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作文之细节描写父亲的作文

细节描写父亲的作文

【篇一: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在平时作文的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文章常停留在只能让别人读得

懂的阶段,而缺少作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感染力。有些同学他们

的作文内容明明很好,立意也高,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常常枯燥

无味,如同嚼蜡一般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归结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一是构思不够紧密;二是语句赤裸而不加任何修饰;三是情节

展不开,只是一两句话一笔带过而已。我在这想跟同学们谈谈第三点。

文中的情节可以分两种:一种在文章里作铺垫作用的,它往往是介

绍背景、为突出人物性格、文章主题作铺垫的;另一种是用以塑造

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的。而那些对文章主题的表现

没多大作用的内容我们是可以这样简单处理,甚至可以只字片语也

不提。但是,若是这一情节对突出文章主题尤为重要或是对塑造人

物形象必不可少的,我们就不能这般简单了事,而是应该对这部分

内容进行所谓的细节描写。

到底什么叫细节描写呢?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

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动作、情态、心理等进行细腻而

具体的描写。

我们写人的作文练得不少,而对人物能进行成功的细节描写的同学

不多。在平时写人的作文中,同学们为了写好一个人就常是介绍人

物的外貌,然后再用一两件事情突出人物的某个性格特点。这个写

作模式固然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你对人物和情节的描写中。有些

同学写人物的外貌时往往这样写:

她今年ⅹⅹ岁,个子不高也不矮,人长得有点胖\瘦。长\短头发,圆圆的脸蛋上长着弯弯的柳叶眉,眉毛底下是圆圆的、黑黑的眼睛,眼睛下面是高高的鼻梁,鼻子下是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有两个可

爱的酒窝。

我不否认是可以这样写,可是,第一个人这样写他还算是成功的,

因为他对人物的外貌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可并不是人人的脸都是圆的,也有长的和尖的,纯正的中国人眼睛也几乎都是黑的,嘴巴也

有大的,唇特别的厚的,酒窝也不是人人都有或者都有两个。那你

在作文中对人物描写时就不能老套别人的,也别老是“圆圆”、“高

高”、“黑黑”的用词,再用就显得土了。另外,这样写的人在对人物

外貌描写时也并没有写出这个人的长相中最特别的地方,也没有通

过外貌描写刻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及表现人物的某一性格

特点等。因而只能说他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却没捉住这个人物

的“典型”。我觉得在对人物描写时除了细腻的描写外还须典型而又

有意义的描写。

案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像这个情节就没运用细节描写。例如,这爸爸喝醉酒后他的外貌如何?为什么生气?怎么打人?怎么骂的人?被打后我的心里是怎么

样的?这些都没细腻地写,这情节也就失去了表达主题的作用。我

们看你的作文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知道你被打,而看文章中更为有意

义的东西,或者说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案例(2):(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

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相反,这段文字对父亲爬月台去为“我”买橘子作了细腻的动作描写,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也是《背影》

一文中最动人的地方。

“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字随着思

路延伸,一个个,一

行行,一页页,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整洁,

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这便是对考试时那特定的环境的典型描写,以动衬静,写出了学生

在认真考试时笔所发出的声音的美妙,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在考试时

镇定而充满了信心的心理特点。

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

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这段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等都做了

恰如其分的描写。读起来栩栩如生,如亲临其境又不失幽默。

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1)细致观察感悟;

(2)精心锤炼词语;

(3)巧妙运用修辞。

进行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方法呢?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步步追问法也叫逐步扩充的方法。

如“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我们就可以问“是怎样的银元?”“谁的银元?”“银元是谁弄掉的?”“银元怎样掉到地上?”“掉下地以后发生

什么事情?”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范句: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

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2)想像延伸法:上面追问的实际情况如何?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了

解到,但在制作时,你不可能凡事都能亲自演示一番,实际状态只

能联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这个过程我们又给它取名为想像延

伸法。

(3)局部细写法:写人时,要使文章具体形象,仅有上面两种方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比如,描写人物肖像时,还得对人的某一部位、

某个方面进行精细描绘,我们又把这种方法叫做局部细写法。

我们将以上三点归纳为: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例句:他抱住娘,在娘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范句:他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

