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试题及知识精华

职业教育学试题及知识精华
职业教育学试题及知识精华

第五章职业学校教师

一、填空题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1681)年尔在(法)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师教育的诞生。

3、(1897)年盛宣怀在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院是我国最早的师学校。

4、(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学校。

5、我国《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6、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和准则,是每一个教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7、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教师如何对待(职业教育事业)、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教师集体)、如何对待(自身)四个方面。

8、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9、教师书写规汉字包括两方面容,一是(用字规);二是(书写规)。

10、班会活动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主题性班会)、(活动性班会)、(知识性班会)、(教育性班会)、节日性班会及学生自己组织的班会六种形式。

11、我国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二、选择题

1、下列人员中不属于教师的是(C)

A.指导学生实习的人员

B.高等学校中的学生辅导员

C.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学校学生处工作人员

2、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教师起(A.)

A. 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 强制作用

D.

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同事

D.以身作则

4、提出“师者,人之模也”的教育家是(D)

A.孔子

B.孟子

C.非子

D.雄

5、最早称教师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是(C)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加里宁

D.列宁

6、教师职业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我国古代(B)把教师同天、地、君、亲并列在一起。

A.孔子

B. 荀子

C.孟子

D. 朱熹

8、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教学为主,对教学容理解不深入,常感觉教学容简单,课堂教学时无话可说。这反映了教师发展中(A)的特点

A. 入门阶段

B. 探索阶段

C. 合格阶段

D. 优秀阶段

三、概念题

1、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

3、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具体说包括教师教育多元化、任职资格明确化、教育教学艺术化、专业活动自由化、劳动报酬合理化五个方面的涵义。

4、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其容包括教师职业资格分类、教师职业资格条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以及罚则等。

四、简答题

1、“双师型”教师有何特殊要求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他们除具备符合《教师法》规定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一下要求:

1.具有一定操作能力

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本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

2、教师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哪些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容包括个体和集体两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情况,主要包括:①学习情况,指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及成绩变化趋势、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②思想情况,指政治倾向、集体观念、成长经历、职业理想、人生追求、道德品质、崇拜人物等;③心理情况,指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状况等;④家庭情况,指家庭成员、经济收入、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⑤课余生活情况,指如何安排课余生

活、交往围、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⑥身体健康情况。

了解学生集体情况主要包括:①学习风气;②舆论导向;③班干部;④班级后进成员;

⑤集体兴趣爱好;⑥与其它班级的关系;⑦学生的一般身心特点;⑧存在的主要问题。

3、我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题要点: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教师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但他是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和严密的计划,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通过一定的组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影响和引导。因此,由教师直接进行的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谈谈你对教师职业优越性的认识

3、有人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有时体罚学生也是必要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4、谈谈你对“双师型”教师涵义的理解

对“双师型”教师涵义有不同认识和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双证书”说,即取得教师职业书和其它职业书;二是“双职称”说,即取得教师职业的技术职称和其它职业的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说,即要求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说,即要求具备教育家、工程师和高级熟练工人等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述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不能用“双证书”或“双职称”等标准简单化,也不能用难以实现的标准神秘化。实际上“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在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能够胜任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六、运用题

1、依据教师成长历程,设计自己的成长规划。

2、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帮助新任班主任尽快了解班级情况

3、阅读下面文字,请你谈谈对教师仪表的看法

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擦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4、与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心目中优秀教师是什么样的。

第六章职业学校学生

一、填空题

1、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2、我国学者认为思想道德品质由道德(认识)、(情感)、(行为)、(意志)四因素构成。

3、RET心理治疗理论认为,造成人情绪困扰的原因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导致情绪困扰的理解和评价有三类,一是(自我中心),二是(以偏盖全),三是(夸大危害)。

4、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重点为(公民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两部分。

5、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就其结合点的性质来划分,有四种类型:(利益型)、(兴趣型)、(信仰型)、(相似型)。

6、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就班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来划分,有三种类型:(亲班级型)、(偏离班级型)、(反班级型)。

7、学业不良学生是指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

二、选择题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B. 马斯洛(A.H.Maslou)

C. 班杜拉(A.Bandura)

D.托马斯?里考纳(T.Lickona)

2、行为的获得是自身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榜样示是形成行为的主渠道,这种德育理论观点属于(C)

A.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 人本主义德育理论

C. 社会学习德育理论

D.完善人格理论

3、完善人格理论认为德育工作应该(D)

A. 建立一种、平等、诚实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

B. 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绝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

C. 教育学生用理性代替非理性,改变学生认知方式,解除他们的情绪困扰。

D.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4、后进生,主要是指(B)比较落后的学生。

A.学习成绩

B.思想品德表现

C.身体发育

D.学校要求的各方面

三、概念题

1、德育

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根据一定的章程组织起来的,由上级组织明确承认的群体。

3、后进生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

四、简答题

1、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容有哪些?

