,所以农作物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其局部气候出现了改变,降水更加稀少,农作物难以生长。 其次,对畜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土地荒漠化会导致草地退化的问题,牧草质量降低,同时牲畜缺乏食物,无法生长,在此条件下了不得不扩大范围来方木,这样一来,过度放牧问题反复加剧。 最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被冲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会形成粮食短现象,造成国内粮食危机。总而言之,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工作制度,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制度因素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建设与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工作效果息息相关。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工程,因此,需要规范的制度标准进行约束和管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指导防治工作正常开展,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约束防治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使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在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工作要不断突出制度的框架支撑作用。 2)制度的完善性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结果。在防治工作制度建立以后,还需要根据防治工作进程对防治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可以使制度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高防治制度的指导效能。因此,制度的完善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成败,作为防治工程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制度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制度管理效能,利用完善、合理、规范的制度来指导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3)制度建设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防治制度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以便工作人员在防治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提供有力得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度管理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其对防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需要地方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从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难度较大,需要防护和治理得面积较多,单纯依靠国家力量难以取得积极的防治效果。其中地方政府的参与十分关键,只有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提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质量。其中地方政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效果 地方政府作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政府态度决定了防治工作的走向和效果。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从政策层面提供有力地引导与支持。这样有助于明确防治工作方向,早日实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目标。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能否获得足够资金支持 由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因此需要大量的项目资金。如果政府重视程度较强,有助于下属部门设

水土保持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水土保持实习心得 我们参加水土保持实习可以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下面带来水土保持实习心得,欢迎阅览! 水土保持实习心得【1】 ●一、实习时间:20xx年5月24日 ●二、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 ●三、实习方法: 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漕河渡槽项目,在施工工地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现场讲解,然后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解答,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 1、工程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年调水规模xx0亿立方米。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由石家庄至 ____(省、市、区、县)团城湖,全长3xxkm,主体工程预计完工时间20xx年底。漕河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位于xx省xx市xx 县城西北,距xx市约30公里。起点为吴庄隧洞进口,终点为岗头隧洞出口,线路全长9319.7米。该段主要建筑物包括吴庄隧洞、漕河渡槽、岗头隧洞、大楼西沟和大楼西南沟左岸排水等;渠道工程包括连接吴庄隧洞与漕河渡槽的土渠及连接漕河渡槽与岗头隧洞的石渠等。该渠段设计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

2、渡槽建设情况。 该工程结合漕河渡槽现场地形地质条件,讨论了板梁式结构和拱式结构等各种型式采用的可能性及优缺点。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具体工程布置、大量的工程量计算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推荐采用20m跨(旱渡槽段)和30m跨(主河槽段)单联3槽多侧墙结构方案。 该项目原计划从04年10月开始,到06年12完工,后由于当地的征地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在05年6月10日才完成42米宽度征地,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部署,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合理组织资源配置,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精心组织,强化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向前推进,05年12月基本完成了墩身的工作,到目前已完成了32跨,还剩9跨,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完工。 漕河渡槽的起点为渡槽30m跨多侧槽墙段起点,终点为渡槽出口渐变段终点,线路全长1286.6m,是应急段的工期控制性工程,由30m跨多侧墙槽段及出口连接段、出口段组成。(部分渡槽见图一)设计供水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分了50多到其他地方,最后流到北京只有70多了。 槽身纵坡1/3900。30m跨多侧墙渡槽段长1230m,共41跨,为三向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每一块都不会产生拉应力,保证了建筑不会被裂开,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受到了浸出的水的腐蚀使工程可以长久使用,实习报告《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主要项目有钻孔孔桩、墩身、与槽身三大部分。孔桩是直径1.5米的端底桩,坐落在基岩上。墩身采用的是空心重力墩,单墩1000方,基础为桩基或扩大基础。空心重力墩墩帽宽度为4.7m。墩帽长度为23.0m。槽身最大截面尺

