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有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有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有答案

高一化学试题(苏教版化学1)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3小题,每小题1分,共5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7月全国科学技术名称审定委员会公布了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命名,在1996年2月德国

达姆施特重离子研究所就合成出当时最重的人造元素,它是由70

30Zn撞入一个208

86

Pb的原子核,并

立即释放出一个中子而产生的一种新元素的原子,则该新元素的原子核内所含中子数是A.165 B.166 C.125 D.126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 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3.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总数相同,它们一定还具有相同的

A.电子总数B.质子总数C.分子总数D.质量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漂白粉

B、铝热剂

C、生铁

D、四氧化三铁

5.在生活、生产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O2、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不能将它们区别开

B.(NH4)2SO4、K2SO4、NH4C1三种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

C.可以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D.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

6.C1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10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B.1 mol KClO3参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能得到22.4 L气体

C.在反应中H2C2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1 mol电子转移

7.一般情况下,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现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1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1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氧化除去I-

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12B.KMnO4C.FeCl3D.HCl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如果敞口放置都会变质的是

A. 漂白粉、绿矾、石灰石、铝条

B. 氯水、氢氧化钠、重晶石、水玻璃

C. 过氧化钠、亚硫酸钠、氧化钠、石灰水

D. 浓硝酸、钠、浓硫酸、碳酸氢钠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稳定结构

B.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属于人工固氮过程

D.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气体一定是CO2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FeS+2H+== Fe2++H2S↑

B.用CaCO3和盐酸反应制CO2气体:CO32-+2H+==CO2↑++H2O

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Ca2++2OH-+CO2==CaCO3↓+H2O

D.实验室用氯化铝溶液制备少量Al(OH)3:Al3++ 3NH3·H2O==Al(OH)3↓+3NH4+

1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约为6.02×1023 mo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含有6.02×1024个电子的重水(D2O)的质量约为18 g

B.常温下,0.5 mol Al和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9.03×1022

C.标准状况下,17 g NH3和22.4 L H2O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D.50 mL 0.5 mol/L Na2SO4溶液中所含Na+的数目和0.005 mol F-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12.下列解释中,不科学的是

A.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和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B.“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和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Ca(HCO3)2的缘故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有被消除D.“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都是自然界的光学现象,和胶体的性质有关

13.若溶液中c (OH-)=5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B.K+、Na+、Cl-、NO3-

C.Mg2+、Na+、HCO3-、SO42- D.NH4+、AlO2-、Cl-、NO3-

14.下列各组气体,经充分反应后,原来的气体有剩余的是

A.1mol NH3和1mol HCl混合B.1mol NO和0.5 mol O2混合

C.1mol SO2和1 mol H2S混合D.等体积的NO和NO2被足量烧碱溶液吸收

15.下列关于镁、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较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B.镁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C.在高温下,可以用铝制的容器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D.常温下,铝能和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失去光泽

16.下列物质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

A.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铁和铝发生钝化B.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品红溶液中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并互相靠近D.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 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溶液的pH

B .过量的铁粉加入FeCl 3、FeCl 2、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Fe 2+

C .光导纤维非常细,导光能力非常强,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光导纤维是由硅晶体制成的

D .工业制备硫酸的尾气中,常含有SO 2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入大气,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18.粉末状式样A 是由等物质的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取适量A 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铁和镁生成

B .另取20 g A 投入0.10 L 6.0 mol/L 的盐酸中,A 全部溶解

C .将A 项中生成的单质和B 项中形成的溶液反应,有H 2放出

D .将足量的烧碱溶液加入C 项中形成的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

19、据报道,He 32可能成为一种新能源,下列关于He 32的说法中:

①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3个中子;②原子核中含有1个中子,核外有2个电子

③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核外3个电子;④和He 42互为同位素。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0、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 、Na 2O B 、Na 2O 2 C 、FeCl 2

