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2011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实用心理学》2011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实用心理学》2011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实用心理学》2011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

A.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B.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C.社会交换和社会促进

D.社会影响和社会懈怠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如果把人格当作一座冰山,则占体积最大的是()。

A.超我

B.自我

C.本我

D.三者体积近似

3.个案研究的主要缺点是()。

A.不能作为理论概括的基础

B.无法应用于临床治疗

C.缺乏私密性

D.缺乏可靠的一般性理论

4.下列体现了角色扮演对改变人们某些顽固态度的作用因素是()。

A.被说服者的人格

B.被说服者的心情

C.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

D.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

5.如果人们重视自己所属的团体,它就是一个可信度极高的信息来源,这个团体就是()。

A.内群体

B.外群体

C.参照群体

D.非正式群体

6.下列可以考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法

附: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有(ABD )。

A.强化原则

B.联结原则

C.相似原则

D.社会交换原则

E.互补原则

2.对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批评主要有()。

A.人类的行为有时候是自发的、无意识的

B.人们不一定能清晰地知觉到控制感的大小

C.习惯性行为不受理性因素影响

D.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E.主观规范是因人而异的

3.下列属于间接态度测量的有()。

A.利克特量表

B.投射技术

C.瑟斯顿量表

D.生理指标测量

E.反应时测量

4.关于提升控制感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的控制感提升对个体健康是有益的

B.短期的控制感提升对个体健康是有益的

C.长期的控制感提升对个体健康是有害的

D.短期的控制感提升对个体健康是有害的

E.长期和短期的控制感提升对个体健康无关

5.奥尔波特的人格问卷,可以测量哪些价值观取向()。

A.经济的

B.政治的

C.理论的

D.实践的

E.艺术的

6.关于心身疾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躯体疾病

B.属于精神疾病

C.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D.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

E.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

附:参考答案

三、判断题

1.采用投射技术等间接测量时,被试容易出现社会赞许性的反应偏差。

2.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的过程称为对他人的知觉。

3.在家庭内部,对孩子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孩子所面临的特殊环境而不是一般性的家庭因素。4.行为遗传学认为遗传对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并直接决定行为。

5.当创伤事件发生时,最好的策略是敞开心胸,倾吐心事。

6.Wright把男性交友的倾向称为肩并肩方式。

四、名词解释

1. 摆观点(perspective-taking)

2. 社会生物学

3. 侵犯行为

4. 社会促进

5. 零总和冲突

6. 相貌换地位

附:参考答案

1. 摆观点(perspective-taking)

解答:

幸福的夫妻常常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心理学家Davis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摆观点,它对维持这种关系的健康极为重要。

2. 社会生物学

解答:

由美国生物和心理学家Wilso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生物因素在行为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动物与人类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

3. 侵犯行为

解答:

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它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4. 社会促进

解答:

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

5. 零总和冲突

解答:

是指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交换双方完全是竞争性的。

6. 相貌换地位

解答:

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比如Buss对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异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人。Davis 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looks-for-status)。

五、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生活事件"。

2. 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3. 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4.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5. 简述图式化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足。

6. 请简要说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

附:参考答案

1.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生活事件"。

解答:

生活事件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丧偶、生病、背井离乡等。生活事件通常以应激的模式加以分类,根据个体对紧张和挑战产生的反应(包括社会、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评价生活事件的影响大小。生活事件反映了世界变化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而生活事件之所以影响健康,是因为它给个体带来了压力或者应激。

2. 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解答:

心理学家Latanē和Darley认为,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行为缺乏的原因,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责任扩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越少,这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2)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其他人的漠视行为使得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发生。(3)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3. 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基本归因错误(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Ross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二是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

4.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解答:

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在他看来,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众多的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并称之为表面特质。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出了16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这些特质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5. 简述图式化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足。

解答:

图式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它能帮助我们:(1)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2)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但是图式化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与解释特质。

6. 请简要说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

解答: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它包括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自主与个人隐私,同时强调个体是社会的基础。集体主义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它关注内团体的目标与需要胜于个体自己,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快乐,并且乐于接受他人。

六、论述题

1.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

2.Thomas 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哪些?结合Thomas的观点,谈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组织冲突?

3.试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论述HAPA模型(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Model)。4.结合有关研究说明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管理中激励的看法。

5.什么是偏见?试从不同理论角度论述偏见产生的原因。

6.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附:参考答案

1.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

解答:

答案要点:

(1)社会认知与寂寞;

(2)社会认知与焦虑;

(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2.Thomas 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哪些?结合Thomas的观点,谈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组织冲突?

解答:

组织心理学家K·W·Thomas从个体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他从人们关注自己与关注他人两个维度对一个人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人们对待冲突的五种方式。

对峙:利用此方式解决冲突的人比较关心自己的需求,而对他人漠不关心,比如有些人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当利益上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只管自己的收益,不管别人的死活。采取对峙方式解决冲突的人常常是在某些方面实力较强的人。

逃避:逃避的人常常拒绝承认冲突的存在,他们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接触,这些人既不关心自己的需求,也漠视他人的存在。

顺应:用这种方式处理冲突的人比较关注他人的感受与需求,不关心自己的需求,他们常常会向对方做出让步,即使自己没有过错他们也可能这样做。

妥协: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他人进行协商,直到达成一种妥协。尽管这种方法比较合理,但也包含着许多风险。妥协双方对自己与他人的关注均处于中等水平。

合作:双方将冲突作为需要双方共同来处理的问题,这是解决冲突的最佳处理模式。合作的双方既关心自己,也很关心他人。

解决组织冲突时我们应该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尽量采取合作的态度,达到双赢的目的。

3.试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论述HAPA模型(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Model)。

解答:

要点(1):HAPA模型主要强调社会认知因素在健康关联行为改变方面的重要性。改变健康行为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有基于信念的改变意图,二是这些改变必须在一个有计划的框架之中进行:①风险意识,②行为信念,③自我效能。

要点(2):"两步走",该模型的理论框架借鉴了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思路。第一步:计划——把目标转化为意图以及对执行意图的评价。第二步:坚持。

4.结合有关研究说明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管理中激励的看法。

答案要点:

(1)认知失调理论是由Festinger(1957)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在Festinger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Festinger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2)Festinger和Carlsmith的报酬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的实验。

(3)小的奖励可以引发人们对不喜欢工作的兴趣。

(4)较轻的惩罚也可以成为人们不做某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不当理由。

5.什么是偏见?试从不同理论角度论述偏见产生的原因。

解答:

要点:(1)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2)团体冲突理论(Group Conflict):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如工作或石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表现。(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如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4)认知理论用分类、图式和认知构建等解释偏见的产生。(5)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其中最有名的理论为"权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它是Adorno在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发现30年代德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是由权威性人格中发展起来的,这一人格的特征包括: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认同并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6.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解答:

印象形成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1)第一印象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评价: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

力量: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2)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

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他人的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他人印象的认知。

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

加权平均模型: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3)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

慈悲效应:也称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负性效应: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七、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材料一:戴恩1972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女大学生分别看容貌美丑不同的两个7岁女孩的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完全相同,都说照片中的女孩曾有某些过失行为,要求大学生们评价这两个女孩平常的行为是否经常越轨。结果发现:对容貌美的女孩的评语偏向于有礼貌,肯合作,行为纵有过失,也是偶然的,可以原谅的;而对容貌丑的女孩的评语,多认为她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儿童"。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对照组的被试看不附照片的文章。看完后,让两组被试评价文章水平的高低。结果表明,对作者外貌好的文章评价高,对作者外貌差的文章评价低些。在多数情况下,和外貌漂亮的人打交道,心情比较舒畅,而与外貌不漂亮的人打交道,心里容易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

材料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柯莱于1950年用现场实验法进行了一个经典而有趣的实验。他以经济学系的大学生为被试,宣布经济学教授因事请假,由一位研究生代课。同时,给每位被试发一份有关该研究生的资料,并要求课后填写一份问卷,描述对代课教师的印象。

所发资料有两种:一种是柏兰克先生是本校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曾有一年半的教学经验,现年26岁,服过兵役,已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热忱、勤奋、敏锐、实际而又果断的人;另一种资料,只是把"热忱"二字换成"冷淡",其它文字完全一样。

调查结果表明:凡是看过前一种资料的大学生,答卷上多选用"体谅人"、"不拘小节"、"富幽默感"、"好脾气"等字眼,而且在课堂上也愿意主动参加问题讨论,与教师合作;而看到后一种资料的大学生,所作的回答与前面的结果差别很大,多选用带贬义的词汇。

戴恩等亦做过实验,给被试呈现外表美、丑、一般的三种不同形象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几项与其外表无关的特征,如职业地位、做父母资格、社会职业、快乐程度等。结果,美的得分最高,一般的得分居中,丑的得分最低。

问题:(1)读过材料以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外貌能影响人际吸引力呢?(8分)

(2)结合两段材料谈谈晕轮效应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比如谈谈在管

理领域或教育领域的应用)。(12分)

案例二:

Mike是一家跨国公司驻华分公司的总裁,他本人喜欢就事论事,针对项目的本身特征分派下属讨论。公司运营不久,他发现他下属的部门经理们(都是中国人)都会提出各种项目之外的问题,虽然或多或少这些问题都和项目本身有关系,但是这些他认为的"细节问题"的争议往往拖累了项目进度,影响了公司业绩,使他烦恼不已。

根据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人思维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个案例中有哪些?(10分)

(2)思维特性对认知活动有什么影响?(10分)

案例三:

材料一:我们经常遇到或者亲自做过这样的事:当在商店看到别人排队时,自己也跟着排队,排上队之后,才问为什么排队,是买何种商品;一些人为自己有乐感的孩子买钢琴,培养孩子的特殊能力。社会上就曾掀起了盲目买钢琴的热潮,致使某市钢琴一度脱销。

材料二: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在班级、宿舍内随意安排的学生,经过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一男生直言: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

进入高等学府,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大把地花。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

众目睽睽之下,俊男靓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一男生幽默地对笔者说。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

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问题:(1)什么是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8分)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校园从众现象的看法。(12分)

案例四:中国人的团体决策

侯玉波等人(1991)通过对三个国有企业中团体决策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些企业中高层团体决策实际上是由一把手决定的,同层次的其他人只参加讨论,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这就是说,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与领导不同时,领导有权否决大家的意见。不仅如此,在同一层次的领导之间,人们的影响力也不一样,而是出现了一种叫做"权力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个团体中,主要领导与同级的其他领导在职位上差别不大,但在决策中的权力却差别很大的现象。比如在一个车间里,一把手与二把手的职位差别并不显著,但在决策当中,主要还是由一把手说了算,二把手的影响力与一般成员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决策

中的权力极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尤其需要研究和注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

另外,从决策的过程与方式来看,领导的作用也往往被突出出来。美国心理学家Lindsay (1985)研究了中国人通过开会讨论决策问题的情境,她发现与美国人处理同类决策问题的情况相比,中国人在位置安排、发言顺序等许多方面人为地突出领导的作用:领导总是坐在最显眼、最中心的位置上,人们发言的顺序也是由重要到不重要。还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只参加讨论而非决策,并且尽量避免公开冲突。也许你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事情:领导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说我们需要做出一项团体决策,希望大家提意见,畅所欲言。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但最终决策还是由领导说了算。领导会对大家说你们的意见很好、值得考虑,并且宣布说:"在对大家的建议做了分析之后,我们决定如何如何做。"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成员的意见体现在最终的决策中,领导的决策是早就做好了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她还分析了这些现象的文化根源,她认为这一切源于中国的传统:人们太看重权威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所以不愿意与权威和他人对抗。

问题:(1)为什么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8分)(2)少数人是怎样的人时才对决策有影响?(12分)

案例五:社会支持对产妇的影响

Sosa等人1980年关于社会支持对产妇影响的研究被看成是这方面研究的典型代表。这项研究是在美国瓜特马拉(Guatemala)的一所医院的妇产科进行的,在研究中研究者把将要生产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有33人,控制组有163名产妇。对实验组的被试,在她们进到产房以后,在她们的旁边坐着一名不懂医术的妇女(被称为doula),她的任务是向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方式是与产妇谈话或者抚摸产妇;而控制组的产妇只接受来自医生的检查,比如量血压、测脉搏等。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一是产妇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二是产后的母婴关系。结果令人震惊:实验组的产妇生孩子平均花了8.8个小时,而控制组的产妇平均花了19.3个小时,并且实验组的产妇在产后大多数很清醒,常常微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话,约37%的人有一些抱怨,控制组抱怨的比例高达7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支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去寻求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支持。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社会支持的含义。(6分)

(2)如何利用社会支持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14分)

案例六:

小张今年升到大二,大一时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排名在班上前十名之内,平时积极参加春游、远足等集体活动。但是这次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不合群。班主任经过了解后知道了他父母双双下岗,家里经济状况突然恶化的情况。

根据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应对方式?(8分)

(2)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你会建议他采取哪些应对方式?为什么?(12分)

附:参考答案

案例一:

