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助理中医外科学详解

必背助理中医外科学详解
必背助理中医外科学详解

外科内治法总结

疖—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疖—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疖—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疖—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痈—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痈—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痈—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颈痈—疏风清热、解毒化痰—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臀痈—湿火蕴结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臀痈—湿痰凝滞证—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臀痈—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加减。

丹毒—风热毒蕴证—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丹毒—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丹毒—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丹毒—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乳痈—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痈—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乳痈—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乳癖—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乳癖—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核—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加减。

乳核—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乳岩—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乳岩—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乳岩—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乳岩—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加味。

乳岩—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气瘿—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加减

肉瘿—气滞痰凝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肉瘿—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脂瘤—痰气凝结—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加减。

脂瘤—痰湿化热—清热化湿,和营解毒—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血瘤—心肾火毒证—清心泻火,凉血解毒—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血瘤—肝经火旺证—清肝泻火,祛瘀解毒—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血瘤—脾统失司证—健脾益气,化湿解毒—顺气归脾丸加减。

失荣—气郁痰结证—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痰开郁方(经验方)。

失荣—阴毒结聚证—温阳散寒,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

失荣—瘀毒化热证—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失荣—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蛇串疮—肝经郁热证治以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蛇串疮—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

蛇串疮—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寻常疣(疣目)—风热血燥证: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方选治瘊方加板蓝根、夏枯草。

寻常疣(疣目)—湿热血瘀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方选马齿苋合剂加薏苡仁、冬瓜仁。

扁平疣(扁瘊)—风热蕴结证: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方选马齿苋合剂去桃仁、红花加木贼草、郁金、浙贝母、板蓝根。

扁平疣(扁瘊)—热瘀互结证: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板蓝根紫草马齿苋、浙贝母、薏苡仁脂溢性皮炎—风热血燥证—祛风清热,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脂溢性皮炎—肠胃湿热证—健脾除湿,清热止痒—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

油风—血热风燥证—凉血熄风,养阴护发—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油风—气滞血瘀证—通窍活血,祛瘀生发—通窍活血汤加减。

油风—气血两虚证—益气补血—八珍汤加减。

油风—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七宝美髯丹加减。

虫咬皮炎—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地肤子、白鲜皮、紫荆皮。

湿疮—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湿疮—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湿疮—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接触性皮炎—湿热毒蕴证—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接触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药毒—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加减。

药毒—热毒入营证—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加减。

药毒—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瘾疹—风寒束表证—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瘾疹—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瘾疹—胃肠湿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加减。

瘾疹—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牛皮癣—肝郁化火证—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牛皮癣—风湿蕴肤证—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牛皮癣—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白疕—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加减。

白疕—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加减。

白疕—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加减。

白疕—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薢渗湿汤加减。

白疕—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瘟败毒饮加减。

淋病—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红藤、萆薢等。

淋病—阴虚毒恋证(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酌加土茯苓、萆薢等。

尖锐湿疣—湿毒下注证—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酌加黄柏、土茯苓、大青叶。

尖锐湿疣—湿热毒蕴证—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等。痔—风伤肠络证: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方药: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痔—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渗湿止血。方药:脏连丸加减。

痔—气滞血瘀证: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痔—脾虚气陷证:治法:补气升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肛痈—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肛痈—火毒炽盛证—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加减。

肛痈—阴虚毒恋证—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肛裂—血热肠燥证—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肛裂—阴虚津亏证—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肛裂—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等。

脱肛—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加减。

脱肛—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加减。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

子痈—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子痈—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加减。

子痰—浊痰凝结证—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子痰—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除湿化痰—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

子痰—气血两亏证—益气养血,化痰消肿—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尿石症—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加减。

尿石症—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尿石症—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肾阳虚损证—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股肿—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味。

股肿—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通脉汤加减。

股肿—气虚湿阻证—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加味。

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加减。

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瘀湿阻证—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加减。

血栓性浅静脉炎—肝郁蕴结证—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筋瘤—劳倦伤气证—补中益气,活血舒筋—补中益气汤加减。

筋瘤—寒湿凝筋证—暖肝散寒,益气通脉—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筋瘤—外伤瘀滞证—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活血散瘀汤加减。

臁疮—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臁疮—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脱疽—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

脱疽—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脱疽—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四妙勇安汤加减。

脱疽—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加减。

脱疽—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加减。

肠痈—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肠痈—湿热证—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肠痈—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按方剂总结

疖—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失荣—瘀毒化热证—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虫咬皮炎—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地肤子、白鲜皮、紫荆皮。疖—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痈—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痈—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肛痈—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臀痈—湿火蕴结证—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臀痈—湿痰凝滞证—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疖—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丹毒—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痈—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乳痈—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乳岩—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加减。

臀痈—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加减。

失荣—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油风—气血两虚证—益气补血—八珍汤加减。

丹毒—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白疕—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加减。

丹毒—胎火蕴毒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乳痈—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痈—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乳癖—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岩—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乳癖—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肉瘿—气滞痰凝证—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乳核—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加减。

