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讲座活动记录表

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病人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使疾病得到满意的转归,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解除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障碍,对于疾病后期的巩固治疗、防止复发和意外事故及适应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特点

精神病人患病期间,常否认自己患有精神病而不愿住院或拒绝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逐渐消失,自知力开始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其心理状态复杂多变,且往往相互矛盾。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疾病的治愈或好转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会产生种顾虑和不安,主要表现为:

1 、恐惧心理。有的病人为前途担忧,担心吃了那么多药,脑会受损害,智能受影响,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和学习,不会受重用;或因长期住院,出院后怕适应不了社会生活,还有的病人过分担心自己的恋爱婚姻问题会受到挫折,未婚者怕找不到对象,已婚者怕离婚等。

2 、怕复发的心理当病人听到一同住院的病友是多次复发,就可能会想到自己病好了以后会再复发,表现顾虑重重、过分担心。

3 、绝望心理很多统计资料表明,康复期精神病人的自杀率很高。尤其是反复住院的病人常常悲观、抑郁,认为患了精神病一辈子也治不好,比癌症更难治,生不如死。病人对未来生活丧失了信心,情绪极度低落和悲伤,这种病人往往产生自杀念头。

4 被歧视羞愧心理精神症状好转后,当回忆自己在疾病发作期的一些异常行为,或别人向他描述这些异常行为时,会感到羞愧不堪。有这种心理的病人,往往怕受到社会的歧视而不愿见人,害怕别人不予理解。感到在亲戚朋友中抬不起头来,认为出院后做人难,即使疾病完全恢复正常,也会被人看不起,另眼相看。因此,病人怕出院,常常有一辈子住在医院的想法。

二、具体的护理措施

1 、家属应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特殊表现,启发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以不同的心理治疗。对心理活动基本趋于正常的病人,可引导他们总结发病规律,给他们讲解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纠正病人“服药对大脑有害”的错误观念,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

2 精神病有较高的复发率,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我们不妨直言不讳地告知他们,精神病复发是可能的,但也不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康复后坚持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随时与医生联系,复发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回答,既不否认,也不使病人感到绝望,能够增强病人战

胜疾病的信心。

3 对于有绝望心理的病人,应给予高度重视,进行心理疏导。在严加防范的基础上,让他们多给病人—些关爱和理解,使病人亲身体会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消除病人的绝望心理。

4 对有被歧视和羞愧心理的病人,要讲解精神病和其他任何疾病一样,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的病态表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应受到社会歧视。患精神病和患躯体疾病一样都是人类所患的疾病,都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和照顾,病人有了这种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勇气,使精神病人得到更好的康复。

三、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所施行的护理过程,其宗旨是借助家庭内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改变,以协助病人对其生存空间有更好的调试。康复期精神病人家庭护理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属协同病人制订治疗及日常生活康复计划,培养兴趣,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经验、想法和目标。

2、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并指导病人自我照顾,使病人了解家庭成员对他的期望,克服生活懒散、终日卧床。

3、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安排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正规的饮食起居、做广播操、听音乐、看电视、家务劳动等。以增加生活兴趣,培养适应正常活动的能力。

4、家庭成员应支持、辅助并肯定病人,并对病人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使病人领悟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

5、家庭成员应提供和帮助病人接受整饰仪容的责任,可增进病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如:沐浴、洗衣、理发、美容等。

6、鼓励病人和社会保持密切接触,可减少病人对家庭成员的依赖;减轻退缩行为和焦虑情绪,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延缓病人精神衰退。

7、家庭成员应避免对病人冷淡、放任自流或过分保护和包办代替,而影响病人功能的发挥。

8、家庭成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普遍对精神疾病不够了解,即使看了些书,知道一些理论,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若有条件,应该参加社区为病员家属举办的一些活动,如疾病知识系列讲座、专题讲座、病员家属联谊活动等。从中可学到有关知识并交流经验。

