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51单片机内存优化

谈51单片机内存优化
谈51单片机内存优化

Keil C51内存分配与优化

分类:C/C++单片机 2012-01-06 19:10 272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

C51的内存分配不同于一般的PC,内存空间有限,采用覆盖和共享技术。在Keil编译器中,经过编译后,会形成一个M51文件,在其内部可以详细的看到内存的分配情况。

C51内存常见的两个误区:

(1)变量超过128字节后必须用COMPACT模式。

其实,只要不超过256字节,都可以用SMALL模式

(2)内部RAM,128字节以上的是SFR用,不给程序用。

其实,由于C51寻址的不同,高128字节也可以用来存储变量,虽与SFR地址相同,但寻址的方式不同。

下面通过几个程序来看内存的分配。

******************************************************************************* //程序1:

#include

void main()

{}

Program Size: data=9.0 xdata=0 code=16

TYPE BASE LENGTH RELOCATION SEGMENT NAME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REG 0000H 0008H ABSOLUTE "REG BANK 0"

IDATA 0008H 0001H UNIT ?STACK

******************************************************************************* 从上面可以看到,即使程序内部无任何变量和函数data也会为9.0。这9个字节内存分别为R0-R8和一个堆栈指针(C51的堆栈是“grow up”,即使堆栈中没有内容,也会有一个栈底指针)。data区中由于R0-R8占有8个存储空间,因此data区最大为120字节(栈在所有的变量空间之后),如果超过120个字节则由idata显式的指定为间接寻址。对于整个内部256字节的RAM,在极端的情况下,最大的变量为247字节。

当定义全局变量时

******************************************************************************* //程序2: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uint b;

void main()

{}

Program Size: data=12.0 xdata=0 code=16

TYPE BASE LENGTH RELOCATION SEGMENT NAME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REG 0000H 0008H ABSOLUTE "REG BANK 0"

DATA 0008H 0003H UNIT ?DT?MAIN

IDATA 000BH 0001H UNIT ?STACK

* * * * * * * C O D E M E M O R Y * * * * * * *

CODE 0000H 0003H ABSOLUTE

CODE 0003H 000CH UNIT ?C_C51STARTUP

CODE 000FH 0001H UNIT ?PR?MAIN?MAIN

******************************************************************************* 存在全局变量时,根据全局变量的类型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

看下面的程序

*****************************************************************

//程序3: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uint b;

uint sum(uint c)

{

uint d;

d = c;

return d;

}

void main()

Program Size: data=12.0 xdata=0 code=17

TYPE BASE LENGTH RELOCATION SEGMENT NAME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REG 0000H 0008H ABSOLUTE "REG BANK 0"

DATA 0008H 0003H UNIT ?DT?MAIN

IDATA 000BH 0001H UNIT ?STACK

* * * * * * * C O D E M E M O R Y * * * * * * *

CODE 0000H 0003H ABSOLUTE

CODE 0003H 000CH UNIT ?C_C51STARTUP

CODE 000FH 000CH UNIT ?PR?MAIN?MAIN

CODE 001BH 0001H UNIT ?PR?_SUM?MAIN

********************************************************************

与上面的程序想比较,发现内存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看下面的程序

*************************************************************************** //程序4: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uint b;

uint sum(uint c)

{

uint d;

d = c;

return d;

}

void main()

{

b = sum(5);

Program Size: data=12.0 xdata=0 code=28

TYPE BASE LENGTH RELOCATION SEGMENT NAME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REG 0000H 0008H ABSOLUTE "REG BANK 0"

DATA 0008H 0003H UNIT ?DT?MAIN

IDATA 000BH 0001H UNIT ?STACK

* * * * * * * C O D E M E M O R Y * * * * * * *

CODE 0000H 0003H ABSOLUTE

CODE 0003H 000CH UNIT ?C_C51STARTUP

CODE 000FH 000CH UNIT ?PR?MAIN?MAIN

CODE 001BH 0001H UNIT ?PR?_SUM?MAIN

****************************************************************************

这与上面的内存使用相同,在这个程序中通过反汇编,查看编译后的汇编程序可以发现,参数的传递通过通用寄存器完成,没有占用新的内存。编译器将其优化的通用寄存器(寄存器一般传递3个参数,超过3个参数时,多余的参数通过分配空间地址的方式来访问。但是分配的内存空间包含了寄存器传递的3个参数在内的所有参数的空间。详见《Parameter And Local Variable 》和《Parameter and Register》)和栈中(程序7),但是如果参数或局部变量过多,则情况就完全不同(程序6)。

再看下面的程序

*******************************************************************

//程序5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uint b;

uint sum(uint c)

{

uint d;

}

void main()

}

Program Size: data=16.0 xdata=0 code=21

TYPE BASE LENGTH RELOCATION SEGMENT NAME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REG 0000H 0008H ABSOLUTE "REG BANK 0"

DATA 0008H 0004H UNIT ?DT?_SUM?MAIN

DATA 000CH 0003H UNIT ?DT?MAIN

IDATA 000FH 0001H UNIT ?STACK

* * * * * * * C O D E M E M O R Y * * * * * * *

CODE 0000H 0003H ABSOLUTE

CODE 0003H 000CH UNIT ?C_C51STARTUP

CODE 000FH 0005H UNIT ?PR?_SUM?MAIN

CODE 0014H 0001H UNIT ?PR?MAIN?MAIN

******************************************************************

同样的程序,内部RAM的使用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函数未被调用,且参数与局部变量都没有使用。

源文件经过编译后形成obj文件,各个obj文件就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中都含有代码段和数据段,也就是,代码在ROM占有多少CODE空间,数据在RAM里占用多少空间等信息。obj(lib)文件然后经过l51.exe(bl51.exe),就是说把可执行代码模块根据连接定位参数地址上连接在一起();数据段也连接在一起,在ram空间中分配.对ram空间的分配中就有一个连接过程"覆盖分析".调用一个c函数,就会为这个函数所使用的ram空间进行分配(一些局部变量),这个函数返回时再回收分配给他的ram空间,根据函数互相之间的调用前后关系,编译器就可以时实的知道ram空间的使用情况(其中就存在一个函数重入的问题),作为连接时ram空间分配的参数. 如果源文件中的函数(模块)从来没有被任何函数显示的调用(所谓非显示调用就是这段代码,连接器目前还不知道这段代码什么时候会被调用或是否会被调用), 连接时就会为它分配永远有效的ram空间(就象全局变量),不会被回收。

