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简单机械专题》

第12章《简单机械专题》
第12章《简单机械专题》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专题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简单机械》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最后一章。本章内容复习利用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杠杆、滑轮,第二课时为机械效率。本节为第一课时,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通过学生实验,在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分类应用及杠杆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针对典型的作图,回顾杠杆五要素及分清省力和费力的道理

2、利用典型例题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种杠杆和滑轮的认识,体验物理知识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密切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作图

四、学习资料和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杠杆、滑轮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尽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评价”作用贯穿课堂教学, 通过自主参与、互助合作来巩固知识,通过“学案”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将“简单机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复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质疑现象、解释规律、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水平。

六、教学过程

IB实艸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设计:

“ A rl「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左、右两端悬挂钩码,并改变它们数量及离支点的距离,记录力和力臂的数值,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F ih = F21?(写出表达式)

利用弹簧测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重物,记录物重G、物体上升的高度

h、拉力F、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改变钩码数量,重复实验.

(2)实验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物体的自重

一定,增加动滑轮的个数,机械效率越低。

(3)交流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减小摩擦;

增大卫重

种类条件好处代价实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老虎钳、扳子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费力镊子、吃饭筷子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相等力和距离两者都不

省也都不费

天平

知识砌

1. 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即卩F i l i

=F2I2.

(3) 杠杆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2. 滑轮

(1)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它不可以省力 , 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2)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省力杠杆,使用它可以省一半的力,但

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

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

端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

3. 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通常用百分率表

W有

示.计算公式:n = W x 100%机械效率总是小于,减小机械自重及机械

摩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4. 其他机械:

轮轴、斜面等也是简单的机械,使用它们通常也可以省力.

七、专题练习

类型3简单机械的计算

4.(咸宁中考)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

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重为760 N,电动机加在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 m/S勺速度匀速

提升到10 m的高度,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啲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的重力、摩擦力大

小,求:

八、教后反思

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实验展示-知识梳理-小组合作一课堂评价。不同层次的复习环节,不但照

顾到复习阶段知识的完整性,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一、设备更新原因分析 设备更新源于设备的磨损。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磨损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设备的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磨损。 1. 第Ⅰ类有形磨损: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2.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二)设备的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不表现为设备实体的变化和损坏。 1.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2.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三)设备的综合磨损 二、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 1. 局部补偿 对有形磨损:修理 对无形磨损: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2. 完全补偿:更换 用原型设备更换 用新型设备更换 三、设备更新的特点分析 1.设备更新的中心内容是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物理寿命)。它是指设备从全新状态下开始使用,直到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自然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有形磨损的速度。 (2)技术寿命。它是指设备在开始使用后持续的能够满足使用者需要功能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无形磨损的速度。 (3)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说是指能使投入使用的设备等额年总成本(包括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最低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期限。在设备更新分析中,经济寿命是确定设备最优更新期的主要依据。 2.设备更新分析应站在咨询者的立场分析问题 设备更新问题的要点是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旧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咨询师并不拥有任何资产,故若要保留旧资产,首先要付出相当于旧资产当前市场价值的现金,才能取得旧资产的使用权。这是设备更新分析的重要概念。 3.设备更新分析只考虑未来发生的现金流量 在分析中只考虑今后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对以前发生的现金流量及沉入成本,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恢复的费用,与更新决策无关,故不需再参与经济计算。 4.只比较设备的费用 通常在比较更新方案时,假定设备产生的收益是相同的,因此只对它们的费用进行比较。 5.设备更新分析以费用年值法为主 由于不同设备方案的服务寿命不同,因此通常都采用年值法进行比较。

