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指导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指导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指导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指导复习资料:第一章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多选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

B,心理学方法论

C,身心问题

D,学习心理机制

E,心理的生理基础

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

B,可验证性

C,准确性

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

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

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

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心理学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 西方最早研究心理现象的著作是《灵魂论》(De anima),其作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

A.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苏格拉底(Socrates)

C.柏拉图(Plato)

D.亚历山大(Alexander)

2. 心理学一词的词源来自()。

A.中文

B.英文

C.德文

D.希腊文

3. 心理学源于()。

A.宗教

B.哲学

C.社会学

D.生理学

4.心理学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A.1679年

B.1779年

C.1879年

D.1979年

5.哲学家()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A.艾宾浩斯(Ebbinghaus)

B.缪勒(G.E.Muller)

C.费希纳(Fechner)

D.冯特(W.Wundt)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13.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因而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心理活动的形式、内容与功能

B.意识与潜意识

C.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

D.A.B.C.

14.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之为()。

A.社会学

B.人类文化学

C.心理学

D.管理学

15.心理现象又称为()。

A.心理规律

B.心理活动

C.精神

D.理性

1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认识过程

1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发生、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A.心理活动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个性心理

18.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B.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D.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

19.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

A.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20.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1.()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是心理学各个分支的基础,心理科学的主干。

A.儿童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2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系统性、实验性

B.实验性、客观性、发展性

C.系统性、发展性、实验性

D.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

23.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的原则,称为()原则。

A.客观性B.实验性

C.系统性D.发展性

24.运用事物发展的观点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称为()原则。

A.客观性B.实验性

C.系统性D.发展性

25.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客观法与系统法

B.观察法与实验法

C.观察法与系统法

D.实验法与客观法

26.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

27.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A.发展法B.观察法

C.系统法D.实验法

28.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A.实验室实验法

B.观察法

C.系统法

D.发展法

29.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

D.系统法

30.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

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

31.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个案法B.谈话法

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

32.通过对被试者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

B.测验法

C.活动产品分析法

D.个案法

33.通过被试者对已拟定的问题的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

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

3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脑

B.心脏

C.神经系统

D.大脑皮层

35.有机体对直接作用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应答叫做()。

A.感受性

B.感应性

C.反映

D.反应

36.能够揭露刺激物的信号意义的反映形式是()。

A.生物反映形式

B.无机物反映形式

C.感应性

D.心理反映形式

46.神经细胞又称()。

A.神经元

B.突触

C.神经胶质细胞

D.中枢

47.一个神经元一般是由()构成。

A.树突

B.细胞体

C.轴突

D.A.、B.、C.

A.接受刺激

B.传递信息

C.整合信息

D.A.、B.、C.

49.神经细胞体能够()。

A.接受信息和传出信息

B.传出信息

C.接受信息、传出信息、整合信息

D.接受信息

50.具有众多细而密的突起的是()。

A.轴突

B.髓鞘

C.树突

D.神经膜

51.根据神经元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神经元分为()。

A.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B.中间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52.树突能够()。

A.接受信息和传出信息

B.传出信息

C.整合信息

D.接受信息

53.轴突能够()。

A.接受信息和传出信息

B.传出信息

C.整合信息

D.接受信息

A.在皮层是连接的,其余部位不连接的 B.在皮层上是不连接的,其余部位是连接的C.连接的

D.不相连接的

55.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

A.突触

B.轴突

C.髓鞘

D.树突

56.突触的主要功能是()。

A.支持

B.控制信息传递

C.营养

D.A.、B.、C.

57.人体内有()。

A.化学性突触

B.光性突触

C.电性突触

D.A.、C.

58.主要的突触类型是()。

A.树突—轴突型、胞体—树突型

B.胞体—胞体型、胞体—轴突型

C.树突—树突型、树突—胞体型

D.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59.人的神经系统包括()。

A.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脑和脊髓

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大脑和小脑

60.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B.脑干和脊髓

C.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D.脑和脊髓

6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A.树突、轴突、胞体

B.脊髓、植物性神经

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脑和脊髓

62.脑神经属于()。

A.植物性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大脑神经系统

63.脊髓属于()。

A.植物性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大脑神经系统

64.人脑包括()。

A.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B.脑干和脊髓

C.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D.脑和脊髓

65.网状结构位于()。

A.大脑皮层

B.脑干中央部分

C.周围神经系统

D.小脑

66.()是大脑皮层下最重要的感觉冲动转换站。

A.中丘脑

B.上丘脑

C.下丘脑

D.丘脑

67.()在情绪反应中占重要地位。

A.中丘脑

B.上丘脑

C.下丘脑

D.丘脑

68.()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上丘脑

C.下丘脑

D.丘脑

69.人类的()高度发展,占整个大脑皮层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对心理活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70.视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71.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72.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A.颞上回

B.中央后回

C.额下回

D.中央前回

73.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颞上回

B.中央后回

C.额下回

D.中央前回

74.反射弧包括()。

A.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B.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D.感觉神经→中枢神经→运动神经

75.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76.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遗传性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非理性条件反射

77.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理性条件反射

78.学习是()的建立。

A.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理性

79.无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由先天与后天共同形成的

B.后天形成的

C.先天固有的D.一部分是先天固有的

80.人的主要的无条件反射是()。

A.食物性反射B.防御性反射C.性反射D.A.、B.、C.