(https://www.360docs.net/doc/6b4056710.html,/s/blog_74ee88b80100pqed.html)

*******************************************************************

//程序6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a;

uint b;

uint sum2(uint e,uint f,uint g,uint j)

{

uint i;

i = e+f+g+j;

return i;

}

void main()

{

b = sum2(1,2,3,4);

}

Program Size: data=20.0 xdata=0 code=58

TYPE BASE LENGTH RELOCATION SEGMENT NAME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REG 0000H 0008H ABSOLUTE "REG BANK 0"

DATA 0008H 0008H UNIT _DATA_GROUP_

DATA 0010H 0003H UNIT ?DT?MAIN

IDATA 0013H 0001H UNIT ?STACK

**************************************************************

在上面的程序中如果将sum2中的j去掉,那么data = 12.0。

通过程序5和6可以看到,两个程序的M51文件中的蓝色部分的segement name的名称有很大的区别。_DATA_GROUP_是一个OVERALY GROUPS(覆盖组)。它是链接器产生的可覆盖的一个数据段。而上面的程序5中的?DT?_SUM?MAIN,则是一个函数段。

在Keil中对OVERALY GROUPS的解释为:

When performing overlay analysis, the linker creates groups of segments that are overlaid. The group name indicates the memory type of the variables that it includes.

Group Name Segmen

t

Prefix

Memory

Model

Description

_BIT_GROUP_?BI?All Variables and arguments of type bit.

_DATA_GROUP_?DT?SMALL Variables and arguments other than bit.

_PDATA_GROUP_?PD?COMPACT Variables and arguments other than bit.

_XDATA_GROUP_?XD?LARGE Variables and arguments other than bit.

When the linker overlays function data memory and creates a group, that groups appears in the linker map file's memory map section.

START STOP LENGTH ALIGN RELOC MEMORY CLASS SEGMENT NAME

======================================================================

* * * * * * * * * * * D A T A M E M O R Y * * * * * * * * * * * * * 000000H 000007H 000008H --- AT.. DATA "REG BANK 0" 000008H 00001AH 000013H BYTE UNIT DATA _DATA_GROUP_

00001BH 00001BH 000001H BYTE UNIT IDATA ?STACK

Groups are created based on the memory model of the function (which specifies the memory class where parameters and variables are stored) and on any variables defined with a specific memory space.

在keil生成的M51函数中有OVERLAY MAP OF MODULE,对程序中函数调用的覆盖有详细的说明。

//程序7

#define LEN 120

data uchar tt1[LEN];

idata uchar tt2[127];

void main()

{

uchar i,j;

for(i = 0; i < LEN; ++i )

{

j = i;

tt1[j] = 0x55;

}

}

变量i和j通过编译器的优化占用了通用寄存器,R0-8[8]+tt1[120]+tt2[127]+SP[1]共256字节;

而如果将程序7中j=i删掉。上面声明了uchar j,但是下面没有应用,因此编译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j,就让其占用了一个RAM空间不再存在通用寄存器中,出现了内存溢出。(有的编译器会将不用的变量自动删除)

局部变量占用通用寄存器,变量在声明时就被分配了空间;局部变量只有在被声明、赋值且被使用后才认为是局部变量被放置在通用寄存器中,否则被认为是全局变量;在循环中,R7中放置循环数。(自加)

由于data区的存取速度快,变量尽量的放在该区,但是由于idata可以访问整个256字节的RAM,如果data区变量较少,idata型的变量也会占有data区,减少了可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因此在变量定义的时候尽量将idata型的变量定义在data型变量后。

uchar c1;

idata uchar c2;

uchar c3;

变量 c2 肯定会以间接寻址,但它有可能落在 data 区域,就浪费了一个可直接寻址的空间变量的优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6b4056710.html,/blog/static/177754732009418105322546/)

(1)将访问频率高的变量放在data区

(2)提高内存的复用率。尽可能的利用局部变量,由于局部变量的存取速度快。在程序7中可以看到,i和j没有占用内存,子程序中使用内存数量不大的变量尽量定义为局部变量。

(3)对于指针数组的定义,尽量指明存储类型。尽量使用无符号类型变量。8051不支持有符号数计算,需要通过其他的库来处理,大大降低了运行的速度,增加了内存的利用。

(4)避免出现内存空洞。在M51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内存的分配情况,如果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分配不合理,有时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0010H 0012H *** GAP ***

表示从0010开始有0012H个字节未利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局变量太多、多个子程序中的局部变量数目差异太大、使用了寄存器切换但未充分利用

(5)避免出现未使用的变量或者函数。

下面是另一篇博客

现在的存储器已经不像七八年前那样昂贵了,但是ram相对于rom和eeprom的价格还是不可同样看待的,所以程序中节省内存在现在看来还是非常关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ram的存取速度相对于eeprom的存取速度要快很多倍,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主要是因为eeprom的存储要想写入就必须先擦除,而且eeprom的擦出需要成块擦除(这是由于eeprom 的擦除原理是场效应管的栅极上电擦除的,为了节省成本厂家一般都是8Bytes/page

64Bytes/page),所以使用ram来处理中间的数据是能够符合速度要求的。

2.无论是xram还是eeprom都是外部存储器,在负值时都要用到16bit地址空间(8位机),这样无形中就增大了程序的code的体积并且使得速度上也受到影响,所以尽量把indata区的ram 用到极限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人总结了一些节省内存的规律,提供给大家讨论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1.内存分配的基本原理:

keil与其他的c语言编译器我认为从内存分配的原理上是基本相同的。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最长的路径进行编译(话糙理不糙),例如下面的两段程序

program 1:

unsigned char a();

void b();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byte1;

unsigned char byte2;

byte1 = byte2 = 3;

if( a() == 3)

{

b();

}

a();

return;