D 、FeCl 3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的O 2体积一定是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 的H 2O 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C 、1 L 、1 mol·L -1的MgCl 2溶液中一定含有2N A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Cl -

D 、1 L 、1 mol·L -1的HCl 溶液中一定含有N A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HCl 分子

2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 、NO

B 、NO 2

C 、Cl 2

D 、O 2 23、水分别和下列物质反应时,水当氧化剂的是( ) A 、NO 2 B 、SO 3

C 、Cl 2

D 、Na 24、将少量金属钠投入到CuCl 2溶液中,主要反应产物是( ) A 、Cu 和NaCl B 、H 2和NaOH C 、H 2、NaCl 、Cu(OH)2 D 、H 2、NaCl 、NaOH

25、下列各组中均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不使用酒精灯和任何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NaHCO 3和HCl B 、Na 2CO 3和HCl C 、AlCl 3和NaOH

D 、CuCl 2和NaOH 26、下列固体混合物(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用加热法除杂的是( ) A 、Na 2CO 3(NaHCO 3)

B 、Na 2SO 3(Na 2SO 4)

C 、NaCl (NH 4Cl )

D 、CaO (CaCO 3) 27、氯水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也有漂白性,将SO 2通入新制的氯水中所得的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漂白能力增强

B 、漂白能力不变

C 、漂白能力减弱

D 、不能得出结论 28、将标况下22.4L 的HCl 气体溶于V ml 的水中恰好得到10 mol·L -1的盐酸(密度为1.2g·cm -3)则V 的数值是( ) A 、120 B 、100 C 、90

D 、83.5

29、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 2+2OH -=Cl -+ClO -+H 2O

B 、用FeCl 3溶液溶解单质Fe ; Fe 3++Fe=2Fe 2+

C 、用石灰石(CaCO 3)和盐酸反应制CO 2;CO 32-+2H +=H 2O+CO 2↑

D 、AlCl 3溶液和氨水(过量)混合:Al 3++4NH 3﹒H 2O=AlO 2-+4NH 4++2H 2O

3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 +、Na +、Cl -、ClO -

B 、OH -、Ba 2+、SO 42-、HCO 3-

C 、Na +、Mg 2+、SO 42-、NO 3-

D 、Fe 3+、Al 3+、SCN -、CO 32-

31、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A 、往Na 2SO 3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Na 2SO 3已变质

B 、往FeCl 2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FeCl 2已变质

C 、将久置于空气中的Na 2O 固体投入稀硫酸中有气体生成说明Na 2O 已变质

D 、将久置于空气中的KI 固体投入淀粉溶液,溶液显兰色说明KI 已变质

32、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若把纳米碳分散到某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正确的是( )

A 、形成黑色浊液

B 、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 、静置时立即形成沉淀

D 、纳米碳颗粒可通过半透膜

33、使含有0.1mol H 2SO 4的浓硫酸和过量Cu 共热,所生成的气体是( ) A 、0.1 mol H 2 B 、0.1 mol SO 2 C 、0.05 mol SO 2

D 、小于0.05 mol SO 2 3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渡的NaOH 溶液时,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操作是( )

①将NaOH 固体放在纸上称量,再转移到烧杯中溶解②烧杯中NaOH 溶液移入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实验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末干燥,里面含有少量水

④读取容量瓶液面时采用俯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5、下列溶液中不和单质Cu 反应(必要时可加热)的是( )

A 、浓硫酸

B 、稀硝酸

C 、浓盐酸

D 、FeCl 3溶液

36、实验室贮存下列试剂方法错误的是( )

A .金属钠浸没在煤油中贮存

B .浓NaOH 溶液用带磨口玻璃塞的普通试剂瓶贮存

C .浓HNO 3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 .FeCl 2溶液贮存时往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37、要将NaCl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Cl 3、AlCl 3杂质除去,合理的方案是( )

