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提示:(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题

1.提示: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2.提示:(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 的报道。

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

1.B。

2.B。

3.提示: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

拓展题

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

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

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

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

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

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

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

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

应速率加快(图略)。

ATP答案和提示

基础题

1.B。

2.提示: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这一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由A TP水解为ADP时释放能量来提供的。放能反应:如丙酮酸的氧化分

解,能够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这一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除以热能形式散失外,用于ADP 转化为ATP的反应,储存在ATP中。

3.提示:在储存能量方面,A TP同葡萄糖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较少,一分子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化学能大约只是一分子葡萄糖的1/94;二是A TP分子中所含的是活跃的化学能,而葡萄糖分子中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

拓展题

提示: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的细胞内都具有能量“通货”──ATP,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细胞呼吸答案和提示

基础题

1.C。

2.B。

3.提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都与线粒体无关。联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而后才出现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先出现原核细胞而后出现真核细胞,即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4.不能。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也能形成ATP。

拓展题

提示:人与鸟类和哺乳类维持体温的能量来源都是细胞呼吸。在这些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等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除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外,其余的则转化成热能,可以直接用于提升体温;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除了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外,有一部分也能转化成热能,用于提升体温。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还需复杂的调节机制。

光与光合作用答案和提示

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1)×;(2)√。

2.B。

3.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拓展题

1.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还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

2.提示:是的。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短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

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

1.(1)√;(2)×。

2.B。

3.D。

4.C。

5.D。

6.B。

7.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A TP。

8.白天若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拓展题

1.(1)根据图中的曲线表明,7~10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是随着光照加强而增强的。

(2)在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14~17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此时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

1.√。

2.×。

3.√。

选择题

1.D。

2.D。

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提示: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能促进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产生沙尘的地表物质以直径为0.005~0.06 mm的粉尘为主,这些粉尘主要来自农田。由于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此外,松土还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为此,农业生产上应当提倡免耕法。

免耕法又叫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农业生产中平时不用或尽量少用松土措施(能保证种子发芽出土即可),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以便尽量恢复土壤的自然状态并保护土壤,避免水分蒸发。对于农业病虫害和农田杂草,则主要通过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来解决。免耕法有利于水土保持,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技能训练

1.提示:对于具有两个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的原则是先探究其中的一个变量,然后探究另一个变量。为了节省时间和实验材料,一些探究两个变量的实验可以同时进行操作。例如,本实验可以参照下表同时进行,然后对2个变量的4组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分析研究。

四、思维拓展

哈密地区位于我国的高纬度地区(夏季的白天长),阳光充足,而且光照强烈,所以哈密瓜植株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光合作用的强度大,积累的糖类自然就会很多。哈密地区夜间温度比较低,哈密瓜植株的细胞呼吸相对比较弱,消耗的糖类物质就会比较少。这样,哈密瓜内积存的糖类比较多。哈密瓜细胞内的糖类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所以哈密瓜特别甜。

自己的家乡或社区如果想种植哈密瓜并使瓜甜,就要模仿哈密地区的自然条件,创造类似的生态环境,如采取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等措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1)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 (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索使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学习细胞器时,我们了解到在很多细胞器上都发生着化学反应。细胞产生能量、合成养料以及进行自我更新等等生理活动,都完全依赖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细胞内全部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就是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如何能够高效地进行呢?那是因为有催化剂的存在。但是很多化学反应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但生物体内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就需要一种特殊的催化剂。酶就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 让我们结合资料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酶的存在的。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过一段时间后,把小笼子取出,发现肉快消失了。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予以解释和评价) 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一定是某种物质进入到笼子中,使肉分解。) 3.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能。需要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等剧烈条件。) 当时斯帕兰扎尼做过这个实验后他并不清楚起消化作用的物质是什么,但他的研究却为人们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解开胃的消化之谜。这种物质就是酶。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与本质,请大家注意思考本节聚焦的重点问题。 2、展示 分小组展示学案中[阅读要求及检测]部分,检验学生阅读课本及预习的效果,教师给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导学案