乳核—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山慈菇、海藻。

血瘤—肝经火旺证—清肝泻火,祛瘀解毒—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乳岩—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股肿—气虚湿阻证—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加味。

脂溢性皮炎—肠胃湿热证—健脾除湿,清热止痒—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

失荣—阴毒结聚证—温阳散寒,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

子痰—浊痰凝结证—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脱疽—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

痰湿化热—清热化湿,和营解毒—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湿疮—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蛇串疮—肝经郁热证治以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

接触性皮炎—湿热毒蕴证—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牛皮癣—肝郁化火证—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淋病—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红藤、萆薢等。

子痈—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

蛇串疮—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加减。

湿疮—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蛇串疮—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寻常疣(疣目)—湿热血瘀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马齿苋合剂加薏苡仁、冬瓜仁。

扁平疣(扁瘊)—风热蕴结证:疏风清热,解毒散结—马齿苋合剂去桃仁、红花加木贼草、郁金、浙贝母、板蓝根。

扁平疣(扁瘊)—热瘀互结证: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桃红四物汤加生黄芪、板蓝根紫草马齿苋、浙贝母、薏苡仁

白疕—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加减。

脱疽—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瘾疹—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牛皮癣—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白疕—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加减。

接触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湿疮—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脂溢性皮炎—风热血燥证—祛风清热,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瘾疹—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牛皮癣—风湿蕴肤证—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白疕—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薢渗湿汤加减。

药毒—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加减。

淋病—阴虚毒恋证(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酌加土茯苓、萆薢等。

慢性前列腺炎—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尖锐湿疣—湿毒下注证—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酌加黄柏、土茯苓、大青叶。

尖锐湿疣—湿热毒蕴证—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等。痔—脾虚气陷证:治法:补气升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脱肛—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加减。

筋瘤—劳倦伤气证—补中益气,活血舒筋—补中益气汤加减。

股肿—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味。

脱疽—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四妙勇安汤加减。

臁疮—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加减。

肠痈—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肠痈—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痔—风伤肠络证: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方药: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肛裂—阴虚津亏证—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证型总结

丹毒—湿热毒蕴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淋病—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红藤、萆薢等。

接触性皮炎—湿热毒蕴证—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

尖锐湿疣—湿热毒蕴证—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等。

湿疮—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药毒—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加减。

白疕—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薢渗湿汤加减

脱肛—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加减。出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

寻常疣(疣目)—湿热血瘀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马齿苋合剂加薏苡仁、冬瓜仁。

脂溢性皮炎—肠胃湿热证—健脾除湿,清热止痒—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

瘾疹—胃肠湿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加减。

脱疽—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四妙勇安汤加减。

股肿—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味。

臁疮—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子痈—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

尖锐湿疣—湿毒下注证—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酌加黄柏、土茯苓、大青叶。尿石症—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加减。

肠痈—湿热证—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瘾疹—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牛皮癣—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白疕—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加减。

接触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

湿疮—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脂溢性皮炎—风热血燥证—祛风清热,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瘾疹—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牛皮癣—风湿蕴肤证—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白疕—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薢渗湿汤加减。

药毒—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加减。

其他重要知识点

考点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切开法的适应证:一切外疡,确已成脓者。

切开法的具体运用:

选择有利时机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

切口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

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

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

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

疮疡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正邪交争决定着疮疡的发展和转归。

外治上疮疡:①阳证可选用金黄散、金黄膏、玉露散、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②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黑退消散、桂麝散、丁桂散;③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

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

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考点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一般应尽可能循经直开。

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

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掌面正中切开;

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

疔的内治法原则:内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

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

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

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

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

※考点丹毒的病因病机

素体血分有热

或在肌肤破损处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

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2008

凡发予头面部者,多挟风热;

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

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走黄与内陷

病因病机走黄的发生主要在于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内陷的病因病机内陷证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失治或不当,以致正不胜邪,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

火陷: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干陷:气血两亏,正不胜邪虚陷: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

要点内陷的分类

根据病变不同阶段分为三种:发于有头疽1~2候毒盛期的火陷,发于2~3候溃脓期的干陷,发于4候收口期的虚陷。

要点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

走黄的治疗原则,内陷的治疗原则宜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治当扶正达邪,并审邪正之消长,随证治之。火陷证,当凉血清热解毒为主,并顾护津液;干陷证,当补养气血,托毒透邪;虚陷证,当温补脾肾或生津养胃。外治参照“有头疽”,注意局部引流通畅。

乳核临床表现多发于20~25岁女性,其次是15~20岁和25~30岁。

乳岩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乳癖好发于30~45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不黏连。

乳核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肿块多发生于一侧,形如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气瘿一般采用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为主的内治疗法。

石瘿为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

癣病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以外治为主,若皮损广泛,自觉症状较重,或抓破染毒者,则以内治、外治相结合为宜。

直肠脱垂可分为三度:

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 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Oc 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有毒蛇咬伤后,患部一般有粗大而深的毒牙痕,一般有2~4个毒牙痕。无毒蛇咬伤后牙痕呈锯齿状或弧形,数目多,浅小,大小一致,间距密。

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

病因

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

中医外科学---笔记

中医外科学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疮疡 疮疡的致病因素分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等)两大类。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表现为最常见。疮疡外治法可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辨证施治。初期宜箍毒消肿,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油膏。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等的选择。如颜面疔疮忌早期切开,而蛇头疔应及早切开;如手指疔宜从侧方切开以免影响屈伸功能等。 一、疖(清热解毒为主,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外治: 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二、 疔疮(清热解毒) 内治以清热解毒为**,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 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2、红丝疔 ①若红丝细的宜用砭镰法,局部皮肤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行走途径寸寸挑断,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或在红丝尽头挑断,挑破处均盖贴太乙膏掺红灵丹。 ②初期可外敷金黄膏、玉露散,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排脓,外敷红油膏;脓

最新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外科学》作业1答案1.pdf

A型题: * 1. 《外科精要》的作者是:[B.陈自明] A.孙思邈 B.陈自明 C.齐德之 D.薛己 E.祁广生 * 2. 下列各项中,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D.五善、七恶均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的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E.脏腑的病变可以反应于体表 * 3. 红丝疔相当于西医的:[C.急性淋巴管炎] A.静脉炎 B.气性坏疽 D.动脉闭塞性脉管 E.化脓性淋巴结炎 * 4. 下列关于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E.热毒火毒] A.气血凝滞 B.机理阻隔 C.营气不从 D.脏腑失和 * 5. 箍围药根据病情,需进行调制。欲取其散瘀解毒,宜用[C.菊花汁、银花露调] A.葱、姜、韭、蒜捣汁调 B.鸡子清、蜂蜜调 D.酒调 E.醋调 * 6. 乳房检查的最佳时间是[A.经前1周] B.经后1周 C.经后1-2天 D.经前1-2天 E.月经期 * 7. 痈的病程大多为:[B.10天左右] A.一周左右 C.半月左右 D.20天左右 E.一月左右 * 8. 临床乳房检查最主要的方法是[B.触诊] A.望诊 C.乳房透照 D.乳房X线摄片 E.乳房CT检查 * 9. 下列哪种病最易引起小腿丹毒:[C.足癣糜烂] A.足部挫伤 B.脱疽 D.足部疔疮 E.湿热下注 * 10. 新生儿丹毒称:[A.赤游丹] B.抱头火丹 C.流火 D.内发丹毒 E.腿游风

* 1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 D.刘涓子鬼遗方] A.金创瘈疭方 B.五十二病方 C.世医得效方 E.外科精要 * 12. 瘿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是:[A.颈前喉结两侧的颈魇部] B.下颏部 C.耳垂与颌角之间 D.颈前部,与吞咽动作关系不明显 E.胸锁乳突肌的外缘,锁骨上窝 * 13. 患者女性,38岁,因双乳胀痛伴肿块数年而就诊,检查时发现双乳可扪及多个大小不 等之结节,质韧,腋窝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挤压乳头时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溢出,细胞学检查 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E.乳癖] A.乳岩 B.乳核 C.乳漏 D.乳痰 * 14.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多为干性。其成因为[A.风] B.湿 C.热 D.虫淫 E.血虚 * 15. 皮肤增厚伴有鳞屑或渗液的皮肤病,统称为[C.癣] A.疮 B.斑D.疥E.疣 * 16. 下列关于辨阴证阳证依据的叙述,错误的是:[D.脓液有无] A.发病缓急 B.病程长短 C.病位深浅 E.肿块硬度 * 17. 外科发病原因与发病部位有关,发于人体中部者,多责之于[C.寒湿、湿热] A.风温、风热 B.饮食不节,湿热火毒内生 D.气郁、火郁 E.痰湿阻络,气血凝滞 * 18. 女,26岁,产后第三周出现恶寒发热,右乳肿胀疼痛,体温38.7℃,体检见乳房红肿,皮色微红,无波动感,此时应用下列何法?[C.疏肝清热,通乳消肿] A.切开引流 B.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D.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E.泻火解毒利湿 * 19. 乳疬的病因病机是:[A.肝肾亏损] B.肝郁胃热 C.肝郁化火 D.冲任失调 E.肝经湿热 * 20. 有头疽初起常用的主方是:[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托里消毒散 D.竹叶黄芪汤 E.五味消毒饮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总称。疡科及外科。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生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而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6.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 7.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分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 8.盘根: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界清楚。 9.跟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11.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12.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13.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称为痔。 14.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的病理改变,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与外口;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15.痰:外科之痰多指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性。 16.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是泛指皮里膜外表浅部位的病理性肿块;非指西医学之结核病。 17.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猴年疮面

中医外科学简答题(含答案)

