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政治课程标准

中职政治课程标准
中职政治课程标准

中职《政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政治》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

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

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实施建议

4. 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又考虑涵盖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本要求,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3)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多设计一些新颖独特,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4)应有与教材相配图片、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

(5)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

4. 2教学建议

4. 2.1.教学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3)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4. 2.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2.3.活动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

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或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等形式考核

学习效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 3教学评价

4. 3.1.评价目的

通过学习评价,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得当,选择的教学资料是否适宜,从而检查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

4. 3.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4. 3.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

4. 3.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认知水平的评价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常识;“理解”指对了解的常识有较深入的认识。

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运用能力的评价分为“分析判断”、“参与践行”两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

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4.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内容,积极开发校园德育资源,收集优秀学生和成才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社会的

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实践中产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事物、新典型等充实教学内容;利用德育基地和引进社会各界的相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和一线的劳动者或企业家参与学校活动,丰富教学形式;通过有效使用电脑、投影、录音、录像、影视、图片、幻灯等各种教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国际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

国际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李开盛) 作为执教国际关系专业的高校老师,笔者经常遇到学生问:学国际关系以后如何就业?其实,整体性的大学生就业难已是当前高校体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笔者对理工科的情况不熟悉,但至少就文科来说,就业形势确实十分严峻,特别是专业对口就业的更不多。就业难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但就文科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中国社会仍不重视文科,文科人才不但无用武之地,反而受到很多限制。行政机关担心文科人才不太听话,企业单位认为文科人才创造不了效益。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学生学了文科,但就业时很少能够派上用场,专业知识权当作了“素质教育”。 不扯远了,国际关系专业就业怎么样呢?笔者手中并无这方面的直接数据,只是根据平时的一些观察与经验,综合写成一个简单分析,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仅供大家参考。 根据理想的培养目标,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可在如下方面实现就业: 1.外交外事系统; 2.各种教学、研究机构; 3.各种新闻出版单位负责国际版的编辑、记者、评论员;

但在当前实际情况下,以上就业途径都受到许多限制,其人才容纳空间有限。 首先,在中国的外交外事系统,历来最重视的外语而非国际关系专业知识,当代中国的外交官包括部长级的高级外交官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译员出身。这种知识结构有没有影响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难下定论。但不管怎么样,国际关系专业尽管专门学习国际关系与对外关系,但在这方面的就业却先天就要矮一截。 其次是中国的研究机构几乎全由官办,容纳的人员数量有限。其实,在国际关系研究发达的国家,有许多民间的研究机构,每年发表大量的研究报告,争相影响决策。但在中国,这方面的可能性目前仍不存在,因此也不可能有大量的非官方研究机构来容纳这方面的人才。有的大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设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但也侧重于经济层面,还少有注意到政治层次的。就高校而言,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学科扩充基本已经完成,人员也已基本填满,而老一代的研究、教学人员还没有大量退下来,人才需求已经比较有限。 最后是中国的新闻体制决定了国际报道几乎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少数几家媒体包打天下,其他媒体只要转载其国际新闻与评论就可

西方政治学论文

楚雄师范学院 政管学院期末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西方政治思想家国家起源说 完成时间 2 0 1 5 年 1 月 3 日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 任课老师田维亮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级 2 0 1 3 级

目录 摘要 (3) 一、古希腊奴隶社会——自然起源 (4) 二、欧洲社会封建时期——神学国家观 (5) 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初期 (8) 四、德国资本主义时期 (8) 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资产阶级 (9) 六、空想社会主义——私有制矛盾的国家起源说 (9) 七、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0) 八、马克思的国家起源论 (11) 九、国家的发展和归属 (11) 十、结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现实意义 (13) 参考文献 (13)

浅谈西方政治思想家国家起源说 摘要: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关键字:西方国家;政治思想家;国家起源;国家本质