一花一叶 霍山文峰学校“213教学模式”预习与探究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生物编写者:彭凤审核者: 课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本课题总课时数 2 第1 课时学习内容酶的作用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午别 一、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学法指导 结合学案中的问题,阅读课本P78-82有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部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课堂学习交流”部分。分析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实验中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的设置。(重、难点) 三、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以过氧化氢酶为例来进行研究) ⑴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课堂学习交流*** 探究活动: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 实验原理: 2.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3. 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 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4.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步骤具体操作 1 试管编号 1 2 3 4 2 加入 H2O2 溶液 体积分数 剂量 3 设置不同反应条件常温90℃水浴2滴FeCl3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 4 观察的气泡 产生速率 5 带火星的卫 生香检验 注意事项:1、所用试管必须清洁,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请尽量避免接触皮肤 2、所用肝脏必须新鲜且须研磨 3、滴加不同溶液时不能用同一滴管 4 、卫生香不能插入气泡或碰到试管壁,使用完要立即熄灭 5. 结果与讨论 ①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其原因又是什 么? ②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③3号与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其原因和加热一样吗? ④3号与4号比较,哪支试管中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这对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有何意 义? ⑤请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进一步探究:控制变量 1、我们已知在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十分缓慢,现象不明显,那还有设置1号试管的必要吗? 2、每个实验组中的哪个因素是与对照组不同的? 四、练习与提高 1、某同学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设计如下: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H2O2,再加2滴新鲜土豆研磨液,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测,卫生香猛烈燃烧,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该同学设计的最大不足之处是() A.应选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因为新鲜土豆研磨液并不含有过氧化氢酶 B.应再取一支试管,滴加2滴FeCl3溶液,其余条件都相同,以作对照 C.应选用2ml淀粉糊加1ml唾液,37℃保温,以淀粉的分解证明酶的高效性 D.应将所产生的气体收集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测所产生的气体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教案资料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 能

大学化学结课论文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指导教师 日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年12月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摘要: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是大学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的测定的实验通过对和酸性KI的反应的研究与计算,得到了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本文主要对此实验进行分析,并对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活化能;反应速率;实验。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Abstract: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chemistry,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experiment through reaction of H_2 0 _2 and acidic KI research and calculation, get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In this paper, this experiment is analyzed, and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 activation energy; The reaction rate. The experiment. 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的测定的实验,利用和酸性KI的反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与计算,研究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一、实验简介 1、实验目的: 1)学会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2)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中的作用。该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练习题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二、1.铝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铝。在该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3.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Al2O3+N2+3C2AlN+3CO,若要得到41 kg的氮化铝,则至少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铝的质量为( ) A.51 kg B.18 kg C.24 kg D.68 kg 5.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 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 g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 A.0.8 g B.3.6 g C.6.4 g D.7.2 g 二、应用题 1.通过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电子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若要制得0.4 kg氢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100t大理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80%,求100t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3.某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则200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会产生多少克的氧气? 4.现有8g铜粉在空气中加热至完全反应,能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已知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密度为1.43g/L)

5.二甲燃料具有高效率和低污染的优点。现在我国部分城市已开始使用二甲醚作为公交车的燃料。二甲醚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a H b O d(二甲醚)+3O22CO2+3H2O 请通过计算回答: (1)a= ;b= ;d= 。 (2)23 g二甲醚充分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6.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小组用200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2)求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7.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提示:(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题 1.提示: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2.提示:(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 的报道。 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 1.B。 2.B。 3.提示: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 拓展题 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 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 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 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 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 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 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 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 应速率加快(图略)。 ATP答案和提示 基础题 1.B。 2.提示: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这一反