(完整版)透视基本知识

A l l t h i n g s r r e g o 七年级美术《美丽的校园》第1课时课前预习资料 焦点透视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的透视法。 在没有车辆时,我们站在公路中间向前望去,就会发现公路越远越窄,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超远越小,渐渐就都汇集到一点消失了。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 低近宽远窄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其透视效果被成为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有透视(perspective)效果?因为人的两眼有著大约 6cm 的间距,所以对一件东西(或一件东西上的某个部位)而言,其实两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 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 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 二、什么是视平线? 当我们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平视,假想远处呈现一条与眼睛等高的水平线,这条水平线叫视平线。 视平线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r e g o o d 三、什么是消失点? 我们看到的公路路面近宽远窄,树木和电线杆近高远低近大远小,最后集中消失在眼睛前方假想中的点上,,称为消失点。“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称为主点或心点),而“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通常称为余点)四、什么是平行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在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所有的水平线与画面及视平线平行,所有向下的的垂直线仍保持垂直,所有的斜线 与面及视平线成角度并集中消失在主点上。 消失点 主点

第十章设备更新分析

第十章设备更新分析 思考题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何谓设备的有形磨损、无形磨损,各有何特点?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有哪些? 2.什么是沉入成本?在设备更新分析中应如何处理沉入成本? 3.设备更新分析有何特点? 4.设备的技术寿命、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有何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 1.某厂压缩机的购置价为6000元,第1年的运营成本为1000元,以后每年以300元定额递增。压缩机使用一年后的余值为3600元,以后每年以400元定额递减,压缩机的最大使用年限为8年。若基准折现率为15%,试用动态方法计算压缩机的经济寿命。 2.某企业4年前出2200元购置了设备A,目前设备A的剩余寿命为6年,寿命终了时的残值为200元,设备A每年的运营费用为700元。目前,有一个设备制造厂出售与设备A具有相同功效的设备B,设备B售价2400元,寿命为10年,残值为300元,每年运营费用为400元。如果企业购买设备B,设备制造厂愿出价600元购买旧设备A。设基准折现率为15%,研究期为6年,试判断现在公司应保留设备A,还是用设备B更新设备A。 3.某公司目前正在考虑更新其热力系统,备选方案有三个:一是拆除目前的锅炉,购买蒸汽;二是继续使用原有的锅炉;三是拆掉现有的锅炉,购买新型锅炉。三个方案的有关数据如习题表12-1所示。设基准折现率为20%,通货膨胀率为10%,研究期为5年,试选择最佳更新方案。 4.连接器为某公司畅销产品,其上的两个零件通过公司的一台车床加工,这台车床是13年前花8300元购置的,估计还能使用2年,到期残值为250元。现在有人建议采用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车床替换旧车床,新车床的购置费为25000元。每一百个零件分别由旧车床和新车床生产所需的时间如习题表12-2所示: 估计未来公司每年连接器的销量将维持在40000件,企业人工费为17元/小时,可以认为新旧设备的动力费相同,基准折现率为12%。新车床的推销员已为公司找到一家公司,愿意以1200元购买旧车床。新车床的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为原值的10%。设基准折现率为12%,研究期为2年,试比较新旧车床的优劣。 5.由于城市用电量的增长,某地区现有输变电线路A容量出现缺口。根据预测,如果保留现

12 设备更新分析

第十二章设备更新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 单选题 1、下列哪种设备磨损不仅使设备原设备的价值相对贬值,而且使用价值也受到严重的冲击。() A 第Ⅰ种有形磨损 B第Ⅱ种有形磨损 C 第Ⅰ种无形磨损 D第Ⅱ种无形磨损 2、设备在闲置过程中,由于自然力造成的磨损叫做() A 第Ⅰ种有形磨损B第Ⅱ种有形磨损 C 第Ⅰ种无形磨损 D第Ⅱ种无形磨损 3、某一机床的同型号设备的生产价格下降,使得这一机床的价值下降,这种磨损叫做() A 第Ⅰ种有形磨损 B第Ⅱ种有形磨损 C 第Ⅰ种无形磨损 D第Ⅱ种无形磨损 4、由于不断出现技术上更加完善、经济上更加合理的设备,使原有设备陈旧落后所产生的磨损叫做() A 第Ⅰ种有形磨损 B第Ⅱ种有形磨损 C 第Ⅰ种无形磨损 D第Ⅱ种无形磨损 5、一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有些磨损,使设备逐渐老化、损坏、直至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称为() A 自然寿命 B 技术寿命 C 折旧寿命 D经济寿命

