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 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 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 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

力供求。

5.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答案:

1. V

2. X

3. X

4. V

5. X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 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 所谓劳动力需求,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

力数量。

3.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

引发的派生性需求。

4. 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

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 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 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 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 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

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 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 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

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13.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 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

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

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 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

关系。

19. 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 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 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 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 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

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 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

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否则将受到处罚。这样的措施必然使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增加。

答案:

1. V

2. X

3. V

4. X

5. V

6. V

7. X

8. X

9. V

10. X

11. V

12. V

13. X

14. X

15. X

16. V

17. X

18. V

19. X

20. V

21. V

22. X

23. V

24. X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判断题

1. 从量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

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 从质的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

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所有权出让。

3. 劳动力供给量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4. 在短期劳动力供给分析中,一般假定人口规模是一定的,劳动力资源数量是

不变的。

5.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6. 劳动以是否获得收入为基准与闲暇相区别。

7. 劳动参与率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8. 在较短的时期内劳动参与率易受到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的影响而

变化。

9. 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形态要比女性的更加复杂。

10. 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增加劳动参与率。

11. 居民的家庭生产率越高,劳动参与率越低。

12. 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提高劳动参

与率。

13.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

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14.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失业率

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15.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变化所引起的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移动,属于点的移动

16.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工资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

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属于线的移动

17.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是:消费者用最后一个货币购买的商品 1 和商品 2 必须带来同样的边际效用,都等于一个单位货币的被假设的不变的边际效用。

18. 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

的最大组合线。

19. 不同的人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相同的。

20. 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会诱使人们增加闲睱时间的消费,降低工作的愿望。

21. 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会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

22. 经验事实与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

效应。

23. 一般来说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4. 对人们的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是现在及未来的雇佣条件和实际利息率。

答案:

1. V

2. X

3. X

4. V

5. V

6. V

7. X

8. V

9. X

10. X

11. V

12. X

13. X

14. X

15. V

16. V

17. X

18. V

19. X

20. X

21. X

22. V

23. V

24. V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判断题

1. 古典意义的经济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即即变量均等和行为最优。

2.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

3. 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的扩充之一是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

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

4. 失业均衡的状态满足“变量均等”的要求。

5. 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

6. 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及社会对劳动力的

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7. 在劳动力供需均衡的情况下,供给的决策主体获得效用最大,需求的主体实

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此时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8.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右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减少,

就业量提高。

9. 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10. 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工

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

11.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

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12.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时,有可能是充分就业,也

可能不是充分就业。

13. 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14. 非自愿失业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15. 在U—V 分析中,均衡失业由摩擦性失业造成,均衡失业率的高低反应劳动

力市场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

16. 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由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决定。

17. 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劳动

雇佣,并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

18.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

成的协议运行的。

19. 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可以及时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