A 、加入过量氨水后过滤

B 、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后过滤

C 、先加过量NaOH 溶液后过滤,取滤液再通入足量CO 2再过滤

D 、先加过量NaOH 溶液后过滤取滤液通入足量CO 2再过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38.下列各选项的每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氢氧化钠和盐酸;氢氧化铜和盐酸

B .2BaCl 溶液和24Na SO 溶液;2()Ba OH 溶液和24H SO 溶液

C .23Na CO 溶液和硝酸溶液;3CaCO 溶液和硝酸溶液

D .石灰石和硝酸反应;石灰石和盐酸

3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 +、2Mg

+、3NO -、Cl - B .2Ba +、Na +、23CO -、OH - C .2Mg +、2Ba +、OH -、3NO - D .H +、K +、23CO -、24SO -

40.若A N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N A 个二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l l :4

B .12molCl 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A N

C .在0℃,101kPa 时,11.2 L 氢气中含有0.5A N 个氢原子

D .14 g 氮气中含有7A N 个电子

4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 、陶瓷餐具

B 、石英钟表

C 、计算机芯片

D 、光导纤维

42、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N 2

B 、NO

C 、NO 2

D 、SO 2

4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蔗糖

C 、H 2SO 4

D 、NaCl

44、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NH

B 、Cl 2

C 、NO 2

D 、NO

45、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 、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 、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4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氧化亚铜作制造红色玻璃的颜料

B 、氢氧化钠可作色素的吸附剂

C 、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D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47、下列物品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 、KCl 和Na 2SO 4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 2溶液和AlCl 3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D 、用品红试液鉴别SO 2和CO 2两种气体

48、向下列各物品的水溶液中滴加稀H 2SO 4或MgCl 2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 、BaCl 2

B 、Ba(OH)2

C 、Na 2CO 3

D 、KOH

49、制备硅单质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SiO 2 +2C 高温 Si +2CO ↑ (2) Si + 2Cl 2 加热 SiCl 4

(3)SiCl 4 + 2H 2 高温 Si + 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3)为置换反应

B、(1)(2)(3)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2)为化合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

50.既可以在强酸性条件下大量共存,又能在强碱性条件下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NO3-

C.K+、Na+、Cl-、AlO2-

D.K+、HCO3-、SO42-、NO3-

51.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A、Al→Al2O3→Al(OH)3→NaAlO2

B、Fe→FeCl2→Fe(OH)2→Fe(OH)3

C、Si→SiO2→H2SiO3→Na2SiO3

D、Na→Na2O→NaOH→Na2CO3

5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片放入硫酸铁溶液中:Cu+Fe3+==Fe2++Cu2+

B.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Cl2+2Fe2+==2Cl-+2Fe3+

D.铁片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53.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FeO

B.Fe2O3

C.FeCl 3

D.Fe2(SO4)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54、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K+、Fe2+、NO3-

B、OH-、Cl-、Na+、NH4+

C、Cu2+、NO3-、OH-、Cl-

D、Mg2+、K+、Cl-、NO3-

55、实验室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铝片放在不密封的容器里

B、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硫酸亚铁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金属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56、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 A氧分子和N A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B、11.2L 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个

C、54g H2O中含有分子数为3N A个

D、2L 1mol/L Na2SO4溶液中离子数为3N A个

5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H++CO32-=CO2 ↑+H2O

B、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H2 ↑+Fe2+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3OH-=Al(OH)3↓

D、钠投入水中:Na+H2O=Na++OH-+H2↑

58、粗盐水过滤后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以除去这些杂质。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

B、②③①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③⑤②①④

59、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A、Al-Al2O3-Al(OH)3-NaAlO2

B、Fe-FeCl2-Fe(OH)2-Fe(OH)3

C、S-SO3-H2SO4-MgSO4

D、N2-NO-NO2-HNO3

60、下列实验中能利用相同装置作部分实验装置的是

A、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

B、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气体

C、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D、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61、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等量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1:1

B、2:3

C、1:2

D、1:3

第二卷(选择题,共31分)

