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庞传美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学生对物理课自然有一种新鲜感。“物理是什么?物理有趣吗?物理有用吗?物理难学吗?怎么学好物理?……”从他们拿着物理课本

的一刻起就带着这些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对第一节物理课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这些问题也正好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课,使之有良好的开端,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削除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无疑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这一课呢?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年我接八年级物理课时,总是为怎样上好第一节课煞费苦心地选择恰当的实验,目的是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奇妙,书上已有的实验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猜到答案,如果只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在上课时我在完成了课本上的几个试验之后,总是发现学生们的兴趣还不是很浓,于是我又补充几个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实验。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食指蘸些清水,按到酒杯口边沿上,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我还找了一副老花镜,让一个同学替下她的近视眼镜,并且让她向全班同学说说她的感受。她说:“戴上这眼镜看书上的字怎么比不戴眼镜时更模糊了。”此外我还做了“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楼梯灯双控电路”等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二、用奇妙的物理魔术,激活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同时学生对新学科的新鲜感很强,期待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奇是兴趣的开始,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动力。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我又做了一些物理魔术。

取一支试管和一个水槽,先往试管里注满红颜色的水后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倒插入水槽中(试管浸没在水槽中)。“同学们猜一猜,当我往上提试管时,试管的上方是空的还是满的呢?”同学们有的猜是空的有的猜是满的,什么样的都有。当我往上提时,同学们惊呆了,看到试管的上方是满的,无论我怎么提,只要管口没离开水面,试管上方的水始终是满的,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接着我又做了硬币“跳高”的物理魔术。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都觉得物理是一门非常奇妙的科学。

对于出乎自己预料的事情,人们最容易产生兴趣,因为总想弄清楚是为什么,作为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更是这样,这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例如,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

什么原因呢?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这又是为什么呢?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物理,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成果,巩固兴趣

学习物理,不只是因为物理有趣,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有用,用所学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才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物理知识的应用都极其普遍。建立在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上的兴趣,才是牢固的兴趣,才是有意义的兴趣。

在上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发射“神舟十号”的视频录像,在学生兴趣盎然地看完录像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火箭的发射塔是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的,火箭刚起飞时,发射塔周围产生那么多的“白雾”,就是火焰喷到水池里产生的,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火箭的发射塔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兴奋,这时要抓住时机,说明要学好物理,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要做到: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多思的学风。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总之,上好第一节课,会使学生终生难忘,是这节课把他带入了有趣的物理世界,使他对今后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他今后学好物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可见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是多么的重要。

初二物理 第一节:力

初二物理主备人:王凤菊第一周使用时间2015-3-9 第七章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形下你用到力呢?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人推车……(学生举例)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 2.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活动三:体会力的大小。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浅谈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节课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初二物理第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上好第一节物理课特别重要。 一、幽默地引入物理学科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知道物理到底是学些什么呢?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由于社会上常有“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尤其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同学们,大家拿出物理课本,不用打开书,谁能说一下,物理科要我们学些什么?”这时,那些傻乎乎的小家伙,不加思考就摇头示意不懂。我说,“太简单了,‘物理’吗?就是勿(无)理。叫我们什么都勿(不)理,什么都不用学吗!”当我说到这里时,学生几乎是爆笑,要等一会,我做了一个手势才能安静下来,这时我接着说:“既然‘什么都不用学’?那么开设这门学科学科有什么意义?在欧洲,“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则起源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现在,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同时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又息息相关。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固有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很明显,刚才老师的解解释是错误的!”“你们想知道物理学科,究竟到底是学些什么吗?那么,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下吧!”学生听到这里都已经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物理书寻找答案去了。 二、充分发挥新教材中“科学之旅”的作用 教材的“科学之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龙峰初级中学20 17 —20 17 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 课题:什么是力 授课人:陈泽伟 九年级物理科组 2019 年6 月1 日 什么是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 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5?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投影“神舟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舟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 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新课讲授 1.力是什么 师引导提问: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力的存在;工人用了力;车受了力。 师: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生:思考回答。

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是:物体一作用一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踢、举、吸引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学生自学力的符号和单位。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 2.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实验1 捏一下橡皮泥;拉伸一下弹簧。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结论。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演示实验2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 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放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讲授:运动快慢变化或运动方向变化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学生思考、讨论。 不相同(举例说明);改变大小;改变方向。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将物理教材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教材到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生:参与实验,思考,回答。 不相同:与力作用点位置有关。 师讲授: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做力的三要素。 师引导、讲授: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浅淡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