大连沙河口南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10章 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十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1下列不属于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的是A症状的消失不能自控B症状出现后难以通过主观努力令其消失C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D症状出现后不伴有痛苦体验E症状均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2下列关于幻觉的概念正确的是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B对客观事物的妄想C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正确的体验 3临床特征表现为病人对护士的问题只会回答“是”或“否”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这种症状最可能是A思维破裂B思维中断C思维缺乏D思维扩散E思维迟缓 4病人的临床表现特征为:与护士交谈时非常认真形象地诉说内容,但是病房护士们都不明白他要说的问题是什么,这种症状最可能是A思维被夺取B思维淡漠C思维贫乏D思维散漫E情感不协调 5病人的临床特征是:头脑中经常突然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许多想法,无法摆脱。这种表现很可能是A强迫思维B思维扩散C幻觉D思维奔逸E思维云集 6下列关于妄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妄想的内容与自我无关B在智力缺损时出现的离奇想法C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病理性歪曲信念D不接受事实,但能被理性纠正的思想E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7下列症状的临床表现以夸大观念或夸大妄想为主的是A脑器质性精神障碍B谵妄C抑郁症D躁狂症E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8下列症状中是情感反映降低的症状A焦虑B情感淡漠C情感倒错D情感高涨E情感幼稚 9下列关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幻觉B错觉C妄想D意识清醒E定向障碍 10关于谵妄的描述正确的是A偶尔会有冲动行为,但不会发生自伤B错觉和幻觉多为非恐怖性C由幻觉,但没有定向障碍D不会产生被害妄想E患者突然变得安静时病情可能加剧 11以下意识障碍中,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是A朦胧状态B浅昏迷C谵妄状态D神游症E嗜睡 12在精神障碍病学中,目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是A脑器质性病变B环境因素C脑组织损伤D遗传因素E精神因素 13对于精神障碍病因学中,遗传因素研究方法应排除A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B双生子研究C寄养子研究D 遗传基因的研究E神经发育模型研究 14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应除外A意识障碍B情感障碍C感知障碍D思维联想障碍E意志障碍 15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应除外A联想散漫B行为冲动紊乱C幻觉D注意力不集中E性感不稳定与环境不协调 16下列情感障碍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A强制性哭笑B情感低落C情感高涨D易激惹E情感倒错 17下列感知觉障碍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A幻想性错觉B感觉过敏C心音性幻觉D言语性幻觉E内感性不适 18对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错误描述是A妄想结构比较松散B不常伴幻觉C以妄想为主要表现D病程发展较为缓慢E及时治疗效果好 19关于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适应症应除外A偏执型B青春型C紧张型木僵D单纯型E紧张性兴奋 20下列关于精神分裂症预后不良的指征,正确的是A病程短暂B有明确的心里因素作为发病诱因C病前无明显人格缺陷D社交与适应能力良好E起病年龄较小 21病人的临床表现为:无任何客观原因刺激的情况下,容易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在排出器质性疾病之后,最可能的诊断是A情感幼稚B易激惹C焦虑D强制性哭笑E情绪高涨 22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症状不包括A眉头紧锁B手指震颤C注意力下降D濒死感E手心、足心出汗 23威胁焦虑症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大因素是A噎食B药物不良反映C焦虑引发的睡眠障碍D自杀、自伤倾向E

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1、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3、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4、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5、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6、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三、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1、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2、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4、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

护理心理学作业 (1)-1

名词解释 1.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2.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3.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4.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5.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6.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7.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8.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 10.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12.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 13.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14.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5.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16.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17.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8.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9.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20.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1.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22.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3.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4.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25.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26.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27. 护士角色人格: 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2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29.注意: 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30.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简答题 1.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信息编码。②态度。③知识。④沟通技巧。⑤社会文化背景。 2.简述沟通的概念及特点? 答:沟通也称为信息交流,是指发讯者把信息(也包括发讯者的思想、知识、观念、意图、想法等在内)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达到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的效果,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新精神疾病护理学

