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胜利友爱小学段洪玮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综合算式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2.通过合作与交流,熟悉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路,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题策略。

二、教学过程

(一)口算听算10题以32×3为例学生说口算过程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跟生活相关。出示超市的图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超市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探究

展示: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①阅读读与理解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每箱12个要从图中找到)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知道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提醒:找信息不管要从题目中读,也要从图形中找。

②分析与解答

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请独立解决问题。

同位之间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学生上黑板实物展台讲解。

预设1:先求5箱有多少个,再求5箱多少元。

列式为5×12=60(元)60×45=2700(元),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12×45;

预设2:先求一箱多少元,再求5箱多少元。

列式为45×12=540(元)540×5=2700(元),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45×12×5;

a、观察对比,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为什么这道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不同在哪里

相同点:结果相同,都是用连乘乘法解决的。(板书)

还有都运用了相同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单价×数量=总价)

b、刚才我们是从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什么和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什么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其实这种方法是小学阶段我们解决应用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我把它总结成看信息,想问题。(板书:看想)

③回顾与反思

我们解决了问题,那么接下来应该干什么呢对,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现在我们从问题出发,来检验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未知不知道的要怎么求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解决应用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我把它总结出看问题,想信息。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师:我们学习了用连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就能解决更多的其他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小结:看来不管是用每个保温壶的价钱×总个数,还是用每箱的价钱×总箱数,最终都是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来求的。

解决问题时,既可以从信息出发,还可以从问题入手,寻找相关联的信息,进行解决。这是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2)跑道每圈长400米,小红每天跑2圈。她一个星期跑多少米

五、堂堂清练习

课本第54页第2题,第4题.

解决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解决连乘问题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分析法、归纳法、练习法 学法:思考法、交流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认真听、仔细想、解决下面的问题: 我每天读12页,20天能读多少页? 12×20=280(页) 答:二(1)班一共有48页。 2.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我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阅读与理解 ↓

分析与解答 ↓ 回顾与反思 3.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1分) 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自学指导(10分钟) 课件出示第52页例3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阅读与理解: 1、知道了每箱有12个,还知道卖出5箱,每个45元。 2、问题是“一共卖了多少钱”。 3、怎样分析与解答呢? 分析与解答: 教师板书: 可以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45×12×5=2700(元)

也可以先求出5箱共有多少个,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60=2700(元) 12×5×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四、质疑探究(6分) 回顾与反思: 知道了卖出的`保温壶的数量和每个保温壶的价钱,就可以求出卖的总钱数。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卖了2700元。 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 五、当堂训练(18分钟) (一)课堂检测 做一做。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方法一: (1)每间教室装多少块玻璃?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初步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促动学生的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分析数量关系,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都喜欢哪些运动? 生:足球、篮球、跳绳、跑步等。 师:很好,其实在很多体育活动里也都蕴藏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几道这样的题目,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二、探索研究,分析问题。 师:课件演示课本第99页的例一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这副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我知道有这样的3的队伍;一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个方阵多少人?(指名口答) 生2:一共有多少人?…… 师:(例举问题2)自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师:下面小组内交流,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式计算,看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三、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生: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重点说算理,其他小组实行补充。) 师:课件演示问题的不同解决过程。 四、点拨升华,巩固算理。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3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3种方法。(引导多说算理)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的比较多) 师点拨:对呀,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先求、、、、、、再求、、、、、或者先求、、、、再求、、、、、、、。但是我们在考虑方法多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选择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好方法。 五、演练拓展,发散学生思维。 1、口答题。 2、完整习题:跑道每圈400米,我每天跑两圈,一个星期一共跑了多少米?(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解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引导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整习题:(游泳的图片)游泳池长25米,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游完200米的全程了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算式。 做完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4、完整习题:出示99页的做一做情景图,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 六、总结经验,畅谈收获。 师: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得到了那些启发? 指名说自己的收获。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学期学校组织的活动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啊? 生:春游! 师:老师也是。这节课,就跟随老师一起重游柯岩。瞧,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已经排好队了,你能帮老师清点下人数吗?(课件出示一个方阵) 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数的。 出示: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 请学生找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 2、汇报交流。 教师边听边板书。 板书: 解法一:8×10=80(人) 80×3=240(人) 问:你是怎样想的? 80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图理解:8表示什么?10呢?“每个方阵有8行”和“每行有10人”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联系吗?根据这2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知道了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就可以求出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解法二:8×3=24(行), 24×10=240(人) 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多媒体辅助。8表示什么?10呢?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法三:10×3=30(行), 30×8=240(人)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依据。 同学们,你也能像他说得一样棒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3.小结反思。 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用xx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考以旧引新发现问题 师:今天,来测测大家的眼力,看谁最先猜出来一共有多少人?〔封闭、限定性问题〕〔教师先帖出一排4人的图片(导引),再出示一个方阵〕 生:一共有20人。〔预设〕(你是乱猜的,还是有一定定方法) 师:还有谁猜出这个结果了? 生:我,我……〔学生纷纷举手〕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猜出是20人,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半开放性问题〕生 1:这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4人…… 〔学生评价,师生小结: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大家的眼力很棒,算的能力也很强。〕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测眼力的游戏,敢不敢?(生:敢!)刚才这个是一个方阵,现在可不是了,你发现了吗?……〔出示并完成教材中的完整主题图〕〔封闭性问题情境〕预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适度开放]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生: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师:刚才已经知道了,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 生: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4人。(预设) 师: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4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板书文字信息)现在你们能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开始吧!(师巡视,选择学生板演) 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再与同桌或小组交流,看看你们的方法一样不一样。师:好,都完成了吗?指名汇报生报师板书(可能生会一边说想法一边说算式)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 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提出问题。 〔预设〕: 师:生 1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4乘3等于12人,有5行,再乘5,就等于60人。 师: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 2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4乘3等于12人,有5行,再乘5就等于60人。 师: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有一个疑问,可以问吗?就是这种方法里的4×5是什么意思呢?