62. (6分)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

证试液中有SO42-。

试评价以上各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将答案填入下表。如你认为某方案严密,则此方

方案是否严密理由

63.(7分)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判断:

(1)固体B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

(2)固体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64.(8分)在进行某实验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发现等质量的铜片分别和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为绿色,后者为蓝色。

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后,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这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种认为,呈“绿色”是Cu2+和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请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5. (10分)为了探究铁和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其实验装置为:

其实验步骤为:

(1)用注射器吸取20 mL左右的氯气。

(2)在硬质玻璃管内加入一定量的细铁丝,一支试管内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按图所示连接实验装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经检验装置不漏气。

(3)加热硬质玻璃管内铁丝约1 min,然后把注射器中的氯气注入到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实验现象。可

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4)请写出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5)某同学乙猜测铁和氯气反应可能还会生成氯化亚铁,其为了探究生成物中是否含有氯化亚铁(假设

铁已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的实验方案,但其只写出了实验的第1步。现只有H2O2溶液、酸性KMnO4溶液和KSCN溶液,而没有其他试剂,请你利用这三种试剂中的合适试剂和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补充同学乙的实验步骤、完善其实验方案:

第1步:取出甲实验后的玻璃管中的固体少量,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孙利亚 审核人:沈青霞 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分为I 卷和II 卷两部分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答题前请在密封线内填好相关栏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Br-80 Ag-108 I-127 Ba-137 第I 卷(共42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2分) 第一节: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现代化学元素分析测试中,可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 、H 、O 、N 、S 、Cl 、Br 等元素,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等 B. 钠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剂;镁合金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等 C. 2015年浙江省多地遭遇雾霾天气,有报道称雾霾颗粒中汽车尾气占20%以 上,一致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x 、CO 、燃烧源超细颗粒(PM2.5)等有害物质,其中PM2.5(OM 单位为百万分之一米)颗粒大小约等于胶体粒子 D. 右图所示为四大基本反应及其关系,则反应4NH 3+5O 2 4NO+6H 2O 属于区域3 2. 下列有关化学用于表示正确.. 的是 A. Ba (OH) 2溶液与过量NaHCO 3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Ba 2++OH -+HCO 3-=BaCO 3↓+H 2O B. Na +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第1题图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高一化学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Na -23 Al -27 Mg -24 Fe -56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属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 .C 60、O 3 B .H 2O 2、N 2O 4 C .H 2SO 4、H 2CO 3 D .Na 2SO 3、KMnO 4 2.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 的是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3.下列各种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试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①③⑦ B .①④⑧ C .②⑥⑦ D .④⑥⑧ 4 5.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 .CO 2通入石灰水 B .AlCl 3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 C .硫酸中加入锌粉 D .H Cl 溶液滴入NaHCO 3溶液 6.下列四个反应中水起的作用与其它不相同的是 ① Cl 2+H 2O 、②Na+H 2O 、③NO 2+H 2O 、 ④Na 2O 2 +H 2O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鉴别Na 2CO 3与NaHCO 3两种无色溶液的最好方法是 A .加稀硫酸 B .加热 C .加CaCl 2溶液 D .加Ca(OH)2溶液 8.最近的病毒学家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对“非典”病毒的抑制作用明显。下列关于NO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O 是酸性氧化物 B .NO 只能通过人工合成 C .NO 是大气污染物,会形成酸雨 D .NO 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9.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 .C1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B .NH 3(H 2O 含石蕊) 蓝色喷泉 C .HCl (H 2O 含石蕊) 红色喷泉 D .SO 2(NaOH 溶液) 无色喷泉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所有酶发生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第一个条带为橙黄色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有利于绿色蔬菜的保鲜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支架 C.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 5.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A.A B.B C.C D.D 6.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7.下列关于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核酸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五碳糖是一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B.乳酸菌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八种 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D.家兔神经细胞中的核酸及五碳糖都是两种,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 8.如图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苏教版必修一高一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K-39 N-14 S-32 Cu-64 Zn-65 Fe-56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 1.“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她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用已脱硫的煤作燃料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2.按照HCl、()、Ca(ClO)2、Cl2O5、HClO4的排列规律,选出一种适当的物质填入括号( ) A.Cl2B.NaClO C.Cl2O7D.NaCl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 石灰石溶于盐酸:CaCO3 + 2H+══Ca2+ + H2O + CO2↑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 + OHˉ══H2O C. 