精神疾病护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D A.生物医学模式 B.整体平衡模式 C.心理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社会文化模式 2.听幻觉最常见于C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3.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B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4.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D A.情感障碍 B.思维障碍 C.行为障碍 D.意识障碍 5.痴呆综合征又称为C A.急性脑病综合征 B.谵妄综合征 C.慢性脑病综合征 D.遗忘综合 6.病人呆坐于一旁,对医生的任何提问均不作回答,医生让其开口喝水时,患者却双唇紧闭,扭头逃避面前的杯子,该患者的症状可能是B A.缄默症 B.主动违拗 C.被动违拗 D.木僵 7.随境转移主要见于D A.精神分裂症B.神经衰弱C.疑病症 D.躁狂症 8.下列哪种说法错误D A.谵妄病人可发生冲动行为 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恐怖性的 C.谵妄病人常有定向障碍 D.谵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说明病情好转 9.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对这样有自杀意图的酒依赖者,最合适的处理是B A.耐心说服,劝其不要自杀 B.立即住院治疗 C.每日一次心理治疗 D.每日一次群体心理治疗 10.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D ) 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支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支学科 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11.感知的定义为( B )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常见精神症状病人的护理

常见精神症状病人的护理 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由各种不同的精神症状组成,同样的精神症状可见于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如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因而,相同精神症状的护理具有共性特征,适用于相应的 精神障碍护理,可作为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不论对哪类精神症状的护理,护士都应该尽快地、详细地熟悉患者症状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由此而引发的不良后果。 1 幻觉状态的护理 幻觉常出现于精神疾病的急性期,在幻觉症状支配下,患者常可发生意外行为。此种症状的 护理要点如下: 1.1 观察征兆护理人员要掌握观察患者出现幻觉征兆的技巧,患者的言语和动作、姿势、情 感反应等均可提示幻觉的出现,如某患者全神贯注、端坐侧耳倾听,面部表情时而欣快、或 愤怒、焦虑不安,或自言自语、大声谩骂等。只有及时发现这些幻觉征兆,才能及时发现病 情变化,采取适当护理措施。 1.2 生活护理患者由于幻觉可影响其正常生活、作息等,护理人员应加强生活护理,安排好 患者的饮食、睡眠等。 1.3 对症护理 (1)护理人员要掌握不同类型幻觉及其特征,熟悉患者幻觉的类型、内容及对幻觉的反应,进 行对症护理,鼓励其说出幻觉的内容及所致恶劣情绪感受,对患者的诉说要耐心倾听,支持 其合理的应对,不要对患者采取的防卫行为进行辩论。 (2)在适当时机,可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解释。如陪患者去声音的来源处散步,查巡真相; 对认为饭菜有异味而拒食的患者,可更换饮食或集体进食、护理人员先尝等,以缓解情绪。 如患者表现恐惧不安,反应强烈,可发生攻击行为,要注意加强管理,保证安全。 (3)工作人应避免在患者看不见却听得见的地方说笑,或当患者面说悄悄话、耳语等,以免引 发幻觉,出现意外行为。 1.4 工娱活动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护理人员要设法不使患者独处,防止患者沉湎于幻觉 状态,督促其参加集体活动,体验现实生活环境,减少幻觉发生的频率。 1.5 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抗精神病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2 焦虑状态的护理 焦虑状态的患者常伴发一系列生理和行为改变,如心率加快、肌肉紧张、过度换气、出汗、 尿频、坐立不安、行为和运动协调障碍等,因此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熟悉病情护理人员要熟悉病情,了解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如精神障碍、角色功能改变、环境改变等,与患者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尊重、同情、理解患者。 2.2 支持鼓励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感觉并有宣泄的机会,用支持性语言帮助患者,减少 焦虑感。 2.3 对症护理对焦虑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采取对症护理,如对强迫行为的患者,不要过早 限制或干预其重复行为;对恐怖症患者不要取笑或强迫其面对所恐惧的物体,而应按患者的 性格特征逐渐地限制其行为,并帮助找到患者能接受的方式处理心理冲突;对伴有生理行为 改变者,如中、重度焦虑患者,要教会患者使用缓解和消除焦虑情绪的方法,如肌肉放松技巧、呼吸肌运动、静坐、散步、听音乐等,协助患者创造有益的应对方式。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7829246.html,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作者:孙慧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并总结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发生摔伤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伤人事件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噎食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2%,此次研究患者中均未出现自杀、压疮和感染。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使意外事件发生 率显著降低,对其病情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就老年精神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加之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逐渐降低,会提升意外事件发生率,如:伤人或跌倒等。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对其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72.49士8.73)岁。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①噎食。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药物作用的影响会致使咽喉肌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咽反射进行抑制的同时会引发患者产生饥饿感,之后会因不知饥饱抢食引发噎食。 ②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特殊性会发生行为异常或妄想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患者出现以下不良事件,如:伤人、毁物等。③若患者伴有抑郁症,其自杀倾向较比其他精神病患者更高。④大多老年精神病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迟钝,加之多数老年患者自身的骨质疏松,服药后会发生步态不稳和肢体不协调等现象,从而提升摔伤率和骨折发生率[2]。⑤就精 神衰退的老年患者而言,受到疾病的影响会长期卧床,加之较差的自主意识,不能有效感知和控制疼痛、大小便,特别容易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样不仅会引发局部血运不良,同时会引发营养不良,降低皮肤抵抗力,从而损伤皮肤完整性。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近几年有关精神病出手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前几天有一条新闻引起的人们的注意“精神病患者发狂恐吓路人民警出击制服“板砖男””这个事件主要发生在202省道上的海孜闸上。