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

4.“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

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叉D.真包含

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

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

11.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B.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C.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D.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1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量项和联项

13.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

14.“凡犯罪行为都不是合法行为”这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A.主项、谓项都不周延B.主项、谓项都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5.“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老张是有道德的人,所以,老张是拾金不昧的人。”这一三段论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C.两否定得结论D.中项不周延

1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A.主项、谓项都周延B.主项、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7.“大部分人是懂法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A.所有的S是P B.所有的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18.“甲与乙是同案犯”这个判断是( )判断。

A.性质判断B.联言判断C.选言判断D.关系判断

19.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A.由真推假B.由假推真C.由真推真D.由假推假

20.“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是( )。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1.“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2.“所有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3.主项和谓项相同而质和量不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差等关系

24.以SAP为前提进行换位法推理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A.PAS B.PIS C.PIS D.PIS

25.“没有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不是刻苦学习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A.SAP B.SEP C.SIP D.SOP

2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

A.有效的推理形式B.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D.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27.“大多数大学教师都会一门外语;她是大学教师,所以,她会一门外语。”这个三段论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C.中项不周延D.两否定推结论

28.以“所有P是M,有S不是M”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推理正确的结论是( )。

A.有的S是P B.所有的S都是P C.有的S不是P D.所有的S都不是P

29.以“没有M不是P”和“有的S是M”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推理正确的结论是 ( )。

A.没有S是P B.没有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30.“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一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C.中项不周延D.两否定推结论

31.“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重要的。因此,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是重要的。”这里运用的推理是( )。

A.相容选言推理B.关系推理C.不相容选言推理D.联言推理

32.“如果不以事实为依据,或者不以法律为准绳,则不能公正断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

A.p∧qB.p∨qC.(p∨q) D.(p∧q)→r

33.当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时,它的肢判断的真假情况是( )。

A.p真q假B.p真q真C.p假q真D.p假q假

34.已知“p←→q”“p∧q”“p→q”均真,则( )。

A.p真q真B.p假q假C.p真q假D.非p真非q假

35.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假的是( )。

A.p∧q B.p←q C.p→q D.p←→q

36.“p∧q”的等值判断是( )。

A.p→q B.p∨q C.p∧q D.p←q

37.“p→q”的等值判断是( )。

A.q→p B.q←p C.p←q D.p←q

38.“p←q”的等值判断是( )。

A.p∨q B.p→q C.p→q D.q→p

39.“p∧q”的等值判断是( )。

A.p∧q B.p∨q C.p∧q D.p∨q

40.“p∧q”的等值判断是( )。

A.p→q B.p←q C.p∧q D.p∨q

41.负全称肯定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

A.SAP B.SIP C.SOP D.SEP

42.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 )。

A.可能非P B.可能P C.必然非P D.不可能非P

43.与“可能是罪犯”等值的判断是( )。

A.必然不是罪犯B.不必然是罪犯C.不可能不是罪犯D.不必然不是罪犯

44.“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A.小王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B.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C.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D.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45.在下列各组模态判断中,具有差等关系的是( )。

A.必须P与可能P B.必须非P与可能P C.可能P与可能非P D.可能非P与必须P

46.依据模态判断间的反对关系所能进行的有效推理是( )。

A.□P→□P B.□P→□P C.□P→□P D.□P→□P

47.“负判断”可概括为( )。

A.性质判断B.复合判断C.简单判断D.否定判断

48.“现在不是强调大胆改革开放吗?这就是说,可以随便改任意干。这段议论(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49.断定“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同真,则(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50.同时否定SEP和SOP,则(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51.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52.断定“所有的S是P”与“有的S不是P”同真( )。

A.违反同一律B.违反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53.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A.从个别到一般B.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C.前提蕴涵结论D.从个别到个别

54.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和结论联系是( )。

A.都是必然的B.都是或然的C.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D.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

55.“全称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特称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单称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所以,凡否定判断的谓项都

是周延的。”这一推理是( )。

A.简单枚举归纳推理B.科学归纳推理C.完全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

56.“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相同的。可见,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原因。”这是运用( )

判明因果关系的。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57.在论证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是( )。

A.论据B.被反驳的论题C.被反驳的论证D.论题

58.在反证法中,当论证反论题假时,通常需要借助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

A.否定前件式B.肯定前件式C.否定后件式D.肯定后件式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题)

1.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可表达为( )。

A.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B.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C.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D.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E.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2.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中,主项与谓项都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正概念E.负概念