材料一:戴恩1972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女大学生分别看容貌美丑不同的两个7岁女孩的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完全相同,都说照片中的女孩曾有某些过失行为,要求大学生们评价这两个女孩平常的行为是否经常越轨。结果发现:对容貌美的女孩的评语偏向于有礼貌,肯合作,行为纵有过失,也是偶然的,可以原谅的;而对容貌丑的女孩的评语,多认为她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儿童"。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对照组的被试看不附照片的文章。看完后,让两组被试评价文章水平的高低。结果表明,对作者外貌好的文章评价高,对作者外貌差的文章评价低些。在多数情况下,和外貌漂亮的人打交道,心情比较舒畅,而与外貌不漂亮的人打交道,心里容易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

材料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柯莱于1950年用现场实验法进行了一个经典而有趣的实验。他以经济学系的大学生为被试,宣布经济学教授因事请假,由一位研究生代课。同时,给每位被试发一份有关该研究生的资料,并要求课后填写一份问卷,描述对代课教师的印象。

所发资料有两种:一种是柏兰克先生是本校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曾有一年半的教学经验,现年26岁,服过兵役,已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热忱、勤奋、敏锐、实际而又果断的人;另一种资料,只是把"热忱"二字换成"冷淡",其它文字完全一样。

调查结果表明:凡是看过前一种资料的大学生,答卷上多选用"体谅人"、"不拘小节"、"富幽默感"、"好脾气"等字眼,而且在课堂上也愿意主动参加问题讨论,与教师合作;而看到后一种资料的大学生,所作的回答与前面的结果差别很大,多选用带贬义的词汇。

戴恩等亦做过实验,给被试呈现外表美、丑、一般的三种不同形象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几项与其外表无关的特征,如职业地位、做父母资格、社会职业、快乐程度等。结果,美的得分最高,一般的得分居中,丑的得分最低。

问题:(1)读过材料以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外貌能影响人际吸引力呢?(8分)

(2)结合两段材料谈谈晕轮效应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比如谈谈在管理领域或教育领域的应用)。(12分)

解答:

(1)我们知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举例略)然而,事实上,相貌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且随着交往的深入,容貌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交往越深入,人们越会忽略相貌的因素,而更重视内在的美。当然,除了相貌之外,仪表因素还包括穿着、体态、风度等因素,它们都对人际吸引力有影响,因此,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花功夫"包装"一下,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更得体、更有风度是很有必要的,是无可非议的。

(2)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举例略)

晕轮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①管理者要注意克服感情色彩的干扰,避免过分受他人某一特质影响而产生片面的评价,达到冷静、客观地评价他人。

②学会利用这一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注重人际沟通,联络感情,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二:

Mike是一家跨国公司驻华分公司的总裁,他本人喜欢就事论事,针对项目的本身特征分派下属讨论。公司运营不久,他发现他下属的部门经理们(都是中国人)都会提出各种项目之外的问题,虽然或多或少这些问题都和项目本身有关系,但是这些他认为的"细节问题"的争议往往拖累了项目进度,影响了公司业绩,使他烦恼不已。

根据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人思维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个案例中有哪些?(10分)

(2)思维特性对认知活动有什么影响?(10分)

解答:

(1)中国人思维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联系性:中国人习惯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性。

2.变化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和事物。

3.矛盾性:承认矛盾是中国人认识论的基础,矛盾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4.折中性:折中是中国人处理矛盾时常用的方法,中国人总是避免极端选择。

5.和谐性:中国人不愿意与人冲突,尽可能与人在表面上一致。

在本案例中,部门经理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思维特性中的联系性与和谐性。将项目本身与其他"细节问题"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加以分析,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一种整体思维。而Mike这样的外国人却往往把问题从一个大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加以考虑,看中他人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是一种分析思维。正是这两种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才使Mike认为部门经理拖累了项目进度。

同时,在这个案例中,部门经理们都会提出"细节问题"也表现出中国人思维特性中的和谐性,喜欢与其他人保持一致,避免发生冲突,因此大家都这样去做。

(2)A.认知判断:中国人的思维特性导致中国人在认知事物时往往不能把个别事物从它所处情境中分离出来,而是把背景和判断目标当成整体看待,对目标的判断很容易受背景的影响。

B.认知内容:中国人联系性的思维特性使他们在认知事物时将认知内容与外部环境及背景作为一个整体框架,而西方人则把认知的重点放在事物本身的特性上。

C.决策行为:中国人的思维强调环境的作用,不善于使用分类和逻辑推理,对事物的认识遵循辩证分析,以情境为中心,西方则是以个人为中心,这就导致中西方人在决策行为上的差异。

案例三:

材料一:我们经常遇到或者亲自做过这样的事:当在商店看到别人排队时,自己也跟着排队,排上队之后,才问为什么排队,是买何种商品;一些人为自己有乐感的孩子买钢琴,培养孩子的特殊能力。社会上就曾掀起了盲目买钢琴的热潮,致使某市钢琴一度脱销。

材料二: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在班级、宿舍内随意安排的学生,经过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一男生直言: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

进入高等学府,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大把地花。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

众目睽睽之下,俊男靓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

"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一男生幽默地对笔者说。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

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问题:(1)什么是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8分)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校园从众现象的看法。(12分)

解答:

(1)从众(conformity):Myer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有: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情境因素有:团体的规模和团体的凝聚力

个人因素有:自我;个体保持自独特性的需求;个人的控制愿望(需要展开)

(2)大学校园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惘、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此外,一味从众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从众的直接表现便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况失衡。(举例略)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也锈蚀成了斑驳的条条框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只成了人生进程中的标志,却难以成为升华人生的动力。大学生,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使自己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列,这样,你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举例略)

案例四:中国人的团体决策

侯玉波等人(1991)通过对三个国有企业中团体决策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些企业中高层团体决策实际上是由一把手决定的,同层次的其他人只参加讨论,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这就是说,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与领导不同时,领导有权否决大家的意见。不仅如此,在同一层次的领导之间,人们的影响力也不一样,而是出现了一种叫做"权力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个团体中,主要领导与同级的其他领导在职位上差别不大,但在决策中的权力却差别很大的现象。比如在一个车间里,一把手与二把手的职位差别并不显著,但在决策当中,主要还是由一把手说了算,二把手的影响力与一般成员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决策中的权力极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尤其需要研究和注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

另外,从决策的过程与方式来看,领导的作用也往往被突出出来。美国心理学家Lindsay (1985)研究了中国人通过开会讨论决策问题的情境,她发现与美国人处理同类决策问题的

情况相比,中国人在位置安排、发言顺序等许多方面人为地突出领导的作用:领导总是坐在最显眼、最中心的位置上,人们发言的顺序也是由重要到不重要。还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只参加讨论而非决策,并且尽量避免公开冲突。也许你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事情:领导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说我们需要做出一项团体决策,希望大家提意见,畅所欲言。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但最终决策还是由领导说了算。领导会对大家说你们的意见很好、值得考虑,并且宣布说:"在对大家的建议做了分析之后,我们决定如何如何做。"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成员的意见体现在最终的决策中,领导的决策是早就做好了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她还分析了这些现象的文化根源,她认为这一切源于中国的传统:人们太看重权威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所以不愿意与权威和他人对抗。