6、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其平均使用成本最低年份的延续时间,叫做设备的() A 物质寿命 B 技术寿命 C 经济寿命 D 折旧寿命 7、一设备原值2000元,修理费要300元,市场同型号设备现价1500元,问该设备的残值是()元 A 800 B 1200 C 1700 D 1800 8、一台设备的原始价值是1000元,自然寿命为5年,其残值在任何时候都为0,各年的运行费用依次为100元、200元、300元、600元、800元,那么该设备的经济寿命为()年 A 2 B 3 C 4 D 5 9、某设备的其原始费用为5000元,年运行费为:第一年为400元,以后每年增加150元,若残值为0,不计利息,则其经济寿命为()年 A 8.61 B 6.18 C 8.16 D 12.5 10、设备原型更新的合理根据是设备是否达到() A 自然寿命 B 技术寿命 C 折旧寿命 D 经济寿命 11、在进行设备更新方案比选时,常采用下列中的() A 年收益法 B 年折旧法 C 年费用法 D 投资法 12、对于寿命不等的设备更新方案的经济分析,常采用下列中的() A 现值法 B 终值法 C 年成本法 D 收益法 13、设备更新方案的比较和优选常与互斥投资方案的比选相同,在实际比选时,我们常假定不同方案中的设备产生的()相同 A 年度费用 B 投资总额 C 收益 D 总成本

设备更新分析

第十一章设备更新分析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判定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影响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需对设备整个运行期间的技术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和判定设备是否更新、何时更新、如何更新等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章要求 (1)熟悉设备更新原因分析; (2)熟悉设备更新分析的特点; (3)掌握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 (4)掌握设备更新的理论和方法; (5)了解设备大修理及其经济界限; (6)了解设备更新方案的综合比较。 ※本章重点 (1)设备磨损类型、补偿方式及更新分析的特点 (2)设备经济寿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设备更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 (1)设备更新分析的特点 (2)设备更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设备更新的原因及特点分析 一、设备更新原因分析 设备更新源于设备的磨损。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磨损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设备的有形磨损(物质磨损) 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磨损。 1. 第Ⅰ类有形磨损: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2.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二)设备的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不表现为设备实体的变化和损坏。 1.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2.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三)设备的综合磨损 二、设备磨损的补偿形式 对有形磨损:修理 对无形磨损: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 用原型设备更换 用新型设备更换 三、设备更新的特点分析 1.设备更新的中心内容是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物理寿命)。它是指设备从全新状态下开始使用,直到报废的全部时间过程。自然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有形磨损的速度。 (2)技术寿命。它是指设备在开始使用后持续的能够满足使用者需要功能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无形磨损的速度。 (3)经济寿命,是从经济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它是由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说是指能使投入使用的设备等额年总成本(包括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最低或等额年净收益最高的期限。在设备更新分析中,经济寿命是确定设备最优更新期的主要依据。 2.设备更新分析应站在咨询者的立场分析问题 设备更新问题的要点是站在咨询师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旧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咨询师并不拥有任何资产,故若要保留旧资产,首先要付出相当于旧资产当前市场价值的现金,才能取得旧资产的使用权。这是设备更新分析的重要概念。 3.设备更新分析只考虑未来发生的现金流量 在分析中只考虑今后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对以前发生的现金流量及沉入成本,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恢复的费用,与更新决策无关,故不需再参与经济计算。 4.只比较设备的费用 通常在比较更新方案时,假定设备产生的收益是相同的,因此只对它们的费用进行比较。 5.设备更新分析以费用年值法为主 由于不同设备方案的服务寿命不同,因此通常都采用年值法进行比较。 §2 设备的大修理及其经济界限 一、大修理的经济实质 设备零部件有形磨损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设备修理的可行性(举例说明)。 修理是恢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局部丧失的工作能力的过程。包括: 保养:通过减少磨损来保持设备性能,减少故障。 小修:排除运转中出现的突发性故障和异常,以及对损坏严重的局部进行调整修理。 大修:调整、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部件,使整机全部或接近全部恢复性能。 1. 局部补偿 2. 完全补偿:更换