3.在“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判断中,主项与谓项都是( )。

A.非集合概念B.普遍概念C.负概念D.集合概念E.单独概念

4.在“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这个判断中,“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正概念

5.如果所有的a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

6.当SAP真而SOP假时,S与P的外延关系应是( )。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

7.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

A.同语反复B.循环定义C.定义含混D.定义过宽E.定义过窄

8.“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暴力工具。国家可分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

A.定义过宽B.划分不全C.定义过窄D.多出子项E.论证过少

9.下列各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有反变关系的是( )。

A.杀人罪、故意杀人罪B.成年人、未成年人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D.共产党员、审判员

E.司法机关、法院

10.下列对概念限制错误的是( )。

A.判断限制为概念B.演绎推理限制为三段论C.论证限制为论题D.间接推理限制为类比推理

E.复合判断限制为负判断

11.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推演的有效形式是( )。

A.SAP→SEP B.SAP→SEP C.SEP→SAP D.SEP→SAP E.SAP→SOP

12.当判断( )取值为真时,判断“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A.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B.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C.班上同学并不是都是团员D.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E.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

13.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项、中项、大项分别为S、M、P,如P在结论中周延,则其大前提不能是( )。

A.PAM B.MOP C.MAP D.POM E.PIM

14.以“所有的P是M”、“所有的S不是M”为大、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必然推理( )。

A.所有的S不是P B.所有的S是P C.有的S不是P D.有的S是P E.没有S不是P

15.“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作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作自然界奴隶。”这个三段论是( )。

A.三段论有效式B.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C.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D.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E.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和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原则

16.以“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

A.并非联言判断不是复合判断B.并非有的联言判断不是复合判断C.并非有的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D.并非没有联言判断不是复合判断E.有的联言判断不是复合判断

17.当肢判断“p”、“q”均真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

A.p∧q B.p→q C.p←q D.p∨q E.p∨q

18.当“p←→q”为真时,则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是( )。

A.p真q真B.p假q假C.p真q假D.p假q真E.p假q真

19.当p真q真时,下列复合判断为真的有( )。

A.p∧q B.p∨q C.p∨q D.p→q E.p←q

20.已知“p∧q”为真,则( )为假。

A.p→q B.p∨q C.p←q D.p←q E.p∨q

21.以“必然P”为前提,可必须推出( )。

A.并非必然非P B.P C.非P D.可能P E.不可能非P

22.“p并且q”为假时,p、q或p、q的真假情况可以是( )。

A.p真q真B.p假q真C.p真q假D.p假q假E.p、q可真可假

23.“p←→q”为真时,则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是( )。

A.p真q真B.p假q假C.p真q假D.p假q真E.p、q可真可假

24.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的正确式是( )。

A.[(p∨q)∧q]→p B.[(p∨q)∧q]→p C.[(p∨q)∧q]→q D.[(p∨q)∧q]→p E.[(p∨q)∧p]→q

25.以“如果渎职,则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A.渎职B.没渎职C.犯法D.没犯法E.并非没有犯法

26.以“如果贪污腐化,就会构成犯罪”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A.没有贪污腐化B.构成犯罪C.并非没有贪污腐化D.未构成犯罪E.贪污腐化

27.以“只有反腐倡廉,才能搞好党风”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A.没有反腐倡廉B.搞好党风C.并非没有反腐倡廉D.没有搞好党风E.反腐倡廉

28.以“如果受贿,那么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

A.受贿B.未犯法C.未受贿D.犯法E.并非没有犯法

29.下列各组判断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

A.“如果p,那么q”与“只有q,才p”B.“必然非p”与“不可能p”

C.“并非有s不是p”与“所有s都是p”D.“没有s是p”与“并非有s是p”

E.“p且q”与“并非(如果p,那么q)”

30.下列议论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

A.这个人可能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B.这个人不可能不是罪犯,当然他也不一定是罪犯

C.这个人不一定是罪犯,当然他也不一定不是罪犯D.这个人一定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

E.这个人一定不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是罪犯

31.下列各组判断中,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

A.SAP并且SOP B.SAP并且SOP C.不可能P并且可能P D.p∧q并且p∧q E.SEP并且SIP

32.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定义过程B.多出子项C.推不出D.预期理由E.模棱两可

33.不矛盾律的适用范围是( )。

A.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B.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C.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D.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E.具有可同真但不可同假的关系的判断