}

// a function

unsigned char a()

{

unsigned char byte_a1; unsigned char byte_a2;

byte_a1 = byte_a2 = 3;

byte_a1 = 4;

byte_a2 = 5;

return byte_a1;

}

// b function

void b()

{

unsigned char byte_b1; unsigned char byte_b2; unsigned char byte_b3;

byte_b1 = byte_b2 = byte_b3 = 3; return;

}

program 2:

void a();

void b();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byte1; unsigned char byte2; byte1 = byte2 = 3;

a();

return;

}

// a function

void a()

{

unsigned char byte_a1; unsigned char byte_a2; byte_a1 = byte_a2 = 3; if (byte_a1 == 3)

{

b();

}

byte_a1 = 4;

byte_a2 = 5;

return;

}

// b function

void b()

{

unsigned char byte_b1;

unsigned char byte_b2;

unsigned char byte_b3;

byte_b1 = byte_b2 = byte_b3 = 3;

return;

}

两段程序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先执行函数a,然后根据byte_a1的值判断去执行b程序,但是用keil编译的结果却不相同program 1 编译的结果是data:14 code:48,而program 2 编译的结果是data:16 code:56,可见program 1 比program 2 即节省了code又节省了内存。

看一下反汇编代码,就可以了解原因了,在a函数中调用b函数,a函数定义的byte_a1和byte_a2变量没有被释放,所以program 2 的内存分配是8(SFR) + 1(STACK) + 2(MAIN FUNC) + 2(A FUNC) + 3(B FUNC) = 16 Bytes,而program 1 的内存分配是8(SFR) +

1(STACK) + 3(B FUNC) = 14Bytes, 由于B函数和A函数是并行的,所以节省了a函数需要的2个字节。

这样总结看来程序不要串行,应尽量并行,充分利用有限的ram资源,这样既可以使code 区变小,也可以使速度变快。

2.uncalled segment 影响内存分配: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过当存在没有调用的函数时,内存空间很有可能会溢出,这个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例如:

program 3:

void a();

void b();

void c(unsigned char byte_input);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byte1;

unsigned char byte2;

byte1 = byte2 = 3;

a();

c(3);

return;

}

// a function

void a()

{

unsigned char byte_a1;

unsigned char byte_a2;

byte_a1 = byte_a2 = 3;

if (byte_a1 == 3)

{

b();

}

byte_a1 = 4;

byte_a2 = 5;

return;

}

// b function

void b()

{

unsigned char byte_b1;

unsigned char byte_b2;

unsigned char byte_b3;

byte_b1 = byte_b2 = byte_b3 = 3;

return;

}

void c(unsigned char byte_input)

{

unsigned char byte_c;

byte_c = byte_input;

return;

}

program 3 所示如果再main.c里面调用c(3)编译后data:16,而如果不调用

c(3),编译后data:17,原因是调用c(3) data = 8(SFR) + 1(STACK) + 2(MAIN FUNC) + 2(A FUNC) + 3(B FUNC) = 16Bytes,而如果不调用c(3) data = 8(SFR) + 1(STACK) + 2(MAIN FUNC) + 2(A FUNC) + 3(B FUNC) + 1(C FUNC) = 17 Bytes。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暂时不调用的函数最好屏蔽掉,以免影响整体的内存分配。

这次先写到这里吧,希望大家多和我讨论讨论,下一次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有关keil中data_group的问题。

//-------------------------

对于 "uncalled segment 影响内存分配" 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因为彼人也非JSJ毕业).

程序源文件(c, a51文件),先经过编译得到obj文件,所谓的目标文件.各个obj 文件就是一个个的模块,每个模块基本上都含有代码段和数据段,也就是说,代码在rom里面要占用多少CODE空间,数据在ram里面要占用多少ram空间等等信息.我以为lib文件也和obj文件类似,只是文件结构有些不一样.

obj(lib)文件然后经过l51.exe(bl51.exe),就是说把可执行代码模块根据连接定位参数地址上连接在一起();数据段也连接在一起,在ram空间中分配.对ram 空间的分配中就有一个连接过程"覆盖分析".调用一个c函数,就会为这个函数所使用的ram空间进行分配(一些局部变量),这个函数返回时再回收分配给他的ram空间,根据函数互相之间的调用前后关系,编译器就可以时实的知道ram空间的使用情况(其中就存在一个函数重入的问题),作为连接时ram空间分配的参数. 如果源文件中的函数(模块)从来没有被任何函数显示的调用(所谓非显示调用就是这段代码,连接器目前还不知道这段代码什么时候会被调用或是否会被调用),连接时就会为它分配永远有效的ram空间(就象全局变量),不会被回收.

(完整版)51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自己整理的)

1号机程序 #in clude #defi ne uint un sig ned int #defi ne uchar un sig ned char sbit p10=P1 A 0; uchar a,b,kk; //uchar code d_c[]={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ff}; void delay_ms(uchar y) { uchar i; while(y__) for(i=0;i<120;i++) 5 } void put(uchar x) // 发送函数 { SBUF=x; //SBUF:串行口数据缓冲器 while (TI==0); 〃等待发送结束 TI=0; } P £j £fA>l3 旳 4阳 1370 丘阳 H 鮎口 PDLWAJil- PDSA>f POfiAME PQ TiJT FZ^KS 畑 阳pz- A A-m FZW11 PZ.AtZ FZj9jAl4 PZ.TW? P3£VR : iD paimcc P3.sii nrn pjjfflrn F3.WTI] M*Tl pgtjgQIH F3.7/IF 1E 11 左边1号机,右边2号机, ,功能实现 帕叶DO ■ 口 IJApi FDJ H [I Z — 观旧 IP 口 .hQKD* *QAADf H ^ 弓 H.Lta RQfMM FZJWS pz. iwe F2JKA-IDI P2JTA11I F2.HW1Z P2JSM13 F2W.14 F2JM1S F3Ji nHX& gj.im:& riaiWTO rjjfWTT F3.1/W f3AT1 P3JillW F3JMF ■T2 1E