2019年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连乘应用题)教案

2019年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连乘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P99 例1 (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每天早晨,我们学校的同学们都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操场上做早操。有位叫玲玲 小朋友的学校正在进行广播操比赛。我们一起看,他们列成了整齐的方阵,正在展示他们的风采。这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你能解决什么问题?8×10=80(人)2、接着出示P99例1情境图:3个这样的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3个这样的方阵你怎样理解?(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有三个方阵) 80×3=240(人) 3、去图剩文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算式写在你的课堂本上。 2、学生自己认真思考,独立解答这个数学问题。指名学生演板(师巡视指 导:能想出一种方法的太棒了,如果能想出两种三种就更厉害了!)。 3、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交流: 每一种方法出示后让学生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方法一:10×8=80(人)表示什么?(表示1个方阵有多少人?) 80×3=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10×8×3=240(人) 方法二:10×3=3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横排有多少人?)30×8=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10×3×8=240(人) 方法三:8×3=24(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竖排有多少人?)24×10=240(人)表示什么?(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8×3×10=240(人)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备课教案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55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卖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12×5×45= (1)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科社”)与空想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空社”)的区别再明显不过——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空想的”。然而,若以严肃、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绝非那样简单了。 众所周知,“科社”与“空社”的内容,均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旧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否定,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或曰共产主义制度)的向往与设想。因此,要分清“科社”与“空社”的区别,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 在我看来,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批判而言,“科社”与“空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与缺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有关专著都这样是表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 “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 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晓得,上述分析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论。显然,这些也正是“科社”与“空社”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如何推翻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问题上的原则性区别。因而恩格斯才明确地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之所以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是这样分析的:“(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1.师: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学校准备举行团体操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他们做的怎么样?(整齐)除了这些,你还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学生一边说是一边板书)

2.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师:根据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3个方阵共多少人?(大家同意吗) 指名学生回答。 4、完善板书。 师:现在谁能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齐读课题)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更容易明白图意,老师将每个同学变成一个小圆点。 (在媒体上将人变成小圆点) 二、合作交流,训练思维 1、小组合作探究。 师: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问:这道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因

为一个方阵的人数不知道,我们不能直接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一个方阵有人数,才能求出3个方阵一共人数?)大家都知道不能一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思考2分钟) 2.老师相信你们可能都会解决这个问题,先不要急着列式,老师想知道你们在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请你们指着点子图和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把你的列式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的方法多) 4、把你做好的式子四人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交流。 ①叫一位学生先在黑板上板书并解法,指着点子图来汇报。(学生汇报完—师及时出课件演示—再叫学生说---同位说。) 预设: 第一种方法:因为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我就用8×10=80,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乘3个方阵,就求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运用直观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才能“知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投影出示) 用划出已知条件,用划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二年级一班有9个小组,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 向雅安地震募捐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师:噢!也就是先划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默读题目,会做吗?(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如何找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交流答案后,教师可问学生:还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问,解决问题不是至少要有两个已知条件,第二个问题怎么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如果学生问不出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这里的“复习”用作铺垫,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 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的连乘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其中两个条件的组合,可以寻求中间问题,从而解决最后的. . 都给学生搭了一个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台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1、动态出示信息图,整理条件和问题(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吗?看生态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朵。漂亮吧!还有红色的。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件出示信息图)有粉色的、黄色的,(有的会发现每行有这里面还藏着数学信息呢!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行。)(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形成板书:三种颜盆,还有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初稿) 余颜彬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1及练习二十三。 【设计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准备】学生明确行、列定义、乘和乘以。课件、红笔1只、每人3张的图片、拍一张浪费粮食的照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 师:近段时间我们学校都举行了哪些活动?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我这里有一张艺术体操队同学表演的图片(课件出示1个方阵的图片)。 (1)猜猜看,这样一个方阵里面可能会有多少人?指名几个猜。 (2)这样猜很盲目,现在我给你提供这样一个信息(课件出示每行有10人),你认为会是多少人?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是10的倍数。你们怎么都猜40、50、100这些数字呢?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1课时 总序号:第 节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课前口算: 41×20= 61×30= 1×80= 2×40= 50×20= 640÷8= 40÷7= 280÷7= 350÷7= 20÷6=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理论水平。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史 60分 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70分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2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 1、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合理成分、历史局限) 2、经典科学社会主义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及其意义 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 ②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4、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 1、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①苏联模式的形成 ②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③苏联模式的历史作用 ④从赫鲁晓夫到契尔年科的探索