一、古希腊奴隶社会——自然起源 (一)柏拉图 认为“国家之立,由于人类之必有待于互助。盖吾侪固各有所需,而无不他求而自足者,此非国家所由来之唯一原因乎。”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建立源于人类生活的自然需要。由于人不能独立的生存,总是对别人有所求,有所依赖,所以需要合群而组织团体,成立国家,便于互相帮助。 柏拉图用“正义”来治国,认为善才是最伟大的品质。试图通过哲学王的统治建立理想国。但是柏拉图试图在回避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在讨论国家的学说时,并没有把阶级考虑进去,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进行了有意识的屏蔽。 我认为,柏拉图的“正义”与“善”的思想史高度的理想主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没有与当时的时代形成剧烈的反差。到底,柏拉图是由于残酷的奴隶压迫统治使得他想找寻美好的国家愿景,还是根本没有考虑到阶级对立的存在呢?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较高。柏拉图处在动荡的局面,阶级矛盾的危机四伏,粗暴的统治使柏拉图产生了构建理想国的想法。 (二)亚里士多德 国家是最高,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目的都在于达到某些“善业”国家是社会内部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他认为,国家是为全民谋福利,实现至善至美生活的工具。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者合成,国家中不能避免这种关系,但这种统治使以被统治者的利益为目的和基础的。 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国家的起源上倾向于自然产生,是人类合群性的发展而产生。这点上看,他还为深刻认识到阶级矛盾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在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不断对抗下也没有看到两个阶级的不可调和。亚里士多德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极力的喂统治阶级辩驳,并企图用至善来迷惑奴隶阶级,使其放弃对抗,使其接受统治。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神学国家观 (一)奥古斯丁——国家神造说 国家一方面是救治罪恶的制度,又是惩罚罪恶的机关。是一种力量的统治。人类原来是平等的,顺着天性而缔结社会关系,国家就是由社会交往而联合起来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许超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基础知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2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单元集合(6学时)

政治学原理课程综述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政治学原理》课程综述 姓名: 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专)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目录 一、内容摘要 二、政治学原理课程综述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四、理论联系实际 五、心得体会 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和方法,从客观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把它概况规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形态。《政治学原理》是人们认识把握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思想基础,是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论基础,政治学原理不是对政治的简单描述,不是对于具体政治形势的简单陈述,不是对于千差万别的现实政治现象的个别分析,《政治学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政治操作原理;二是政治分析原理。

论黄山电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建设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1、政治与政治学以及历史与现状 政治从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是人类社会长期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所有社会成员,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当今政治学的研究已经综合科学的因素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体系的学科,总结了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2、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力 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加量,公民权力为:自由权、平等权、民主权,划分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力的意义,界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定义。 3、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的概念本质和内容,国家的形式,国家的机构。政府主要介绍了政府的含义和特征,政府权力结构的组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原则和基本内容,对国家和政府有一个科学正确的理解。 4、政党与社团 政党政治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社团作为公民组织的基本形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阐述了社团的性质和类型,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发挥作用。 5、政治秩序治理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6、政治参与与监督 重点介绍了作为政治参与两大支持的政治选举与社会监督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方式,指出政治选举是要为解决国家与社会相互分离的矛盾状况提供一种基本途径,而社会监督则是试图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角度为公共权力的正当行驶提供某种不可取代的保障,说明了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政治监督的重要作用。 7、民主与民主化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化民主宪政的过程。 8、政治文化与意识形式 政治文化被认为是政治体系的精神方面,政治意识形式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就业方向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就业方向 针对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就业方向,盛世清北老师给出了如下分析,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现在社会需求方面是超前的,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国际政治需求的高潮是国际事务人才、国际关系这方面的人才,社会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的交往,还有一些国际法律、商务、文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机构、组织、跨国性质的非常之多。所以,这方面都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有一定的需求。从咱们大国发展的前景来说,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的旺季正在到来。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难度,北大国际关系就业,北大国际关系学费,北大国际关系考研辅导,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盛世清北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盛世清北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这几年日渐升温,国际关系专业更是炙手可热。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计划招生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史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盛世清北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现在社会需求方面是超前的,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国际政治需求的高潮是国际事务人才、国际关系这方面的人才,社会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的交往,还有一些国际法律、商务、文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机构、组织、跨国性质的非常之多。所以,这方面都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有一定的需求。从咱们大国发展的前景来说,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的旺季正在到来。 三、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学费介绍 北大国际关系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培养方向如下: 01.当代国际关系 02.美欧日发达国家关系研究 03.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政治学原理论文