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活 化能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为: (NH 4)2S 2O 8 + 3KI === (NH 4)2SO 4 + K 2SO 4 + KI 3 其离子反应为: S 2O 82- + 3I - === SO 42- + I 3- (1) 反应速率方程为: n I m O S c kc r - - ?=28 2 式中r 是瞬时速率。若-28 2O S c 、- I c 是起始浓度,则r 表示初速率(v 0)。在实验 中只能测定出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在此实验中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 为了能测出反应在△t 时间内S 2O 82-浓度的改变量,需要在混合(NH 4)2S 2O 8 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溶液,这样在(1)进行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反应: 2S 2O 32- + I 3- === S 4O 62- + 3I - (2) 此反应几乎是瞬间完成,(1)反应比(2)反应慢得多。因此,反应(1)生成的I 3-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S 4O 62-和I -,而观察不到碘与淀粉呈现的特征蓝色。当S 2O 32-消耗尽,(2)反应不进行,(1)反应还在进行,则生成的I 3-遇淀粉呈蓝色。 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这一段时间△t 里,S 2O 32-浓度的改变值为:

化学反应速率及活化能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Na2SO3与KIO3反应的速率、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和反应的 活化能; 2、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NH4)2S2O8+3KI=(NH4)2SO4+K2SO4+KI3 S2O3^2-+3I^-=2SO4^2-+I3^- 五、数据结果 1、表3-1 2、表3-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编号 1 2 3 4 5 试液的体积V/mL 0.2mol/L(NH4)2S2O8 20 10 5 20 20 0.2mol/LKI 20 20 20 10 5 0.01mol/LNa2S203 8 8 8 8 8 0.2%淀粉 4 4 4 4 4 0.2mol/LKNO3 0 0 0 10 15 0.2mol/L(NH4)2SO4 0 10 15 0 0 反应物的起始浓度c/mol/L (NH4)2S2O8 0.2 0.2 0.2 0.2 0.2 KI 0.2 0.2 0.2 0.2 0.2 Na2S2O3 0.01 0.01 0.01 0.01 0.01 反应开始至溶液显蓝色时所需时间 △t/s 76 172 324 178 300 反应的平均速率v/mol/L*S 0.000066 0.000029 0.000015 0.000028 0.000017 反应的速率常数k k=10140 反应级数 m=1 n=1 m+n=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 实验编号 反应温度T/℃ 反应时间△t/s 反应速率v/mol/L*S 反应速率常数 k Lgk 1/T 4 18.9 178 0.000028 10140 4.01 0.05 6 29 74 0.000068 22984 4.36 0.03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教学设计 杨杰重庆市巴南区重庆三十四中学 400054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评教,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能做好“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2、设计特色 我校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了“3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包括教师精讲点拨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检测与评价;为了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在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来

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word教案

第二课时酶的本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酶研究的资料,比如酶工程、酶的分类等。学生整理酶本质探索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基本观点。 [情境创设] 现在已经知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之所以如此有序地快速进行,酶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些所知甚少,人们对酶的认识是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生互动] 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比较 巴斯德李比希1822~1895(法国)1803~1873(德国) 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存在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论:没有活细胞结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死亡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问: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问: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它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答:毕希纳。 请分析毕希纳研究的过程(学生活动)。 实验: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 现象:冒出气泡。 结论: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问: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不能说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答:不能。 问:那还应做怎样的实验? 答:对照实验。将酵母菌分成两等份,一半直接加入葡萄糖,另一半通过研磨、过滤等过程来进行,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问:有人说毕希那的研究成果与前人无关,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答:不同意。正是由于巴斯德、李比希的研究确定了争论的焦点,使得毕希纳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虽然已经确定了酶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但酶到底是什么物质仍然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要研究酶是什么物质,首先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酶,然后才能作出鉴定。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在研究酶究竟是什么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萨姆纳的研究过程 问:萨姆纳研究哪种酶?是如何确定的?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目的】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3.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并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4.学习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及作图法。 【实验原理】 对反应: 反应速率表示 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即为平均反应速率。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 其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①S2O8 2 - +3 I - ==2 SO4 2- + I3 - (慢) (1) S 2O 8 2 - +3 I - ==2 SO 4 2- + I 3 - (慢) (1) pD qC bB aA +→+t p c t q c t b c t a c r D d d d d d d d d C B A ==-=-=n I m O S c kc r - -=28 2