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混合:Fe2++ Cl2══Fe3++ 2Clˉ D. 铜溶解在稀硝酸中:3Cu+8H+ +2NO3-══3Cu2+ +2NO↑+ 4H2O 4.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B.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C.1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N A D.1mol钠与足量水反应电子转移数为11N A 5. 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 A.Al3+、NH4+ 、NO3-、OH-B.K +、Ag+ 、Cl-、NO3- C.K +、SO42-、Na+、AlO2-D.Ba2+ 、Na+ 、OH-、CO32- 6.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 A.臭氧消毒餐具 B.氯水的漂白 C.二氧化硫的漂白 D.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7.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铝 教学目标 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难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 一、金属与合金 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五.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①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②合金的熔点、密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低. 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大. ④合金的化学性质也和各成分金属不同.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常见、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2.特点 二、铝 (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 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简写为: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 (4)与氧化物的反应: 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2Al + Cr 2O 3 ==== Al 2O 3 + 2Cr 特点: 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Mn 等)。 (5)制法 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 步骤:铝土矿 溶解 过滤 酸化 过滤 (NaAlO 2) (Al(OH)3 ) 灼烧 电解 铝 高温 高温 过量NaOH 溶液 过量的CO 2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工业制氯气(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 2O 2NaOH+H 2↑+Cl 2↑ 2Cl - +2H 2O 2OH - +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3)铁与氯气的反应:2Fe + 3Cl 2 2FeCl 3 (棕褐色的烟) (4)* 铜与氯气的反应:Cu + 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5)* 钠与氯气的反应:2Na + Cl 2 2NaCl (白烟) (6)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 2 + 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 H 2 + Cl 2 2HCl (7) 氯气溶于水:Cl 2 +H 2O HCl +HClO Cl 2 + H 2O H + + Cl - + HClO (8)次氯酸见光分解: 2HClO 2HCl + O 2↑ (9)氯气的尾气处理:Cl 2+2NaOH =NaCl+NaClO+H 2O 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10)漂白粉的生产原理:2Ca(OH)2 + 2Cl 2 == Ca(ClO)2 + CaCl 2 + 2H 2O Cl 2 + 2OH - =Cl - +ClO - +H 2O (11)漂白粉消毒原理:Ca(ClO)2+2HCl =CaCl 2+2HClO ClO - + H + = HClO Ca(ClO)2 +CO 2 +H 2O == CaCO 3 ↓+ 2HClO Ca 2+ +2ClO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12)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Cl 2 + 2KBr == Br 2 + 2KCl Cl 2 + 2Br - == Br 2 + 2Cl – (Cl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Cl 2 + 2KI == I 2 + 2KCl Cl 2 + 2I - == I 2 + 2Cl – Br 2 + 2KI == I 2 + 2KBr Br 2 + 2I - == I 2 + 2Br – (13)氯、溴、碘离子的检验: KCl+AgNO 3 == AgCl↓+KNO 3 Ag + +Cl - ==AgCl↓(白色沉淀) NaBr+AgNO 3==AgBr↓+NaNO 3 Ag + +Br - == AgBr↓(淡黄色沉淀) NaI + AgNO 3 == AgI↓+ NaNO 3 Ag + + I - == AgI↓(黄色沉淀) (14)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常温):4Na + O 2 == 2Na 2O (氧化钠,白色固体) (15)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16)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 2H 2O == 2Na + + 2OH - +H 2↑ (17)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TiCl 4 + 4Na Ti + 4NaCl (18)钠的工业制法:2NaCl(熔融) 2Na + Cl 2↑ (19)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H 2O ==2NaOH Na 2O+H 2O ==2Na + + 2OH - (20)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Na 2O+CO 2=Na 2CO 3 (2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O 2 (22)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Ca 2++CO 32-==CaCO 3↓ (24)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Ba 2+ + CO 32- ==BaCO 3↓ (25)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CO 32- + CO 2 + H 2O==2HCO 3 – (26)NaHCO 3与NaOH 溶液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 +OH -==CO 32- +H 2O (27)少量 NaHCO 3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 3+ Ca(OH)2==CaCO 3↓+NaOH +H 2O 通电 通电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700~800℃ 通电 Na 2O 2既是氧化剂 又是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核素 【知识点的认识】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 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 A﹣,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1综合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集合A ={x |-1≤x ≤2},B ={x |x <1},则A ∩(?R B )= . 2.已知函数20()10x x f x x x ?=?->?,≤,,,若1()2f a =,则实数a = . 3.方程)2(log )12(log 255-=+x x 的解集为 . 4.函数23 )(-=x x f 的定义域为 . 5.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32()2f x x x =-,则0x <时,函数()f x 的表 达式为()f x = . 6.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2{,,}A B x x x x x A x B *==+∈∈其中,若{1,2,3}A =, {1,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 7.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x f 满足),()2(x f x f -=+则)6(f =_________. 8.若2()2(1)2f x ax a x =+-+在(3,3)-为单调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9 .函数y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0.函数)86lg()(2++-=a ax ax x f 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1.若关于x 的方程a a x -+= 523)43(有负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12.如果函数()223f x x x =-+在[]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范围是 .