中医外科学 简答题(20道 1.什么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如何处理? 答: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前准备不充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未能很好控制。临床表现为:术后12-36小时内高热(>39℃)、脉搏快而弱(>120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泄。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常很快死亡。 处理:①补用碘剂;②激素治疗;③使用肾上腺素;④镇静剂;⑤降温;⑥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⑦吸氧;⑧有心衰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2、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②喉返神经损伤;③喉上神经损伤;④手足抽搐;⑤甲状腺危象;⑥甲状旁腺损伤;⑦甲状腺功能低下。 3、如何进行乳腺癌术后的患肢功能锻炼? 答:为减少或避免术后残疾,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上臂;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需他人扶持时只能扶健侧,术后2-3天开始手指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3-5天活动肘部;术后一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 4、胃大部切除术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①术后出血;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③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④术后呕吐:术后梗阻、残胃蠕动无力;⑤倾倒综合征;⑥碱性反流性胃炎;⑦吻合口溃疡;⑧残胃癌;⑨营养性并发症。 5、胃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①上腹不适: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是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类似十二指肠或慢性胃炎等症状。 ②上腹隐痛:半数以上患者早期就有上腹隐痛,无明显规律性,一般服药后可暂时缓解。 ③恶心、呕吐、进食哽噎感:可表现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和胃液。卉门部胃癌和高位小弯癌可有进食哽噎感。 ④呕血和黑便:癌肿破溃或侵犯血管时,可有出血,一般仅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多时可有黑便,少数患者出现呕血。 ⑤贫血、消瘦。 6、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②腹膜炎体征;③皮下出血;④水、电解质紊乱;⑤休克;⑥发热;⑦黄疸;⑧血糖升高。 7、如何鼓励造口患者自我护理? 答:帮助患者正式并参与造口的护理。 ①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否认、哀伤或生气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对造口的感觉和接受程度。 ②促使患者以正向且接受的态度处理造口,避免出现厌恶情绪。 ③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自尊。 ④鼓励家属参与患者造口的护理。 ⑤协助患者逐步获得独立护理造口的能力;先让患者正视造口,讨论自我照顾的注意事项,教导处理的步骤;当患者达到预定目标时,给予适当的鼓励。 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可逐渐适应造口并恢复正常生活,参加适量的运

中医外科学笔记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一)起源: 原始社会——周代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她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就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四)成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1、形成学术流派 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就是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明·陈实功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术成就:外治法与手术方面比较突出。 2、“全生派”代表人物:清·王维德代表著作:《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 阴虚阳实”论。(阴疽的治疗,以“阳与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与汤、阳与解凝膏、犀黄丸与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代表人物:清·高锦庭代表著作:《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 “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夫外疡之发,… 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三节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就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 广义:上就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就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就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她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就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由于痔的发病以肛门部最多见,故归属于肛门疾病类。

湖继教〔2010〕第5号-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

湖继教〔2010〕第5号 关于湖州市2010年上半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课程培训安排及考务报名的通知 市及三县两区各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下发《关于浙江省2010年上半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辅导考试的通知》(浙中继教中心字(2010)第1号),现把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报名考试和辅导时间安排及转告如下: 一、培训和考试的课目、时间: 根据临床二级分科实际情况,今年上半年专业必修课考试分内科、外科、针灸、推拿、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

喉科、骨伤科、皮肤科、肛肠科等十一个专业。外科分出肛肠科和皮肤科。学员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6a16828399.html,/下载),并结合《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进行复习。皮肤科阅读书目《实用中医外科学》皮肤科内容,肛肠科阅读书目《中华肛肠病学》。专业必修课考试时间和专业选修课培训、考试时间见附表1。 二、辅导及考试具体事宜: 1、专业选修课由省中心组织报名、辅导和考试,时间见附件1,地点在滨江区滨文路548号浙江中医药大学内。专业必修课由分中心组织报名,不进行辅导,考试在中医药大学内。 2、报名及注意事项: (1)根据《浙江省中医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实施意见》规定,完成两年基础培训(科室轮转)的中医临床住院医师才可参加专业选修课培训;专业必修课考试是检查住院医师通过三年专业培训后,对所从事专业应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