当时的情况是,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抓着一根长约3米的木棍乱舞,另一手拿着砖头站在桥上,驱赶过路群众。10月23日下午1点左右,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临涣镇海孜大闸桥上有一男子一手挥舞着木棍,一手拿着砖头,见人就要乱打乱砸,行人和车辆都不敢靠近。接报后,所长丁建虎带着民警李红军等人迅速出警,看到现场已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要不是民警,他早就伤人闯下大祸。太感谢你们了!”10月26日上午,濉溪临涣派出所干警接到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一个电话,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对民警及时出警和热心服务表示感谢。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位“板砖男”并不是正常人,而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患有精神病多年,当时是其疾病发作才做这样的举动。随后其家人赶到派出所,记者对其家人进行了采访。 据家人介绍:“这名男子叫吴晓亮,在几年前患上了这种怪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患上了精神病,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就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当时是疾病的早期治疗的效果好事不错的,但是并不能彻底的根除,随着疾病的发作之后治疗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再加上医疗费用我们就出院回家治疗,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药物来控制病情,长时间的服用药物给孩子也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他都快被疾病折磨死了,看到他发病我们都很心酸,但是却无能为了。我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可以帮助我孩子找到治疗精神病最彻底的疗法,彻底的去除疾病,这同样也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的想法。”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8.对服药量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接力赛跑、球赛、拔河。舞蹈等,可组织他们在旁观看。在活动过程中还须防止意外,做好应急处理。 9.在工疗过程中,应经常查点工疗用具,若有缺少,必须及时追查寻找,严防突然意外事件发生。 要时刻密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够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精神病患者讲明情况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转的讲话技巧说服之。尽量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护患关系,使他们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焦虑病人常表现坐立不安,并伴有失眠现象,临床上多见于焦虑性神经症病人,常服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及抗抑郁药,单纯使用药物控制焦虑性失眠起效慢,故对病人配合心理放松护理措施。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表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心悸,并常伴有失眠,对自己夜间睡眠担心、惊恐,往往询问要吃了安定药还睡不着怎么办?经常询问医生护士药物有没有副反应等。经医务人员保证后仍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所措。 焦虑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觉察到的症状,要警惕它可能掩盖着的重要疾病。因为焦虑失眠的原因可能在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焦虑现象见于神经症病人如恐怖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强迫性障碍,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病、长期应用激素、手术前应激等。 焦虑病人进行心理放松护理措施。是指导焦虑伴失眠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护理——放松训练。用呼吸放松运动、紧张放松运动能使焦虑失眠病人焦虑情绪改善,缓解失眠状态。 心理放松护理首先要与病人一起分析出现焦虑失眠的起因,让病人认识到睡眠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是造成焦虑失眠或醒后再次无法入睡的很重要因素,如学会运用一些放松疗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再次入睡,其次让病人认识到放松是心理行为的放松,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放松,而不是强制性的放松,认识到焦虑失眠病人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会出现焦虑无法入睡现象。 在心理护理中辅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30 min~40 min,指导病人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健康教育结合有控制的腹式呼吸对失眠症病人有独特疗效。有的病人不放心,可以观察到这时病人的上眼睑有轻微跳动,这时应鼓励病人进行下去,1次、2次……慢慢地病人就学会了呼吸放松技巧,感到眼睑越来越沉重,同时指导病人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值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病人能更好地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4]。放松护理中病人可能无法坚持10次~30次的放松训练,其中可能疗效有反复。但充分让病人认识到心理放松护理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掌握主动建立条件反射原理,使病人焦虑失眠现象得以缓解。 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咳嗽、躯体扭动、呼吸不均匀往往提示放松不成功。需要减慢心理放松护理的进程。在每次放松训练结束后与病人进行讨论,了解放松训练中的感受,解除阻抗情绪,让病人认识到放松训练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病人的恐惧,鼓励病人及适当的保证对护理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缓解。及时对病人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以免病人担心疾病会演变成精神病。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哪些?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水平方面,较低的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较高的是“文体娱乐活动”的能力,以至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可分为以下三方面进行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2一3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力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可回复原状。至于其他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也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通常表现较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则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2)文娱体育活动训练: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音乐欣赏等。 (3)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在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