34.下列判断作为推理结论,可用完全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

A.所有的原子都是可变的B.全村所有的人家都有电视机C.全班所有的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

D.我厂的工程师全都是高校毕业的E.天下乌鸦一般黑

35.“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北京的人口超过700万,天津的人口超过700万,上海的人口超过700万,

重庆的人口超过700万。所以,我国所有直辖市的人口都超过700万。这个推理属于( )推理。

三、分析题

(一)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共同犯罪。

2.民法不是刑法。

3.商品就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资本家是剥削人的人。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失败是成功之母。

7.法律可分为宪法、刑法、婚姻法、民法。 8.邮件可分为快件、挂号件、航空件、国内件、国外件。

9.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分为思维的逻辑形式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10.三段论可分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三种形式。

(二)请指出下列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学习要有股拼劲,但要注意身体。

2.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解决问题。

4.如果不努力进取,就会落在同伴的后边。

5.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不是经过一番奋斗的。

6.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体制改革。

7.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8.要么好恶以已,要么好恶以道。

(三)请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写出其逻辑形式,分析其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其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有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所以,有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2.只有当三段论的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才是正确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中项周延了一次,所以,它是正确的三段论。

3.只有当三段论的中项至少同延一次,才是正确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不正确,所以,它的中项不周延。

4.有的科学家是党员,有的党员是有重大贡献的;所以,有的科学家是有重大贡献的。

5.凡审判员都不是律师,老李不是审判员;所以,老李是律师。

6.商品受欢迎或因物美价廉,或因款式新颖;这种衣服很受欢迎是因物美价廉,所以,这种衣服的款式不新颖。

7.如果贪污,那么应受法律制裁;老李没贪污,所以,老李不应受法律制裁。

8.如果贪污,那么应受法律制裁;老李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老李贪污。

9.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四、图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徒刑B.有期徒刑C.无其徒刑

2.A.共产党员B.先进工作者

3.A.犯罪B.杀人罪C.故意杀人罪

4.A.行为B.合法行为C.非法行为 D.抢劫行为

5.A.性质判断B.简单判断C.复合判断 D.推理

6.A.电视大学B.北京电大C.湖南电大 D.山东电大

7.A.电大学生B.电大中文专业学生C.大学生 D.共青团员

8.A.中国人B.政治家C.周恩来

9.A.司法干部B.青年人

10.A.非洲国家B.多民族国家C.亚洲国家

11.A.商品B.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C.劳动产品

12.A.概念B.集合概念C.非集合概念

13.A.推理B.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

D.类比推理

E.复合判断

F.复合判断推理

五、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请指出其违反哪条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说“张某犯贪污受贿罪”不对,说“张某没犯贪污受贿罪”也不对。

2.劳动创造物质财富,音乐家在辛勤劳动,所以,音乐家也在创造物质财富。

3.你对教学改革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不过,你的意见中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

总复习 流体流动 重点:柏努利方程 ∑+++=+++f e E P u gz W P u gz ρρ22 22121122 Kg J / ∑+++=+++f e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2 2212 1122 m N J =/ 压强降)(2222 2212 11f f e p E P u gz W P u gz ?+++ =+++ ∑ρρρρρρ Pa m J =3 / 一、位能z/gz/ρgz z 是相对值,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动能(两个知识点:连续性方程,流量计) 1、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常数====n n n A u A u A u ρρρ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常数====n n A u A u A u 2211 对圆管有:2 12 2212 21 22 14 4d d d d A A u u == =ππ 2、流量计 孔板、文丘里、转子三种,利用V=uA 来测量。 孔板、文丘里:A 一定,Δu 与Δ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而ΔP 由压差计测得。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 S 增大,Δu 增大,ΔP 增大,A 不变。 转子:f f f f A gV gV P ρρ-= ? V S 增大,转子上移,A 增大,Δu 不变,ΔP 不变。 三、静压能(两个知识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密度ρ) 1、静力学基本方程 ①压强单位及换算: O mH mmHg at Pa atm 2533.10760033.110013.11===?= ②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③表达式:gh P P ρ+=0或)(2112z z g P P -+=ρ ④等压面:等高、静止、连通、同一流体(分液器)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ρ ρ222212112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 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 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105mmX2.5mm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005mPa*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pe〉p 或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2) 若p 〉pe 或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0.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1.,当20℃的水(ρ=998.2kg/m3,μ=1.005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