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跑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

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

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

出皱巴巴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再有,我们在进行细

节描写时还须注意运用注意点:

1.看、听、感、想、做;

2.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3.局部细写应选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象声词;运用比喻等修辞

方法。

同时细节描写还必须遵循以下的三条原则:

a、真实。

b、典型。

c、细致。

总的来说,一篇成功的好文章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对细节的

典型而又细致的描写。

【篇二:作文细节描写之动作篇】

作文细节描写之动作篇

教学构想:

在学生刚学习了《背影》一课中望父买橘子的动作描写,接着让学

生尝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关于某件事的动作的描写不太理想后,就

想到要为学生来讲解一下关于细节描写的作文指导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

写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画画需要雕琢细节,作文同样需要描写细节。所谓细节就是要把文

章写具体,写具体就一定要写具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这是一首亲切真淳地吟颂母爱的诗歌,诗中最能具体形象地表现

慈母之爱的动作细节是“ ”

②根据语境在语段空缺处填上贴切的动词。

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又用指尖轻轻一。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

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着针,着眼睛,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

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又能

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描写的

大范围,感受其独特魅力吧。

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

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

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

泪下。)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逗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

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

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

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

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

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

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

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

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

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

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

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

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

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

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

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

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背影)主要写谁?(我的父亲)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父爱)

2: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

1):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父亲在浦口为我送行,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事,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

2):作者对父亲前后的心理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起初对父亲不理解,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及至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这才良心发现: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自以为是不对的。

3):2、如何理解“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太聪明”是太幼稚或太不理解父亲的意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都处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1、从穿着写背影:

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也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2、以行动写背影:

选用了“探”、“攀”、“缩”、“倾”等动词和“蹒跚”、“慢慢”、“努力”等形容词,抓住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诸多不便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亲深挚的爱子之情

3:、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

4、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老师提示: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文章线索——背影(明线)

在哪里

流泪

徐州

浦口

浦口

北京具体描写流泪的句子流泪的原因泪中包含的情感悲哀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为家庭的不幸变故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被父爱所感动感动惜别我的眼泪又来了为父亲的离开在晶莹的泪光中对父亲的理解、

疼惜、怀念思念

四次背影

点题的背影: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泪

买橘子时的背影:望父亲买橘,感动之泪

离别时的背影:父子离别,惜别之泪

思念中的背影:再现背影,泪光莹莹(思念之泪)

7、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朱自清。(3分)

8、本文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但十分感人,用浪线在文中划出你最

受感动的一处,并将理由简要地写在下面。(3分)

9、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

老师为①③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③处的写法,在②处也加上恰当

的批注。(3分)

第二次流泪,是。

10、结合下面两段文字,就你读了《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4分)

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多数学生反对,《背影》可能

落选鄂教版语文教材。学生的理由是:《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

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

9月14日“搜狐网”:听到这个消息,台湾的年轻学子反应却是相当

不以为然,而国文老师更是直呼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无聊,《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

11、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而流泪的经历吗?认真阅读下面文段,

在空白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

参考答案:

7、答到朱自清的人物介绍、作品风格、他人评价、有关故事任一方

面得2分,两方面以上3分。给满3分为止。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亦可。

8、不设统一答案。3分,画线给1分,理由2分,应有理有据。

9、意对即可。3分,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答理解、感激、同情、忧虑、忏悔均可。(1分) 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是他老态蹒跚

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2分)

10、不设统一答案。4分,赞成任何一方均可,但必须结合课文父

亲的形象来谈,有理有据。

父子情深(暗线)

二、感受细节:外貌

1、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赏析:一系列艰难的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强烈地突出了父爱这一主题。试想,朱自清只是写“父亲过铁路

给我买了一些橘子”,效果会怎样?这正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这

给我们一个启示,细节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怎么做的,才能把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三:语文作文细节描写】

1.《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

我们来写,会写“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

堆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

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学生浅谈感受:由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所以读者的泪会随着作

者一起流下来。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

打动人心。

2、《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一段

我们来写,会写“月光下有一片荷塘,荷塘上有荷叶、荷花,还能闻

到荷香”。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叶子中间,零星地

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

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

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

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首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