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进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习行为的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善于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性活动和家庭生活技能两部分。 (1)一般性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其常识水平,及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以免过份脱离社会现实。 (2)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在社区康复中,应训练精神病残疾者重新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该、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三)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 工作行为训练指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 (1)简单劳动作业:又称“工疗”,一般集体进行,工种较简单易做的,如贴信封、糊纸袋、拆纱团、参加病房卫生工作,帮助开膳等。 (2)工艺制作活动:内容包括 ①各种编织:织毛衣、织网袋、编篮筐等; ②各种美术品: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 ③布制或木制玩具,各种模型制作,书籍装订、园艺种植等。上述活动根据不同病程及病人要求指导参加训练。参加训练的病人,可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所以,不管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还是对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疗和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跟随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轻松,不要让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紧张与焦虑,另外在小事上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尽量多陪伴他们,与其交谈,尊重并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鼓励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树立康复信心。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都思想不能集中,也不会记得按时服药。家属们要督促患者及时定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治疗,如发现病情严重迹象,要送医诊治。对于神分裂症患者们的护理自然离不开精心的生活照顾,主要是饮食与起居方面,清洁卫生,帮他们准备每日食物,并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利于康复。 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班。平时要加强巡视,病人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同时要经常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反应及逃离医院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住院的现实和认识治疗的意义。 有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禁止住单人房间。安置于重病室,有专人巡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心理的沟通。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同时要了解病人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

一般在凌晨、清晨、午睡或工作忙乱时及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容易发生意外。这些时间护士要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携带的物品,防止病人留存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分裂症在摧残着患者的意志和身体,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护理措施,尽量减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

试述心理护理所遵循的护理原则

试述心理护理所遵循的护理原则 学习中心:陕西三和学院学号:10092200017 姓名:王莉 主要文摘: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革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最佳作用,新的护理模式要求给病人,进行心理、社会和物质整体护理,没有心理护理这方面工作,护理便不完整,心理护理是要在人道主义原则的指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关键词:心理护理的原则,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心理护理的临床问题 一,心理护理所遵循的原则 1,交往原则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的,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独,增进感情。交往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交往中双方要互相尊重,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2.服务性原则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应以服务的观点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3.针对性原则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做到因人而异。为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心理测验等手段,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4.启迪性原则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以启迪,以改变其认知水平,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5.自我护理的原则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预防、参加保健工作等,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助于维持病人的自尊、自信和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启发、帮助和指导病人尽可能地进行自我护理。 二,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 1,心理护理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必须遵循以下道德要求:深入了解和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做好目标性心理护理;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患者的角色转化;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保密和讲真话。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住院人都有共同的心理需要,护士有责任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1)需要被认识、被尊重,也就是病人希望能被重视。因此说,护士应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院情况,经常巡视病人,关心病人的冷热,做到态度诚恳, 使病人产生信任感。(2)需要提供信息和了解:如病院需要了解疾病的预后, 经治医生的水平,各种治疗,用药的目的等,护士应主动介绍一些情况,传达 必要的信息,取的病人的配合与合作。(3)需要新鲜感:病人由于住院而与家 庭和社会脱离,因此感到寂寞惦记工作,惦记子女等。护士应为病人解除烦闷, 使之能心情愉快的进行修养、治疗。可以为病人安排各种文化活动,或进行卫 生宣教,以增加知识,增加新鲜感。(4)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这是所有住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资料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精神病患者家庭是社会关怀中的主力军之一,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和更多的关心,使他们降低了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2次/天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 1次/天 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理发1次/周 散步,看电视,听音乐1次/天 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的原因