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⑥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②东欧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③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3、朝越古老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①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②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③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④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三)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1、民主社会主义 2、民族社会主义 3、生态社会主义 4、西方马克思主义 5、苏联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 6、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80—P8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适时板书3个条件) 2.你发现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先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出示完整挂图: 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打开课作本,动笔算一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还有其他算法吗?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 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结果一样、2个乘法算式……)板书:用红粉笔描出乘号。 5.总结:

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关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尝试一下。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一)想想做做第5题 1.不完整出示: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打开课作本算一算。 引出矛盾:缺少条件,不能算。 引导学生发现:“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这两个信息之间怎么样?(没有直接联系)能算出苹果树有多少棵吗? 2.打开课本,完整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谁来把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先想一想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能求出什么再解答在课作本上。 3.交流: 方法一:48×3=144(棵)

三年级数学连乘解决问题说课稿教学文案

三年级数学连乘解决问题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这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由()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在说课活动中参考,并期待广大数学教师踊跃为我们供稿。该篇说课稿内容如下: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解决问题。将传统的数学内容“应用题”表述为“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有价值的知识观带来的重大变化。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简单更换,而是价值观的现代转型,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连乘解决问题”,它位于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它是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为第二

课时学习连除解决问题和今后的综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隐藏)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有不用的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一)创设情境,话题引入,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有其社会历史条件,而且也有其思想来源。它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的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它和任何一种新的学说一样,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这种思想材料,既包括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也包括社会科学的“三个来源”,尤其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最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同早期资本主义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上一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美满的社会制度,它的一些弊病早在其产生初期就暴露出来。人们看到它并不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什么超阶级的“理性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劳动群众的贫困和苦难,激起了一些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同情。先进的思想家、哲学家开始研究造成劳动者痛苦生活的根源,探索消除社会混乱和弊病的途径。于是反映对资本主义不满情绪并幻想建立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美好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因为这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所以叫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手工作坊——大机器生产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以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后者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在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迈出了有突破意义的第一步;对未来新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些积极因素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35页。) 恩格斯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的同时,还指出了他们的学说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不了解无产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主张用说服和示范的方法改变社会;不了解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他们仅视为同情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同上,第3卷第724页)“生产状况”指的是英国刚刚有大工业,法国还没有;“阶级状况”是指,无产阶级还没有完全从劳动群众中分化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开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中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学说体系,它既没有离开世界文明大道,更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而是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三大空想家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继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第二章,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这一章强调,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机械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因而他们的学说只能是空想的而不是科学的。马克思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除了历史条件成熟外,关键是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即世界观,也就是现在我们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要求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观察问题,形而上学则完全相反。从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亚里士多德),到15至18世纪400年间的形而上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和洛克),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两个矛盾,一是方法和理论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客观唯心论的矛盾,二是方法论和历史观的矛盾,即辩证法同唯心史观的矛盾。客观唯心论和唯心史观窒息着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首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一方面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的内核”,即辩证法,并把它向前发展了;另一方面又看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荒谬”,于

湖南省株洲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3.1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湖南省株洲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3.1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A . 三位数 B . 四位数 C . 两位数 2. (2分)王老师买了8盒羽毛球,每盒装5个,平均每个羽毛球3元,王老师共花了()元钱。 A . 40 B . 15 C . 24 D . 120 3. (2分) (2019三上·即墨期中) 800×5的积的末尾有()。 A . 两个0 B . 三个0 C . 四个0 4. (2分)牛奶场有80头奶牛,每头每天挤奶2千克,15天一共挤奶() A . 160千克 B . 2400千克

C . 1200千克 D . 1400千克 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 5. (1分)学校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汇演,采用了方队的形式,已知每一个方队有5行,每行8人,3个这样的方队有________人。 6. (1分)有5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2元,买这些矿泉水共需花________钱?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吗? 7. (1分) 1人1小时生产3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5人4小时能生产________个零件。 8. (1分)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和报名人数如下表. (1)跳高比赛中,每人需要跳3次,每次大约需要3分.所有参赛同学完成比赛(不分组)一共需要________分? (2)径赛项目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参加50m和100m两个项目的运动员一共要分成________个小组? 9. (1分) (2019二上·瑞安期末) 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长8米。这根绳子原来长________米。 10. (1分)杨树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柏树是松树的4倍,柏树有多少棵?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1. (5分) (2019三下·武侯月考) 看图列综合算式计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