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生浅谈感受:这段描写,细致而生动,荷塘的景致,如在眼前。

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成那样的话就失去了所有的韵味了。

3、鲁达三拳各尽其妙(备用)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一

个精彩片断,它究竟以什么艺术魅力来抓住人心的?看来奥妙就在书

中描写鲁达三拳的119个字上。

让我们写: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施耐庵是这样写的: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

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

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

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

绽将出来。”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

水陆的道场,磬儿、拨儿、饶儿一齐响。”

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这三段文字大加赞赏:“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

象比喻,使鲁达三拳,各尽其妙,绝不雷同。二奇在点染出鲁达的

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处,显示出他粗中有细,三拳就结果了郑

屠的狗命,足见他嫉恶如仇,下手很重。也正是这三拳,结束了他

的“提辖”生涯,从此走上逃亡、出家落草的道路,最终上了梁山。

三奇在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文中以调侃口吻畅写三拳之下,

开肉铺的郑屠,又开了油酱铺、彩帛铺,最终还做水陆道场“超生”

自己。读罢之后,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为作者为英雄鲁达热情赞颂

的强烈爱憎所感染。

二、想一想——领会作用,感悟方法

1、比较片段,领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比较a、b、c三个文章片段,师生共同赏析,感悟细节描写的作用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

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b、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1、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

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2、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板书细节描写的作用)

2、范文赏析,体会细节描写的要求

(衔接语: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节描写的内涵、作用,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想一试身手。下面我们通过语段训练来看看同学们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段如何,并从中领会细节描写的要求是什么。)

(1)、出示文章片段,要求同学阅读之后说出其不足之处,通过增添细节描写来提高文章片段的水平。

上初中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好不容易挨到周末,我终于又回到了家里,见到爸妈,我开心得不得了。爸妈见到我,又是嘘寒又是问暖,高兴极了。

(2)、展示学生写作成果,师生共同赏析评价。

(3)、出示老师范文,师生共同赏析评价。

上初中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呆滞了,天亮了我盼天黑,天黑了我又盼天亮,几乎把手指头掰得又酸又疼才挨到了周末。离校,乘车,慢跑,我一气呵成地回到了家里。

扔下书包,慌忙屋里屋外搜寻爸妈的身影。对了,一定在果园里劳作。我跑向果园:“老爸——老妈——我回来啦!”未见父母的影子我便乱喊起来。“欸——”“欸——”“回来啦——”从果园深处传来老爸老妈几乎同时回应的声音。“肚子饿吗?”这是老妈亲切而又似乎吃力的声音。披开茂密的果树,我看见一架“人”字木梯搭在一棵甜柚树下,爸爸瘦长的身躯微弯着延伸在梯子上头,花白枯干的头发根

根竖立,黝黑的双手尽力向上伸长,骨节外突的十只手指张开着,

像追星逐日的斗士摘取太阳那样抱定一只又黄又大的甜柚。妈妈张

开双手抓紧两条梯腿,一只脚稳稳地立在地上,另一只脚踏在

木梯的第一根横木上。“柚子该熟了,你爸爸嘴馋,顺便我们也尝

尝鲜吧。”“接住罗——”爸爸话音刚落,一只又黄又大的甜柚落入我

的怀中。“好沉呀!”“哎,再一个。”“再一个。”

我们一家人重逢在丰收的果园里。

小结:细节描写的要求:真实、典型、细微、生动、新颖

3、片段训练,感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作文中经常需要有这样的描写:

一个眼神

赞许、讽刺、冰冷、无奈、呆滞、惶恐、惊讶、征求、乞求、渴望、焦虑、难过、鼓舞、失望、绝望、希冀…… 一句话语

讽刺、鼓励、振奋人心、痛心、热情、悔恨、伤透人心……

一个动作

微笑、握手、摸头、拥抱、伫立、拍肩膀、拍屁股……

一处景物:

春夏秋冬、雾雨雷电、风霜雨雪、河流水滩、花鸟鱼虫、奇石怪木、森林洞穴、车来人往、高楼大厦、亭台轩榭…… 一番感受

希冀、沮丧、颓唐、惆怅、孤独、恼怒、嫉妒、痛苦、快乐、惭愧、慌乱、无助、感激、绝望、无奈……

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处景物、一番感受,这些内容

往往都是突出中心的重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或是在描写

能力上的欠缺,这些精彩部分从我们笔间溜走了。所以,我们要把

细节写细。让画面具体可感知使之成为打动读者的动情点

(1)、请同学们就老师对你的“一个关爱的眼神”来将细节写细。(2)、读两个同学的片段,请同学点评。

(3)、投射范例:“说得非常好!” 老师向我递过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又像沙漠里的一汪泉水,清澈、清凉,滋润我干涸的心;更像

黑夜里拉开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整个心房。我是一个胆小少语的

孩子,这个眼神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关爱、勇敢和自信,嗅着这样的

味道,我回敬老师一个微笑。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

分析:这一句段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眼神”比作“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指出“眼神”和“阳光”的共同点给人温暖;将“眼神”比作“沙漠

里的一汪泉水” 指出“眼神”和“沙漠里的泉水”的共同点滋润干涸;将“眼神”比作“黑夜里拉开的一盏明灯”,指出“眼神”和“黑夜里的明灯”的共同点给人光明。以及作者的感受。这一句段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三个比喻组合起来,铺陈烘托“眼神”给作者的感受。

(4)、总结归纳:要使得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仔细的观察;细节描写要抓住典型细节,来

突出文章的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我们

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

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使读者通过阅读文字,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让具体的画面成为打动读者的动情点。

三、练一练——牛刀小试,品位成功

1、口头作文,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描述班中某位同学,其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最后让同学猜猜描述的是谁。

2、书面描写

(1)请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动作(微笑、握手、摸头、拥抱、伫立、拍肩膀、拍屁股……)下面同学来进行描写。读两个同学的片段,同学点评。

(2)请针对以下五句话进行描写:

游泳池的水很清。

我和爸爸一起进入游泳池。

开始的时候,我不会游泳。

爸爸就教我。

我终于会游泳了。

范例:

游泳池里的水很清。那水犹如清清的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当阳

光从窗户射进,然后倾泻在水中,犹如散落的珍珠,真耀眼啊!慢

慢地靠进游泳池,往里看,水像一面镜子,将我的影子清晰的印在

了上面。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下到水里去。在水中有中飘浮的感觉,仿佛身体轻了许多,像那展翅欲飞的小鸟。这种感觉可真是奇妙啊!爸爸不断地指导我。先开始他扶着我,在一边极小心的看护着,就

像熊爸爸小心翼翼照顾小熊似的,生怕出点什么差错。当我失去信

心时,父亲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我从那眼神里感觉到的

是一种期望,一种鼓励。尽管父亲无语,但我已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向他点了点头。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次练习。

(3)用细节描写对淑女与粗汉的吃相的两个片段进行细化。

描写淑女:她端起碗,挑了菜叶,送到嘴里,嚼起来。

范例: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

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

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描写粗汉:他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

汤水。

范例: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

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

粒米粒挂在嘴角上。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从片段作文的角度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含义、作用、

要求和方法,但再精彩的片段也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细节是服务

于表达中心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有全文观。如果说

细节是明艳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机盎然花园;如果说细节是

洁白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蓝奔腾的大海;如果说细节是一

个人的精神,那整篇文章就是一个人的体魄。让我们用细节之花去

点缀文章之园,用细节之浪去激荡文章之海,用细节之神,去鲜活

文章之体。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

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家事衰微,车站送别,朱自清用心感受,融入真情,才绘出了“心中永远的背影”!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

的篇章。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能捕捉细节、运用细节,

让细节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留下你的精彩,用精彩来凸显你文

章的魅力,用精彩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五、课外作文实践

观察父母的某一个表现“爱”的片段,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其进行细化。

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

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

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

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

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

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

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

计的个性特点。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

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

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

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

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

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临死前的严监生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

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

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

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

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

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

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

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

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

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

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

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

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

对王熙凤的描写。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

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我们先看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似给人爽朗、热情的感觉,然在贾府这个封建的大家族里,规矩礼仪是极严的。贾母是这个家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贾母面前,连邢、王二夫人都要敛声屏气、毕恭毕敬,何况孙子媳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