停药或减药,最多见;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 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的先兆 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有效、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预防复发的训练 复发标记防复发训练 首先出现的征象 1担心人际关系 1 与社区医生联系 2感到嫉妒2用思想日记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合理 3变得多疑3花时间放松自己 4没有正规服药 4. 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的征象 1.感到恐惧和焦虑 1.拜访朋友和社区医生 2. 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2.增加药物 3. 离不开房子 4. 变得重负荷健忘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临 床 护 理 CH INESE COMMUN I TY DOCT ORS 192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第14期(第10卷总第191期)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姜容德 130052吉林省长春市心理医院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患病人数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联想困难、工作效率下降,还有焦虑不安、激越紧张、自责或内疚感等,严重时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笔者针对抑郁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具体心理护理和应对措施如下。 临床症状 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无愉快感:抑郁症患者总是感觉高兴不起来,情绪低,悲伤,感到绝望、无助、无望,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常见的叙述是感到自己的现状、疾病无法好转,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精力减退,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下降:抑郁症患者总是感觉疲惫不堪,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常常拿东忘西,思维缓慢,在行为上表现运动迟缓,工作效率下降。 焦虑不安,紧张激越: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而且经常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观的焦虑症状可以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胸闷、心律加快、尿频、 出汗等,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在行为上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但又不知道自己因何烦躁。 自责、自罪、自杀:病人对自己既往的轻微过失和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作为让别人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严重时病人会对自己过失无限制的“上纲上线”,达到妄想的程度。常常感到活着没意思,生不如死,并反复寻求自杀。 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对于抑郁症患者医务人员首先应主动热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接触,认真听取患者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疑虑,给予解答和心理上的疏导,令其产生信任感,从而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型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愿意接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对医务人员的言语深信不疑。 要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去体验病人所经历、遭受的挫折痛苦,从而理解病人的表现,并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病人,对病人的不幸遭遇应表示同情,对其所处的逆境要给予关怀。这样病人因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同情、关怀,其痛苦的心情会减轻些,并会产生遇知音之感而欣慰。对病人的疾病恐惧要给予真诚的有说服力的安慰,对其不幸的挫折遭遇须给予劝解引导。要鼓励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精神,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和医生共同取得病人的合作和提高疗效。要以疾病的科学知识理论为根据,有针对性地去解释病人的症状,病态心理,以消除病人对疾病不必要的疑虑,解除其精神上的沉重疾病包袱和束缚,使其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的前景,增强治好病的信心和勇气。启发病人去思考他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战胜疾病。并设法让病人把积压在心中的思想负担和忧伤、苦闷、压抑等不良情感体验发泄出来,以减轻其精神上的负担促使其心理得到平衡。对于病人的隐私应给予病人以保密的保证。 对重症抑郁患者要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靠近护理站,加强巡视,必要时设专人护理,要严密观察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表现,以及非言语的情感表现,早期发现病情动态先兆,如病人的消极谈论,衣袋里的遗书墨迹,要做到心中有数。抑郁状态有昼重夜轻的规律,尤其注意在早晨,或工作忙碌的时刻。洞察病人的情绪反常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如某抑郁病人一反常态,情绪突然开朗,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在病室里表现活跃。这种突变可预示病人的企图,用以蒙骗他人的伎俩,实现自杀的目的。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报告。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发生在病情的缓解期,此时病人的运动性抑制减轻,病人有能力去实现自杀计划。另外一定注意病人的服药情况,防止留药后一次吞服发生意外。在缓解期要动摇病人的自杀企图,淡化自杀意念,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化消极为积极。并一定要争取与家属合作,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特征及家庭护理知识,医务人员要和家属、病人建立同盟,这样可以避免疾病的复发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国抑郁障碍 防治指南.2003:1~94. 2 龚绍林,编著.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对不合理收费应像农业税那样取消 笔者的母亲曾经是“赤脚医生”,所以,本人对“赤脚医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至今记得,母亲那时根本没有属于她自己或者是我们的时间,因为病人随时都在等待她的救治———就算她自己病了,她也要支撑起病体完成“救死扶伤”的责任。 “赤脚医生”正是今天乡村医生的“前身”。 乡村医生继承了“赤脚医生”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续写了为一方水土奉献青春、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然而,如今乡村医生的执业环境之差超乎我们的想象。请看这份针对乡村医生的 “收费单”:执业许可证1600元/3年,验证费400元/年,管理费150~350元/月,药品统一管理费1500~4000元,消毒监测费400元/年,乡村医生培训费300元/年,药监部门收取500元/年。简直把乡村医生当成“唐僧肉”了!如此重负,谁堪承担? 呼吁应当像取消农业税一样取消那些对乡村医生的不合理收费,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并且,应当向乡村医生提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费在内的服务经费,尤其是增加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社会对他们奉献的回报。(詹晓波)