水土保持措施

第1章水土保持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有少量的扰动。采用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 (1)部分开挖段采用袋装土临时拦挡,后期拆除。 (2)弃渣场防治区:按照“先拦后弃”原则,弃渣前布设拦挡措施,弃渣完毕,及时种草种树,恢复与优化生态环境。 1.1水土保持一般规定 (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临时防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用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压、扰动面积和损坏地表、植被,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包括塘、沟、渠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雨日进行;土石方作业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弃土弃石就近平整碾压处理,多余渣土运至监理指定地点堆放,不得随意弃置。 (2)水土保持工程“三同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开挖、填筑、占压等活动影响而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切实做到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3)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根据施工特点,对施工场地事先采取永久或临时的拦挡、排水等水保措施;在施工区及其周围设置截排水沟,拦截并排走场地内及周边汇水,在排水出口处设置沉沙池滞蓄径流携带的泥沙,并及时对其进行清理,降低降水及地面径流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弃渣前需先做好渣场的拦挡与排水设施,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 (4)确保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各开挖填筑坡面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绿化;配合业主对施工区的空地采取植树、种植灌草等绿化措施,改善区内自然环境;实施时所需苗木尽量采用本地乡土树草种,种植过程中科学使用保水剂、长效肥、微量元素等材料和技术,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5)施工结束后,对使用的所有材料和设备按计划撤离现场,工地范围内废弃的材料、设备及其他生产垃圾应全部按监理指定的地点和方式统一处理并及时拆除施工区内各种临时设施、并对地面进行清理,使之具备植被恢复条件;撤离前,对工程区内的永久截排设施、拦挡防护措施等水土保持设施的完好程度、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19-03-28T15:13:59.0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王欢[导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吉林白城 137100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将防治策略实施好,并且保障在防治策略的实施中,能够发挥效果。因此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中,要想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策略研究,只有研究好防治策略,才能保障其策略实施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 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水土流失是指因为重力、风力和水力等外在作用力改变水土资源现状,使水土资源改变原有形态,呈现破坏或损失状态的一种自然现象。荒漠化现象是指因为多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使地面植被减少,土地呈荒漠现象的一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人为现象。两者均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或自然因素变化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表现。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植被、气候、地貌以及土壤本身性质等自然力量发生变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加剧造成原有的自然系统遭到破坏的活动因子。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商周时代还有大象出没,后因为自然环境趋于干旱加上人类历史上不断对该地区植被进行破坏,使地表植被减少,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当夏季雨季来临时,造成水土流失形成至今的千沟万壑形态。 2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尽管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但这种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依旧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当在荒漠化地区进行耕种时,因原有的土壤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农作物成长不良,加上风沙影响,改变了局部地区气候,使该地区的降水减少,同时风沙对阳光的遮挡作用,使农作物光合作用效果减弱,进一步了降低农作物产量。其次,对牧业造成危害,土地荒漠化会加剧草地退化速度,导致牧草数量及质量下降,致使牲畜食料减少,影响了牲畜生长。牧民为了满足牲畜食物需求不得不扩大放牧范围,这样会进一步加快牧场沙化速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被冲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会形成粮食短现象,造成国内粮食危机。总而言之,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保持水土的措施 3.1水土的保持工程 我们通过改变地形地貌、增加土壤的渗透、拦蓄地表的河流等工程来保持水土。我们要根据地形、地理位置和实际作用的不同来建造不同的工程,例如:建设沟道的治理工程、坡面的治理工程及泥石流排导等工程。例如:小地形的治理最好建设山坡防护工程,能够有效就地拦截雨水或雪水,阻止坡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有效预防形成面径水流深入到农田、林地和草地等地表,增加土壤水分。小型蓄水和用水工程可以把坡地径流和地下潜流拦截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分还可以浇灌农田,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中蓄水藏流、淤泥造田和引水上山等都属于这类工程。山沟的治理工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预防沟床下切和扩张,调节洪峰流量,降低沟床纵坡的坡度,降低山洪或泥石流中的有害物质,帮助山洪安全排泄,降低对房屋、农田、工厂、道路等场所的危害。 3.2水土保持植被的种植 栽种绿色植物是帮助保护水土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水土保持中的生物措施。所以种植绿色植被在需要保护或者已经发生了水土流失现象的位置上,能够有效地帮助保持水土。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有:关于水土保持植被的选择。植被的选择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所选植物最根本的功能效益是要具备很强的保持水土的能力;其次,所选择的植被还要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考虑;最后,所选用的植物要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要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效益。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不再造成大量的流失现象,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是其次要达到的,如果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肯定会大受欢迎,调动起当地人民的积极性,种植更多的植物,从而使环境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在上面这3种效益中,水土保持的效益肯定是最重要的。关于水土保持的植被配置问题。植被的配置涉及到多方因素,包括地理地形、气候、植被防护以及物种间的关系等等。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做全面的考虑,主要是对于植被生长情况和是否能够改善环境等问题的考虑。具体的配置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经验性,这种可选择性比较小,在对当地区域内的植被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需要靠参照之前的植被物种的相关搭配资料来决定如何配置。另一种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配置方式,这就要求重点考察当地种植地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即土壤、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是否满足。要综合考虑植被的特殊性质,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防护要求进行植物的配置。 4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分析 4.1建立防风固沙带 在沙漠地区由于没有专门防风固沙带,因此一旦出现了荒漠化现象,就会大规模蔓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荒漠化现象出现,就应该加强对荒漠化管理的防风固沙带建设,这样才能在防风固沙带建设中,及时的缓解荒漠化蔓延现象。例如,在沙漠地区栽种比较耐旱植物,如乔木、灌木以及胡杨等。通过这些植物的种植,能够在荒漠化地区和飞荒漠化地区之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随着防风固沙带建设逐渐推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就能够及时缓解荒漠化蔓延现象。 4.2推广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我国应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提出的一项新型环保政策,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导致土地资源的肥沃力下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想全面的提升荒漠化治理力度,应该加强对退耕还林推广实施力度,只有保障退耕还林政策有效实施,才能全面的应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现象。 4.3科学放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