2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m1Cp1 (T1-T2 ) =m2Cp2 (t2-t1)=K.A.△t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稳定传热、_无热变化、_无相变化。 选择题 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2.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 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3. 若将20℃硫酸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输送,则硫酸达到湍流的最低流速 为(D )。已知20℃时,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3粘度为25.4cP。 A. 0.135m/s B. 1.5m/s C. 0.15m/s D. 1.35m/s 4.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一定。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的……不是……,犯罪、故意 2、真、假 3、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排 4、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法律 二、(每小题2分,共20分) 1、(3) 2、(2) 3、(1) 4、(1)5(1) 6、(2) 7、(3) 8、(3) 9、(20 10(3) 三、(每小题2分,共30分)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如果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况,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五、(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三段论。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差可 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泵额定流量为10L/min,扬程为8m,输入功率为80W. 实验管:内径15mm 。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5,观察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将流量控制阀开到一定大小,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点平行与垂直流体流动方向的液位差△h 1…△h 4。要注意其变化情况。继续开大流量调节阀,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液位差△h 1…△h 4。 5、实验完毕停泵,将原始数据整理。 实验二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和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化工原理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00℃的水不需要再加热就可以变成100℃的水蒸气。(×) 3、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4、泵的效率随流量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6、用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往高处的高度差称为扬程。(×) 7、粘度愈大的流体其流动阻力愈大。(√) 8、气体的密度随温度与压力而变化,因此气体是可压缩流体。(√ ) 9、流体的粘度越大,表示流体在相同流动情况下内摩擦阻力越大,流体的流动性能越差。 (√ ) 10、热量衡算式适用于整个过程,也适用于某一部分或某一设备的热量衡算。(√ ) 11、物质发生相变时温度不变,所以潜热与温度无关。(×) 12、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热量多。(×) 13、流体的静压头就是指流体的静压强。(×) 14、液体的质量受压强影响较小,所以可将液体称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15、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体积流量相等。(×) 二选择题 1、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是因为(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 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 C、增强了自然对流; D、产生了导热。 2、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A )。 A、α小的一侧; B、α大的一侧; C、管内; D、管外 3、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 D )。 A、虚拟膜层; B、缓冲层; C、湍流主体; D、层流内层 4、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其热交换能力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5、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D )。 A、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节约钢材; C、增强美观; D、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6、管壳式换热器启动时,首先通入的流体是(C )。 A、热流体; B、冷流体; C、最接近环境温度的流体; D、任意 7、换热器中冷物料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有原因多个,除了( B )。 A、冷物料流量下降; B、热物料流量下降; C、热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D、冷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8、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 A、λ1>λ2>λ3 ; B、λ1<λ2<λ3; C、λ2>λ3>λ1 ; D、λ2<λ3<λ1 (二)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 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 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A、p并且q B、p或q C、如果p那么q D、p要么q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

实验一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影响因 素。 2.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K H。 三、基本原理 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 机理。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目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 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 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来表示。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 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表示更为方便。??与X的关系为: CO X (8—1)1 - ■ 式中:X —干基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 ■—湿基含水量kg水/kg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 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小的直线段AB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2学习要求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掌握平衡分离与速率分离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各自有哪些主要类型。 平衡分离:借助分离媒介(热能、溶解、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两相中,各组分达到某种平衡,以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气液传质过程(2)汽液传质过程(3)液液传质过程(4)液固传质过程(5)气固传质过程 速率分离:借助推动力(压力、温度、点位差)的作用,利用各组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2)场分离: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 2、掌握质量传递的两者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传质。 对流扩散: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对流传质 3、理解双膜理论(双膜模型)的论点(原理)。 (1) 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等效厚度分别为z G和z L)的流体膜层(气膜和液膜)。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2) 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