根据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王辉

基于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一个可供3人进行的抢答器。 (2)系统设置复位按钮,按动后,重新开始抢答。 (3)抢答器开始时数码管显示序号00,选手抢答实行优先显示,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抢答后显示优先抢答者序号,同时发出音响,并且不出现其他抢答者的序号。 (4)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有主持人设定,本抢答器的时间设定为30秒,当主持人启动“开始”开关后,定时器开始减计时。 (5)设定的抢答时间内,选手可以抢答,这时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号码和抢答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按复位键。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基于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并用Proteus设计与仿真出来。 (2)程序用Keil编程出来,并且生成Hex文件。 (3)设计的方案要能够长期,有效,稳定的运行。 (4)力求简单实用。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本设计是以三路抢答为基本理念。考虑到依需设定限时回答的功能,利用AT89C51单片机及外围接口实现的抢答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时,同时使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用开关做键盘输出,扬声器发生提示。同时系统能够实现:在抢答中,只有开始后抢答才有效,如果在开始抢答前抢答为无效;抢答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倒记时显示,满时后系统计时手动复位。 2 基于单片机三路抢答器系统方案制定 2.1 方案提出 方案一:

图1 方案一设计方案 方案二: 图2 方案二设计方案 2.2 方案比较 第一个方案比第二个方案多了一个驱动电路,所以第一个方案的电路会比较复杂。 2.3 方案论证 该系统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2作为控制核心,该系统可以完成运算控制、信号识别以及显示功能的实现。由于用了单片机,使其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起来方便、简单并且单片机周围的辅助电路也比较少,便于控制和实现。整个系统具有极其灵活的可编程性,能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的扩张和更改。 2.4 方案选择 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比较,选择第二个方案。 3 基于单片机三路抢答器系统方案设计 3.1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51单片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 140405 20141329 李延琦 胡黄水
2016 年 12 月 26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 题目
酒精测试仪
起止日期
2016 年 12 月 26 日— 2017 年 1 月 6 日
设计地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 院单片机实验室 3409
设计任务及日程安排: 设计任务:分两部分: (一)、设计实现类:进行软、硬件设计,并上机编程、联线、调试、 实现; 1.电子钟的设计 2.交通灯的设计 3.温度计的设计 4.点阵显示 5.电机调速 6.电子音乐发声(自己选曲) 7.键盘液晶显示系统 (二)、应用系统设计类:不须上机,查资料完成软、硬件设计画图。 查资料选定题目。 说明:第 1--7 题任选其二即可。(二)里题目自拟。 日程安排: 本次设计共二周时间,日程安排如下: 第 1 天:查阅资料,确定题目。 第 2--4 天:进实验室做实验,连接硬件并编写程序作相关的模块实验。 第 5--7 天:编写程序,并调试通过。观察及总结硬件实验现象和结果。 第 8--9 天:整理资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准备答辩。 第 10 天:上交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设计报告要求:
1. 设计报告里有两个内容,自选题目内容+附录(实验内容),每 位同学独立完成。 2. 自选题目不须上机实现,要求能正确完成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设计。内容包括: 1) 设计题目、任务与要求 2)硬件框图与电路图 3) 软件及流程图 (a)主要模块流程图 (b)源程序清单与注释 4) 总结 5) 参考资料 6)附录 实验上机调试内容
注: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前填写,发给学生做为本门课程设计 的依据。

51单片机实现双机通信(自己整理的)

左边1号机,右边2号机,,功能实现 1号机程序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p10=P1^0; uchar a,b,kk; //uchar code d_c[]={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ff}; void delay_ms(uchar y) { uchar i; while(y--) for(i=0;i<120;i++) ; } void put(uchar x) //发送函数 { SBUF=x; //SBUF:串行口数据缓冲器 while(TI==0); //等待发送结束 TI=0; } void main() { uchar j; SCON=0x40; //串行口工作方式1,8位通用异步发送器

— TMOD=0x20; //定时器1工作方式2 PCON=0x00; //波特率不倍增 TH1=0xf4; TL1=0xf4; //波特率2400 TR1=1; //定时器1开始计时 P2=0xc0; while(1) { if(p10==0&&j==0) { delay_ms(15); while(p10==0); kk=1; P2=0xf9; j=1; } if(p10==0&&j==1) { delay_ms(15); while(p10==0); kk=2; P2=0xa4; j=2; } if(p10==0&&j==2) { delay_ms(15); while(p10==0); kk=3; P2=0xb0; j=0; } if(kk==1) put('A'); if(kk==2) put('B'); if(kk==3) put('C'); delay_ms(10); } }