问题:(1)为什么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8分)(2)少数人是怎样的人时才对决策有影响?(12分)

解答:

(1)因为在决策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是参加讨论,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与领导不同时,领导有权否决大家的意见,出现了"权力极化"的现象。正是基于这些原因,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

(2)一般来讲,团体讨论更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数人的意见之上,并且这种多数意见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要求团体成员遵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团体决策都是选择多数人的意见,有时候少数人也会对团体决策产生影响,但是这样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少数人必须是团体的领导。在团体决策中,领导者的地位往往比较突出,当决策中持有少数观点的人是领导时,领导有能力使自己支持的意见最终被团体采纳,正如案例中提到的那样。

二是少数人对自己的观点极为坚持。在团体决策中,如果少数人极力坚持自己的意见,便可能引起决策团体的分裂,并最终改变多数人的意见。

案例五:社会支持对产妇的影响

Sosa等人1980年关于社会支持对产妇影响的研究被看成是这方面研究的典型代表。这项研究是在美国瓜特马拉(Guatemala)的一所医院的妇产科进行的,在研究中研究者把将要生产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有33人,控制组有163名产妇。对实验组的被试,在她们进到产房以后,在她们的旁边坐着一名不懂医术的妇女(被称为doula),她的任务是向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方式是与产妇谈话或者抚摸产妇;而控制组的产妇只接受来自医生的检查,比如量血压、测脉搏等。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一是产妇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二是产后的母婴关系。结果令人震惊:实验组的产妇生孩子平均花了8.8个小时,而控制组的产妇平均花了19.3个小时,并且实验组的产妇在产后大多数很清醒,常常微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话,约37%的人有一些抱怨,控制组抱怨的比例高达7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支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去寻求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支持。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社会支持的含义。(6分)

(2)如何利用社会支持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14分)

解答: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援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支持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去寻求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支持。

根据Cohen和Wills等人提出的"缓冲假设",人们只有在处于压力环境时才需要社会帮助,当遇到的问题很严重的时候,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帮助人们减轻压力: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把困难看得不是那么严重;其次,即使你认为这件事带来很大压力,社会支持也可以帮助你应付。社会支持在压力、应激源及应激行为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减轻压力和应激而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获得社会支持的人能够较好处理问题,进而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案例六:

小张今年升到大二,大一时他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排名在班上前十名之内,平时积极参加春游、远足等集体活动。但是这次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不合群。班主任经过了解后知道了他父母双双下岗,家里经济状况突然恶化的情况。

根据你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应对方式?(8分)

(2)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你会建议他采取哪些应对方式?为什么?(12分)

解答:

(1)应对方式指人们在面对压力事件(消极事件)时的反应方式。

(2)第一,鼓励小张多和其他同学交谈,敞开心胸,倾吐心事。因为刻意压抑或遗忘消极事件会耗费许多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因此会制造压力。另外,试图压抑负面想法可能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对这些想法心生偏执,结果反而更常想到这些事。第二,给小张提供社会支持,为他争取获得他人的帮助。因为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把事情看得比较没有压力。另外,即使人们把一件事情看成压力事件,社会支持还是可以帮助其应对这个压力。

(举例略)

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现在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可以轻松地对待,但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所以今天我将从如何辅导学生准备考试以及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常见的问题,简单交流几点: 第一方面:学生准备考试的方法 一、协助学生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告诉孩子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们是否掌握了平常所学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我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提醒劳逸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时,每个30分钟左右,闭眼或远眺片刻。每学习50分钟—6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晚饭后1小时左右在学习。如果要复习几门功课,需要交替安排,因为不同性质的功课轮换复习,可以使大脑较长时间的保持清醒状态,这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白天配合学校的安排来学习,下午要有文娱体育活动和放松自己的时间,早饭前和晚饭前可以看一会儿新闻联播,或和家长散散步。 三、提示学生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充足。

复习考试期间脑力消耗大,营养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开夜车”是得不偿失的。 四、考试前,及时调节一下情绪。 如果有些紧张,也可做深呼吸,或默念,想一想最令人愉快的事,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 第二方面:考试前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举例: 1、考前“烦”了怎么办?如何避免“烦”呢? 要做到: (1)生活有规律,包括下午有短时间放轻和文体活动; (2)睡眠需要充足,晚上10点睡,或最晚到11点睡,不要开夜车,保证脑子好使,记忆清晰; (3)要不断订计划,即有长打算,又有短安排,努力实现计划的同时可以适当修正计划,把整的和零碎的时间都抓住; (4)加强营养,荤素搭配,膳食平衡,以补足精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使自己不生病; (5)要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迎考当然累,但看到自己的收获,可得到欣慰而坚持奋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你所能提高的部分,争取得到高一些考分。

期中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汇总

期中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 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西吉实验中学七年级(2颉克忠 一、辅导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克服对期末考试的恐惧、担心和种种顾虑,鼓舞信心,建立良好的心态。 2、帮助学生掌握情科学复习迎考的方法和策略。 二、辅导活动对象:初一(2班全体学生 三、辅导活动准备 了解辅导班级情况,概括该班学生面对期中考试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复习迎考中的实际困难; 四、辅导活动过程: 一、故事:羿射不中 后羿是个神箭手,箭无虚发,但是有一天,夏王指着一块一迟见方、射心一寸的兽皮箭靶对后羿说“请射吧,如果你射中了,赏你万金,如果射不中就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了十分紧张,结果呼吸急促不能控制,屡射不中。夏王就问这是为什么?有人答道,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失误。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存在着患得患失的杂念,就难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本领。自己有一定实力,只要心里状态正常就能考出好成绩。二缺乏信心、紧张怯场或受患得患失的干扰,结果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二、影响考试的因素是什么? 硬件: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应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软件:考试前和考试中的心态 怎样调整考试前的心态呢? 三、考前做好三件事: 1、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参加问体活动。 2、主要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病。 3、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记忆力最好的是早晨起床后半小时,晚上睡觉前半小时。 4、心平气和,防止烦躁。 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考前有些适当焦虑也是好事,能发掘你的智力和潜力,但是如果太过于焦虑烦躁就会影响考试。 5、正确评价自己,增强信心。 讲述猴子摘桃子的故事。 猴子目标过程结果 A 低,伸手可及的桃子吃了很多撑得拉肚子 B 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先吃低的,有力气时吃到好桃子 跳一跳,吃更高的 C 最高,最鲜美的桃子越跳越饿桃子还是吃不到