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容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特点确定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容: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人生观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环境伦理教育等,其中道德教育是核心和主要容。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该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他们从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论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问题,认为道德教育绝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的活动、交往和互动。它反对那种将道德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德育方法,主道德教育以刺激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思维为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尤其是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3、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德育理论实质上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德育领域的衍生和运用,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H.Maslou)、罗杰斯(C.R.Rogers)等人。在自我实现、学生中心及其它心理学理论基础上,认为德育过程是师生之间通过无拘无束的对话而达到相互理解与交融的过程,教师不是把道德规则赐给或喂给学生,而只是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教师应用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对学生的人格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认真倾听、关心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平等、诚实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前提。应创造一种能使学生讲真话,表达真实心世界的气氛,教师要积极倾听、耐心接受、移情理解。幼儿时期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对一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应为儿童成长创造一种安全的、和睦的生活环境,用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

4、社会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班杜拉(A.Bandura)等人,该理论认为,行为的获得是自身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榜样示是形成行为的主渠道。认为①当观察和实际模仿操作联系起来时,示的效果将进一步提高。②学习者看到榜样的某种行为受到惩罚或禁止后,学习者的相似的行为也受到了抑制。③学习者看到榜样示后,有时并不立即模仿,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外部环境适合时,再出现模仿行为。

5、完善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20世纪80年代,完善人格德育理论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里考纳(T.Lickona)。认为完善的人格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组成,三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能简单分割。里考纳在总结学校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12种完善人格教育的途径。

6、RET心理治疗理论的主要观点

RET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艾理斯(A. Elli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Rational Emotive Therapy(合理情绪治疗论)的简称。艾理斯认为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对立统一的动物,人既有理性的行为也有非理性行为,造成人情绪困扰的原因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导致情绪困扰的理解和评价有三类,一是自我中心,二是以偏盖全,三是夸大危害。提出了进行心理治疗的具体步骤。

7、学生道德品质形成有哪些规律

(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同时性

(二)道德品质形成的多端性

(三)道德品质形成的重复性

(四)道德品质形成的实践性

8、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注意事项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德育任务的层次性

(二)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德育方法的针对性

(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注意德育容的职业性

(四)结合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注意德育效果的实效性

9、学生管理包括哪些容

(一)思想管理包括: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二)日常行为管理

(三)组织管理包括建立组织、制订规章和选拔干部三项容。

(四)学习管理

(五)技术推广管理

(六)生产劳动管理

五、论述题

1、职业学校教师应这样认识和看待学生

(一)职校学生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

(二)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职校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三)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四)学生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

(五)职业学校学生是处在发展变化阶段,具有可塑性

2、你认为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学校学生有何特点,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1.存在自卑心理,渴望理解尊重,不能容忍他人的轻视

2.学习自觉性两极分化

3.认识模式职业化

4.理想现实化

第七章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

一、填空题

1、专业设置的按需设置原则是指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相应专业,为社会发展服务。

2、专业设置的稳中求活原则是指设置专业必须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社会需求稳定,需要人才数量较多,就业面宽广,培养难度大周期长的专业,应该追求(稳定),提高质量扩大影响,相反则应追求(灵活),适时调整满足需要。

3、课程一般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容。

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容;(编制课程文件)。

5、(课程目标)是课程所要实现的标准,它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选择(课程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6、关于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存在“社会本位论”和“学生本位论”的争论,前者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其价值取向,后者强调以(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其价值取向。

二、选择题

1、职业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这反映了专业设置(B)的要求。

A. 按需设置原则

B. 宽口径原则

C. 特色性原则

D.稳中求活原则

2、职业学校要对社会未来人才需求进行预测,这反映了专业设置(D)的要求。

A. 按需设置原则

B. 特色性原则

C. 稳中求活原则

D.超前性原则

3、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容的材料,被称作(D)

A.教学计划

B.课程方案

C.课程标准

D.教材

三、概念题

1、课程

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它主要回答“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为什么教”、“怎样教”、“怎样学”等问题。

2、学科课程

也称为分科课程。是一种以人类各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

3、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组织由学生担任主角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课程。

4、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这是一种以生产问题、社会问题、生活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把重心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问题的设计上,强调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关程度。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把多门学科知识及其技能围绕解决问题交织综合起来。

5、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传统称为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容和要求的教学文件,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编写教材、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四、简答题

1、专业与学科有何区别

专业是培养人才的类型或方向,学科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

1.学科与专业的构成不同

一般来说,一门独立的学科至少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二是有基本完整的理论体系。专业的构成主要有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

2.设置专业与划分学科的原则不同

学科的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有相对稳定性。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

3.学科与专业追求的目标不同

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2、专业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按需设置原则

2.特色性原则

3.宽口径原则

4.超前性原则

5.稳中求活原则

6.技术难度原则

3、核心课程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第一,强调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通过组织积极的学习探究,获得改造社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第二,强调以学生的需要为教育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同时也强调这种需要不是学生个人的直接感受,而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学生群体的共同要求。因此,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主围绕组织课程,重视教材的系统讲授,使学习容具有相关性和综合性。然而这类课程的困难之处,在于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的焦点问题,结合教学要求编制课程,否则会使课程单元缺乏连续性。

4、职业教育课程有何特点?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强调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兼顾就业与发展的双重需要。

职业教育课程容围绕当今就业、以后转岗和未来提高三个发展阶段所需的各种本领组织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教学容占较大比例;教学容是一种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围绕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学容,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条件较苛刻,运行成本昂贵;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必须在统一标准基础上满足“用户”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办出特色。

5、实施性课程方案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1)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与业务围;

(3)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4)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5)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6)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6、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哪些容

(1)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

(2)教学实习课题和生产实习安排;

(3)教学实习各课题设施要求;

(4)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五、论述题

1、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如何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关系

关于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存在“社会本位论”和“学生本位论”的争论,前者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其价值取向,后者强调以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其价值取向。我们认为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不可偏执一词,追求极端,应同时追求两种价值取向。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既是人类文化和经验传递的载体,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使人从自然属性提高到社会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并不矛盾,职业教育应兼顾两者的利益。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职业学校办学中必须坚持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它既体现了社会需求,又满足了个体发展需求。随着生产力水平和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两者完全融合并非只是一种理想。

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应如何处理好当前顶岗能力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在学校有限时间既要使学生形成顶岗能力,又要具有发展后劲,这是一对矛盾。有些学校认为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素质的养成教育,其教育效果往往不是立即就显现,为了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