-精神病人恢复期康复指导

重性精神病恢复期的康复指导 一、培养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有些病人在病情稍微好转之后就不再注意个人卫生,不打扫房间,也不洗衣做饭。这有可能是病情本身的残留症状,也可能是药物反应,还有可能是家属对病人过分照顾,不让他做家务,这些都对病人的康复极为不利。康复科护士应注重帮病人培养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这对于精神病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康复过程应渗透到病人的一言一行当中。病人需要像小孩学走路一样,重新学习和锻炼。精神病不同于躯体疾病,在恢复期不需要充分的体力休养,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加病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他的生活独立性,为他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护士应向病人以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主动做家务,自己来安排生活,家属要多加督促和鼓励。 二、培养病人情感交流能力 人的情感活动包括内心体验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正常人对外部事物都会有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然后再通过表情表达出来。恢复期病人常常给人一种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的印象,因此要加强训练。首先要提高病人的兴趣。兴趣

越大,情感的投入越多,愉快感也就越强;其次,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和关心他人。理解了别人的情感,才能唤起自己的情感;三要充实生活内容。聊天、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等等日常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小事,都可以充实病人的信息来源。整日呆坐少语、无所事事,自然难以产生丰富的情感。最后,要善于适时、适度地让病人表达情感,让病人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这需要家属耐心的帮助。 三、培养病人注意力 恢复期病人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或不能持久,这对病人的生活、工作会有很大妨碍。对此,首先要排除药物的影响,选用镇静作用轻微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另外,要加以训练,来延长主动注意的时间。具体的方法是,先从简单的、病人感兴趣的事做起。如果病人喜欢听音乐,就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让病人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并记录病人集中注意的时间。每天坚持训练,病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逐渐延长。然后再训练病人集中从事复杂事物(如读书、写字等)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病人能够集中从事一件事达一个小时以上,就不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带来大的妨碍。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锻炼。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 A.华生 B.艾宾浩斯 C.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 A.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责任感 B.理智感

C.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需要未满足(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C ) A.反向 B.否认 C.升华 D.幽默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C ) A.紧张 B.恐惧 C.矛盾 D.快乐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C )

A.心态好 B.智商高 C.善于调控情绪 D.道德品质高尚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 A.生活方式 B.语言 C.风俗习惯 D.结婚或离婚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是指( B ) A.强迫怀疑 B.强迫回忆 C.强迫联想 D.强迫行为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C ) A.确立生存意义 B.适度锻炼运动 C.加强学习能力 D.加强人际交往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障碍( A )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C.边缘型人格障碍 D.冲动型人格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