13.已知定义域为()(),00,-∞+∞U 的偶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 不等式()0x f x ?>的解集为 . 14.不等式012 ≥+-ax x 对所有]2,1[∈x 都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 二、解答题 15.设集合{}2|lg(2)A x y x x ==--,集合{}|3||B y y x ==-. ⑴ 求B A ?和A B U ; ⑵ 若{}|40C x x p =+<,C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1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212833)21() 32(??? ??--+-- ; (2) 2lg 2lg3111lg 0.36lg823 +++.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 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非选择题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核酸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藓与牡丹都只含DNA,不含RNA B.病毒核酸的元素组成与苔藓的相同,与牡丹的不同 C.DNA和RNA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都有差异 D.苔藓的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不含DNA 2.{下列有关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B.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C.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是还原糖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同时加入样液中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D.将煮沸冷却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4.{下列与蛋白质多样性有关是() A.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 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C.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 5.{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D.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6.{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比较,错误的是() A..B.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题集(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全套同步练习 目录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化学苏教版必修2) (3) 1.1.2元素周期律(化学苏教版必修2) (7) 1.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 1.2.1离子键(化学苏教版必修2) (18) 1.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化学苏教版必修2) (23) 1.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化学苏教版必修2) .. 27 1.3.2不同类型的晶体(化学苏教版必修2) (31) 2.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苏教版必修2) (36) 2.1.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苏教版必修2) (41)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苏教版必修2) (47)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50) 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化学苏教版必修2) (52) 2.3.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苏教版必修2) (58) 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 64 3.1.1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化学苏教版必修2) (67) 3.1.2石油炼制乙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3) 3.1.3煤的综合利用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8) 3.2.1乙醇(化学苏教版必修2) (82)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85)

3.2.2乙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88) 3.2.3酯油脂(化学苏教版必修2) (94) 3.2.4糖类(化学苏教版必修2) (98) 3.2.5蛋白质和氨基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2) 3.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6)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109) 4.1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2) 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114)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114) 4.2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5)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9)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20) 专题一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2) 专题一综合检测答案 (126) 专题二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8) 专题二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1) 专题三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3) 专题三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7) 专题四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9) 专题四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