浅淡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 发表时间:2014-03-28T09:17:54.07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作者:张维贵 [导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性、实验性、探索性的学科,它以生活密切相关。 贵州省玉屏县兴隆九年制学校张维贵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性、实验性、探索性的学科,它以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听课时都懂了,但到做题,运用到生活中去却有点不明白。因此,要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应该要好好备课。 【关键词】上好课;物理第一节课;提高学习兴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8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39-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性、实验性、探索性的学科,它以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听课时都懂了,但到做题,运用到生活中去却有点不明白。因此,要让学生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应该要好好备课。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年我接八年级物理课时,为上好第一节课煞费苦心的选择恰当的实验。目的是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真奇妙,书上的已有的实验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猜到答案,或有些兴趣极浓的学生已经自己在课前做了实验,如果只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我认为必须补充几个书上没有介绍过的实验。补充的实验要容易做且要有趣,如“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楼梯灯双控电路”等有趣的实验。首先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实验,再给学生演示自己补充的实验。我还找了一副老花镜,让一个同学替下她的近视眼镜,让她向班同学说下她的感受。她说:“戴上这眼镜看书上的字怎么比不戴眼镜时更模糊了。”这些实验结束后,学生情绪高涨,所有的学生都感到物理真奇妙,不可思议。我问:“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知道”学生回答到,我说到你们只要认真对待物理以后都会知道的。 二、充分发挥新教材中“科学之旅”的作用 1、教材的“科学之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 2、巧妙导学,把物理课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 “科学之旅”的开头设有一幅寓意深刻的插图,插图中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滩边,则是一个男孩快乐的奔跑,欣喜若狂地捡着美丽的贝壳。这时,我联想到语文课有看图写作文课,于是我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写出一段文字。五分钟过后,学生们当然纷纷积极的拿出它们的成果。这一看图写作,不但能让学生知道了,要学好物理必须要不怕困难,而且巧妙的把物理课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同时使学生懂得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例如,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这又是为什么呢?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只要好好学习物理,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学习物理,不只是因为物理有趣,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有用,用所学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才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高科技领域中,物理知识的应用都极其普遍。如电的广泛使用、现代化的各种通信方式、宇宙飞船的升空等。建立在服务于社会的基础上的兴趣,才是牢固的兴趣,才是有意义的兴趣。 五、利用物理学史,为学生指明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兴奋,这时要抓住时机,说明要学好物理,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要做到: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多思的学风。我讲了一个牛顿为了一个实验忘记自己请来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马车后背当“移动黑板”的故事。说明无数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才使他们获得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物理。学物理既要有兴趣更要有毅力,这样才能学好物理。对于没有毅力的学生,你也不要感到没有希望,老师会和你一起培养毅力的。 这节课这样上完以后,学生们开始注意观察,开始提问题,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大家互相帮助、鼓励,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同学们明确了方向,看到了美好的前景,有利于今后的物理学习。 总之,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会使学生终生难忘,是这节课把他带入了有趣的物理世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代人,会使更多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的物理学家。因而第一节物理课是很重要的。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怎样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庞传美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学生对物理课自然有一种新鲜感。“物理是什么?物理有趣吗?物理有用吗?物理难学吗?怎么学好物理?……”从他们拿着物理课本 的一刻起就带着这些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对第一节物理课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这些问题也正好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课,使之有良好的开端,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削除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无疑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这一课呢?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年我接八年级物理课时,总是为怎样上好第一节课煞费苦心地选择恰当的实验,目的是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奇妙,书上已有的实验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已经看到,有些学生可能已猜到答案,如果只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所以在上课时我在完成了课本上的几个试验之后,总是发现学生们的兴趣还不是很浓,于是我又补充几个书本上没有介绍过的实验。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食指蘸些清水,按到酒杯口边沿上,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我还找了一副老花镜,让一个同学替下她的近视眼镜,并且让她向全班同学说说她的感受。她说:“戴上这眼镜看书上的字怎么比不戴眼镜时更模糊了。”此外我还做了“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楼梯灯双控电路”等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二、用奇妙的物理魔术,激活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同时学生对新学科的新鲜感很强,期待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奇是兴趣的开始,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动力。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我又做了一些物理魔术。 取一支试管和一个水槽,先往试管里注满红颜色的水后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倒插入水槽中(试管浸没在水槽中)。“同学们猜一猜,当我往上提试管时,试管的上方是空的还是满的呢?”同学们有的猜是空的有的猜是满的,什么样的都有。当我往上提时,同学们惊呆了,看到试管的上方是满的,无论我怎么提,只要管口没离开水面,试管上方的水始终是满的,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接着我又做了硬币“跳高”的物理魔术。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都觉得物理是一门非常奇妙的科学。 对于出乎自己预料的事情,人们最容易产生兴趣,因为总想弄清楚是为什么,作为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更是这样,这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 任何知识,只有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才会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许许多多物理现象是学生接触过的,感受过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 例如,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