基于51单片机的6路抢答器

摘要 此次设计选择使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元件,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抢答器。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的主要核心,LED显示器,蜂鸣器等六路抢答器的程序,并且利用了单片机的延迟时电路,时钟电路,键复位电路以及定时器/中断等其他电路。六路抢答器的设计特点是让选手应答时间与选手号码实时显示出来,利用复位电路开始新一轮的比赛或者游戏,我们使用的也是我们所掌握的C 语言来进行编程,实现了一些基本功能。 该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以确定准确,简便,强烈的扩展能力。它的体现的功能主要是比赛开始时,主持人读完题目后按下抢答键,语音提示答题开始,提示音结束后开始倒计时,这时数码管开始进行10s 的倒计时,当有选手进行抢答时,选手按下抢答键,这时候数码管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出对应答题者的编号以及抢答所剩余的时间。如果10秒计时时间到了还没有人做出抢答,蜂鸣器就会发出声音并且语音提示抢答结束,这一题就作废即所有人均不得分,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抢答。在下一轮抢答开始之前按下复位键将时间归零,再按下开始键进行新的一轮。抢答者回答正确后,评审员按下加分键,该选手编号所对应的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就增加(按一次加一分,最高显示9分)。相反,如果抢答者回答错误,在抢答者分数不为0的情况下,评审员按下减分键,该选手编号所对应的数码管显示数字就减少(按一次减一分,最低显示0分)。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抢答器 Abstract:The design options using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control elements, design a simple Responder.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six-way Responder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re control, LED display, beeper and other procedures, and use of the single-chip delay circuit, clock circuit, key reset circuit and a timer / interrupt other circuits. Six-way Responder design feature is to allow players the response time and the player numbers displayed in real time, using the reset circuit to start a new round of the competition or game, we used our disposal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o achieve some basic function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feasible to determine the accurate, simple, strong expansion capability.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reflect the start of the game, the host title after reading press answer key, voice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班级: 2班 成员:魏振杰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引言 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不同、时效不同,则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因而,对温度的测控方法多种多样。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也便随之而生,并得到日益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较广泛。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本系统利用传感器与单片机相结合,应用性比较强,本系统可以作为仓库温度监控系统,如果稍微改装可以做热水器温度调节系统、实验室温度监控系统,以及构成智能电饭煲等等。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环境温度监测,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监测并通过报警信号提示温度异常。本设计具有操作方便,控制灵活等优点。 本设计系统包括单片机,温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报警和指示模块五个部分。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2.1学习DS18B20温度传感芯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掌握LED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及编程方法。 2.3掌握独立式键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4掌握51系列单片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的方法。 三、方案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室内空气检测文献综述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空气 质量监测系统设计 姓名:陈志勇 学号:211114112 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年级:2011级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人类所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空气质量的好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拥有一个健康无污染的室内环境就成为很多人的共同愿望。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对PM2.5持续居高不下,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对于室内环境来说,工业排放的可吸附颗粒物、装修房间排放的甲醛、及厨房排放的油烟等是其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烟尘、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办公的方式和环境,更多的人可以选择在室内完成一天的工作。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体,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在这种环境下,即使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浓度不太高,长期处在室内并呼吸受到污染过的空气,健康也势必会受到影响,污染空气带来的伤害也是无法估量的。有时,室内污染比室外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事实上,人类超过一半的疾病都是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以数百万计。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性。一方面,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已存在的污染物。解决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因此,本文采用静电式来净化室内空气,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该设计系统能够检测空气环境质量,比如温度、湿度,更重要的是能检测空气中掺杂的一定浓度粉尘、烟雾、甲醛等杂质气体,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进行报警,并启动高压静电模块,将这些杂质颗粒吸附在高压静电的极板上。 2 研究动态 气体传感器测定甲醛成为近年来甲醛检测研究的新热点。早在1983年,压电类甲醛传感器就已问世。这种传感器可以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处理就可以测定,但易受水分子的影响而使晶体震动频率发生漂移,故基本无实用性。为适应室内空气甲醛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目前已开发出不少甲醛快速测定仪,这些仪器可直接在现场测定甲醛浓度,操作方便,适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浓度的现场测定,也适用于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木质板材中的甲醛释放量。但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响应性能、适应范围等都不同。 在测试甲醛、苯等害气体方面,国外比较出名的有:美国ESC公司生产的Z 一300甲醛检测仪、英国PPM公司生产的PPM-400甲醛检测仪;国内的有:江苏安普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400型甲醛分析仪、北京宾达绿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甲醛测定仪抑一308等。

状态机思路在单片机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状态机思路在单片机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状态机的概念 状态机是软件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比这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对它的灵活应用。在一个思路清晰而且高效的程序中,必然有状态机的身影浮现。 比如说一个按键命令解析程序,就可以被看做状态机:本来在A状态下,触发一个按键后切换到了B状态;再触发另一个键后切换到C状态,或者返回到A状态。这就是最简单的按键状态机例子。实际的按键解析程序会比这更复杂些,但这不影响我们对状态机的认识。 进一步看,击键动作本身也可以看做一个状态机。一个细小的击键动作包含了:释放、抖动、闭合、抖动和重新释放等状态。 同样,一个串行通信的时序(不管它是遵循何种协议,标准串口也好、I2C也好;也不管它是有线的、还是红外的、无线的)也都可以看做由一系列有限的状态构成。 显示扫描程序也是状态机;通信命令解析程序也是状态机;甚至连继电器的吸合/释放控制、发光管(LED)的亮/灭控制又何尝不是个状态机。 当我们打开思路,把状态机作为一种思想导入到程序中去时,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的捷径。有时候用状态机的思维去思考程序该干什么,比用控制流程的思维去思考,可能会更有效。这样一来状态机便有了更实际的功用。 程序其实就是状态机。 也许你还不理解上面这句话。请想想看,计算机的大厦不就是建立在“0”和“1”两个基本状态的地基之上么? 状态机的要素 状态机可归纳为4个要素,即现态、条件、动作、次态。这样的归纳,主要是出于对状态机的内在因果关系的考虑。“现态”和“条件”是因,“动作”和“次态”是果。详解如下: ①现态:是指当前所处的状态。 ②条件:又称为“事件”。当一个条件被满足,将会触发一个动作,或者执行一次状态的迁移。 ③动作:条件满足后执行的动作。动作执行完毕后,可以迁移到新的状态,也可以仍旧保持原状态。动作不是必需的,当条件满足后,也可以不执行任何动作,直接迁移到新状态。 ④次态:条件满足后要迁往的新状态。“次态”是相对于“现态”而言的,“次态”一旦被激活,就转变成新的“现态”了。

基于80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分析

专业论文 题目:基于80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 计

摘要:八路智力抢答器是一个可供八个参赛组进行智力竞赛的电路装置,该装置主要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电路(八个选手抢答按钮;三个主持人控制按钮;四个修改按钮)、数码显示电路与蜂鸣器电路组成的。单片机(MCU)是目前在电气控制技术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元件。它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控制能力强,升级改造容易等诸多优点。本论文介绍采用ATMEL公司AT89S52单片机设计八路智能抢答器。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程,汇编语言属于计算机领域的低级语言,具有简明易懂,执行效率高等的优点。智能八路抢答器具有抢答时间与答题时间调整,抢答错误报警提示等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知识竞赛。 关键词:抢答器;单片机;硬件系统;软件编程