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4、理解对传质设备的性能要求、掌握典型传质设备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性能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 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现象发生 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 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 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第8章吸收 1、掌握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推动力,了解吸收的用途。 吸收概念: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的基本原理:当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即吸收。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吸收的推动力: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2、掌握吸收剂、吸收液、解吸(脱吸)、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的概念。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3 )③集合概念 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③交叉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1)①定义过宽 5、违法行为分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此划分错在(2 )②划分不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4、划分都由(母项)、(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 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 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定义P22 2、划分P27 3、选言推理P102 4、演绎推理P78 5、归纳推理P78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 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 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P86-90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与乙是同案犯”。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 2、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小前提应是……(3)③MAS 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大前提 4、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是…(3 )③PAM 5、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皆作为谓项。这是三段论的……(2 )②第二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2、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3、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4、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5、科学假设的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初建阶段、推演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 6、论证一般是由论题、论据、论证联项三个要素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同一律P134 2、矛盾律P138 3、论证P161 4、论证中的谬误P171 5、命题逻辑P176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P135 2、简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P139-140 3、简述科学假设的含义和特征P153-155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论证的规则P168-170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4)④结论不一定可靠 2、已知“禁止干涉婚姻自由”为真,下列哪个判断为假?…(4)④必须不干涉婚姻自由 3、知识产权就是个人或集体对其科技文化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和理论著作等。这段文字对“知识产权”是如何说明的?(4)④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4、“律师”与“法学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3)③交叉关系 5、“阴私案件是涉及有阴私内容的案件”。此定义的错误在于…(3 )③同语反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按照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概念可以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ρ ρ222212112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 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 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总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题 1、雷诺数的表达式如何?如何判别流体的流型?Re=dup/v 答: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2、如何理解和计算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d e? 答:把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定义为非圆管的当量直径 3、流体在管中作层流流动时,摩擦阻力损失如何计算?P33 4、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达到匀速沉降的条件是什麽?层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ζ为多少? 5、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对其保温效果有何影响?其原因是什麽? 6、SI制中压力、密度、黏度、温度的单位? 7、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时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管中心处点速度与管内平均速度的关系? 8、离心泵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用改变转速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 答: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 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保温层中,某层材料的热导率与该层的热阻和两侧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10、在对流传热系数的无量纲特征数关联式中,__雷诺数____________代表了流动类型和湍流程度对对流 传热的影响;___普朗特数______________代表了流体的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11、计算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损失时,应采用小管还是大管的流速计算? 12、套管冷凝器的管间走饱和水蒸汽压力一定,管内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气流量增加时,传热系数K 如何变化? 13、在间壁式换热器的热交换过程中,热阻较小而常可予以忽略不计的热阻是什麽? 14、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 y=2 kmol/(m2·h),液膜吸收系数k x=4 kmol/(m2·h),由此可判断该过程 为什麽控制? 15、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力与温度成何关系? 16、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上方总压增加,则亨利系数E如何变化?相平衡常数m 如何 变化? 17、在吸收塔设计中,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对吸收塔设备效能的高低和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何影 响? 18、精馏操作的依据是什麽?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什麽? 19、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如何变化?塔顶温度如何变化?塔釜温度如何变 化?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化工原理实验资料

实验一 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 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 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 、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 影响因素。 2. 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 三、基本原理 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目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ω来表示。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 表示更为方便。ω与X 的关系为: X = -ω ω 1 (8—1) 式中: X —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 ω—湿基含水量 kg 水/kg 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 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小的直线段AB 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 ;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完美版)资料-共31页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 流体静力学 二、 流体动力学 三、 流体流动现象 四、 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 一、流体静力学: ● 压力的表征:静止流体中,在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静压力,简称压力, 俗称压强。 表压强(力)=绝对压强(力)-大气压强(力)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 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力(或真空度)之间的关系 ●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应用: 压力形式 )(2112z z g p p -+=ρ 备注:1)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 能量形式 g z p g z p 22 11 += +ρ ρ 水平面上各点压力都相等。 此方程式只适用于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应用: U 型压差计 gR p p )(021ρρ-=- 倾斜液柱压差计 微差压差计

二、流体动力学 ● 流量 质量流量 m S kg/s m S =V S ρ 体积流量 V S m 3/s 质量流速 G kg/m 2s (平均)流速 u m/s G=u ρ ● 连续性方程及重要引论: 22 112)(d d u u = ● 一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及应用(例题作业题)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f e W p u g z W p u g z ∑+++=+++ ρ ρ222212112121 J/kg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f e h g p u g z H g p u g z ∑+++=+++ ρρ222212112121 J/N=m 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 e s e W m N = 输送机械的轴功率: η e N N = (运算效率进行简单数学变换) 应用解题要点: 1、 作图与确定衡算范围:指明流体流动方向,定出上、下游界面; 2、 截面的选取:两截面均应与流动方向垂直; 3、 基准水平面的选取:任意选取,必须与地面平行,用于确定流体位能的大小; 4、 两截面上的压力:单位一致、表示方法一致; 5、 单位必须一致:有关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相匹配。 m S =GA=π/4d 2G V S =uA=π/4d 2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