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含解析)

2019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力(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3.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 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5.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相对而立,如图所示.当甲用60N的力推乙,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 C.甲没动是因为地面给甲的阻力与甲给乙的推力相平衡 D.如果最初是乙用60N的力推甲,仍然是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6.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关于乒乓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球拍击球时,乒乓球和球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B.球拍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与球对球拍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面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C.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都是靠改变它们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D.运动员用力将冰壶推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利用了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划水 B.球员射门时,要用力向球门方向踢球 C.人向前跑步时,要用力向后蹬地 D.推车时要用力向前才可以推动 9.下列各种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A.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在地面上向前滑行 B.扔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 C.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10.下列情况中,哪些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在地面上静止不动的桌子 B.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 C.从车站驶出的公共汽车 D.在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机 1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发生形变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2.如图所示为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其中你认为对应的解释合理的有()

论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 理第一节课 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节课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新课程中,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比以前更多,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好处,因而,新教材的编写者在“序言”中首先就安排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我在带领学生完成这几个小实验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但是好像还谈不上感兴趣,于是我又补充做了一个实验。 摩擦酒杯:把一只高脚大酒杯放到水平桌面上,酒杯里装入适量的水,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食指蘸些清水,按到酒杯口边沿上,顺着同一个方面用力摩擦——意想不到的声音产生了,改变酒杯中的水量,产生的声音也随之改变。 这个实验一做,学生的兴趣大增,不少人已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这几个实验,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二、用奇妙的物理魔术,激活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同时学生对新学科的新鲜感很强,期待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好奇是兴趣的开始,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初动力。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我又做了一个物理魔术。 取出两只一样的空罐头瓶,“任取”其中一只对学生作简单介绍,再取出一大杯水,一张硬纸片,一只空塑料盆(水槽)。先把对学生介绍过的瓶子注满水,再用硬纸片盖紧瓶口,左手握紧瓶子,右手压着硬纸片,让瓶子倒过来。“同学们猜一猜,我右手移开,不再压着硬纸片,硬纸片会掉下来吗?瓶子里的水会流下来吗?”由于这个小实验不少学生在读小学时就做过,所以猜“硬纸片不会掉下,水不会流下”的比较多。我移开右手,果然如大多数学生所猜测的那样,硬纸片没有掉下来,瓶子中的水没有流下来。接着我又问“如果我再把硬纸片抽掉,瓶子里的水会怎样呢?”“当然水会流下来!”对我这个简单的问题,不少学生显得不屑一顾(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于是我抽掉硬纸片,瓶子里的水果然哗啦一下全都流下来了。学生一阵哄笑,脸上布满胜利的表情。稍等学生安静时,我说“再改进改进,会是怎样呢?”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瓶子,从学生手里借来钢笔,拧下笔杆,向大杯子里剩余的水中滴几滴墨水,并煞有介事地用笔杆搅拌搅拌,再把这有色的水注入瓶子里(另一只瓶),重复刚才的操作过程,当我最后把硬纸片慢慢抽掉时,学生惊呆了,瓶里的水居然不再流下来。这下子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猜测说是墨水与清水发生了化学变化,使水“结冰”了;有的猜测说是老师硬纸片上有薄膜,移去硬纸片时,留下了薄膜。有的还在喃喃自语“真奇怪,不可能呀!”……有两个男生已经从自己的座位上跑到了讲台前,动手研究我的魔术器材了——也就是他们,发现了秘密:两只瓶子其实不完全一样,后一只瓶子的瓶口处被老师事前装上一块纱网——在通过纱网向瓶子里注水时,跟没有纱网时没有什么两样——当他们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向全班公布后,我紧接着就问“纱网有网眼呀,它应该是漏水的呀,为什么瓶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一节力课堂练习

初中物理八下7.1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D.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类,它是()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橡皮泥上留下漂亮指印

D.小铁球受旁边磁铁吸引会转弯 6.如图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时,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作用在a、b、c点,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在a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B.作用在b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C.作用在c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D.作用在a、b、c三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7.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8.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 9.黔东南州2015年“5?1”期间,各县市都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健民活动,如图所示为凯里体育馆旁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其中乙队取胜,甲乙两队的拉力()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教案