透视学基础知识

透视学基础知识 作为构图的一个基础部分,采用何种透视技法会对画面风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这也成为个人风格的一部分。这里我就收集整理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焦点透视分三种:线透视、色彩透视、隐没透视。这是对人眼真实观察的近似客观反映。 线透视是一种把立体三维空间的形象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绘画方法,使观看的人对平面的画有立体感,如同透过一个透明玻璃平面看立体的景物,然后直接把轮廓描画在玻璃上。说白了就是近大远小,透视方向上线条汇聚。这是西方绘画中最常用的透视方法。 色彩透视,也成为空气透视,用颜色的鲜明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近处物体色彩鲜明,越远的物体越失去原来的颜色。 隐没透视,用物体清晰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所谓“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树无枝,远人无目”。 这里举个例子,其实我在PS的时候,在原图线透视的基础上加上了,色彩透视和隐没透视效果。

散点透视法 在绘画中,透视的出现的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进行研究,发展之后就传承下来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认为只有西洋画有透视,传统的中国画没有透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传统的中国画是有透的但它的透视方法与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洋画讲究焦点透视法,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散点透视法”符合心理的真实,是种内在的真实。“焦点透视法”符合视觉的真实,是种外在的真实。这两种结构法的差异,从文化积淀角度看,也许正透露出了一者更重视内心(主体),一者更重视环境(客观)的东西文化差异的消息。 散点透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如果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它只能突出地表现画家确定的一个视点周围的景物,也只能将其它许多景物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虚隐掉。 因此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不重焦点透视,它不过是在一幅画中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焦点透视而已。这是传统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系统的透视学,但对于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也早有朴素的深刻认识。早于德国透视画家丢勒一千多年的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就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叙》说明了透视学中按比例远近布置物景的法则。但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减距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这种手法给画家带来了空间处理上的极大自由度。 中国画在的透视学应用: 1)多视点 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 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 2)高视高 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透视基础知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透视基础知识 慈溪职高 胡草丽 课题:透视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与理解透视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1、认识与理解透视基础知识 2、在绘画表现中熟练运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透视是绘画中最基础的知识点,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认识与理解的,并且在绘画中熟练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透视图、画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看东西(人、物等)前后、远近有什么变化? 引入课题:透视基础知识 1、透视原理 人的眼睛观看物象,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距离愈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距离愈远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小,这种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 。 教师提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宽窄的数目、电线竿、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现象” (如下图)树木透视变化图 图:2-2-2JPG 、讲述新课: (图2-2-1JPG)

我们画几何体、画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等都必须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才 能准确的描绘物体在空间各个位置的透视变化,使物体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 离感。(如下图) 人物透视变化图 口口 □口 □口 房子透视变化图 图:2-2-3JPG □ □!.!□口 ■ 站商口口 门P 0 □ 也口口 街景透视变化图

最新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素描) 模块:透视原理 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 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 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 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 课时安排: 1天 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 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 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 知识点讲解: 透视原理 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