(完整版)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原文阅读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的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的不理想,比较伤心。 考后反思才能解决问题 1.“不露声色”者。他们学得扎实,考得好。自信心强,胜不骄,败不馁。从开学至今,成绩稳定,始终保持优良的成绩。还是要肯定自己,不断鼓励自己。 2.“春风得意”者。这类同学考好后,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自我吹嘘。这样虽然能增加信心,但也会导致自满自足,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浮躁,导致成绩一上一下,不稳定。这类同学,应该明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韧性,需要有高目标,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懊恼不已”者。这类同学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对自己的失误忏悔不已,不是说看错题目,就是说计算失误;不是说漏做了,就是说抄错答案。这类同学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类同学要从平时的每次作业开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平时学习要认真、扎实、细心和一丝不苟。

4.“伤心欲绝”者。这类同学对自己认识不够准确。考前往往盲目自信,准备不足。所以考试的成绩和自己的预料往往相差很大,心理上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这类同学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既要克服盲目自信的心理,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鼓起前进的勇气。 5.“满不在乎”者。这类同学考试后,瞄一下分数,试卷也不看一下,便扬长而去。这类学生,恐怕极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考出好成绩。 对于这种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可以看出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不仅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如何调整期中考后的心态? 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对于考试你努力学习了吗?”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影响: 努力是相对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十点多,有的同学学到十二点多。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同学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潇洒”过头了,有的同学考试后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得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 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心理实验--青蛙实验。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地在水中游不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承受不住了,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晚了,它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直至煮死在锅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突然危机的降临,而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考试失利对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

期末考试考前心理辅导

期末考试考前心理辅导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40 更新时 【字体:小大】间:14-01-03 08:20 同学们: 再过两天期末考试快到了,随着考试临近,同学们你们是否感到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呢?应试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越临近考试越应该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调节。避免把身体搞得过于疲劳,以至影响对问题的敏锐思考。要克服厌烦心理,避免急躁情绪。临场时,应该是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一、如何克服考前焦虑 利用自我开放来宣泄紧张不安。当自己感到焦虑时,首先要查明自己担忧的具体问题,可以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者借助其他可行的方式加以宣泄。事实证明,把自己的担忧与不安讲述出来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感,并且容易对问题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还可以求得倾诉对象的一些帮助。 把自己的注意焦点放在如何获取成功上。有考前焦虑的学生,总爱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自己会不会失败、失败后又如何如何的想象当中,这样越想越担心,越想就越无法安心。不妨这样想,我的优势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出来,这样一想,就会越想越有信心,有助于把自身的各种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 讲究生活的规律性和丰富性。不能因为将有重大的考试来临,就打乱了自己生活的节奏和安排,生活仍然要有条有理,有张有弛。让生活的丰富多彩来消除由于学习的紧张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克服烦、乱、急的焦虑心理。

二、考生容易产生的10大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考前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搏”的劲头。主要原因是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第一,适度休息、娱乐和锻炼。第二,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厌烦心理。第三,可学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 2、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心事重重,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此,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以解除心理负担。此外,要复习的东西太多,常会因多生乱,因乱生烦;当务之急,复习要合理有序。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4、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同学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理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5、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 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至少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同学们,现在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在这段复习时间内,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可以轻松地对待;但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心理压力,怕自己考不好、后悔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等等,这就属于考试焦虑。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所以今天我们的讲座从如何辅导学生准备考试以及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常见的问题,简单交流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小学生准备考试的方法: 一、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们是否掌握了平常所学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我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对自己要有信心。 二、劳逸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时,每隔30分钟左右,闭眼或远眺片刻。每学习50分钟—6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晚饭后1小时左右再学习。如果要复习几门功课,需要交替安排,因为不同性质的功课轮换复习,可以使大脑较长时间的保持清醒状态,这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大家每天合理安排课程,在这段高效时间里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三、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充足。 复习考试期间脑力消耗大,营养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的食物。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吃饱吃好,不挑食。考前忌暴饮暴食。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开夜车”是得不偿失的。 四、考试前,及时调节一下情绪。 如果有些紧张,也可做深呼吸,或默念,想一想最令人愉快的事,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考前注意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饱满的情绪迎接期末考试。 第二方面:考试前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举例: 1.考前看不进书怎么办?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考前紧张、焦虑,考试时碰到难题“卡壳”,平时会做的题目在考场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等等,这些情况在所难免。这类学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同学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小学生考前复习与心理辅导策略 现在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可以轻松地对待,但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所以今天我将从如何辅导学生准备考试以及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常见的问题,简单交流几点: 一、协助学生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告诉孩子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们是否掌握了平常所学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我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提醒劳逸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时,每个30分钟左右,闭眼或远眺片刻。每学习50分钟—6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晚饭后1小时左右在学习。如果要复习几门功课,需要交替安排,因为不同性质的功课轮换复习,可以使大脑较长时间的保持清醒状态,这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白天配合学校的安排来学习,下午要有文娱体育活动和放松自己的时间,早饭前和晚饭前可以看一会儿新闻联播,或和家长散散步。 三、合理安排考试的时间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形,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没做完。考生此时心急如焚,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想着那道题,而做那道题时又惦记着这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做完。当这种不

利的情况出现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所谓合理的目标是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目标过高而不合理

(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做完做对一部分)也实现不了。有了合理的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决策,即此时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该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试卷的习惯 要注意复查。在考试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复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如果同学们采用的是灵活的答题顺序,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因为你在跳跃式往返答题的过程中很可能遗漏考题,通过最后复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有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应迅速完成。如有时间,最好能对各类题型进行检查。 虽然现阶段的学生的心理比较复杂,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不经意所流露出的每一个表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权威。我们的紧张焦虑会让他们更不知所措,我们的信心满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定心丸。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能及时地对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给予肯定;如果我们能更客观地帮他们分析现状提出中肯的建议,我想我们会有更多的学生可以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毕业考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学三年级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小学三年级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现在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可以轻松地对待,但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所以今天我将从如何辅导学生准备考试以及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常见的问题,简单交流几点: 第一方面:xx准备考试的方法 一、协助学生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告诉孩子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们是否掌握了平常所学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我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提醒劳逸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时,每个30分钟左右,闭眼或远眺片刻。每学习50分钟—6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晚饭后1小时左右在学习。如果要复习几门功课,需要交替安排,因为不同性质的功课轮换复习,可以使大脑较长时间的保持清醒状态,这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白天配合学校的安排来学习,下午要有文娱体育活动和放松自己的时间,早饭前和晚饭前可以看一会儿新闻联播,或和家长散散步。 三、提示学生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充足。 复习考试期间脑力消耗大,营养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的食物。 “开夜车”是得不偿失的。 四、考试前,及时调节一下情绪。 如果有些紧张,也可做深呼吸,或默念,想一想最令人愉快的事,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