技能水平的一种理论考试,住院医师必须在结束二年基本培训(轮转)和开展专业(定向)培训第二年,并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培训基本完成情况下方能参加。已合格课程不得重复再选。 (2)关于申领合格证条件:申领中医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完成选修课15学分(5门),公共必修课20学分(5门),专业必修课1门。硕士研究生可凭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研究生期间成绩单报名、申领合格证,并凭研究生期间成绩单按相关规定免修课程,免修课程可参照《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取合格证的相关规定》。临床博士研究生须参加专业必修课考试,凭学历证书报名、申领合格证。(3)报名、申领合格证程序:各医疗单位组织学员报名,相关新学员填写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登记表,一式两份,二寸彩照二张,分别粘贴在表反面右上角。一份上交继教分中心,一份留单位,并汇总2010年上半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必修课报名汇总表,报名费用:50元/人.期.门。完成培训的人员可由单位统一向分中心申领培训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着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7.三陷证是指 ()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 () 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 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 () 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 () 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 2003-8-31 Rex 总论 1.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2.我国第一部外科学专著(遗失):《金疮瘛疭方》。 3.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治疗狂犬病。 4.孙思邈《千金方》提出:葱管导尿、动物肝脏治疗夜盲。 5.宋《太平圣惠方》提出:“五善七恶”学说、砒剂治疗痔核。 6.金元时期外科学代表作:陈自明《外科精要》、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齐德之《外科精义》、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7.★明清时期,外科三大主要学术流派: 陈实功《外科正宗》代表的“正宗派”,八纲辩证,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王维德《外科全生集》代表的“全生派”,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反对滥用针刀。提出对阴疽的治疗,创立了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阳和解凝膏等治疗阴疽的名方; 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代表的“心得派”,“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将温病学说思想引入外科病证治,创立了外科三焦辩证,治疗上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疮疡及骨伤,包括肿疡、溃疡、皮肤病、骨折、创伤等。其学科界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及窍道,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9.疾病的命名原则: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 10.疡:外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11.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12.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13.溃疡: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14.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露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15.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的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16.根脚:肿疡的基底根部。 17.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致于深陷或扩散形成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 18.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19.五善:病程中出现的好的征象,表示预后良好。包括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凉,舌润不渴,寝寐安宁)、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润)、肺善(声音响亮,不咳不喘,呼吸均匀,皮肤润泽)、肾善(身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0.七恶:病程过程中不好的征象,预后较差。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中医外科学》第2次作业

《中医外科学》第2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早期梅毒检查的主要方法为[1分]C.暗视野显微镜螺旋体检查 2. 某男,30岁,近1周出现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小便频急,茎中热痛,尿色黄浊,苔黄腻,脉滑数。直肠指诊,前列腺饱满肿胀,有明显压痛,光滑无硬节,诊为前列腺炎。其病因病机是[1分]B.湿热蕴结 3. 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是[1分] C.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接触史 4. 臁疮的好发部位是:[1分] B.小腿下1/3 5. 脱肛时直肠周围注射的作用机理是:[1分] E.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 6. 脱疽病人久病面容萎黄,消瘦,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脱屑,趾甲干燥肥厚,趾部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生长缓慢,经久不愈,舌淡,脉沉细弱。其治则应为:[1分] D.补养气血为主 7. 在泌尿、男性前阴病中,肝经湿热的临证常用处方是[1分] B.龙胆泻肝汤 8. 下面关于直肠解剖的论述,正确的是:[1分] E.直肠下方终于齿线 9. 患者老年男性,近来大便次数增多,伴有排便不尽感,偶有便血,量少,色不鲜。该患者应首先进行的检查方法是:[1分] D.肛管直肠指诊 10. 下列各项中,除……外,均与肛隐窝炎有关系?[1分] B.直肠息肉 11. 淋病的潜伏期多为[1分] D.2-5天 12. 失荣相当于西医的哪一类病:[1分] A.恶性肿瘤颈部转移 13. 脱疽的好发部位是[1分] B.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 14. 肾岩翻花的发生与哪项因素最密切:[1分] A.包茎 15. 临床表现为肾子上或阴茎上慢性结节,皮色不变,亦不疼痛,宜温阳化痰散结,常用处方是[1分] A.阳和汤 16. 肉瘤的病因病机是:[1分] C.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血凝结而成 17. 凡发生于颈部或耳之前后的一类岩证,面容憔悴,形体消瘦者,称之为:[1分]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气血盛衰 B.脏腑功能失调 C.阴阳失调 D.经络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D."五善七恶"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 A.神志昏糊 B.惊悸时作 C.疮色紫黑 D.言语呢喃 4.辨肿块时,如肿硬似馒,有囊性感属() A.寒 B.湿 C.痰 D.气 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 A.内托法 B.补法 C.透脓法 D.补托法 6.下面哪一项不宜用药线引流() A.创孔小,不宜排脓 B.脓腔深,流出浅黄色粘稠液体 C.创孔内有坏死组织 D.怀疑附骨疽创口内骨质已破坏 7.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带脓者,宜选() A.内服清热解毒的 B.扩创法 C.垫棉法 D.外用升丹提脓 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 A.蛇肚疔 B.托盘疔 C.蛇头疔 D.蛀节疔 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 ,诊断应为() A.疔 B.痈 C.有头疽 D.发 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发病1-2天内 B.发病一周时 C.发病10-14天 D.发病四周时

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 A.附骨疽 B.环跳疽 C.历节风 D.流痰 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 A.肝 B.脾 C.肺 D.肾 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着压痛,伴恶寒发热,应诊断为() A.附骨疽 B.骨肉瘤 C.流注 D.历节风 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 A.凉血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解毒 C.滋阴清热解毒 D.宣肺泄热解毒 15.乳痈郁乳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 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 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 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 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 16.以往有肉瘿病史,突然肿块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应考虑为() A.失荣 B.石瘿 C.瘿痈 D.肉瘿 17.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是() A.气瘤 B.血瘤 C.脂瘤 D.肉瘤 18.诊断乳癌的首要症状是() A.乳房内可扪及硬而孤立的肿块 B.乳头下陷或抬高 C.乳头有血性分泌物 D.肿块皮肤桔皮样改变 19.多形性红斑粘膜糜烂者宜选用() A.三黄洗剂外搽 B.青黛膏外涂 C.青吹口油膏外涂 D.白玉膏外涂 20.酒查皮鼻初起表现为() A.暂时性阵发性红斑 B.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C.脓疱 D.鼻部组织肥厚 21.白庀的别名为() A.摄颌疮 B.松皮癣 C.白屑风 D.神经性皮炎 22.结节性红斑是()