第一节科学之旅 十五中郭小燕 同学们,首先祝贺大家进入到八年级的学习生活,和七年级相比,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那么,物理是什么?我们又要学些什么呢?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物理知识体系 有些同学可能要说,这些东西让我去学,肯定学不会,太难了,太难了。其实不然,你小学阶段中就已经接触过这门课了,你还记得小学中学过的科学课吗?三年级学习的《玩跷跷板的启示?》,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杠杆原理;四年级学习的西红柿电池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电压;五年级学习的《声音的秘密》对应的是初中物理的声学,等等。换句话说,初中物理就是小学科学中部分知识的延续,高中、大学阶段的物理又是初中物理的延续,层层推进,就像盖房子一样。 物理学分为实验与理论两部分组成,小学阶段主要通过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开启科学的大门,让你们在快乐中充满对科学的好奇心,初中物理中会有更多的实验等着你们来做,我相信,你们不但会有快乐的好奇心,还会有想找到产生这种现象或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的欲望,所以,初中物理就是要通过实验的载体来学习一些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同学们能更客观的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高中物理将继续学习更多的物理定律,物理原理。大学物理中有许多知识仍然是中学物理的延续与扩展,但深度却不同,它会借助高等数学来辅助,使我们能在理论上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宏观上的物理现象。 三、初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初中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多种力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橡皮筋、气球、钢尺、海绵、塑料瓶、磁铁、小车、铁架台、激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现在来进行一个小比赛,请前后桌同学扳手腕,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 请问这位赢了的同学,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能取得胜利?(力气大)那么,在物理学中力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活动一:力 1、出示学生班级大扫除的图片,请同学指出哪些过程用到了力。抽学生回答后提问:是不是只有人能产生力? 2、出示图片(推土机推土,磁铁吸引铁钉,马拉车,压路机压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指出力的符号和单位。 3、请同学指出下列图片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4、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还有几个问题,大家交流讨论后告诉老师。 (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

(2)物体不相互接触能不能产生力呢? (3)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吗? 5、教师演示实验:磁体同名磁极间相互排斥力推动小车运动。 得出结论: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 请同学想一想还有哪些不相互接触产生力的例子。 (二)学习活动二:力的作用效果 1、现在我们认识了力,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产生力的实验。要求:各组同学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各组同学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抽学生上台表演,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橡皮筋伸长,海绵变形,气球压扁,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方向改变。 请同学将它们分类,归纳总结出:(橡皮筋伸长,海绵变形,气球压扁)这些是改变了物体的形状。(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方向改变)这些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4、小试身手:指出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把它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停在站内的汽车 2、从站内开出的火车,速度在逐渐增大 3、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住 4、被起重机吊起的重物匀速上升 5、正在转弯的汽车 总结得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5、出示图片,提问:有力存在吗?从哪里判断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判断力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 6、教师用力压桌面,提问:有没有施加压力?有没有作用效果?教师演示实验,说明桌子发生了形变,只是形变非常微小,用眼睛观察不到。 (三)学习活动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到杆的形变程度不一样,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与关系呢? 2、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小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控制变量法) (1)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朝一个方向弯小钢尺; (2)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朝上和朝下弯折钢尺; (3)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部位朝下弯折钢尺。 3、抽同学说出各个小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得出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用图像描述一个力的三要素时,更简单、直观。请同学们观看微课,总结出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本节重、难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学生课前预习 1、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 2、自制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四、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 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 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二)知识学习 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 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有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 声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学生一答:鼓在振动,我在鼓上放纸屑,看到纸屑在跳 学生二答:我把手放在鼓上感觉它在抖动

初中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练习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物体就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2. 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力存在,一定有施力物体存在; 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物体间相互接触就会产生力 ; D.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力3. 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有什么效果? 4. 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5.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 6. 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向前进,则在平静的水面上,使 船前进的力是()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 B.桨向后作用于水上的力; C.水作用于桨的力; D.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7. 弓箭手在拉弓射箭的整个过程中,拉力改变了弓的_______,弹力改变 了箭的_______。 8.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脚的踢力的作用;

B.用磁铁靠近铁钉,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铁钉对磁铁没有吸引力; C.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杯子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9.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 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乙 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10. 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 果:() A.一定吸引地球; B.不一定吸引地球; C.一定不吸引地球; D.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 11.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明显形变的是() 12. 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 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