第二方面:考试前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举例:1.考前“烦”了怎么办?如何避免“烦”呢? 要做到: (1)生活有规律,包括下午有短时间放轻和文体活动; (2)睡眠需要充足,晚上10点睡,或最晚到11点睡,不要开夜车,保证脑子好使,记忆清晰; (3)要不断订计划,即有长打算,又有短安排,努力实现计划的同时可以适当修正计划,把整的和零碎的时间都抓住; (4)加强营养,荤素搭配,膳食平衡,以补足精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使自己不生病; (5)要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迎考当然累,但看到自己的收获,可得到欣慰而坚持奋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你所能提高的部分,争取得到高一些考分。 2.考前看不进书怎么办?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考前紧张、焦虑,考试时碰到难题“卡壳”,平时会做的题目在考场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等等,这些情况在所难免。这类学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同学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 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从医学角度来讲,人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对睡眠的要求并不像平时那么严格,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

《心理统计学》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2《心理统计学》2016年6-7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的考试卷型包括: 1、单项选择题 2、判断题 3、简答题 4、计算题 5、综合应用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一)绪论 1、心理学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实验设计。其中,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趋势和数据间的相关 2、数据的种类 按照测量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 (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这类数码并无数量和序列的含义,不能进行数量化分析,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2)等级变量,在对事物进行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等级变量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不同组的等级变量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的变量。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是由于等距变量的参照点是相对的,即无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例如,测量温度的℃。 (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参照点的变量,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各种感觉阈值的物理量等。这类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二)统计图表 1、次数分布表:各种次数分布的列表形式和图示形式。次数分布包括简单次数分布、分组次数分布、相对次数分布、累积次数分布等。 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1)求全距:从最大值的数据中减去最小值的数据,所得差数就是全距。用符号R表示(2)定组数 (3)求组距:指每一组的间距,用符号i表示。 (4)定组限:指各组数据在数值上的起点值和终点值。 (5)求组中值:各组实际上限数值与实际下限数值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数值的平均值。(6)归类划记:将原始观测值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归组。 (7)记录各组次数(f)。 (8)核对,抄录新表。 3、连续变量的单位是无限的,例如整数180的实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79.5和180.5,而测量数据8.35的下实限是8.345。 4、累加次数分布表:如果想知道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的数据的数目,就要用累加次数。 5、次数分布图:编制次数分布表与绘制次数分布图,对于了解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平均水平,差异情况等非常有用。由于数据的性质不同,有时实验结果的次数分布图上会出现双峰。 (三)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主要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常用的代表性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1、算术平均数:又称平均数,是集中量数中性能最好的一个统计量,一般用M表示。

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

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 2、调整应考心态,学会在考试中调节自己的应考焦虑情绪,掌握应付紧张的方法,提高应考质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水平。 3、提高抗焦虑能力,分析不良应考心态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1、排解考试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2、不良应考心态的形成原因。 3、比较几种常见的应考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幻灯展示游戏规则: 击鼓拼图 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手动拼图150秒,电脑拼图180秒); ②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其余同学只能语言提醒,不能动手拼图; ③拼图完成后,拼图的同学马上起立示意; 在模拟情境中,让学生感觉紧张的感觉,用鼓声是加强紧张的氛围。 2、分享感受 鼓励学生说出拼图时的感受或身体出现的症状,并表明这对这个拼图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在鼓点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教师也可讲述游戏中的发现,但以学生不能说出的前提下的引导) 说出亲身体验,明确感受。 3、情结延展: 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你还有类似的感觉?症状?(比赛、考试等) 引出课题,学生自主感受考试前的不同心理。 二、活动:感受考试 1、小组讨论,你们是否也有类似的情绪,想法。回顾体验自己以前考试时曾经出现的

内心感受及生理特点,谈一谈不同应考心态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考试效率的影响。(对比平常做题) 2、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常见的几种考试心态。 1)平和心态——平常心对待没有特别的紧张感(适度焦虑); 2)消沉心态——对待考试漠不关心(无焦虑、低焦虑); 3)焦虑心态——担心、害怕、恐慌(过度焦虑)。 3、课件展示 ⑴:不良应考心态形成的原因: ①自身的个性特征:如缺乏自信和毅力,平时学习没有恒心等。 ②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只怕重复失败。 ③对自己学习水平估计过低,而自我期望又过高。 ④过分看重考试结果对自己的意义。 ⑤来自外部过重的学习压力。 ⑥易受他人消极评价的影响。 ⑵平和的应考心态形成的原因: ①良好的自身个性特征:如自信、有恒心、有毅力。 ②有合适的期望目标。 ③给自己适度加压。 ④正确对待考试结果。 ⑤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⑥不受他人消极评价的影响。 4、明确不良心态带来的后果。 学生自主探讨考试各种心态的反应,深刻体会考试焦虑带来的影响。 三、展示焦虑与绩效的关系 提倡适度焦虑:那么,是不是一点焦虑也没有,就能考出水平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焦虑曲线图: 适度的焦虑是学习绩效最好的体现;过度或无焦虑都不利于学习。 科学认识焦虑,不做无谓的紧张 活动:引入故事,深化理解。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策略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策略 在每次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有不少老师、家长担忧孩子的考试心理没有及时有效的调整。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考试就是一件让他们既紧张又兴奋的事。如何应对小学生考前紧张心理,小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应考态度,家长也要关心小学生的生活,给与鼓励! 一、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的表现形式 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这一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频繁上厕所、心跳加快、心慌、手哆嗦、出汗、全身颤抖、甚至会对考试出现怯场,大脑一片空白,反应迟钝,对平时会解答的问题也会感到束手无策,严重的甚至无法坚持考试而晕场。 二、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产生的原因 不仅是小学生,成年人也会产生紧张现象,无事时不紧张,有事时紧张,当人们遇到大事时,如:考试、做手术等都会产生心理紧张,这是正常现象。对小学生而言,考试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紧张的事。社会的竞争辐射到学校是学生的竞争,学生的竞争焦点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每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如何,都要面对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是亲朋戚友。他们心里感到,成绩好的脸上就有光、父母高兴、老师喜欢、亲朋戚友称赞,在同学面前能昂起头做人。反之就低人一等,没脸见人。有一种自卑和负罪感。所以考试成绩高低,家长、学生都看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故此,每个学生考试前都产生或大或少的紧张心理。 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和父母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全部原因。