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人权、以人为本等政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民主政治环境越来越自由宽松,因此,我国政治生活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领域;民主政治 我们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主、法治、人权等政治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往往是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手段,而不是当 作一种政治制度,片面强调革命和专政,甚至搞“全面专政”,结果导致十年内乱。1949年后,“以人为本”也一直被当作是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十三大明确把民主政治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2002年,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006年,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提出“我也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 化”;2007年,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2004年3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2007年11月,十七大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有这些直接推动着我国政治现实的变革。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推进 谈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海内外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功,但中国政治体制没有实质性变化。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够成功正是得益于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路线,反之,前苏联改革失败则是因为奉行了一种相反的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策略。我们认为,如果按照西方的政治标准,如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等,可以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按照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就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起步的。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江泽民也曾指出: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访美期间深刻指出: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事实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就是一次政治变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实际进展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中国封建社会各级官员一旦为官,则终身为官,世代为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虽曾提出不搞终身制,但事实上领导干部仍然是无任期、不退休。这种事实导致了官僚主义盛行,干部队伍老化等弊端。在邓小平的积极倡导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五年制高职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高职班的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时安排 本课程建议学时:160学时 三、课程学分 3学分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3.课程内容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 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6 四、课程结构 遵循课程方案的规定:

大学课程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课程名称:马克思基本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独到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不是社会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学习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它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康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 (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必须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要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情感。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无论是沿用并优化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方式,还是采用自主探

政治学原理论文

政治学原理结业论文 指导老师:覃梅 题目:从网络的发展看中国的政治参与 班级:社工0902班 姓名:张岩松 学号:U200917346 2011年1月10日

从网络的发展看中国的政治参与 提要: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有4亿网民会或多或少地关心时政、参与政治,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按照布莱克维尔的《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政治参与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以此可以推论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公民以网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政治生活的行为。它的具体表现形态一般分为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网络政治谣言,等等。 那么,我们到底如何认识和把握网络政治参与的强劲动力,如何面对和消解网络政治参与的阻力,使网络政治参与走上积极健康有序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呢?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科学民主动力和阻力 一、网络政治参与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强势动力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公民通过网络积极进行政治参与,无疑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网络政治参与为密切政府与公众关系打造了一个新平台 传统的政治参与,公众的参与满足感较低,总感觉自己与党和政府的政治距离比较疏远。正如查尔斯?泰勒所指出的那样:?‘距离’所象征的意义,是表示政府机关已经与普通公民脱节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疏远不仅削弱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也使政府的政策难以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所以,一个健康的自由的公共领域是消解距离感的最好场所。?公共领域不仅扮演限制权力的揭露弊端的角色,它同样可以提供或破坏、升高或降低、支持或阻碍公共辩论与意见交流。?网络就是这样的公共领域。比如,最近几年每次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主任都争相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直接对话,到新华网开设?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栏目,网上参与的帖子几十万计。不少代表和委员表示,大多数帖子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不乏真知灼见,对他们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很有启发。正如网民所说,我们可以做?编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尽公民的一份责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与网民在线交流互动,不少省市主要领导人开设博客和论坛。所有这些,都为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政治学课程论文-浅淡中外政治制度

浅淡中外政治制度 摘要:纵观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不难发现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一方面受到本国所奉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本国文化传统与历史传承的约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差异日趋凸显,分析中外政治制度差异是进一步深入学习政治学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制度;中国;西方国家;古代;当代 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相比较而言,西方的思想家大部分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的和法律的产生,国家和法律也只有在能保证尽可能多的私人快乐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政府和法律的建立并不是以一般的善或社会福址为基础,只是因为人类发现它们有利于保护私人的财产和权力等实力才得以建立的。“政治制度作为规制人们政治行为的准则,其权威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人性出发。西方政治制度安排的人性预设主要是:人是政治动物,掌握公共权力的