基于80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一、系统概述与原理方框图 在文中,我对八路抢答器的总体设计及其主要的功能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给出它的特点,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的简单操作,以对单片机及其控制系统的了解。 (一)单片机技术发展的概述与系统问题的提出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单片机的发展正朝着 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的内装化等 几个方面 发展。近几年,由于某种原因CHMOS技术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单片机的CMOS 化,此种芯片除了低功耗外,还具有功耗的可控性,使单片机可以工作在功 耗精细管理状态,特别是IIC,API等串行总线的引入,可以使单片机的引脚 设计得更少,单片机系统结构更加简化及规范化。 我们设计出的8路抢答器是一种基于MCS-51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及 实现方法,这种电路设计具有按键有效提示,输入错误提示,控制报警电路, 在线修改功能等多种功能,保密性强,灵活性高,特别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学 生宿舍及宾馆等场所。它具有全集成化,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高可靠 性和低价格等优点,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对方案与设 计原理方框图进行比较分析。 (二)设计思路与系统组成及主要特点 为了使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使用性更强,我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设 计过程中,我们想到了很多的设计方案。 1.设计思路 设计一个八路抢答器,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者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他 们的编号分别为1——8,各用一个抢答器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相 对应,分别设为S1…S8。节目主持人设置一组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 零和抢答器的开始,修改抢答时间与答题时间,如果想调节抢答时间或答题 时间,按"抢答时间调节"键或"答题时间调节"键进入调节状态。并且抢答器具 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编号立即锁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DOC)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 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 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压表设计(温度检测器) 3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船模设计 4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设计 5 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系统设计(STC89—51型) 6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7 基于单片机的8路抢答器设计 9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10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 1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12 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设计 13 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 14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 15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设计 16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设计 17 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8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检测与脉宽调速 19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机器人的设计 20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无线竞赛系统的设计 21 基于单片机的车辆闯红灯监控系统设计(89C51) 22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的煤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设计 24 基于单片机的井式渗碳炉控制系统设计 25 基于单片机的蔬菜大棚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26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27 基于单片机的电力线载波节电群控设计 28 基于单片机的液位控制器设计

29 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 30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八路抢答器设计 32 基于单片机的水位监控器设计(STC12C2052AD) 32 基于单片机的点阵电子显示屏设计 33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34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时钟控制器设计 35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 36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 37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设计 38 基于单片机的新型抢答计分器设计 39 基于单片机的热敏电阻测温系统设计 40 基于单片机的林火监测系统-飞艇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41 基于单片机的人性化时钟控制器设计 4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型电话远程遥控器设计 43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通讯控制器设计 45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水位控制器设计 46 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47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动小车设计 48 基于单片机的数码电子时钟设计 49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50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5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STC89C51) 5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 53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 54 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版本3) 55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版本1) 56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D58-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万年历设计 D59-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器设计 D60-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系统设计(版本2)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温度测量系统,在超过限制值的时候能进行声光报警。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①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显示室内当前的温度; ②在不超过最高温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按键设置想要的温度并显示;设有四个按键,分别是设置键、加1键、减1键和启动/复位键; ③DS18B20温度采集; ④超过设置值的±5℃时发出超限报警,采用声光报警,上限报警用红灯指示,下限报警用黄灯指示,正常用绿灯指示。 2.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课程设计,由于实现功能比较简单,我们学习中接触到的51系列单片机完全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因此可以选用AT89C51单片机。温度采集直接可以用设计要求中所要求的DS18B20。报警和指示模块中,可以选用3种不同颜色的LED灯作为指示灯,报警鸣笛采用蜂鸣器。显示模块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使用LED数码管显示采集温度和设定温度; 方案二:使用LCD液晶显示屏来显示采集温度和设定温度。 LED数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在使用时,若用动态显示则需要不断更改位选和段选信号,且显示时数码管不断闪动,使人眼容易疲劳;若采用静态显示则又需要更多硬件支持。LCD显示屏可识别性较好,背光亮度可调,而且比LED 数码管显示更多字符,但是编程要求比LED数码管要高。综合考虑之后,我选用了LCD显示屏作为温度显示器件,由于显示字符多,在进行上下限警戒值设定时同样可以采集并显示当前温度,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际温度与警戒温度的对比。LCD 显示模块可以选用RT1602C。

3.硬件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硬件系统主要包含6个部分,即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键盘接口模块、温度采集模块、LCD 显示模块、报警与指示模块。其相互联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硬件电路设计框图 单片机时钟电路 形成单片机时钟信号的方式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本次设计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如图2所示。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为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频率范围为~12MHz ,经由片外晶体振荡器或陶瓷振荡器与两个匹配电容一 起形成了一个自激振荡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源。 复位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作用是使CPU 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以防止电源系统不稳定造成CPU 工作不正常。在系统中,有时会出现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为了从异常状态中恢复,同时也为了系统调试方便,需要设计一个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有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两种形式,因为本次设计要求需要有启动/复位键,因此本次设计采用按键复位,如图3。复位电路主要完成系统 图2 单片机内部时钟方式电路 图3 单片机按键复位电路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

1.电子秒表设计:设计一个4位LED数码显示“秒表”,显示时间为00.00~99.99秒,每0.01 秒自动加一。另设计一个“开始”按键和一个“复位”按键。(2人) 2.简易4位(0—9999)计算器(+、-、*、/、四种运算)设计:设计一个能实现0-9整数 加法运算的计算器,利用LCD显示。键盘包括0-9及“+、-、*、/”和“=”及“清除” 16个按键。(除法应保留足够的的小数,满足共4位的显示)要有错误显示Err。(2人) 3.频率数显表:设计一个能实现对脉冲频率测量显示的电路。输入频率范围(0-10k),显 示为xxx.xx,用两个指示灯指示显示数字的单位,Hz和KHz两档,根据输入频率自动切换显示档。(脉冲信号是由外部信号发生器提供)(2人) 4.信号灯控制系统:南北线有红黄绿三只信号灯,东西线有红黄绿三只信号灯。 要求:(闪烁3次,每次亮灭时间各1s)时序要求如下(原始状态) 设计一个递增键和一个递减键,用于调节功能键选定的方向的绿灯时间,时间范围(10s-50s),每次以0.5S为增量。(2人) 5.简易电子时钟:用4位LED数码管分别显示小时数分钟和秒数,两个按键,一个为功能 键,用于切换显示界面(两个显示界面,一个是小时分钟,一个是秒数)长按此键3S 进入当前界面的参数修改界面。另一个按键用于参数修改(参数递增或递减),长按此键3s退参数修改,时间要求用单片机自带的定时器得到。(2人) 6.智能电子钟(LCD显示):以A 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制作一个LCD显示的智能电子 钟:(1) 计时:秒、分、时、天、周、月、年。(2) 闰年自动判别。(3) 五路定时输出,可任意关断(最大可到16路)。(4) 时间、月、日交替显示。(5) 自定任意时刻自动开/关屏。(6) 计时精度:误差≤1秒/月(具有微调设置)。(7) 键盘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查询。所有的查询、设置功能均由功能键K1、K2完成。采用时钟芯片DS1302进行制作 7.多路报警器设计。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报警系统,用16个开关模拟报警点,当有 开关闭合时,用P1.0产生方波信号驱动蜂鸣器作为报警信号,同时用2位数码管显示报警点(即是第几个开关)。(2人) 8.简易数字电压表设计。利用单片机AT89S51与AD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能够测量0- 36V之间的直流电压值,用LCE显示(根据测量精度,自定显示的位数)。(2人) 9.波形发生器。三种信号: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利用DA转换器设计一波形发生器,