这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每个人的神经类型不一样,先天因素不同,有人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而有的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轻一些;其次,与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有关,如果父母对学生要求较高,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反之,学生就不易产生紧张心理。 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和自己的心理素质有关,这有先天遗传因素,也和后天的教育锻炼有关。如航天员杨利伟,他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就是先天的,在神五升空的前几天他的心跳非常稳定。后天的培养锻炼也很重要,有意识的把考试的重要性淡化,平时多培养自己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克服考试产生的紧张心理。 三、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的利与弊 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有利也有弊,关键是心理紧张的程度。在考试时适度的心理紧张,是非常有利的,此时记忆状态佳,思考问题敏捷,解答问题又快又好,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水平。考试时过度的心理紧张是非常有害的,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现象,头脑一片空白,反应迟钝,整张试卷全成为难题,束手无策,严重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考试时学生心理一点也不紧张,这时也不好,人不紧张时思维也不敏捷,也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这与现代生命医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四、对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应采取的对策 作为小学生,应采取哪些措施使自己的考试紧张心理适度而不过分,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呢?我们认为有这几点方法: 1、积极的应考态度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1

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现在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可以轻松地对待,但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所以今天我将从如何辅导学生准备考试以及考试前常见的问题,简单交流几点: 一(首先说一说如何)协助学生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ppt)(过梁原读) 1后羿为什么没射中? 生:缺乏信心、紧张了.压力太大了。(过回答) 师:技艺高超的后羿因为缺乏信心紧张压力等原因屡射不中。我们学习上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影响考试,你知道会有哪些因素吗? A考试的基础: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B考试的关键:考前和考试中的心态 师(小结): 孩子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们是否掌握了平常所学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我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提醒劳逸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1首先,如何调整考前心态呢?这里老师给大家总结了“考前心态调整十六字”。齐读:“强化信心,充分发挥,优化情绪,进入状态." 2如何优化情绪呢?当同学们因为学习产生焦躁情绪时,老师教大家几个方法。A宣泄。(ppt) B深呼吸.大家跟着一起做一做,是不是整个人神清气爽了不少?(跟着做) 师:合理的复习计划作息时间安排是稳定积极情绪的基础,1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计划尤为重要。(ppt)(邹灵妍读) 2是的.除了合理的作息时间计划,我们同样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胃炎。 三、考试前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ppt),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1、考前“烦”了怎么办?如何避免“烦”呢?(过梁原) 要做到: (1)生活有规律,包括下午有短时间放轻和文体活动; (2)睡眠需要充足,保证脑子好使,记忆清晰; (3)加强营养,荤素搭配,膳食平衡,以补足精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使自己不生病;(4)要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迎考当然累,但看到自己的收获,可得到欣慰而坚持奋战,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你所能提高的部分,争取得到高一些考分. 还有什么问题? 2、考前看不进书怎么办?(邹灵妍)(ppt)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考前紧张、焦虑,考试时碰到难题“卡壳”,平时会做的题目在考场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等等,这些情况在所难免。这类学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

最新期中考试后心理辅导

班主任寄语1:期中考试后心理辅导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的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的不理想,比较伤心。 1.“不露声色”者,他们学得扎实,考得好。自信心强,胜不骄,败不馁。从开学至今,成绩稳定,始终保持优良的成绩。还是要肯定自己,不断鼓励自己。 2.“春风得意”者。这类同学考好后,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自我吹嘘。这样虽然能增加信心,但也会导致自满自足,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浮躁,导致成绩一上一下,不稳定。这类同学,应该明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韧性,需要有高目标,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懊恼不已”者。这类同学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对自己的失误忏悔不已,不是说看错题目,就是说计算失误;不是说漏做了,就是说抄错答案。这类同学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类同学要从平时的每次作业开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平时学习要认真、扎实、细心和一丝不苟。 4.“伤心欲绝”者。这类同学对自己认识不够准确。考前往往盲目自信,准备不足。所以考试的成绩和自己的预料往往相差很大,心理上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这类同学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既要克服盲目自信的心理,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鼓起前进的勇气。 5.“满不在乎”者。这类同学考试后,瞄一下分数,试卷也不看一下,便扬长而去。这类学生,恐怕极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考出好成绩。 对于这种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可以看出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不仅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如何调整期中考后的心态? 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对于考试你努力学习了吗?”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影响: 努力是相对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十点多,有的同学学到十二点多。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同学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潇洒”过头了,有的同学考试后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得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 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心理实验--青蛙实验。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地在水中游不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承受不住了,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晚了,它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

最新心理健康期中测试卷2

惠阳财经外贸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秋季学期__级__班《心理健康》期中考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___得分: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40题,共40分)。 1.()意指很快乐、很感动的一刻。 A.逃跑 B.高峰体验 C.走路 D.跳河 2.我们可以从行为和()两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或情绪状态。 A.抽烟 B.认知 C.吸毒 D.赌博 3.()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A.主观自我 B.感性直观 C.观自在菩萨 D.顿悟 4.()是指体积、大小、长度上的变化。 A.飘 B.量变 C.游 D.流星 5.()是指根本性质或根本状态的变化。 A.水鱼 B.泡面 C.蛇 D.质变 6.成功=自信+自立+()+自强 A.自尊 B.自恋 C.自夸 D.自负 7.爱情只比友情多了()。 A.废话 B.性 C.善良 D.温柔 8.万恶()为首。 A.淫 B.吃 C.喝 D.孝 9.生命的意义在于()。 A.享乐 B.接受 C.争夺 D.付出与给予 10.性是不是邪恶?() A.不是 B.是 C.不知道 D.不确定 11.艾滋病的缩写为()。 A.H B.I C.V D.HIV 12.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A.物质和意识 B.肉体和精神 C.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 D.打和杀 13.网上占卜(算命或心理测试)的可信度为()。 A.0% B.1% C.50% D.100% 14.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内部因素为()。 A.生理和人格 B.生理和能力 C.生理和习惯 D.人格和信仰 15.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外部因素为()。 A.家庭和学校 B.社会和学校 C.社会和家庭 D.学校和国家 16.下列因素中,哪个不是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内部因素?() A.生理 B.人格 C.能力 D.猪 17.下列因素,哪个属于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咨询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咨询心理学期末考试试 题A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咨询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03—2004学年上学期) 院、系:教科院任课教师:吴素梅学生人数:60印题份数:60+3 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求询者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来访者表现出的感情转移的内容频度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咨询前应做的准备,主要应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考虑。 4、在心理咨询初期,特别应该注意回避以下诸种态度和问题: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回避对他人的辩护和责难。 5、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广义的心理咨询往往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 列为心理咨询的范围。() 2、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除器质性障碍等问题外,可以说基 本上是家庭病理的一种表现。() 3、在其他地方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前来求询时,原则上应不予受理() 4、心理咨询人员只需要有理性的判断,不必需要感情的投入也可以。() 5、现代的心理咨询的历史是以本世纪初日本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为起源的() 6、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学派的基本理论与心理治疗的 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心理治疗的“三大势力”,在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试题共2页,第1页 教研室主任: 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 7、在心理咨询的中期阶段,对咨询者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确立与来访者之间相互 信赖的协调关系问题。() 8、心理咨询不需要有时间的限定,咨询者可随意调节咨询时间的长短或间隔。() 9、心理咨询是在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是基于心理不适应(或适应 失败)为内驱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工作。() 10、咨询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该真切地关心来访者,迎合来访者。()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指示的心理咨询 2、具体性 3、移情