m+n=反应级数 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 2S2O3 2- + I3 - = S4 O6 2- + 3I - (快) ② 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2S2O3 溶液和淀粉溶液,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 由①②式可得: 蓝色出现(淀粉与过量碘反应)标志着S2O3 2-全部耗尽,由S2O3 2-浓度的改变量可以得到S2O8 2 - 浓度的改变量。 因此两边取对数,得lgr= mlg[s2o82-] + nlg[I-] + lgk [ I-]不变,lgr对lg[s2o82-] 作图,可得一直线,斜率即为m. 同样,保持[s2o82-] 不变,作图可计算n,从而可得反应级数。 通过m和n以及速率计算公式,可以得到速率常数k. 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 求得不同温度下的k,以lgk对1/T作图,可以计算反应活化能。 1. 量筒的作用 2. 秒表的使用 3. 作图方法 【基本操作】 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大试管、量筒、秒表、温度计 液体药品:KI(0.20mol·L-1),Na2S2O3(0.010mol·L-1 )淀粉溶液(0.4%),(NH4)2S2O8(0.20mol·L-1)Cu(NO3)2(0.02mol.L-1),KNO3(0.20mol.L-1)(NH4)2SO4(0.20mol.L-1), 材料:冰 【实验内容】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同样方法按表1的用量进行编号I、II、III、V、等的实验。 20.0mL 0.20mol·L-1 KI溶液8.0mL 0.010mol.L-1 Na2S2O3溶液 4.0mL 0.2%淀粉溶液20.0mL 0.20mol·L-1 (NH4)2S2O8 溶液 混合均匀立即计时不断搅动迅速 ①加20.0mL 0.20mol·dm-3 KI溶液 ②加8.0mL 0.010mol·dm-3 Na2S2O3溶液 ③加2.0mL 0.2%淀粉溶液 ④混合均匀 ⑤20.0mL 0.20mol·dm-3(NH4)2S2O8溶液迅速倒入上述混合液中 ⑥同时启动秒表,并不断搅动 ⑦当溶液刚出现蓝色时,立即按停秒表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表5-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室温:

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为: (NH 4)2S 2O 8 + 3KI === (NH 4)2SO 4 + K 2SO 4 + KI 3 其离子反应为: S 2O 82- + 3I - === SO 42- + I 3- (1) 反应速率方程为: n I m O S c kc r - - ?=28 2 式中r 是瞬时速率。若-28 2O S c 、- I c 是起始浓度,则r 表示初速率(v 0)。在实验中 只能测定出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t c r O S ??-= - 28 2 在此实验中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 t c c kc r O S n I m O S ??-= =- - -28 2 28 20 为了能测出反应在△t 时间内S 2O 82-浓度的改变量,需要在混合(NH 4)2S 2O 8 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溶液,这样在(1)进行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反应: 2S 2O 32- + I 3- === S 4O 62- + 3I - (2) 此反应几乎是瞬间完成,(1)反应比(2)反应慢得多。因此,反应(1)生成的I 3-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S 4O 62-和I -,而观察不到碘与淀粉呈现的特征蓝