81.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A.由先天与后天共同形成的

B.后天形成的

C.先天固有的

D.一部分是先天固有的

8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

A.复杂的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系统

D.本能活动

83.吃饭时分泌唾液是()。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84.动力定型是()。

A.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无条件反射的连锁

D.无条件反射

85.下列不是动力定型的是()。

A.习惯

B.技能

C.手碰到针刺就缩回

D.生活方式

86.动力定型具有()的特征。

A.定型化

B.自动化

C.概括化

D.A.、B.、C.

87.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扩散和集中

B.兴奋和抑制

C.相互诱导

D.生活方式

88.兴奋过程使有机体的活动()。

A.减弱或停止

B.保持稳定不变

C.发动或加强

D.部分减弱

89.下列论点中正确的论点是()。

A.人的心理是有大脑自发产生的

B.有了客观现实就有了人的心理

C.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D.人只要有健全的脑,就会产生人的心理90.下列论点中正确的论点是()。

A.意识是人特有的

B.意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C.意识即心理

D.动物没有心理活动

91.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A.反应

B.反射

C.兴奋

D.抑制

92. 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叫()。

A.感受器

B.反射弧

C.中枢神经

D.效应器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

A.需要和动机

B.认知

C.情绪、情感和意志

D.能力和人格

2. 下列哪些是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 神经元具有的功能有()。

A.接受信息

B.传递信息

C.分离信息

D.整合信息

4. 周围神经系统由()组成。

A.脊髓

B.脑神经

C.脊神经

D.自主神经系统

5. 大脑皮层重要的叶有()。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6. 下列哪些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感受器

B.传入和传出神经

C.中枢神经

D.效应器

7.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

B.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C.客观现实的反映

D.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8.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几个层次,它们是()。

A.本能

B.本我

C.自我

D.超我

9.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

A. 观察法

B. 个案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三、判断题

1. 心理学是研究人本身的科学之一。------------------------------------------------------------------------ ()

2.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4. 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5.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6. 心理学源于生理学。-------------------------------------------------------------------------------------------()

7. 心理学源于生物学。-------------------------------------------------------------------------------------------()

8. 心理学源于哲学。----------------------------------------------------------------------------------------------()

9. 知、情、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0. 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

11. 已形成的个性又制约着心理过程。------------------------------------------------------------------------()

12. 心理学自古以来就是独立的科学。------------------------------------------------------------------------()

13. 有了客观现实就有了人的心理。---------------------------------------------------------------------------()

14.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现象。------------------------------------------------------------------------()

15. 人只要有健全的脑,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16. 动物也有意识。------------------------------------------------------------------------------------------------()

17. 动物没有意识。------------------------------------------------------------------------------------------------()

18. 意识是人特有的。---------------------------------------------------------------------------------------------()

19. 意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0. 意识即心理。---------------------------------------------------------------------------------------------------()

21.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22. “望梅止渴”是一种条件反射。------------------------------------------------------------------------------()

23. “望梅止渴”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24. “谈梅生津”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25. “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26. 条件反射是冯特提出来的。---------------------------------------------------------------------------------()

27. 条件反射是桑代克提出来的。------------------------------------------------------------------------------()

28.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提出来的。---------------------------------------------------------------------------()

29. 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30. 人的大脑两半球无论在结构还是功能上都是对称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释 1、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4、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5、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6、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7、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为学习包括两种形式: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 8、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 9、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教学实际中,直观有三种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

1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 三、简答题 1、简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 (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2、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大学生记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大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能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进行记忆;能对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选择最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未知的新知识经验进行记忆;能把所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经过思维的参与和加工,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完整地存储起来。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大学生的记忆不仅速度快、容量大、持久性好,而且精确、完整。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随着各种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实用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音法、编组法等等。 3、简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P57 答:(1)动机原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中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3)程序原则 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对所有的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习的知识、智力发展的水平、材料的性质及个别的差异等。 (4)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实践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知道强化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教 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 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 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1)初创时期(20C20 以前)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1868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 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 2)发展时期(20C20~50 末) 3)成熟时期(20C60~70 末)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C80 以后)布鲁纳 8. 1924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11. 20C 初,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2. 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 —1 );婴儿期(1 —3);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 、7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青年期(14 、15 —25 );成年期(25 —65 );老年期(65—)。 14.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5.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心理断乳期/ 危险期);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16. 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年级。 17.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青春期。 18. 心理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 展分为四个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b.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自我中心” 特征:思维不可逆性、思维缺乏同一性、思维缺乏互补性。思维 特征表现: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 c.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守恒

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p103。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它的重要特点是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2. 教学目标:p2。是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考虑并明确的内容。要详细规定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把教学目的转化为行为目的。 3. 群体:p119。也称团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其成员有一定的共同目标,有组织,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它具有生产性和维持性的功能。 4.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p82。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二. 简答题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它受制于一些主客观因素: (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所谓共同因素是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与迁移之间是正比例的关系,即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那么就越会发生正迁移。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影响甚大,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其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就差。 (三)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即由此发生,只有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学习理解与巩固的程度与迁移呈正比例关系。 (四)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后面的任务与前面的任务同类时,定势就能对后来的任务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观察者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②依据观察的组织程度,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③依据观察的系统性,可以分为系统性观察与非系统性观察。采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应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其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较少受环境的干扰,所获材料比较真实。其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是指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即在控制)实验法2(. 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实验法是能依据外部影响与心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是“为什么”。实验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可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发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