《中医外科学》考试题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 单选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疾病中以病因命名者是: A.鹅掌风 B.白驳风 C.破伤风 D.面游风 E.油风 2. 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是: A.疡 B.疮疡 C.肿疡 D.溃疡 E.疮肿 3. 风为: A.阳邪 B.阴邪 C.内生之邪 D.特殊之毒 E.外来伤害 4. 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于人体: A.上部 B.下部 C.中部 D.上肢 E.背部 5. 饮食不节可导致: 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 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 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 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 6. 病因劳伤虚损中错误的是: A.过度劳力 B.食伤 C.过度劳神 D.过度劳心 E.以上都不是 7. 下列症状哪项属于阴证表现: A.高肿突起 B.根盘收束 C.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D.有脓,脓质稠厚 E.肉芽红活润泽 8. 下列关于辨脓的方法,错误的是: A.按触法 B.透光法 C.切开法 D.穿刺法 E.点压法 9. 下列哪项不是清热法的适应证: A.热毒内传之走黄内陷 B.药物性皮炎皮损色红灼热 C.流痰初起,骨骼隐痛,漫肿不显者 D.流痰后期,阴虚火旺,虚热不退者 E.局部红,肿,热,痛 10.阳证疮疡外用药物宜首选:

A.红油膏 B.冲和膏 C.金黄膏 D.疯油膏 E.以上都不是 11.挂线法常用于治疗: A.内痔 B.脱肛 C. 瘰疬 D.肛瘘 E.以上都不是 12.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隐,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范围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脓,易敛。应诊断为: A. 疖 B.有头疽 C. 疔 D.附骨疽 E.痈 13.劲痈初起治疗选用: A.五味消毒饮 B.黄连解毒汤 C.仙方活命饮 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 14.有头疽的好发部位: A.臀部 B.面部 C.四肢部 D.项后背部 E.以上都不是 15.某患者,颈后疮形高肿,色红,多个脓头,焮热剧痛,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则应为: A.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B.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C.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D.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E.清热解毒 16.生于下列哪一部位的疔疮最易发生走黄: A.项后 B.四肢 C.颜面 D.少腹部 E. 膻中 17.丹毒的中医治疗原则以下哪一项最恰当: A.清热解毒 B.利湿解毒 C.活血祛瘀 D.清热凉血解毒 E.健脾利湿消肿 18.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 A.发颐 B.痄腮C,热疮 D.疔疮 E.多发性疖 19.褥疮的临床特点中最主要的是: A.好发于老年人 B.经久不愈 C.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部位 D.好发于消渴病人 E.好发于下肢 20.颜面部疖和疔的鉴别要点是: A.脓的形成 B.皮肤颜色 C.根脚深浅 D.起病速度 E.发热程度 21.治疗邪气阻塞经络,营卫不知所致乳房疾病的原则是: A.活血清热解毒 B.解郁化痰清热 C.补益扶正解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骨瘤是以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 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诊断] 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二、外治法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结语] 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骨良性肿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骨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逐渐加重。治疗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未发现有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例题:

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卫生资格考试

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肿瘤(四三)[A型题] 1、乳腺癌早期血行转移最常见于。 A.肾 B.胃 C.脑 D.肺 E.肝 2、当前唯一反映肿瘤代谢状况,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影像诊断方法是。 A.B超 B.放射性核素显像 C.特殊X线显影术 D.远红外热像检查 E.CT 3、不常发生血道转移的肿瘤为。 A.食道癌 B.肺腺癌 C.前列腺癌 D.肾癌 E.胃癌 4、有关神经纤维腺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肿瘤常多发,沿神经干分布 B.为良性,极少复发 C.手术时必须切除囊壁,否则易复发 D.皮肤常有色素沉着 E.肿瘤大小不一,一般不等。 5、毛细血管瘤的特征,下列不对的是。 A.大多为错构瘤 B.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 C.境界分明,压之褪色,松手后恢复红色。 D.多见于婴儿,大多为女性。 E.多于一年内停止生长或消退 6、下述哪种肿瘤是良性肿瘤。 A.淋巴瘤 B.黑色素瘤 C.骨髓瘤 D.间皮瘤 E.精厚细胞瘤