色。当S 2O 32-消耗尽,(2)反应不进行,(1)反应还在进行,则生成的I 3- 遇淀粉呈蓝色。 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这一段时间△t 里,S 2O 32- 浓度的改变值为: )O S )O S )O S O S c c c c 始始终(((23 223 223 223 2][----=--=? 再从(1)和(2)反应对比,则得: 2 (23 2 28 2 ) O S O S c c 始--= ? 通过改变S 2O 82- 和I -的初始浓度,测定消耗等量的S 2O 82- 的物质的量浓度- ?28 2O S c 所需的不同时间间隔,即计算出反应物不同初始浓度的初速率,确定出速率方程和反应速率常数。 三、实验步骤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编号Ⅰ的实验。用量筒分别量取 L KI 溶液, LNa2S2O3溶液和 %淀粉溶液,全部注入烧杯中,混合均匀。 然后用另一量筒取 L(NH4)2S2O8溶液,迅速倒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同时开动秒表,并不断搅拌,仔细观察。 当溶液刚出现兰色时,立即按停秒表,记录反应时间和室温。 按下表各溶液用量进行实验。 室温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知识点整理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定义们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的的统称。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3、催化的本质: 4、酶与普通催化剂的不同: 5、大多数酶都是,少数也具催化功能。 6、酶的特性:; 7、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统称为: 8、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9、酶制剂适于在(条件下)保存 10、酶的失活:(1)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会使酶。(空间结构被破坏) (2)0度:不会使破坏,只是降低活性。 11、不同酶的最适PH值: 口腔:唾液淀粉酶, pH:6.8 胃: 胃蛋白酶, pH:1.5—2.2小肠:小肠液中的肠肽酶和胰液中的各种酶, pH:8—9 二、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材料:新鲜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3.5%的FeCl3溶液. (2)步骤:1 2 3 4 (3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4、对照试验: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材料: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 (2)步骤:1 2 3 4 (3)结论: 三、图像 (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图像(2)酶活性受PH影响图像

(3)反应速率随酶的浓度的变化(4)反应速率随底物的浓度的变化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一、定义们 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主要能源:。最终能 源: 2、ATP是的缩写。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其中A表 示,T表示其数量为个,P表示。~代表,~断裂时,会。 3、A TP的水解方程式:。 ATP的合成方程式:。 ATP分解与合成是否可逆? 5、应用:;;; 。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新版)鲁教版 (2)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计算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之间的质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未来的理想能源—氢能源的制取方法,培养学生的能源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其教学化学的热情。 2、认识化学方程式不仅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学起点分析: 在上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教学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台、课件等。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解决方法] ⑴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 ⑵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本质和三大特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⑴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⑵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问题思路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 3、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争论是正常的。试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出现争论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争论对后人进一步研究酶的本质起到了什么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简述毕希纳实验的过程? 6、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要证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还需要对实验如何改进? 8、萨姆纳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证明它的化学成分的? 9、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请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六、学生活动 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细胞代谢的定义,酶的本质,酶的特性等。 ⑵完成教材中的实验。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教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课型:新授课 【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 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能力训练点】 通过理解计算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善思、多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 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精彩导入、引生入境】 【多媒体展示】-------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画面获取信息:

神舟六号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LiOH + CO2 === Li2CO3 + H2O 又知,氢氧化钾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2KOH + CO2 === K2CO3 + H2O 【设置悬念】神舟六号飞船选用了氢氧化锂而没选氢氧化钾来吸收二氧化碳?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引入课题】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 2H2O 通电 2H2↑+ O2↑ 36 4 32 可读作: (1)水在______ 的条件下,生成_____ 和______ 。 (2)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后生成____ 份质量的 ____ 和 ____ 份质量的氧气。