基于51单片机的室内甲醛测试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室内甲醛测试系统 甲醛是一种具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也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许多疾病的诱发都与甲醛有关,如哮喘,白血病等。甲醛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单片机具有通用性强、体积小、价格低、稳定可靠等突出优点,在智能产品、测控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的测试仪可现场可直接显示甲醛浓度值。当其浓度值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值(可按键修改)时绿灯亮,可以入住,当超过规定的室内居住标准值时红灯亮开始报警提醒人们暂时不要入住。 1 硬件介绍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甲醛测试仪由单片机系统,显示电路,功能键盘,甲醛传感器,测量电路及3位半双积分A/D转换器,报警输出电路构成。系统结构: 1.1测量电路 测量电路由CH20/S-10甲醛传感器,I/U(电流/电压)变换器RCV420芯片,5G14433A/D 转换器等组成。 甲醛传感器由甲醛探头,CH20传感器组成。当空气被内部的采样系统吸收后,将产生的电流信号与相连产生一个与甲醛浓度成正比的电流,该电流经过4~20MA甲醛模块的信号调理,与I/U变换器RCV420芯片转换成0~5V的电压,该电压经过5G14433A/D转换器,与8051单片机相连,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甲醛的浓度值,当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时进行报警。CH20/S-10的相关参数如下:电化学工作原理;量程:0-10PPM;最大过载浓度:50PPM;最小分辨率:±0.05PPM;工作寿命:3年;灵敏度:1200±300nA/ppm,4~20MA甲醛模块;工作温度:-20~45,响应时间(T90):<50s。 Burr-Brown公司生产的RCV420精密I/U变换器能将4~20mA的环路电流变换成0~5V的电压输出。作为一种单片集成电路具有可靠的性能和很低的成本。除具有精密运放和电阻网络外,还集成有10V基准电压源。在不需要外调整的情况下,可以获得86dB的共模抑制比和40V的共模电压输入。在全量程范围内输入阻抗仅有1.5V的压降,对于环路电流具有很好的变换能力。其芯片引脚分布及内部结构图。 在使用中10、11和12脚相连,2、5和13脚相连接地,14和15脚相连接,作为0~5V 电压信号的输出端,当需要调整增益时14和15脚之间接入电位器来调整增益,但这样会减小共模抑制比,减少量是增益增加1%,共模抑制比将减少6dB,因此我们在使用时一般直接将14和15脚短接,7和8脚悬空,4和16脚分别接一个1μF的电容接地,IN+或IN-端接输入的电流信号,一般情况下,只使用一端,具体使用那端取决于输入信号的极性和所需输出电压的极性,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是IN+端。 1.2 5G14433A/D转换器 5G14433A/D转换器是国产的广为流行的最典型的双积分3位半A/D转换器它具有抗干扰性能好,转换精度高(相当于11位二进制数),自动校零,自动极性输出,自动量程控制信号输出,动态字位扫描BCD码输出,单基准电压,外接元件少,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其转换速度慢,约1~10次/秒在不要求高速转换的场合。5G14433芯片引脚参数及其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 VAG:被测电压VX和基准电压VR的接地端(模拟地)。 VR:外接输入基准电压(+2V或+200mv)

51单片机课程设计 AD转换

课程设计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传媒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2011 仅发布百度文库,版权所有.

AD转换 要求: A.使用单片机实现AD转换 B.可以实现一位AD转换,并显示(保留4位数字)设计框图:

方案设计: AD转换时单片机设计比较重要的实验。模数转换芯片种类多,可以满足不同用途和不同精度功耗等。 外部模拟量选择的是简单的电位器,通过控制电位器来改变模拟电压。显示电压值采用一般的四位七段数码管。而AD转换芯片采用使用最广的ADC0809 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所示。 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端,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 工作原理: 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 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本次实验采用中断方式 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不管使用上述哪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 首先送出口地址并以信号有效时,OE信号即有效,把转换数据送上数据总线,供单片机接受。 采用中断可以减轻单片机负担。并可以使程序有更多的空间作二次开发。

基于51单片机8路抢答器设计

创新实践课 课程名称:创新实践课 实践题目:基于51单片机8路抢答器设计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年级:2014级 学生:4 丽莎2海星 指导教师:嘉林 日期:2016-12-30 教务处制

目录 一、前言 (3)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 (3) 三、印制版图设计 (7) 四、软件设计 (9) 五、测试数据及分析 (16) 六、总结 (18)

