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澄清谬误 明辨是非”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现实意义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人都有了麦克风”,普通个体从信息消费者和传播者,不知不觉增加了“生产者”的身份。于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蚕食传统主流媒体空间。没有传统媒体的“条条框框”,随时、随地、随意发声的特点,使新媒体快速成长为不容小觑的舆论“酵池”。时代发展大势不可违,媒体格局变迁不可挡,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正视。一些网络媒体发布虚假信息,故意造谣传谣,打造所谓“第二舆论场”,唱衰国家政治经济,抨击党委政府作为,叫板主流价值体系,这些不管是蓄谋,还是无意,不管是迂回侧击,还是正面进攻,都是阻碍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的“绊脚石”,会给人民群众头脑造成混乱和迷惑,给党的事业带来干扰和冲击,必须精准甄别,及时澄清事实真相,辨明是非曲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和使命中,“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正是源于对此类舆论乱象的清醒判断。分析当前舆论环境和媒体生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不仅是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更是巩固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深入践行这一职责使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正确引导舆论的必要手

正确引导舆论是党对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互联网以其效率高、成本低、分众化的特点,为各类新闻信息提供了宽松的传播平台。正确导向和错误观念在这个平台上角力,给主流舆论带来了挑战。尽管在关键问题上,主流舆论始终能够把握主动权,然而由于互联网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把关人角色的弱化,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时有抬头,而且,可以预料,这些错误思潮会在不同历史阶段,以各种形式继续表演自己,如不能精准甄别,及时澄清,必将导致舆论导向的偏离,后果严重。“明鉴照形,美恶毕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履职尽责,遇到问题,不能沉默不语,不能姑息迁就,尤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出强有力的主流声音,澄清谬误,激浊扬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为党和政府正声,为人民群众解惑,让主流向上的舆论占据主阵地。

二、“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服务发展大局的基本要求。

谬误不可不察、不可不防,是非不可不辨、不可不明。党把“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这一重要使命赋予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因为“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换而言之,党的新闻媒体不仅是前进中的传播者、记录者,还要做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利益格局更加复杂、社会矛盾交织凸显,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越是这样的关键时期,越容易出现“非主流”声音,一些谣言谬论、不良信息、负面情绪很容易在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的煽动下,被“几何式”放大,影响中心工作,阻碍发展大局。新闻舆论战线处于真理与谬误、是与非交锋最前沿,是辨别、防范、反击谬误的“桥头堡”、“防火墙”和“排头兵”。党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这一职责使命担起来,面对谬误是非,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批驳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为凝聚各方面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这个大局不仅限于国内社会发展,更包含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但在国外就是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境?答案是我们的声音还不够“响亮”,我们的国际话语体系还不够健全。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在吸收世界智慧的同时,精心构建对外话语

体系。面对西方媒体,要敢于交锋,充分运用各种宣传策略和手段,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辨明是非,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奏出中国最强音;另一方面,对内要澄清外媒针对中国的错误宣传和诋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媒体发展必须遵循的行业操守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传递给受众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是媒体的职责要求和保持公信力的根本,媒体要发展,没有公信力,就不会有人“买账”,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若人云亦云,不加辨别的转发转载新闻信息,很容易出现“乌龙”事件,其伤害的不只是媒体公信力,还关乎是否能够坚守住主流舆论阵地。2017年上半年,“上海女孩跟江西男朋友回家过年”的新闻突然窜红,成为线上线下持续性的热门话题,后被证实为假新闻,这让参与过这一话题的媒体较为尴尬。媒体跟进报道这样的新闻,却没有真正去源头寻找真相,一味跟风炒作,不仅抹黑了中国农村形象,对媒体公信力也造成了极大伤害。唯正己方可服人,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党的新闻媒体必须更加坚定地遵循“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使命和行业操守,牢记社会责任,增强阵地意识,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48字”方针,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

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其中,“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既是职责使命,又是基本要求,既是行业操守,又是专业手段,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劲的精神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