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在画物品的一点透视图时,首先找出灭点,通过灭点延伸出透视线。桌子及其上面的所有物体的透视,都是按着从灭点出发的透视线的透视而确定的,在将所有物体画出后,可以将多余的辅助线擦去,并加强所有物体的边缘或加上阴影。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 图1-1 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 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图1-3 注:视点通过视中线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关系 视点平视时:视中线平行于基面,画面垂直于基面。 视点仰视时:视中线向上倾斜,画面也向上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视点俯视时:视中线向下倾斜,画面也向下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四)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 1、观察方法 (1)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于有限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2)散点透视:称“活点法”用活动的眼睛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散点观察,以运动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画面。 2、投影方式: 透视图是物体通过光线在画面上形成的投影形象,由于光线的状态不同,其投影方式所得的形象特征各不相同。(投影的光线状态,直接起因于视点、距离的变化) 图1-1 1-4 (1)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影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点、线、面达到空间的无限,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法。 (立方体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发生明显的透视缩变,同时受到透明画面上所推出的灭点、灭线的制约,产生消失于无

素描基础知识教案(实用)

课题 第三章静物写生 第一节素描基础知识 课时:4课 时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和分 析物体的素描关系。 能力 目标 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 方法和多种表现形式。通过素描实训了解形 体结构、比例、透视、构图等基本知识,培 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物体的透视和结构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素描的多种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PPT课件、透视及素描作品 一、认识素描 1、概念: 素描就是用单色的线条或调子在某种平面上(如纸、布、板材等),表现客观物象的绘画形式。 2、分类: 素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美术创作和造型设计的基本功训练而作的习作素描;一类是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创作素描。 3、表现形式: a:从表现手段上分,有以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线描,以线面结合形式的素描。 b:从表现结构和光影关系上分,有明暗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等。 4、素描的基本元素: 素描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 点的排列轨迹形成线 线的排列组合形成面 由面组成体 用线来表现物体轮廓和形态,用面来表现体积和明暗变化 二、素描的工具、材料及作画常规 1、素描的工具、材料: 笔:铅笔、炭精条、木炭条、钢笔、毛笔等。初学者在练习时最好选用铅笔,容易修改。 纸:有专业的素描纸。比较讲究,它要求(1)厚实、有韧性、耐磨、易于多次涂画和修改。(2)纸面要粗糙,不宜光滑,粗糙易

上色,光滑不宜多层次刻画。 橡皮:有较软的绘画橡皮,擦改力较强。有可塑性较强的橡皮泥橡皮,既可大面积修改,也可以细部调整用。另外还可以用擦笔、软膜、布等材料进行修改。 其他工具材料:画板、画夹、美工刀、铁夹、胶带、定画液等。 2、作画常规: 作画习惯:初学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主要是正确的作画姿势和执笔方法。 作画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不论哪种姿势均需注意眼睛和画面要保持一定距离,不宜太近,视线应与画面垂直,便于整体观察,准确把握形体 执笔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横握法,把大拇指放在铅笔的一边,另外四指自然放在另一边,铅笔末端放在掌心用手握住。另一种是直握法,也就是平时写字时的握法,这种握法便于刻画画面细部。 3、线条练习: 线条练习主要分为长线练习、线条排列练习、层次交叉练习和虚实线条练习。 (1)长线练习:画素描起形时主要用长直线来画。画长直线时用横握笔法,由上臂带动小臂、腕和手指运动画出,尽量画直。一条线可以来回多画几次,由轻到重、由不确定到确定。 初画长直线时往往会出现几种情况:(这些线条都不正确) 一是容易把直线画成弧线 二是线条太实,画成“铁丝线” 三是用断断续续的短线拼接成长线。 另外还有“丁字形线”“毛线” 正确的线条是从头到尾流畅、有力、富有弹性,落笔和收笔要轻。 (2)线条排列练习:我们知道线的组合形成面,素描画中的面可以用有规律排列的线条来表现。线条的排列要均匀,排列的方向可以多变。 (3)多层次交叉线条:第一层线条画好以后,如果要增加颜色的深度,可以在第一层线条的基础上再增加层次,但线条的方向与第一层相比要稍加改变。 (4)虚实线条练习:在线条排列时用力可以渐增或渐减,画出一些有轻重变化的线条,形成虚实变化的感觉。这种线条在处理远近虚实关系上有很大作用 三、基础透视知识 学习透视的目的是为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