一、前言 目前,抢答器已经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智力和知识竞赛场合,但一般的抢答器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介于这些不方便因素,此次设计提出了用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简易的八路抢答器。本方案以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晶振、数码管、蜂鸣器等通过外围接口实现的八路抢答器,利用了单片机的延时电路、按键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定时器/计数器等,设计的八路抢答器不仅具有实时显示抢答选手的和抢答时间的功能,同时还利用汇编语言编程,使其实现复位、定时和报警的功能。本次设计的系统实用性强、判断精确、操作简单、扩展功能强。 功能:以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晶振、数码管、蜂鸣器等通过外围接口实现的八路抢答器,利用了单片机的延时电路、按键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等,设计的八路抢答器不仅具有实时显示抢答选手的和抢答时间的功能,同时还利用汇编语言编程,使其实现复位和报警的功能。 此系统是基于51单片机,led发光二极管,一位共阳数码管,蜂鸣器,按键,等分立元件设计而成。 元件设计的意义:关于按键:共设计了10个独立按键,其中8个分别为八位选手抢答输入用,另外两个分别为开始和停止按键!只有裁判按下了开始键才进入正常抢答,否则属于犯规抢答,抢答完毕,裁判按下停止,数码管显示0。关于led发光二极管:共设计了9个发光二极管,其中一个为电源指示,其他8个为选手抢答状态指示,正确抢答时led发光二极管缓慢闪烁,犯规抢答时,快速闪烁。关于数码管:选手按下自己的按键时显示相应的选手编号!裁判按下开始键时数码管显示倒计时,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11级1

题目1 电子时钟(LCD显示) 设计要求 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时钟,在LCD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的时间: ●使用字符型LCD显示器显示当前时间。 ●显示格式为“时时:分分:秒秒”。 ●用4个功能键操作来设置当前时间,4个功能键接在P1.0~P1.3引 脚上。 功能键K1~K4功能如下。 ●K1—进入设置现在的时间。 ●K2—设置小时。 ●K3—设置分钟。 ●K4—确认完成设置。 程序执行后工作指示灯LED闪动,表示程序开始执行,LCD显示“00:00:00”,然后开始计时。 题目2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 设计要求 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结合来测量温度。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信号,计算后在LED数码管上显示相应的温度值。其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精确到0.5℃。所测量的温度采用数字显示,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题目3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 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器。用单片机控制LED模拟交通灯。东西

向通行时间为80s,南北向通行时间为60s,缓冲时间为3s。 本项目为典型的LED显示和中断定时电路。利用定时器T0产生每10ms 一次的中断,每100次中断为1s。对两个方向分别显示红、绿、黄灯,并显示相应的剩余时间。值得注意的是,A方向红灯时间=B方向绿灯时间+黄灯缓冲时间。 题目4 节日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要求 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LED显示的节日彩灯控制器,P1.2~P1.5引脚上接有4个按键,4个按键的各自的功能如下: ●P1.2—开始键,按此键则灯开始流动(由上而下)。 ●P1.3—停止键,按此键则停止流动,所有灯为暗。 ●P1.4—上,按此键则灯由上向下流动。 ●P1.5—下,按此键则灯由下向上流动。 本题目本质上是由按键控制功能的流水灯,LED工作的方式通过键盘的扫描实现。其中的LED采取共阳极接法,通过依次向连接LED的I/O口送出低电平,即可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题目5 数字音乐盒的设计 设计要求 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数字音乐盒: 利用I/O口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驱动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调,从而演奏乐曲(最少3首乐曲,每首不少于30s)。采用LCD显示信息。开机时有英文欢迎提示字符,播放时显示歌曲序号(或名称)。可通过功能键选择乐曲、暂停、播放。 题目6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设计要求

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窗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窗的设计 摘要 我们现在使用的窗户大部分采用人工关闭方式,不具有自动防盗、防雨、防煤气中毒等人性化的功能;平时我们外出时经常忘记关闭窗户,遇上下雨时,雨水会进入室内,对室内的电器、摆设等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晚上睡觉时我们通常把窗户关死,一旦燃气发生泄漏,由于室内不透气造成窒息中毒致残、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防盗,我们一般在窗户外面安装防护栏,但如今很多城市为了美化市容通常不允许安装防盗窗。再者,现在使用的窗户大多数是单纯推拉式或平移式的,这给在楼层高的住户擦拭玻璃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借助单片机、电子电路及传感器的知识设计了可以实现清晨自动开窗、防雨、智能防盗和可燃性气体泄漏时报警并开窗,从而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智能窗的设计本着安全、方便、节能、人性化的原则进行,可使现代生活显著提高。 关键词:防风雨防盗 51单片机智能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的设计 (3) 1.1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3) 1.2 控制系统架构图 (6) 第2章机械结构的设计 (4) 2.1 自动开关窗机械传动形式设计 (4) 2.1.1自动开关窗任务分析 (4) 2.1.2齿轮齿条参数选择 (4) 第3章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硬件的设计 (5) 3.1 单片机选型 (5) 3.1.1单片机发展过程 (5) 3.1.2单片机发展趋势 (5) 3.1.3AT89S51单片机简介 (6) 3.2 数据检测传感器的选择 (6) 3.2.1数据检测传感模块组成 (6) 3.2.2传感器选型及电路 (10) 3.3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11

基于51单片机八路抢答器的设计大学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基于51单片机的抢答器系统设计 函授站点: 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习层次: 专科 班级名称: 徐工技师学院 函机电2015班 姓名: 学号: 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 年 月 日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各样的竞赛越来越多,其中抢答器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目前很多抢答器基本上采用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使用起来不够理想。因此设计一更易于使用和区分度高的抢答器成了非常迫切的任务。现在单片机已进入各个领域,以其功耗小、智能化而著称,所以若利用单片机来设计抢答器,便使以上问题得以解决.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设计出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的八路抢答器。我们采用了数字显示器直接指示,自动锁存显示结果,并自动复位的设计思想,它能根据不同的抢答输入信号,经过单片机的控制处理并产生不同的与输入信号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最后通过LED数码管显示相应的路数,即使两组的抢答时间相差几微秒,也可分辨出是哪组优先按下的按键,它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系统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强大、可靠性好、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设计是以八路抢答为基本理念。考虑到依需设定限时回答的功能,利用51单片机及外围接口实现的抢答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时,同时使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用开关做键盘输出,扬声器发生提示。同时系统能够实现:在抢答中,只有开始后抢答才有效,如果在开始抢答前抢答为犯规;满时后系统计时自动复位及主控强制复位;按键锁定,在有效状态下,按键无效非法。 关键词:STC89C52RC;共阴数码管;按键;蜂鸣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