人有可能成为无赖,人性本恶,人是有限的存在。在政治制度的设计安排中,充分考虑到人性的这些基本属性和基本倾向,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疏漏,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1由此可以看出,中外的政治制度差异由来已久。 一.中外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古希腊、古罗马政府的政治制度不断朝着民主的方向改革,中国古代形成的中央集权下的君主专制政体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类型并不符合一些经典理论家的概括,它是非常独特的,它不是‘封建专制集权制度’,而是宗法家族专制集权制度,这种独特的政治制度类型,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主要是血缘关系、家国同构、宗法家族化统治工具性制度和人治统治。”○2宗法家族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使得百姓无从考虑政治权利的合法性,一味盲从和受压迫是古代中国的民生常态。迫于生活压力和赋役负担,百姓的政治参与度低下,名门望族和士大夫主持政治的局面形成。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专制集权制度从秦始皇以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秦汉开始的郡县制、宰相制和带来巨大混乱的分封制,到隋唐过渡到的三省六部制,初步实现了分权和对皇权的制约,但还未解决军人干政问 ○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袁明旭,《论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人性预设》(《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01-30)。 ○2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中共浙江省委

政治学课程论文-论社会契约论

论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是主张人民通过契约建立政府的一种国家起源学说。在人们处于本能的自 我保护的意识之下,人们将本属于自己的自然权利转让,以结合成为新的社会共同体,来保障自身需求。自然法学派的三位政治家都发表过自己对社会契约论的认知,卢梭 赞成民主政治,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霍布斯推崇君主政治,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 应属于君主;洛克则崇尚议会政治,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属于立法机关。在三大家的异 同之下,社会契约论作为民主制国家的起源论和根本论,在政治学的领域里熠熠生辉。 卢梭篇 《社会契约论》主张社会是通过契约建立的,人们通过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从 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将自己从单独的个体转化成为社会共同体的一员。卢梭认为法律 是公意的表现形式,即主权者制定出来符合全部成员的约定。法律是对每个公民普遍 适用的,当法律变成针对某些个体的条例的时候,这样的政府行为不能够称之为法律。当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的一员的时候,我们就默认了自己将放弃部分自由 的权利来交换我们在此团体中安定和财产等权利,这行为在卢梭说来就是社会契约, 与此同时我们交换为代价的自由就受到了来自大家共同约束自己彼此之间的法律的规范,在法律的规范之下,我们才能维护政体的秩序,不至于将大家达成的契约走向末路。但是这并不代表政府的行为不是法律。法律是由古时的圣贤一直流传至今,不断 发展完善出来的,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法律也永远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 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甚至更改原先人民的公意。在我看来,正是在这个探索的过 程之中,政府也许会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制定出一些针对于某些群体而执行法律,这种 特殊的,不是对每个公民都普遍适用的条规同样是法律,它并不是专制的表现,相反 却是更为人性化的决定,在基本法不变的前提下,对拥有特殊权利的人加以更多的约束,以平衡未分到这些特殊权利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差异感。 卢梭对法律的分类十分的具体和精准,他将考虑整个共同体对于其自身所起的作 用的法律称为政治法;将考虑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法律称为民法;将 考虑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的法律称为刑法;将国家民族风尚习俗和舆论道德成为第四 种法律。这一观点使本来被剥离开的道德和法律统归于人民的公意中去的思想,在我 看来是十分正确和合理的。法律并不是一定要成文印刻在文书里,只要是能对整个社 会的个体都产生威慑或是约束作用的公意,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法律。一个国家的宪法,是建立于整个国家之于世界大舞台之上的自我认知之后,是结合本国人民的实际和愿 望之后形成的公意,是站在整个主权者的角度上制定的法律,而具体分析个人与集体,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全文

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和一线教师的好做法好 经验,继今年2月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华南片会后,教育部于3月18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东北片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出席了会议。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4省区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李卫红指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部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广大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真情付出,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辽宁省着重打造教师队伍,尤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单独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设置。通过全面部署、个别督导,现有的24所学校,90%以上都建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吉林省成立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指导组,全面加强教学指导、督导检查、教师培训。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培训,组织教师境外考察,开阔教师

视野,深化教师对社会的了解,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也 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李卫红强调,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取得突破,教师起决定性作用。她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课,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懂得了道理,还增强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要加强科研。要讲好这门课,不仅要真信,还要真懂。真懂,就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研究一些最新的理论前沿和最新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李卫红对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