7、恶性肿瘤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 A.病理学检查 B.血清酶学及免疫学检查 C.病程短,发展快 D.肿块质硬,固定 E.剧烈疼痛,消瘦。 8、在种植性转移中最多见的为。 A.卵巢癌种植到盆腔 B.肺癌种植到胸腔 C.胃癌种植到盆腔 D.肝癌种植到大网膜 E.胆管癌种植到盆腔 9、在各种化学性致癌物中致癌谱广,致癌力又强的是。 A.烷化剂 B.亚硝胺类 C.霉菌毒素 D.芳香胺类 E.氨基偶氯类 10、癌和肉瘤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病人年龄 B.肿块质地 C.组织来源 D.转移途径 E.生长方式[Page] 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网校培训及考生热点咨询推荐 中华考试网强势推出“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针对每个考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指导,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学员的考试通过率,现在报名更有超值优惠,机会难得,欲报从速! >>>进入报名<<< 课程详情咨询:4000-525-585! 在线咨询 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生热点咨询推荐: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报名时间中国卫生人才网网上报名入口外科主治医师报名条件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时间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现场确认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寒痛表现为( B ) A.胀痛 B.酸痛 C.痛而喜按 D.跳痛 E.灼痛 2.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B ) A.冲和膏 B.金黄膏 C.生肌白玉膏 D.生肌玉红膏 E.青黛膏 3.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 A ) A.脱出 B.疼痛 C.便血 D.患病时间 E.嵌顿 4.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B ) 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5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C ) 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 6.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外感六淫 B.感受特殊之毒 C.经络阻塞 D.情志内伤 E.外来伤害 7.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E ) A.胃气不和 B.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 D.胃热壅滞 E.湿热火毒内生 8.疖、痈、发是以什么命名( E ) A.疾病特性 B.病势缓急 C.症状 D.形态 E.范围大小 9.疮疡益气托毒法的代表方剂是( A ) A.托里消毒散 B.托里透脓散 C.仙方活命饮 D.透脓散 E.神功内托散 10.乳岩好发于( E )

A.青春期 B.妊娠期 C.哺乳期 D.幼儿期 E.绝经期 11.风肿的特点是( D )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 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 12.引起疮疡的最常见外邪是( B ) A.气郁、火郁 B.热毒、火毒 C.风热、风温 D.淤血、寒湿 E.湿热、痰湿 13.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D ) A.由小渐大 B.疮顶高突 C.掀红灼热 D.微红漫肿 E.根脚不散 14.红丝疔好发于( D ) A.前臂外侧 B.上肢 C.小腿外侧 D.小腿内侧 E.颈部两旁 15.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 D ) A.臀部 B.面部 C.四肢 D.项背部 E.任何部位 16.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B ) A.精神爽快 B.身体轻便(肝) C.言语清亮 D.舌润不渴 E.寝寐安宁 17.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B ) A.太乙膏 B.回阳玉龙散 C.千捶膏 D.冲和膏 E.玉露膏 18.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C ) A.生石膏 B.熟石膏 C.升丹 D.白降丹 E.枯矾 19.欲取散瘀解毒作用时,箍围药宜用( E ) A.葱姜汁调 B.酒调 C.菊花汁调 D.冷茶水调 E.醋调 20.流痰的好发部位是( D ) A.四肢 B.肌肉 C.皮肉之间 D.骨与关节 E.躯干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瘤是瘀血、痰滞、蚀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而产生的赘生物。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 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症瘕范畴。生于体表的外科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西医一般称良性肿瘤为“瘤”,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但中医所称的骨瘤则包括有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 病因病机] 瘤的发生原因,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说明瘤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 血瘤是心的功能异常,血络纵横丛集; 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痰聚肉里; 筋瘤是肝的功能异常,筋脉曲张; 骨瘤是肾的功能异常,骨络瘀阻。因此,瘤的发生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从而导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聚结而成。 [ 检查方法] 瘤的检查,首先要尽量暴露病变所在部位,观察肿块的位置、数目、形态、皮肤表面的变化。再用右手食、中指平揿肿块,扪触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或与骨 骼的关系等。同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摄X 线片,配合 B型超声检查或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直至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

查,以获得正确诊断。 [ 治疗] 瘤的治疗,原则上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特别是当肿瘤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癌变危险时,更应及时手术。但对多发性及某些生长在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运用中药治疗。内服药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按《外科正宗》所归纳,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 大法则。外治法除手术外还有腐蚀、硬化剂注射、冷冻等方法。 [ 结语] 中医的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也包括骨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瘤的分类很多,但本章所论之瘤仅指气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脂瘤,均为临床常见者。本病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以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而成。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某些多发性及某些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予中药内服,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 大法。 第一节气瘤 气瘤是以皮肤间发生单个或多个柔软肿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状若有气,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外科枢要?论瘤赘》云:“……其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名曰气瘤。”相当于西医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 病因病机] 肺主气,主一身之表,由于元气不足,肺气失于宣和,以致气滞痰凝,营卫不和,痰气凝聚肌表,积久成形,发为气瘤。

西学中制度

附件1 “西学中”制度目录 尉氏县中医院“西学中”培训方案 (2) 尉氏县中医院“西学中”培训班考勤制度 (7) 尉氏县中医院“西学中”培训班考核制度 (9) 尉氏县中医院“西学中”奖惩制度 (10)

