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行为标准化考核标准》

《员工行为标准化考核标准》
《员工行为标准化考核标准》

员工行为标准化考核标准

一、员工行为标准内容主要包括:

1、岗位职责描述:具体参照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汇编》及各单位的岗位安全职责。

2、岗位设置要求:学历达到岗位要求、具有上岗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不得有与从事岗位有关职业禁忌症等。

3、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熟悉或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关键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4、行为安全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等。

5、装备护品要求: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工具的配置、使用、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应急设备器材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等。

6、作业现场安全要求具体如下:

(1)管道、设备按照安全色标准规范着色、设备有铭牌标识、管道有物料流向标识、阀门有开关标识、停用设备要挂牌。

(2)根据岗位实际需要配备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其数量应不低于当班员工数量,并有备用防护用品。

(3)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检测报警装置以及设备安全附件等安全设施设备应落实责任人员,有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并把

完好情况纳入交接班记录。

(4)在危险源处和工作场所正确设置醒目安全标识、标志等,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要求。

(5)员工严格按“三大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6)本岗位各类安全防护设施配置齐全有效(防护罩、防护栏杆、安全阀、灭火器材、设备(设施)接地线等)。

(7)现场清洁生产、文明生产,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各类操作工具、器材等物品定置摆放;安全通道畅通。

(8)现场设置岗位定置摆放图、应急疏散路线图等。

7、岗位管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岗位培训,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检查,分析事故风险,铭记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8、其他要求。结合本单位、专业及岗位的特点,提出的其他岗位安全生产要求。

二、员工行为标准化考核标准:

1、安全管理

(1)不发生不安全行为及责任人身事故;

(2)不发生不安全行为责任非人身事故;

(3)按要求检查使用设备,并按要求及时完成及其它检查、检测工

作;

(4)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并积极处理。

2、行为安全

(1)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按照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工作程序作业;

(2)完成本单位/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

(3)填写本岗位要求的各类记录;

(4)工作场所整洁、有序,设备卫生清洁;

(5)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6)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按规正确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7)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

(8)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

(9)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

(10)现场交接班,不迟到、早退和脱岗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不缺岗,不脱岗,不串岗和不酒后上岗;

(11)团结互助,积极与各岗位相互配合;

(12)爱岗敬业,不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

3、岗位要求

(1)特殊作业岗位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2)参加各类安全、学习、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

(3)熟悉本岗位的各类风险

(4)熟悉本岗位的岗位职责及行为标准

(5)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各项技能

(6)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

(7)新工人和调换岗位工人进入岗位前,必须经过系统安全培训和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

(8)无职业禁忌症,身体条件良好等。

4、基础管理

(1)1、制定“一岗双责”;制定作业工序说明书、作业操作流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红线;

(2)从业人员学习、参与行为标准化活动的记录;定期考核的有关考核记录;

(3)制定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职工能够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安全确认和防控。

(4)熟悉掌握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

(5)生产、存储设备设施台帐、记录档案;特种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定期检测、检查和维护保养记录;

(6)设备设施停工检维修方案、记录档案;日常性检维修作业任务书;加强安全检查按时认真填写各种有关记录,内容具体。

5、装备护品

(1)根据岗位实际需要配备适用的个体应急防护器材,其数量应不低于当班员工数量,并有备用器材。

(2)坚持安全防护确认制度,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上岗。

(3)现场安全防护器材、应急救援器材、检测报警装置以及设备安全附件等安全设施设备应落实责任人,有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并把完好情况纳入交接班记录。

6、作业现场

(1)现场清洁生产、文明生产,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

(2)本岗位各类安全防护设施配置齐全有效(防滑踏板、防护罩、防护栏杆、安全阀、灭火器材、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设施、设备(设施)接地线等);

(3)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查和记录;

(4)各类操作工具、器材等物品定置摆放;

(5)现场设置岗位定置摆放图、应急疏散路线图等。安全通道畅通,应急照明正常;

(6)管道、设备按照安全色标准规范着色、设备有铭牌标识、管道有物料流向标识、阀门有开关标识、停用设备要挂牌;

(7)在危险源处和工作场所正确设置醒目安全标识、标志等,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