(3)每2个水分子通电的条件下,生成_______氢分子和______ 个氧分子。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车用燃料。1kg氢气就能够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行驶约100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就可以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设疑】要获得这1kg氢气,需分解多少千克水? 【引导探究】 在水分解的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电 2个水分子分解:():():()=():():()10个水分子分解:():():()=():():()100个水分子分解:():():()=():():()结论:(1)水分解反应中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 ,是否是恒定的?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试验时间 第 室 号位 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1. 了解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测定(NH 4)2S 2O 8与KI 反应的速率、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实验原理 (NH 4)2S 2O 8和KI 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S 2O 82-(aq)+ 3I -(aq) = 2SO 42- (aq)+ I 3-(aq) (1) 这个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 - 228(S O ) c t - = 228(S O )(I )kc c αβ-- 式中:v ── 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228(S O )c - ── t 时间内228S O -的浓度变化; 228(S O )c -,(I )c - ── 228S O -,I -的起始浓度; k ──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 ,αβ ──反应物228S O -,I -的反应级数,()αβ+为该反应的总级数。 为了测出在一定时间(t )内S 2O 82-的浓度变化,在混合(NH 4)2S 2O 8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的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这样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还有以下反应发生: 2S 2O 32- (aq) + I 3-(aq) ══ S 4O 62-(aq) + 3I -(aq) (2) 由于反应(2)的速率比反应(1)的大得多,由反应(1)生成的I 3-会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的S 4O 62-和I -。这就是说,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溶液呈无色,但当Na 2S 2O 3一旦耗尽,由反应(1)生成的微量I 3-就会立即与淀粉作用,使溶液呈蓝色。 由反应(1)和(2)的关系可以看出,每消耗1mol S 2O 82- 就要消耗2 mol 的S 2O 32-,即 c (S 2O 82-)= 12 c (S 2O 32-) 由于在t 时间内,S 2O 32-已全部耗尽,所以c (S 2O 32-)实际上就是反应开始时Na 2S 2O 3的浓度,即 -c (S 2O 32-)= 0c (S 2O 32-) 这里的0c (S 2O 32-)为Na 2S 2O 3的起始浓度。在本实验中,由于每份混合液中Na 2S 2O 3的起始浓度都相同,因而c (S 2O 32-)也是相同的,这样,只要记下从反应开始到出现蓝色所需要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一定温度下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 =228() c S O t - - =()2232c S O t -- = ()02232c S O t - 按照初始速率法,从不同浓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即可求出该反应的反应级数α和β,进而求得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 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 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 论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与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教学难点: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PPT,复习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三种细胞器的功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可以看出在细胞这个最基 本的生命系统中,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许 多多的化学反应,我们称之为细胞代谢。(板书:细胞代谢)细胞代谢为什么能在温和的 条件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学习第五章的(板书: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新知】

是谁发现的酶?怎样发现的?酶的本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81页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并回答有关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并分析酶的定义。同时板书: 酶的产生场所:活细胞 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酶的本质:有机物,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细胞代谢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过氧化氢。下面我们通过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来共同探讨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细胞代谢中有什么作用?(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78页实验,完成实验设计表格。展示PPT:出示视频实验,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鲁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

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起点分析:在第四单元中,学习了质量守衡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已知1㎏氢气能供一辆功率为50千瓦的汽车大约跑100千米。观看课本133页上图,你有什么想法?听讲、看图、思考联系实际并通 过看图,引发学生探 求新知识的欲望。 引发问题: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进行归纳。 小组之间猜想、讨论、交流。结论: ⑴要想知道18㎏水可供汽车跑多远,就必 须知道18㎏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 ⑵要求18㎏水分解产生多少氢气,就需要 使学生明确根 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的依据。

2实验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NH 4)2S 2O 8与KI 反应的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和反应的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发生如下反应: S 2O -28+ 3I -===2SO -24 +I - 3(aq ) (1) 这个 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为反应的总级数的反应级数,(,反应物,该反应的速率系数; 的起始浓度; 的浓度变化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式中: βαβαννβα+---?-?--?=??-=--------- -- --I o s k I o s I c o s c o s t c I c o s kc t o s c 282282282282282282282 ,)(),( )o s ( ) ()()( 反应速率方程为: n I m O S c kc r --?=28 2 式中r 是瞬时速率。若-28 2 O S c 、-I c 是起始浓度,则r 表示初速率(v 0)。 在实验中只能测定出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 t c r O S ??-= - 28 2 在此实验中近似地用平均速率代替初速率: t c c kc r O S n I m O S ??-= =- - -28 228 20 为了能测出反应在△t 时间内S 2O 82-浓度的改变量,需要在混合(NH 4)2S 2O 8 和KI 溶液的同时,加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和淀粉溶液,这样在(1)进行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反应: 2S 2O 32- + I 3- === S 4O 62- + 3I - (2) 此反应几乎是瞬间完成,(1)反应比(2)反应慢得多。因此,反应(1)生成的I 3-立即与S 2O 32-反应,生成无色S 4O 62-和I -,而观察不到碘与淀粉呈现的特征蓝色。当S 2O 32-消耗尽,(2)反应不进行,(1)反应还在进行,则生成的I 3-遇淀粉呈蓝色。 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这一段时间△t 里,S 2O 32-浓度的改变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