中学生期中考试前的心理指导

中学生期中考试前的心理指导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全区的前列,受到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期中考试将至,校心理咨询员在今天中午对全校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用到学习和考试中。附讲话稿如下: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利用中午的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克服在考试中出现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时间过的很快,下个星期我们就要期中考试了,作为每一位学生,我想大家都想考出好的成绩。可是从以前的情况来看,总有许多水平很好的学生在考试中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份的紧张,以至于自己的水平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导致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面对父母、老师不解的目光,自己心理也很难过。如果说学

生的知识水平是考试的硬件的话,那么学生考试的心态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说学生在考试中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有要的。那我们如何克服这种紧张的情绪呢?我在这儿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在考试的时候出现紧张情绪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克服紧张,因为紧张情绪是越压制就会越严重,反复克服会反复出现。正确的做法是:对自己说:紧张去吧,豁出去了!同时拿出笔开始写字,然后回发现紧张情绪在5分钟之内就消失了。 第二、不要饿着肚子进考场。随身带一块糖或其它食品,也许可以帮你解脱些紧张。 第三、要满怀信心去迎接考试,把考试看作是一个机会,能显示你已经学了多少知识并且能从你已学的知识中获得一些鼓励。 第四、改变自己的坐姿,以使自己

放松,如果在考试中遇到难题,避开它,继续做下一题。 第五、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总感觉上热乎乎的,这主要是由于紧张情绪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所以可以在考试前稍稍活动活动,使热量散发。可走动、小跑、摇摆、踢腿;可以双手握紧再放开,让全身肌肉缩紧再放松;也在考试过程中用力拧一下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紧张情绪会渐渐消失。 这五种方法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不妨用一用,特别是那些在考试中容易紧张的同学。对你们如何去考试还是有帮助的,如果有的同学有什么疑惑也可单独来找我,我随时欢迎大家,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考前心理辅导(讲话稿)

容易面前不大意困难跟前不畏难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又到学期的后阶段了,我们开始紧张的复习,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就像农民种庄稼,工人做工一样,谁都想在收获的季节得到一个好收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来面临考试,能使考生发挥正常,考出该有的水平。我今天就来讲讲考前的心理。 克服考前心理障碍,一般来说,应着重克服两种心理障碍: 1.考试的压力过大。我们都想考好成绩,考好的动机实在太强烈了,结果导致了你发挥的失常。从心理学讲,当你在考试中取胜的动机过于强烈,会产生极度紧张的心理,对考试成绩的担心会严重干扰和分散你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思考力和记忆力,并且在考试中稍遇困难,就会引起恐慌。而曾有那么几次考试失利的阴影后,很容易建立起消极的条件反向,会十分担心再次考试的失败。可越是怕失败,心理状态越不稳定,反而越容易失败。所以当你在考试时有这个问题时,那么一方面你要把学习是为了争面子的心理动机,转变为对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上来,即热爱学习、肯于钻研,不把一时的考试成绩的高低,看得太重;另一方面,把平时的小考,都当成“大考”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增强自己对考试的适应性和自信心。再次,进入考场后,应仔细地去审好每一个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成绩,更有助于平静心态,缓解压力。 2.学习情绪上的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体验,正常人生道路上经常遇到两条道路的选择,非此即彼,常常造成焦虑。如果这个人比较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就会经常焦虑。在考前,常表现为对自己已学习的知识是否牢固不断产生怀疑,从而在平时学习、考试中产生焦虑。怎样对待考试焦虑?一要改变对考试的认识。平时考试是检查自己学习情况的手段,目的是查漏补缺,完善今后学习。二是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适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定指标,以便逐步提高。三是要重视考前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对自己要有自信心,焦虑的根源在于对自己平时学习缺乏信心,所以,自信心越强,焦虑就越会减轻。五是要掌握考试时科学答题的方法,减少失误,可以在客观上淡化焦虑带来的心理障碍。六是考前和老师一起分析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主观上淡化考试前后的紧张气氛。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你易我也易,而我不大意;你难我也难,而我不畏难。” 祝同学们期末取得理想成绩。

期末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

期末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 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河南学校 一、辅导目标: 1.帮助学生克服对期末考试的恐惧、担心和种种顾虑,鼓舞信心,建立良好的心态。 2.帮助学生掌握情科学复习迎考的方法和策略。 二、辅导活动对象:班全体学生 三、辅导活动准备 了解辅导班级情况,概括该班学生面对期中考试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复习迎考中的实际困难;(由班主任准备) 四、辅导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得启示 故事一:后羿射不中 后羿是个神箭手,箭无虚发,但是有一天,夏王指着一块一迟见方、射心一寸的兽皮箭靶对后羿说“请射吧,如果你射中了,赏你万金,如果射不中就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了十分紧张,结果呼吸急促不能控制,屡射不中。夏王就问这是为什么?有人答道,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失误。 故事二:一个考生的应试故事 某考生,在平时同学遇到难题向他请教时,都可以从容作答,思维敏捷,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时,那股沉着、敏捷劲全没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题漏洞百出;解题时经常会计算马虎、题目看错等; 考试遇到难题时,就能发现平时学得不怎样的同学也都在很认真的作答,“完了,我又做不出来”;很多次考试都是走出考场后才突然明白应该怎么做。每次都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问题仍然存在,害怕考试。 1.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小组讨论) 2.影响考试的因素是什么? 硬件--基础知识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期末的基础 软件--考试前和考试中的心态--期末的关键 播放PPT课件第5页,看具体分析。

(二)走向成功——考前复习策略与心理调整策略 小组讨论:在平时考试中(尤其是考试心态上)遇到过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采取过哪些有效措施? 小组代表发言,班主任在黑板上记录。 播放PPT课件第8——10页,出示“考试过程中几种常见心态及调整办法”。 小组交流:在平时考试中,你是如何审题、答题、检查的?如何做才能减少失误?(也就是说你运用了什么考试策略?) 小组代表发言,班主任在黑板上记录。 播放ppt课件12——14页,出示“考试策略指导”。 要求学生齐读,重点内容做笔记,永久牢记。 播放ppt课件15页,让学生了解考试“答题原则”。 教师指点:期末复习五部曲 播放ppt课件16页 送给学生的名言: 一个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2015年7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