尉氏县中医院“西学中”培训方案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院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指导思想,增强我院西医专业技术员中医药专业技术和整体素质,促进中西医临床医务工作的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院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根据我院“西学中”具体部署及临床技操作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及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特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在全院范围内,对西医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展开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操作培训,要求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中医技能操作方法和步骤,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熟练应用,从而加强我院西医人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达到速步扩大我院西医临床科室的中医药服务范围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我院具有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临床医生。 三、培训年限 业余学习2年。 四、学习形式及内容 学习采取业余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

(一)理论学习18个月,理论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分段式集中授课和平时自学相结合进行,自学与集中辅导时间比例为3:1,集中辅导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学习地点在本院。 (二)技能培训3个月,内容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编写的《中医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操作常规》,配备相应的器材,以授课教师讲解演示和学员反复练习方式进行。 (三)临床实践3个月,在我院内科、治未病科、康复科实习,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五、课程设置 ㈠理论学习课程安排 共同必修课共6门,总计980学时,其中自学730学时,授课250学时。选修课共8门,参训人员根据所从专业必须选择1门,自学192学时,授课48学时。各门课程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外科七恶辨证主要依据是() .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和全身症状 .以上都不是 . 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风温、风热 .火毒、热毒 .气郁、火郁 .湿热、寒湿 . 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已尽时,宜使用下列哪一种掺药().九一丹 .白降丹.生肌散.青黛散 .发生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 .风温、风热 .风寒、风湿 .湿热、寒湿 .气滞、血瘀 .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在6~9。应诊断() .疖 .疔 .有头疽 .痈 .乳核相当于西医的() .乳腺纤维腺瘤 .乳房异常发育症 .乳腺增生症 .乳房结核 .石瘿的病因病机是() .忧思郁怒,湿痰凝结 .气郁、湿痰、瘀血凝滞 . 产后亏虚,外邪侵入 .平常饮水和饮食中含碘不足 .热疮典型皮损为() .簇集性水疱 .散在性水疱 .簇集性脓疱 .散在性脓疱 .淋病的临床特点是() .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道刺痛、尿道溢脓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尿道滴白 .内痔初发的主要症状是() .肛门疼痛 .肛门坠胀 .便秘 .无痛性便血 .破伤风发作出现肌肉强直形痉挛,一般先发生于() .头面 .四肢 .颈项 .躯干 .精癃的临床特点是() .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不射精 .尿痛、流脓.脱疽的好发部位是() .上肢末端 .四肢末端 .下肢末端 .小腿 .瘾疹的主要皮损为() .风团 .抓痕 .丘疹 .红斑 .发生走黄的原因为() .正虚邪盛 .肝郁化火 .热入心包 .火毒炽盛 .阳证肿疡外敷首选油膏是 ( ) . 冲和膏 . 金黄膏 . 回阳玉龙膏 . 生肌玉红膏 .颈痈初起治疗宜选用 ( ) . 五昧消毒饮 . 黄连解毒汤 .仙方活命饮.牛蒡解肌汤 .治疗肉瘿的代表方剂为 ( ) . 海藻玉壶汤 . 四海舒郁丸 . 普济消毒饮 . 逍遥丸 .疥疮好发部位为 ( ) . 皮肤薄嫩和皱褶处. 四肢 . 躯干. 外阴和肛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肛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肛痈 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剧痛,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后易形成楼管。由于肛痈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肛门旁皮下者,名肛门旁皮下脓肿;生于坐骨直肠窝者,名坐骨直肠窝脓肿;生于骨盆直肠窝者,名骨盆直肠窝脓肿;生干直肠后间隙者,名直肠后间隙脓肿。 [病因病机] 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痈疽;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 [诊断] 一、肛门旁皮下脓肿发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后按之应指,全身症状较轻。溃脓后易形成皮下肛瘘或低位瘘。 二、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坐骨直肠窝内,初起觉肛门部坠胀微痛,逐渐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门胀痛加剧或跳痛,坐卧不安,患侧肛周皮肤微红肿,肛门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明显,可有波动感。

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典型,仅觉肛门胀痛,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多无明显红肿,肛们指检患侧直肠壁饱满、压痛及波动感,溃脓后多形成高位肛瘘。 四、直肠后间隙脓肿部位较深,表现为直肠内坠胀痛,逐渐加重,全身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肛周皮肤无明显改变,肛门指检直肠后壁饱满,压痛或波动感。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在1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大于70%。 [鉴别诊断] 肛周毛囊炎、疖肿病变在肛周皮肤或皮下,多由局部皮肤破损染毒所致,与肛窦炎无直接联系,局部红肿热痛,肛门指检无异常发现,溃后不形成肛瘘。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蕴结肛门周围突然肿痛,逐渐加剧,肛周压痛或见红肿,伴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蕴于肛门,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则见肛周疼痛;正邪相搏,则见恶寒、发热;热邪为患,则出现口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革藓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