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第118——119页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指导学生的寄信活动为情境,通过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的地点和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巩固和综合应用“组合”等数学知识,并认识到“分段计费”的方法。

2、通过交流与互动、观察与列表和等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归纳与判断等数学能力,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不同邮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2、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1、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2、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邮票问题。

从一个故事引出邮票。

师:今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来进入这节课: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她却不得不将信件退还给邮差。(出示课件)

生讨论猜测。

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那时候邮费是由收信人支付的,爱丽丝·布朗因为太穷没有钱支付昂贵的邮费,所以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这一幕刚好被英国人罗兰·西尔看见了。怎样才能避免邮差送完信收不到邮费的情况再次发生呢?1840年,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黑便士)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根据信件地点和质量的不同确定邮费。

1.探究“本埠信件”、“外埠信件”。

(1)师:你能观察出两个信封上的信息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讨论。认识“本埠信件”和“外埠信件”的资费标准。

(2)贴邮票寄信发现“超重”并引出“邮政基本资费表”,从而认识到确定邮费需要考虑的两大因素。(出示课件)

(3)一起完成1—100克内“本埠”、“外埠”信件资费表。

2.探究101克—2000克重信件的资费。

(1)出示一封118信件。

师:这封信应该贴多少邮费才行呢?

贴上学生算出的7.2元邮费,邮寄信件发现不能寄出去。(课件出示)(2)认识“首重”、“续重”情况下的资费标准。

共同算出118克信件的正确资费。(课件演示邮寄出信件)

三、欣赏不同邮票并开展贴邮票活动。

1.欣赏精美的各类邮。(课件出示)

2.小组活动:贴邮票。

想一想:邮寄100克内的信件,每封信最多能贴三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0分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课件出示)

开始小组活动,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3.完成表格所示信件中邮票不同需要的组合,引出三种不符合情况的信件。 4.师: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注:邮票面值大小自定)

5.小组合作讨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们在尝试和分析中逐步确定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也可以是2.40元,或者是4.00元。

四、巩固练习。

1.认识“分段计费”。

师:其实像邮费这样的“分段计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件出示)

出示“阶梯式水量计费”,得出

应缴水费总额=1.5元/吨*水量+3元/吨*水量+5元/吨*水量

2.巩固练习

3.交流结果并讨论出循环用水情况。

五、课外延伸。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