12章透视作图实用方法

电子教案 第12章透视作图的实用方法 编制:王明海

第12章透视作图的实用方法 绘制建筑透视图的基本方法、步骤,重点讲解距点法、量点法以及量点法在特殊角度透视图中的应用,并对网格法作了简介。本章最后介绍曲面体透视图画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建筑体透视图作图基本方法、步骤。 2 熟练掌握距点法、量点法概念及其作图要点。 3 掌握曲面体透视规律和作图方法。

§12.1.1 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 建筑形体透视作图除了解决建筑平面的透视作图,还须完成建筑形体高度的透视作图。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通常按以下方法、步骤进行: 1.首先绘制出建筑形体的基透视,即建筑平面图的透视。这一步骤要解决的是建筑形体透视图中长度与宽度两个方向上的度量、定位问题。 2. 进行形体高度方向的透视作图,即解决透视高度的度量问题。 3. 检查核对,修正定位、连线等错误,并加粗图线,擦去不需要的作图线,完成最终作图。

§12.1.1 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 如图12-1所示,已 给出建筑形体的两面投 )、 影及画面位置(GL=P H 视平线HL和站点s等有 关条件。现根据给定条 件作该建筑形体的透视 图。 图12-1 根据给定条 件作形体透视图

§12.1.1 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 1.在图纸适当位置确定画面、基面位置(画出GL、HL、站点S 等),并确定x、y两个主向灭点f x 和f y 以及F x、 F y。 2. 将与画面重合的角点d2、f2平移到基线GL上, 并画出建筑形体底面的透视—基透视。为简化作图,可将边线a 2 b2及b2c2延伸到与画面相交于a21、c21,这样可直接定出它们的透视位置(在基线GL上)。 图12-2a 画建筑形体基透视

透视基本知识

七年级美术《美丽的校园》第1课时课前预习资料 焦点透视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的透视法。 在没有车辆时,我们站在公路中间向前望去,就会发现公路越远越窄,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超远越小,渐渐就都汇集到一点消失了。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 宽远窄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的两眼有著大约 6cm 的间距,所以对一件东西(或 一件东西上的某个部位)而言,其实两眼是以不同 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 觉。 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 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 原理的绘画。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 究科学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 二、什么是视平线? 当我们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平视,假想远处呈现一条与眼睛等高的水平 线,这条水平线叫视平线。 视平线

三、什么是消失点? 我们看到的公路路面近宽远窄,树木和电线杆近高远低近大远小,最后集中消失在眼睛前方假想中的点上,,称为消失点。“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称为主点或心点),而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通常称为余点) 四、什么是平行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在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所有的水平线与画面及视平线平行,所 有向下的的垂直线仍保持垂直,所有的斜线 与面及视平线成角度并集中消失在主点上。 消失点 主点

五、什么是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除了向下垂直的线依然保持垂直外,其它的面和线都产生了透视变化,因斜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逐渐透视消失,故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透视基本知识.doc

七年级美术《美丽的校园》第 1课时课前预习资料 焦点透视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的透视法。 在没有车辆时,我们站在公路中间向前望去,就会发现公路越远越窄,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超远越小,渐渐就都汇集到一点消失了。 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其透视效果被成为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有透视(perspective)效果?因为人的两眼有著大约 6cm 的间距,所以对一件东西(或一件东西上的某个部位)而言,其实两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

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 二、什么是视平线? 当我们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平视,假想远处呈现一条与眼睛等高的水平线,这条水平线叫视平线。 视平线 三、什么是消失点 ? 我们看到的公路路面近宽远窄,树木和电线杆近高远低近大远小,最后集中消失在眼睛前方假想中的点上,,称为消失点。“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称为主点或心点),而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通常称为余点)

四、什么是平行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在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所有的水平线与画面及视平线平行,所有向下的的垂直线仍保持垂直,所有的斜线 与面及视平线成角度并集中消失在主点上。 消失点 主点 五、什么是成角透视 ? 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除了向下垂直的线依然保持垂直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